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赵为王-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楚国的令尹,楚国现在有多少斤两黄歇还是非常清楚的。
现在的楚国,打一个鲁国的话那和玩似的,但要是和齐魏联合干上就绝对只有输的份。
黄歇可再也承受不起输掉战争的代价了。
李园笑道:“君上难道忘了赵国?如今魏、齐、楚三国皆为赵国之盟友,若是魏齐联合攻楚,赵国焉能坐视?而且太子和临武君正在邯郸之中,君上只需令大王修书一封往邯郸,然后便可放心攻灭鲁国矣!”
说完了这番话,李园看见黄歇还有些犹豫,便不急不忙的再补了一刀:“若是君上不发兵,等到魏、齐发兵灭鲁,则一切皆悔之晚矣!”
这句话显然打动了黄歇。
思考了片刻之后,黄歇霍然起身。
“吾这就进宫面见大王!”
看着黄歇兴冲冲离去的身影,李园的嘴角不由得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孙子兵法·用间篇》曾言:“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
用大白话来解释,那就是利用敌方人员来作为间谍。
什么是敌方人员?对于秦国来说,赵国人就是敌方人员。
李园就是一个赵国人。
第389章 邯郸应对
一场会议正在龙台之中召开。
赵丹笑眯眯的听着面前相邦赵胜的汇报。
“大王,如今已经迁移罪囚及其家人共计一万户前往朔方、河套两郡,加上原有的林胡部落之人,如今两郡之中的子民应当有十五万人左右。”
两个郡的土地,十五万的人口。赵丹想了想,问道:“没有更多的罪囚了?”
回答赵丹这个问题的是司寇赵豹:“回大王,去年已经向河东郡迁移了十万罪囚……”
赵丹了然的点了点头,又问道:“编户齐民工作进行得如何了?”
战国七雄之中,推行郡县制最彻底的国家无疑就是秦国和赵国。
想要把郡县制彻底推行开来,编户齐民就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把人口都登记在册了,官府才能够对于自己能够在平时收多少税、战时征发多少民夫青壮等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把国家的战争潜力给发挥出来。
虞信道:“此事还在统计之中,不过由于两郡目前地广人稀,估计应当要三到五个月方能够完成此项统计。”
赵丹又问道:“筑城情况如何了?”
回答赵丹的是廉颇:“李牧、许历两人均已率军抵达筑城处,应该便是在这几天内开始筑城。”
筑城,这是自从夏朝以来华夏人就很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周朝更是将这项技能点到了巅峰。
周朝初立的时候,还有很多商朝人不肯屈服,于是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便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让他们以殖民者的身份前往东部广阔无垠的中原地带去殖民。
是的,所谓的分封诸侯,实际上就是在地图上随便指一块地盘给你,打得下来就是你的封国,打不下来你就哪凉快哪呆着去,这也就是所谓的“遥封”。
封国就是殖民地。
所以从大规模开拓殖民地的角度来讲,周朝贵族们整整领先了西欧国家两千年。
这些被分封的殖民者大部分都是周朝姬姓贵族,只可惜几百年的大浪淘沙过后,当年分封的那些诸侯国之中只有燕国仍旧存留下来。
其他的国家要么早就已经灭亡在了滚滚的历史浪潮之中,要么就已经被卿大夫以下犯上篡位夺权。
在向东开拓土地的时候,由于周朝的殖民者是少数,所以他们最经常采用的手法就是筑城。
高大的城池会让人有很大的安全感,在城池之内的周朝人就是“国人”,而所有不肯进入城池,不遵周礼不服王化的,就是“野人”。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筑城被赋予了更多的军事作用,不但被用来开疆拓土,更经常用来防备敌国的入侵。
但说战国时代,在战国初年,赫赫有名的大军事家吴起为了遏制秦国,在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后分别在河西之地筑临晋、元里、吴三座城市。
秦国为了防备山东各国入侵,同样修筑了大名鼎鼎的函谷关。
赵国为了防备秦国,修筑了蔺、离石。
如今既然赵国夺得了河套两郡,那么筑城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一来总不可能让郡守和官员们在马上和帐篷里办公,而来也能够在河套地区拥有一些坚固的据点。
所以赵丹立刻就道:“命令下去,各部门务必要配合好这件事情,征调民夫和物资等不得缺少,必须足额足量交付!”
