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是吕不韦眼前这条曾经是咸阳城之中最为繁华的大街之上,仍旧有许多沦为废墟的府邸出现在吕不韦的面前。
透过残桓断壁,吕不韦甚至能够看到这处府邸之中的那些原本极为规整而大气的房屋。
它们现在已经完全荒废了,几条觅食的野狗从府邸之中奔过,似乎是因为几块不知道从何处捡来的骨头而在相互撕咬着,汪汪的狗吠声惊起几只栖息在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飞上了天空。
吕不韦收回了自己的视线,轻轻的摇了摇头。
经过这一次劫难,至少得需要十年的时间,咸阳城才能够恢复到往日的光景了。
吕不韦刚刚经过的这座荒废的府邸乃是前任秦国卫尉的,根据事后的调查,这位秦国卫尉因为被吕不韦取代而感到十分的不满,所以暗中和赵国人勾结并且给了赵国人一枚令牌,最终导致了咸阳城在赵国人的里应外合之下失陷。
更让所有的秦国高层光火的是,这位前任卫尉在咸阳城破之后就和家小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显然已经隐姓埋名跟着赵国军队撤离了。
为了发泄怒火,从安邑归来的秦国太子赵子楚下达了命令,将这位卫尉的三族统统拖到了菜市场腰斩弃市。
除此之外,子楚还严令那位已经垂垂老矣的秦国情报首领“候”发动一切在赵国之中的暗中力量,务必要将这个该死的叛徒给找出来。
“全是无用功呵……”吕不韦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只有吕不韦才知道这个当了替死鬼的前任卫尉死在了哪里。
这位可怜的卫尉和他的全家妻小都被破城之后的赵军第一时间杀了个干干净净,并且掩埋在了后花园之中。
如果没有看错的话,这几只该死的野狗刚刚争抢的,其实就是一只人的手臂骨头吧?都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了,里面早就没有骨髓来让这些野狗吸食了吧。
这些赵国的士兵们难道就不能够把坑挖得再深一些,把首尾收拾得再干净一点吗?
马车驶离了这座荒废的府邸,继续朝着面前的咸阳宫而去。
如果说之前的咸阳宫就好像是曾经秦国的王后华阳夫人那样美丽、大气而端庄的话,那么现在的咸阳宫就好像如今的华阳夫人一般,脸庞浮肿双目无神,甚至鬓角都开始出现了白发,眼角也出现了深深的皱纹,犹如一位不折不扣的老妪般令人不忍直视。
赵国人几乎搬走了所有能搬走的东西,就连宫城大门上那两个厚重的铜制推环都被赵国人从门上拆下来运走了,如今的咸阳宫城正门上那两处光秃秃的还带着裂痕的印记,似乎仍旧在向每一位经过这里的人述说着当时的耻辱。
好在子楚还算得上是一位识大体的君主,他并没有着急着重建这座巍峨大气的宫殿,而是将能够筹集到的所有资金都统统用来恢复民生。
但是钱并不能够买到一切,至少在这个时代是这样的。
秦国即便有着再多的钱,也根本不可能从赵国或者韩国手中买到哪怕是一石的粮食。
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去的那个冬天对于关中来说是一场非常残酷的煎熬。
即便有着巴蜀之地的粮食援助,但是巴蜀之地此刻的产量并不足以供给整个关中上百万军民的消耗,至少五万秦国子民在过去的那个冬天中因为冻饿而死,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蜀郡太守李冰据说正在岷江开挖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根据李冰上呈的奏章来看,最多再过两年的时间这项名叫都江堰的工程就会完成,巴蜀之地的粮产量将会因此而突飞猛进,最多十年时间便足以凭借巴蜀两郡而供给整个秦国。
对于这件事情,吕不韦多少是持怀疑态度的。
但是吕不韦并没有在朝议的时候去附和那些希望抽调都江堰民夫来关中进行恢复建设的意见,而是坚决的支持了李冰继续修建都江堰的请求。
就让秦国人在这个愚蠢的、只会用嘴巴吹牛的李冰身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消耗更多的国力吧。
吕不韦十分乐观的想道。
邯郸方面也已经传来了回馈,再过三年时间,当赵国太子赵恒登基之时,一位名叫李氏的女子就会成为赵国的太子正夫人。
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位名叫李凌的年轻人成为赵国太子的左膀右臂。
李氏,吕氏;李凌,吕凌,听起来就很相近,相近得让吕不韦觉得十分的愉快。
春日的阳光从天空洒落,温和的照在吕不韦的身上,宫门就在前方,吕不韦下意识的挺直了身躯。
还需要继续努力啊。
半个时辰之后,吕不韦和其他秦国大臣们齐聚咸阳宫正殿之中,为了一位来自燕国的使者所随身携带的求援信而展开了激烈无比的辩论。
“必须立刻发兵河东,从后方牵制赵国!”无论何时何地,阳泉君芈宸的声音总是最大的那一个,这位秦国相邦挥舞着双手,看上去非常的具有气势:
“如今之天下,韩魏齐已经甘当赵国走狗,唯有楚国和赵国交恶。若是如今对燕国拒不救援,那么大秦岂不是在对抗赵国的道路上少了一位盟友?”
