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杀破唐-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茂在长安搭建辽东经略府时,曾想聘陈数为掌书记,但他又需要在进奏院里留一个可靠的人做耳目,权衡再三,还是将陈数留了下来,另用胡南湘为掌书记。

陈数现在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是李茂在进奏院的忠实拥护者。

淄青出人出力助皇太子李诵登基称帝,新天子投桃报李,降旨加封节度使李师古侍中的同时,又下诏征调密州刺史李师道进京做工部员外郎,虽然都是施以恩惠,轻重却不同,这对因病陷入统治危机的李师古无疑是个有力的支持。

朝廷已经亮明了态度,李师道也亮明了态度,公开承认了兄弟不和,下一步却看朝廷作何处置。这种情形下,李茂的处境就变得微妙起来。

李兢和林英都非迂腐之人,兄弟内讧,胜负未明,两头下注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因此眼下凡李兢所能与闻的机密,绝大部分都会有份副本摆在李茂的面前,沟通二人之间的桥梁便是陈数。

陈数像往日一样开始汇报每日京城动态:

“西川节度使韦皋派支度副使刘辟面见王叔文,要求兼领东川和山南。”

李茂微笑道:“这是韦皋索要利息来了。”

陈数道:“王叔文没答应,刘辟拂袖而去。行前骂骂咧咧说‘你有种,你等着瞧’。”

李茂道:“韦皋在蜀地二十年,把成都打造成风刮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他已然是西川王,再要兼领三川,难保不是第二个安禄山。”

第281章 三个男人一台戏

陈数道:“宣歙观察使遣判官羊士谔来京公干,这位判官是个大嘴巴,逢人便说王叔文专权,你道如何,被王叔文派人打了一顿,贬为小吏,若非韦执谊从中劝解,必遭杀身之祸。刘辟一听,吓得连夜出城跑了。”

李茂道:“王叔文性子太过躁急,我看他要有**烦。”

陈数道:“不是马上,现在就有**烦。他奏请禁内罢停五坊使和各地供奉,内宫的宦官们吵嚷着要冲进翰林院打他呢。”

李茂皱了下眉头,道:“五坊小儿作恶多端,早该罢停,宫市更是一大恶政,罢停各地额外的进贡本身也没有错。他用心是好的,只是太过操切。杜太常说的不错,此人志大才疏,只怕要惹**烦。”

陈数道:“我看也是,这么快就把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太没有城府。还有一件蹊跷事,你听了一定感兴趣,他要悔婚啦。”

李茂带着小茹等人玩了一天,正累的腰酸背痛,忽听到这话,精神一震,惊道:“悔婚,他要跟谁悔婚。”

陈数笑眯眯道:“不是他悔婚,是他宝贝儿子要悔婚,他说田兴家的女儿十分霸道,许了好几户人家,不是未婚夫横遭不幸,就是被她逃婚,这样的一个人名声太坏,配不上他翰林学士的公子,故而他要悔婚。”

李茂骂道:“老大不小了,还这么坑爹。就算不愿意,好歹……也等等再说吧。这个节骨眼上说悔婚,岂不是把天下人都得罪了?”

陈数并不知道李茂和田萁之间的那点事儿,只是觉得王叔文大公子悔婚一事委实是有些滑稽,又见李茂笑的如此开心,便也不庄重起来,连声嚷嚷道:“这婚姻本来就是桩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哪能说退就退呢,就算田家姑娘惫赖,好歹也先忍耐几天嘛。我大唐婚姻自由,等自己的父亲老大人做了宰相,到时候顺便找个理由休了便是。”

李茂讪讪地笑着,忽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

陈数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说错话了,一时有些木呆。

“我想把你留在长安,我知道你将来在进奏院的日子会很难过,但凭你的本事一定能做到游刃有余。长安是天下的腹心,是天下的耳目,我不能失去这个耳目。你能理解吗?”

