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喏!”一片整齐的回答。
  宣布完了命令之后,又有人发问道:“那王稽如今深居大帐,又有重兵保护,若轻率进攻,恐难以成事。”
  蒙武听了这句话之后正想要说些什么,突然一名秦军士兵打扮的人走进们来,在蒙武的身边说了几句。
  蒙武闻言眼睛一亮,忍不住抬头朝着面前众将笑道:“王稽召诸位去大帐议事,吾等的机会来了!诸位将军只需要做好准备,便能够将那王稽和赵国奸贼一举擒杀!”
  几名将军对视一眼,终于下定了决心,道:“好,就依汝所言!”
  等到将军们都离去之后,蒙武这才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的靠在了身后的帐篷幕布上。
  一个身影走进了帐篷之中。
  “该出发了。”
  “出发?”蒙武惊讶的抬起了头:“去哪?”
  “若大事不成,则此处必定被搜查,故需先送汝出营,以防万一。”
  “不!”蒙武想也不想就拒绝了这个要求:“吾一定要看着那奸贼王稽授首!”
  来人笑了笑,突然出手,一下子将蒙武给打晕了过去,然后抬了起来,很快的离开了这座帐篷。


第282章 诸将,不如随吾而降赵!
  片刻之后,一场会议在大帐之中进行。
  看着面前的十几名秦国将军,王稽突然觉得身体有些颤抖,嘴巴好像被人缝住了一样,怎么也开不了口。
  就在这个时候,王稽突然若有所感,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帐篷角落,却发现赵括的眼睛正盯着自己,目光如鹰隼一般锐利。
  王稽转过了头,他的身体突然间就稳定了下来,脸色也迅速变得严肃起来,说话的语气同样也显得十分的正经。
  “今日召诸位前来,实有大事相商。据前线线报,皮牢、故绛二城已落入赵国之手,赵国大将军廉颇率领三十万三晋联军已过绛县,距离安邑不过一日路程。”
  此言一出,帐中众将瞬间大惊失色,不少人更是惊呼出声。
  竟然这么快?
  要知道安邑距离皮牢城可是有着好几天的距离呢,从皮牢城到安邑,要么走南边的绛县,要么走北边的平阳…汾阴一线。
  从地形来说显然是平阳…汾阴这条路更加的好走,基本都是平原,非常适合大军行动。
  但是以距离而论的话,走绛县就要更近一些。
  问题是无论那条线路也好,都会经过秦国至少一座以上的城市,三晋联军的进军是如何能够做到如此快速而无声无息的穿过这些城市,并且抵达安邑之前的?
  王稽并没有给将军们思考的机会,而是立刻提高了声调,道:“最多明日黄昏,三十万三晋联军便要进抵安邑城下!诸将可有何破敌之策?”
  王稽这一番话说出来,帐篷之中的秦军众将顿时就是一阵沉默。
  计谋?
  这能有什么计谋?
  自家的事情自家清楚,眼下大营之中仅仅不过五万秦国部队,而且还并不是主力而是普通的郡兵。
  想要凭借着这样的一支部队去和整整三十万敌人对抗,未免难度也太大了吧?
  王稽看了看大帐之中沉默不语的秦国众将,嘴角不由得划过一丝隐秘的笑容,但他马上很好的就掩饰住了这丝笑意,而是正色道:“如今正是危难之时,难道诸将竟无一法可想乎?”
  大帐之中仍旧是一片沉默。
  不少秦军将领其实心中也在嘀咕,如今汝王稽才是主将,怎么碰到事情就要我们想主意?
  而且这些天来,大营之中的气氛也渐渐有些微妙。
  王稽遣散了三万郡兵,然后又接管了五万军队的兵权,但是本该由王稽出示的那右半边虎符却一直没有出现,王稽的手中只有从蒙骜身上获得的那左半边虎符和一封谁也没见过详细内容的秦王手令。
  如果说一开始杀死蒙骜还可以解释为事急从权的话,那么这都过了七天时间了,快马的话都能够来回一次咸阳了,怎么最该到手的右半边虎符还没有出现?
