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猎天下二部完-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卒交头接耳议论新的长槊,宋景休抓起一支:“皇上要亲自阅兵吗?”

    杨忠将长槊交还身边士卒:“关中侯指定我们,为皇帝演练相生相克阵法,我们这几日好好练习,不许到时出丑。”

    队形刚散,校场外传来马鞭声响,战马咆哮声中,一名斥侯骑兵飞奔而入。梁兵知道必有急事,纷纷闪开。马上斥侯骑兵遥遥禀告:“涡阳城下出现数百魏国骑兵,追逐十名骑兵护送的追锋车,正向城门奔驰。”

    追锋车必是魏国贵族所乘,杨忠招手唤来一名士卒,命他飞马去城中,通报关中侯陈庆之。杨忠随后跳上战马,将校场内士卒召集在一起,大声命令:“上马,去看看。”

第一部分 3。2 涡阳之战

    涡阳处于南北对峙的边界战火频繁,钟楼位于四条大街交汇之处,可以望见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钟楼顶部悬挂一口大铜钟,百姓小民每日按照暮鼓晨钟作息。每逢战事,钟楼便成为主将调兵遣将的场所。今日,钟楼主殿四周挂起红彤彤灯笼,显示贵客临门。钟楼正殿第三层,关中侯陈庆之席地而坐,手持黑子,低头苦思冥想,他对面正是鹤发童颜的梁国天子萧衍。

    萧衍棋局领先,面露微笑:“二十几年前,你是我身边伴读书童。我曾问你想学什么,你还记得此事吗?”

    陈庆之正在苦思棋局,茫然抬起头来,萧衍抬起目光回忆往事:“你只学围棋和兵法,你如今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童,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这种际遇只有卫青可以相比。”

    陈庆之抬头叹气:“哎,陛下让我两子,我却始终未能赢得一盘。”

    萧衍举起茶杯,润润嗓子:“可你用兵之法却远远超过我了,我心中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你知道吗?”

    陈庆之摇头,萧衍继续说下去:“你四十岁时,我才让你带兵打仗,这是我毕生最遗憾的事情。如果让你二十年前投身疆场,天下早已平定了。”

    陈庆之恭敬回答:“陛下过奖。”

    萧衍将茶杯放在鼻边,闻着淡淡的香味:“这并非言过其实。去年春天,你与领军将军曹仲宗联合进攻涡阳城,我诏令寻阳太守,名将之子韦放领兵与你们会师。你们营垒未立之时,北魏散骑常侍费穆率军突然到达,韦放的两百士卒殊死奋战,击退费穆。北魏孝明帝元诩又派将军元昭率军五万,增援涡阳,前锋抵达距城四十里的驼涧。你意欲前往迎战,韦放认为魏军前锋精锐,战胜不是大功,失利则涣散士气,应该以逸待劳暂缓出击。”

    陈庆之望着茶杯中悠悠升起的水汽,回忆那一战情形:“我不同意韦将军的看法,魏军远来疲惫,离涡阳尚远,必然放松警惕,我们应趁他们没有与城中敌兵汇合,出其不意挫其锐气。而且,我军斥侯骑兵侦知魏军在茂盛的林中扎营,夜间不易察觉四周形势,因此我决定冒险一试。”

    萧衍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对面白衣白袍的陈庆之,数年战争没有丝毫磨砺掉他身上书卷气,闭目想像涡阳大战情景:“你亲率麾下两百轻骑突袭魏军,击溃敌军前锋,然后挥师涡阳,与韦放和曹仲宗背靠涡阳与魏军对峙。从春至冬交战上百次,将士劳苦不堪,魏军在涡阳城后兴筑十三个城垒,打算截断你们退路。曹仲宗等得到这个消息,唯恐腹背受敌,军心动摇,意欲撤军。你在辕门手持节令诸军的节仗,慷慨陈词:我们围攻涡阳一年,耗费辎重粮草,大家毫无斗志,只知临阵退缩,岂为报国之举?我偏要等魏国大军集结,置之死地而后生,与他们决战。如果有人想跑,我奉密旨,绝不放过。曹仲宗不敢后退,你在夜中出动骑兵,战马衔枚,突击索虏,连克四座城垒。魏军涡阳守将见救援无望,率城中三万多人请降。你把俘虏编成队伍,命他们回营,擂起战鼓,大声呐喊,紧随于后,势如泰山压顶,魏军城垒先后崩溃,被斩杀无数,涡水为之断流。”

    陈庆之的思绪被萧衍的叙说带入一年前爆发的南北大战中,胸口起伏不定。萧衍站起身走到书桌之旁深思许久,提起朱毫,奋笔疾书:

    本非将种,又非豪家,

    觖望风云,以至于此。

    深思奇略

    善克令终。

    开硃门而待宾,

    扬声名于竹帛,

    岂非大丈夫哉!