陈数忙收敛笑容,正色答道:“我一个落魄之人,本无出头之日,得兄举荐而有今日,此恩终身难报。士为知己者死,敢不效犬马之劳。”

从李茂书房出来,恰碰到了青墨,青墨正在一颗树下调戏郑珠珠的女儿,不知说了什么笑话,逗的两个女孩子咯咯笑个不停。

见到陈数,青墨便迎过来,问道:“我听说王叔文的宝贝儿子悔婚啦?”陈数把青墨打量了一眼,问道:“你是有妇之夫,你的夫人不久前才给你生了个大胖儿子,怎么,你这就要休妻再娶。”青墨道:“我呸,休什么妻。你知道那位田三娘子是何人吗?”

陈数道:“魏博后院牙军兵马使田兴之女,怎么啦,你们认识?”青墨道:“何止认识,我,不我们茂哥跟她……那个,……你明白。”

陈数睁大了眼睛道:“竟有此事,你为何不早说。”

青墨横了眼陈数,冷笑道:“你说了什么出格的话了?”陈数连连摇头,道没有。青墨道:”休要瞒我,你肯定说了,不然何以冷汗都下来了。“

陈数慌忙去摸脸,一边故作镇静道:”我流汗了吗,天又不热。“

青墨诈出他底细,嘿嘿笑道:“行啦,就是说了,也没什么,茂哥不是那种小气的人。”

陈数道:“真没什么,我跟田兴又不熟,跟这位田三娘子更是连面都没见过,我只是……唉,这种机密的事,你们又怎会告诉我呢。”

青墨察言观色,猜想陈数的确是没说什么出格的话,他流汗应该是另有原因,便安慰道:“这种事又不是什么风光的事,没理由到处宣扬的对不对,谁也不是真心瞒着你的。你不要多心。”陈数道:“我不是多心,只是若我对许多事都知之不深,将来只怕还是要犯忌栽跟头的。”青墨笑道:“你想的太远了,我们茂哥不是那种人。”

陈数抓住青墨的手,笑道:“茂华太板正,我有点怵他,以后你我弟兄要多亲近亲近,免得我又干错了什么事,捅了篓子。”青墨惊讶地叫道:“陈兄,你将来若不做宰相真是屈才了,转的够快的呀。这么快就上路啦。”

陈数笑道:“宦海沉浮,宦海沉浮,这当惯就像在海里游泳,尽心尽力尚且有可能被大浪拍死,哪容得三心二意呢,得全力以赴啊。”青墨道:“陈兄,以后我们俩要多亲近亲近,你得多教教兄弟,兄弟我至今还懵懵懂懂呢。”

陈数道:“你客气了,你只需跟紧茂华兄就出不了大错。”

二人说说笑笑,出去喝酒去了。

王叔文又熬了一个通宵,眼见窗纸发白,他唤小吏打了个盆凉水,洗了脸,用力地摇了摇头,晃了晃脖子,待精神稍振,便催促赶紧弄早饭来。

吃过早饭,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办。

淄青奏报,登州发生饥民作乱,请朝廷将辽东经略使理所暂时移往郓州。

“这是一个好兆头。”王叔文击案大笑,坐在他对面埋头喝粥的韦执谊吓了一跳,差点把热粥吸进鼻子里。

“李家兄弟不睦,李师古催促李茂回去,李师道不让他回去,一个叫李茂回郓州,一个把李茂往登州赶。你说我们已经帮谁一把?”

韦执谊放下粥碗,说道:“自然是郓州了。”

“郓州,好,就郓州。咱们帮郓州一把,打发李茂回郓州去,让三李好好斗他一把。”

王叔文说完,端起粥碗,三口两口喝完米粥,把嘴一抹,起身就走,口中说道:“事不宜迟,这件事我马上就办。”

王叔文办事雷厉风行,李茂很快就接到暂将幕府安置在郓州的牒文。

但凡对朝廷和淄青之间关系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有一场好戏看了,这场好戏有主角三人,三人都姓李,一个叫李茂,另外两个是对兄弟,一个叫李师古,一个叫李师道。

第282章 盛情难却

李茂将以辽城州刺史充辽东经略使的身份回郓州去,虽然辽东之地只是虚领,架子却要先搭建起来。在此前不久,李茂这个经略使并不被人看好,即便是落魄士子也不愿淌这场浑水,但时过境迁,李茂已今非昔比。

