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杀破唐-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燕王是何意?”

“太师欲与诸侯共享天下。”

“共享?这倒稀奇,我听说男人可以与人交换性命,分享钱财,却独独两样东西不能同享,一个是女人,一个是江山。天无二日,江山也能共享?不会是权宜之计吧。”

“命脉捏在人手里,不得不妥协,其实共享天下也没什么不好。元和皇帝若不是心急,慢慢的来,大唐何至于今天。皇帝安坐西京,吃着诸侯的供奉,享受着诸侯的崇敬,又不必操劳边疆有警,又不必劳心治民,何等的逍遥自在。何必非要江山一统,什么都捏在手里,累的自己像条狗呢。你说呢,静怡师太。”

“我已经还俗了,头发都留起来了,你眼瞎看不到吗?”

“哈哈哈哈,我也刚刚还俗,出家并不好玩。”

“那是,热闹惯了的,怎能再忍受冷清。享受了权力的快乐,谁又肯真的放弃。所以我总觉得燕王这是权宜之计,宥州能放个大炮仗,为何洛阳不能放,为何不能在汴州放?自西向东一路放过去,天下就一统了。”

“人死绝了,地烧焦了,要这一统天下又有何用。倒不如大伙坐下来,好好谈谈,你一块我一块,一人一块,把这天下分了,同享富贵,岂不美哉。”

“……世上竟还有燕王这等大度的人,稀奇,真是稀奇。可惜我是老了,否则必助燕王一臂之力。”

“你哪算老,你比我还小两个月呢,你看看我不还是活蹦乱跳,东奔西走吗?”

“你不一样,你有奔头,我没有。我是一步踏空,步步空,如今不过是坐吃等死罢了。”

“若能说动陛下还京长安,太师必不忘记夫人的好处。”

“我不是什么夫人,我不过是一个被丈夫赶出家门的丧家犬。……他还好吗?”

“好,他现在是阴山节度使,新的草原之王。”

“他终于做了王……”

郭韧当年随李瀍东迁,李瀍弱势,她也弱势,李瀍僵而不死,她也僵而不死,用一步踏空步步空来形容倒也十分贴切。

李茂扛住了来自草原的冲击,在京西稳住了脚跟,傻子也能看出他下一步要做什么,但他就真的把天下人都当成了傻子,竟然转身要去打陇西。

陇西沦落胡尘已经六十年,丢在大唐皇帝的手里,与他又有何干,他何必为了收复陇西而舍弃江山一统的机会。难道扫平京西,击溃草原霸主阿热的李太师也是个绣花枕头,竟然失去了东出函谷关扫平中原的雄心壮志?若真是,这可真是自古以来最大的绣花枕头。

当然他要想扫平关东诸侯也的确是困难重重,多年征战,他的家底打空了,京西虽然握在手心,可这块地方是出了名的穷,无法支撑他继续用兵。他现在的军粮完全靠南方供应,一旦向关东诸侯开战,漕运被卡死,断了粮草,究竟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呢。

但郭韧相信这不是他跟关东诸侯分享天下的真正原因,那么真正的原因又是什么?

郭韧想不通,她是个自视甚高的人,既然是连她都想不通的事,料必关东诸侯们也想不通。那些位高权重、手握重兵的家伙就真的高人一等,英明睿智,答案是否定他,别人不敢说,她郭韧早把他们看的透透的,死死的。他们中能把这天下大势看明白的人不多,或者有那么一两个人看出了点皮毛,却又心存侥幸,只要李茂不犯糊涂,这天下终究还是他的。他的确有不着急的理由。

郭韧留秦墨住了一夜,二日清早梳洗打扮后去了薛戎家。薛戎方正正派,不屑跟她这样的人来往,但他的夫人李氏却跟郭韧是好交情,薛戎又是出了名的尊重妻子,说服了李氏等于说通了半个薛戎,更何妨还都长安本就是他的夙愿。

第724章 水寒鸭先知

长安兴庆宫西面的安兴坊里有一座占地极大的私宅,从外表看丝毫不起眼,里面却规划齐整,装饰奢华。若搁往日,这所宅邸的主人绝不可能如此低调,他必要让整坊的人都知道他的存在,但因他在此出现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他还是忍下了这个闲气,做一个万丈红尘中的隐士。

