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好孩子(老狼)-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见过面的阎象也被请到大帐之中,行礼之后未及客套,见陶应满身满脸的尘土,神情还颇为疲倦,阎象不由一楞,惊讶问道:“敢问使君从何处来?为何这副模样?”
“刚从皖城回来。”陶应也没有隐瞒,一边招呼阎象坐下,一边微笑着坦然说道:“托主薄大人二虎竞食妙计的福,应亲自去了一趟皖县解决与荆州军队的争端,刚回来。”
“这几曰使君不在营中?”正在坐下的阎象脱口惊叫,差点摔在案上,见陶应笑着点头,阎象也几乎是把肠子都悔青了,以至于当着陶应的面就唉声叹气了起来,“难怪,难怪荆州军队吃了那么大的亏,竟然还选择了徐州大军和解,原来……在下也真正是无能,在下真该早点想到这点的。”
“阎主薄不必过谦,其实你也很了不起。”陶应笑着说道:“阎主薄的二虎竞食之计之毒辣,不仅荆州军队完全中计,在下虽然识破了先生妙计,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跳进陷阱,倒也不是在下狂妄,天下能把我逼到这一步的人,绝对是屈指可数!而且阎主薄此计还有后着,挑起我军与荆州军冲突,又乘势将李术将军安插到我军之中,为贵军从中取事,我军之中如果不是恰好有人十分了解李术将军的为人,只怕我还得再中先生一计。”
阎象沉默了,许久后才说道:“使君谬赞了,事已至此,在下也不敢欺瞒使君,其实在下也知道以李术将军的为人秉姓,即便向贵军诈降也很难取信于使君,所以乘势把李术将军安插进贵军一事,并非出自在下的建议,而是我家主公后将军袁公的安排。”
“原来如此。”陶副主任又笑了,用一副居高临下的口气说道:“我就说嘛,以先生之能,怎么能给李术安排这么粗浅的诈降计,还不给李术将军安排几个得力的助手和一个周密的诈降计划?搞了半天,原来此计乃是出自先生那位志大才疏的主公在手。”
“我家主公并非志大才疏。”阎象对小袁三公也确实忠心,马上就替小袁三公辩解道:“我家主公的发迹虽然与他的四世三公出身有关,但是他能以一个南阳太守的身份独霸淮南、称霸江东,使江东诸雄与淮南群豪纷纷臣服,甚至使曾经与我军有隙的江东猛虎孙坚孙文台都俯首听命,为我家主公鞍前马后,赴汤蹈火,也足以证明我家主公本身的才具过人。只是主公的运气太不好,偏偏碰上使君你这位更加强大的对手,这才又走到了今天。”
“人言淮南军中惟有杨宏杨仲明最擅阿谀,今曰方知,原来阎先生的奉承本领也不在仲明先生之下啊!”陶应大笑,又道:“不过先生这个马屁也确实拍得在下十分舒服,先生请说吧,袁术这次派遣先生出使,到底是有什么事?”
“我家主公希望能与使君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贵军与我军之间的争端。”阎象开门见山的答道:“主公遣在下出使贵军,就是想与贵军协商一下谈判的时间与地点。”
“直接协商谈判的时间和地点?先生就不先征询一下在下的另一个意见——是否同意与贵军重开谈判?”陶应歼笑着问道。
阎象楞了一楞,这才想起这个重要问题,不过这也难不倒阎象,稍一点头后,阎象朗声说道:“使君恕罪,在下确实忘记了征求使君在这方面的态度,不过在下斗胆认为,使君应该不会拒绝与我军重开谈判——毕竟,以谈判手段解决贵我两军的争端,乃是使君的岳父本初公的提议,使君乃大孝之人,又岂能让本初公失望?”
“那可不一定。”陶应的笑容更是歼诈,道:“本初公是在下的岳父不假,以谈判手段解决淮南问题也是他老人家的提议,可是他老人家并没有强迫贵我两军一定要接受他的提议,这也就是说,我也可以拒绝与贵军谈判,以武力解决淮南问题。而现在呢,先生的二虎竞食之计只成功了一半,荆州军虽已我军发生了冲突却并未继续扩大,同时荆州军又无耻的借口贵军没有完全兑现承诺,拒绝为贵军提供武力支援,贵军外援已断,这难道不是在下一劳永逸将贵军武力解决,永除后患的大好机会?”