  总而言之,王稽如今的权威已经不如刚刚杀死蒙骜那天那么重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停的动摇。
  所以在这个时候,自然是不可能会有什么人站出来给王稽出主意的。
  事实上,王稽也并不需要什么人给他出主意。
  王稽咳嗽一声,吸引了众人了注意力之后沉声道:“以吾之见,那廉颇乃是当时名将,以武安君之能尚且不能敌之,而且如今敌人为我军数倍之众,吾等又如何能敌?不如率河东郡而降赵,还可得一场荣华富贵,如何?”
  王稽话音一落,然后毫不意外的从面前的这些秦国将军的脸上看到了震惊无比的神情。
  几乎是下一瞬间,便立刻有人喝道:“王稽,尔竟然卖国求荣?尔行此叛逆之举,如何对得起大王对尔的信任?”
  “嗖”的一声响,一支弩矢准确无误的没入了这名方才还开口说话的将军喉间。
  在一阵惊呼声中,这名秦国将军倒在了地上。
  上百名赵括的手下一拥而入,在帐篷之中大部分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将帐中所有的将军都包围住了。
  站在帐篷角落的赵括面不改色的放下了手中的短弩,不急不忙的从背后掏出一根弩矢,一边上弦一边说道:“诸位将军,实不相瞒,吾乃赵国上党郡郡尉赵括,如今三晋联军旦夕即至,若抵抗必是死路一条,诸位又何必为秦国而死?”
  十几名秦国将军看着一直毫不起眼的赵括,脸色十分复杂。
  虽然在刚才这短短时间内将军们已经被密集的重磅消息给搞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是当赵括的这番话说出来之后,仍然让在场的秦国将军们心中大吃了一惊。
  这个一直以来都自称是“候”属下的家伙,竟然是赵国的奸细?
  还没等将军们做出反应,赵括又继续说道:“吾王已经有王命,若是诸位愿意降赵,则官职和爵位皆升两级,且必有重用!”
  这句话一说出来,秦国将军们的脸上表情终于再一次的发生了变化。
  这年头,讲什么忠君爱国那都是扯淡,只有摆在面前的利益才是最实实在在的东西。
  在场的将军们职位和爵位都已经不算低了,可以说基本上都要到顶了,而且能够发配来带郡兵的那都是比较边缘的人,晋升都很困难了。
  如果能够再升两级的话,对于这种几乎没有上升空间的秦国将军来说,确实是非常让人难以拒绝的诱惑了。
  毕竟赵国的制度和秦国是很相似的,而且赵国又是如今风头最盛的国家,投靠到赵国似乎也并不赖。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之中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利是什么?不就是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么?
  说白了,利就是“好处”。
  只要有好处,换个大王算个啥?
  这并不仅仅是这些秦国将军们的想法,而是整个战国时代中士人们的想法。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问爷去何处,看哪有好处!
  赵括看出了这些将军们的动摇,当即趁热打铁,高声道:“诸位,吾王曾言‘识时务者为俊杰’,难道诸位不思那荣华富贵,反倒欲和那秦国共同覆灭不成?”
  将军们先看看地上的尸体,然后看看微笑不语的王稽,再看看满脸煞气的赵括,接着又看看四周手持明晃晃利刃的赵括手下,一个个脸色的表情都有些挣扎。
  过了片刻之后,终于有人开口道:“吾愿随郡守而降赵。”
  “吾亦愿降。”
  “降了。”
  短短片刻之间,无论是受迫也好,被利诱也罢,所有的秦国将军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投降。
  赵括和王稽对视了一眼,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早知道这些人如此贪生怕死的话,那么干脆一早就摊牌,然后直接率领这支军队席卷整个河东,功劳应该更大一点……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喊杀声突然传进了帐篷之中。
  赵括脸色一变,喝道:“怎么回事?”