他就是大唐的左仆射、曹国公郭良。

左仆射官职很高,却没有实权,当然郭良也不屑在朝堂上有什么为,他是长安的地下之王,手中的权势远比朝堂上那些紫袍金带们要大的多。他要的只是一个名分,看重的是仆射和国公带给他的正统地位,仅此而已。

顾惜是郭家的老人儿了,一向是跟着妹妹郭韧的,这个人面相忠厚,却是大奸若忠,他这么多年都能宠眷不衰,除了确实能办事,确实能办成事外,闺房中的本事也为他增色不少。郭良没有兴趣关心他妹子跟什么男人好,就如同他妹子也不关心他今天睡了宫里的哪个妃嫔,明天又要去玩弄哪个嫔妃一样。

“陛下即将还都,大约就是今冬。”

“还都?你喝多了怎么的。他凭什么还都?”

“这是夫人的意思,小的也说不明白。”

“夫人?她又想做夫人了,摩岢神通如今是富贵了,可却成了别人的丈夫。”

“夫人的意思,陛下此番还都或对国公不利。”

“那又如何,我还会怕他?”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国公还是留着点神好。”

“知道了,你去吧。”

郭良板着脸打发了顾惜,心里却是一阵阵的发紧,他跟郭韧纵有百般不和,到底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妹,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她的话他不必怀疑真假,她的见识他也不必疑心有误。

“大郎,时辰到了,今晚叫哪位娘娘陪侍?”

郭良的管家郭代捧来一个油漆嵌银花的托盘,上面垒放着一堆绣花香袋,这都是宫里的嫔妃们奉献给他的贴身之物,大唐近世皇帝换的频繁,宫掖里满是没有子嗣的宫嫔。世道混乱,连四宫太后尚不得安宁,她们的日子又岂能好过?目下的窘境里,攀附权贵以求容身之地,便成了她们唯一的选择了。

身为地下长安的王者,郭良现在真的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身边永远不缺主动奉献的女人。阅尽群芳后,他悟出了一个道道,玩女人若只是玩弄她们的美貌和身体,那自是下下的境界,玩弄她们所谓的才情,也高明不到哪去,最高明的是玩弄她们身后的那个人,那个人越是高不可攀,越是让你畏惧,越能让你有成就感。

郭良在长安城里的宅邸何止十处八处,为何偏偏中意兴庆宫旁边的这所,就是因为这儿的隔壁就是大唐的皇宫啊,方便他暗通款曲啊。

每日黄昏宫门落锁前,他会派人拿着他选中的香囊直入兴庆宫,交给掌事的宦官,他想要见谁就得乖乖地来见,不仅得出宫来,还得精心梳妆打扮,把自己洗涮干净,熏的喷香,倾心竭力地逢迎他,巴结他。

谁若是不识相,不尽心,他就给她定个****的恶名,叫她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郭良望着那一堆香囊苦笑了一声,他哪还有心思去想今晚临幸哪个妃子,大唐的皇帝要还都了,若让他知道他郭良偷偷摸摸睡了宫里的女人,定是要把他大卸八块。

这事虽然干的隐秘,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总有人会把他捅出去。

他不惧跟吐蕃人,敢跟裴家皇帝讨价还价,也能跟李茂谈笑风生,却独独有些怵李瀍,究竟这荒唐事做多了会心虚的。

“今晚……我累了,自己睡,另外,把几位头领,朱、张两位先生请来,我有事跟他们商量。”

郭代不敢废话,应了声是,慢慢退了出去,心里却犯了嘀咕:郭良刚才说“请”几位头领和先生过来,要和他们“商量”事,这是怎么了,平素都是说叫某某来,问他点事,或交代点事,今日为何这么客气,这是要出什么大事了吗?