    陈庆之攻下涡阳后就地练兵,早有北伐中原之意,现在魏国大乱,时机渐渐成熟,只待禀报皇帝,便想直蹈中原。他打算趁梁武帝来涡阳慰劳,请命提兵北伐,此刻被萧衍的文字激得心潮澎湃,立即拱手陈词:“晋室东迁,中原成为胡人牧马之地,汉人流离失所,尸骨相望,黄河两岸炊烟断绝。臣矢志北伐,在涡阳练兵多日,现在魏国大乱,内有契胡酋帅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屠戮魏国精英,外有葛荣、万俟丑奴和邢杲叛乱丛生,北伐中原在此一举。臣愿领麾下精兵驰骋河洛,光复汉人旧地。”

    萧衍目中精光一闪,浓密的花白眉毛轻轻皱起,缓缓从书桌上拿起一本经书,喝口茶水,用表字称呼陈庆之:“子云,你跟随我几十年,我们从来没有隔阂。我修习佛法,深觉世事无常,为人应以慈悲为怀,不能执意杀戮,北伐必将涂炭生灵,我于心不忍。你守好边境,不要让百姓丧亡于战火,这就足够了。我这里有一本亲手所抄的《大涅槃经》,你拿去看看吧,可以消除你杀伐之气。”

    陈庆之接过经书,无言以对,只好答谢:“谢陛下。”

    萧衍坐回棋桌旁,白眉低沉,心静如水,挥手示意继续下棋。陈庆之焦虑不安,手持黑子心乱如麻,北伐中原是他终身梦想,今天却被萧衍当场拒绝,让他不由得失望已极。此时,门外响起噔噔的脚步声,斥侯骑兵大声禀报:“禀告关中侯,数百魏国骑兵直奔涡阳而来,游骑校尉杨忠带兵迎战。”

    陈庆之豁然站起,拱手面向萧衍:“陛下亲临涡阳,非同小可,我登城备战。”

    萧衍冷静望向门外的士卒:“那游骑校尉带了多少人马?”

    “只有五十。”

    “魏军有多少?”

    “我们从城上观望骑兵带起的烟尘,至少三百人马。”

    萧衍站起身来向陈庆之,白眉迎风摆动:“我和你一起登城,看看魏国兵马。”

第一部分 3。3 却月阵法

    杨忠率领骑兵,离开校场,向北飞奔,来到城门外数里的一处高地,隐约看见远方尘土飞扬。七八名骑兵围绕一辆追锋车,向涡阳北门狂奔,他们身后腾起的烟尘渐渐接近,恐怕不到城门就会被追上。

    杨忠转身对士卒大喊:“魏兵正好送来给我们练兵,大家听我号令,不得有误。”

    马佛念抢在杨忠身边,轻声提醒:“克制骑兵之法,我们还没有演练纯属。”

    杨忠微微一笑:“哪里有比战场上更好的练兵场所?”

    五六十梁兵都是曾经在涡阳城下鏖战的百战老兵,见到尘土飞扬并不惊慌,自动排成整齐的长蛇阵。杨忠手中环首百炼刀向前一举,大声命令:“兄弟们,冲。”

    北海王元颢失去往常气势,披挂骑兵短铠,战马口吐白沫,就要支持不住,身后的追兵穷追不舍,他只好不顾一切逃往被梁军占领的涡阳。突然一队骑兵迎面而来,梁军大旗迎风招展,战马交错的时候,元颢发现对方仅有五十多人,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我是魏国北海王元颢,从洛阳投奔梁国,后面有魏兵追杀。”

    杨忠立马高处向远处观看,追兵绕出森林,尚在七八百步外,被追战马已经脱力,肯定无法逃脱魏兵追杀,心一横,大声命令:“下马,结阵。”

    梁兵纷纷下马,将战马栓在阵后,排成长蛇阵面对敌兵。元颢策马来到杨忠身边:“将军,后面有三百多追兵,下马做什么?”

