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公子(方景)-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梁神色间有些不屑,虽说他非常钦佩对方,但那位郑太监到底是帝王的家奴,每到海外任何一处地方,都是浅尝而止,回来后都是捡的好听话话报告帝王,只把探险旅途当成了一次个人壮举,远不如二爷那样,尽可能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了汉人的将来费心打算

    张成倒是不知海外之事,不过他对于太监没什么好感,其实郑和七次下西洋,在此时根本没什么名声彰显,帝王和朝廷对于历次下西洋,都是对国内采取严密封锁的态度,只宣扬海外万邦来朝,只字不提是自家船队带回来的,更是很少宣扬外面世界有无数珍宝,反而大力弘扬本国度物产丰饶,能够自给自足的封建理念,严禁汉人迁居海外,闹得普通百姓甚至连西洋都不知道。

    “走吧,今日是海洋学院的开学典礼,呵呵,二爷总是能提出古怪新鲜的词汇。”张梁微微一笑,当先转身走入城堡中。

    海洋学院建在海岸边上,新修的乳白色的高大建筑,在此时看上去格外震撼人心,都是学员自己用白色的鹅卵石嵌在水泥上,后用白色泥粉在上面粉刷一新,而水泥经过工匠一年多的反复试验,已经配比出数种型号,用来针对不同的建筑需求。

    学院建在地势很高的山腰上,连绵山脉从两侧延伸,把下方的平静港湾护在怀里,因此形成一个天然良港,远处一个小岛上,还按照张灏的设计,修建了一座高耸灯塔。

    碧蓝色的海面令人心旷神怡,靠近海岸线一侧的数个岩礁上,都被建成一个个造型古怪的船坞,巨大的木轮在潮汐的作用下缓缓转动,为船坞提供充足的自然动力。

    很多海鸟在船坞上方盘旋,尽情抢食被木轮翻转而出的海鱼,十几位值班的军士在岸边来回巡逻,全都脱去明军甲胄,换上独特的棉衣棉裤和簇新的棉大衣。

    第一期海洋学院开学典礼很简单,面对二千多名充满朝气的稚嫩面孔,张梁仅仅重复了一句张灏的话,那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宣读了若干新制定的军事条例,一切都显得很怪异。

    京城皇宫,满朝文武清早陪着洪熙皇帝到郊外祭拜天地,又赶往太祖皇陵隆重祭拜,累了一天方回到宫里,朱高炽强忍着身子不适,命宫人大摆筵席。

    朝臣的女眷则陪着张皇后等一干嫔妃饮宴,人人收到一份赏赐,稍微吃了几口早已冰冷的佳肴,一同叩首后三呼万岁和千岁娘娘,接着按照各自的诰命品级鱼贯而出。

    张皇后心情不好,所以才没心情招待数百位命妇,其实每年都是走一个过场而已,好不容易等大殿中只剩下宫里的人,盯着下方站着的太子朱瞻基,怒道:“岂有此理,这宝钗明明是先帝的秀女,焉能收为宠妃?”

    “母后,宝钗只不过被封为女官,儿臣为何不能要她?”朱瞻基强忍着怒气,面上不敢露出一丝不满。

    这些日子,洪熙皇帝有意无意的打压儿子,使得这位一心想继承先帝丰功伟绩的太子殿下,越来越不满,尤其是皇帝在迁都问题上的消极态度,使得朱瞻基深感失望。

    朱瞻基从小被祖父养在身边,年年跟随祖父北巡,更是时常派到北京城监督修建工程,他年少好动,不喜欢常年呆在深宫里,而皇帝偏偏不许他随意出宫。

    “不行,此事绝不可行,皇儿,那宝钗为人野心勃勃,不是个安分守已之人。”

    望着母亲斩钉截铁的态度,朱瞻基只得老实遵命,失望的道:“那孩儿命她成为女官,负责教导宦官识字读书吧,听说张灏在北方成立了很多学堂,教导寒门子弟读书呢。”