郭代小心安排着,把四海会的几大头领,几位参谋先生请来,安排好会面的地点,然后识趣地退在一边,留两个懵懂的小厮侍奉茶水果点,这几个小厮若不能在几年的侍候中博取大头领的信任而跻身亲信之列,便只能暗地里处置了。

他们知道了太多的机密,绝无可能活着出去乱说的。

偷了个空,郭代出门去访顾惜,郭良正是见了他之后才神思大变的,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这系铃人就是顾惜。顾惜正搂着两个歌姬在喝酒,上下其手,忙的不亦乐乎,他跟郭韧的确是超出了寻常的主仆关系,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他倍感压抑,以郭韧的强势,时至今日他连一房妻妾都不敢有。而郭韧向来胸怀天下,又岂肯时时顾怜他这一棵家草。

闻听郭代到,顾惜连忙推开歌姬,想把她们藏起来,却已经来不及,这是郭代的地盘,他说来就来,一声不响人已经进了屋。

顾惜尴尬地笑了笑,正要打发两个歌姬出去,郭代笑道:“无妨,她们两个嘴都严实,既不会胡乱插嘴,听了也不会出去乱说。”

安坐之后,这才问道:“闻听娘子要回京,却不知何时回来,旧居荒芜了几年,需要派人重新装修,也需要安排几个童男童女进去暖暖,去去邪秽。”

顾惜笑道:“收拾干净即可,不必费力装修,来了就走,左右也没几天功夫好住。”

郭代眉头一蹙,正要问个明白,顾惜却举杯邀饮,饮了一杯酒,却又道:“来了就走,这是一定的。夫人倒也罢了,尘不沾身,高来高去的也没什么。倒是请老哥也留点神,这次一同回来的人中有好几个脾气都不大好,又穷的发疯,难免进城后手脚不稳,万一发起疯来,倒霉遭殃的还不是咱们这样的人。你说呢?”

郭代闻言脸色大变,连声道谢,起身回仆射府,郭良还在和几位头领及朱、张两位谋士商议,他不愿多等,立即召来二子,当面嘱咐他们回去变卖浮财,收拾行装,准备随时搬出长安城,这两个儿子既懂事又能干,不言不语的回家去,不动声色地处置了浮财,收拾了细软,安置了僮仆,随时准备撤离长安。

这一日,西京留守李绛也接待了一位贵客,留在书房密谈了一个时辰,没有留饭,着心腹书童由后门送出去,他自己并没有出面。待客人走后,他关闭房门,伏案起草奏章,请求亲自押运粮草赴陇西,接济西征大军。

表章很快得到回复,皇帝准许他亲赴陇西,并嘱咐多带兵马,留心安全。李绛召集留守府将吏当面宣读了诏书,遥向洛阳方向谢了恩,当下点起阖衙僚属,吩咐众人收拾了行装,一起西去公干,众人择日入宫辞别了四宫太后,西行而去。

李绛前脚离开长安,有关皇帝将要还都的消息便传开了,自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更多的长安居民却不信这种传言。

关中已经是李太师的地盘,李太师现在兵精将猛,刚刚击溃草原蛮族的侵犯,稳住了边关,正是大展拳脚之时,这个时候怎么会容忍皇帝回銮?

但相信李茂出事,天下将有大变的人也不在少数。世事纷繁,乱象频出,见多了,见识自然就高了。有人就说李太师兵败鄯州城下,十万大军被初都一口吞了,李太师亡命大漠,生死不知,他这一系算是完蛋了。李绛这些原本依附于他的人情知大事不妙,这才提前跑路,还美其名曰押运粮草,助战陇西。试想他一个西京留守,用的着亲自押运粮草去陇西吗,再说了,即便他自己不辞劳苦,又何必带那么多将吏同行呢,整个留守府都空了,人全跑了,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这种揣测很快就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四海会的大头领、长安最大的地头蛇郭良忽然离开了长安城,去向不明。

郭良,神龙见首不见尾,见过他的人不多,他的行踪外人更难以揣度,不过他的管家郭代却是食人间烟火的,长安城里认识郭代的人不在少数,郭代前几日忽然离开长安城,两个儿子也跟着一起消失,家中只剩管家看守。

郭代虽是与人为奴,但攀龙附凤后也非一般人能见到的,不过他家的管家郭荣却就不那么神秘了,同坊的居民时常看到他老人家带着三五个帮闲上街采买物品,秃头,凸肚,好喝酒,爱扯淡,也好调戏女人,跟普通人并无多少区别。

这个人现在还在长安,却是深居简出,再也不像先前那样招摇了,据说他的娘子和儿女一早就搬走了,他本人也收拾好了包袱,随时准备跑路呢。

窥一叶而知秋,家里的下人如此失魂落魄,内宅的主人还能安之若素吗?

