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身着黑色的盔甲,再加上这些重骑兵们一个个身材都十分的高大,坐在马上简直就好像是一个移动的钢铁壳子,给人一种很强烈的震撼之感。
  荣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作出了决定:“来人啊,命令两千骑兵出击,试探一番!”
  荣胜的手下也是有两千燕国轻骑兵的,如今敌情未明,荣胜觉得自己有必要先试探一下面前的赵国骑兵,看看这支浑身上下都透着古怪的赵国带甲骑兵到底有什么名堂在里面。
  而在荣胜的对面,李牧的身体都已经激动得要开始颤抖了。
  敌人,是敌人啊!
  这几个月以来的刻苦练习,每一个日日夜夜的勤奋和汗水,终于要在今天得到验证了。
  这一刻,李牧可是已经等待了太久太久的时间了。
  但即便如此,李牧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命令发起冲锋。
  毕竟重甲骑兵的这个重字可不是开玩笑的,如果过早的发起冲锋,估计都还没有和敌人短兵相交呢,战马就要开始因为疲惫而放慢速度了。
  这上百个日日夜夜的练习早就已经让李牧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那便是速度胜于一切!
  只要能够保持着巅峰的速度,那么李牧觉得自己肯定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因此李牧很耐心的缓缓策马向前,不停的拉近着和敌人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对面的燕军阵地之中突然开始发生了变化。
  两千名燕军骑兵一左一右,朝着李牧所在的位置而来。
  李牧看到这一场景,头盔之下的双眼不由得微微的咪了起来,从中闪过了一道杀气。
  “骑兵,这燕国人居然敢用轻骑兵和吾对战?哼哼……”
  李牧估算了一下对方骑兵的速度和双方之间的距离,又耐心的等待了片刻,觉得差不多是时候了。
  下一瞬间,这位赵国历史上第一名重骑兵将军就高高的举起了手中的骑枪。
  在看到李牧举起骑枪的瞬间,所有的重骑兵立刻就都紧张了起来,做好了准备。
  这正是准备冲锋的信号!
  下一刻,一声暴喝从李牧的口中发出。
  “全体都有,冲锋!”


第371章 血色之路,狂暴冲杀
  李牧这一声令下,五百名赵军骑兵立刻随之冲出,直接朝着不远处的燕军骑兵冲锋而去。
  这一幕显然大出燕军骑兵们的意料之外。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骑兵的作用完全就是骑在马上射射箭,然后就完事了。
  毕竟除了赵国之外,其他六国之中都还有车兵的存在,想要冲阵的话车兵显然是更好的人选。
  不过这一次荣蚠并没有将车兵调派给荣赢,这倒不是因为荣蚠不疼爱自己的儿子,而是因为荣蚠非常清楚,当年号称“战车万乘”的中山国,就是被赵武灵王率领着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骑兵给活活玩死的!
  所以荣蚠当然不会派出车兵来和赵国的骑兵对抗,这不是用自己的短处去对抗赵国人的长处么?
  但是荣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却是他在这场战争之中的最大错误。
  五百名重甲骑兵在李牧的率领下,犹如一道黑色的钢铁洪流,带起无数滚滚的烟尘,朝着对面的燕军骑兵们冲锋而去。
  无数马蹄踏在大地上,沉重的重量让大地都忍不住发出了阵阵的颤抖。
  虽然还没有冲到燕军骑兵的面前,但是这股惊人无比的声势已经让燕军的骑兵们心生恐惧。
  什么鬼,骑兵还能冲阵?
  而且这些浑身上下都被盔甲包围着,仅仅露出两个眼眶的家伙到底能不能算是骑兵啊?
  根本就是怪物吧!
  不知不觉间,燕军骑兵们胯下的马匹速度开始渐渐慢了下来。
  好在燕军的指挥官们总算还是没有那么菜,等到进入射程之后,燕军的指挥官们就纷纷下达了命令。
  “射箭,射箭!”