    心中一荡,张皇后风韵犹存的俏脸一红,立时想起那小恶人告别时的一幕来,竟然大胆的抚摸自己胸部,多年未被丈夫亲近的久旷之身,险些不可自持。

    这胆大妄为的小混蛋绝不能留在身边,张皇后反复的提醒自己,却不知道,她嘴角边却带出一丝笑意,语气缓和的道:“记住,你亲近她可以,但就是不能封为嫔妃。”

    “是,儿臣谨记。”朱瞻基无精打采的应承,有些厌恶的看了看环绕母亲周围的嫔妃们,转身大步而去。

    没等回到太子东宫,朱瞻基半路遇到一位中年太监,见对方手里还拎着几张纸,皱眉道:“跑什么,不成体统。”

    那太监很斯文的报以微笑,他身上没有一般公公那种萎缩模样,反而仪表堂堂,尤其一身书卷气流露,步履间沉稳有力,好似一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

    “回殿下,今日从外头买回一个新鲜玩意,名字叫做报纸,此种玩意早在宋朝时就出现过,没想到又重现人间”

    有些惊讶,朱瞻基文武全才,自觉从未在书上看到过有关报纸的相关记载,不过能猜到是类似邸报的东西,这王振果然不是一般公公可比,不愧是自动净了身入宫的读书人。

    “给本王看看。”朱瞻基伸手接过那几张印满字体的纸张,略微看了一眼,不禁大觉有些意思。

    “殿下,这报上写着京城最近发生的一些坊间趣事,应该能让您喜欢的,这深宫大院住得久了,委实有些无趣。”王振小心翼翼的说道,神色间有些期盼。

    “是啊成天面对高墙红瓦,哪有外面来的舒服。”

    朱瞻基兴致盎然,这上面除了一些圣人学说之外,竟然还介绍京城中的风土人情,尤其是详细描绘了秦淮河中的无边风月,不是那等艳词描写,而是很文雅的介绍红阿姑最近传出的佳作和一些趣闻。

    随手翻了一下,朱瞻基下意识的笑道:“有趣,走,陪我说说话。”

    “是,小的遵命”

    就是想引起太子对自己的注意,王振自然大喜,急忙亦步亦趋的跟在朱高炽身后,两人朝一侧的宫殿中走去。

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275章 灯海璀璨

    第275章 灯海璀璨

    大年三十,北京城到处鞭炮齐鸣,家家户户围在家里团圆,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使得来往行人心中升起喜悦心情。

    酒肆店铺都已关门,门前贴着大红对联,唯有客栈生意兴隆,来南北往的客商很多,过节对于行商之人来说,只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而已。

    城内外不过几十万人口,来自南方琳琅满目的年货,足以使百姓过上一个好年,又经过皇帝减免两年赋税,使得家家都有了些余钱。

    北京城平民百姓本就以富户居多,无数勋贵的老宅都在这里,连带着贫民度日不算艰难,又是北方的交通要道,城里一片繁华也是情理之中。

    都督府到处悬挂彩灯,收拾的辉煌喜庆,空地上扎满了焰火架子,不时有小厮蹲在一边,燃起冲天火焰,各式喷发的烟花夺目璀璨。

    一侧观景阁楼中,张灏和姑娘们临窗而坐,看着面前各个打扮粉妆玉琢,娇美可人的妻妾,笑道:“新春佳节,大家随意玩耍吧。”

    身边的沐怜雪一身大红金凤通花袄儿,翡翠娇绿缎裙,雪白貂鼠皮袄,头上珠翠盈堆,一副成**人的打扮,只是神色有些娇羞,不时被姐妹们促狭的小声调笑。

    丫鬟婆子站满了一大堆,不过等上完菜后,就被张灏含笑赶下楼去,有家的回家团聚,剩下的在楼下吃喝玩耍。

    姑娘们略微用过酒菜,纷纷聚在一起,或是聊着家常,或是玩起了双陆棋牌,怜霜则拉着史湘云冲到楼下,和丫鬟们在一起燃放烟花。

    “雅云,你下去看着那几个顽皮丫头,智真没个姐姐模样,连冲天炮仗都敢玩儿,别伤到她们。”

