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78章 从河东郡传来的好消息
  韩国,端氏城。
  在三年之前,这座城池被秦国武安君白起所攻克,并在随后成为了秦军进军南上党的桥头堡之一。
  两年之前,一支秦军偏师从这里出发南下,配合来自崤函通道东出的秦军主力,在白起的指挥下攻克了野王、陉城两大要塞,成功的切断了韩国本土和上党郡之间的联络。
  一年前,秦军在上党郡之中战败,不得不被迫和赵国割地求和,在赵丹的坚持下,端氏城又一次的回到了韩国的手中。
  而如今,这里成为了赵魏韩三晋联军反攻秦国河东郡的重要基地。
  在这里已经聚集了整整十万赵国军队,八万魏国军队和五万韩国军队,一共二十三万联军集合在一起,只需要一声令下就可以越过太行八陉之中的白陉,朝着南太行以西的秦国河东郡发动攻击。
  统率这支大军的,自然就是赵国如今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将武信君廉颇。
  这一天,廉颇正在大帐之中端坐沉思。
  虽然早年以脾气火暴著称,但是近些年来,尤其是在长平之战过后,这位武信君似乎就喜欢上了这种独坐思考的方式。
  一阵脚步声从大帐之外逼近,又过了片刻之后,经过了通禀的靳黈出现帅帐之中。
  “见过大将军。”
  廉颇微微抬起头,注视着面前的靳黈,一双虎目之中微微显得有些疑惑,道:“何事?”
  靳黈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大将军,何时方能出战?”
  靳黈在说话的时候还是相当客气的。
  但客气归客气,这话语之中的求战之意还是一眼就能够听得出来。
  对于靳黈来说,天天在这里发呆显然并不是一个很让人心情愉快的选择。
  廉颇十分平淡地说道:“此刻尚未到出战之机也。”
  靳黈显然有些急躁,忍不住追问道:“敢问大将军,何时方才是出战之时?”
  廉颇闻言脸色一沉,重重地哼了一声,开口说道:“吾乃主将,何时出战自然是由吾决定,汝何须多言!”
  这句话说得很不客气。
  在廉颇看来,韩国只不过是赵国的小弟,廉颇如今又是三晋联军的主将,根本没有和靳黈客气的必要。
  靳黈脸色难看,转身就走。
  廉颇看着靳黈的背影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心情也有些不爽。
  如果不是因为这靳黈并非赵国将军而是韩国大将的话,廉颇早就用军法把他狠狠教训一顿了。
  “这些韩魏之兵不过是一些土鸡瓦犬,打起仗来根本不是秦人的对手,大王还不如直接调遣二十万赵军精锐予吾,吾必定能取河东而凯旋!”
  廉颇的心中也是牢骚满满。
  对于任何一名将军来说,进攻永远都是比防守要更让人高兴和渴望的事情,廉颇当然也不例外。
  如果是依照廉颇的性子,前阵子大军集结完毕之后就应该发动进攻了。
  可问题是,这件事情其实廉颇说了也不算。
  赵丹不让进攻啊。
  赵丹才是真正的赵国最高统治者,廉颇即便再怎么不爽也好,那都不可能去违背赵丹的命令。
  所以廉颇是真的很想跟靳黈说一句,汝有能耐就找吾赵国大王去啊。
  根据赵丹的命令,廉颇必须要等待河东郡方向传来消息之后再看情况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对于河东郡之中即将要发生什么,廉颇作为主将当然是知情的。
  事实上,就是廉颇将赵括派去的河东郡。
  赵括已经去了有半个月了,但是迟迟没有回信,这让廉颇心中也不免有些急躁。
  现在是冬天,冬天大军作战的话,非战斗减员会变得很严重。
  对于爱兵如子的廉颇来说,他其实并不想在这个时候打什么攻城战夺关战这种绝对会让进攻方损失惨重的大战。
  冬天攻城,真的太蠢了。
  如果能够顺顺利利的用奇袭的方式拿下河东郡,那最好不过了。
  反正廉颇现在也是封君了,爵位登顶了,对于战功其实就没有那么迫切的渴望了。
  再说了,只要拿下河东郡,廉颇作为三晋联军的主帅,战功又会小到哪里去?
  就在廉颇出神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从帐外传来。
  “大将军,急报,河东急报!”
  廉颇霍然而起,高声道:“在哪?快,快让人进来!”
