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啦,由于华夏学宫之中齐聚诸子百家,因此先生们也是非常多的,想要寻找哪一位先生来帮助自己也让这位楚国太子有些挠头。
  但最终这位楚国太子作出了决定,那就是选择其中的儒家领袖,也就是华夏学宫之中的大祭酒荀况来作为求援对象。
  虽然说这位楚国太子也曾经隐约听说过在不久之前因为墨家进入华夏学宫而所引发的那一场波折,但是在这位楚国太子看来,既然如今荀况的学生李斯已经成为了赵国的重臣之一,那么荀况的影响力显然还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能够得到荀况的帮助,那么楚国太子觉得自己向赵王求援的计划,就很有可能得到成功。
  但很显然,至少到现在为止,运气其实并没有站在这位楚国太子的一边。
  他已经在荀况的门外等了整整两个时辰了,却始终没有得到荀况的召唤。
  由于荀况曾经出任过楚国兰陵令的缘故,这位楚国太子其实是对于荀况很有好感的,在选择的时候也是毫不犹豫的选择进修儒家的学业。
  对于楚国太子选择了儒家的这件事,曾经还是华夏学宫之中一件不大不小的轰动事情,荀况为此还亲自接见了太子,并对他进行了一番勉励。
  但是现在看来,这种人情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看着面前依旧紧闭的大门,楚国太子陷入了困扰之中。
  离开的话,恐怕就再也没有办法帮助到楚国了,但要是继续停留在这里的话,似乎也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
  应该要怎么办才好呢?
  这位楚国太子并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在荀况的府邸之中,几名儒家的重要人物因为他而陷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执之中。


第645章 荀况赠计
  事实上,自从这位楚国太子在荀况的大门之外求见开始,荀况就第一时间召集了儒家的几名重要人物,也就是那些华夏学宫之中的儒家祭酒们,开始商谈起这件事情来。
  之所以要如此,这是因为荀况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只见荀况咳嗽一声,对着面前的儒家祭酒说道:“诸位,如今楚国被韩魏两国围攻。楚国太子在门外请求吾等出手相助,正是吾等儒家借机在楚国境内扩大影响力的最佳时机,不知诸位觉得如何?”
  荀况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在场的几名儒家祭酒不免就有些意动。
  无论是对于任何一个学派来说,扩大影响力都是一件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一名儒家祭酒沉吟半晌,随后开口对着荀况说道:“荀子,那楚国乃是蛮荒之地,素来不服教化,而且如今即将为韩魏两国所灭,若是此时支持楚国,似乎有些不智啊。”
  荀况摇了摇头,对着这名来自齐国的华夏学宫祭酒说道:“祭酒有所不知,吾曾经在楚国兰陵县为官,那楚国人虽然多有东夷之风,但实际上已和中原人民也是一般无二,只需耐心教化,不愁其不知礼数。”
  又有一名儒家祭酒开口说道:“现在的问题在于,即便我等愿意帮助这楚国太子,也未必能够解决这件事情,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件事情却又盲目答应的话,岂不是白白让我儒家声名蒙羞?”