自荐和他荐的士子络绎不绝,倒让李茂穷于应付。李茂索性称病躲了起来,青墨左右周旋,总是没一句实在话留下,不过有些人的荐举,李茂是不得不认真考虑的。譬如韦执谊,譬如云安王李结,譬如广陵王李淳。

李结一早就向李茂推荐了新罗国宗室之后金道安,这个是赖不掉的。除此之外,广陵王李淳虽然没有召见李茂,却派王府长史拜访李茂,除了赠送一套上等铠甲和佩剑外,还向李茂推荐了两个人,一人为将做监博士郑沛,另一人是前扬州盐政冯成道,两人都是专业技术人士,郑沛是兵器行家,精通冶炼钢铁,门下弟子八人也随同一起前往辽东。

冯成道则精通煮海,曾在扬州主持过大型盐场,后出任诸道盐铁转运使扬州判院知事,母亲在故乡溺水身亡,冯成道深感惭愧,辞官归乡,不想妻女又病死。自觉心灰意冷准备削发为僧,得故人举荐在广陵王四处收揽门客,闻言亲自往请,这才答应出山襄助。

辽东蛮族不懂煮海盐,其食用的盐半数由新罗运来,质量低劣,价格高昂,且供应不稳定。一半是幽州盐池所产,质量虽好,但供应不稳定,时断时有。

在辽东煮海自然是有大利可图,李茂最近也在搜寻人才,只是此类人才在内地本就十分紧俏,人人深得重用,无人肯去辽东。

洋川郡王李纬原先对李茂不大感冒,但自经历了宫变之后,对李茂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跟青墨混的很熟。听闻李茂要去辽东为大唐收复失地,也向李茂举荐了一个人,一个在吏部做了二十三年书吏的人。

谢彪,人如其名,不仅人长得彪悍,行事也虎虎生威,不像个文吏,倒像个杀伐决断的武将。子继父业,十六岁便在吏部为吏,此后二十年间从未离开,二十年间吏部发生的一切重大人和事都了如指掌,称得上是吏部的一部活历史。

李纬推荐他的理由很简单,李茂此去辽东若要建功,必须得到朝廷的援助,人才永远不可或缺,谢彪在吏部混了二十二年,人头极熟,根基扎实,有他身边做参谋,李茂缺什么人才找不到?

李茂深知这些机关老板凳的力量,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的流动性很大,吏则不然,许多吏员在一个部门一干就是一辈子,其人脉和根基不可小觑。他们或者不能助你成什么大事,但作为参谋却是十分合格。

谢彪本欲走李纬门路谋个出身,被李纬一通断喝,赶来了辽东,李纬答应他,若在辽东建功,将来必为其保举。若不肯去辽东,则此生永无出头之日。谢彪如何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磕了两个头,乖乖地找李茂来了。

谢彪一来就为李茂举荐了几个人才,原营州司户赵光良,此人本为营州大户,贞元九年,奚人寇略营州,其募兵迎击,兵困飞龙山,营州刺史见死不救,致使兵败,后向节度使刘济举报刺史,刘济不听反责赵光良失地之罪,欲捕杀之,赵光良浮海至莱州,辗转到长安,献《辽东山河全图》和《辽东志略》一书,朝廷授其营州司户。

授官之后,赵光良从未到任,一直闲居长安,与谢彪相熟。

谢彪推荐他的理由是,此人在营州时,经营牧场、田庄达数十处,成绩斐然,其族世代定居辽东,熟悉辽东的风土人情,而赵光良也有意返回辽东。李茂与赵光良见了一面,对其才华十分欣赏。

谢彪举荐的第二个人名叫高丙,工部营造城池的专家,主持过西北盐州城墙修造工作,对构造城墙体系颇有心得。贞元十三年,受诏重修归化堡,工程未完工,驻军叛乱,逐大将张国诚,高丙出城避难,被党项人俘卖为奴,泾原节度使刘昌平息叛乱,高丙弟子称高丙叛归吐蕃,刘昌据此上奏,诏下籍没其家。