    杨忠目光向下,扫一眼他身上被灰尘遮挡的名贵短铠,目光转回追兵:“你们的战马跑不动了。”

    数百步外追兵兜鍪上跳动的红樱清晰可见,杨忠没时间向元颢详细解释,转身向后排兵布阵:“老马,你换上北海那个什么龙王属下的服装,分成左中右三批,带着这辆追锋车缓慢后退,吸引敌军分兵去追。你们在四周兜大圈,待我们打败敌兵,竖起令旗,再来汇合。”

    马佛念答应一声,八九名梁兵脱下铠甲与元颢随从交换铠甲,分成三路匆匆出发。对面魏兵距离只有五百步左右,终于在烟尘下现出身形。杨忠急速下令:“大眼,率领二十人排成三排,携带弓箭,用新家伙列成长阵,务必拦住敌军骑兵,不能让他们冲断阵形。”

    宋景休将环首刀系于腰间,率领二十名梁兵向前几步,半跪将巨大长槊向地面放倒,箭囊置于面前,左手翻飞取下背后长弓,长箭搭在弓上,簇头向下,蓄势待发。其余梁兵排列在后,将元颢等人围在中间,刀盾横于地面,长箭指向天空。杨忠布阵已毕,回头看见涡阳城头步辇和伞盖云集,说明皇帝亲自登城观战,大声鼓励士气:“大家回头看看,皇帝陛下亲临城门,为我们助威了。”

    萧衍手扶垛口,居高临下,拧起白眉俯瞰城外,梁军将领和大臣环绕身后,他手指城外难以置信:“这游骑校尉胆子不小,对面五六倍敌军,竟敢背城迎战,他叫什么名字?”

    陈庆之拱手禀报:“此人名叫杨忠,几年前从北方逃亡军中。在涡阳之战中,我率领他的两百骑兵奔袭驼涧,击破魏军元昭前锋。”

    萧衍大声吩咐左右:“将步辇移至城头,我要亲自为这名游骑校尉助威。”

    陈庆之遥望烟尘滚滚的敌人骑兵,认出杨忠布阵的架势:“杨忠十分胆大,相生相克之法还没有练好,就要与魏军交兵。”

    萧衍坐于步辇,仔细看着杨忠布阵:“相生相克?我早就想看看,今日正好赶上。真刀真枪打一场,远远好过校场上的花架子。不过,这到底是什么样的阵法?”

    陈庆之研究历代战例,尤其与漠北游牧骑兵之战,总结出一套克制胡人骑兵的相生相克阵法战法:“大汉的霍去病和卫青凭借骑兵马踏匈奴,使漠南不再有匈奴王庭。晋室东迁,国家失去北方牧场,没有战马供我们组建骑兵,因此卫青和霍去病骑兵对骑兵的战法,我们已经不能为用,相生相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克制胡骑的战法。”

    萧衍不无遗憾,点头表示明白:“我军只能凭借河流和城池与北兵对峙,守且不足,谈何进攻?”

    陈庆之自幼跟随与萧衍,从不避讳:“不然,曾经有一位大英雄凭借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反戈一击,气吞万里如虎,横扫河洛,攻入长安,陛下想必知道此人是谁。”

    “南宋武帝刘寄奴。”萧衍明白陈庆之所指,目光向城下战场一扫,北魏追兵逼近到梁兵阵前数百步距离,停下战马,观察梁兵布下的奇怪阵势。萧衍目光游离战场,慢慢问陈庆之:“刘裕为何能屡克胡人铁骑,直蹈长安?”