如果打下了地盘却不能够坚守,那么一切就都是空谈。
对于赵丹的这个命令,在场的诸位大臣都没有什么意见。
所以赵丹很快就进入了下一个议题。
“诸卿,根据近日胡衣卫线人们所送来的情报,我们的老朋友秦王稷又开始不甘寂寞,准备暗中联络其他诸国攻击赵国!”
一听到这番话,在场的赵国重臣们就收敛起了脸上的笑容,开始变得严肃了起来。
赵丹看了一眼身边的缪贤:“缪卿,汝来介绍一下情况。”
缪贤道:“根据可靠情报,如今魏国已经和秦国暗中同盟,齐国似乎也站到了秦国一边,其余各国的动向暂时不能确定。”
“什么?”赵国重臣们顿时变色。
赵胜大怒道:“这魏国好生没有道理,明明河东郡一战之中收获颇丰,如今却竟然对吾赵国起了异心!”
赵丹笑吟吟的看赵胜一眼,知道自己的这位叔父之所以如此大为光火,其中固然有着对于魏国背叛的不满,但更多的其实是为了赵胜自己洗脱嫌疑。
毕竟谁都知道,如今魏国真正的掌权者魏无忌和赵胜之间的关系可是非常密切的。
只见赵胜对着赵丹说道:“大王者,魏国野心不死,竟然妄图勾结秦国攻击赵国,臣请大王出兵伐魏,惩戒魏国!”
别看赵胜这么一番话慷慨激昂,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认同。
几乎是在赵胜话音刚落的时候,虞信就摇头道:“平原君此举不妥。”
赵胜怒道:“有何不妥?”
虞信道:“如今当世皆知魏国乃是吾赵国之盟友,若无真凭实据便轻易发兵讨伐魏国,岂不是落人口实,令盟友离心?”
赵胜无言以对。
虞信这话确实是有道理的,毕竟现在魏国也没有公然背离盟约,更没有直接进攻赵国,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赵国出兵伐魏的话,那么背叛盟约的反而是赵国自己了。
赵丹咳嗽一声,开口问道:“那么虞卿觉得寡人应该如何处理此事?难道就眼睁睁的等着秦魏齐三国来攻击赵国不成?”
虞信开口道:“回大王,虽然不能够攻击魏国,但是大王可以先下手为强,攻击秦国!秦国乃是此次连横之主要发起者,若是秦国败北,那么连横便不攻自破。”
赵丹一听,觉得虞信这话似乎还挺有道理的。
于是赵丹便开口道:“诸卿,这率先攻击秦国一事,不知道诸位卿家认为如何?”
老实说,赵丹的心里是真不想打仗,毕竟河套地区才刚刚拿下来,赵国需要的是时间来巩固统治,发展农业,从而达到让国家强大的目的。
但是就现在这个情况,很显然这一仗是不打不行了,毕竟其他几个国家也不是傻子,谁会眼睁睁的看着赵国变得更加强大,然后再出兵来讨伐自己呢?
廉颇想了想率先开口说道:“其实大王率先攻击秦国,的确也是一个可行之策。”
另外一边的庞煖看上去则有些担心,道:“若是攻击秦国的话,会不会被其余诸国所忌惮呢?”
赵丹一听这话,就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大行郑朱,问道:“以大夫之见,寡人应当如何?”
作为负责外交的大行,郑朱如今也是赵国七大重臣之一,而且手底下也有一个外交参谋部,专门研究这个国际关系的事情,所以赵丹在这个时候征求郑朱的意见也是很正常的。
郑朱想了想,对着赵丹说道:“大王,以如今之局势来看,即便是大王不主动出击,那么等到秦国连横完毕之后也会出兵伐赵。因此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如此一来的话在伐秦的同时大王还可以派出使者前往各国,或威逼或利诱,如此一来更加容易成事。”
赵丹沉吟半晌,道:“这听起来似乎还算不错……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诸卿觉得,应当从哪个方向讨伐秦国呢?”
第390章 关中还是崤函?
赵丹在说完了这句话之后,就看了一眼庞煖。
韩非已经被赵丹调回身边,如今赵国的参谋部便是庞煖掌管,庞煖就相当于一个副司令兼总参谋长的角色。
庞煖会意,立刻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来到了大殿之中早就已经悬挂好的一张地图旁边,开始耐心的为在场的众人讲解。
“若是想要进攻秦国,则有三条路可以选择。其一,自河东蒲津渡西进,攻击秦国关中;其二,自河东郡南下,先攻击秦国崤函通道,再视机决定是否继续进军关中;其三,自河套、朔方两郡南下,攻击秦国上郡,然后进攻关中。”
大殿之中的众人在听完了庞煖的这番话之后,一时之间都陷入了沉思。
在这三个方案之中,每一个方案都提到了要攻击秦国的关中。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赵国想要出兵攻击秦国的话,那么关中就是一个不可能绕开的地名。
只要能够拿下秦国关中,那么秦国基本上就是完蛋了,翻身的可能性就是微乎其微了。
赵丹微微点头,开口道:“那么诸卿以为,该当选择哪一条路线为好?”
