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啦,吕议并不知道自己的“点子”被剽窃了。他是满心欢喜地看着自己的哥哥向着大科学家的脚步又迈前了一步。

吕启还真的就是对科研展现出了颇大的兴趣,平时的爱好就是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所表现出来的姿态非常明显,用行动告诉自己的弟弟不会窥视皇位,也不止一次亲口向吕议说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发明家什么的。

“唔,什么?”吕哲正在与卢生商讨等一下的小祭祀,听完吕启的话愣了一下。过了一小会。他“哈哈!”一阵大笑,摸着吕启的小脑袋,说道:“不愧是我的儿子啊,小脑袋瓜子就是不一样。”

一脸腼腆的吕启只是笑,他是真心不敢与吕议争夺皇位。对于这个很明显是穿越者的父亲也是比较约束。他刚才还在担忧提出畜力轨道车的观点会不会被怀疑什么,听完父亲的赞美才松了一口气。

吕哲真的没有察觉出什么吗?他肯定是察觉出了一些什么,但是不管怎么样,儿子是自己的骨血无疑,有些事情过多的追究是在自找不痛快,能糊涂且糊涂才不会搞出不必要的动荡来。

“父皇回来的时候,你将自己写的计划给父皇。”吕哲满脸的高兴,说着话又看向不远处的另一个儿子吕议,目光转到吕启身上接着说:“现在不要乱跑,等会儿祭祀的时候多看顾一下弟弟妹妹。

吕启低着脑袋应了声:“诺!”

刚才吕哲为什么愣住?那是他觉得自己的思维稍微僵化了一些。他也知道历史上有畜力轨道车那么一回事,可是思想中只留下火车之类的印象,到是没有想到马拉轨道车的应用,经由自己的儿子那么一提醒,立刻就上心了。

畜力轨道车真的可行吗?毫无疑问是可行的,不但可行且会直接改变交通方式,就是真正做起来的难度远要比修平面路困难不少。

“陛下方才怎么突然大笑?”阳滋问的是卫雯,毕竟她看到的是吕哲摸着吕启的脑袋在笑。

这一次出巡不但皇后赵婉跟随,后宫的诸多嫔妃也在跟随出巡的队伍之中。她们现在也是在徒步行走,皇后赵婉走在最前面,阳滋、卫雯、熊女、吕雉等等嫔妃则是缓缓跟在皇后赵婉身后不远。

“妹妹离得远,听得不仔细。”卫雯对谁都是自称妹妹,她摇着头,秀发上的步摇也是跟着一晃一晃:“该是启儿说了一些让陛下高兴的话了。”

阳滋看着不远处自己的儿子吕绍,叹了口气:“绍儿太文静了,有点不像男孩儿。”

吕绍是吕哲的庶二子,今年六岁。其他的孩子相对活跃,蹦蹦跳跳的也不在少数,只有他一路都是低着脑袋,也不跟兄弟姐妹们一块嬉闹。

“绍儿已经能背好多首诗了,陛下可是称赞有加的。”卫雯能说什么呢,只能是挑着好的说。

“文静好,你看看莹儿,”赵欣也加入了谈话,指着那边欺负弟弟妹妹的吕莹,有些郁闷有些无奈地说:“不像一个女孩儿。”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吕莹正追着吕阳和吕婷,追上了跑得比较慢的吕婷就是一阵小拳头敲,直接把吕婷给揍哭了,跑在前方的吕阳则是嘻嘻哈哈的一阵笑。

吕婷一哭,韩艳立刻就急了,她踩着小碎步跑过去一把抱起了孩子,向着旁边的人询问到底是因为什么。

韩艳是韩成的儿女,韩成当然就是韩王成。吕婷是吕哲的庶四女,为韩艳所出。韩艳现在的身份是四大妃之一的贤妃,身份并不低,要是按照九品中正制是正一品。

帝国的制度是三公九卿制与九品中正制的结合体,像是吕哲的后宫就分皇后,皇后以下有四妃,四妃之下是夫人,夫人往下是妃,妃以下还有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等等的许多品阶。

吕哲现在的女人不算多,也就是秦、赵、魏、韩、齐、楚各一名王室血统的贵女,非王室出身的卫雯和吕雉,算起来也就八个女人,远远没有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么多,至于今后会有多少……谁也说不准。