    沐怜雪轻声吩咐,萧雅云笑着站起,答应一声,快步朝楼下走去。

    独坐在原处,张灏望着下面的火树银花发呆,沐姐姐和秦晴筠守在身边相陪,两人有些疑惑。

    “灏儿,为何感觉你有些不开心?是不是谁恼了你。”

    伸手握住沐姐姐的玉手,张灏笑道:“无事,不过想起来一些往事罢了,这底下的烟花样式繁多,其制造技术已经登峰造极,往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花式研制出来,但却仅仅是用来观赏的玩物,不能为民造福。”

    知道她们只会更加迷惑,谁又能体会出自己的感慨?汉人把火药用来欣赏,那些白人却用来杀人。

    收拾心情,张灏想起一件事来,问道:“那抽水马桶好用嘛?”

    这等私密事自然闹得两位姑娘神色扭捏,不过同时不着痕迹的点点头,张灏失笑,解释道:“不要小看这抽水马桶,更不要当成羞于启齿之事,这可是于国于民大有好处的东西,提升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可就在小小的如厕上头了。”

    沐怜雪哄孩子似地含笑点头,并不太这当回事,而秦晴筠则关心国家大事,惊讶的问道:“还请兄长告知,妹妹想不出那瓷器能有这么大的功用。”

    这推广普及抽水马桶,还就得指望贵妇们先流行开来,然后才能上行下效,风靡全国,这第一关自然要说服身边的女人,张灏反问道:“你们也去过好几个城市了,难道不觉得无法忍受嘛?一大早百姓出来,蹲在河边洗刷马桶,这粪便中不说带有病菌,就是长此以往,城里臭气熏天,清澈见底的河流没人敢饮用,很扫兴吧?”

    两位绝色少女哪会受得了这个?秀眉微蹙,神色间有些慎怒,不过灏二爷说的都是实话,每次出门都要忍受空气中的一丝臭味,还有那骡马散发的腥膻味,越是人烟稠密的城市就越是肮脏不堪。

    “那要如何解决此等难题?”秦晴筠出言询问,汉人的城市修建有简易下水道,城市中有很多茅厕,但百姓的陋习很难解决,毕竟晚上没人喜欢跑到户外方便。

    不等张灏回答,秦晴筠眼眸一亮,拍手赞叹道:“对,有那抽水马桶,就不怕屋子中有臭味,地底下埋着铁管,那些秽物就能流入挖好的池子里,被城外的农户挖走施肥。”

    沐怜雪同样反应过来,展颜笑道:“如此一来,家家户户就不用准备夜壶马桶了,也就用不着一大早的跑到河边冲洗,河水自然就能清澈干净了。”

    “哈哈,果然聪明”张灏赞赏的点头,笑道:“其实这里面涉及到很复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学问,晴筠你喜欢这方面的学问,就专门研究研究吧,要是能通过铁管把清水引到千家万户,把抽水马桶普及出去,让每位百姓都读书识字,那么这个国家想不文明富强都不行哦”

    一点一滴的引导身边人,在经由她们去引导更多的人,张灏自问没有成为一代学问大家的本事能力,也不耐烦去和人争论什么学术治国方面的大道理。

    开启民智本就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会对贵族和士子阶层造成巨大冲击,不过张灏打着有教无类的高尚大旗,在北方到处出资兴建学堂,却被很多文人视为文坛盛事。

    北方文风不盛,长期没有读书人考中科举入朝为官,已经引起皇帝和大臣们的注意,因为这可能造成北方士林心怀不满,从而使北方不稳,离心离德,没等朱高炽颁布南北按比例取士的国策,张灏就抢先一步,以忧国忧民的无私情怀去造福于民,闹得无数人对他称赞有加。

    见自家男人好似着了魔一样,张口闭口不离国家百姓,成天冥思苦想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沐怜雪不满的道:“这大年三十的,不许谈国家大事。”

    “好好,咱们吃酒猜枚如何?”从谏如流,张灏也感到有些愧对她们。

    瞅了眼低头苦思的秦晴筠,沐怜雪头疼不已,现在家里哪有一丝别人家中的模样,一个个都忙得脚不沾地,好像把这家里当成了旅店,要不是不敢抛头露面,估计十天半月都不会回家睡上一觉呢。