  很快的,一名身着秦军士兵服装的年轻男子出现在了廉颇的面前,一股寒意随之从帐篷外面灌了进来。
  这显然便是来自河东的传信使者。
  廉颇赶忙问道:“情况如何?”
  使者虽然一张脸被冻得通红,但是说话的时候言语之中却透出了无比的喜悦:“大将军,蒙骜已死,如今安邑城外的五万郡兵尽在掌控之中。校尉命吾回报大将军,请大将军速速进军河东郡,迟则生变!”
  这句话一说出来,廉颇顿时大喜过望,用力的一拍来人的肩膀:“好!”
  砰的一声,来人直接被廉颇拍得跌倒在地。
  ……
  廉颇干咳一声,有些尴尬的将动弹不得的使者扶起,交给亲卫照顾之后立刻迫不及待的发下命令。
  “传令诸将,一刻钟之内务必全数集合,否则军法处置!”
  一刻钟之后,所有的将军统统都集合到了廉颇的大帐之中,包括魏国和韩国的将军们也是如此。
  廉颇在帐中众将的身上环视一圈,随后开口道:“今日吾要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河东郡已经是吾等囊中之物矣!”
  廉颇这句话一说出来,帐中诸将的脸上立刻纷纷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廉颇也不多解释,直接开口喝道:“乐乘何在?”
  乐乘立刻从众将之中闪出:“乐乘在此!”
  廉颇点了点头,对着乐乘道:“汝立刻率领五千精兵星夜前进,务必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皮牢城!待到攻陷皮牢之后,汝再率军继续前进,只取安邑秦军大营!”
  乐乘闻言大喜,立刻朝着廉颇行了一礼,高声道:“末将得令!”
  廉颇又继续开口道:“靳黈何在?”
  靳黈同样也走了出来,道:“靳黈在此。”
  老实说,现在的靳黈还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不到半个时辰之前廉颇还一副不愿意出兵的样子,怎么现在就变了呢?
  廉颇可不管靳黈的脑袋里在想些什么,直接就下达了命令:“靳黈,汝亦率一万韩军跟随在乐乘之后,替乐乘所部接管皮牢城,然后守住此城等待大军到来!”
  靳黈面色一正,同样道:“得令!”
  等到乐乘和靳黈离开之后,廉颇又继续说道:“其余诸将立刻回营,全军即刻拔营出发,进攻河东!此战,吾等必胜无疑!”
  沉寂了好多天的三晋联军大营,终于在廉颇的命令下,犹如一支沉睡的巨兽般缓缓苏醒。
  一队队的联军士兵急匆匆的从大营之中开出,冒着风雪朝着西边而去。
  在那里,有着一片无比肥沃的地方在等着他们去征服!


第279章 乐乘夺皮牢
  公元前259年12月27日。
  天气很阴,乐乘抬头往天上一看,全是灰蒙蒙的,根本没有任何的阳光。
  一如乐乘此刻的心情。
  低下头,乐乘有些费劲的将自己的靴子从雪地之中拔了出来,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将他的头上和身上都染成了一片白色,看上去像是一个正在行走之中的雪人。
  乐橙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打仗的好时机。
  冬天,尤其是在这下雪的冬天,那真的太冷了。
  这白色的地狱。
  乐乘看了看身后,五千名赵国精锐士兵正跟随着他的脚步,在这条被白雪覆盖的狭窄山谷之中缓缓前进。
  此刻乐乘所在山谷的北侧是海拔在八百米以上的太行山南麓山脉分支巫岭,南侧则是一条被当地人称为“落马涧”的一处悬崖,悬崖深不见底,一眼看下去黑洞洞的,很渗人。
  在冰天雪地的季节走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上,体验可以说是非常差劲的。
  乐乘看着身后这些自己的部下们,眉头忍不住慢慢的皱了起来。
  好些赵军士兵们是在战友的搀扶下前进的,更有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栽倒在了地上,随后昏迷过去。
  连续三天三夜的冰雪急行军,已经让乐乘率领的这支五千人部队产生了不小的战斗减员,虽然并没有详细的数目,但却一定超过了五百人。
  这其中还包括至少三十七个脚滑摔入落马涧之中的赵军士兵。
  如果不是因为这支部队乃是赵国精锐,一个个都算得上身强力壮,忍耐力也远超普通士兵的话,那么减员的数量至少还要翻上一倍,甚至更多。
  乐乘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哈出来的气在他的面前变成了一团小小的白雾。
  “传令下去,所有人不得停留,继续前进!”