  荀况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今日之所以招诸位前来,一边是希望诸位能够集思广益,看看是否能解决此事。”
  顿了一顿之后,荀况又继续说道:“这位楚国太子在学宫之中拜在了儒家的门下,说起来也算是一名儒家士子,而且对于儒家学问十分感兴趣,平日里也是勤学好问,属于不折不扣的儒家思想支持者。”
  “想我儒家自创立至今数百年,从未得到任何一个国君的支持,即便是当年的齐国和所谓的稷下学宫,也只不过是将孟子当作一名咨询的客卿罢了。吾等本以为华夏学宫会让这情况有所好转,但事实却并没有和吾等所想象的那样,反倒是墨家还进入了华夏学宫之中。”
  “以此看来,无论是齐国还是赵国,都并非儒家发展的好地方。若是此次能够成功帮助到楚国的话,那么楚国很有可能便会成为第一个支持儒家、接纳儒家、以儒家理念治国的诸侯国,这样的机会我等若是错过的话,必将会成为儒家之罪人也。”
  虽然荀况一直被批评为是儒家的异端,但他毕竟仍旧是一名儒家的领袖,在这个时候所思考的也同样是儒家的利益。
  几名儒家的祭酒一听荀况的这番话之后,不免都有所意动。
  虽然一直以来儒家和墨家都被并称为“儒墨显学”,但是事实上这两家其实从来都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得到彻底的支持,反倒是原本声名不显的法家早已经在三晋和秦国之中扎根开花,并且结出了灿烂的果实。
  战国时代的几位霸主国之中,秦国、魏国和如今的赵国之所以能够崛起,和法家思想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儒家一直以来选择支持的对象是齐国和鲁国,鲁国是个渣渣现在还被灭了就不用说了。
  齐国国君们虽然创办了稷下学宫并且让儒家成为了稷下学宫之中的第一大派别,但其实也就只是把儒家当成了一个工具,从来就没有把真正的把儒家当成一回事。
  即便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孟子在齐国的时候,齐国国君们都没有采用孟子的建议,最终还把孟子给气跑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其实是非常迫切的需要一个国家的支持需要证明自己其实并不比其他的学派,尤其是不比法家要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荀子说出楚国对于有可能会因为这一件事情而彻底的倒向儒家之后,立刻就得到了这些儒家祭酒的同意。
  有人开口说道:“既然如此的话,那么便将那位楚国太子给叫进来吧。”
  又有人摇头表示了反对:“如今办法都还没有想到,若是将这名楚国太子给叫进来,但却给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岂不是反而被人看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的几名先生不得不搜肠刮肚,开始思考起到底有什么样的办法能够解决面前的这种困境?
  以在场诸人的身份,直接向赵王进言当然是可以的,但这却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选项。
  在场的儒家祭酒们非常的清楚,如果自己这些人去向赵王求情的话,聪明的赵国大王很有可能会因此洞察到儒家的动机。
  要知道现在的儒家可是打算去楚国扎根发芽,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对于赵国和华夏学宫的背叛,任何一个国君都肯定无法容忍这样的背叛。
  既然如此,那么就只能选择一个更加迂回的,最好是能够不让儒家暴露的办法。
  几名儒家祭酒们整整讨论的差不多两个小时都没有得出太好的办法。
  毕竟这些家伙都是做学问的人,对于这些权谋策略之类的东西是真的缺乏研究,也不擅长。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荀况的仆人突然快步走了进来,将一张纸条交到了荀况的手中。
  荀况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看了这纸条一会,脸上缓缓的浮现出了笑容。
  “诸位,我想如今已经有办法了。”
  几名儒家祭酒们面面相觑,显然都没有搞懂荀况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荀况也不多说,直接就将这张纸条给在场的诸人传阅了一下。
  几名儒家祭酒们看了这张纸条,脸上纷纷的露出了喜色。
  “此计甚好。”
  “此计甚妙!”
  还有人对着荀况问道:“荀子,不知此人是谁,此计之妙,实在令人佩服啊。”
  荀况微微一笑,摇头道:“此人的身份,还请诸位容吾暂时保密。”
  最后,身为儒家领袖的荀况一锤定音:“既然无人反对,那便依照此计行事吧。来人啊,将楚国太子给请进来。”
  片刻之后,楚国太子就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朝着在场的几名儒家祭酒深深的行了一礼:“学生见过诸位先生。”
  荀况坐在上首,看着面前的楚国太子,缓缓的对着楚国太子说道:“不知太子此次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楚国太子不敢怠慢,当即将自己的来意说得清清楚楚,随后对着荀况说道:“若是这一次诸位先生能够帮助学生,那么等到将来学生继承楚国王位之时,定然将会回报儒家,让儒家思想成为楚国之纲领。”
  几名儒家祭酒一听到楚国太子的这句话,立刻就交换了一个非常兴奋的眼神。
  这正是他们想要从楚国太子口中得到的承诺。
  荀况听了楚国太子的这个承诺之后,同样也点了点头,一张老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太子。我很明白汝的意思,但是如果要吾等进宫劝谏赵王,这件事情其实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因为大王素来自有定计,绝不可能因为我等几个的谏言而得到任何改变。”
  荀况的这一番话说出来,楚国太子的身体立刻就是一震,脸上露出了失望之极的表情。
  这已经是楚国太子所能够想出来的最后办法,如果连荀况这样的大人物都不能够帮到自己的话,那么年轻的楚国太子可就没有任何办法了。
  但下一刻,荀况的话又让楚国太子从地狱直接升到了天堂。
  “其实……吾等经过刚才的讨论,也想出了一个办法,但是这个办法或许有用,只不过对于太子的名声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影响。”
  楚国太子闻言立刻开口,语气十分的坚定:“请先生放心,只要能够对楚国有益,无论是什么样的计策,吾都愿意配合!”