孩子那边在嬉闹,吕哲自然是有看在眼里,他只是吩咐莫琉斯?雅迪过去问问。

莫琉斯?雅迪回来之后,禀告说:“几位勋贵的孩子拿共陵取笑小公主,阳皇子与婷公主也取笑,所以……”

共陵是共尉其中的一个儿子,共尉几次隐晦提出“尚”公主的意愿,吕哲左右它言给岔开了话题,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么一件事情,孩子们总是会拿共陵来取笑吕莹,估计又是把这性格彪悍的小女孩给招惹了……

第九百三十六章:监国

出巡队伍离开南陵,前去夷陵祭奠各场战事中阵亡将士,一个又一个消息慢慢传开。

皇帝是带着皇室所有成员前去夷陵烈士园进行祭奠,由皇帝主持,皇后带着众多嫔妃、皇子、皇女全程参与,文武官员以及众多勋贵家庭也参加祭奠。这是烈士园建立以来,非正式国家级别公祭最大的规模了。

近期出现的一种风闻,说是皇帝要逐渐倾向文治,随着这一次祭奠风消云散,皇帝再一次用自己的态度表明,帝国是要进行裁军,可是不代表国策会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

对于皇帝表现出来的态度有人欣喜自然也有人失望,毫无疑问欣喜的会是军方,失望的人群就有那么点多了。

“陛下已经进入南阳郡地界了吧?”

“是啊,走得挺快的,听消息是到了宛县。”

魏咎没有在出巡队伍中,不但是他,帝国的三个封王都没有被邀请一块出巡。

目前三个封王都是待在南陵,魏咎忙碌着魏封国的事宜,赵歇忙着确定邯郸新城的规划,扶苏则是每天酒宴不断。

魏封国的领地已经划分完毕,确定会是在句町以西。

句町是个什么地方?它其实是岭南的一部分,位于现代百色以西一百五十里左右,现在是帝国南疆的一个县。

岭南落到帝国手中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执政府屡次鼓励移民,可是说实话实际效果并不怎么样。岭南三郡面积很大,实际在册人口却是不如长江流域的一个郡,人口只有可怜巴巴的三十七万人,倒是驻军再加上屯田兵多达六十余万。

近些年愿意迁往岭南的人算是比较多了,那是帝国屯田兵在那边搞出了名声,连续三年粮食总出产竟然为帝国之最,支撑着帝国粮食总产量的三成。

帝国多大?北至草原,东至东海。南到海洋,西至高原,总疆域面积四百万平方公里出头。岭南三郡的总面积多大?差不多也就是帝国的十分之二。岭南以三郡之地却是出产占全国三成的粮食,谁都能看出那边适合耕种。

要是开发得当。岭南的气候也确实十分适合农耕,两季稻的出现也大大弥补了岭南平原不足的缺陷,不过总的来说岭南三郡粮食出产占全国总量的三成还有另外的原因,那是因为各地还没有完全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

事实上近些年长沙郡的粮食出产也慢慢追了上来,特别是一些本来位于中原的二线部队被调往长沙郡屯田。他们新开垦了田亩,又引进了两季稻进行播种,长沙一郡的产量也占到了全国的一成。

“执政府答应我们会就近划拨粮草,囤积粮草的位置就是在句町。”魏咎看着自己那个有些心不在焉的弟弟魏豹,说道:“离太尉署给我们的时间仅剩不到一年,要不你先过去?”

魏豹似乎是有些懵了,说道:“我不是应该留在南陵张罗的吗?”

张罗什么?无非就是取得勋贵集团的一些支持,获取更多的投资之类的。

魏国复立之后就没有富裕过,情况虽然说不上绝对的惨淡,可是真的好不到哪去。吕哲统治下的帝国允许封王存在。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真正支撑魏封国的是魏咎这么一帮人。

魏豹说自己在拉投资也不是开玩笑,勋贵们多多少少拥有自己的产业,几乎是做什么都有,其中也不缺乏买卖药材、木材、皮毛等等的事业。

魏国的封土在岭南的更西边吗?那里是蛮荒之地来着,换句话来说就是没有经过开发,完全就是“纯天然”,只要肯去开发必然有利可图。

历经十余年的开拓,事实无数次证明开发处~女地确实很是有利可图,从帝国开发倭列岛就能看得出这一点。另外。第二舰队……也就是南洋舰队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随着登陆部队深入那些探索到的岛屿,各种名贵的木材、香料不是一船一船运回本土?卖的价钱还相当不错。

“咱们先期去的探索队在那边的收获还算不错,”魏豹眨巴着眼睛:“发现很多千年巨木。也有发现金矿……”

“金矿有五成属于帝国。”魏咎看上去没有半点纠结:“千年巨木……现在缺这个吗?”