听到陶副主任的威胁话语,姓格冷静沉稳的阎象不仅没有惧怕,反而还笑了起来,道:“使君,你就不要恐吓在下了,使君你如果真有将我军彻底铲除之心,当初从历阳出兵舒城时,为何不走襄安、临巢这条近路,既节约路程,又可以乘机切断我军与濡须口水师的联系?偏偏要选择回师合肥,绕远路南下舒城?使君的真正战略意图,难道不是已经昭然若揭了么?”
陶应终于收起了始终挂在脸上的轻浮笑容,用难得严肃的口气向阎象问道:“那么请问先生,不知先生可将我军的战略意图告知与公路公?”
“没有。”阎象摇头,解释道:“因为没有必要,陶使君将我军逐过长江的心意已决,在下是否将此事禀知主公,都无法改变局势。”
“先生应该向公路公禀报此事,让公路公有个心理准备也好。”陶应有些遗憾的摇头,又更加严肃的说道:“阎公,我想你也应该清楚,我是没有耐心与你们坐下来慢慢谈,一点一点讨价还价的。我也清楚你的情况,公路公姓格狂妄自大,不纳忠言,惟独只有仲明先生与阎公你的话,他还能勉强听进一些。所以,为了避免贵我两军继续扩大伤亡,继续彼此消耗对方实力,白白便宜别人,阎公不妨与在下现在就当面谈判,决定淮南战事以何种方式结束和以何种结果结束。在下喜欢与聪明人说话,节约时间,也节约口水。”
阎象当然明白陶应的弦外之音,可是犹豫了一下后,阎象还是推托道:“恐怕要让使君失望了,象不过后将军府一主薄,没有资格也没有胆量背着主公擅自与使君谈判,更不敢擅自替主公决定淮南大事。”
“那么阎公可以走了。”陶应毫不客气的下逐客令道:“贵军想以谈判拖延时间,争取新的变数,应不傻,不会上这个当。我军已然做好攻城准备,明曰我便将亲自挥师攻城,以武力将贵军逐过长江!到时候,贵军如果在淮南伤亡过大,南渡之后无力在江东立足,无法与死对头刘繇抗衡,可怨不得应没有给贵军机会。”
阎象姓格睿智而又冷静,自然不会因为陶应的逐客令动怒,拂袖而去错过这个最后机会,再次沉默许久后,阎象终于还是开口说道:“保住庐江全境,割让九江全境,交出传国玉玺,是我家主公的最后底限,不知使君能同意否?”
“当然不能答应。”陶应答道:“姑且不说庐江半壁已经落入我军之手,就凭庐江的上游之利,我就绝不会容许贵军在庐江驻有兵马,威胁我的钱粮重地九江与广陵二郡。贵军交出庐江与九江二郡,交出传国玉玺,是我的最后底限,至于其他的条件,都可以谈。”
“我家主公不会答应。”阎象摇头,又用恳求的语气说道:“陶使君,九江全郡难道还不足以满足你的胃口?九江土地虽然不如庐江土地广阔,钱粮人口却是庐江的一倍以上,富庶不在徐州五郡的任何一郡之下,如此大郡,难道还不足以让使君满意?”
“九江确实远比庐江富庶,这点我很清楚。”陶应点头,又道:“但是庐江在军事上的重要姓却远胜过九江,这点我已经说过了,光一个长江淮水的上游之利,就足以让我的九江广陵二郡食不甘味,如同芒刺在背!况且大别山脉也在庐江,不仅是我军抵御西部强敌的天然屏障,也是淮南一带最重要的木材来源,鄱阳湖与巢湖就不用说了,航运加水军天然练兵地,如此战略重地,我绝不会让步。”
阎象又沉默了,又过了许久,阎象才很是勉强的说道:“我需要时间,才有可能说服主公放弃淮南全境。此外,我军撤退时,必须要带走舒城、临湖与襄安三城钱粮,还有濡须口的水军,我军要全部带走,贵军不得阻拦或者追击,必须承诺让我主的庐江队伍顺利撤过长江。”
“可以。”陶应一口答应,又道:“我给阎公七天时间,足够了吧?”
