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丹很爽,非常爽。
  无论是谁,当看到一名秦国国君坐在自己的面前,明明满心的不敢和无奈,却只能够对自己赔着笑容说着好话的时候,都会非常爽的。
  寡人就喜欢你这种明明不服,但是又打不过寡人的样子,哈哈哈……
  一想到这里,赵丹笑得更加的开心了。
  两位国君相对而笑,四周大臣们个个微笑,场面看上去无比的和谐而友好。
  但是无论是赵丹也好,还是赵柱也罢,他们的心中都非常的清楚,这其实只是一番客套话罢了。
  只要是两个国家其中任何一个还没有被消灭,那么两国之间总会有再开启战火的那一天。
  赵丹在和赵柱一番谈笑之后,将目光缓缓的移向了赵柱的身边,看向了赵柱右侧那名即便是坐在那里沉默不言都犹如一件绝世凶器一般锋锐无比,让人难以忽视的老者。
  武安君白起。
  两个月之前,秦国暗中启用武安君白起作为主将,名义上则以尉缭为主将,率领秦军在武关一线抵挡楚军。
  这个秦国人在长平之战时没有成功用出来的战术,却在这次武关之战中大获成功。
  由于尉缭声名不显,秦军有刚刚在赵军手中遭逢大败,因此整个楚军上下十分骄纵,在战争中轻敌冒进,然后被白起设伏打了个措手不及,大败而归。
  但由于秦军在之前抵抗赵国的战争之中损失过于惨重,因此在击败了楚军之后,秦军也没有继续进攻楚国本土,而是就此休兵。
  根据打入秦国内部的吕不韦传来的情报来看这一次秦国国内力主休兵的,正是这位武安君。
  不得不说,作为一位不世名将,名将白起对于战争的判断向来都是十分准确的。
  在历史上长平一战中坑杀了四十万赵军之后,白起就被召回了咸阳,由王龁,王陵,司马梗等人继续率军进攻赵国晋阳以及邯郸。
  等到王和王陵遭遇失败的时候,秦王稷才又一次的想到了白起,让白起前去救火。
  也就是这个时候,白起显然已经看出了秦国师老兵疲的毛病,他不但没有接受秦王稷的这一次任命,反而劝告秦王稷退兵。
  这件事情触怒了秦王稷,也成为了白起之死的诱因。
  虽然说在这个世界的世人看来,长平之战毫无疑问是白起的一大失败,但是只有赵丹自己的心中才清楚,白起这个家伙到底是一个多么麻烦的存在。
  如果这个时候赵柱向赵丹提出要用廉颇换白起,那么赵丹肯定毫不犹豫,分分钟就马上换了。
  只可惜天底下并没有这种好事啊。
  白起显然也感觉到了赵丹的目光,这位武安君平静的抬起头来,和赵丹对视了一眼。
  在这一瞬间,赵丹突然感觉到,在白起的那双小眼之中,闪烁着一丝极为危险的光芒。
  很显然,如果给白起一个机会,那么白起应该很愿意杀掉赵丹。
  只可惜这位武安君并没有这样的机会。
  赵丹又将目光飘向了坐在白起下首好几位的吕不韦。
  对于白起的复起,赵丹初时虽然觉得有些头疼,但是很快就释然了。
  如今的吕不韦已经成为了秦国内史,也算是秦国的重臣之一了。
  未来只要等到赵子楚即位之后,秦国相邦职位很有可能就会落入吕不韦的手中。
  到了那个时候,再通过吕不韦来整治白起就非常容易了。
  俗话说的好,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想要击败白起这样的名将,最方便快捷、直接有效的方式并不是在战场上击败他,而是从白起身后,也就是秦国政坛之中射来的冷箭。
  在历史上,秦国就将这一计策用得十分的出色,像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基本上都并没有在正面战场被秦国击败,但却最终没有对秦国的胜利造成什么阻碍。
  所以赵丹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又有吕不韦这么出色的靠谱的内应,那么不好好利用一下,岂不是暴疹天物?