高丙历经前行万苦于贞元十六年逃回长安,得时任工部侍郎的襄助,辨明冤屈,然其妻子则于贞元十四年已病死于司农寺。

受此重创,高丙整日以酒浇愁,亲朋故旧避之唯恐不及。谢彪敬他是个人才,时常接济他。二人私交不错,谢彪有些为难地跟李茂说:“自经历了这场磨难,他的脾气变得又臭又硬,只恐须亲自前往聘请才能动身。”

李茂道:“本该如此。”备了一份厚礼,前往聘请高丙。高丙此刻寄居在舅父家,睡一间柴房,房中除了一张破旧的竹榻,再无一样家具。李茂请其出山相助,先是不肯,再劝,高丙泪流满面,道:“我一个废人,还能做什么事?”

李茂道:“此去辽东的都是失意之人,我们去辽东正是要在蛮夷之地创立一番功勋,不负平生所学,不负一腔抱负。留名青史,上光耀门楣,不辱先人之名,下不负子孙,亦告慰栽培过我们的恩人。”

谢彪劝道:“似我在吏部混了二十年,如今也想通了,咱们生而卑贱,挣扎无门,如今是李茂华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老兄弟,咱们这一辈子还有多少时光挥霍,还有几个恩公可以辜负?”高丙听谢彪称呼李茂的表字而非官职,又叫的如此坦然,不觉大惊,知道李茂是个礼贤下士的君子,忙起身礼拜,拜完又大哭,哭过,他把酒壶一摔,道:“我随你们去了。不能建功立业,就把这把骨头埋在他乡,不敢辱没祖宗。”

又一日,李结派人请李茂过府一叙,来时却见高朋满座,有建康郡王李经,洋川郡王李纬,临淮郡王李纵,弘农郡王李纾,汉东郡王李纲,晋陵郡王李枿,宣城郡王李缃,德阳郡王李絿,河东郡王李绮;

另有几个年纪尚幼的皇子李绚,李纁,李绾,李绂,李绲,李绅,李纶,李繟。

李结的客厅里摆着三只大木箱,里面盛满了金锭银块,珠宝玉器和新铸的铜钱。

三大箱光闪闪之物,晃的李茂眼睛发晕,李结道:“这些都是我们弟兄凑起来资助你的。东西不算多,却是拳拳心意。”

李茂深为感动,都说封建帝王是家天下,可是真正能做到以天下为家的帝王还真不多见,皇子们年纪不大,手中并无权力,手上能使用的钱财并不算多,凑起来的这些金锭、银块多是年节时宫里的赏赐之物。

此刻一股脑拿出来资助他去收复辽东故地,李茂既感动又觉惭愧,他头上虽然顶着辽东经略使的名号,此番却是去郓州,干的不是经略辽东恢复失地的大计,而是帮割据地方的李家兄弟争权夺利。

李茂骤然泪出,羞惭难禁。众人以为他受感动,好言抚慰。

一一谢过众王的好意,建康郡王李经又捧来一副盔甲,向李茂说道:“这是我过十八岁生日时,大行皇帝所赐,我看与你身材相仿,就转赠予你吧。辽东光复之日,务必别忘了归附长安。”李茂忙道:“辽东是大唐的辽东,有生之年万不敢叛唐。”

这话说过,气氛忽然变得有些尴尬,辽东现在沦陷于蛮人之手,将来即便被李茂收复,中间隔着河北三镇,与大唐腹心之地难以勾连,李茂所能选择的多半也是割据地方一策,否则势必难容于河北三镇和隔海相望的淄青。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却都不愿意挑开来说,李经把话挑明了,李茂也不能含混。

李经道:“不光是你,你的子子孙孙也不能叛唐。要为大唐守住便将,待朝廷收复了河北,你一定要带着子孙入朝来,做社稷的功臣。”

李纁年纪尚幼,忽然脆生生地说道:“口说无凭,立个字据,或发个誓。”几位小皇子随声附和。李结佯装不悦,发言叱道:“休要胡闹。”

忽一人门口答话道:“心中既然坦荡荡,起个誓言又何妨?”

