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箭矢破空的声音、急促无比的马蹄声、隆隆车轮的滚动声、长戈斩入体内的声音加上无处不在的人喊马嘶之声,让鲜血开始在这片滚滚尘烟之中流淌开来。
这是一场十分激烈的战斗。
固然赵国的骑兵在当今天下独树一帜,但是在这样的平原地形之中,身着重甲,车上三人各司其职的车兵同样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所在。
第二通鼓声结束,第三通鼓声开始响起。
两支队伍在战场中央杀得你来我往,一时半刻间分不出胜负。
隆隆的鼓声仍旧在战场的上空不停的回荡,虽然听起来越发的慷慨激昂,但此刻却已经完全成为了背景音乐。
魏无忌一咬牙,下达了命令。
“擂鼓,命车骑兵出击!”
魏国的车骑混合部队随之出击,但是比起齐国来说,魏军这边的骑兵要明显更多,战车却仅仅只有一百乘。
随着魏国车骑部队加入战场,对面的赵国骑兵似乎也来了援军,整个战场中央无数烟尘弥漫,数千名双方将士在其中拼命厮杀。
终于,三通鼓毕。震天的鼓声开始慢慢的沉寂了下去。
乐乘有些忧虑:“大将军,情况不妙啊。”
廉颇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的波动:“如何不妙?”
乐乘道:“敌军车兵装备占优,仅仅凭借着骑兵恐怕难以对敌!”
廉颇一声冷笑:“车兵不能持久,纵使暂时劣势又有何妨?传令下去,命左翼出击,先破车兵,再攻齐军!”
赵国指挥台上的红色大旗开始高高的挥舞起来,传令兵们骑着骏马四处奔驰着,一道道命令开始传递下去。
又是一轮鼓声响起。
鼓声的节奏开始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的急促起来,声声直抵人心,让所有人的心跳变得更加的迅速了起来。
赵国军队的先锋方阵开始动了起来,犹如潮水一般涌出。
在战场的另外一边,察觉到了不对的魏无忌眉头微皱:“赵国人开始出击了!传令下去,全军注意戒备!”
突然间魏无忌想起了什么事情,脸色一变:“不好,鸣钲,让车骑兵撤回来!”
第508章 破赵良机?魏无忌的犹豫
放眼古今中外,自从军队这个概念诞生开始,令行禁止这四个字绝对就是最重要的一条法则。
战场的正中央,赵国的骑兵们在听到鼓声之后开始缓缓向后,准备脱离战场。
一直在和赵国骑兵们纠缠的齐魏两国车骑兵杀得兴起,下意识的第一个念头自然是乘胜追击。
不过事情很快又有了变化。
在听到了来自本阵的鸣钲之声后,魏国的车骑兵追击的势头明显的滞了一下,开始有了减速甚至后退的迹象。
而齐国的车兵和骑兵则是不管不顾的继续追击了下去。
那毕竟并不是齐军的讯号。
如此一来,齐国的车兵和骑兵们正好就碰到了迎面而来的赵国步兵前锋军。
既然是主动撤退,那么很显然赵军对于如今的局面早有准备。
因此齐国的车骑兵乱哄哄的追出一阵之后,才发现自己的面前不知何时已经出现了一个弩兵方阵。
一个整整齐齐、弩矢上弦完成、甚至已经瞄准完毕的弩兵方阵。
“发射!”早有准备的赵国先锋将一声大喝,上千名赵国弩兵站在最前,用力的按下了悬刀。
“嗖嗖嗖!”
密集的弩矢呼啸着划破空气,瞬间将冲在前方的上百名齐国骑兵和车兵完全覆盖。
齐国的骑兵们身上所穿大抵便是简易的皮甲,而车兵虽然都是身着重甲,但拉扯的战马头盔处所覆盖的皮革只能够起到简易的防护弓箭作用,对于蹶张弩所发射出来的弩矢来说却远远不够看。
两轮弩矢过后,赵军步兵阵前到处是齐国骑兵的尸体和翻倒的战车。
其余的齐国骑兵见势不妙,开始纷纷停下脚步,调转马头向后撤退。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原本已经后撤到步兵两翼的赵国骑兵突然再次转身杀来。
局面登时逆转。
魏无忌看着被赵军骑兵追杀得狼狈无比的齐国车兵和骑兵,忍不住微微摇头。
“擂鼓,进攻赵军侧翼!”