  片刻之后,赵括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将军,有人犯上作乱,正在朝着此处发动攻击!”
  “什么?”赵括大惊,快步走出了大帐之外。
  就在数百米之外,一支秦军部队以摧枯拉朽的姿势一路突破重重拦截,朝着赵括所在的大帐急速逼近。
  赵括深吸了一口气,拔出了手中的长剑,厉声道:“来人啊,将这些犯上作乱、军营哗变者,统统给吾斩了!”


第283章 范睢遭斥
  咸阳,咸阳宫。
  秦王稷坐在上首,脸色阴沉,一张老脸上肌肉不停颤动,嘴巴一张一合,发出的怒吼声传遍了整座大殿。
  “王稽逆贼,寡人必诛其三族,方解心头之恨!”
  在秦王稷的面前,几名秦国重臣好像一只只鸵鸟一般把头深深的埋了下去,完全没有任何一个人胆敢抬头和秦王稷对视。
  不少人偷偷的将目光投向了坐在距离秦王稷最近之席的范睢,然后就发现这位一直以来不可一世的秦国相邦此刻噤若寒蝉,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额头上冒出来。
  看到这一幕,许多人的心中就开始有些幸灾乐祸了。
  哼哼,你范睢不是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吗?不是权倾朝野不可一世吗?现在好了,你的恩人王稽在河东郡搞出了这么一件大事情,倒要看看你怎么办!
  在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科举,想要当官的话并不能够通过考试上位,而是由其他多种方式而组成。
  简单的来说,主要有举荐、自荐、立功、招贤、世官、荫子等方法。
  王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秦国外交部中层官员一飞冲天成为河东郡郡守这样的一方大员,就是因为范睢的举荐。
  但是这样的举荐可不是说嘴皮一张帮人家弄个官位就完事了,如果真是那么轻松的话,那么范睢的部下早就遍布整个秦国了。
  举荐,其实是一种非常慎重的考察方法。
  举荐人对于被举荐人,其实是有着一个担保的作用在里面的。
  由于秦国有着上计这种年度考核制度,一旦被举荐的人在上计的时候不过关,那么举荐人也要负连带责任。
  简单的说就是如果范睢举荐了王稽,而王稽的表现不佳,那么范睢一样也要背锅。
  不仅仅是秦国,赵国也有大同小异的上计制度,其他战国七雄也差不多。
  有了上计制度的监督,举荐的时候就不能够瞎举荐一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那些天天只知道混日子的官员占据重要职位。
  但也正是因为这其中的担保关系,所以当现在王稽出事之后,范睢的麻烦就大了。
  如果说王稽仅仅是什么失职之类的罪名,那可能还会好一些。
  但王稽现在可是叛国!
  所有在场的人都知道,王稽现在就是已经铁了心,准备把河东郡整个都卖给赵国人了!
  那可是秦国整整苦心经营了几十年,重要性仅次于关中本土的河东郡啊。
  如果说关中支撑起了秦国的脊梁,那么巴蜀盆地和河东平原就是秦国腾飞的双翼。
  考虑到现在巴蜀盆地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开发,因此被晋国经营了数百年,基本上已经完全开发完毕的河东郡对于秦国的重要性就更加的不言而喻了。
  所以在秦王稷心中看来,王稽不但该死,而且就算是死上一千遍,一万遍都不足以赎清罪孽!
  愤怒的秦王稷在发了一通火之后仍然没有消气,而是用眼睛恶狠狠的盯着范睢:“范君,对于王稽此贼,汝有何可说?”