    陈庆之站立在萧衍侧面,目光不离杨忠布成的阵形,相生相克战法首次临敌作战,五十对三百,人数相差悬殊,不禁为杨忠暗暗担心。陈庆之压制心中紧张,为萧衍详细描述刘裕北伐的经过:“东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刘裕发兵五路,准备逆黄河西上攻打后秦,便向魏国请求借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恐刘裕以借道为名,北上攻魏,拒绝谋臣崔浩提出的“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的策略。遣司徒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率领步骑十万,屯驻黄河北岸,监视晋军动向。刘裕借路未成,依然按计划行军,初八,水军进入黄河,刘裕亲自率步兵沿河西上。北岸魏军见此情景,以数千骑兵随刘裕水军西行,袭扰迟滞晋军。刘裕派军至北岸攻击,魏军立即退走,晋军退回黄河,魏军复来。为摆脱魏兵侵扰,刘裕派白直队主丁旿,率七百人和战车百乘,抢渡北岸,距黄河百步布下弧形阵形。每辆战车设七名持仗士卒,两头抱河,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布置完毕后,丁旿在阵中坚起一根白毦令旗,通知船上晋军。魏军见数百名晋军登上战车,不解其意,没敢冒然进攻。刘裕再派宁朔将军朱超石,率两千兵士携带大弩百张,上岸接应。每辆战车又增设二十名士卒,在车辕张设盾牌,保护战车。魏军见晋军立营已毕,恍然大悟,开始围攻。朱超石先以软弓小箭射向魏军,向其示弱。魏军果然中计,认为晋军众少兵弱,三面而至,魏将长孙嵩率三万骑兵猛攻晋军。朱超石遂令士卒改换大弩猛射,神射手发射集束,大量杀伤魏军。魏军兵源充足,愈战愈多,双方距离缩短,晋军弓弩失去作用。朱超石命将士将所携带的千余张槊,截断为三尺,锤击杀敌,一根断槊便能洞穿三四名魏军。由于弧形狭窄,魏军越向前被杀伤越多,终于抵挡不住,一时奔溃,死者相积,晋军阵斩魏将阿薄干。魏军退还畔城,朱超石和胡籓等率骑兵追击,激战竟日,大破魏军,斩获千计。刘裕又遣振武将军徐猗之率五千多人渡河攻克骑城,途中遭魏军包围,徐猗之用长戟结阵抵抗,朱超石赶来增援,魏军闻风而逃。此战震慑魏军,魏明帝听从谋臣崔浩建议,不再与晋军为敌。刘裕沿黄河顺利西进,于四月下旬到达洛阳,水军进入渭水,一举攻占长安,灭亡后秦。”

    萧衍突然打断陈庆之:“刘裕凭借却月阵,竟能以两千七百步兵破魏军三万骑兵,这种阵法为何昙花一现,此后再无人使用,让人疑惑丛生。”

    陈庆之对却月阵有研究深入,坦然回答:“使用却月阵要掌握制水权,凭借河水保障阵形后方和侧翼安全,战船可以对阵中将士增援和救援,如果背靠小河,敌军涉水渡河,对却月阵进行合围,因此只有在长江黄河等大河才能使用。”

    萧衍立即明白:“却月阵对地形要求太苛刻了。”

    陈庆之继续说出阵法缺陷:“却月阵防守时威力巨大,追击时遭遇强敌,就有被歼灭危险。故此却月阵难以移动,只能被动挨打,并且兵器的配置细致入微,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这就是却月阵再也无人能用的原因。”

    萧衍的两道白眉纠缠一起:“既如此难用,你为何要提到却月阵?”

    陈庆之说到关键处,反而越说越慢:“却月阵暗含兵种相生相克之法,只要能练出这种战法,我们即能战胜胡人骑兵。”

    萧衍手指城外杨忠的阵形:“这游骑校尉布出的可是相生相克之阵?”

    陈庆之点头应是,萧衍追问:“何为相生?何为相克?”

    涡阳城下,马佛念率领三小队士卒向三个方向高速飞奔。魏军将领果然中计,分出三支骑兵从队中弛出,绕开敌阵追踪而去。剩余两百多名骑兵聚拢一起,缓慢向前移动,像一道铁板向梁军阵形压来。

    陈庆之俯身为萧衍解释:“陛下请看,强弩克制远奔驰的骑兵,两军相接后,我军二长长槊,将像刀山剑海一般挡住骑兵。敌军骑兵只好下马步战,我军身披重铠步兵的左盾右刀向前,克制手持长槊的步战敌军。退后的长槊兵换成弓箭,乱箭齐发,大量杀伤敌兵。弓箭兵克制骑兵,重铠步兵和克制弓兵,骑兵克制重铠步兵,循环往复,就是兵种相克。”

    萧衍曾经战阵,立即明白,继续追问:“何为相生?”