四海会的郭良仗着势力,把宫女的嫔妃给睡了个遍,谁最恨,自然是当即皇帝了,皇帝若还都第一个就得要他的命,他能不跑吗?

若不是因为这个缘故,他何必要跑路,吐蕃人来那会他没跑,裴家兄弟僭越称帝,他也没跑,李太师占长安他仍安如泰山,为何现在要跑,这还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

惧怕皇帝的人跑了,或正准备跑,亲近皇帝的人却在引颈期盼,长安城在两股势力的剧烈的摩擦中心惊肉跳地等待着。

胜负的谜底很快揭晓:会昌二年十一月一日,李瀍下诏还都长安。

第725章 攻坚

鉴于李绛率部驰援陇西,西京无大臣驻守,李瀍任命成王薛戎暂摄西京事,薛戎一马当先出了函谷关,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潼关守将让开大道,不要阻拦皇帝还都。

镇守同州的李茂大将卢桢闻听潼关失陷,弃城向西奔逃,同州刺史苏景奔赴潼关迎请皇帝还都,宁德郡王史宪忠督军出潼关向西,华州刺史田曲本是魏博旧僚,得知史宪忠到了城下,手中有田布的亲笔书信,立即打开城门迎请神策军入城,同州、华州不战而失,驻守潼关、长安一线的幽州军纷纷溃败,向西逃窜。

镇守长安的大将苏越听闻苏景去了潼关,忙遣使赴潼关见苏景,苏越是苏卿叔父苏东之子,与苏景是堂兄弟,苏景回复道:“我是不迫不得已,你未必要这么着急,还是等等看。”苏越遂弃城而走,向西去奉天与卢桢会合。

苏越一走,长安城里已无幽州军,闻听皇帝出了潼关,李唐亲贵和故旧大臣以世家子弟为将,各户家丁为基本班底,招募长安游侠儿数千人,组成捧圣、捧日两军,接管了城池、宫殿、府库,出城迎接皇帝銮驾。

郭荣趁着长安城里的混乱悄悄地跑路了,在他之前该跑的聪明人已经跑了个七七八八,但首鼠两端,浑浑噩噩的依然不少。

待苏越一走,最后一批聪明人也撒腿跑了,然后长安九门相继关闭,捧圣、捧日两军借口“搜贼”,大杀八方,将这一干浑浑噩噩之徒抄家的抄家,灭门的灭门,抢在皇帝回城之前吃了个肚皮圆。

会昌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李瀍由春明门入城,先入兴庆宫觐见四宫太后,出兴庆宫,至皇城前朱雀门,过皇城,进承天门,入太极宫,登太极殿,召见群臣,昭告天下皇帝回銮,宴赏群臣,却没有大赦天下。

窥知皇帝心意的臣僚,便开始了对长安城的第二次大清洗。

聪明人已经跑光了,傻子中的佼佼者已惨死在捧圣、捧日两军的刀下,但城中肥嘟嘟的傻子依旧甚多,这么多可爱的硕鼠若不打几只带回家吃,还真是白来了一趟西京呢。

身在兰州的李茂听闻了长安城里的腥风血雨,付之一笑。

在薛戎的竭力鼓动下,李瀍力排众议,执意还都,史宪忠充当前锋,驻守在洛阳和长安之间的幽州将领不战而逃,把好端端的长安城给弄丢了,李茂说不心疼是假的,但为了更大的目标,眼下这杯苦酒他得喝下去,不管它有多苦。

现在,他麾下的三员干将已经完成了对鄯州城的包围,若非宥州城内神机营用力过猛,导致库房空虚,无弹可发,鄯州之战或者早已结束。现在,只能等摩岢神通夺取瓜州,卡死初都大将勒敏的回援之路,然后才能四面围城,发动总攻。

鄯州是吐蕃控御陇西的根基,城高池深,精兵猛将云集,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李绛由凤翔来到兰州,面见李茂后问道:“鄯州之战几时能了结。”

李茂笑道:“深之是担心我被困陇西?”