廉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脱口而出:“大王,以臣之见,当然是自蒲津渡过河,直逼咸阳!”
赵丹看了廉颇一眼,嗯,很符合这个倔老头直来直去的风格。
但相邦赵胜显然有着不同的意见,只见赵胜道:“咸阳乃是秦国首都,如今大规模调动兵马,秦国人必定会听到风声在咸阳方向布置重兵防守,如此一来的话咸阳必定是急切难以攻下。”
赵丹不置可否的看了赵胜一眼:“所以平原君的意思是……”
赵胜道:“以臣之见,若是秦国人集合重兵于咸阳方向,那么崤函通道一线必定是兵力空虚,大王不如自河东郡发兵南下直扑崤函通道,必定能够一战功成。若是崤函通道在手,那么秦国东出之路便完全被封堵,更不能和魏、齐等国相呼应,此岂非上策乎?”
赵胜这番话一说出来,大殿之中的众人细细思索,均觉得颇有道理。
从地理位置来说,一旦崤函通道被赵国占领的话,那么秦国和东边韩、魏两国就被赵国给完全分开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就算是韩国或者魏国倒向秦国一方,赵国也不担心它们能够合兵一处威胁到赵国。
至于秦国布置在崤函通道之中的那座天下雄关函谷关,在场的赵国君臣们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因为在占据了河东郡之后,赵国大军只需要渡过黄河南下,就已经是函谷关的背后了,根本不需要从正面来攻击函谷关,反而能够切断函谷关秦国守军的退路。
历史上最后一次六国合纵攻秦,当时的六国联军主帅庞煖也是选择了绕过函谷关从河东郡方向直逼咸阳,并且成功的打到了咸阳城外。
只可惜那一次合纵最终还是失败,否则的话要是咸阳被攻破,山东六国应该还可以续一波命。
赵丹想了想,道:“诸卿对于平原君的话可有什么意见?”
这次开口的是庞煖:“大王,若是以南下攻击崤函通道而言,臣确实并无意见。但若是大王将大军集合于河东郡方向,一旦魏、齐等国发兵来攻,邯郸方面该如何是好?”
庞煖话音一落,在场的诸位赵国大臣眉头就都皱了起来。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赵国的都城邯郸位于赵国东南部的平原上,离魏国和齐国都很近。
如果说赵国将主力部队都调集到了西边的关中去和秦国作战,那么一旦魏国和齐国前来攻击的话是肯定来不及回援的。
要是以邯郸陷落的代价来换取攻破咸阳,赵丹是肯定不会干这种事情的。
于是赵丹便问道:“诸卿可有何计策解决此事?”
廉颇道:“可命南军守卫南长城和邯郸一线,北军作为主力进攻秦国。再从中山、河间诸郡调集郡兵,应该能有二十万军队守卫邯郸。至于关中方向,则从上党、河东、晋阳等地抽调兵马配合。”
赵丹问道:“如此一来的话,关中方向部队的战斗力是否会不足?”
庞煖插嘴道:“可以让边骑军团经河套两郡南下攻击秦国上郡,如此双管齐下,秦军定然顾此失彼。”
赵丹道:“边骑军团需要抽调多少兵马?”
庞煖道:“如今边骑军团共有五万骑兵,除去维持北方防线的必要人马,应当可以抽调至少两万骑兵南下。”
赵丹又问道:“如此数量众多的骑兵南下,可有用武之地?”
庞煖道:“从河套南下至关中,一路上皆是水草丰美之地,而且无高山无大岭,正是骑兵绝佳用武之地。”
事实上在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匈奴人就经常从这条路线一路南下,来到关中地区打秋风。
赵丹想了想,又道:“若如此的话,那么谁人负责率领河东郡方向的主力进攻秦国?”
廉颇当仁不让,一双白色的眉毛挺得直直的:“大王,老臣愿意领兵!”
赵丹又道:“谁人负责邯郸地区防御?”