    “你们真是的,晴筠她们整日在后宅的小学堂里办公,智真带着怜霜四处周济百姓,一天到晚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太不像话了。”

    还是忍不住道出不满,沐怜雪说的自己都笑了,现在她掌控家族在北方的大权,还不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张灏立时显得得意洋洋,笑道:“就要如此,咱家就要人人有事情做,成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时间久了,整个人都没了精气神,像个行尸走肉一样,只知道惦记心毛蒜皮的小事,念叨这件衣服做得好,谁家出了什么事,好好的一个人都变得庸俗不堪了。”

    又气又笑,沐怜雪当下不再理会灏二爷的疯言疯语,谁家还不是这么过来的?虽说承认这话不无道理,但一竿子连老祖宗和婆婆都扫进去了,也只有这混世魔王敢有这个胆子编排长辈。

    一直闹到三更天,一家人纷纷回到阁楼中守岁,丫鬟们换上新的宴席,席上击鼓传花,作作诗词,唱唱小曲,其乐融融。

    好不容易熬到天明,简单的梳洗一下,换上新衣出来,迎接家中一波*的下人上前拜年,张灏不许家人磕头,人人行了礼就好,然后每人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兴奋的家人没口子的道谢。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一入夜,张灏就带着群芳到临街的阁楼中,女孩们俱都跑到窗前朝外观看。

    但见楼下人烟密集,当街搭了数百座灯架,四周散布着无数商贩,叫卖着自家买卖,玩灯的男男女女,扶老携幼的走出家门,真是花红柳绿,车马轰雷。

    搂着一脸惊喜的沐怜霜,张灏指着下面的灯塔,笑道:“这都是哥哥为你准备的,今年元宵灯节,让霜儿和城里百姓同乐。”

    “真的,哥”

    激动的拉着张灏衣袖,沐怜霜兴奋的大叫,惹得楼下游人纷纷抬头,几个过来想占妇人便宜的浮华浪子,一瞬间眼睛都看直了。

    其中一位震惊的道:“乖乖,这是哪家王侯府上的家眷?好一群天仙般玉人。”

    身边的一个公子一脸猪哥相,喃喃道:“肯定是贵戚王孙家的小姐们出来看灯,不然如何都是内家妆束?”

    “闭嘴,人家都是大都督府,英国公家的女眷,你们不要命了,敢当街品头论足的?”一位军汉走过来低声呵斥,吓得几个浪子急忙抱头鼠窜。

    这一幕看的楼上姑娘丫鬟们嬉笑不已,张灏自然不会恼怒,笑吟吟陪着她们。

    不等众人坐下吃饭,随着天色暗下来,整条街的灯海顷刻间明亮闪烁如同繁星般璀璨,立时引得无数人惊呼,紧接着欢呼声四起。

    但见,金屏灯,玉楼灯一片珠玑,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围锦绣,绣球灯姣姣洁洁,雪花灯盈盈沸沸。

    “哥,你看,你看,那揖让有礼的秀才灯好有意思,嘻嘻。”怜霜喜得小脸嫣红,雀跃的和史湘云搂抱成一起。

    拉着儿子站在一边的婶子李氏神色温柔,却看都不敢看张灏一眼,笑道:“秀才灯做的很有孔孟之遗风,那媳妇灯容德温柔,婆婆灯富态慈祥,还是灏儿大手笔,竟然把京城的手艺都带到这里了。”

    群芳们全都兴奋起来,丫鬟婆子急忙涌到窗边,着迷的看着比往年京城还要壮观美丽的灯海,全都猜到这是自家二爷的手段,一想到这是给自己准备的礼物,一个个笑的比花还甜蜜。

    街上游人越来越多,好在街道位于紫禁城附近,道路宽敞,不怕百姓来回拥挤,很多孩子和妇人小姐手提各式彩灯,跟着家人流连忘返。

    有那和尚灯与流翠相连,判官灯钟馗共小妹并坐,师婆灯挥羽扇假降邪神,刘海灯背金蟾戏吞至宝。

    还有那骆驼灯,青狮灯驮无价之奇珍;猿猴灯,白象灯进连城之秘宝,七手八脚螃蟹灯倒戏清波,巨大口髯鲶鱼灯吞绿藻。

    真是银蛾斗彩,雪柳争辉。鱼龙沙戏,七真五老献丹书,吊挂流苏,九夷八蛮来进宝,转儿灯一来一往,吊灯儿或仰或垂,巧夺天工的银河灯横跨半空,牛郎和织女伴无数喜鹊灯倾情一笑重相逢