来者是广陵王李淳,他刚从宫里觐见回来,身着盛装。李淳是皇后所生嫡长子,又是扶立天子的大功臣,眼下虽无皇太子之名,却有皇太子之实,诸皇子对他心悦诚服,见长兄来一起见礼。

李淳待兄弟十分亲厚,忙一一扶起。

李淳刚从那句话看似玩笑话,却把李茂逼到了死胡同,此时此景,由不得他不表态。

李茂面向诸王子,正色说道:“李茂在此对天发誓,辽东光复之日,便献版籍于朝廷,听凭朝廷处置,有违此言,身受不测之祸。”

李结笑道:“茂华,言重了,你的忠心我们谁人不知。”

笑哈哈地引李茂入席,一次与十一位郡王和八位皇子饮宴,这还是第一次,李茂也不觉感慨新政的新奇之处,王伾、王叔文缺乏事务熬炼,却难得地保持了一份锐气,这对革新弊政其实十分有益。

念及此处,李茂不觉感佩起李家父子的精妙算计来,先以闯将打开局面,再以老辣干吏巩固成果,稳定局面。至于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命运,其实根本不在他父子的考虑之列,他们不过是枚棋子,用的时候拿出来,不用就收起来,扎手就扔掉,如此而已。便如今天,这看似温情脉脉的饮宴下还不是杀机重重、陷阱座座?

李茂有些佩服自己的“明智”,回淄青去,那儿才是自己的根,长安这旮旯谁爱玩谁玩去,爷不侍候了。

王府用酒香醇,李茂酒量甚好,酒风又豪迈,激起诸王、王子的斗志,这场饮宴至黄昏才散,诸王狼藉一片,李茂微醺而已。

李结强留李茂在府中住了一夜,二日派人连同数十只大木箱一同送回郑珠珠家。

第283章 小妞胆够肥的

李茂补了个觉,中午醒来正喝茶时,忽然得到消息,天子李诵再度中风,情势危急。

李茂心里咯噔一下,李诵一身系国运,他若有个三长两短,长安城里眼见得就是一场激流暗涌,自己能否成行就增添了许多变数。

李茂心神不宁地等了一天一夜,到第二天午后,青墨打探到消息,言天子已经转危为安,只是说话还有些不大利索。

李茂放下心来,天子说话本来就不大利索。

虑及夜长梦多,李茂决定即刻启程回淄青。

李茂一行多达百人,于贞元二十一年,春三月出长安城。

身为辽城州刺史、辽东经略使,李茂有兵部的牒文,一路上都可以使用驿站,且可享受甲等供给。随行李茂去登州的多无家口连累,像谢彪这样有家有口的,也没有带上家眷。

从长安到洛阳一路畅行无阻,虽然辛苦,却无波折,路过郑州,李茂折道去看望了胡裕春、孟迎春兄妹和义子钱多多。

李茂上次离开郑州不久,胡裕春亲赴华州接回了妻子,胡夫人回家不久便有了身孕,年前给胡裕春生了一个儿子,时隔不久,胡夫人又怀有身孕,喜欢的李氏笑的合不拢嘴,一个劲夸钱多多是个贵人,给他们胡家带来了子孙,宠的跟亲孙子一般。

闻听李茂做了辽东经略使,李氏欢喜无限,倒比自己的儿子当了官更欢喜,一通欢喜过后,她却问李茂辽东在哪,李茂耐心给她解释了辽东的所在。

李氏拍着李茂的手道:“离家的孩子怎能不思念娘,你得速速去辽东,把地方收回来,让离家的孩子早日回乡来。”李茂离席,郑重其事地向李氏大礼叩拜,言道:“夫人嘱咐,李茂敢不遵从。”老夫人急忙唤胡裕春扶起李茂,却道:“这是怎么说的,你如今是大唐的经略使,哪有官跪民的。”

李茂笑道:“在老夫人面前,只有晚生不肖,哪有什么官不官的。”李氏喜道:“这话说的好,咱们娘俩儿有缘,我便认你做个儿子,又怕高攀了你。”李茂连声道:“是我高攀了老夫人了。”李氏道:“那好,你不介意,咱们娘俩的名分便有了,老娘正有一事跟你商议,又惧怕你是个官,不敢开口,如今你是我的儿,我就直言不讳了。”