  除此之外,这一次赵柱还给赵丹带来了一个“礼物”,那就是一位仅仅只有十六岁,刚刚过了及笄之年的秦国公主。
  其实赵丹对于这位秦国公主的事并不算太感兴趣,毕竟对于赵丹来说,开疆拓土的乐趣还是要更胜于在女人身上花费时间。
  温柔乡是英雄冢啊。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渑池之会还是非常成功的。
  秦国在这一次的会议之上和赵国签订了盟约,也承认了赵国的霸主地位。
  当年在渑池之会上,赵国也是这般甘当老二,所以赵丹的心中很爽。
  无论如何,从这一点来说,赵丹也是赵国开国以来最优秀、最成功的国君。
  唯一让赵丹有些遗憾的是,面对着赵丹和赵国有意无意的挑衅,赵柱和秦国都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即便是白起也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这让赵丹颇为失望。
  除此之外,即便是赵柱为赵丹击缶的时候,也没有秦国大臣像当年的蔺相如一样站出来为自家国君打抱不平,这让一心想要踩几个人的赵丹颇为不满。
  就不能让寡人好好找个茬吗?
  就是带着这种些许许的遗憾,赵丹离开了渑池,回到了邯郸之中。
  还有许多的事情要等着他去处理呢。
  最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件事情,就是和这位秦国公主的婚礼。
  说起来,这还是赵丹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的第一场婚礼呢。


第463章 这个婚礼不一样
  结婚,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绝对算得上是一件一生中最为重要、也最值得铭记的事情之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如此。
  以贵族而言,首先男子要满二十岁,行冠礼;女子要满十五岁,行笄礼之后才被认为是成年人,允许婚嫁。
  但就算是成年了,在这个时代结婚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里面讲的规矩可是非常多的。
  首先是纳采,也就是男方派出使者,带着礼物去女方家提亲。
  看得出来赵柱真的很急,所以并没有等赵国使者去咸阳,直接就在渑池之会上完成了纳采。
  然后是问名,要知道这个时代女人的名字可是一种隐私,除了夫家之外很少有人知道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史书上周朝的女子很多都没有名字,只有诸如“赵威后”“君王后”这一类外号的原因,因为在史书上写上女子的名字也是一种要遭到谴责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即将嫁入邯郸王宫之中的这位“秦国公主”,她的名字叫做芈蓉。
  那么问题来了,秦国王族不是嬴姓赵氏吗?这位公主要么叫赢蓉,要么叫赵蓉,怎么会叫芈蓉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她实际上并不是秦国王族之中的一员,而是一位楚国的公主,一代昏君楚怀王的孙女。
  在二十一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78年的时候,白起率军水淹鄢都,攻破郢都夷陵,焚烧楚国宗庙祖陵,顺便将大量的楚国公族掳回咸阳之中,这其中就包括了这位芈蓉公主的倒霉父母。