庞煖道:“大王,老臣可助大王守卫邯郸。”
“什么?”赵丹惊讶的看了庞煖一眼:“庞卿,汝不是应该率领边骑军团南下吗?”
庞煖笑道:“守卫邯郸和大王乃是重中之重,老臣怎能放心交于他人?至于边骑军团之将,老臣愿推举一人。”
“谁?”赵丹面带疑问。
“李牧!”庞煖语气肯定。
赵胜听到这里,忍不住插了一句嘴:“李牧此人虽然的确在攻取河套一战中立下大功,但是否过于年轻?”
庞煖笑道:“平原君有所不知,李牧虽然年纪轻轻,但从军已有十余年,为人沉稳多智,对骑兵作战尤有心得。若是领大军征战,李牧或许不如吾,但若各领一支骑兵,则吾难胜李牧也!”
赵丹沉吟半晌,心中有些犹豫。
虽然也知道李牧是很神了,但是现在的李牧毕竟年轻啊,历史上的李牧可是在二三十年后才开始神起来了,现在就对李牧委以重任,是不是有些为时过早?
但是不管怎么说,庞煖毕竟也是一位名将,而且又曾经两次率领过赵国边骑军团对燕国作战,对于骑兵的发言权还是有的。
而且这么一来的话李牧也算是庞煖的老部下了,既然庞煖都如此推崇,那么李牧现在也成长得差不多了吧?
半晌过后,赵丹深吸了一口气,做出了决定:“既然如此,那么河东方面便以武信君廉颇为将,寡人给你二十五万兵马,先攻下崤函通道,再见机行事,决定是否继续进攻关中!至于河套方面,便以李牧为将,率两万边骑军南下,以牵制秦军为主,为武信君的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至于邯郸方面,则由庞卿挂帅,剧辛辅助,负责邯郸方面的战事!”
“郑朱大夫,汝等大行所属也不要闲着,立刻派出使者前往各国,尤其是魏、齐两国,争取让这两国保持中立!再去问问韩王然和楚王元,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和寡人一同出兵攻击秦国!”
随着赵丹这一条条的命令有条不紊的下发,整个赵国的战争机器在沉寂了一年的时间之后,又开始隆隆的运动了起来。
第391章 风雨欲来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距离上一次在龙台之中议定议题,不觉已经是一个月过去了。
由于河东郡刚刚被赵国占领不到一年的时间,粮仓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因此这一次赵国仍旧需要从邯郸等东部平原地区抽调大批粮草。
这么大批的粮草运送起来不免又需要征用许多民夫,如此一来的话自然便是声势浩大,更瞒不得有心人。
作为当今的第一强国,赵国的一举一动自然是被其余诸国所瞩目。
所以很快的,其他的几名国君都也纷纷的明白了赵国调兵遣将,准备开始进攻秦国的意图。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赵国一旦动将起来,其他几国又岂能全无反应?
大量来自胡衣卫各国分部的情报开始如同雪片一般汇集到了邯郸宫城赵丹的龙台之中。
“大王,那齐王建拒不接见使者,后胜更是对使者避而不见,齐国恐怕生变!”
“大王,魏王圉已经接见使者,并声明三晋之盟乃是魏国之国策,魏国必将遵守三晋之盟,奉赵国为三晋盟主。”
赵丹看到使者在回信之中写的这番话之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魏王圉居然会心甘情愿的奉赵国为盟主,而且是在魏国比河东之战前变得更加强大的情况下朝着赵国认怂?一看就有鬼!
果然赵丹继续看下去,就从下一封来自胡衣卫密探魏国分部传上来的消息:“魏国军队近日大规模集结,并暗中朝着邺城运送粮草物资。”
邺城,距离赵国南长城就隔着一条漳水,把物资粮草运往邺城,魏国的企图不问可知。
即便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赵丹的心中仍然忍不住涌起了丝丝愤怒。
“魏王圉啊魏王圉,看来汝是一定要被寡人好好的教训一番才行啊!”
作为三晋之盟中仅次于赵国的强国,魏国的背叛对于赵国来说无疑是很严重的损失。
但好在对于魏国的背叛,赵国也是早有准备。
赵丹想到这里,抬起头看了面前的缪贤一眼:“对段干子的拉拢进行得如何了?”