魏是封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点不同的是,帝国封国上的资源有进行仔细的分类,很多东西并不全然属于封国独有,像是矿产就属于其中之一。

也不是没人对帝国的政策提出异议,但是赞成的人更多。大势所趋之下不管是魏封国还是秦封国稍微挣扎了一下,吕哲的一次表态也将争议画上了句号。

“还能保持宗庙算是不错的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帝国的支持,不然啊……”魏咎没有多说,转了个话题,问道:“陛下任命议王子监国的事情确认了吗?”

“确认了。”魏豹一直在点头:“陛下七岁以上的子嗣全部留在帝都,下诏任命议王子为监国,太尉骆摇和执政官萧何为左右辅政。”

“可算是露出一些态度了。”魏咎敲着案几,一脸的思索:“这还是陛下第一次露出态度,看来太子人选已经明朗。”

吕哲长久没有确定太子人选,这估计是他受到诟病最多的地方。只是吧,吕哲本身是壮年,又是帝国的开国之君,每一位开国之君都是强势的人主,在他没有真正的表态之前谁也不敢说出建议立储的事情。

“议王子为皇后所出,是陛下的嫡长子……”魏豹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道:“有一些小道消息,启王子多次向陛下表明对科研发明有兴趣……”

“都还小呢。”魏咎不置可否:“等长大谁又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什么意思?不就是说帝位只有一个,吕哲的子嗣都还小不明白帝位意味着什么,等那些孩子都长大了明白帝位的重要性,争夺帝位的事情就该发生了。

“兄长不是会参加今天正午的朝会吗?”魏豹竟然脱掉袜子在抠脚,一边抠一边说:“现在是议王子监国,有没有可能争取一些额外的支持?”

“朝会在正午举行,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魏咎满脸怪怪的表情:“并且只会进行一个小时,是走让文武百官正式承认议王子监国的程序,估计是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孤说点什么。”

为什么朝会只有正午的一个小时?那是因为吕议还在读书。利用午休的时间来走一走必要的程序,到了时间就该继续去上学了。这么一件事情还是吕哲给定了下来,还真的是创下了首个朝会的例子,怎么想或者怎么看都令人觉得怪异。

“议王子只有九岁。监国就是个名份,真正的国家大事都是会送往陛下的行辕那边,要真南陵这边的有什么事需要处理也是太尉和执政的事情。”魏豹倒是说得直白:“所以嘛,也就是那个样。”

“为兄倒是有点心思,太尉一直主管南疆。对南疆的事情比较熟。”魏咎露出了一点点期待的神色:“孤几次试探口风,太尉并没有拒绝在一些事情上进行帮忙,太尉本人也有投资封国的意思。”

太尉骆摇确实一直都是主持南疆事务,前前后后在岭南那边待了六年,他专注的也一直都是南方,对北疆才是属于陌生的那一部分。

宫城那边就在产生一次对话,吕议坐在主位,骆摇等一些武将在左,萧何等一些文官在右。他们谈的是出巡队伍的路线,也涉及到了草原战事的一些后续部署。

骆摇担任太尉其实是吕哲释放出的一个信号。表明帝国会将注意力稍微倾斜向南方。

帝国很清楚草原战争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结束,接下来进行的是持久的袭扰和蚕食之战,大方略确定下来的是未来十年的走向,其实已经是没得改。中枢所指定的是在草原战争进行的同时,征南军团继续开拓南亚次大陆,南洋舰队也着力探索找到前往中亚的航线。