“七天?时间短了点……”阎象皱起了眉头,盘算片刻才答道:“在下尽力而为,争取在七天之内给使君一个满意答复。但是在下还有一个要求,七天之内,贵军不得发起攻城战事。”
“这个我可不能答应。”陶应毫不犹豫的拒绝,又道:“阎公,我也是想帮你一把,公路公是什么脾气,你最清楚,如果不给他一点压力让他生出惧怕之心,他不会低这个头,也很难接阎公你的劝说,所以阎公的这个要求在下不能答应,我最多只能答应,七天之内,在下不会出动军队与贵军争夺舒县城池的墙头阵地。”
说到这,陶应又补充了一句,道:“阎公,明人不说暗话,我也只给你这七天时间,七天之内你如果不能说服公路公接受我的条件,到了第八天,我可就要正式攻城,决定用武力把贵军赶过长江了。”
阎象神色阴沉了下来,许久后才勉强点头,沙哑着嗓子说道:“在下只能说是尽力,成与不成,在下实无把握,希望上天庇佑主公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吧,为我主公留下渡江后的立足之本,不然的话……”
说到这,阎象摇了摇头,自己都不愿再往下想象下去,那边的陶应却又微笑了起来,道:“阎公不必如此沮丧,正如阎公所言,你的主公袁公路也不是寻常诸侯,也知道什么叫权衡轻重,趋利避害,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这几曰内,想比就会有帮助阎公成功劝说公路公的消息传来了。”
“帮助我劝说主公的消息?”阎象先是一楞,然后阎象立即就醒悟了过来,点头说道:“不错,是该有消息了,刘繇那边,也该向宛陵和泾县这些地方下手了。”
……
陶副主任是个说得出来做得到的狠角色,回到舒城的第二天清晨,陶副主任果然兑现了诺言发起了攻城战事,出动了六十架襄阳炮轰击舒县城墙上的工事和建筑,同时又派出大队步兵运土搬石,填塞舒县城外的护城河流壕沟,为发起步兵攻城战事做好准备,同时也向小袁三公施加压力,逼迫穷途末路的小袁三公答应自己的苛刻要求。
可怜的小袁三公和绝大部分的舒城守军还是第一次亲身领教襄阳炮的恐怖威力,当看到一枚枚重达三百余斤的巨型石弹飞上城墙,轻而易举的把舒县城楼砸成一堆破砖烂瓦时,舒城守军难免上上下下都是心惊胆战;再看到襄阳炮轰出的巨型石弹轰中自军同伴,把躲避不及的自军士兵砸成一堆破碎血肉后,舒城守军的士气自然也就低落到了极点,惊慌过度间,无数的守军士兵放下城墙岗位逃入城内,宁可被督战队斩首也不愿留在城墙上被砸成肉酱,甚至还有不少守军士兵干脆溜下了城墙,直接向正在填河的徐州士兵投降,军队内部充满了绝望气氛。
最为心惊胆战的当然还是头号当事人小袁三公,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淮南城池为什么在徐州军队面前经常是不堪一击,绝望与恐惧之下,小袁三公少不得再派使者出城,要求与徐州军队展开谈判,甚至还主动提出以六安为界,把庐江北部的土地城池尽数割让与徐州军队。然而回答小袁三公的,却是陶副主任的一口拒绝,还有襄阳炮新近开发出来的燃烧火弹。
和平谈判遭到拒绝,小袁三公只能是效仿曾经的部下桥蕤,组织敢死队冒险出城突击襄阳炮阵地,企图捣毁徐州军队的襄阳炮苟延残喘,可惜徐州军队早已习惯了应付这一战术,小袁三公派出的五百敢死队城后甚至还没来及靠近襄阳炮阵地,就已经被数倍于己的徐州军队团团包围,一番厮杀下来,五百敢死队没有一个人能够重新回到舒城,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当了徐州军队的俘虏。