李绛道:“还都西京,薛司徒、宁德郡王出力甚大,神策军已经占据了长安和附近要津,江南的粮道彻底断绝了。”

李茂道:“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如此,我怎收众将之心。”

李绛听闻这句话,心中的一块石头放了下去,李茂主动放弃长安,让他一度十分担心,担心他力不从心,放弃争夺天下,继而退回幽州割据做王,若是那样,他李绛身安何处?

李绛回来对左右说:“最迟明春大事可定,我们要着手准备了,万不可懈怠。”

众皆大喜,李绛回返凤翔,筹备开春后的一件大事。

卢桢一路退到奉天不再后退,收集各路溃军,严阵以待。

宁德郡王史宪忠占据长安后,以神策军兵少为由拒绝继续向西攻击,薛戎也恐继续西进惹恼李茂,劝李瀍尽快收服南方诸侯,安抚关东诸侯,重振皇权,然后再与李茂论争天下。

长安城里一团麻,李瀍已经是焦头烂额,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暂且忍耐。

这一日,驻守深州的黄仁凡收到了来自陇西的一封急件,打开看后,唤来掌书记牛明浩和军料院使龚充,命令牛明浩和龚充一起向淄州押送一批军械、粮料,嘱咐牛明浩一定要让新任淄州刺史刘从谏亲手签收。

牛明浩道:“军令由陇西来,理应知会幽州大总管。”

黄仁凡道:“我承燕王手令,何必知会他,此事要做的隐秘,不得宣扬。”

刘从谏在登州蛰伏期间,以防御海盗为名,招募了一支新军,人数约八百人,在刘从谏的精心调教下,颇有些战斗力。黄仁凡密报李茂,请示应对之策。李茂回复:升刘从谏为淄州刺史兼淄青两州都团练防御使,所练八百兵马随同一起调往淄州,再将淄州驻军调往德州,为其让开道路。

刘从谏忽得重用,大喜,流泪向使者发誓效忠李茂,忠诚不二。

这段时间,他在淄、青两州招兵买马,兵力一跃扩充到了三千人,却遇到了军需不足的大难题,他一面向登州商人筹款,一面试图搜刮刮地皮,不想却遭到了地方豪强势力的有力回击,淄青两地豪强仗着有苏家在背后撑腰,根本不将他这个外来户放在眼里,刘从谏一时闹了个灰头土脸好不狼狈。

黄仁凡忽然向他供应粮料,让刘从谏又惊又喜又是不安,待听牛明浩和龚充说德州供应淄青粮草将成为定例后,心里明白了点什么,他爽快地签收了这笔物资。礼送牛明浩和龚充去驿馆歇息,回到刺史府后,召集左右心腹,兴奋地言道:“如此看,燕王是要登基称帝了,咱们马上就要做开国功勋了,好好干,跟着燕王有奔头。”

众皆懵懂,刘从谏酒喝高了,兴奋之下,破天荒地点拨众人道:“关东诸侯跟着薛戎起哄,燕王让我扩充军备,就是要在那些不听话的家伙屁股后面来一下子,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天下的主人,应该跟谁,不应该跟谁。我若猜的不错,史宪诚现在应该也得到了好处,正忙着扩军呢。他日关东诸侯水一般地流回关东,便是燕王登基称帝之时。”

众人问:“燕王身陷陇西,皇帝还都长安,燕王有求于将军,将军何不坐地起价,多要些好处,至少弄个节度使当当。”

刘从谏道:“我,只是燕王门下的一个走卒,我不奋勇向前,莫要说节度使,便是淄州咱们也呆不下去,讲什么条件,没资本跟他老人家讲条件啊。”