缪贤道:“正在进行之中,已经取得些许成果。只不过这段干子之前乃是亲秦派,若是想要让他转变立场支持赵国,臣以为尚需时日。”
赵丹摇了摇头,道:“缪卿,汝错了。寡人并不需要段干子支持赵国,寡人需要的是段干子对魏无忌的痛恨。一旦段干子能够因为对魏无忌的痛恨而不惜出卖魏国自身的利益,那才是寡人最希望看到的情形,明白了吗?”
缪贤的身体轻轻一震,躬身应道:“老臣明白。”
接下来的则是关于秦国的密报,赵丹从中拿起了一封密报,看着看着突然陷入了沉思。
过了片刻之后,赵丹的嘴角才露出了一丝笑容:“这个吕不韦……有意思。”
在这封密报之中,吕不韦直言不讳的告诉了赵丹一件事情——他准备朝着太子安国君下毒!
根据吕不韦所言,这种毒乃是一种慢性毒剂,平时服用下来会渐渐的将一些毒素积累到身体之中。
这些毒素很难清除,但也并不会立刻生效,只有在中毒者服用另外一种“引子”之后,毒素才会突然爆发,体内积累的毒素越多,这个爆发的时间就越短。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最多一个时辰就能够让人瞬间毙命。
“还有这种毒药?”赵丹合上卷宗,心中暗自猜测吕不韦给安国君下的到底是什么毒。
只可惜赵丹并不是学医的,因此想了片刻之后就放弃了猜测毒药的决定。
不过赵丹倒是由此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历史上,在秦王稷死后,安国君服丧完毕正式即位仅仅三天就突然暴毙,难道说……
不过这件事情暂时来说对于赵丹并没有多少帮助,如果可以的话,赵丹更希望秦王稷能够在这个时候寿终正寝。
赵丹想了想,对着缪贤道:“吕不韦这些年来在秦国的活动如何?”
缪贤答道:“提供了一些情报,但是都不算太过重要。”
赵丹皱起了眉头,心道难道因为自己改变了历史的缘故,所以导致吕不韦这个牛人现在也变得不够牛了?
不过赵丹转念一想,这吕不韦好像在秦王稷这个时代还真没有什么发挥的迹象,是直到子楚继位之后吕不韦才开始在秦国身居高位由此表现出才能的。
时机未到啊。
赵丹叹了一口气,又问道:“那吕不韦的儿子和女儿如何?”
缪贤道:“其子为人沉稳,其女亦有大家风范,倒不似商贾人家之女。”
赵丹哈哈一笑,道:“这都快三年时间了,若是这两个孩子仍旧没有被调教出点模样来,那也怪不了寡人。”
缪贤忍不住开口问道:“大王难道真的欲要履行那和吕不韦之约定,令公子恒与其女成亲?”
“当然。”赵丹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
缪贤道:“可是那吕不韦至今尚未有何人出彩之举,大王是否再考虑考虑?”
赵丹笑道:“缪卿就放心吧,寡人对吕不韦的才能还是很有信心的。”
赵丹又拿起一封信,但是这一次却并不是密报了,而是由前往楚国的使者发回来的急报。
看着看着,赵丹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楚王元已经集结兵力,准备以春申君黄歇为帅,讨伐鲁国?”
对于楚国灭鲁,赵丹本身倒也没什么意见,毕竟鲁国对于现在的赵国来说一点都不重要。
而且一旦鲁国被灭,楚国和魏国齐国之间的地缘冲突就会变得更加激烈,更加方便赵国在其中煽风点火为自己谋利。
但是……为什么赵丹总感觉这些事情里面总有些阴谋的味道呢?
当赵丹看到最后一封来自韩国的密报之时,这种感觉就更加的浓重了。
“韩王然称韩国去年歉收,国库之中暂时无粮,不足以支撑大军出征。等到秋收过后韩国必定出军随同赵国作战!”
赵丹砸了砸嘴巴,手指轻轻的敲在了面前的桌案上,半晌沉吟不语。
魏国和齐国的突然反叛、楚国忙于伐楚、韩国的态度暧昧不清……
这么一盘算下来,除了尚未得到回信的燕国方面之外,赵国在这场战争之中竟然一个盟友都没有!
想着想着,赵丹脸上的神情渐渐的变得凝重了起来。
到了现在,单单一个秦国已经不被赵丹放在眼里了,但是如果是秦、齐、魏三国一起上的话,赵国还确实就是打不过。
如果给赵丹五年时间将河东和河套两个地方发展起来的话,那么三个国家一起上赵丹也不怕。
问题就在于现在赵国才刚把地盘拿下来不久,战争潜力都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并成为现实,敌人就已经打上门来了。
时间是个大问题啊!