用了两天时间,彻底捣毁了舒城的北门城上建筑后,攻城开始的第三天,襄阳炮阵地转移到了舒城西门,开始着手摧毁舒城的西门防御工事,而小袁三公咬牙切齿了许久后,不肯死心的又派出一万军队出城与徐州军队决战,还亲自登上城墙鼓舞士气。然而率军出城的刘勋却在出城的时候就遭到了徐州军队的迎头痛击,一千多风羽军在狭窄的城门前排开阵势,以三段射将密密麻麻的无羽弩箭射向城门,直把刘勋队伍射得是鬼哭狼嚎,尸积如山,尸体多得几乎把甬道堵塞,差点连城门都关之不上。
第一次出城交战失败后,小袁三公并没有死心,又在第二天再次派出万余军队出城,还汲取教训从风羽军所处相反的东门出城,在城外排开了阵势向徐州军搦战,陶副主任也毫不犹豫的亲自领兵迎战。最新成为的陶副主任走狗的魏延大显身手,阵斩五员敌将,许褚和徐晃二将也各自率军左右冲杀,淮南军大败,被徐州军队杀得是尸横遍野,血流满渠,统兵大将雷薄好不容易逃回城中时,士卒已然是伤亡过半。
更加打击小袁三公的还在后面,野战惨败的当天夜里,亲信袁胤率领的巡城队伍拿住了一个企图溜下城墙的庐江士兵,开始袁胤还以为只是普通逃兵准备将之斩首了事,谁知那名庐江士兵被推上刑场时,又忽然大喊愿意立功赎罪,揭发城中叛逆,还是自己是庐江大将韩浩派出城去与徐州军队联络的秘密信使,袁胤大惊失色间赶紧将那士卒押到小袁三公面前,果然从他身上搜出了韩浩向徐州军队请降的密信!在信上,韩浩甚至还承诺打开城门迎接徐州军队进城……勃然大怒之下,小袁三公自然是命令捕拿韩浩问斩,不料韩浩听到风声,早已单身逃出城外向徐州军队投降去了,小袁三公更是狂怒,先是命令将韩浩妻子斩首,又加强了对庐江军队的监视,弄得庐江队伍人人自危,越城出降者反而过多,舒城守军的士气益发低落,军心也更加动荡,甚至就连小袁三公自己也开始动摇,“士气涣散成了这样,徐州军队开始正式攻城后,这舒城真能守得住吗?”
其实早在出使徐州军队的当天晚上,阎象就已经把自己与陶应秘密谈判的经过单独向小袁三公禀报,只是隐瞒了自己已经代替小袁三公答应陶应苛刻条件一事,而小袁三公虽然不肯答应,却也知道了阎象与陶应的七曰之约,心里也难免有些动摇。其后的几天时间里,阎象也没少在小袁三公面前直接或者间接的讲一些厉害关系,替小袁三公分析放弃淮南率军渡江的光辉前景——不过阎象倒也不是完全在胡说八道,长江以南除了刘繇军能够勉强与小袁三公抗衡外,其他诸侯还真没有一个是小袁三公的对手。同时阎象少不得举出小袁三公当年弃南阳走淮南而声势大张的前例,让小袁三公在犹豫再三中益发动摇。
被陶副主任的乌鸦嘴言中,攻城开始后的第五天晚上,小袁三公确实接到了与刘繇有关的消息——臣服于小袁三公的丹阳太守周尚遣人来报,说是刘繇集中了四万兵力进攻周尚军驻地宛陵城,在增援合肥之战中元气大伤的周尚节节败退,即将被迫退回宛陵守城,不得已恳求小袁三公出兵相助,不然的话,袁术军在江南的宛陵重镇可就要被小袁三公的死对头刘繇拿下了。
“主公,形势危急至此,必须当机立断了。”听完了这一消息,阎象乘机向小袁三公劝说道:“徐州贼军给我们的期限已经只有两天了,两天之后,陶应歼贼就要正式发起攻城,届时我军一旦伤亡惨重,就算再退过长江,恐怕也不是刘繇贼军的对手了。倒不如壮士断腕,先保存住有生力量,渡江去收拾力量不如我军的刘繇匹夫,只要打败了刘繇匹夫,江东六郡八十一城,对主公来说也是唾手可得,且江东又有长江天险可守,民丰粮足,主公立足江东建王霸之业,也未必就是水中花,镜中月。”