    陈庆之手指杨忠阵形说:“陛下,现在敌骑在三百步外,我军士卒弃刀枪用弓箭,射杀敌军骑兵,此为枪兵生弓兵。索虏骑兵接近战阵,我军弃弓箭用长槊和刀盾,弓箭兵生长槊兵和刀盾兵。胡骑被克制,必不肯坐以待毙,骑兵下马步战则生步兵,此为兵种相生。”

第一部分 3。4 箭雨槊林

    涡阳城外的梁军布成阵线,前三排士卒半跪躲在半人高的金花狮子盾后,长槊整齐躺在地面指向敌兵,弓箭下垂。后排士卒弓箭虚张,簇头指向天空。杨忠策马入阵,将缰绳交给身边士卒,解下腰间环首刀扔在脚下,低头卸下背后箭囊,左手弯弓,右手紧扣三支长箭,口中大喝:“兄弟们,听我号令,一齐放箭,一箭一个,不许虚发。”

    魏国骑兵放缓速度,抵达梁军阵前两百步,领头将领仔细打量这奇怪阵势,按照以往打法,梁国步兵绝不敢硬抗五六倍数量的魏军骑兵,这些梁兵在搞什么玄虚?魏将一声令下,骑兵缓慢压向梁兵。

    马蹄震天动地而来,梁军士卒知道骑兵厉害,他们首次在平原地带用步兵硬挡铁骑,不禁胆寒。杨忠看出他们紧张,心中计算清楚弓箭射程,向前几步冲到阵前,面向士卒安排战法:“我们弓箭射程可达一百五十步,这是我们射杀敌兵的最好时机,自己数数,射倒几个记在心里,到时候论功行赏,不许抢别人的。”

    宋景休乎乎大叫:“我簇头上刻着一个王字,别跟我抢。”

    敌军骑兵并非弱旅,在两百五十步左右开始奋鞭加速加鞭,速度不断提升。烟尘翻滚,马蹄震天,敌兵面目狰狞,槊尖在阳光下熠熠闪耀,风弛电挚般像恶浪般压来。

    杨忠转过脸来,笑着对元颢说:“大王,手痒了吧?”

    元颢伸手向贴身护卫:“把我的弓箭拿来。”

    护卫从马背上解下两头尖尖,样式简陋,却比梁军弓身长出半截的大弓递过来,元颢抽出五支弓箭扣在手中,向杨忠说:“来,比比。”

    魏国骑兵到达两百步距离,宋景休着急起来:“两百步了。”

    “一百八十步。”杨忠等魏兵更加接近,大声命令:“搭箭。”

    梁兵长弓半开,长箭向地,留着发力余地,元颢轻轻一笑,暗笑梁军弓小箭软:“哼,进入我反背弓射程了。”

    “一百六十步,满弓。”杨忠眼睛死盯黑压压的敌兵,报出距离。

    梁兵五十多张大弓拉圆斜向天空,蓄势待发,敌军骑兵经过一百步距离加速,进入弓箭射程时,速度提至极限,马蹄就要把大地震裂,梁军阵形就像浪中的小船,左右摇摆。

    “放箭。”杨忠话声未落,元颢弓弦已响,随后梁兵弓弦割裂空气的声音怦怦响起,蜂鸣般的嗤嗤长箭破空而去。元颢长箭一路领先,像领头大雁一样,带着数十支长箭在空中划出弧线,向追兵迎面罩去。长箭像生了眼睛一般,寻着路线,直奔魏军将领而去,避开护甲直奔喉咙,一箭贯穿,为首魏将大吼一声栽倒马下。梁兵长箭随之而到,密密麻麻泼在密集骑兵队列中,几乎箭箭都不落空。北魏骑兵纷纷中箭,翻落马下,四十余骑在箭雨中凋零。

    杨忠大声为元灏叫好:“大王好箭法,。还有一百八十骑。”

    敌军骑兵加快速度,穿越箭雨。梁军不需杨忠命令,连续张弓搭箭,毫不停留向更加接近的魏军骑兵又射出一轮箭雨,这轮弓箭几乎平射,又快又准。

    “一百四十骑。”第二轮弓箭又射倒四十多名魏兵,杨忠一边开弓一边报数。

    元颢曾为魏国骠骑大将军,率领魏国军队平息各地叛乱,这次射杀昔日同胞,虽然心中却不是滋味,手中毫不停歇,梁兵还在拉弓的时候,他的第三支弓箭孤零零升上天空。

    “一百骑。”杨忠转眼射出三箭,魏兵不断掉落马下,距离越来越近。

    “八十骑,三十步。”只有少数梁兵射出四箭,几轮箭雨下来,大半魏兵坠于马下,无主战马嘶鸣,从四面绕开梁军阵形,风弛电挚向后冲去。魏军骑兵终于穿过箭雨,向梁军阵前冲来,身后是陆续赶来的落马魏兵。