  在燕军的指挥官声嘶力竭的怒吼之中,上千名燕军士兵们纷纷拉开了手中的长弓,将箭矢铺天盖地的射向了面前的敌人。
  根据一般的经验,骑兵之间的对战差不多就是这么逼近了相互射一波,然后吃亏的撤退一下,占了便宜的前进一下,大家就这么和谐欢乐的射来射去,直到其中的一方支持不住了逃跑为止。
  然而燕军的骑兵将士们并没有意识到的是,今天出现在他们面前的这支重甲骑兵,可根本不是按照这种套路来的!
  李牧看着视野之中无数从空中落下来的箭矢,心中也不由得有些紧张。
  虽然说在演练的时候已经无数次的经历过这样的情形了,但是这演练和上战场,毕竟是两回事啊!
  李牧一咬牙,双腿用力的加紧了马腹,就这么冒着无数的箭雨,一往无前!
  “当当当!”无数箭矢从天而降,瞬间将李牧周围数十丈全部覆盖,好些箭矢落在了李牧的盔甲上,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响声。
  更有一支箭矢直接就落在了马头上,落在了李牧的面前!
  在那一瞬间,李牧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战马对于骑兵来说,那就是命啊!
  好在下一刻,这支落在马头上的箭矢在和马头的护具碰撞了一下之后,就软弱无力的掉在了地上。
  一股喜悦立刻就从李牧的心中涌了起来。
  没事,真的没事!
  无论是落在李牧身上的、还是落在李牧马上的,统统都没有伤到这一人一马哪怕是一丝一毫!
  李牧顿时信心大振。
  当李牧抬起头来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刚刚还颇有一段距离的燕军骑兵,如今已经不过只有百步之遥。
  一百步,对于骑兵来说不过是几息时间的事罢了。
  下一刻,李牧用力握紧了长枪,平平向前伸出。
  这杆长枪的长度比李牧的身高还要更长出许多,锋利的枪尖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在李牧的身后,五百米重甲骑兵不约而同的将手中的长枪平举,枪尖向前。
  “都给吾——死!”
  在这一声狂暴无比的大喝之后,李牧身先士卒,一人一马以一个一往无前的姿势,重重的刺入了燕国骑兵的阵中。
  狂暴无比的冲锋势头所带来的是巨大的惯性,这股惯性让李牧手中的锋利无比的长枪几乎是一下子就洞穿了最前方那名燕军军官的胸膛,这名军官的躯体就好像是纸片一般瞬间被撕成两半,无数鲜血和碎肉在空中飞溅。
  但,这还不是结束!
  下一刻,李牧和这名身首分离的燕军军官交错而过,手中的长剑再度刺入了另外一名燕军士兵的胸膛之中!
  要知道这所有的燕军骑兵都是不着甲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身上的那些衣物在面对着李牧手中这杆精钢所制的长枪面前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防护力可言。
  任何一名燕军骑兵只要出现在李牧的面前,他的身躯就会立刻被李牧的枪尖所洞穿,然后被撕裂!
  不需要拔刀砍杀,也不需要做任何的多余动作,李牧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好自己的平衡,让自己的战马不停的冲锋前进,然后稳稳的端住自己手中的长枪,静静的注视着面前一名又一名的敌人被穿透,被撕裂,被粉碎!
  宛如死神降临!
  如果说仅仅一个李牧就已经让燕军的骑兵们恐惧不已的话,那么让这些燕军骑兵们更加绝望的是——李牧的身后,还有着整整五百名赵国重甲骑兵!
  是的,像李牧这么屌的,还特么有五百个!
  如果从天空之中往下看去,就会发现李牧和他身后的五百名骑兵犹如五百头狂奔的巨象冲入羊群之中一般横冲直撞,完全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拦他们一分一秒。
  所过之处只留下无数的残肢断臂和鲜红的血液,以及一条被完全清除出来的血色之路。
  这堪称地狱一般景象的杀戮之路!