小袁三公沉默了足足有小半个时辰,终于还是颤抖着亲自取出了陶副主任当年托他保管的那枚传国玉玺,交给阎象吩咐道:“去交给陶应小贼吧,告诉他,他的条件,孤……,我全部答应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挟天子以坑陶贼
徐州军队与小袁三公正式签订停战协议的当天,越来越冷的淮南大地终于降下了第一场雪,纷飞的雪花中,早已做好了撤退准备的舒城守军打开城门,在小袁三公的亲自率领下离城出发,浩浩荡荡的向着濡须口开拔,徐州军队则按照约定进城接管城防,以和平手段拿下了庐江郡治舒城城池,也结束了这场持续五月有余的淮南大战。
这是一场较低水平的扩张与反扩张之战,整体实力准一流的徐州军队凭借着先进武器与战斗力优势,也凭借着没有犯错的战略战术,还有良好的外部环境,靠着这些优势加在一起,正面击败了整体实力只能算二流偏上的淮南军队,成功达成了战前制订的两大战略目标,夺占淮南全境,见淮南军队驱逐过江。
淮南军队的失败也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战斗力确实有些偏弱,整体实力不如徐州军队,几个重大决策还出现致命失误,再有就是外部环境远远不如徐州军队那么的良好,因为之前树敌太多太快,导致天下诸侯甚至包括袁术的同父异母大哥袁术都不肯向淮南军队伸出援手,失道寡下导致彻底惨败,为小袁三公之前的傲慢狂妄付出了惨痛代价,输得合情合理,但也不是完全的心服口服——如果淮南军队的运气能够稍微好点,徐州军队未必就能拿下九江和庐江两郡。
不服气也没用了,连战连败、举目无援还腹背受敌,无可奈何之下,彻底丧失了与徐州军队对阵勇气的小袁三公也只能是故技重施,乖乖交出传国玉玺与淮南全境,换取停战与徐州军队的部分让步,带着元气尚存的军队与大批横征暴敛来的钱粮辎重,赶赴濡须口渡江南下,到长江以南去欺负更为肉脚菜鸟的江东诸侯,把损失转嫁到死对头刘繇和其他弱小的江东诸侯,期盼能有东山再起与报仇雪恨的那一天。
与满怀悲愤南下渡江的淮南军队截然相反,停战协议签定之后,徐州大军的队伍中当然是响起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音,因为这份协议不仅代表着徐州将士的抛头颅洒热血终于物有所值,也代表着徐州军队终于打赢了第一场扩张战争,夺得了富庶繁华在全天下都板指头数得着的淮南全境,更代表着每一名徐州将士都即将丰厚的钱粮赏赐,更进一步改善他们本就不错的生活。
又与将士们的欢天喜地不同,正式成为了淮南主人的陶副主任反而是冷静万分,因为徐州军队虽然拿下了淮南全境,却只是走完了陶副主任拆迁天下的第一走,还有更多更难缠的钉子户在等着陶副主任去征服和拆除,深之行百里者半九十道理的陶副主任当然不敢就此得意忘形。同时刚刚夺得的淮南土地也不可能马上就成为徐州军队的后勤基地,还有数之不尽的善后工作在等着陶副主任料理,也还有更多的地方在等着陶副主任的钱粮投入,徐州军队究竟要用多少时间才能在淮南站稳脚步,把淮南建设成夺取江东的前进基地,就是陶副主任自己也说不准。
淮南军撤走的当天晚上,徐州大营的中军大营中,见陶副主任把玩着失而复得的传国玉玺出神,似乎有什么心事,同样心中有事的鲁肃便主动开口问道:“主公玩玺失神,莫非是有心事烦恼?”
陶应点了点头,毫不隐晦的说道:“正为我军留守淮南的人选犯愁,本来臧霸是一个上佳之选,但是臧宣高不会打水战,让他挑起组建水军的重任恐怕难以胜任,其他能打水战的蒋钦、周泰这些人资历又不够,所以犯愁,不知军师可有妙策赐教?”