  一听这话,在场的诸多秦国大臣心中就是一跳。
  来了,果然还是来了。
  范睢闻言身体也同样一颤,最后只能无奈的出列,顿首而拜道:“臣识人无方,请大王降罪。”
  其实范睢的心里也是气啊。
  这王稽怎么就这么坑呢,你说给你弄了这么好的一个位置,这些年来做得马马虎虎也就算了,临了还这么坑我范睢一把,这合适吗?
  如果怨念能够杀人,那么范睢此刻心中的怨念应该足够把王稽挫骨扬灰。
  但是怨念毕竟不能够杀人,真正能够杀人的秦王稷此时此刻就坐在范睢的面前,用阴冷无比的目光注视着范睢。
  范睢毫不怀疑,只要秦王稷一个念头,那么自己就要人头不保。
  但更糟糕的地方在于,其他的事情范睢还可以想办法,可是这件事情上范睢可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殿之中的气氛似乎瞬间凝固了。
  秦王稷盯着范睢,目光渐渐转冷。
  如果说在长平之战前,秦王稷和范睢这对君臣因为外交和内政各方面的连续胜利两人还属于蜜月期的话,现在随着这接二连三的失败,秦王稷对于范睢的信任也在飞速的下降之中,已经即将抵达冰点。
  事到如今,秦王稷的脑海之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是不是该换一个相邦了?
  如果说在年轻的时候秦王稷还能够忍受穰侯魏冉的失败,那么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心中很清楚自己每一天睡下都有可能见不到明天太阳的秦王稷,耐心比起以前已经大大不如了。
  长平之战的失败,让秦王稷对范睢的信任产生了极大的动摇。
  而如今河东局势的糜烂,同样和范睢有着不小的联系。
  通过“候”这张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秦王稷的心中非常的清楚,河东郡故绛和绛这两座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城市所以迅速陷落,完全就是因为这些城池的县令和县长都是王稽的亲信,并且奉王稽的命令直接开门投降了三晋联军!
  而且在绛城之中,候的情报人员还看到了赵国大行人郑朱,更坐实了王稽和赵人勾结的图谋。
  在得知王稽谋反之后,秦王稷已经第一时间尽起关中精锐,奔赴河东郡前线。
  但是军队的调集和郡兵的抽调,那可不是这短短三四天能够完成的。
  至少还需要十天的时间,一支人数在二十万的秦国军队才能够紧急成型并抵达河东郡。
  可是现在的秦国,真的还有十天的时间吗?
  全特么怪王稽!
  秦王稷越想越气,脸色越来越阴沉。
  范睢顿首在地,不敢有丝毫动弹。
  秦王稷沉默了半晌,最后沉声开口说道:“相邦范睢御下无能、识人不明、举荐无方,削封地食邑一半,以儆效尤!”
  这就是秦王稷对范睢的最终处罚了。
  削减一半封地,可以说是非常重的处罚了。
  但是范睢听完这番处罚之后并没有任何的懊丧,反而深深的顿首再拜,高声道:“谢大王!”
  就在秦王稷宣布这个命令的时候,范睢身后的几名秦国重臣相互间交换了一下眼神,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失望的神色。
  没想到就连这样都搞不倒这个范睢,难道他真的是一个不倒翁不成?