李茂笑道:“干娘吩咐便是。”

其实李氏不说,李茂心里也很清楚,她看中了钱多多这孩子,不想放手。李茂也不想这孩子年纪轻轻就跟着自己担惊受怕。便顺水推舟,满足了李氏的要求。乐得李氏哈哈大笑,像个孩子似的。

胡裕春听说李茂要去克复辽东,便道:“彼处有许多山珍海味,在两京销路极好,若有,尽管拿来给我,我胡家商铺遍布两京河洛和太原,在成都、扬州、江陵、广州等地都有朋友,只要是好东西,销路不是问题,价钱也都好说。”

李茂闻言大喜,在长安时,苏卿曾写信给他,道辽东珍宝在淄青销售困难,质疑李茂开海外商道之举是否正确,李茂曾想过借助胡裕春的关系,开拓河洛两京市场,只是后来情势陡变,他被困在长安无法脱身,苏卿更是被李师古软禁在淄青也无法离开,此事便被搁置。

此刻胡裕春主动提起来,李茂便建议胡裕春派人常驻登州,方便对接业务,此举显然对双方都有利,李茂可以利用胡裕春在河洛腹心地带的庞大营销网络,而胡裕春则可以借助李茂的势力在登州站住脚,拿到最公道的货物。

孟迎春听说李茂与胡裕春合作在登州设立商栈,便找到李茂,求其出面帮忙说服胡裕春派她到登州去,李茂甚感惊讶,问道:“登州虽好,又怎比得了郑州繁华,老夫人和胡掌柜待你如亲人,你为何还要出去。”

孟迎春道:“此地什么都好,就是老夫人整日惦记把我嫁人,我才十五岁,我才不要那么早嫁人。”李茂微笑道:“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什么好说的,老夫人现在替你张罗着,你挑挑拣拣,也就十六七岁了,正是嫁人的大好年华。”

孟迎春道:“我听说你夫人被郓帅扣在郓州做人质,你的宠妾又留在长安替你照管一群姐姐妹妹,此番也不能随你去辽东。身边没个女人照料怎么行,不如,我跟你去辽东如何,等过两年我长大了,我索性给你做妾。”

李茂从额上抹了把汗,喝道:“休要胡说,你知道什么是妾,身在贱籍辱没祖宗的。”孟迎春咯咯笑道:“人与人怎么比,给你做妾我觉得就强过给别人做妻,你就收下我嘛,当牛做马我也愿意。”

李茂屈指在她额上猛力一弹,喝道:“鬼上身了么,说这些疯话?”孟迎春揉着额头,嘟着嘴,仍旧温和地笑着。

李茂道:“我看你不想嫁人是假,嚷着给我做妾也是假,你想另立门户?”孟迎春正色应道:“是,不可以吗?为人在世无业不立,大哥家大业大,能遮风避雨,想在这立业,容易又不容易,若不狠狠心,只恐我家元霸将来只能一辈子做个伙计,混吃等死了。”

李茂道:“你很不安分,心又大,若是个男子保不定就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可你想过元霸的感受吗,他或者没你这么大的心,你辛辛苦苦把家业立起来交给他,他未必就幸福。”孟迎春眸中现出和她这个年纪不相称的忧郁来。

她眨眨眼,嘟嘴想了想,说道:“这个我也想过,他真的立不起来,我就把这份家业送还给大哥,权当报恩。对他只有好处。就像多多,你在这儿寄存了十万贯钱,上上下下待他如客,待我们可就没那么客气了,你干的再好也是吃闲饭的。”

迎春形容娇小,五官算不得精美,但凑在一起却别有一种风韵,胡家虽然待她不薄,她却很知道进退,穿着打扮向中下级管家看齐,普普通通,丝毫不引人注目。

李茂先前只是欣赏小女子的淳朴机敏,其余并无太深的印象。

第284章 物是人非

到此刻,他重新再审视这个小女子,却发现她跟小茹有几分神似,一样明动的双眸,能做出千般的机灵古怪,一样的精力充沛,像一团永不知疲倦的跳动火焰,一样的机敏干练,行事利索。