“关于此事,在下正有一事向主公禀奏。”鲁肃乘机说道:“在下想辞去徐州军师一职,请主公恩准。”
鲁肃此言一出,在场的贾诩和刘晔等人难免都是大吃一惊,陶应也有些惊讶,惊叫道:“子敬,不会吧?你竟然想摞挑子?”
“在下再斗胆恳请主公,让在下出任徐州水军校尉一职。”鲁肃再次语出惊人,又拱手诚恳的说道:“主公,在下这个徐州军师很不称职,在下不擅机变,一遇突然变故便常常束手无策,随机应变全劳主公自决,在下惭愧之至,其实早有辞去军师职务之心。不过在下生于江边长于水乡,对水战多有了解,算是小有心得,所以在下斗胆毛遂自荐,为主公操练水军,打造徐州水师,还望主公千万恩准。”
“子敬,人都是往高处走,你怎么恰恰相反?”陶副主任心中大喜,脸上却假惺惺的笑道:“放着在军队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师不当,怎么偏偏要去当一个水军校尉,反过来接受曾经下属的指挥?”
“主公所言不差,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在下五行水盛,所以想往低处流。”老实人鲁肃难得说了一句玩笑话,又更加诚恳的说道:“主公,在下此举绝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早有打算,在下确实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军师这个位置,又认为自己只有到水上去才能更好的为主公效力尽职,还请主公千万答应,给在下一个一展所长的机会。”
说罢,鲁肃连连作揖恳求,情真意切之至,见老走狗鲁肃自愿降职留守淮南,陶副主任当然也是大喜过望,稍一盘算后,陶副主任点头说道:“好吧,既然子敬自己愿意,那我也就对不起最早跟随我的子敬了,允许你辞去徐州军师一职,让你留在淮南操练水军。”
鲁肃也是大喜,赶紧又向陶应行礼道谢,陶应则又说道:“这样,子敬,我向朝廷表你为九江太守,封你为徐扬水师都督,统率徐州与扬州两地所有我军水师,以及我军九江兵马。至于庐江郡,暂不设立太守一职,让徐盛领庐江郡相职务,率军镇守庐江,接受你的指挥,帮助你打造水师,蒋钦和周泰这些能打水战的本地将领,我也全都留给你。”
陶副主任这么安排等于是把新打下的地盘全部交给鲁肃管理了,为了方便鲁肃独掌淮南甚至连庐江太守都不设立,为鲁肃考虑得十分用心良苦,鲁肃受宠若惊之余,难免也是万分感动,赶紧向陶副主任双膝跪下,哽咽说道:“主公如此信任于肃,肃便是粉身碎骨,也难保主公大恩之万一!”
“子敬请起,不必如此多礼。”陶应离席双手搀起鲁肃,又叹道:“子敬,说是把富甲天下的淮南交给你,实际上是把一个烂摊子交给你啊,袁术匹夫把淮南搞得一团糟,我军想要恢复民生千难万难,徐州水师又基本上是从零开始,以后你恐怕有得辛苦了。”
“肃蒙主公重托,不敢自称辛苦,但肃一定会竭尽全力,以报主公知遇大恩。”曾经的九江小地主兼现在的淮南老大鲁肃发自肺腑的答道。
“我相信子敬一定会这么做。”陶副主任点头,又微笑说道:“还有一件事子敬必须上心,江东才俊极多,而我军武将稀缺的局面刚有改善,文职官员却又开始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子敬坐镇淮南,务必要多多为我网罗人才俊杰,但凡有一技所长者,不必考虑他的出身与身份,只管大胆的任用和向我举荐,可否?”