    琉璃瓶映美女奇花,云母障并瀛洲阆苑,围屏画石崇之锦帐,珠帘绘梅月之双清,看不尽的奇灯山景,好一个五谷丰登快活年

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276章 元宵之夜

    第276章 元宵之夜

    元宵之夜越发热闹,整个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张灯结彩,王孙勋贵争相朝小栏下观看,文人士子或被邀请或是借了一座阁楼聚会。

    仕女美婢相携高楼上,娇娆炫色,香衣倩影在远处若隐若现,引得左右邻居翘首偷看,底下百姓越聚越多。

    沐怜雪走至彩窗前,举起牡丹团扇遮挡住半边容颜,头疼的道:“好啦,没瞧见人家已经不看灯,光看人了嘛?快回去坐好。”

    原本争抢着观赏璀璨灯海的女孩们,此时也已发现不妥,尤其是对面楼上那些登徒子,一个个嬉皮笑脸的模样令人恼怒,乖乖听话的扭身返回八仙桌旁。

    婶子李氏看了眼正和对面打招呼的儿子张杰,皱眉道:“杰儿过来,这么多嫂子还未见礼呢。”

    张灏依然站在窗前,笑道:“无妨,随他心意吧,就不要拘束了。”

    少年张杰神色感激的朝哥哥拱手,兀自朝对面几位好友招手致意,张灏目光深邃,也不开口询问。

    怜霜和湘云仗着年纪小,不怕被人瞅见自己的绝色姿容,无所顾忌的倚在窗前,身后还站着五六个小丫头,沐怜雪无奈,只得吩咐道:“算了,由着她们闹吧,咱们自己吃饭。”

    不提丫鬟们把美味佳肴摆上,阁楼里金杯玉盏,瓶插鲜花,宝鼎燃起海外香饼,一派公侯之家的鼎盛模样。

    很快天色彻底暗下来,此刻已是百姓家用完晚饭,出来观赏灯节的最好时候,入画带着丫鬟搬来几具大屏风,又把灯火稍微掩住,使之对面男人看不清这边楼中人的相貌。

    张灏本不同意如此避讳着谁,但架不住沐姐姐和李氏一力要求,也知晓她们为人稳重,当下不再说话。

    元宵夜无数大家闺秀出门游玩,街上就少不了相士道士为人算卦,但见卦肆云集,相摊星罗,为妇人小姐大讲姻缘后代,为百姓讲新春造化如何,定一世之枯荣,热闹非凡。

    灯架之间被搭起台子,富户之家悬挂灯谜,摆上酒水饰品等随礼,供来往游人猜谜玩耍,闹得人头攒动,士子读书人趁机显摆学问,吸引周围的娘子们注意自己。

    人生百态,民风质朴,张灏一时间看的目眩神迷,和身边佳人说说笑笑,大觉惬意非常,也不去就坐吃饭,惹得其她人干脆开席,不理会这边岁数小的大闹特闹。

    怜霜好似一只欢快喜鹊,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指着那站在高坡的士子高谈阔论,品评词曲,时不时的抚掌嬉笑,又指着一脸风尘的跋游脚僧,演说三藏,神色向往。

    卖元宵的高堆果馅,粘梅花的齐插枯枝,卖艺的铜锣震天,说唱的抖擞精神,真是繁花似锦,盛世气象。

    很快,各个街口巷道中就出现周围村落的社鼓队,高举各式大型彩灯表演,惹得百姓欢呼,周围的百戏货郎,桩桩斗巧,不时为游人剪春娥,鬓边斜插闹东风,献凉钗,头上飞金光耀日,预示着来年生活和和美美福满门。