  而李牧和他麾下的五百名骑兵,便是这杀戮之路的缔造者!
  正在厮杀的李牧只感觉面前突然一空,竟然是再也看不到任何敌人,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将燕军的骑兵完全捅了个穿。
  李牧一拉马缰,缓缓的停了下来。
  在李牧的身后,马蹄声仍旧不停的响起,一名又一名赵军的骑兵们沿着这条杀戮之路冲了出来,到李牧的身后集合。
  直到这个时候,李牧才有空转头去观察这刚刚被自己杀出来的血色之路,以及自己这一次冲锋所造成的战果。
  然后连李牧自己都震惊了。
  仅仅是一个冲锋,燕军的这两千名轻骑兵就彻底的崩溃了。
  事实上,由于燕国轻骑兵队形相对较为分散的原因,李牧的这一趟冲锋估计也就杀死了三四百人左右罢了。
  但是剩下的燕国骑兵们在见到了这恐怖无比,堪称是单方面屠杀的景象之后,已经完全被骇得失去了斗志。
  他们惊恐无比的大喊大叫着,不少人甚至当场就尿了裤子,直接调转了马头,没命的往着身后奔逃而去。
  李牧看着这一幕场景,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了片刻之后,李牧再度握紧了手中的长枪,目光投向了面前的燕军阵地。
  “二三子,趁着燕军骑兵溃败,他们的阵列必定会被自家骑兵冲击而变得混乱!不要错过这等机会,立刻随吾全部压上!”
  仅仅是一次冲锋,李牧就已经爱死了这种无情收割人命的感觉。
  这一刻,李牧的心中有一种感觉。
  只要给上五千重骑兵,就算是那传说中的泰一神挡在自己的面前,自己也有信心对着这神祇冲上一冲!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爽太爽了!
  所以说——只冲一次怎么够?
  再来!


第372章 捷报传回了邯郸
  数日之后,一封来自前线战场的捷报就送到了正好在开会的赵丹面前。
  赵丹十分急切的拆开一看,随后便是大喜过望。
  庞煖率领着赵齐联军,一战便击溃了荣蚠所率领的二十万燕军,杀得荣蚠所部人头滚滚,包括荣蚠二儿子荣胜等诸多燕国将军被赵齐联军斩杀,更俘虏了十万以上的燕军。
  如今的荣蚠不得已之下已经是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了燕国下都武阳,庞煖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乘胜进军的机会,直接挥师北上,不日便可将武阳包围。
  更加让赵丹喜上眉梢的是,庞煖特地在这封捷报之中注明了一位首功之臣——李牧!
  不仅如此,庞煖还写上了这么这么一段话。
  “错非李牧率领重甲骑兵一举击破燕军前锋导致燕军阵地被自家溃兵所冲散,则此战即便能够取胜,亦不会如此轻易也!以臣之见,这重甲骑兵在平原之中威力无比,放眼当世绝无任何步兵可与之争锋,必将成为大王手下一大利器!”
  如果说在之前对于这重甲骑兵的威力还有那么一丝疑虑的话,那么在看到了庞煖的这番话之后,赵丹心中的所有疑虑就被彻底的打消了。
  说一千道一万,也没有真刀真枪打出来的战绩更有说服力。
  事实证明,这种重甲骑兵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种堪称大杀器一般的存在。
  当然了,这个兵种也并不是完美的,比如说重甲骑兵的持续战斗力很差,只能冲锋不能转弯,组建的话耗费十分惊人等等,这都是它的缺点所在。
  但只要用对了地方,那么这种重甲骑兵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威力,绝对是极为惊人的。
  这种重甲骑兵在战场上的发挥,简直就如同后世的坦克装甲集群啊!