    杨忠头顶兜鍪红樱被骑兵带起的大风扬起,魏兵长槊几乎伸到鼻尖,他厉声命令:“前排弃弓,取槊,持盾,后退三步。”

    前排梁兵步被排山倒海的魏军骑兵压的喘不出气来,听到命令抛下弓箭,劈里啪啦竖起盾牌,抓起长槊倒退三步紧靠一起。魏兵看见对方阵形变换,知道必有后招,仓促间来不及应变,反而催马加速向梁军阵形冲来。

    魏兵骑兵吐口唾沫都能砸到梁兵,杨忠判断敌军来不及变换方向,断喝:“挺槊。”

    梁兵两丈长槊挺起,密密的树林指向天空,小臂长的槊尖寒气逼人,指到敌兵鼻尖。魏兵长槊只有丈二,第一排来不及避开,手中长槊横扫,对方槊尖晃动,仍然指向要害,马上魏兵再也来不及法躲避,终于连人带马撞进阵中,人仰马翻。

    “挑人不挑马。”杨忠极爱战马,舍不得伤害。失去主人的战马沿着梁兵间的空隙向后冲去。魏兵后排骑兵猛收缰绳,却无法放缓速度,两三排骑兵转瞬间被挑于马下。

    梁军突然变阵,魏军被巨大长槊没头没脑地挑于马下,折损不小。不过,数十名落马的魏兵挺槊赶来,数量仍远超梁兵。他们无法冲破防线,吃了梁军超长兵器的大亏,只好在远处跳下战马横端长槊,列队重新冲上。

    杨忠不敢大意,命令前排持槊梁兵后退:“前排退后。”

    处于后排的重铠刀盾梁兵暴露出来,左手挽着高达胸口的狮头大盾,紧密相连,宛如一堵小墙挡住步战魏兵。

    杨忠仍不忘记提醒:“大家记住口诀,格挡、欺身、切萝卜,跟我冲。”

    梁兵提起狮头大盾,右手挺环首刀,呐喊向前猛冲近战,盾牌猛烈撞击魏兵长槊,死死压向地面,他们闷头贴近敌兵身体,按照杨忠所教口诀近身肉搏,刀光闪耀,像切萝卜一般,将手中长槊调转不灵的敌兵砍翻在地。宋景休率领退后的梁兵放弃巨大长槊,重拾弓箭,居于高坡,在间隙中射杀魏兵。

    杨忠抽出环首刀,提起盾牌,看一眼元颢:“几个了?”

    元颢扔下弓箭,提起长槊:“弓箭射了四个。”

    “我也是,平手,再比比?”

    “好,赌一百两黄金。”

    “老子没钱,输了请客喝酒。”

    “一言为定。”元颢提长槊上前搏杀,被旁边卫兵拉住:“大王万金之体,不可冒险。”

    元颢用力推开卫兵,再向上冲,又被两个亲信卫兵将夹在中间,他摆脱亲卫,冲出内线。迎面一名魏兵手举长槊刺来,元颢手中槊杆挑开,揉身就刺,一支长箭越空而出,贯入魏兵胸口。元颢亲卫怕他受伤,张弓搭箭将敌兵射倒。

    杨忠的声音几乎同时传来:“又倒一个,五个了。”

    元颢打赌要输,前跨一步,突出阵线,又有魏兵长槊刺到,他大声叫好,挺槊反攻,他的亲卫涌至面前,抢着将敌兵砍倒,那边杨忠又在大喊:“砍萝卜,倒,六个了。”

    杨忠挤到最前方,判断形势不错,高举环首刀:“兄弟们,跟我来,把他们割开。”

    宋景休抛下弓箭,提起地面刀盾,率领十几名梁兵挤到杨忠身边,向前砍出血路,将敌兵拦腰分成两段。七八魏兵被切割出来,梁兵四面包围,刀枪齐下,魏兵鲜血四溅,被砍倒在地。杨忠解决这些魏兵,形势更加占优,回头望着被护在当中的元颢大喊:“那个北海龙王,我八个了,你几个?”