因为骆摇对北疆的一些事务不是太熟悉,回答吕议一些提问的人成了暂时留在帝都的季布。

“……除开必要维持的后勤线,大多数二线部队都是南调。”季布可是在中原当了两年的镇北将军,相对熟悉中原和北疆的事务,介绍完一些部队调动。这才接着说:“南调的部队会针对长江流域以南各郡的开发。未来裁军是逐年减少,作为过渡是新编大量的屯田军团,陛下的思路是用庞大数量的屯田军团,将包括岭南、长沙、黔中、庐江各地的平原开发成为帝国的粮仓。主要的开发劳力是屯田军团,因此后面屯田军团的规模会比较庞大。”

他们说话的地方不是主殿,是议政殿的偏殿,小会议举行的时候为了方便大家能有一只直观印象,一块疆域图被挂了起来。

帝国是要裁军,并且是大规模的裁军。那是因为“天下”除了草原方向会有战事,本土其实已经安稳下来,不再需要维持数量庞大的军队。

裁军可不是说裁减掉多少,然后就一次性的裁掉,这样一来非演变成霍乱不可,因此只能是有步骤的来。

在吕哲制定的方案之中,裁军会分为五年进行,逐渐将一些二线部队转为屯田军团编制,原来的一些辅兵则是转为二线部队,分批进行整编,于整编中逐渐裁撤一些士兵。

将庞大规模的二线部队转编成为屯团兵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等于只支付军饷雇佣他们作为劳力,然后在屯田期间又让士兵逐渐适应从士兵向平民的转变,同时帝国又能有足够的劳动力来进行大规模的兵团建设。

“五年之后,除开维持二十个战兵军团,也就是一百万的国防军,军方不再拥有其它序列的军队。”季布顿了顿,看了一下正在认真听的吕议,然后才继续说:“各郡县的驻军也会由战兵军团逐渐接手,具体的轮换制度殿下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牍。”

吕议注意听的同时,他的目光一直在疆域图上巡视着,看的地方是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南,按照他的理解那些地方是属于现代的湖南和江西。

湖南到了“我大清”期间可是天下粮仓,现在的湖南那片地方其实就是长沙郡和黔中郡,吕议十分理解自己那个老爹为什么会选择将那片区域开发成为粮仓,毕竟那可是被历史证实过的嘛。

说完了一些军事,其实也就是说个大概,让监国的吕议了解一下目前的国策部署,接下来也该轮到一些民政。

“除开长江流域,陆贾也有上书,陛下部分同意了陆贾的意见,着力改善和修复齐鲁那边的灌溉系统。”萧何正拿着一根棍子指着济北郡和临淄郡的周边:“齐鲁大地过去一直都是山东的粮食主要出产地,经历那一场瘟疫之后,想要恢复那边的民生最主要的是关于劳力。”

执政府所要争取的是军方那边的屯田军团的调配,这么一件事情执政府和将军府那边也一直在扯皮,扯了两三个月都一直没有一个结果。

“各支屯田军团,他们日后是要在当地化兵为民的吧?”吕议很清楚萧何说关于劳力的事情,很是天真无邪地说:“所以调动屯田军团实际上关乎到的是移民政策?”

萧何立刻就苦笑了。

怎么安置屯田军团的的确确是关乎到帝国的移民政策,所以也就导致原本人口稠密的地区被分配到的屯田编制少,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屯田编制多。

“我还知道,随着屯田军团调动的是士兵的家属由帝国出资进行迁徙,日后开垦的土地会安排给安家落户的士兵家庭,这条政策很是鼓舞将士们的建设热情?”吕议这些话说的萧何只想翻白眼。

一些文武都是善意地“呵呵”笑了起来,他们哪里听不出监国是在调侃执政官?没见本来想争取一下的萧何也是一阵苦笑吗?

偏殿的会议是一次朝会的预演,文武得到的惊喜却是很大,吕议说的话并不多,可是展现出来的东西可就多了。

第九百三十七章:啥?都是炎黄苗裔?