魏国阵地之中的鼓声突然变得激昂了起来,硕大的魏国帅旗不停的舞动着,魏军的先锋部队开始蜂拥而出,朝着赵国先锋军的左翼而去。
而在另外一边,齐军主将匡梁也选择了同样的进攻方式,这也是事先所商量好的。
面对着齐魏两军这左右夹击的战术,廉颇的决定也非常的简单。
分兵。
原本密集一处的赵军先锋军突然一分为二,分别迎上了齐国和魏国的军队。
魏无忌注视着面前的情形,脸上带着一丝惊讶,同时还有一丝疑惑。
“廉颇竟然如此自信,想要凭借着赵军的硬实力在正面战场上击败吾和匡梁吗?”
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一战的走向便是如此。
这样一来的话,便是纯粹的硬实力说话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一战目前来说还真未必知道是谁输谁赢啊。
在战场的正中央,此刻早就已经是杀声一片。
两方的军队犹如两道汹涌的潮水一般拍击在一起,所有人都置身于这两道滚滚向前的大潮之中,身不由己的朝着战斗最激烈的前线前进着。
无数刀剑在空中舞动着,带起一道道血雨腥风,收割着一颗颗大好头颅。
最有效的杀伤性武器还得数长矛和长戈。
在这种一寸长一寸强的场合,矛戈比起刀剑的那一两尺长度差距有时候便是死亡和活命之间的差距。
只需要一个狠狠的攒刺,锋利的矛尖便能够轻而易举的穿透敌人的皮甲和胸膛,带走敌军士兵的性命。
无论是齐魏联军还是赵军士兵,最前线的人总是以极快的速度相撞在一起,然后成排成排的好像被收割的麦子一般倒下。
没有任何的悲伤或者哭泣,甚至可能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他们身后的战友就会第一时间接上他们的位置,从他们的尸体之上踏过,继续朝着面前的敌人发动攻击。
鲜血盈野。
浓重的血腥味遍布在空气之中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似乎都已经疯狂了,每一个人的眼睛之中都是一片赤红,脑海之中除了浓重的杀机之外再无任何的念头,见到敌人之后甚至连脏话都来不及骂上几句,就挥舞着兵器直接开始白刃战。
这处战场就好像一个浓重无比的黑暗旋涡,不停的吞噬着交战双方士兵的性命,而且看上去似乎永无尽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魏无忌的眉头渐渐的皱了起来。
这已经是双方开战的第三个时辰了,魏无忌面前呈上来的伤亡已经达到了一个让人十分触目惊心的数字。
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魏无忌发现在这两个时辰的鏖战之后,战局比起刚开始的时候又发生了变化。
面对着赵军的左翼,魏军开始渐渐占据了上风。
闻名天下的信陵君将兵之术毕竟不是浪得虚名,更何况在这步兵的对抗之中,魏无忌的手中还有着魏武卒这么一个大杀器。
在投入了三千魏武卒之后,凭借着这些精锐老兵的悍勇,赵军左翼开始出现了缺口,突破看上去只是时间问题。
但另外一边战场上,魏国的盟友齐军却慢慢变得劣势起来。
齐国的技击之士虽然号称车、骑、步全能,但全能通常也往往就意味着中庸,或者说是什么都能但却什么都不精。
这样的技击之士,显然并不是曾经和大秦铁军正面对抗过的赵国步兵的对手。
战争终于到了一个最关键的分水岭。
只要魏军能够率先击溃赵军左翼,那么就可以顺势席卷赵军其他部队,从而一举奠定胜局。
反过来如果赵军的右翼先击溃了齐国人,那么魏无忌除了选择撤退之外别无他路。
这一仗打到现在,魏无忌的手中还有四万精兵仍旧按兵不动。
只要将这四万精兵投入战场,魏无忌很有信心在两刻钟之内彻底压垮赵军左翼。
但是魏无忌此刻心中却有些犹豫不定,不是因为他怀疑自己的判断,而是因为他在担心另外一个问题。
“赵国的具装甲骑兵何在?”
根据魏无忌所获得的情报,至少有两千名具装甲骑兵随同廉颇出征。
可是这场仗一直打到现在,这两千名具装甲骑兵都没有出现。
这正是魏无忌心中的最大隐忧。
只不过眼下形势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魏无忌踌躇半晌,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
“传令下去,命两万中军压上,务必要用尽快的速度击溃赵军左翼!再留两万兵马列阵于左侧戒备,随时准备支援齐军!”