  作为一名将军,乐乘的心中非常的清楚,战机永远是不等人的。
  如果不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话,那么乐乘和赵国就要付出远远超过五百人的伤亡数字。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能少死一些,便已经就最好的结果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斥侯出现在了乐乘的面前,脸颊冻得通红,但是在说话的时候却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激动神色。
  “将军,前方大约五里的山口处,便是那皮牢城!”
  乐乘闻言不由得松了一大口气。
  终于要到了。
  乐乘想了想,追问道:“尔等的侦查行动,可被皮牢城上的人发现?城外可有秦军哨探?”
  如果被提前发现的话,那就很麻烦了。
  斥候答道:“回将军,如今天降大雪,皮牢城头之上连巡视之人亦是寥寥无几,何来出城哨探?”
  乐乘听了这番话之后才终于放下了心来,转头又下达了另外一条军令。
  “传令下去,全体就地休息,半个时辰之后继续出发,进攻皮牢!”
  当时间过去两个时辰之后,皮牢城终于出现在了乐乘的视线之中。
  皮牢这个名称,其实是由“皮牢寨”简化而来。
  寨者,军寨也。
  因此皮牢这座小城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座扼守白陉西出口的军事要塞而修建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皮牢寨的修建者不是别人,正是三家分晋之后的赵国。
  公元前362年,魏国击败了韩赵联军,从赵国的手中夺取了皮牢城。
  又过了几十年,秦军占领了河东,皮牢也随之成为了秦国河东郡的前线要塞之一。
  似乎是因为秦国这些年来一直处于攻势地位的原因,这座皮牢城看上去其实也就是一座小小的、比村堡大不了多少的微型城池,城墙也并不如何高大,上面挂着的一根根冰棱看上去颇为醒目,提醒着乐乘这个季节攻城的困难性。
  皮牢城的南侧是一片狭长的深谷悬崖,北侧是海拔在八百米以上的巫岭尽头,只有中间一条无比狭窄的道路,也就是太行八陉之中的白陉。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绝对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那种。
  即便从得到的情报中说皮牢城之中不过只有一千出头的守军,但是只要应对得当,这一千秦军可以阻挡十倍以上的赵军超过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足够秦国的援军赶到了。
  乐乘哼了一声,转头吩咐道:“令突击队都上来!”
  片刻之后,几十名穿着秦军衣甲的士兵们出现在了乐乘的面前。
  事实上,就连乐乘自己都穿着一身秦军百将的衣甲。
  乐乘又下达了一条命令:“其余人在此等候,等到吾发令之后再全数攻城!”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乐乘就从眼下这个拐角处走了出去,不慌不忙的朝着面前的皮牢小城而去。
  在乐乘身后,几十名穿着秦军衣甲的赵军士兵同样也跟上了乐乘的脚步。
  乐乘和皮牢城之间的距离渐渐的缩短。
  眼看皮牢城就在眼前,突然间上百名秦军同时在城头出现,弯弓搭箭,箭矢直指乐乘的脑袋和心口。
  “来者何人?”城头上有人发出了厉声质问。
  乐乘毫不怀疑,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身上的这身秦军百将衣甲,估计箭矢早就已经把自己射成刺猬了。
  乐乘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吾乃巡哨队长,六天前率部出城巡逻!快快打开城门,吾有重要军情汇报!”
  字正腔圆的关中口音。
  事实上,乐乘精通秦、赵、燕三国语言。
  之所以说是六天前,那是因为乐乘心中非常清楚,眼下这支驻防皮牢城的千人队是在两天前刚刚换防的。
  城头上又传来了问话:“有何军情?”
  乐乘注视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发现了一名秦军的百将。
  乐乘脸上故意露出了不耐烦的神情:“军情乃是机密,只可禀告二五百主,如何能告知于汝!”
  城头上的秦军百将不干不净的骂了几声,又开口道:“可有令牌?”
  乐乘从怀中掏出了一块令牌,直接朝着城头扔了过去。
  这令牌是赵括派回来报信的信使带来的,乐乘相信赵括这个故人之子不会坑自己。
  事实一如乐乘所料。
  “开门!”
  片刻之后,乐乘面前的城门缓缓打开了。
  乐乘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大步朝着面前的皮牢城走了进去。
  才刚刚走进皮牢城之中几步,方才在城头之上和乐乘对话的那名秦军百将带着十几名秦军士兵出现在了乐乘的面前,朝着乐乘喝道:“速去二五百主处回报,然后上路回营!”