岭南三郡之地才三十七万多一点的人口,占全国土地十分之二才这么点,用地广人稀来形容都算是轻的。

帝国的移民实地政策一直都在进行,因为是非强制性的政策,总要拿出一点什么来吸引移民,相关的辅助条件包含了土地以及资金,资源移民按人头来算,一人可以获得十亩的土地。

执行相关政策的时候,中枢原以为用土地和资金来吸引流民会比较顺利,可是这一次他们料错了,像是岭南那边有着许多恶名,竟然那么好的政策都没有能够吸引多少人口迁徙过去。

岭南有什么恶名?无非就是蛮荒,穷山恶水之类的名声,基本都认为那里离文明太远,另外就是当地山野中的野人比较多没有安全保障,所以哪怕是有那么好的政策都没有能吸引多少人进行迁徙。

岭南确实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原始森林密布的同时,因为是没有经过开发的处女地,野兽的数量也是多到难以想象,更为令人头疼的是交通十分不便利,一些遇到特殊气候会产生瘴气的地方也不少。

“除开主要的国道之外,因为缺乏劳力的关系,并没有修建通往各处的道路。”骆摇很有发言权,他说的国道也就只有一条,那条路还是南征军团南下的修建的。他蹙着眉头:“我们在南边抓捕到很多奴隶,可是没有应用在当地的基础建设上……”

帝**队抓捕异族还真的是集中在南疆,起初是针对百越人在搜捕,后面范围扩大到了任何一个不是帝国人士的群体,也就是那些生活在山林里的野人之类的。

岭南当地的野人不少,南征军团和相关的捕奴队七八年?俘获的异族数量超过八十万,但是因为本土对于劳力的急缺,南边捕获到的奴隶基本是被运输回国,然后被安排到各地修路或是挖矿,留在岭南当地的奴隶少之又少。

帝**队的脚步踏到了更南边,征服瓯雒国之后遭遇到了更多的异族。像是象越、夜郎人、涝濅人、滇人和达罗毗荼人,新一轮的捕奴高峰期来临了,可是哪怕是抓再多留在南疆的奴隶也是少部分。

“军队赚得盆满钵满,不是吗?”陆贾笑吟吟地补充:“仅是七年。军队因为贩售劳力不是获取了七亿贯以上?”

执政府尚书之一的隗林摸着下巴的胡须,也说:“南洋舰队成立不足一年,他们的财政报告出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也为军队获取了八千万贯以上的资金。”

南洋舰队留在帝都的联络官王丕“呵呵”笑了两声,说道:“过些天会有新的船队回到本土。数字会在刷新一下。”

萧何眉头皱得比较厉害,听到军方的一些人一再喜笑颜开地说军队创造的利润,下意识就看向了坐在主位的吕议。

按照一些人的看法,军队其实不应该牵扯到利益,不然会成为祸端。他们认为的祸端并不单纯指向军队可能会出现的腐化,还担忧军方有足够的资金会失去控制。

不是没有人向吕哲提过相关的意见,建议军队只是专注开拓,牵扯到利润的事情应该交给执政府,太尉署和将军府只是专注军事就够了。吕哲当时没有表态什么,可是私下约谈了一些高级将领。因为提意见的大多是文官,所以有了这么一件事情武将集团对文官集团又有了新的意见,说了不少难听话。

军队是暴力机构,说白了军队本身不会缺乏战士,战士再有钱,那还怎么进行控制?难以控制的话,失控的机率会不会变高?换句话来说,有人有钱的军队真的有些危险。

吕哲约谈高级将领说的是什么?谈的就是关于军队创造利润的事情,压住了众多高级将领的反弹,已经逐渐让执政府插手捕奴和贩奴。又让执政府插手了向外开拓期间的资源贩售。不过吧,因为一些事情吕哲也没有完全剥离军方参与的权利,只是一些运作上就多了很多可以扯皮的东西。

帝国建立的时间不久,很多政策都是试着应用。也就是说并没有形成常态。就是因为还有变动的希望,很多政策都是武将集团和文官集团在互相博弈,都想要获得更多的掌控权,可是他们也清楚一点,政策是不是能定下来看得还是皇帝的意愿。

吕哲任命自己的嫡长子吕议为监国,释放出来的信号已经比较明显。留在帝都的文武清楚这是第一个考察,要是吕议监国期间不烦什么错误,那就等于距离成为太子又近了一步。

“军方有钱怎么了?”骆摇直接赤胳膊上阵:“可没有妨碍到民生所需的资金。再则,军队装备精良,不是能更好的开拓土地嘛!”