第284章 蔡泽见赵丹
  公元前258年1月1日,邯郸。
  这一天,赵丹原本和平时一样,坐在自己的龙台偏殿之中办公。
  一个突然的消息打断了这一切。
  “大王,有一燕国人名唤蔡泽,自称可解大王之烦忧,以此求见大王。”
  “蔡泽?”正在奋笔疾书的赵丹一下子停下了动作,微微思索了一下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召他进来罢。”
  在长平之战后,赵丹就发布了招贤令,希望能够招纳天下贤才为赵国所用。
  由于赵国击败了秦国而成为霸主之一,因此赵丹的招贤令自然得到了许多士人的重视,不少在其他国家不被重用的士人纷纷来到邯郸而寻找机会,赵丹也曾经接见了他们之中不少的人。
  但是这个蔡泽的出现,还真是有些出乎赵丹的意料。
  赵丹在脑海之中回忆着有关于蔡泽的资料,想着想着,赵丹脸上的笑容越发的浓郁了。
  如果史书上的记载没有错的话,那么只要用好这个蔡泽,他绝对能够成为赵丹和赵国的一大助力啊。
  半个时辰之后,蔡泽就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
  虽然已经根据脑海之中的资料而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当赵丹见到蔡泽之后,还是忍不住微微的皱起了眉头。
  在这年头,想要在政坛上混出一点名声,那么有一样东西可以说是必备的,那就是相貌的英俊程度,也就是所谓的“颜值”。
  有一句传诵很广的俗话是这么说的“相由心生”,因此在古人看来,一个人一旦长得丑那么内心肯定就是肮脏龌龊,这个人就不能够被重用。
  三国的时候,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跑到荆州去投奔刘表,在没看到真人以前,刘表本来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且委以重任,结果一看真人太……嗯,“其貌不扬”,就把女儿嫁给了王粲的族兄王凯,然后也没有重用王桀。
  这还不算啥,唐朝的时候曾经明文规定,士子们在通过了科举考试之后还要通过吏部的选官审核,这些审核分为“身、言、书、判”,其中排在第一的“身”就是指的对身材相貌的审核,可以说是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丑人没官做”的道理。
  朱彧在《萍州可谈》里也曾经记载两件与此相关的事情。
  宋朝宰相蔡确向宋神宗举荐一个叫王迥的人来当监司,宋神宗一听此人之名,便欣然应允。
  这并不是因为王迥有多大的能力,相反王迥这个人人品还比较差,也没念过什么书,时不时还闹个八卦绯闻,名声非常不好。
  之所以宋神宗会应允蔡确的举荐,完全是因为王迥长得很帅,根据古书的描述是“貌莹寒玉,神凝秋水,姿状甚美”,人送外号“奇俊王家郎”。
  就因为王迥够帅,所以宋神宗想都没有想就给了他一个官当。
  这就证明一点,在古代帅不但能当饭吃,还能当官……
  而到了宋哲宗的时候,同样也是这个宰相蔡确,向宋神宗的儿子宋哲宗举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非常有名的大才,名字叫做袁应中。
  但这一次的结果却和上一次完全相反。
  袁应中这个人,论起才能是绝对一等一的出色,只可惜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外表不行。
  袁应中脸上长满了麻子,肩膀一边高一边低,走起路来姿势古怪,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丑男,看着就让宋哲宗很不爽,觉得很碍眼。
  于是宋哲宗几乎没有多少考虑,就明确的拒绝了蔡确这次推荐。
  冯梦龙曾经在《古今谭概》中对此评论道:“袁应中,博学者,有肘名,以貌寝,诸公莫敢荐。”
  因为相貌而被歧视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人。
  大名鼎鼎的才子郑板桥也在《郑板桥集·板桥自述》之中说自己是“貌寝陋,人咸易之……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
  连有才的人都尚且如此,那么那些既没有才又长得丑的人,待遇就更加的惨了。
  所以说颜值这个东西,古代人可是非常看重的。
  颜值越高、越帅,那么就越容易混得开,反之如果你颜值低的话,那么就很难混了,颜值越低就越是难混。
  如今出现在赵丹面前的蔡泽,就是这么一个颜值很低的家伙。
  蔡泽的颜值低到什么地步呢?