  深夜时分,兴奋的楚国太子走出了荀况的府邸之外,见到了早就已经等候得十分不耐的临武君。
  “太子,情况如何?没有被那些老头刁难吧。”
  楚国太子微微一笑,对着临武君说道:“临武君,那荀子给吾出了一计……”
  临武君听完了楚国太子的话之后不由得吃了一惊,道:“太子,此计如何使得?未免也太……”
  楚国太子摆了摆手,十分坚定地说道:“无妨,吾已经下定决心,明日便是此计实施之时!”


第646章 跪门
  又是新的一天到来了,赵丹和往常一样坐在了桌案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办公生涯。
  国君这个位置,虽然看似风光,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十分枯燥的。
  看奏章,作出审批,再看奏章,再审批……
  虽然一份份奏章上的内容不同,但是如今的赵丹也早就已经不是那个长平之战时刚刚穿越、而且本体也才亲政没几年的菜鸟了。
  文字虽然不如面部表情那般真实,但仍旧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个人的情绪。
  这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有时候赵丹拿着这一封封奏章,感觉似乎自己读者并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文字,而是在和那些写奏章的官员们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
  他甚至能够通过奏章之中的一个个问题来察觉到写奏章的一个个地方大员们的心态,或谄媚、或急迫、或恐慌、或恳求。
  总的来说,沉迷政务无法自拔是一个合格皇帝的基本素养,赵丹现在就很沉迷。
  就在赵丹沉迷于政务之中的时候,华夏学宫的大门之前,正在上演着一幕非常有意思的情形。
  楚国太子一身缟素的跪在华夏学宫的大门面前,在他的身后,上百个人哗啦啦的跪倒一片。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人因为许许多多的原因而下跪,但是如今跪在地上的人是楚国的太子,而跪拜的地方是赵国声名显赫,已经开始有了大陆学术圣地之称的华夏学宫大门口,这显然就很不同了。
  事实上,楚国太子的这个动作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轰动了整个华夏学宫,大量的学宫士子蜂拥而出,围观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兄台,敢问此地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名墨家士子因为来晚了只能够在人潮的最末端,任凭他怎么垫脚都看不到里面所发生的情形,所以只好抓住一名身前的学宫士子提问。
  这名学宫士子摆了摆手,用十分不耐烦的态度说道:“汝不知道?前面跪着的可是楚国太子和他的楚国侍从们!”
  “哦。”墨家士子点了点头,又有些好奇地问道:“这楚国太子跪在这里,难道是因为被学宫开革了学籍?”
  学宫士子摇了摇头,道:“并非如此,听说是因为那楚国太子想要向我赵国求援!”
  “求援?”这下子墨家士子就有些愣住了,半天才道:“吾亦是听说那楚国被韩魏联军攻打,如今战况危急之事。但要求援难道不是应当去找大行所属,又或者直接觐见大王吗,为何却要来此地跪拜?”
  学宫士子愤怒的转过了头来,朝着这名墨家士子道:“汝这人怎地这般聒噪,想要消息自己打听去,不要来烦……咦,墨家的?”
  墨家士子闻言一愣,这才发现自己在情急之下竟然找了一名死敌儒家的士子来问话。
  场面突然有些尴尬。
  好在仅仅过了几息时间之后,那名儒家士子就开口结束了这个尴尬。
  “好汝个墨家败类,竟然敢在吾儒家学子面前如此张狂?吃吾一拳!”
  砰的一声,墨家士子的左眼立刻就变的乌青一片,这顿时让他愤怒了起来,喝道:“儒家了不起啊,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伤人,吃吾一脚!”