芈宸的话回荡在大殿之中,话里话外充满了老秦人一往无前的气势,得到了许多秦国大臣们的认同。
吕不韦知道自己是时候该出马了。
于是他咳嗽一声,缓缓说道:“阳泉君,汝这是想要让大秦耗尽最后一滴血吗?”
吕不韦的话语立刻就迎来了芈宸的怒目而视,这位秦国的相邦死死的盯着吕不韦:“不知卫尉有何高见哪?”
如果目光可以杀人,那么吕不韦应该死了好几次了。
对于芈宸的目光逼视,吕不韦完全不为所动,慢吞吞地说道:
“去岁河东之战落败,如今咸阳和关中正是百废待兴之际,此刻不趁着赵国征伐东方之时快速恢复国力,却反而为了千里之外的燕国而擅动刀兵,阳泉君,这便是汝作为大秦相邦,站在大秦的立场上所提出来的最佳意见吗?”
吕不韦的声调一点都不高,但却字字句句如刀一般朝着芈宸扎了过去。
芈宸的脸被吕不韦的这番话给气得通红,怒道:“吕不韦!若是依照汝的意思,难道便见死不救,任凭赵国坐大不成?况且若是大秦此次不救援盟友,那么下一次又有谁能够放心的和大秦结盟去对抗赵国?”
吕不韦摇了摇头,道:“阳泉君此言差矣,纵观平王东迁、诸侯并起至今数百年,诸国之间背盟之行径不在少数。单单这数年以来便有魏国背魏赵之盟,楚国背楚赵之盟,齐国背齐赵之盟。既然如此,那么为了大秦之生存发展,大秦今日为何就不能够背秦燕之盟?”
说这番话的时候,吕不韦嘴角嘲讽的意味是非常清楚的,每一位秦国大臣都能够清楚的看到这一抹嘲讽的笑容。
秦国群臣们突然有些汗颜。
其实说到背盟这件事情,不单单是其他国家做得多,秦国自己也没少干啊。
芈宸被吕不韦的话说得又是一滞,过了好一会才道:“若是大秦不出兵,那么赵国岂不是必胜无疑?等到赵国灭掉了燕国,大秦亦不能称得上是安全!”
吕不韦气定神闲地说道:“首先,赵国虽强,但是若要说赵国灭燕,恐怕是难以成功的。燕国虽弱,但其子民素来生长于苦寒之地,性格顽强,并非如此容易便会被吞并。否则的话当年之霸主齐国早就灭掉燕国,又何须今日?”
“其次,即便赵国能够灭掉燕国,那么对赵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吗?吾认为未必。当年齐国不过灭了一个小小宋国便招来了五国伐齐,如今赵国若是真的灭掉燕国,韩魏齐三国必定会因为恐惧而背离赵国,五国伐赵指日可待,这岂非大秦之幸乎?”
吕不韦这一番话说下来,芈宸顿时被说的哑口无言。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声音突然响起:“太子,臣以为吕卿之言乃是正解也,大秦如今只需休养生息便是,无论此战赵国是否吞并燕国,接下来都必定为天下诸国所忌惮,届时若是能够组织诸国共伐赵国,则大事可成矣!”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说话之人,这才发现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秦国三巨头之中的另外一位,纲成君蔡泽。
一直以来,蔡泽其实都是保持着一个比较超然的立场,多少有点坐视吕不韦和芈宸两虎相争的意思。
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芈宸作为相邦势力无疑最为强大,蔡泽作为前相邦根基也有但是不比芈宸强只能算是居中,而吕不韦由于新近崛起的缘故虽然最受信任但是根基也最浅。
即便如此,由于在去年咸阳城破之后子楚撤换并将大批秦国官员以失职罪名逮捕入狱,吕不韦也因此趁机安排了不少自己的人,算是实力大增。
所以现在的吕不韦和蔡泽联手的话,已经足以抵抗芈宸的实力了。
因此当蔡泽也发话之后,整个秦国朝堂之中反对出战的力量顿时就占据了上风。
子楚沉吟片刻,终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既然如此,那么还是先暂时休养生息,等待时机罢。对了纲成君,汝和吕卿最近多多联络一下其他各国,争取将赵国的盟友们暗中拉拢过来,好在关键时刻配合大秦给赵国一击!”