  根据史记的记载,蔡泽曾经请魏国有名的相士唐举看相。
  唐举是很有名的一个相士,曾经因为替还没有发迹时候的上一代赵国权臣李兑看相,并慧眼预言到了李兑日后的飞黄腾达而闻名天下,可以说是当时非常出色的相士。
  唐举当时是这么和蔡泽说的:“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
  这就是说蔡泽朝天鼻、宽肩膀、凸额头、塌鼻梁、罗圈腿,这么多缺点集合在一起,这颜值可以说是相当的低了。
  虽然唐举此言多少有着几分戏谑的意思,但是以赵丹如今亲眼所见来看的话,确实唐举的话说的也算是八九不离十,就稍微夸张了一点……
  蔡泽这个颜值,还真是低的可以。
  而且这蔡泽的衣衫也颇为朴素,赵丹甚至可以看到上面有着好几个大大小小的补丁,这足以证明蔡泽如今的不如意。
  一时间,赵丹看向蔡泽的目光不由得有些怪异。
  蔡泽似乎早就已经习惯了别人用这样的目光看待自己,脸上的表情并没有任何的异样,而是十分落落大方的朝着赵丹行礼:“燕人蔡泽见过大王。”
  赵丹微微点头,收起了心中的异样心思,脸上露出了笑容,说话的语气也显得十分温和:“先生之名,寡人久仰,请坐。”
  蔡泽一听,脸上的表情不由得就有些惊讶。
  如今的蔡泽不过是一个穷困的破落士子,居然能够被赵丹这样一名天下霸主国之君称上一句“久仰”,还要称上一句“请坐”?
  或许只是赵丹的一句客气之言吧。
  不过即便如此,蔡泽的心中也是比较激动的了,心中暗想:“都说赵王丹礼贤下士彬彬有礼,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无怪能够率赵国崛起于世,破秦军于长平而称霸。”
  要知道就是因为蔡泽这副尊容,他已经连续在燕国和魏国都碰了壁了,如今到了比燕魏两国更强大的赵国之中却反而受到了不曾有过的礼遇,这如何能够不让蔡泽激动不已?
  蔡泽迈步落座。
  赵丹对着蔡泽笑道:“寡人闻,先生可解寡人之忧。”
  蔡泽正色道:“回大王,泽确有此能。”
  蔡泽说这句话的时候,看上去颇为自信。
  赵丹好奇的看了蔡泽一眼,道:“既然如此,那寡人想要请问先生,寡人之忧为何?”
  虽然书上写是那么写了,但是也不可能什么都相信古书,总还是得来测试一下蔡泽的水平才是。
  蔡泽咳嗽一声,不急不缓的开口道:“大王所虑者,无非秦相范睢也。若大王愿予臣金百镒,臣可解此忧。”


第285章 蔡泽献计
  赵丹一听这话,脸上不动声色,问道:“先生所言之金,莫非是黄金?”
  蔡泽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道:“大王明鉴,泽所求者,正是百镒之黄金也。”
  赵丹听了心中不由暗想:“看来这蔡泽真的是非常自信啊。”
  在这个时代,“金”通常指的是青铜货币,也就是什么铲币刀币之类的,千金万金什么的通常也指的是等量的青铜货币。
  但是用到“镒”这个单位的时候,金一般指的就是黄金了。
  所以赵丹和蔡泽方才有了那么一番应答。
  《孙子兵法·军形篇》曾经有言:“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镒”、“铢”还有“两”等这些词语,都是如今战国时代的度量衡单位。
  由于各国度量衡标准不同,因此在换算标准上也不同。
  从赵国的度量衡标准来说,一镒等于二十四两,那么一百镒就相当于两千四百两。
  两千四百两的黄金,蔡泽这小子是真特么敢狮子大开口啊!
  当然了,如今赵国的这个“两”,比起后世的“两”来说是完全不能划等号的。
  但即便如此,这也是一笔可以称得上丰厚的巨款了。
  要知道如今的赵国政坛大人物,赵丹的心腹亲信内史虞信,当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是被赵丹赏赐了百镒黄金,第二次见面直接官封赵国中尉,爵至赵国上卿。
  蔡泽这样子开口,完全就是把自己当成了第二个虞信啊。
  可以说是非常自信的了。
  如果不是因为赵丹知道这位蔡泽在史书上的事迹,那么单单这么一番话就足够给蔡泽安一个“自命不凡夸夸其谈”的第一印象了。
  难怪这家伙在燕国和魏国都得不到重用,估计是那两位国君觉得他除了长得丑之外,还特么喜欢瞎吹牛……
  赵丹咳嗽一声,正色道:“先生可知百镒黄金并非小数目?”