  于是这位芈蓉公主数年之后在咸阳出生和成长,然后被选为嫁给赵丹和亲的人选。
  赵柱之所以将这样一个女子嫁给赵丹,当然不是因为秦国没有公主了,而是因为秦赵两国同属嬴姓赵氏,同一个祖宗下的不同分支,因此必须遵守“同姓不婚”的原则。
  所以赵柱为了绕过这一点,将这位芈蓉认做义女,拐了一个弯之后以秦国的芈氏一族出面来将这位义女公主嫁给赵丹。
  结婚的第三步是纳吉。也就是要去卜卦一番,看看生辰八字。
  既然是赵丹同意了,那这生辰八字肯定是合得不能再合了。
  第四步是纳征,也就是下聘礼。
  第五步是请期,也就是双方商量一下选个黄道吉日,这个吉日选在了七月初六,也就是公元前257年的8月8日。
  这五步其实都是前期工作,而且每一步都是规定好的,男方上门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女方如何应答,还什么礼,等等等,事无巨细统统都有规矩。
  这些规矩都可以上溯到周朝开国时期的周公旦所制定的礼节,也就是所谓的“周礼”。
  等到这五步都进行完之后,终于,赵丹穿越之后的第一场婚礼的高潮部分展开了。
  这一天,赵丹早早的起床,然后在宫女的服侍下穿衣打扮完毕。
  作为君王,这些工作其实是非常繁琐的,仅仅是一个穿衣打扮化妆,弄完之后就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今天赵丹穿的是玄端,这是一种非常正式的衣服,通常在上朝、祭祀、婚礼等正式场合穿着,直到汉明帝的时候才将玄端朝服改成朱衣朝服。
  玄端服为上衣下裳制,玄衣用夏布十五升,幅宽二尺二寸,因为古代的布幅窄,只有周尺二尺二寸,所以每幅布都是正方形,端直方正,故称端。
  又因玄端服没有章彩纹饰这些浮夸的东西,也暗合了正直端方的内涵,所以这种服制称为“玄端”。
  玄是玄色,也就是黑色,仔细看的话还会觉得这黑色之中似乎带着丝丝赤红色,赵丹今天穿的就是这么一件黑色微微透红的玄端服。
  除了玄端服之外,还有下身的帷裳,这帷裳的样式也是有讲究的,要求是前三幅后四幅。
  然后是着冠,今天赵丹戴的是玄冠,《仪礼·士冠礼》谓夏称“毋追”,殷称“章甫”,周称“委貌”。
  所以玄冠这时候又被称为委貌冠,“委”取安定之意,“貌”取正容之意。
  《庶物异名疏》云:上小下大,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锐。无笄有缨,形如覆杯。
  简单的说,就好像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杯子扣在头上……
  等到了时间之后,就该进行婚礼的第六步,亲迎。
  赵丹登上了马车,率领着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宫城去迎亲了。
  照理来说,夫人就是小妾,但是诸侯的夫人毕竟还是要比寻常人家的小妾地位高很多,所以亲迎的时候也需要赵丹亲自出马。
  此刻在宫城之外西南方数里处已经搭好了一座大营,营帐中黑旗飘扬,正是秦国的标志,也是赵丹这次迎亲的目的地。
  赵丹坐在马车上,看着左右亲随都是一身的玄色,完全没有红色,也没有什么锣鼓喧天,更没有什么鞭炮齐鸣,整支队伍就这么默默的往前走着。
  嗯,一个由成百上千黑衣人所组成的迎亲队伍……
  咋有点像电视剧里面那种抬棺出殡的感觉呢?
  赵丹的感觉不太对。
  很快的,迎亲队伍就来到了大营之前。
  赵丹走下马车,早有阳泉君芈宸迎上前来:“见过大王!”