  两人当场就摆开阵势,拳打脚踢的大打出手了起来。
  且不提在这围观群众边缘地带所发生的小小插曲,却说此时此刻在所有围观人群的最中央,临武君正在高声对着周围的学宫士子们喊话。
  “诸位,今日之所以来此,乃是因为楚国遭受韩魏不义之师入侵,如今已经是危在旦夕!素闻华夏学宫乃是修身修德之地,如今韩魏无德而侵扰楚国,正是天下人所唾弃之对象,还请诸君助吾等一臂之力,在此声援楚国一番!”
  对于临武君的请求,大部分的学宫士子都摆出了一份——关我屁事的态度。
  简单的说,就是被楚国的悲惨遭遇而打动,留下了感动的泪水,然后——该干嘛干嘛去。
  说起来,赵国和楚国前不久还是敌国呢,想要指望这些基本上是赵国人的士子们对楚国有什么好的态度或者同情心,似乎是有点想多了。
  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局面开始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一名看上去颇有声望的儒家士子站在人群之中,低声对着周围的十几名同样头戴儒冠身着儒袍的士子们说道:“诸君,这正是吾等出头的好机会啊!”
  一旁便有士子忙问道:“大兄此言何解?”
  这名儒家士子低声道:“这位可是楚国的太子,未来的楚王,此刻既然已经被逼到了这般需要下跪求援的地步,那么想必是极其需要帮助的。若是吾等此刻出面相助的话,一旦事成,那日后的富贵难道还会发愁么?”
  其他的士子们一听眼睛就亮了,说白了大家来这里求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够得到君王们的赏识么?
  至于这个赏识的君王是赵王还是楚王还是别的什么王,那其实根本都是无所谓的啊。
  所以在一番窃窃私语之后,这十几名学宫士子便挺身而出,走到了楚国太子的面前,朗声道:“如今韩魏两国兴不义之师,实在是令吾等不齿,吾等愿助太子一臂之力,今日在此随太子一同请愿,请大王出兵征伐韩魏两国,阻止韩魏两国不义之兵!”
  说着,这些士子们纷纷在楚国太子的身边跪坐了下来,一个个神情肃穆不已。
  楚国太子看了这些儒家士子一眼,脸上露出了十分感激的神情,对着这些士子们大礼参拜道:“多谢诸位今日相助,他日必有重谢!”
  这一番情形看在周围的士子们眼中,许多人顿时就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聪明人可不是只有一个。
  又过了片刻,几名法家士子越众而出,同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吾等不才,亦愿助太子一臂之力!”
  人都是有着从众心理的,于是慢慢的,聚集在楚国太子身边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了。
  又过了一刻钟的时间,竟然已经有了整整一千人聚集在了楚国太子的身边,开始齐声呐喊起来。
  “请大王阻止韩魏不义之师,救楚国于水火之中!”
  上千人的呼声轰然而起,汇聚成一道音浪冲上云霄,让整个华夏学宫彻底因此而轰动了起来。


第647章 赵丹的应对
  华夏学宫的异动,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监察卫给察觉了。
  事实上由于华夏学宫的重要性,这个地方并不是由邯郸城守来负责,而是由中央军和监察卫这一明一暗两大势力负责保卫安全的。
  于是很快的,毛遂就将这份急报送到了赵丹的案头。
  “士子帮助楚国太子请愿?”赵丹看到了这份急报,整个人的眉头立刻就皱了起来。
  有意思。
  非常的有意思。
  虽然不知道这位楚国太子是怎么样获得这些士子们的支持,但有一点非常明显的是,这位一直并没有得到赵丹召见的楚国太子已经学会利用学宫的舆论对赵丹进行施压了。
  赵丹闭上了眼睛,沉吟片刻之后缓缓的对着面前的毛遂说道:“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参与到请愿之中的士子一共有多少人?”
  毛遂道:“回大王,如今士子们群情激奋,就在华夏学宫的大门口处静坐请愿,而且都还喊着口号,粗略看来人数应当已经在两千人以上。”
  “两千人吗?”赵丹听到这句话之后,脸色神色有些复杂。
  要知道,如今的华夏学宫之中也不过仅仅只有三千出头的学生,这意味着,几乎大半个华夏学宫的学生都参与到了这一场请愿之中。
  这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华夏学宫之中一定有着某些力量在暗中操控着这一切,否则的话这种活动绝对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如此浩大的声势。
  赵丹沉吟了一会,突然开口说道:“这些日子以来那位楚国太子可去见过了什么人?”