    元颢的敌兵都被身边卫兵抢走,哭笑不得:“还是四个。”

    杨忠奇怪嘟囊:“弓箭不错,槊法太差。”

    魏兵从元颢头顶的金色兜鍪认出他的身份,七八魏兵绕开前排梁兵,包抄到侧面,猛然呐喊:“杀,抓住北海王。”

第一部分 3。5 惊世奇缘

    元颢和亲信卫兵被七八名魏兵包围,左支右拙,狼狈不堪,左臂已被槊尖划伤,鲜血迸出披膊。杨忠回首与元颢喊话时,发现情况危急,连奔几步去救援。元颢身边一名身材娇小的卫兵被魏兵长槊横扫,撞出几步,跌倒在地,兜鍪甩落一边,乌黑长发飘逸而出,遮住面容,从窈窕身材可以看出是一个年轻女子。一名魏兵大步走到她身边,双手举起长槊,明亮刺眼的槊尖向下刺去。她左手撑地,右手举刀格挡,叮当一声,她胳膊被震得向下一低,弯刀脱手而飞。她就地一滚,被魏兵战靴一脚踩住胸口,全身窒息,大惊失色,失去反抗之力,丝毫不能动弹,一滴眼泪从眼角留下,口中悲痛呼喊:“子攸。”

    元颢被几名卫兵纠缠,身边亲卫被砍倒在地,来不及去救,狂吼一声:“明月。”

    杨忠听不懂她口中所喊,连冲几步,忽然侧面冷风骤起,寒冷凉气切肤而来,如果回身格挡长槊,便无法救出倒地的这个被叫做明月的女孩儿。他一咬牙关,不顾挡侧面攻击,向前一纵,环首刀没入举槊欲刺的魏兵背后。杨忠同时大腿一凉,长槊刺入,双腿失力,身体没了重心,跌跌撞撞向前扑到,软绵绵地压在明月的身躯上。杨忠低头一看,心神被一剪明眸摄去,淡雅幽香透鼻而入,四面呐喊和砍杀声音忽然远去,杀戮和流血顿时失色,战场消失无踪。

    明月被小山一样的身体压下来,她睁开眼睛,一个陌生的穿着梁国制式铠甲的健壮英俊梁兵压在身上,正在睁大眼睛,失魂落魄地看着自己,不知道背后长槊已至。一名魏兵扑身而上,举长槊向发呆的杨忠狠狠刺来,明月急得大喊:“笨蛋,快起来。”

    杨忠呆呆的目光看着从下翻上的明月,眼睛、眉毛、嘴唇和瀑布般在空中展开的秀发,动作和表情刻入脑海。明月将杨忠掀翻斜滚出去,长槊扑哧扎在地面,抢过杨忠手中环首刀,斜着一扫,魏兵被砍中小腿,栽倒在地。

    明月从地上跳起,飞起一脚,呵呵笑着踢中杨忠屁股:“傻瓜,命都不要了吗?”

    宋景休带着一群梁兵汹汹冲来,砍倒敌兵,伸手拉起沾满鲜血的杨忠,惊慌起来:“杨忠,你怎么了?”

    杨忠全副身心只有明月的笑容,直到被她一脚踢来,大腿疼痛钻心而来,咬牙忍住,向宋景休摆手表示没事,找到踏燕,翻身上马,察看战场形势。魏兵已经被梁军分割,被成群梁兵围在中间,就要被消灭殆尽,已有魏兵跳上战马夺路而逃。远处诱敌的三小队梁兵合兵一处,带着后面大约百名魏国骑兵在四周兜圈子。杨忠看胜负已分,解下颈间布带包扎大腿伤口,命令身边梁兵高举令旗,蓝边红底的三角令旗在空中迎风招展,金锣声音当当传出。

    杨忠还惦记打赌的事情,转身问元颢:“我九个了,你呢?”

    元颢被围在中间无法杀敌,抽出弓箭不停射出:“六个。”

    “哎,北海龙王只会射箭,不会格杀。”杨忠摇头叹息,无法自控地向元颢身边的明月望去,她一双明亮眼眸也正望向自己,心中剧跳,立即慌乱将目光躲开。

    诱敌的马佛念看到令旗,转瞬听到收兵锣声,便不再兜圈,聚集梁兵向己方阵形冲回,上百名魏军骑兵如风跟随而至。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