  由于这一次婚礼的独特性,秦国公族并没有出面,而且新娘的父亲数年前已经过世,所以新娘芈蓉同族的芈宸是这一次的“娘家人”老大,以长兄的身份来充当这岳父的角色。
  芈宸迎到赵丹之后,朝着西方拜了两拜。
  赵丹对着芈宸微笑示意,想起礼官们事先的叮嘱,也朝着东边回拜了两拜。
  然后芈宸又对着赵丹做了一个揖。
  赵丹迈步进入营门,手里还拿着一只被牢牢绑起来的活雁(大鹅)。
  门后有庙。
  小庙。
  赵丹走到面前,和芈宸对了一下眼神,同时相互作揖。
  如此三次相对作揖,然后过庙。
  庙后是一座大堂。
  堂下有台阶。
  赵丹和芈宸走到台阶面前,然后开口:“阳泉君,请。”
  “大王,请。”
  “阳泉君,请。”
  ……
  如此再三。
  芈宸率先登上台阶,赵丹随后。
  大堂之中只有一个朝西的座位,那本应该是芈蓉父亲的位置,但是芈蓉父亲已经去世,所以上面只有一块灵牌,芈宸则站在座位的右手边。
  除此之外,大堂两边还站着一些人,这都属于芈氏一族的重要人物,也就是娘家人。
  而在座位的左边也同样站着一个人,这是一名年方二八(十六岁)的少女。
  这还是赵丹第一次见到自己的这位新娘子芈蓉。
  只见这位芈蓉公主小脸尖尖,朱唇薄妆,同样是一身玄衣,身材颇为娇小,一双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赵丹,见到赵丹的目光投来之后立刻好像受惊的小鸟一般躲闪开来,白净的脸颊上出现两团红晕,看上去颇为羞怯。
  赵丹微微的松了一口气,还好秦国没有糊弄人,送来的确实是一个美女。
  嗯,还是一个萝莉……
  合法的那种。
  赵丹左右辨认了一下方向,将手中的活雁放在地下,然后转身朝着北方拜了下来。
  两拜,叩头及地。
  芈宸带领着所有在场的芈氏族人朝着赵丹作揖回礼。
  赵丹完成了叩拜之后站起身来,朝着堂下而去。
  阳泉君芈宸也松了一口气,对着座位另外一边的芈蓉道:“去罢,安心侍奉赵王,勿忘安国君之托。”
  少女默默的点头,迈步跟随着赵丹而去。
  等到两人下堂之后,上百名仆妇女婢从堂侧出现,跟在了两人的身后,这些都是要跟过去服侍芈蓉的。
  片刻之后,赵丹带着芈蓉来到了营门之前,早有马车在此等候。
  赵丹来到马车之前,手中拿过引车绳,转身朝着身后的少女露出了一丝微笑:“夫人,请。”
  少女羞红了脸,低低的说了一声:“谢谢大王。”
  芈蓉轻移莲步,缓缓登上马车。
  一名颇具仪态的中年妇女跟着芈蓉一起登上了马车,这便是芈蓉的保母。
  赵丹将引车绳递到了芈蓉的面前。
  侍立在芈蓉身边的保母接过了引车绳,恭声道:“谢大王。”
  赵丹点了点头,转身回归自己的马车。
  车队开始缓缓的出发,犹如一条黑色的长龙般朝着赵国宫城而去。
  上车之后的赵丹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庄重是够庄重了,但是没有红色没有鞭炮没有锣鼓,一点都不喜庆啊!
  不好玩!
  时间计算得非常的准确,当回到宫城之中的时候,正是黄昏时分。
  “昏礼”正式开始。
  到此为止,第六步亲迎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第七步——共牢合卺。
  简单的说,就是两夫妻一起吃东西,一起喝酒。
  赵国相邦赵胜负责作为这一步的赞礼人。
  一堆极其繁琐无比的仪式之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完成了所有步骤的赵胜起身,走出了新房之外。
  灯火已经被点上,赵丹坐在原地,仔细的打量着面前含羞带怯的少女。
  不得不说,这样的少女看上去柔柔弱弱的,明目皓齿楚楚动人,让人很有想要保护和采撷的欲望。
  有花堪折直须折啊。
  单单以颜值而论,这婚事赵丹还是很满意的……
  赵丹盯着芈蓉半晌,最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夫人好好休息罢。”
  芈蓉轻轻点头,用微不可闻的声音道:“恭送大王。”
  然后赵丹就站起来,离开了这间作为婚房的宫殿。
  这是周朝婚礼让赵丹最郁闷的一个地方了。
  没有洞房花烛……
  这便是婚礼的最后一步,告庙。
  简单的说,就是新婚夫妇三个月内不能同房,这个同房不仅指的是床上的某些运动,包括同一个房间睡觉也是不行的。
  之所以如此,是为了提防新娘子婚礼之前和别人私通怀孕。
  三个月的时间足够辨别出是否怀孕了。
  这么一朵娇嫩欲滴的鲜花就摆在自己面前,但是却还要等三个月才能够采摘。
  郁闷啊!!!