  说着又朝乐乘呸了一声,幸灾乐祸道:“逾期不归,汝就等着被处罚罢!”
  看着一脸不爽的对方,乐乘露出了一个笑容。
  “吾先送你上路罢。”
  话音刚落,乐乘就拔出了自己手中的长剑。
  一道剑芒闪过,秦军百将的人头冲天而起。
  “杀!一个不留!”
  乐乘的吼声响彻附近每一个人的耳膜。
  他身后的赵军士兵们早有心理准备,立刻拔出了兵刃开始冲锋。
  城门处顿时一片腥风血雨。
  仅仅不到小半刻钟的时间,城门处已经再无一名能够站立的秦军士兵。
  这里的战斗动静很大,让整个皮牢城都开始骚动起来,城墙上和军营处不停的奔出一名名秦军士兵,然后汇聚在一起,朝着乐乘所在的城门冲了过来。
  乐乘转头一看后方,发现自己所带来的那五千赵军也开始发动冲锋。
  乐乘估算了一下距离,心中大定。
  只要城门守住,那么五千赵军对一千秦军,胜负完全没有任何悬念。
  于是这位浑身浴血的猛将哈哈大笑,高举起手中染血的长剑。
  “二三子,今日便是吾等为大王夺下河东之战首功之时,且随吾一起上,消灭这些该死的秦国人!”


第280章 赵括和王稽有麻烦了
  在经历过小半个时辰的一番激战之后,皮牢城之中的战斗终于结束了。
  虽然城中的一千秦军守军表现得足够的英勇,但是他们毕竟大部分都只是临时征召而来的郡兵,在面对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都数倍于己的赵军精锐之时,并没有多少的抵抗之力。
  这场战斗其实从乐乘破门而入的那一刻开始就彻底的失去了悬念。
  战斗过后的皮牢小城,空气之中到处是淡淡的血腥味,地上随处可见斑斑血迹,以及双方士兵的尸体。
  乐乘大步的走在皮牢城的街道上,他身上的盔甲沾满了血迹,一部分是他自己的,更多的则是和他厮杀的那些秦军士兵的血。
  寒风如刀,带着片片雪花吹在乐乘的脸上,让他有些睁不开眼睛。
  但是乐乘的心中却是一片的火热。
  这至关重要的开门一仗,终究是被他给打赢了,拿下了!
  在乐乘的面前,不少秦军士兵丢下了武器,垂头丧气的被赵军的士兵押着集合了起来。
  敢于殊死抵挡的毕竟是少数,当败局已定的时候,大部分人就会失去斗志,古往今来无数次战争都证明了这一点。
  一名赵军二五百主出现在了乐乘的面前,脸上全是兴奋之情:“将军,俘虏秦军将近七百人,是否全部杀掉?”
  一千名秦军士兵,只不过战死了三百人,其他的人就全部投降了。
  事实上这支秦军的表现还算是比较出色的了,损失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就一溃千里的战役,在战争史上并不少见。
  之所以会询问是否全部杀掉,那是因为赵军一直以来都和秦军一样,以敌军的人头来作为军功的凭证。
  乐乘犹豫了一下,说道:“还是留着吧。大王最近颁布命令,俘虏亦可为功劳凭证。找个地方将这些人关起来,派人严加看管,若有异动者,直接格杀!”
  顿了一顿之后,乐乘又继续说道:“传令下去,今日在此休息一晚,待到明日除伤员与三个百人队留守此地之外,其余人立刻随吾出发!”
  虽然夺下了皮牢,但是这对于乐乘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罢了。
  在百里之外的安邑,赵括还在等待着乐乘的到来呢。
  ……
  赵括的心情有点不安。
  这已经是派出信使的第七天了。
  根据之前的计划,最多还有三天时间,就应该能够有赵军的前锋赶到这座大营之中。
  只要哪怕是一千人的赵国精锐赶到,赵括都有信心能够完全掌控住大局。
  和赵括一样不安的还有河东郡太守王稽。
  两人之所以感到如此的不安,那当然是有理由的。
  此时此刻,两人就站在一座帐篷面前。
  在这座帐篷旁边原本有着整整十名赵国精锐士兵看守,但如今这十名士兵却已经统统都变成了尸体。
  而原本被关押在帐篷之中的蒙武却已经消失无踪。
  蒙武去哪了?