第509章 出人意料的廉颇
而在另外一边,赵军的主将廉颇看上去却显得颇为气定神闲。
激烈无比的战局看上去并没有影响到这位老将军。
或许是因为经历了太多战争的缘故,廉颇脸上的表情甚至都没有太多的波动,而且还有余裕和一旁的乐乘探讨战局。
“乐乘,汝觉得如今战况如何?”
和廉颇比起来,乐乘的脸色就要凝重许多了:“大将军,左翼压力太大,随时都有可能被魏国人突破,还请大将军速速派兵支援才是啊!”
“支援?”廉颇看了乐乘一眼,有些无谓地说道:“汝是希望吾出兵支援左翼?”
“正是!如今中军之中至少还有两万兵马,若是能够顶上左翼,那么应当便可以撑到齐军落败之时。”
廉颇摇了摇头,道:“魏无忌的手中如今也必定有着一支精锐部队,若是吾将这两万兵马用去支援左翼,焉知魏无忌不会全军压上?如此一来,战局仍未有任何改观。”
乐乘想了想,道:“所以大将军莫非是想要先击溃右翼的齐军?”
廉颇笑了起来:“正是。”
乐乘忙道:“可是如今左翼压力如此之大,大将军为何还不将兵力尽快投入右翼?若是左翼先被魏无忌突破,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啊!”
“魏无忌突破不了左翼。”廉颇自信满满的说出了这么一句话,然后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天空,轻声的嘀咕了一句。
“也该到时间了。”
再说完这句话之后,廉颇转身对着身后吩咐道:“击鼓传令,全军出击!”
雄浑激昂的鼓声再一次的响彻整个战场的天空。
即便是远在战场的另外一端,齐军的主将匡梁也仍旧听到了这一阵来自赵军阵地的鼓声。
“赵国人要发动总攻了!”匡梁的心中蓦然一紧,随后一咬牙,喝令道:“命令所有部队全军压上,务必要挡住赵军的攻击!”
到了这个时候,双方已经是图穷匕见,到了各自摊牌的时刻了。
作为三方之中实力最弱的一方,齐国主将匡梁终于不得不打出了手中最后的一张牌。
匡梁将手中还能够动用的数万预备队都投入了战场之中,只为了挡住赵军凶猛的攻势,替魏军击溃赵军另外一翼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整个战场这一翼的战局,终于彻底的进入了白热化之中。
而另外一边,同样随着魏无忌投入所有兵力之后,魏国大军以魏武卒作为主力,开始一层层的突破赵军的封锁线。
赵军左翼的阵势开始被魏军压得一步步后退,再后退,犹如一根被拉满的弓弦,随时都有可能“啪”的一声完全绷断。
无论是赵军也好,还是魏齐联军也罢,双方此刻所要做的,便是争分夺秒抢时间!
魏无忌注视着面前的战场,心潮起伏,带着几分忐忑之意。
“突破,突破,一定要抢先突破啊!”
没有任何人比魏无忌自己更加的了解这一战的意义所在。
突然间,魏无忌察觉到了什么,猛然抬起了头,朝着数里之外的齐国一侧战场看去。
齐军的阵地之中,似乎发生了某种骚乱。
而且这种骚乱还在以一个竟然的速度渐渐的扩大着。
从魏无忌的这一侧看去,不少齐军似乎突然间就变成了无头苍蝇,开始慌乱的奔跑了起来。
魏无忌心中不安的预感开始变得强烈了起来:“难道说……”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股听上去无比沉闷的马蹄声开始穿过无数战场上发出来的嘈杂之音,隐隐约约的传入了魏无忌的耳中。
大地开始震动。
齐军的骚乱变得更加的明显了,无数齐军扔下了手中的武器,开始了惊慌的逃窜。
魏无忌的担忧生效了,齐国人果然还是出了麻烦。
一道黑色洪流就那么突兀的出现在了魏无忌的视线之中。
上千名具装甲骑兵举着甚至比骑兵本人还要长的长枪在齐军的阵地之中一路向前,厚重无比的盔甲沾染着无数鲜血和碎肉,在阳光下反射着夺目的光芒,让魏无忌情不自禁的微微眯起了眼睛。
所向披靡。
在这些宛如怪物一般的重甲骑兵面前,所有敢于反抗的齐军士兵都被无情的撕成了碎片。
魏无忌静静的站在自己的战车之上,看着无数赵国的士兵们紧紧的跟随着这些具装甲骑兵们撕开的大口子冲入齐军的阵中,把整个齐军的阵型彻底的冲散,冲垮。
齐国人开始溃败了。
虽然没有看到事情的经过,但是魏无忌还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先弱后强。
魏无忌并不知道匡梁有没有听取了自己的提醒,针对赵国的具装甲骑兵作出必要的防御准备。
但魏无忌很清楚的是,当匡梁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正面战场之后,即便再有任何的准备,那齐国人也是用不上了。
连兵都没有了,还怎么去防御具装甲骑兵的突击?