  赵丹一脸无奈的走出殿门,看着头顶的满天星星,真想大吼一声。
  “周公同志,你给寡人复活过来,咱们好好聊聊你定的这些破规矩!”


第464章 魏国君臣之间的争吵
  陶邑。
  自从魏国和赵国议和之后,陶邑就取代了已经是一片水乡泽国的大梁城,暂时成为了魏国的新首都。
  由于迁都是非常仓促的,加上又有好几万魏国的大臣公卿,官吏子民等等跟随着魏王圉来到了陶邑,因此居住问题就成了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陶邑城之中安排了多套房屋给魏王圉以及公卿大臣们入住之外,陶邑城外也临时弄了一个大营,用来当做难民营。
  如今已经是初夏时分,虽然还并没有到一年之中最热的盛夏时节,但是这座难民营之中已经是臭气熏天热浪滚滚,甚至已经开始有人生病了,也让在其中巡视的魏无忌也是连连皱眉。
  等到离开难民营的时候,魏无忌终于悄声唤来了难民营的负责人,下达了命令:“那些患了病的立刻隔离,找大夫医治,如若不行的话……”
  魏无忌相信这个聪明的属下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反正几万人的难民营,少个几百一千人其实也不会太显眼。
  等到马车离开大营之后,魏无忌心中也是感慨。
  别看这一次仅仅是一座大梁城被攻破,但是对魏国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
  那可是魏国迁都中原以来的唯一首都,魏国王族在那里的百年经营,这么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声望,还有城中的数十万魏国军民,都因为那一场大水而消失。
  一想到这里,魏无忌就忍不住轻轻的念叨起了一个名字。
  “李牧……”
  正是这个之前基本没有进入过魏无忌视线的年轻赵国骑兵将领,以一个完全出乎魏无忌意料之外的计策攻破了大梁城,也让魏无忌遭受到了一场失败。
  魏无忌的心中非常的清楚,自从大梁城被攻破之后,整个魏国君臣子民的心中就已经被埋下一颗种子,一颗对赵国的恐惧种子。
  这些年来,魏国人曾经有过一个“恐秦症”,大部分人几乎是谈秦国而色变,知道魏无忌在野王城一战中大破司马梗所率领的秦军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如今魏国却又患上了“恐赵症”,看来这也只能够等到击败一次赵国才行了。
  一名信使急匆匆的拨马而至,对着魏无忌十分恭敬的传达了一道命令。
  “信陵君,大王召见!”
  ……
  半个时辰之后,魏无忌就来到了陶邑城中最大的一座府邸之中,这座府邸占地极广,装修得堂皇富丽。
  这里原本是陶郡郡守的府邸,如今则成为了魏王圉的临时行宫。
  “参见大王!”魏无忌行礼的时候十分的恭敬。
  坐在上首的魏王圉注视着魏无忌,脸色十分的复杂。
  要知道当俘虏的感觉那可是很不好受的,尤其是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当俘虏的感觉,那更加的不好受。
  魏王圉非常的清楚,无论自己之后如何,但是这个被俘之君的耻辱印记,肯定是一辈子都摘不掉,成为后人笑柄的了!