第392章 寡人绝对不当第二个齐湣王!
五天之后,一个消息传到了邯郸。
十万楚国军队在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的率领下已经开入了鲁国境内,正式开始了楚国灭鲁战争。
从赵丹所获得的情报来看,如今的鲁国已经和当年那个数次粉碎齐国入侵企图的鲁国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了,现在的鲁国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苟延残喘的国家罢了。
虽然鲁国国君四处发出求救使者,但是明眼人都知道,现在的华夏大陆上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对鲁国施以援手。
大家都忙着呢。
而楚国发兵鲁国,也正式的揭开了这场大战的序幕。
随着楚国的出兵,赵国方面的兵马也完全集结完毕,开始在廉颇的率领下渡过蒲津渡,兵临秦国关中东部的一座名叫王城的城邑之下。
一旦王城陷落,那么赵军就可以趁势南下直扑关中地区的东大门阴晋城。
阴晋城是连接关中和崤函通道的枢纽,如果阴晋城陷落的话,那么函谷关和秦国关中本土的联系就彻底中断了。
对于赵国的先发制人,秦国方面显然也是早有准备。
秦王稷命令王龁、王陵两员大将率领着二十万秦军在王城附近和赵军展开对峙。
和长平之战时候相反,这一次王龁成为了防御的一方,而廉颇则成为了进攻一方。
两支大军从刚刚接触开始就爆发了极为激烈的大战,赵军在廉颇的率领下对着秦军发动了猛烈无比的攻势,但是秦军在王龁的指挥下也同样是坚守阵地。
双方连日来激战无数,但赵军始终没有突破秦军王城防线。
就在秦赵两军相持的消息传到中原不久,魏国和齐国先后出兵,开始和秦国东西夹击赵国。
在齐王建的命令下,齐军大将匡梁率领着十五万齐国技击之士从高唐城出击,连续渡过黄河两条干流,兵锋直指邯郸北部的巨鹿。
而另外一边,魏王圉委任魏国相邦信陵君魏无忌作为主帅,同样率领十五万魏军自邺城出击,猛攻漳水以北的赵国南长城防线。
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原本已经平静了一年的中原大地上兵戈再起,除了韩、燕两国尚无动静之外,其他五大强国纷纷卷入了战火之中。
赵丹坐在龙台正殿上,脸色十分的平静。
“韩非,若是以参谋部的计算,齐、魏二军能否突破巨鹿和南长城防线?”
由于庞煖已经亲自赶赴南长城去应对魏无忌,而另外一名大将剧辛则赶赴北边去防守匡梁,因此参谋部的领导权再一次的回到了韩非这个创始人的手中。
在听到了赵丹的询问之后,韩非躬身道:“回大王,根据参谋部多次演算,若是匡梁和魏无忌不犯太大失误,那么一旦南北两道防线之中任何一道被攻破,另外一道防线上的将士都必须回防邯郸。由此看来,邯郸被围将是大概率发生的事情。”
听到了这番话之后,赵丹的瞳孔就不由得微微一缩。
这个答案还真不是赵丹所希望得到的。
韩非见赵丹陷入沉吟之中,便忍不住劝道:“大王,若是事不可为,不如暂时退入上党或者晋阳,即便邯郸失守,只要关中方面获得胜利,那么赵国在这次战争之中便一定不会损失任何领土。”
赵丹重重的哼了一声,道:“寡人乃是赵国国君,若是有敌人来袭,寡人理当坐镇邯郸城中,焉有做那逃兵之理?此事不必再提!”
顿了一顿之后,赵丹又继续问道:“若是以参谋部的推断来看,关中方面的战局如何?”
韩非道:“如今的秦国已经两度败于赵国之手,若是秦国此番不得援军,那么关中方面廉颇大将军必定能够凯旋而归!”
赵丹道:“寡人要的是胜利的时间!”
韩非犹豫片刻,然后才道:“至少三个月。”
“三个月……”赵丹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
三个月,其实也就一百天的时间。
如果以大军作战来说,仅仅一百天时间那还真不算太多。
但是赵丹的心里也很清楚,韩非给出的这个答案,其实也就是按照最快来计算的,如果战事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乐观,时间说不得又要拖延许久。
再说了,打仗这种事情,虽然说可以靠着战前的推演去估算双方的胜率和实力,但是完全的尽善尽美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很多时候可能一个小小的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导致一支大军崩盘,甚至由此危及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