  赵丹按捺住心中的狂喜,抬起了头来,对着面前几名早就已经伸长了脖子等待消息的赵国重臣们笑道:“诸卿,这是来自燕国的捷报!诸卿都传阅一下罢。”
  很快的,这封捷报就被几名赵国重臣们传阅了一遍。
  所有的赵国重臣们在读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喜不自胜,大殿之中顿时就充满了欢乐无比的气氛。
  第一个读完捷报的相邦赵胜朝着赵丹拱了拱手,笑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此战既然得胜,那么想必驱逐伪王安,扶立燕王轲一事应该是再无阻碍矣。”
  赵丹同样也是心情大好,闻言不由得笑道:“平原君所言甚是啊。对了,寡人想要交给平原君一项重任,不知平原君是否愿意前往燕国一行?”
  赵胜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很快就回过神来,道:“大王莫非是想要命臣陪同燕……燕太后和燕王轲回国继位?”
  既然公子轲变成了燕王轲,那么燕后自然也就要变成燕太后了。
  赵丹笑道:“正是。须知燕王继位乃是何等大事,而且又是寡人之外甥,若是寡人不派遣一德高望重之人前往燕国观礼,岂不是被天下人指责寡人有失礼数?不知平原君可愿一行?”
  赵胜被赵丹这“德高望重”一句夸奖瞬间就给捧到了天上去,整个人都不觉有些飘飘然起来,闻言立刻道:“大王有命,臣自从之!不知大王欲要臣何时出发?”
  赵丹笑道:“以寡人之见,当然是越快越好,莫忘了此刻还有十万忠心耿耿的燕国将士在等待着对燕太后和燕王轲效忠呢?”
  赵胜闻言又是一愣,但很快回过神来。
  如今可不是有着十万燕军俘虏么?只要燕太后带着燕王轲一到,除非这些俘虏们全部都不想活了,不然的话那肯定是分分钟投靠燕太后和燕王轲。
  一旦有了这十万燕军助阵,那么加上赵齐联军一起就是一支数量接近三十万人的大军,有了这三十万大军在手,除非那燕王安和荣蚠能够请动天神下凡,不然的话哪里还能够有一丝一毫逆转的可能?
  赵胜想通了其中关节之后顿时对赵丹大为佩服,拜道:“大王之深谋远虑,臣远不能及大王之万一也!”
  赵丹看着赵胜这副模样,心中也是有些得意和好笑。
  说实话,也不知道这赵胜是不是拍马屁的功夫越来越强的缘故,总之现在赵胜在拍马屁的时候表现是越来越像发自内心的了……
  赵丹哈哈一笑,开启了另外一个话题:“对了,诸卿既然都已经看过了这份捷报,那么对于这捷报之中的重甲骑兵表现,想必也应当知晓了。”
  这一次率先开口的是廉颇:“大王,以老臣之见,这重甲骑兵,绝对是多多益善哪!以老臣来看,这重甲骑兵应当弄他个万儿八千的才是哪!”
  作为赵国军方的首脑人物,廉颇绝对是最为支持重甲骑兵的一个人了。
  这个时代的兵种之见其实还不像后世的什么海陆空一般泾渭分明甚至有时候还要为了军费各种撕逼,对于廉颇来说,只要是能够打胜仗的玩意,那就一定支持!
  然而廉颇的话音一落,老将军突然发现自家大王的脸色有些古怪。
  不仅仅是自家大王,就连一旁的内史虞信脸色也是古怪异常。
  廉颇这个急性子哪里能忍?马上就开口道:“大王,莫非是老臣说错了什么?”
  赵丹苦笑一声,道:“不不,大将军其实并未说错,但是……罢了,虞卿,汝来解释一番吧。”
  作为内史,虞信可是掌管着国家财政的。
  于是虞信就开始解释了起来。
  这重甲骑兵吧,好归好,但是缺点也不少,其中一个对于虞信这位财政大臣来说最大的缺点就是——贵!
  很贵!
  非常贵!
  贵到什么地步呢?