当即下令,扩充兵马到一万,以驰援西征为由,发兵向西,在何进滔、韩公武父子和李全忠的屁股上各捅一刀,帮助他们早日清醒。

几乎是同时,困守邢州的史宪诚也得到了来自恒州的援助,史宪诚感动之余,断指发誓效忠李茂,甘做军前一小卒。立即扩军备战,来个左右开弓,拳打李全忠,脚踢田布,让他们知道史家老大的厉害。

李茂接到恒州和德州的回报,又接到邢州和淄青两地右厢眼线的回报,对常木仓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常木仓道:“东风已经开始刮了,勒敏身染恶疾,驾鹤西游之日不远了。”

李茂道:“神通不擅攻城,勒敏要是肯主动死,那是最好不过的,省的赶鸭子上架,白白损折我的将士。他若是不主动死,只能让神通牺牲一下,强行攻城。”

吐蕃陇西副大都督、驻守西境的勒敏与病魔顽强地抗争了三天三夜后,不幸撒手人寰。消息一被右厢证实,李茂即向鄯州城下的石雄、钱多多、朱邪赤心发布了攻城令。

神机营将压仓底的开花弹尽数打了出去,开花弹在鄯州城上空炸的地动山摇,以为遭受天谴的吐蕃人魂飞魄散,士气直降至零以下。

神机营使用最原始的爆破手段,炸塌了四段城墙,石雄围城三面留其一点,猛攻一日,城池破。石雄、钱多多两部入城,肆意杀戮。鄯州城下,吐蕃强兵云集,让石雄三人吃足了苦头,积怨极深,破城之后,积聚在将士心中的怨恨如火山般喷发,根本就制止不住。

初都心气已竭,顽抗半日后终于支撑不住,率众出城逃窜,被朱邪赤心率轻骑追逐三天三夜,在独龙山口将其截获,生擒回营。

李茂命钱多多继续向西取廓州,石雄、朱邪赤心两部抓紧休整后,转向西南,配合李先奕收复陇南各州。

第726章 荣

陇南各州汉人居多,然唐失陇西已有六十年,大唐国力日渐虚弱,与吐蕃的对抗中经常落于下风,官吏**,民不安生,对失地百姓的吸引力直降在零度以下,李先奕收复秦、渭两州的过程中,吐蕃人战斗意志薄弱,一触即溃,抵抗最坚决、战斗最强悍的反而是汉人商团资助的民军。

这些人装备一般,训练更接近于零,战斗意志却旺盛的可怕,他们饱受吐蕃人的压榨,但对恢复陇西的唐军更加充满了敌意,因为历次唐蕃交战中唐军带给他们的伤害其实更大,用他们的话说落在吐蕃人手里难免要脱两层皮,但若落在唐人手里,非得被扒皮抽筋不可,两相比较,反倒是吐蕃人的手段更加体贴些。

再有一点,吐蕃人官少,唐人的狗多,吐蕃人的税赋虽重,多半交在明处,是明火执仗的明抢明要,唐人除了明抢明要,还有更多的狗奴狗仗人势,敲诈勒索,让你苦不堪言。

对这些数典忘祖的人,李先奕的策略是杀一儆百,他选定抗战意志最强烈的岷州为突破口,操手法是围城,不攻,遣使劝降,晓以春秋大义,动以同胞之情,劝降劝的光明正大,轰轰烈烈,务使阖城百姓都知晓,务使周边城镇都知道。然后遭拒,然后再遣人劝,再遭拒,再三劝降,仍然遭拒。

事不过三,岷州的态度伤了李大将军的心,于是李先奕在岷州城外设高坛,被发跣足,祭告天地,捶胸顿足,嚎啕大哭,然后下令攻城,城破,屠城,男女老幼,汉人、胡人一律斩尽杀绝。

登坛告天时,让数百俘虏目睹盛况,然后放他们生路,使之传诵李将军的不得已。

岷州的惨况经过口耳相传,整个陇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各州守将闻听,魂飞魄散,纷纷解散民团,遣使迎接大军。大军所到之处,各地士绅百姓纷开城奉迎王师。