子楚的体内毕竟也流淌着老秦人的血液,暂时的蛰伏虽然是允许的,但是老秦人的最终目标永远不是缩居在关中一隅。
子楚相信自己一定会像那些百折不挠的秦国先王一般突破这该死的赵国钳制,最终问鼎中原!
看着芈宸那满脸不爽的神色,吕不韦脸上露出了快意的笑容,一转头正好对上了蔡泽投来的友善目光,两人相视而笑。
“或许是时候找个机会去纲成君府上拜访一番了。”吕不韦在心中暗自想道。
第603章 胜利的匈奴人
燕国,汾门城。
二十万燕国军队背靠着北易水据守在这里,牢牢的阻挡着准备从此地北上的三十万赵齐联军。
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是城外的积雪才刚刚消融不久,泥泞的土地颇为难行,或许这便是赵齐联军并没有立刻开始进行攻城的原因。
紧张的气氛自从城池被包围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悄然的在这座城池之中蔓延着,毕竟过去数年以来燕国在和赵齐两国之间交手的战绩并不足以让城池之中的燕国军民感到安心——虽然对齐国还偶有胜利,但是燕国对上赵国的时候就是不折不扣的全败了。
更何况以如今赵国的强大,任何一个国家在面对赵国的大军之时都会本能的感到畏惧。
年轻的燕军主帅乐间站在汾门城的城头,静静的注视着西南和东南方两座大营,这两座大营延绵不绝在汾门城外犹如两条巨龙首尾相连,充斥着乐间的所有视线。
在乐间拒绝了来自赵国的拉拢之后,燕太后和乐间都已经知道一场大战难以避免。
于是蓟都之中立刻就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动员令,燕国各地的官员们在上峰的死命令之下以最高效率飞快的行动了起来,仅仅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成功征召了并组成了一支二十万出头的部队进驻了汾门城。
这已经是燕国国内最强大的、可以说是倾尽所有的一支军事力量了,如果这一战败北的话,那么燕国境内就真的是完全任凭赵齐联军驰骋纵横了。
对于这一点,乐间心中清楚,并且相信在城外那座大营之中的庞煖和匡梁也很清楚。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赵齐联军才在这座城外做出了要一战定胜负的姿态,摆明了就是要以这一次的攻城战来彻底的瓦解掉燕国之中的防御力量。
一名看上去颇为稳重的燕国将领站在乐间的身边,多少有些忧心忡忡地说道:“昌国君,敌军来势凶猛,这一战想必会十分艰苦啊。”
乐间微微点头,道:“艰苦是必然的,但赵齐联军行无道之征,必然为诸侯所谴责,只消在此守卫至冬天,赵齐两国自然退兵。”
乐间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心中多少有些苦涩。
要知道如今春雪方融,正是燕国境内最佳的春耕播种时刻,然而大量青壮聚集此地,加上战火纷飞的现实,今年的燕国想必将会迎来一个歉收之年了。
即便能够成功守下来,那也是一种对于燕国的极大削弱啊。
乐间的心中其实非常的清楚,这一战燕国能否从赵齐联军的兵锋之下生存下来,除了自己必须要死守此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要得到援军。
如果没有援军的话,以燕国自己的国力对抗齐国其实都是一件颇为勉强的事情,更不要说再加上一个巨无霸赵国了。
乐间几乎向所有国家都派去了使者,希望能够求得援军来拖延赵国的兵锋,但说实话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会有哪些国家响应他的求援请求。
“总之,尽人事听天命罢。”乐间看着城外已经开始集结的两支敌军,心中默默的想道。
站在乐间身边的那位燕国将军就没有乐间这么坚定了,毕竟在他看来,如今的燕国如此的羸弱而赵国却如此强大,面对着赵国的兵锋,难道真的会有援军吗?