  众所周知,赵国的正规军士兵,也就是中央军那待遇是非常高的了。
  单单每年为了维持赵国的这十万中央军,就占到了赵国国库财政支出的一大半。
  而以金钱和资源的耗费来说,单单是一名重甲骑兵的耗费就相当于四十名中央军士兵,这还是因为赵国境内盛产战马,因此在战马上还节省了不少钱财的缘故。
  但即便是以这个比例来换算,如今赵国养着李牧麾下这五百名中央军骑兵所需要耗费的钱财物资,就相当于养着两万名中央军士兵的钱财物资!
  如果是要养五千名重甲骑兵,那就等于是养着多出来的二十万赵国中央军!
  廉颇听完虞信算得这笔账之后,整个人的嘴巴都张得大大的,过了半天才道:“这重甲骑兵,竟然如此耗费金钱?”
  赵丹和虞信同时点了点头,道:“正是!”
  廉颇叹了一口气,神情沮丧。
  赵丹看着老将军这副模样,想了想还是安慰道:“其实老将军勿忧,只要等到以后优质钢的产量上来,那么这养护的成本其实还是会下降的,以寡人和虞卿的估计来看,未来数年后养个两三千重甲骑兵应当不成问题……”
  廉颇一听这话立刻就跳了起来,笑道:“如此甚好,大王乃是一国之尊,说出来的话可不能轻易更改,这三千重甲骑兵的名额,老臣这就记下了!”
  赵丹看着老脸都笑开了花的廉颇,半晌无语。
  这老家伙,原来是怕寡人不继续投资重甲骑兵了,故意装这副模样在这里等着寡人呢。
  谁特么说廉颇性情耿直的?
  寡人早就应该从那个所谓“负荆请罪”的故事里看出一些东西的!


第373章 从邯郸出发的使团
  两日之后的早晨,在邯郸宫城的门口,一支车队整装待发。
  燕后怀中抱着公子轲,对着赵丹盈盈行了一礼:“伯兄,女弟这便去了。”
  赵丹看着面前这名和母亲赵威后极为相似的大妹,心情多少有些复杂,低下头来看了正在燕后怀抱之中的公子轲,发现这孩子正好奇的用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盯着自己。
  赵丹露出了一丝笑容,伸手摸了摸公子轲的小脑袋,对着燕后道:“大妹,若是有事,记得修书一封前来邯郸。有寡人在此,当不会令汝母子吃亏。”
  虽然说天家无亲情,但是赵丹的这句话,其实还是带着不少的真心实意在里面的。
  毕竟在赵丹的战略安排之中,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那么燕国应该是最后几个甚至是最后一个被征服的国家。
  因此在可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赵国都不会主动进攻燕国,而且赵国也不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和燕国之间爆发任何的战事。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至少在此时此刻,赵丹内心对燕后母子的善意是很真实的。
  燕后在听了赵丹的话之后便轻轻的应了一声,一张俏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再次和赵丹告了一声别之后,就带着公子轲登上了马车。
  赵丹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乐间,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得严肃了起来:“昌国君,汝真的准备好了?”
  昨天早上的时候,赵丹才亲自将关于燕国方面大胜的消息告知了燕后和乐间。
  然后乐间在听到了胜利的消息之后和燕后商议了一番,然后亲自拜见赵丹提出了今天出发的要求。
  如果不是因为还需要搞这么一个告别仪式的话,乐间很可能昨天下午就已经抢先快马出发了。
  乐间此刻容光焕发,整个人看上去神采奕奕,双目之中满是跃跃欲试的神采,显然对于回归燕国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赵丹倒是挺理解乐间这种心态的,毕竟当初乐间逃出燕国的时候仓仓皇皇如同丧家之犬,如今却能够以胜利者的姿态光荣回归,这种反杀成功的快感自然是不用多说,爽上天际的。
  所以乐间当然是要迫不及待的回归燕国将一切都搞定,免得夜长梦多啊。
  乐间听了赵丹的发问之后便是一笑,信心十足的对着赵丹说道:“请大王放心,只需要乐间抵达燕国境内,最多七日,大王便能够拥有十万燕军助战!”