    望着越来越多,渐渐就要水泄不通的趋势,尤其是看到一些无德浪子成群结队,在人群中到处揩油,张灏急忙走到二楼,对张继开,张继往兄弟吩咐道:“快去带二千亲兵围住各个街口,通知各个衙门密切注意,百姓丢些财物没什么,但万不能出现丢儿女的惨事,抱着孩子的人一律严加盘问,所有城门派人通知一下。”

    “是。”已经成了都督府千户的兄弟俩抱拳领命,马上出去提调都督府附近一所军营里的兵士。

    张灏又叮嘱亲随们带人出去闲逛,混在人堆里保护百姓们,这才重新返回楼上,他对于男人吃女人豆腐之事混没在意,其实这都是多年的习俗了,只要浪子们不过分,拉下小手,摸摸屁股都是心照不宣的习俗,守规矩的妇人自有丫鬟们重重护卫,更有些巴不得男人来吃豆腐的,不然岂不是说明自己没有姿色?

    陪着女眷吃酒,席上推杯换盏,春意无边自不用提,来往伺候的丫鬟小意奉承,不时逗得姑娘们开怀一笑。

    “哥,你看,那对面有些女人好大胆呢,一脸的风骚模样,真恶心。”沐怜霜指着外面,小丫头贪图观看美景,连饭都未吃上一口。

    张灏放下筷子,立时来了一丝兴趣,不过却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德行,故作正经的站起来,皱眉道:“真是不像话,让我瞧瞧。”

    女人们纷纷捂嘴嘲笑,好在灏二爷虽然好色,但从不惦记人家的女眷,就连青楼楚姐都不招惹,勉强算是洁身自好之人,只是这洁身自好委实形容的不妥当罢了。

    顺着怜霜的指引,顺便瞅见史湘云皱着峨眉,不声不响的转身走开,连带着小丫头们都嘟囔着小嘴散开,张灏心中暗笑,估计对面有作风放荡的女眷出现,看见人家的模样联想到自己身上,惊得女孩们作鸟兽散。

    果然瞧见四五位风姿绰约的美妇人,搭伏在楼窗子往下观看,其中最显眼的两位年轻美妇,径自把白绫袄袖子卷起,显摆里面那遍地金玉袖,露出那十指青葱来,各自带着六七个镶嵌各色宝石的金戒指儿,探出来半截身子,口中磕着瓜子,把那瓜子皮全都吐落到行人身上,嬉笑不止。

    张灏眯着眼睛,隐约间看清对面阁楼中人很多,一样在推杯换盏,还有粉姐在弹唱灯词,这几位美妇一看就知道都是些豪门内眷。

    “哼哥,咱们不看了,真扫兴。”沐怜霜拉着张灏,不想哥哥看那些风骚妇人。

    “好像是徐家的女人,这徐谦和郭义投靠太子殿下,目前正春风得意呢”

    张灏轻笑,徐谦升迁为北京城知府,郭义贬为北京城锦衣卫指挥同知,就连东厂刑公公全是朱瞻基的人,太子对于北京的重视可见一斑,不过宣抚使权大人乃是皇帝的人,按察使刘全是都御使刘观的亲弟弟,加上乱七八糟的满城官吏,都有来自京城大臣们的门生故吏,可谓是风云际会了。

    不提张家人在一起吃酒说笑,那边一群勋贵也在一起谈论,早前惊鸿一瞥,这边数位绝色佳人,尤其是气质芳华不流凡俗,令人印象深刻。

    “张灏这家伙太艳福无边了!”三十几岁的刘全好色如命,羡慕的咂咂嘴,只可惜自己一个都不敢惦记。

    男人们聚在二楼,女眷则在三楼饮宴,知府徐谦笑吟吟的劝酒,却没注意一个小厮偷偷上了楼,就在一个偏僻角落里,和他的一个宠妾**,那放风的竟然还是一位宠妾。

    人以类聚,在座都是些风月场上的老手,各个妻妾成群,彼此间还时不时的勾引对方的小妾,或是一同享用粉姐,弄得关系混乱,这又来到北京城,家宅里不免闹得乌烟瘴气。

    “这小子真是好大的手笔,这些花灯都是他请匠人做的,花钱如流水呀”郭义想不明白,张灏不过十七八岁,为何就敢花钱如此大手大脚,十几万两的银子说花就花。

    “不过是纨绔公子而已,早晚有他哭穷的时候。”徐谦脸色不好,本来他想博几位美人一笑,但比之人家的大手笔,他命人做的花灯,委实拿不出手。

    这几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全都是地道的南方人,来北京安置家眷花费极大,兼且为官日短,都是洪熙皇帝登基后的新贵,这手头上不免有些拮据。