援军其实还真是有的。
在距离汾门城数千里之外,黄河西岸的贺兰山阙之后,一场大战正在展开。
六万匈奴骑兵高声的呼喝着,在雄浑的号角声之中发动着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在他们的对面是整整八万月氏骑兵,在蓝田和白云的映照下,月氏和匈奴这对宿敌又一次的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
如今的匈奴大单于名叫都隆奇,乃是先前匈奴诸部之中的浑邪王,在击败了白羊王之后成功上位。
不得不说这位都隆奇单于登位之后做得相当的不错,在当时被李牧打败的情况下,都隆奇单于并没有选择继续南下,也没有选择西进,而是趁着东胡产生内乱的时候趁机东进。
在一番大草原上的合纵连横之后,都隆奇单于收编了大量的东胡部落,并且一战击溃了东湖王所率领的七万精骑,将东胡人的势力进一步的压缩,同时让匈奴人重新成为了漠南草原东部的主宰者。
但是这对于匈奴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草原上的民族生来就是为了战斗和劫掠而生,既然东边的劫掠对象已经被打败,那么他们的目光自然就转移到了西边。
作为匈奴人的死敌,月氏人盘踞在贺兰山到阴山的广阔草原之中,这片在后世被称为河西走廊的地带,成为了匈奴人的下一个目标。
于是就在寒冬过去之后,都隆奇单于趁着月氏人不备的情况下突然从匈奴王庭南下河西走廊,一路上劫掠了无数月氏大小部落。
月氏王韦希什卡在得知了匈奴人南下的消息之后率领八万精骑北上,和匈奴人在贺兰山西侧的大草原上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
弓弦不停的绷响,无数箭矢犹如雨点一般在双方的阵地之中起伏,勇士们挥舞着马刀英勇无比的冲锋,许多人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但是更多的人紧紧的沿着战友们开辟出来的道路冲了上去。
大战整整持续了一个白天的时间,月氏人凭借着数量和战斗力上的些许优势牢牢的压制了匈奴部队,看上去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两万名乌孙骑兵在首领军须靡的率领下突然出现在了战场之中,犹如一柄尖刀般重重的插入了月氏人的侧翼。
月氏人阵脚大乱,在半个时辰的战斗之后开始溃散。
匈奴和乌孙联军趁机追击,整个追击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的时间,鲜血染红了整个草原,无数月氏精锐或被联军生俘,或当场被联军斩杀,月氏王韦希什卡率领着数千残兵败将逃脱。
在这一场追击结束之后,匈奴大营之中迎回了所有胜利归来的勇士们,一场盛大的庆功会由此展开了。
在苍茫的天穹之下,无数篝火熊熊的燃烧了起来,联军的将士们在火堆旁边载歌载舞,空气之中充满了马奶酒的芬芳。
他们尽情的欢庆着胜利,并且将这种胜利视为上天对自己的恩赐,时不时可见有人喝醉了酒,然后将身边那些战战兢兢的月氏女人拖入营帐之中,男人的大笑声和女人的哭喊声传了出来,为所有听到这一幕的匈奴人增添了许多酒兴。
在匈奴人的王帐之中,都隆奇单于正在款待着乌孙首领军须靡。
“来,为了我们的胜利,让我们一起喝了这一杯酒!”满脸络腮胡的都隆奇单于豪迈无比的大笑着,举起了手中那个由月氏贺兰翕候的头盖骨所制成的酒杯,朝着面前的军须靡致意。
坐在都隆奇下首,脑袋后方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军须靡同样微笑着举起了手中的白骨酒杯:“能够和单于一起击败月氏人,是我们乌孙部落的荣幸!”
两人同时举杯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随后相视大笑。
都隆奇单于眯着眼睛,盯着面前的军须靡笑道:“月氏人的失败如今已成定局,不知道乌孙部落接下来的打算如何?”
军须靡心中微微一动,知道这是开始讨论瓜分地盘的时刻了,于是他不露声色的对着面前的都隆奇笑道:“乌孙和匈奴乃是兄弟,自然是听从兄长的安排。”
这就是将瓜分月氏人地盘的权力让给了匈奴人。
其实不让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现在的匈奴人在俘虏了这么多月氏人之后已经膨胀到了差不多十万部队的规模,远远不是只有两万人马的乌孙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谁强谁做主,这是草原上通行的最高准则。
都隆奇单于哈哈一笑,显然对于军须靡的识趣感到非常的满意。
又斟满了一杯酒喝完,都隆奇单于这才缓缓的对着军须靡说道:“既然如此,那么你我之间便以焉支山为界,焉支山以东归我,焉支山以西归你,如何?”