因此在齐国人全力抵挡赵军攻势的时候,具装甲骑兵的突然出现和全力突击,就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其实并不能够称得上什么令人拍案叫绝的计策或者是阴谋,廉颇单纯只是发现了齐军的战斗力不足,然后在这一场战争之中利用了这一点,全力以赴的将齐军压到极致,最后利用具装甲骑兵一锤定音罢了。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魏无忌突然有些后悔。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廉颇理当是将齐国作为主攻方向,所以摆在魏军正面的兵力,应当是并没有魏无忌所认为的那么多……
也就是说,如果魏无忌在两刻钟前将四万魏国主力全部投入进攻的话,很有可能会抢先一步击溃赵军的左翼,从而彻底的扭转整个战局。
但是魏无忌为了防御不知何时会出现的具装甲骑兵而留了一手,仅仅让两万魏军投入进攻,却让另外两万魏军准备防御具装甲骑兵的突袭。
或许便正是这么一丝丝微妙的差异,就导致了整个战局的完全不同。
魏无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心中涌起了几分苦涩之意。
“廉颇啊廉颇,没想到汝竟然能够在这样的局面下仍旧如此行险……”
魏无忌的心中有些苦涩。
如果他事先就已经知道了廉颇的计划,那么魏无忌可以轻而易举的廉颇。
只可惜廉颇这个计划虽然看上去非常的莽撞,但却出乎了魏无忌的意料之外,也出乎了匡梁的意料之外。
所以才有了如今魏无忌面前这一副齐军溃败的场景。
既然齐军已经溃败,那么这一场战争再打下去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魏无忌转过头来,有些艰难的下达了命令。
“鸣金收兵,放弃城外大营,全军……撤入高唐城之中!”
第510章 言传身教
初夏的邯郸宫城,空气中虽然还只有那么几丝并不算得上恼人的灼热,但是恼人的蝉鸣之声却是已经开始在空气之中响起,并纷纷扰扰的传入人们的耳中了。
大抵来说,宫城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严肃的。
这显然是因为远在数百里之外正在发生的那一场高唐城之战。
情绪是会传染的。
赵国的宫城之中,最多的理所当然就是那些宫人和寺人。
这些人或许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但是当他们见到一个个来来回回的赵国高官们脸上那严肃的表情之后,自然而然也就会察觉到了事情的重要性,然后也随之变得紧张起来了。
虽然这些下人们的紧张情绪对于解决事情并没有什么卵用,但仍旧成功的让这种气氛在这座巍峨的宫殿之中缓缓的蔓延和传播开来。
赵国,毕竟还是一个缺少底蕴的国家。
盘点一下战国诸霸主,魏国继承了晋国最大一份家业,齐国在春秋时期就是第一个称霸的国家,楚国更是和晋国在黄河岸边来回拉扯了将近两百年,秦国虽然被压制,但也是春秋五霸中的一员。
而赵国呢?事实上直到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前,虽然赵国先祖们也有过赵氏孤儿这般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有过赵无恤死守晋阳反杀智伯瑶奠定三家分晋局面这种超级大逆转,但不可否认的是——
赵国不强。
在整个战国时代中前期,赵国一直都位居于魏国之下,属于三晋之中的老二,放眼战国七雄之中充其量也不过是个二流国家。
在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光速崛起,仅仅用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以及赵丹这三代人几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二流国家一跃成为如今的天下第一强国。
如果说秦楚齐魏多少算得上是老牌世家的话,那么赵国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发户。
暴发户总是缺少底蕴的。
这种底蕴的缺失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赵国人对自家历史并没有多少自豪感,比如说赵国人时至今日仍旧会被中原诸国唾弃的胡服骑射,还比如说如今弥漫在赵国宫城之中的那一丝丝严肃和紧张。
“这根本都是没有必要的事情。”赵丹对着面前的毛遂摇头失笑:“寡人的赵国乃是天下第一强国,寡人的廉颇大将军乃是天下第一名将。昔年白起能够击败暴鸢和公孙喜所率领的韩魏联军,难道寡人的廉颇大将军便不能够击败匡梁和魏无忌?庸人自扰,庸人自扰啊!”