  赵括和王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一丝忧虑的神色。
  王稽强笑一声,道:“蒙武不过是一名亲卫队长,即便逃脱,亦是无关大局。”
  赵括勉强的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对王稽的这句话表示了同意。
  但是在两人的心中,都知道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蒙武虽然的确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亲卫队长,但是他可是原本秦军主将蒙骜的亲卫队长,同时还是蒙骜的儿子!
  这双重身份加在一起,足以让蒙武变得极为重要。
  更值得警惕的是,到底是谁把蒙武救走的?
  在这种戒备森严的情况下都能够把蒙武救走,没有内应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很有可能蒙武现在都还在这座大营之中,只不过就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
  赵括和王稽再次对视一眼,随后不约而同的说出了同一个名字。
  “候。”
  没错,只有那个无孔不入的秦国秘密机构,才能够拥有这样的能力,将被严密关押的蒙武给救走。
  赵括突然有些后悔,或许当时应该直接就把蒙武给杀掉的。
  王稽问道:“现在该如何是好?”
  王稽的声音有点颤抖。
  对于这位秦国河东郡郡守来说,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词语。
  既然如今已经证实了候的人就潜伏在这座大营之中,并且还拥有着一定的力量,那么是不是说明了咸阳方面已经知晓了情况?
  七天的时间过去了,咸阳方面又做出了怎么样的反应?
  更让王稽感到恐惧的是,如果候的人能够无声无息的救走蒙武,那么会不会也可以无声无息的刺杀王稽这个已经是秦国叛徒的人?
  面对着王稽的问题,赵括眉头紧锁,好一会才问道:“郡守,如今吾等手中掌握了多少部队?”
  王稽想了想,开口道:“约莫有一万人出头。”
  这几天并不是就这么白白度过的,王稽和赵括在暗中也同样拉拢了一些秦国将军,掌握了一些部队。
  一万人出头,算不上多,但也并不是太少。
  赵括一咬牙,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便立刻召集众将,立即夺权罢!”
  原本赵括是打算等到援军到来之后再一举发动,那样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王稽闻言一愣,道:“不如遣散大军……”
  “不可!”赵括断然拒绝了王稽的提议,道:“如今蒙武被救走,风声可能已经走漏,况且如今众人皆知三晋联军正在虎视眈眈,遣散之举必定受人怀疑,不如直接召众将而夺取所有军权!”
  为了稳定军心,虽然这几天来赵括对于大营之中的一些部队进行了调动和轮换,但是大部分的秦国将军职位其实并没有变动,也就是说这支军队的指挥阶层还是效忠秦国人的占到大多数。
  赵括已经不想再等了,打算直接将所有效忠秦国的高层一网打尽,让那些同意投降赵国的将军和军官们将整个军队的控制权接管。
  王稽担心道:“可若是直接夺权,亦有可能引发兵变……”
  赵括冷笑一声,杀气腾腾地说道:“郡守,如今吾等手中已有将近一半部队,区区几百人的兵变,又能如何?”
  看着王稽还有些犹豫,赵括继续劝说道:“郡守,若是不及时行事,万一那蒙武和候的属下串联诸将作乱,届时你我皆死无全尸矣!”
  王稽被赵括这么一说,终于也下定了决心,一咬牙道:“既然如此,那么就即刻召集众将,说明投赵之意罢!”
  王稽现在也是豁出去了,为了自己的富贵和性命,拼了!


第281章 蒙武的暗中谋划
  就在赵括和王稽做出决定的时候,他们两个其实并没有想到,刚刚脱逃不久的蒙武同样也在做着一个和他们有着很大关系的决定。
  在军营的某个角落一处不起眼的帐篷之中,浑身是伤的蒙武倚坐在地,看着面前的几名将军说道:“事情真相便是如此。”
  世界永远是多样化的,这座大营之中也是如此。
  在如今掌管着兵权的那些秦国将军之中,有着稍微一拉拢就会倒向赵国的叛徒,也有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当然也会有对秦国忠心耿耿的人。
  此时此刻的在这座帐篷之中的六名秦国将军,就是那些对于秦国来说忠心耿耿的人——至少蒙武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蒙武在刚刚逃脱之后,就迫不及待的让人找来了这几名将军,向他们讲述了前几天蒙骜被杀的真相。
  几名将军在听完了蒙武的话之后都是一阵沉吟,随后其中一名看上去颇为沉稳的将军开口说道:“但是根据那王稽和侯之属下所言,蒙骜将军乃是因欲降赵而被杀。”
  很显然,这些将军们并不会因为蒙武的区区一番话就轻信于他。
  蒙武重重的哼了一声,脸上露出了痛恨至极的神色,冷声道:“诸位将军皆和吾父相处了一段时间,以诸位将军之见,吾父虽是齐人,但可曾对大王有任何不忠之举?再说了,若是吾父愿降,则长平之战时便可降赵,又何必等到今天方才为之?”