  像楚国太子这种质子,通常来说赵国都会派监察卫暗中对他们进行盯梢,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他们不会在赵国内部胡搞瞎搞,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保证这些质子们的安全。
  如果这些质子们死在了邯郸之中,对于赵国的外交声望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甚至可能会引发战争,就好像前些年当时的秦国太子死在了大梁城那样。
  毛遂想了想,对着赵丹说道:“回大王,根据监察卫的资料来看,这位楚国太子昨天晚上应该是去拜会了荀况大祭酒,并且在荀况大祭酒的门外苦候良久之后,方才得到了荀况大祭酒的召见。”
  “荀况?”赵丹闻言先是一愣,随后整个人露出了然的表情:“原来如此,寡人明白了。”
  事情到现在就已经非常的明显了,这一次的请愿活动之中,肯定有着儒家在暗中的推波助澜。
  儒家想要干些什么呢?
  赵丹仅仅是考了几秒钟就作出了结论:“看来儒家这是对于寡人前阵子将他们的死敌墨家引入华夏学宫而感到不满,现在准备两头下注了。”
  自从华夏学宫建立之后,在荀况的奔走召集之下,原先位于齐国和鲁国的大部分儒家学者都已经来到了华夏学宫之中,成为了赵国客卿。
  但是从现在这个情况来看,很显然儒家已经并不满足于仅仅立足在赵国和华夏学宫之中,而是想要走出去,想要获得在更多国家的执政和发言权。
  想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之后,赵丹整个人就开始变得放松了起来。
  这其实只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而并非是突然爆发的学子们自发所形成的行动。
  要知道如今在华夏学宫之中的学子大部分是赵国人,而赵丹也准备在这些学子们学业有成之后,将他们逐步的安排到赵国的各地之中去,慢慢的从基层的小吏做起,一步步的成为未来赵国基层官员的代表。
  换句话说,这些华夏学宫之中的学子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赵国官场之中的中坚力量。
  如果这些人突然同时觉得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去做的话,那么就会形成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甚至让君王都慎重对待。
  想这样的一股力量,只能掌握在君王的手中,绝对不能掌握在除了君王之外任何一股势力的手中,否则的话就会对赵国的王权形成一次巨大的挑战。
  “儒家呀儒家,好一个儒家!”赵丹轻轻地哼了一声,随后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着毛遂说道:“汝马上去安排车驾,寡人这就前往华夏学宫,和这些学子们见上一见。”
  毛遂吃了一惊,忙对着赵丹说道:“大王,这学子请愿龙蛇混杂,大王是否应该慎重考虑?”
  赵丹摇了摇头,道:“汝先去找许历,让他出动羽林军清场就是。”
  不管怎么说,见面是必须的事情。既然学子们已经提出了请求,那么赵国官方还是必须要回应一下的。
  其实也未必就一定要赵丹出面,但是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赵丹觉得除了自己之外恐怕是没有人能够应付好这样的局面。
  如今的华夏学宫虽然说还只是一个偏学术性的地方,但是正是因为它的这种偏向学术,而对于政治并没有多少干涉的地位,才让华夏学宫变得更加的超然。
  如果赵丹拒绝作出回应的话,那么对于赵丹本人以及赵国的名声来说,其实也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重要的是,如果赵丹真的拒绝出面的话,那么岂不是就等于将这些学子真的推到那些暗中搞风搞雨的人那边去了吗?
  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会读书写字的家伙都可以称得上是人才,更别提是华夏学宫之中这几千名天天读书的士子们了。
  想到这里,赵丹又对着面前的毛遂说:“毛遂,寡人给汝一个任务。汝立刻去调查一下,刚刚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哪些家伙率先加入到这位楚国太子一边的,然后将这些家伙之中的领头人物弄一个名单送到寡人的面前。这件事情要尽快去做,明白了吗?”