但二人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小茹像猫,温顺只是表面,实际脾气很古怪,小心眼起来,没轻没重。迎春像虎,虽然也害羞,却有王者气度,嘻嘻哈哈的表面下潜藏着雷霆风暴。

两个人的身材一样的娇俏可人,小茹注重保养,肤色光滑细润,白里透红。迎春不施粉黛,崇尚自然,皮肤紧致粗糙,泛着健康的古铜色。

若说小茹是花园里一朵被宠坏的娇蕊,那么迎春就是路边一株无人问津的坚韧小草。

“你在想什么?”

迎春扑闪着黑漆漆的眼睛问道,心里藏着古怪。

李茂不明白自己为何会把她跟小茹作比,虽然他想不承认,但直觉告诉他,他对这株野生路边的小草生出了一丝怜爱。这种爱意来的莫名、突然、猛烈,李茂的脸不觉红了起来。

“没什么。”对眼看孟迎春时,李茂顿生邪念,竟萌生了一把揽小草入怀的蠢动,他赶忙定了定神,以长兄的口吻说道:“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可劝大郎将元霸派往登州,将来你借口寻亲过去,两头跑跑,时间久了,一切水到渠成,也不会伤了老夫人的心。”

孟迎春喜道:“究竟是茂哥见识高,日后还请茂哥哥多多关照。”

一声“茂哥哥”说的李茂心旌摇动,强压下心中的孽障,李茂逃之夭夭。

乘坐胡家商社的船只,李茂一行顺风顺水,一日到了魏博镇境内。

那天收了李茂的三百贯提单后,田词岭赌场得意,一连三天赢了万贯家财,一时高兴就给李茂开过一份过单,凭此单可以得到魏博驻军的保护,并能随时随地调用魏博镇境内的驿站马匹。

李茂不要魏博军提供什么保护,也不想跟魏博军有什么沾连,他这个辽东经略使跟魏博镇并无任何利益冲突,犯不着跟他们搅合在一起。

李茂的船在濮州境内登岸,向东又走了两天,踏入郓州境内。

节度押衙李雅城受命前往迎接,李雅城先李茂一步回到郓州,他能出现在这,让李茂心思稍安。不管淄青发生了什么,李茂现在还是淄青的骄傲,所经之处,地方军政官员一体到驿站迎接,礼数十分周到。

自贞元二十年离开此地,距今不过才一年多,远远称不上阔别,但心境上的变化却是彻底的,颠覆性的。

再次踏入郓州城,李茂的心境与先前可是大为不同,他回来了,回到了自己的发迹地,却意外地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外人”。

到郓州的第一天,李师古便在内堂接见了李茂,新任判官李公度亲自到中堂外迎候,见面以大礼相见。虽然只是玩笑之举,却让李茂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李公度这个人很有本事,在淄青这么多年,几上几下,却从未离开过权力核心。此番借何人势力上位,李茂尚不得而知,李兢只愿意和他分享京城情报,对淄青发生的一切向来只字不提,郓州与李茂之间挂上了一张黑幕。

李师古似乎还是老样子,脸看人的目光都是原来的样子,见面后他把李茂扫量了一眼,说道:“长安锻炼人呐,变的成熟了。”

李茂道:“一别经年,节帅老了。”

李师古叹道:“操心的事太多,你这番回来,本该休息一下,和家人团聚一下,但事情很多,只怕不能如你所愿。你而今是辽东州刺史、辽东经略使,淄青的官除了扬刀军那边你是不能再当了,不过淄青的事你不能丢下不管。张叔夜高升都头,扬刀军就乱成了一团麻,你替我好好整顿一下军纪,等调教完了,就过来帮我。”

高沐道:“节帅一直盼望你回来,所以没让你去登州,你的经略使府正在营建中,你先在小兵营落脚,幕府班子嘛,按你的意思继续招募,经费方面淄青先垫付五十万贯。自然啦,目下得先把扬刀军抓起来。张都头离任才几个月,扬刀军就干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着实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