  这句话说出来,几名将军们脸上的怀疑不觉就减轻了一些。
  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些将军们和蒙骜的确也是相处了一段时间了,凭借这段日子以来的印象,确实感觉蒙骜也不是那种人。
  但即便觉得蒙骜不太可能降赵,那也并不代表着将军们就完全相信蒙武了。
  只见又一名将军说道:“蒙武,虽然吾等皆认为汝父并非卖国降赵之人,但是那王稽既然有大王之命,其接任主将一职亦是理所当然,吾等也不能违背。”
  秦国的将军们素来只认两样东西,一样是虎符,一样是秦王稷的命令。
  在绝大部分时候,这两样东西都会出现在同一个人的手里,那就是秦军的主将。
  可凡是总有例外,当手持虎符的主将蒙骜和手持秦王稷命令的赵括发生冲突之时,大部分人仍旧会选择——相信秦王稷的命令。
  蒙武闻言脸上的仇恨之意更浓,恨声道:“汝等皆错也,那杀死吾父之人并非是侯之属下,而是由赵国人乔装打扮!其所以杀死吾父,便是为了掌握军权,让这支军队成为赵国之俘虏!”
  这句话一说出来,帐篷之中的将军们纷纷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此话当真?”
  蒙武面色坚决,道:“千真万确!吾被那些赵国人擒下之时,曾被其严刑拷问,其人说话之时口音尽是赵国口音,绝无虚假!”
  几名将军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才道:“不可能,那侯之属下乃是和郡守一同前来,如何会是赵国奸细?”
  蒙武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愤怒,高声道:“诸位难道还不知晓?那王稽才是真正的降赵之徒!”
  这个消息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瞬间就在帐篷之中引发了一轮情不自禁的惊呼。
  在场的每一名秦国将军对于这个消息看上去显然都很难接受,个个难掩震惊之色,更有人忍不住开口说道:“汝说的这些,可有证据?”
  对于这些秦国将军来说,蒙武的这番话,未免也太过骇人了一点。
  本来是叛徒的蒙骜如今变成了最忠心的冤死之人,而原本代表着秦王稷来清理叛徒的王稽和赵括变成了降赵之徒和赵国奸细。
  这样的转折,就是谁也都不可能一下子就相信啊。
  说实话,将军们并不觉得蒙武能够拿的出什么证据。
  但是他们突然发现,就在他们问出了这个问题之后,蒙武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丝笑容。
  一种好像垂钓者看到鱼儿上钩的笑容。
  蒙武咳嗽一声,道:“吾既然敢如此说法,那自然便是有证据的,诸位请看!”
  蒙武从怀中掏出一物,展示在了几名秦国将军的面前。
  将军们一下子就愣住了:“兵符?”
  等到他们回过神来之后,又开始忙不迭的朝着这兵符行礼。
  见符如见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蒙武正色道:“请诸位仔细看看,这兵符是左边还是右边?”
  蒙武这句话一说出来,无疑便是提醒了秦国将军们,让他们再次仔细的看了这兵符一眼,随后脸上的震惊之色更浓。
  通常来说,兵符在出战的时候会分成两份,一份是左半边的,为主将所有。另外一份则是右半边,为国君所有。
  如今蒙武在这些将军们面前所出示的,便是那右半边的、本该在国君手中的兵符!
  蒙武看着震惊不已的将军们,正色道:“如今诸位应当知晓,吾所言是否属实。”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将军们都选择了相信蒙武。
  命令可以伪造,但是兵符却是绝对不可能伪造的。
  只不过让众位将军想不通的是,这右半边兵符原本应该在咸阳的秦王稷手中,又怎么会跑到蒙武这个不久前还是王稽阶下囚的蒙武手中?
  蒙武并没有让将军们等待太久,只见他将手中兵符高高举起,喝道:“众将听令!”
  所以在场的秦国将军都低下了头,对虎符表示了自己的尊敬。
  蒙骜道:“今查明河东郡守王稽有勾结赵国之心,又有谋害主将之实,其罪大恶极,合当诛之!”
  “喏!”一片整齐的回答。
  宣布完了命令之后,又有人发问道:“那王稽如今深居大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