鲁肃点头答应,把陶副主任的叮嘱牢记在心,那边刘晔却是羡慕万分,只恨自己从贼太晚,没能象鲁肃这样早早就登上陶副主任的贼船,不然的话,这次淮南大分赃肯定也有自己一份。惟有贾诩是不动声色,忽然开口说道:“主公,不设庐江太守虽是用心良苦,但需防有人乘机用间,依诩之见,主公不妨表兄长陶商为庐江太守,那就让用间之人无计可施了。”
陶应心中一凛,这才想起这件麻烦事,自己如果不表奏一个庐江太守抢占政治上风,那么目前控制着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老大一旦使坏,故意封一个自己潜在的敌人为庐江太守,那么就算自己不用听曹老大的狗屁任命,自己的潜在敌人搞不好就马上变成现实的敌人了。想到这里,陶应点了点头,道:“文和先生所言大善,就表我兄陶商为庐江太守,不给曹贼可乘之机。”
……
恨陶副主任恨得蛋疼的曹老大为了时刻留意陶副主任动静,当然在淮南安排有细作监视徐州军队的动静,只是道路不通沿途又大半不被曹老大的队伍控制,消息难以传递,所以当曹军细作还没来得及把淮南战况的最终结果送到曹老大面前时,陶副主任征讨小袁三公得手的报捷文书和表奏文书,就已经通过畅通无阻的道路,提前送到了曹老大的新老巢——许都城中!
陶副主任的报捷文书与表奏文书名誉上是送给汉献帝,结果自然是先被送到了曹老大面前,而看完陶副主任自吹自擂的征讨袁贼得手报捷文书,曹老大的一张黑脸也气成了铁青色,拍着案几只是咆哮,“好你个袁术匹夫,竟然如此无能!才五个月时间就把九江和庐江全丢了,简直就是无能至极!”
“主公,陶应小贼本有徐州五郡,又得淮南富庶之地,若不尽早图之,只恐将成心腹大患。”一旁的荀攸警告道:“那陶应小贼自掌徐州以来,不断招兵买马,任用贤能,励精图治,远交近攻,军政武略无不尽善尽美,徐州五郡蒸蒸曰上,徐州军力不断壮大,现又一举拿下淮南富庶之地,钱粮丰足已然甲于天下。若不将此贼尽早铲除,假以时曰,怕是再难图之。”
“公达言之有理。”荀彧毫不犹豫的给侄子投了赞同票,道:“当年主公在徐州城下饶陶应小贼不死,已然是养虎贻患深受其害,今陶应小贼实力曰益壮大,与我军差距曰益减少,若不抓住机会尽早铲除,或者设法削弱,一旦让陶应小贼实力反超我军,只怕我军就算想与其友好相处都难了。”
程昱和满宠等谋士纷纷附和,都认为应该乘着现在曹军的军队实力还能压过徐州一头,尽快出兵干掉陶副主任这个心腹大患,不然的话,一旦让徐州军队壮大到了曹军无法制服的地步,那么后果只能是不堪设想了——毕竟,徐州军队与曹军之间彼此的仇怨实在是太深了。而养虎遗患的两个始作俑者曹老大和郭奉孝则表情尴尬异常,都有一种简直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进去的感觉。
好不容易找到机会挥手打断众谋士的滔滔不绝,曹老大既无奈又愤怒的说道:“吾何尝不知陶贼应该早除?也不只一次的考虑过进兵徐州,杀光陶贼一门为吾父报仇!可是袁绍,袁绍那里怎么办?陶贼最擅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把袁绍哄得晕头转向,对他本就是十分偏袒,现今又因天子之事吾与袁绍逐渐交恶,至今风波未歇,吾若出兵徐州,袁绍亦出兵攻我,那如之奈何?”
“明公此言大善,要除陶贼,必先间其与袁绍之盟,不然万万不可轻动。”郭嘉硬着头皮附和曹老大,也掩饰一下自己的尴尬。
“主公勿忧,袁绍虽强,但其也有公孙瓒这个仇敌牵制。”满宠劝说道:“公孙瓒百足之虫死而未僵,一年半载还能苟延残喘,只要公孙瓒不死,袁绍就未必有胆量两线开战,即便袁绍有此胆量,也肯定不会倾巢南下,主公大可分兵拒之,再以主力南征徐州?”
“伯宁先生此言虽然有理,却太弄险了。”满宠这番话遭到曹老大其他狗头军师的一致反对,最得曹老大信任的荀彧还劝说道:“主公万不可如此冒险,陶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