  毛遂恭声应诺。
  “好了。”赵丹用力的伸了个懒腰,笑道:“本以为停战之后能够好好的过一阵子悠闲些的生活,但是某些人还真是不愿意让寡人闲下来呢……也好,就让寡人去看看这些家伙到底想要干些什么事情好了。”
  一刻钟之后,赵丹的王驾仪仗浩浩荡荡的摆开,前呼后拥的驶出了宫城,朝着位于赵国宫城和郭城之间的华夏学宫驶去。


第648章 高兴的儒家
  这是一个阴沉的天气,虽然已经是白天,但是太阳却躲在浓浓的乌云背后不肯露头,丝丝缕缕的凉意通过秋风悄然的渗入每一个人的体内。
  在华夏学宫的大门口,此时此刻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上千名华夏学宫的学子坐在那里,闹哄哄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华夏学宫的大门,听上去就好像是一个非常吵闹的菜市场一般。
  每一名聚集在这里的华夏学宫的学子,脸上都露着兴奋的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兴奋。
  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已经找到了一种办法,一种能够和君王讨价还价的办法。
  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对于这些学子的力量表示怀疑的话。那么当大门口之外的学子们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两千的时候,那种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就让人必须要做出慎重应对了。
  当然啦,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觉得这种办法是一个好办法的。有不少看上去头脑比较冷静一些的学子们,就在劝着自己的这些狂热的同学。
  “汝等是不是疯了,竟然如此聚众闹事?若是被大王发现的话,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快就遭到了其他人的反驳,只见一名从一开始的时候就一直怂恿着其他人的士子说道:“如果仅仅是只有一两个人,那么或许吾等可能会遭到处罚。但是汝不要忘了,如今在这扇大门之外可是有着上千名华夏学宫的学子。即便是大王自己。那也不可能将吾等完全处罚。”
  “没错,正是这个道理。”其他人一听到这番话之后,立刻也就变得兴奋了起来。
  这年头的士人可是非常宝贵的,就是寻常的士人见到赵王心中其实也不是很虚。
  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赵国不让我混,我去秦国齐国还不行?
  这也不是独独华夏学宫学子们的心态,而是天下士人们的心态。
  尤其是当这些华夏学宫的学子们知道赵国的大王即将到来,要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之时。这种热闹和乐观的气氛,立刻又再一次的上了一个台阶。
  “看看看看,只要吾等联合起来,就连大王都必须屈尊纡贵的前来此地和吾等当面交谈,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一直以来吾等都小觑了吾等自己的力量。只要吾等能够团结起来。要么就会成为一股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力量!”
  必须要说的是,在哪一个时代都不会缺少领导者和煽动者。
  此时此刻,这些领导者和煽动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种行为能够给自己所带来的好处。
  如果仅仅是聚众在一起闹事就能够让统治阶级屈服的话,那么接下来是不是也可以凭借着这样的事情再继续的去做做其它的文章呢?
  有这种想法的,其实还并不仅仅是这些华夏学宫的学生们,也包括了那些此时此刻正在关注着这场活动的华夏学宫祭酒们。
  几名儒家祭酒簇拥着荀况远远的站着,注视着面前这黑压压的人群,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一名儒家祭酒开口对着荀况说道:“荀子,若是这方法真的能够起到效果的话,将来未尝不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来为我等儒家争取更大的利益啊!”
  荀况沉思片刻,缓缓的摇了摇头说道:“这种方法虽然看上去似乎的确有用,但汝不要忘了,这完全是因为聚集在这里之人,乃是华夏学宫的学子,他们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如果说是两千名平民聚集在这里的话,迎接他们的恐怕就只有士兵的武器和弓箭了。”
  荀况的这一番话一说出来,其他的几个人顿时就有些泄气,但是好在片刻之后,他们立刻就为自己再一次的寻找到了新的方向。
  只见其中一名儒家祭酒兴奋地说道:“即便是不能够将这个办法拓展到赵国或者是华夏诸国之中去,但是只要吾等能够掌控整个华夏学宫的舆论,那么也不难借此来影响大王对于我等儒家的发展,这也是一大助力呀!”
  这一次荀况就并没有发表反对意见了。
  毕竟在荀况看来,如果真的能够借助这样的事情来为儒家的发展而添砖加瓦的话,荀况本人自然也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荀况突然感受到了什么,他下意识的将目光移动了一下,发现就在几十丈之外的远处,一群墨家墨者正冷冷站在那里,为首的一个人正用冷冷的目光盯着自己。
  “腹康。”荀况的心中立刻就浮现出这个名字,脸色顿时就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