“焉支山?”军须靡闻言微微一愣了一下。
如果按照这个方案的话,那么乌孙人只能够获得大约五分之一的月氏人土地,而且还是最为鸡肋的那些,绝大部分丰饶的草原统统都被匈奴人所有。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分配方案。
一丝怒色在军须靡的脸上闪过,但是这位乌孙的首领很快就掩饰住了心中的怒火,反而露出了笑容:“既然单于都已经分配好了,那么我们乌孙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很好!”都隆奇单于哈哈大笑,再一次的举起了酒杯:“让我们为了匈奴和乌孙之间的友情而干杯!”
军须靡同样举起了酒杯,强笑道:“以天神的名义,祝福匈奴成为整个草原的支配者!”
都隆奇单于笑着点点头,突然道:“对了,为兄不日便将引兵东进,追杀韦希什卡的任务就要交给贤弟了。”
“东进?”军须靡的心中微微打了个突,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单于莫非是想要进攻赵国?”
都隆奇单于哼了一声,道:“那是自然,赵国人在数年前击败了我们匈奴,那是我们匈奴人的耻辱!这样的耻辱,只有用鲜血才能够洗清!我会率领我的人马在这里休息半个月,半个月之后便会开始进攻赵国,让赵国人明白我们匈奴的强大!”
都隆奇单于的话掷地有声,显然对于这一次战争的胜利充满了无比的信心。
第604章 贤掸的美好生活
赵国,朔方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便是这座大草原最真实的写照。
贤掸的日子过得很惬意,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自从投降赵国以来,所有的白羊部族之人就被完全打散了,分散在了河套和朔方两郡里的一个个定居点之中。
作为白羊部落的王子,贤掸并没有享受到任何的特殊待遇,同样也和妻子孩子一起分配到了一个距离定西城大约八十里地的定居点之中。
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贤掸对于赵国人这种再明显不过的分拆方案是感到十分愤怒的。
但随着时间慢慢的过去,贤掸突然觉得,这种每天只需要放放牛羊,然后晚上就可以回家陪老婆孩子,根本不用担心朝不保夕的生活其实也还不错。
只需要每年上缴一批牛羊,然后就可以换得足够渡过寒冷冬天的粮食,这对于之前的贤掸来说,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大好事。
除此之外,每逢元旦节的时候,赵国的官吏们总是会送来一些酒肉,算是赵国对定居点之中居民们的慰问。
虽然这些酒肉并不算多,但是每一次定居点之中的居民总是会很热情的招待官吏们,而平日里板着一张死人脸的官吏们也总会放下一切架子和定居点之中的居民们载歌载舞,打成一片。
定居点里并不是只有像贤掸这样的匈奴人,还有林胡人、楼烦人、东胡人等等。
不过根据那些官吏们的说法,这些定居点之中其实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人种,有的只是赵国人。
不知为何,贤掸发自内心的同意这些官吏们的说法。
贤掸的儿子头曼已经长大了,虽然走路都还有些摇摇晃晃,但是每一次都能够用响亮而又奶声奶气的声音叫出爹爹两个字,这让贤掸非常的满意。
总的来说,生活很不错。
虽然说从堂堂的白羊部落继承者沦为一个定居点的亭长总是让贤掸觉得有些怪怪的,但是贤掸并没有任何想要回到过去的心理准备。
现在的贤掸拥有着一百只羊、五十头牛和十匹马,这并不是一笔多么贵重的财富,但是对于贤掸这个四口之家来说,已经足够了。
赵国的官员们在大力的提倡春耕,并且派发了不少农具。
贤掸在马上是一把好手,放牧也是完全不在话下,但是当他面对着那些稀奇古怪的,名为曲辕犁的农具之时,仍旧有些不知何从下手的感觉。
不过当贤掸知道只需要五十亩地的草场就能够用半年的时间种植出足够自己一家人吃上一年的粮食之时,他立刻就毫不犹豫的坚持了下去。
就连赵国的官员们要将自己的牛鼻子穿个洞好让牛来拉曲辕犁这种看上去有些残忍的事情,贤掸心中都一点也不在乎。
对于大漠的子民来说,饥饿几乎是每年冬天的主旋律。即便是贤掸这样的贵族后代,也下意识的不想让自己和饥饿扯上任何关联。
这一天夕阳西下,贤掸满意的牵着几头耕牛,朝着不远处的定居点而去。
袅袅的炊烟已经从定居点的天空之中冒了出来,一排排的帐篷看上去很是整齐而显眼。
虽然赵国的官员们希望他们能够盖上房子,但是草原的子民们显然还是更习惯住在帐篷之中。