  对于此事,魏王圉引为大恨。
  而在魏王圉看来,自己之所以会沦为赵军的阶下囚,完全就是因为这个魏无忌一意孤行,在魏王圉发出命令的时候也没有回援大梁城,反而继续围攻邯郸,导致最后大梁城失守的结果。
  所以魏王圉也恨透了魏无忌。
  如果依照魏王圉的意思,那么在回国的第一天就应该直接把魏无忌给杀掉。
  但是这个主意立刻就被魏王圉的头号心腹段干子给劝阻了。
  段干子的理由也很简单。
  “大王,如今这魏国之中到处是魏无忌之耳目,焉知宫中和禁军之中没有魏无忌之人?若是计划泄露的话,那么魏无忌一旦反扑,大王便会深陷险地啊。”
  这个深陷险地,其实还是段干子往轻了说。
  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国君如果想要诛杀大臣、尤其是那些实权大臣的话,很多大臣都是会选择直接反杀的。
  比如说晋国四卿,又比如说鲁国三桓都曾经直接反杀过自家的国君。
  而且如今魏无忌又是魏王圉的弟弟,一旦魏无忌反杀魏王圉的话那么完全可以自立为王。
  在想明白了这些之后,魏王圉也只能够无奈的接受了现实。
  但是这对君臣之间的矛盾基本上也已经公开化了,这几个月来除了必要的事情之外,魏王圉和魏无忌基本上是不会碰面的。
  魏无忌行礼过后,对着魏王圉说道:“不知大王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魏王圉看着魏无忌,道:“信陵君,寡人听说汝这阵子正在暗中调集粮草物资,似乎有再度北伐之意。”
  魏无忌闻言就是一愣,随后下意识的看了坐在另外一边的段干子一眼。
  段干子目不斜视的盯着前方,完全没有看魏无忌。
  魏无忌若有所思的收回了目光,对着魏王圉道:“大王,臣虽心中亦有北伐赵国之意,但如今不过是先做准备,却并非此刻所能够实行也。”
  魏王圉一听这魏无忌果然还想要打赵国,不由得有些恼火,道:“信陵君,不是寡人说汝,这赵国如今如此的强大,就连秦国都不是对手,汝真的就一定要和赵国作对吗?”
  老实说,如果不是察觉到魏无忌似乎又打算和赵国作对,魏王圉都懒得和魏无忌见面。
  眼不见心不烦啊。
  魏无忌摇了摇头,道:“大王有所不知,赵国乃是我大魏邻国,而且邯郸距离大梁城又如此之近,若是不主动连横伐赵,那么赵国不久之后必将大军南下。若如此,则魏国危矣!”
  魏王圉哼了一声,道:“那赵王丹不是已经和寡人签订了和约吗?”
  魏无忌道:“大王,那赵国狼子野心,将来必有背盟之举,如何能信?”
  魏王圉差点就想说:“唆使寡人背盟攻伐赵国的恐怕是汝吧?”
  但好在当这句话即将冲口而出的瞬间魏王圉还是强行忍住了,只是沉声道:“既然如此,那么汝当如何?”
  魏无忌道:“大王,这赵国如今势大,理当连横诸国而伐赵!”
  “连横?”魏王圉脸部肌肉微微一抖,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表情。
  要知道刚刚结束的那场战争之中,魏国就是因为觉得秦魏齐三国连横能够打败赵国,所以才导致了如今的结局!
  魏无忌见状忙道:“请大王放心,臣此次务必安排妥当,绝对让大王得闻捷报!”
  等到魏无忌离开之后,魏王圉不由得勃然大怒,连桌子都要拍烂了。
  “段卿,汝说说,魏无忌如此独断专行,就连军机大事都擅自做主,眼中还有寡人这个大王吗?”
  段干子见状不怒反喜,嘴角悄悄掠过一丝笑容,凑到魏王圉的耳边道:“大王,臣有一计,若如此……应当可为大王除去此獠!”
  魏王圉听完段干子的话,不由得大吃一惊,看向了段干子:“此事当真可行?”
  段干子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可行!”
  魏王圉沉吟半天,还是难以下定决心。
  段干子见状继续道:“大王难道还想看到刚刚那一幕在大王面前重演吗?”
  魏王圉一想起刚才魏无忌那副貌似恭敬但其实完全没有把魏王圉放在心上的嘴脸,终于一发狠咬牙道:“好,既然如此,那寡人便准了!”