李先奕逢人便解释在岷州城下的不得已,每每涕泪交下,将当日自己的诸般无奈表达的淋漓尽致。闻者伤悲,听者落泪。

石雄、朱邪赤心率军转入陇南后,专力于清肃吐蕃人的据点,将六十年前吐蕃人初入陇西时的故事重新演绎了一遍,唯一不同的是主客颠倒,这回屠刀落在吐蕃人的头上,不分男女老幼,大军过处,寸草不生。同时又将靠近吐蕃的居民成建制内迁,人为制造出大片的无人区,按照李茂的说法就是打扫好战场以迎接吐蕃人的进犯,把陇南变成吐蕃帝国的坟场。

会昌二年在纷纷扰扰中走到了终点,这一年陇西光复,京西大定,草原新符换旧桃,中原内地军州却饱受瘟疫的折磨。大唐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他最后的时刻。

新年伊始,大唐皇帝改封李茂为陇王,赐天子剑,虽是亲王,陇是西垂边地,晋是龙兴之地,不可同日而语。又下诏建陇西道,以李茂充任节度使,同时除去其所兼的河东、幽州两镇节度使,以郑孝章为幽州节度使,杨奇为河东节度使。

二月初,摩岢神通攻破瓜州,沙、伊两州守将不战而降,摩岢神通携三地新附将领赴兰州觐见李茂。四人齐言陇西之民忠于燕而不从唐,唯李茂一人马首是瞻。

钱多多攻克廓州,向南在清图江口击溃吐蕃大将阖第磨,斩首七百级,擒王孙一人。吐蕃遣使与李茂和谈,重划边界,交换俘虏。相约一起撤军。

钱多多由廓州回师兰州,石雄、朱邪赤心、卢桢、严秦诸将也齐聚兰州。

郑孝章由幽州至陇西,文书丞兼摄大总管职,郑孝章一到兰州便劝李茂登基称帝,以收天下之心。李茂道:“孝章,你把逻辑弄反了,天下归心,我方能称帝,岂能称帝以收天下之心。”郑孝章谢罪。

隔日,陇西新附二十一州刺史齐上表请李茂登基称帝,李茂厉声驳回,发誓不肯叛唐。又三日,李先奕、石雄、钱多多、朱邪赤心、严秦、卢桢等将领于饮宴上跪请李茂称帝,李茂拂袖而去。元宵节饮宴,郑孝章、常木仓、李绛、谢彪、李德裕、胡南湘等人再次上表请李茂登基称帝。表章刚上,杨奇、朱邪执宜、摩岢神通、刘凤山、文书丞、祝魁(祝九)、王俭、马和东、高文等地方节度使又上表劝进。

大唐左仆射郭良等大唐旧臣也一同上表劝进。

李茂默然流泪道:“我为唐臣,怎忍叛唐自立,做贰臣逆子。”

郑孝章领衔劝道:“臣闻《河图》、《洛书》五经谶、纬,孔子所甄,验应自远。谨案《洛书·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洛书·宝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洛书·录运期》曰:‘九侯七杰争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孝经·钩命决录》曰:‘帝三见九会备。’臣父群未亡时,言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见来积年,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璇玑下来应之,此为异瑞。又二十二年中,数有气如旗,从西竟东,中天而行,《图》、《书》曰‘必有天子出其方’。加是年太白、荧惑、填星,常从岁星相追。近唐初兴,五星从岁星谋;岁星主义,唐位在西,义之上方,故唐法常以岁星候人主。当有圣主起于此州,以致中兴。时汴帝尚存,故群下不敢漏言。顷者荧惑复追岁星,见在胃昴毕;昴毕为天纲,《经》曰‘帝星处之,众邪消亡’。圣讳豫覩,推揆期验,符合数至,若此非一。臣闻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故应际而生,与神合契。愿大王应天顺民,速既洪业,以宁海内。”

李茂闻言默然良久,问众人道:“果然李唐气数已尽,天下离心,天下诸侯因何仍尊长安李氏为天子?”又不准。

又隔数日,天平军节度使何进滔、武宁军节度使王智兴、镇海节度使何三才、横海军节度使程执恭、义武军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