不过贤掸的确已经做好了盖一座新房的准备,破旧的帐篷总是很难抵挡冬天的寒风,这对于贤掸一家来说都是一件不太让人舒服的事情。
而且从那些赵国官吏们所出示的房屋图来看,房子的面积显然是要远远胜于帐篷的。
只要再过几天时间,赵国的官吏们就会送来种子,等到播种结束之后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将房子建好,贤掸就可以放心的去定西城服役了。
对于像贤掸在内的这些赵国北方七郡子民来说,他们每年都要带上自己的弓箭武器和战马奔赴郡治所在的城池,进行三个月的卫戍值守。
而这个卫戍值守所防备的对象其实有很多,以贤掸所在的朔方郡而论,这些对象就包括了北边的匈奴、西边的月氏以及南边的义渠和秦国人。
在过去的两年里,贤掸凭借着自己出众的箭术已经斩获了整整十个首级,并且因此而成为了一名骑兵百将。
贤掸对于死在自己箭下的那些所谓的匈奴同族并没有任何的同情,因为匈奴人都是狼,恶狼之间的相互撕咬和杀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赵国边骑军团主将李牧对贤掸非常的欣赏,曾经希望贤掸能够成为他身边的亲卫,但是被贤掸给婉言谢绝了。
对于贤掸来说,这么安安静静的和家人一起度过一辈子,或许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
等到回到自己的帐篷之中时,贤掸的思绪就完全收了回来。
这里面有着他的老婆,他的大儿子头曼和刚刚出世不久还没有来得及取名的小女儿。
一阵咿咿呀呀的哭声从帐篷之中传来,贤掸听着这阵哭声脸上露出了笑容,一边走进帐篷一边笑道:“怎么又哭了,是不是饿了?”
才刚刚走进帐篷之中,贤掸整个人一下子就愣住了:“父王?”
坐在帐篷之中含笑逗弄着小襁褓的,正是贤掸的父亲白羊王,贤掸的老婆和儿子都恭敬的坐在一旁。
白羊王含笑抬起了头,目光之中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贤掸:“我的孩子,看起来你的日子过得很不错。”
贤掸犹豫了一下,还是在白羊王的面前坐了下来,并对着自己的妻子说道:“去准备一些酒菜。”
白羊王的心情是真的很不错,这从贤掸的小女儿将尿尿撒在他身上他都完全没有动怒就可以看得出来。
一番酒足饭饱之后,天色渐渐的暗了下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无论是对于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都是一样的,当老婆和孩子都睡着之后,贤掸悄悄的起身,来到了帐篷之外。
白羊王果然已经在那里等待着他了。
贤掸看着自己的父亲,脸上带着明显的疑惑神色:“父王,您居然能够离开邯郸,这是不是说明赵国的大王已经完全信任您了。”
白羊王摇了摇头,缓缓的转过身来,今夜的月色十分的皎洁,所以贤掸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白羊王脸上的表情。
“贤掸,你错了。我并不是被赵国大王允许才离开邯郸城的,我是从邯郸城之中逃出来的。”
“什么?”贤掸大吃一惊,整个人脸上都是不可置信的神色:“逃?难道赵国人对您下手了?”
自从那一次投诚赵国之后,白羊王就被带去了邯郸,被赵丹封为白羊君,并赐予一座非常豪华的宅邸和大量的仆人。
贤掸曾经去过一次那座宅邸,说实话那里的豪华程度让贤掸自己都有些震惊,如果不是因为贤掸觉得自己实在是离不开草原的话,那么贤掸本人是非常乐意居住在那样的一座宅邸之中的。
白羊王答道:“不,赵国的大王对我很好,每一次赵国的宴会都会让我出席,而且从来都没有折辱过我,更没有任何想要杀我的意思。”
贤掸显然有些糊涂了:“既然如此的话,那么您为什么会选择逃出邯郸城呢?”
白羊王目光炯炯的看着贤掸:“我的孩子,我们是草原的主宰,而不是应该被圈养在坚固城池之中的宠物。我虽然已经有些老了,但是我的雄心还在。”
贤掸好像明白了什么,整个人倒抽了一口凉气:“所以父王的意思是……”
白羊王的语气微微的提高了一些:“我要重新回到草原之中,重新成为那所向无敌的白羊王!”
贤掸定定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半天说不出话来。
白羊王目光热切,将手放在了贤掸的肩膀之上:“帮助我吧,孩子。我将来的一切都只有你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