缪贤毕竟已经是真的老了。
在被调回邯郸之后,毛遂陪侍在赵丹身边的时间就慢慢多了起来。
毛遂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静静的站在那里,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微笑,既没有显得十分谄媚,但又显露出了十足的恭敬。
然后便带着几分附和之意的开口了。
“大王所言,自然是真的。只不过臣曾闻孟子有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如此看来,那些劳力者自然是不曾能够想象得到这般长远,大抵是人云亦云罢了。”
“是啊。”赵丹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这个世界上,就是那些人云亦云,听到什么便信什么的蠢货过多了一些。谣言……终究只能够止于智者啊。”
一说到这里,赵丹突然转头,对着一直坐在另外一旁的赵恒说道:“恒儿,汝可记住了吗?”
赵恒如今也不过是一个少年,距离及冠成年之时尚远,更别说是日后继承大位之日。
赵丹所以让这位已经被确立名分的赵国太子坐在这里,其实只是希望能够做到一件事情。
言传身教。
纵然赵丹也会聘请一些诸如荀况、公孙龙等颇有名气的先生作为赵恒的老师,但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是——父母才是孩子最好、也是最重要的那位老师。
而若是论及到言传身教这一点,由于赵丹这样的帝王需要操心国事,因此平日里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极少的,莫说是天天见面了,一个月见上两三次也是常有的事情。
如此一来,又有何言传身教可言?
这帝王之道,终究不是那些名满天下的先生们所能够教明白的。
或许有些先生们的确明白这些道理,但却并不愿意教授给赵恒。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愿意相信霸道,有些人愿意相信王道,有人喜欢兼爱非攻,有人崇尚兼合贯通。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要坚持自己的“道”,然后去否定别人的“道”。
但那是理论家应该坚持的道,不是一个合格帝王的道。
一个脑子里充满了理想化的理论家是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帝王的。
“恒儿,汝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很多很多人告诉汝很多很多的事情。而作为一名君王,汝要做的就是分辨出哪些人说的是真的,哪些人说的是假的,他们为何要说真话,又为何要说假话。”
“此,便为人心。”
赵恒睁大了眼睛,竭力的想要理解自家父王话语之中蕴含的某些意味,足足过了片刻之后才道:“父王,请恕孩儿驽钝……”
赵丹宽容的笑了起来。
“即便是寡人,亦是难以识破这人心,又何况是汝呢?但大抵来说,也并非一定要看透每一个人的心思,只需要知晓此人需要的东西,便也足够了。”
“士人者,所求无非是权力与名声;农人者,所求无非便是百亩良田,安居乐业;工人者,所求者无非是手工业发展,在邯郸城中有一隅之地;商人者,想的自然便是经济发达,腰缠万贯了。”
“总而言之,人皆有所求,吾等君王只需满足了臣民们之所求,那么他们自然也便会心甘情愿的为吾等驱使。当然了,这其中也不免要有一些小小的手段和惩戒,做起来还需要见机行事……但是汝还年轻,这一点倒是不必着急的。总之,多看,多想,便也是了。”
赵恒十分乖巧的点了点头:“喏。”
便在此时,方才于谈话开始时突然消失的毛遂再一次的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脸上还带着几分激动的神色。
“大王,高唐捷报!”
第511章 见好就收?
几乎是短短一瞬间,大殿之中原本有些严肃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轻松活跃了起来。
赵丹接过了毛遂手中的战报,随后笑容便在脸上蔓延开来。
还有什么比胜利的消息要更加能让人开心的吗?