  很显然,乐间对于掌控十万燕军俘虏这件事情极有自信。
  这种自信并不单单是乐间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也包括了乐间对于乐氏一族这么多年来深耕于燕国之中那影响力的自信。
  赵丹笑了一笑,对着乐间说道:“如此最好不过了,寡人便在邯郸等待着昌国君的好消息吧。”
  顿了一顿之后,赵丹又意味深长的对着乐间说了一句:“燕后和公子轲都是吾之亲人,希望昌国君能够好好的守护她们母子二人。”
  乐间或许听懂了,又或许没听懂,总之这位年轻的昌国君脸上闪过了一丝异样的神情,然后躬身对着赵丹说道:“唯。”
  接下来赵丹要见的,则是这一次负责陪同燕后和公子轲回国继位,顺便作为赵国使者对公子轲继位大殿进行观礼的赵国相邦赵胜。
  赵胜喜气洋洋的来到赵丹的面前:“参见大王!”
  赵胜当然有开心的理由,由于公子安的登基典礼赵国并没有派出使者参加,所以即将举行的公子轲登基典礼,便是赵国在河东郡一战超越秦国成为战国第一强国之后所参加的第一次外交活动。
  赵胜可没有忘记在几年前齐王建登基大典的时候,当时的作为使者的秦国相邦范睢是如何的颐气指使,将其他各国使者视若无物。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也该轮到他赵胜去武阳、去蓟都和其他国家的使者们耍耍威风了!
  唯一让赵胜心中有些可惜的是,这一次的登基大典且不说秦国会不会派人出席,就算是派人出席,那个十分讨人嫌的范睢由于已经辞官回归封地,肯定是去不了了。
  所以此刻赵胜的心情是高兴之中带着遗憾,遗憾里又满是迫不及待想要开始装逼的快感。
  当然,再给赵胜几个胆子,他也是不敢在赵丹的面前装的,这从赵胜的头和腰几乎弯得已经和屁股一般平齐就能够看得出来。
  赵丹倒是没有这么多的想法,而是好生勉励的赵胜几句,又叮嘱赵胜一定不要忘了让燕后和乐间履行诺言,然后就目送着这支车队远去了。
  等到车队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后,赵丹心中的一块石头也总算是落了地。
  一旦燕国事毕,那么赵国在对秦国用兵的时候,后方的这么一个巨大的隐患也就彻底的消失了。
  没有了燕国的掣肘,一直以来被燕国牵制住的北方五郡边兵,也就是那个举世闻名的赵国边骑军团就彻底的被解放出来了。
  说起来也是有点憋屈,明明在赵丹创立中央军以前,北方五郡的边骑军团才是赵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但是在长平之战都由于地形的因素,在河东之战中又因为刚刚和匈奴大战了一场并且准备进攻燕国的原因,赵国的边骑部队在这两战之中的表现都乏善可陈。
  如今匈奴被一战打得远遁漠北,燕国又很快将要成为赵国的盟友,边骑军团已经迎来了一个绝佳的展现自己的时机。
  更重要的是,赵丹觉得,自己为这支边骑军团所准备的那位不世出的天才指挥官,似乎已经调教得也差不多了。
  “李牧……”
  赵丹的心中默默的念叨着这个名字,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历史上,这位骑兵之神可是在赵国即将灭国之前,都能够率领着一堆被秦国打残的杂鱼完胜大秦铁军,保持对秦国全胜的存在啊。
  赵丹是真的非常好奇,在有了重甲骑兵的加持之后,李牧到底又能够绽放出怎么样的光彩呢?
  想想——就真的非常的让人期待啊!