    郭义虽然干过几年锦衣卫指挥使,但他不敢贪赃枉法,积攒的家财不多,徐谦乃是家中庶出,一样没有多少田产店铺,至于刘全一介文人,倒是这里面家资最丰厚的,原因无他,他兄长刘观是官场人人皆知的大贪官,只是一手把持御史台又深得先帝信任,无人敢举报他罢了。

    北京城上有清正廉明的权大人,下有张灏这位煞星,以至于他们一直小心翼翼,不敢到处接受贿赂,这到了年关,一样得四处打点,还要打赏下属和家人,筹备大批的年货,又都是些官场新贵,并不打算自毁前程,做一个枉法之臣。

    “奇了怪了,周围田地都是那些功臣的,尤其到处都是张家的庄子,刘大人,您身为按察使,有责任向朝廷检举他们强行侵吞百姓田产呀”

    徐谦一想到管家购买田地之事,就忍不住一肚子气,这附近凡是良田,统统被人抢占一空了,闹得连个差一等的地方都买不到。

    郭义也有些纳闷,这些年,那些勋贵之家明明不受帝王宠信,但家家出手豪绰,后来一打听才知晓,都被灏二爷牵头,在南方开设大型作坊,做出的东西都用海船贩卖到海外国度,据说那海船返回,不是满船的金银珠宝,就是价值不菲的海外货物,令人眼馋万分。

    有心有样学样吧,但造船厂和工匠几乎都被人占据了,这航海之事非同小可,谁都知道航行在茫茫大海中风险极大,没有训练有素的水手和船长,在沿海溜达溜达可以,但要是远航海外就干脆别指望了,而且一艘海船动辄就要十几万两银子,加上满船货物,谁敢轻易倾其所有去赌博?万一沉了怎么办?

    “唉,两位老弟有所不知。”刘全苦笑,解释道:“早年举报可以,但现如今却没用了。”

    “为何?大人还请明说。”徐谦急忙追问。

    “这北方土地贫瘠,人家早看不上那一点点产出了,如今凡是当年跟随先帝起家的勋贵们,虽然都是自家的田产,但都早已按时上缴赋税,即使是做个样子给咱们看,唉”

    刘观神色无奈,惹得徐谦和郭义面面相觑,他们哪知道张灏就是以此来掩人耳目,无非是说服亲戚们向朝廷意思意思而已,这勋贵不用纳粮,如此一番做作,百姓们就能没用顾虑,从而努力开垦荒田。

    而相比小小损失,成立一个作坊的每年收入,就能相当于十几顷良田的产出,最妙的就是明朝商税不高,这笔账人人会算。

第三卷 一门双贵 第277章 秋惢被抢

    第277章 秋惢被抢

    肴烹异果,果献时鲜,倚翠偎红,花浓酒艳。

    酒过两巡,张灏心中记挂兄弟姐妹,下楼到了男人席间,陪着众位兄弟谈天说笑。

    吃了几杯酒,张灏心情愉快,严海龙和胡凯兀自嚷嚷着拼酒,拉着交好的兄弟到旁边另开一席。

    “过些日子姐夫姐姐就要动身来北京了,呵呵,我准备到时给姐夫一份大礼。”

    张灏很神秘的笑道,刚刚赶到北京城的西门荣轩有些惊讶,问道:“二爷,就直说吧。”

    “这件事还真得你去办,等姐夫来了再说。”张灏神秘兮兮,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惹得大家失笑。

    忽然张栋从门外走进,说道:“二爷,几位大爷和奶奶来了。”

    “快请进。”张灏和亲随们一同站起,就见一群人涌了进来,当先是张睿和周文涛,身后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