两日前,廉颇率领二十万军队和二十五万魏齐联军在高唐城外展开大战,将近一日的决战之后齐军率先溃退并波及魏军,赵军乘势掩杀,将齐魏联军杀得大败。
魏无忌和匡梁不得已率领着齐魏联军的残部撤入了高唐城之中。
然而廉颇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毫不放松,带领着赵军一鼓作气,继续猛攻高唐城。
在经过了短短一个时辰的激烈攻城战之后,高唐城东门失守,赵军入城,齐魏联军再度溃败。
除了魏无忌和匡梁带着不到五万人的残兵败将最终出城逃回东阿之外,其他人统统都做了赵军的俘虏。
此战赵军杀敌六万,俘虏十四万敌军,取得了一场无比辉煌的大胜。
看完了战报之后,赵丹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虽然说在开战之前赵丹就认为廉颇取胜是大概率事件,但是直到这个消息完全确认了之后,赵丹才终于安下了心来。
赢了。
“毛遂,汝速命人去传召诸卿前来龙台议事!”
半个时辰之后,六位赵国大臣齐聚龙台之中。
胜利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这种胜利的笑容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其实一点都不少见,赵国军队的胜利似乎已经成为了常态。
事实上,当消息传出去的时候,邯郸城之中的赵国居民们看上去就显得要比之前镇定许多了。
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赵国本来就应该是和胜利这两个字站在同一边的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国子民的自信就是这样用一次次的胜利慢慢培养出来的。
龙台大殿之中,赵丹环视着面前的诸多赵国大臣,缓声道:“诸卿,如今高唐战局得胜,那么接下来应当如何?”
在场的虞信在听了赵丹的这句话之后,心中突然一动。
作为赵丹的心腹,虞信对于赵丹的说话风格自然是很熟悉的。
如果赵丹想要继续打下去的话,那么说话的方式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虞信心中暗想:“难道说,大王已经准备议和了?”
虞信左右看看,发现几名同僚都在思考着什么,并没有开口的意图。
虞信心知表现的机会难得,立刻开口道:“大王,以臣之见,当是时候和齐、魏议和矣。”
虞信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在场的其他几名赵国大臣就是一愣。
赵丹的目光落在了虞信的身上,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哦?虞卿倒是说说,为何要在此时议和?”
赵丹脸上的笑容落在了虞信的眼中,立刻让这名赵国内史的心中增添了不少信心,当即开口道:“大王,臣觉得既然齐魏联军已经被击溃,而且高唐所属之地除东阿外已尽在我赵国之手,那么再打下去亦是平白消耗士兵性命,不如趁此和齐魏两国言和。”
相邦赵胜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满的开口道:“虞卿,虽然高唐的确是被占据,但是齐国还有大片土地等着去占领,难道虞卿便满足于此了?”
虞信摇了摇头,道:“平阳君有所不知,如今这秦、楚尚且未有动作,若是廉颇大将军继续进攻,那么秦楚两国或许便会有所反应了。”
赵胜哼了一声,道:“难道这秦楚还会联合进攻我赵国不成?”
虞信面带笑容的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
赵胜摇头道:“且不说这秦楚近年来连续数次大战,双方之间的仇怨极深,单单说如今魏齐两国精锐在高唐城外损失殆尽,又如何能够继续阻挡我军之进攻?虞卿此言,未免多虑也。”
“多虑?”虞信摇头道:“平原君此言,未免过于自信。昔年齐湣王亦是东征西讨,接连打败诸多强国,但也正是因为齐湣王此人穷兵黩武而引来诸国忌惮,才有了五国伐齐之事。如今我赵国为天下所瞩目,不应学那齐湣王之时,而是应当见好就收,以免被诸国群起而攻之。”
赵丹咳嗽一声,打断了想要继续和虞信争论下去的赵胜。
“虞卿此言,深得寡人之心也。”
赵丹这么一开口,赵胜立刻就闭上了嘴巴。
到了现在,即便是身为相邦的赵胜也已经完全不敢在任何一件军国大事上和赵丹抬杠了,就好像曾经的秦国之中没有任何一名大臣敢质疑秦王稷所作出的决定一样。
赵丹的确有些担心虞信所说的这些事情。
从赵丹穿越到现在,不过短短的三四年时间,赵国的国土就已经翻了一番,并且从一个准霸主级国家攀升到了如今的天下第一强国。
赵国势头实在是太盛了。
木秀与林,风必摧之。
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是应该小心翼翼。
当然了,统一天下的目标放在这里,那是绝对不可能改变的。
但是如果想要一口吃成胖子,这想法却是绝对不可取的。
零敲碎打,一块一块的从其他的诸侯国身上割肉,同时不停的分化他们,削弱和打击他们的力量,这才是赵丹最愿意看到的情况。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包括高唐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