第374章 对庞煖的封赏和制衡
  在随后的日子里,一连串的好消息接连传来。
  乐间果然并没有吹牛,在离开了邯郸之后就率领着几名亲随日夜兼程的赶到了前线,凭借着一副如簧巧舌以及大把大把升官发财的承诺成功的笼络住了被俘虏的那些燕国中高级将领和军官。
  笼络住了这些带兵的将领和军官,实际上也就笼络住了这十万燕军。
  于是乎这十万燕军除了极少数的死忠分子之外,大部分人都摇身一变,从俘虏变成了匡扶燕国社稷,誓要推翻燕国伪王姬安的正义之师。
  当燕后母子随后赶到的时候,十万燕军出营十里恭迎太后和燕王轲的情形,从胡衣卫密探们呈上来到赵丹面前的密报来看那是相当壮观的。
  局势转变至此,谁胜谁负几乎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情了。
  于是燕国境内那些墙头草们纷纷作出了选择,几乎是在短短数日之内,大半个燕国纷纷改期易帜,成为了燕太后和燕王安的忠实拥趸。
  庞煖率领着将近三十万赵齐燕联军一同北上,将公子安和荣蚠的最后一个据点、燕国下都武阳给团团包围住了。
  在被围困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武阳城之中的几十名燕国大臣联手密谋,在一个晚上同时打开了宫城和郭城的城门,恭迎三国联军和太后、燕王轲入城。
  荣蚠战死,伪王姬安自杀身亡,这场关于争位的战争就此落下了序幕。
  赵丹看着面前的密报连连点头,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笑容。
  要知道在这一场战争之中,赵国可是大有收获的。
  首先,扶立了燕王轲,解除了一个后顾之患。
  其次,在这场战争之后,原本被因为傅豹等人叛变而归入燕国的武垣城也再度回到了赵国的手中。
  最后,由于赵军事实上承担了最关键的作战任务,因此齐王建也非常识趣的将三百里土地之中最肥沃的一百里地,也就是葛城割让给了赵国。
  仔细算算的话,这一仗其实还真是挺赚的啊。
  赵丹放下了手中的战报,对着面前的庞煖笑道:“庞将军此次领兵得胜,为寡人和赵国立下了大功,寡人便封汝为上卿,升汝官职为大司马,地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下,凡军国大事皆可列席参加廷议。”
  庞煖是赵丹命人快马召回的。
  由于这一次出战的部队大部分是北方五郡的边军,因此回到赵国境内之后就解散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两万中央军,让他们慢慢行军回归邯郸便是了。
  庞煖听到了赵丹的这封赏之后顿时大喜过望,俯首参拜:“臣谢大王恩典!”
  这一次对于庞煖的封赏,不得不说的确是一个大手笔。
  首先上卿的爵位距离封君只差一步,已经考虑到如今赵国非公族封君只有廉颇一人,这上卿之爵事实上已经算得上是顶峰了。
  其次这个大司马的职务说白了就相当于赵国军队的副总司令,地位仅在廉颇之下,是军方的二号人物,绝对的位高权重。
  更重要的是最后这个能够参加军国大事的列席之权,这就代表着庞煖成功的进入了赵国的核心领导班子,和赵胜、廉颇等其他五名重臣一样能够和赵丹一起商议军国大事。
  如此一来,赵国又一次形成了六巨头的格局。
  一番臣子誓言效忠,君王勉励有加的戏码之后,庞煖就高高兴兴的离去了。
  赵丹看着庞煖离去的身影,脸上也是带着笑容,过了好一会才对着仍旧在大殿之中的另外一个人说道:“韩非,汝可明白寡人为何要如此做法?”
  能够有资格跟在庞煖身边一起觐见赵丹的,当然就只有赵丹事前派到庞煖军中担任“参谋长”的赵国侍中韩非了。
  韩非听了赵丹的话之后想了想,开口说道:“回、回大王,以臣看来,大王此、此举应当是为、为了制衡。”
  “制衡?”赵丹听了韩非的这番话之后脸色微微一动,笑道:“制衡何人?”
  韩非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开口说道:“大将军廉颇。”
  赵丹盯着韩非看了一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