  蔡泽同样也是正色以对,道:“泽敢问大王,若百镒黄金与除去范睢相比,孰轻孰重?”
  赵丹道:“自然是除去范睢为重。”
  虽然赵丹早就知道范睢这个家伙的结局,但是如果能够尽快的除掉范睢,那赵丹当然还是乐意的。
  从历史来说,等到范睢死后秦国再出下一位名相,那都是秦始皇时期吕不韦上位的事了。
  虽然赵丹目前和范睢的交锋之中看似都占据了便宜,但是不管怎么说,范睢还是早死早超生,换点平庸的秦国相邦上位吧。
  所以赵丹又道:“若是先生能够除去范睢,那么百镒黄金自然不成问题。然而寡人想要请问先生,若寡人真将这百镒黄金赏给先生,先生又该如何为寡人解决这一心腹大患?”
  蔡泽得意一笑,捋了捋颌下的胡须,道:“敢教大王得知,泽若除去范睢,只需这一张伶牙利嘴足矣。”
  赵丹示意自己洗耳恭听。
  蔡泽道:“自商君变法以来,历代秦国国君皆重威而不怀德。臣子有益于秦则用之,不得益于秦者则弃之杀之,此为秦之弊病也。前有商君被车裂,后有穰侯被毒杀,莫不如此。”
  “范睢此人,先助秦王稷驱逐四贵于前,又献远交近攻于后,原本极得秦王稷之信任。然则自长平之败以来,范睢之计连遭挫败,已是威望大失也。如今大王命三晋联军出兵河东,秦国主力却远在楚境而难以回援,河东失陷已是无可逆转。如此一来,秦王稷必不能信范睢如前矣。”
  “故此,大王只需予泽百镒黄金、马车仆人若干,泽必能入咸阳而说秦,令秦国君臣彻底离心,范睢必定相位不保,亦不复为大王之患矣!”
  蔡泽这一番分析滔滔不绝,让赵丹听起来也是暗暗点头。
  不得不说,以蔡泽如今这种底层知识分子的处境能够看出这么多东西,已经是非常出色且难得的事情了,难怪能够在史书之上留名。
  所以赵丹也不墨迹,很快就开口对着蔡泽说道:“以寡人来看,先生之言,寡人当可信之。”
  蔡泽一听此言顿时大喜,对着赵丹行礼道:“既如此,那泽便谢过大王!”
  然而赵丹的话并没有说完。
  只见赵丹大有深意的一笑,继续说道:“只不过以寡人之见,先生之目的,恐怕并非是想要帮寡人除去范睢这么简单吧?”
  蔡泽脸上的笑容顿时微微一僵,开口道:“大王说笑了,泽的意思其实乃是……”
  “够了。”赵丹打断了蔡泽的话,道:“先生的意思,寡人其实已经非常清楚了。而且请先生放心,先生所要求的百镒黄金、马车奴仆这些对于寡人来说统统都不是问题。但是——”
  赵丹刻意的拉长了一下音调,深深的看了蔡泽一眼。
  蔡泽原本还微笑和赵丹对视,但是慢慢的就笑不出来了。
  又过了一会,蔡泽的头上开始冒出了冷汗。
  直到这个时候,赵丹才缓缓开口说道:“寡人希望先生知道的是,和寡人还有赵国为敌,从来都不是一个好选项。”
  蔡泽闻言松了一口气,慌忙道:“唯。大王所言甚是。”
  赵丹面无表情的看着蔡泽的这一脸慌乱模样,心中暗自好笑。
  对于蔡泽那一开始的装逼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