第465章 靳黈和冯亭的争吵
  韩国,新郑。
  韩王然高居王座之上,脸上的神情若有所思。
  相邦冯亭和上将军靳黈分列左右两侧,脸上的神情都不是十分愉快。
  很显然,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争吵。
  争吵的核心问题其实非常的简单,就是到在接下来的合纵连横之中,韩国到底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说起来,现在的战国局势其实已经非常的明朗了。
  首先,赵国正在竭力拉拢着楚国和燕国,韩国作为赵国这几次大战的盟友,同样也是赵国的拉拢对象。
  而在另外一边,秦国,魏国和齐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着赵国抱有敌意,随时都有可能会再组织一次连横来反击赵国。
  战争才刚刚结束,诸国的外交舞台上就已经开始唱出一台台大戏了。
  于是在这些天来,来自赵国以及魏国、齐国等国的使者,可以说是踏破了韩王然的宫殿门槛。
  这些使者一个个都带来了十分丰厚的条件,就是希望韩国能够加入到自己的这一边。
  可以这么说,这段日子是韩王然最为扬眉吐气的一段日子。
  通常来说,在一片地区如果有两个实力相近的国家的时候,那么夹在中间的小国日子就会比较好过。
  可如果是只有一个国家一家独大的时候,那么所有国家的日子都非常难过了。
  这就好像当年秦国和齐国争霸之时,这两个国家都要竭力的拉拢三晋,因此轻易不会选择攻伐三晋,甚至有时候还要以利益来拉拢三晋,以免让三晋投入敌人的怀抱之中。
  但是等到齐国和楚国先后被秦国搞垮之后,一家独大的秦国立刻就祭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开始对三晋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一说到这里,韩王然的心中就不觉感到有些庆幸和自傲。
  如果不是因为韩王然眼光独到,及时的抱住了赵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大腿的话,那么韩国不要说能够恢复到现在这个等于是韩国全盛时期的领土面积了,说不定如今都已经只有新郑这么巴掌大的一块,真正沦为战国七雄的倒数第一了。
  坐在韩王然右手的韩国相邦冯亭开口说道:“大王,这三晋之盟绝对不能够轻易背弃,且不说这数年来韩国跟随着赵国取得了多少好处打了多少胜仗,单单看了魏国背盟之后的惨状,大王便应该吸取教训。”
  靳黈听到这番话之后很不高兴,立刻开口反驳道:“华阳君此言差矣。如今赵国已经是一家独大,必定将以攻伐周围诸国为目标。可赵国和秦、魏、齐都处于停战状态,燕国太后又是那赵丹的姊妹,所以赵国的下一个目标不是韩国还能有谁?以吾之见,大王应该早做准备才是。”
  冯亭闻言冷笑一声,说道:“上将军此言,吾亦是不敢苟同也。自从赵王丹登基以来,素来以信义为重,但凡所签盟约,从未见赵国有主动背盟之举。
  而且如今赵国独大,本就已经成为天下众矢之的。韩国和赵国同为三晋,原本就十分亲近,又有盟约在手,赵王必定对韩国极为看重。因此大王不但不应该被蒙,反而应该继续遵守盟约,借助赵国的威势向外扩张。”
  靳黈摇了摇头说道:“对外扩张?难道华阳君已经忘了在上一次的大梁城之战中,大王整整出动了十万军队帮助赵国人作战,但战后韩国却并未获得哪怕是一城一池之地。华阳君倒是说说,这是怎么一个扩张法?”
  两人争吵十分的激烈,让坐在上首的韩王然大感头痛,忍不住开口喝道:“够了,都给寡人闭嘴。”
  冯亭和靳黈同时闭上了嘴巴,但是任凭谁都能够看得出这两个人相互之间的意见是完全相反,而且看上去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韩王然揉着太阳穴,有些费劲的思考着。
  其实说实话。无论是靳黈也好,还是冯亭也罢,他们两个说的话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首先,如今赵国独大是一不争的事实,而赵国一旦强大起来就必定会朝着四面八方扩张,迟早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