其实不用骆摇第一个“冲锋”,可是他有自己的理由。他一直都在南疆,与武将集团的一些同僚接触的机会并不多,成为武官太尉并不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只是任命是出自吕哲所以没人敢反对罢了。

司马欣作为太尉的时候表现得姿态是温和兼着强硬,在他的任上帝国完成了对中原和秦地的光复之战,获得了好名声。

蒯通那一任太尉取得了对草原胡人的大胜,同时帝**队也在南疆和海洋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声望上面虽然比不了司马欣,但是也不算太差。

到了骆摇上任成为太尉,帝**队的动作可没有前两任那么多了,还面临着执行裁军,压力可算不小。

骆摇现在想要在太尉这一任上有更多的表现,前提当然是得到更多军方同僚的认可,好能够更多的支持能有所作为。他的这一任太尉绝不好当,很可能好的名声没有多少,还会被那些裁撤掉的士兵骂,怎么来为军方争取更多的利益也就成了一根稻草。

军队装备精良好有更好的开拓,没有人会反对这一点。对于文官集团来说,他们长久以来被武将集团压了一头,不就是因为军方提交的成绩表好看嘛。

“咱们是在说移民的事情吧?”吕议其实也是不赞成军方有兵有钱,也认为那会成为祸端,不过现在可不是轮到他当皇帝,甚至他现在连太子都不是。说什么也不能得罪军方,只能是和稀泥转移话题:“说说移民的事。”

岭南三郡地广人稀是吧?可是帝国的很多郡也好不到哪去,也只有中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郡人口数据上才好看一些。

帝国早些年在南边新置了南海郡和闽南郡,两郡纳入帝国疆域已经有七个年头。可是现在南海郡的在册人口也就是十八万,闽南郡那边是十四万。两郡的地形是多山多水地带,能够有现如今的人口还是因为近些年帝国对造船业的发展,所以在册人口也相对集中在沿海一线,生活在腹地人口也是少得有些可怜。

军队出了草原。光复了河套,占领了广阔的草原地区。河套新置了九原郡与云中郡,两郡的人口是多少?是九原郡在册人口四万,云中郡在册人口三万。两郡那么大的地皮竟然只有四万和三万的人口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不过那也是因为帝国新置九原郡和云中郡只有不到两年,两年间能够这样的人口不算少,反而是成绩很不错。

“……会这样是陇西郡和北地郡有一些家族迁徙。”萧何说的是乌氏、义氏、邦氏、西氏那些人,也有来自中原和燕地的一些发展牧业的家族。他又说:“随着我们研究出羊毛制衣的相关,也是军队对草原胡人的战事顺利,有越来越多人对移民草原生出了不小的兴趣。”

除了河套的九原郡和云中郡。帝国在草原也新置了代郡、并郡。代郡是相连云中郡,从雁门郡以外一直延伸到渔阳郡之外的濡水。并郡是从濡水一直到右北平郡之外的乌侯秦水,并且是与东胡的疆域交界。

吕议看到的帝国疆域图,其实代郡和并郡合起来就是后世的内蒙古草原嘛,甚至是还包含了部分的外蒙古土地。他并不知道为什么取名代郡和并郡,要知道“代”在以后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赵地,“并”以后指的是部分赵地和燕地,似乎是在两汉时期还存在代州和并州,现在却是被命名在内蒙和部分外蒙的地界划分上了。

代郡人口二万,并郡人口四万。作为新置不到一年的新郡,又是人们口中的塞外,说白了就是边疆荒凉之地,有二万和四万的人口已经不能算少数。

“随着人们对牧畜业的兴趣增加。北疆的新置郡人口必定会提升。”萧何说着看向了骆摇。

骆摇立刻接着话题说:“近些年不断有部落主动投靠,大抵是戎人和狄人,也有一些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划分族群的胡人部落。他们争先想要成为帝国的子民,我们对类似的事件一直在讨论怎么处理。”

草原上都被称呼为胡人,可并不是所有部落都有阵营归属。华夏历朝历代对陌生的领域基本很少去考究,像是在两汉时期。汉帝国没有任何查证,只要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部落都统一称呼为匈奴。

实际上是什么?是很多草原部落并不属于匈奴,他们是属于戎或者是狄的部落,很多戎和狄臣服与匈奴人,也有不少戎和狄的部落与匈奴是敌对关系,但是汉帝国根本就没管那么多。

帝国对草原的部族划分比较详细,匈奴就是匈奴,也知道戎人部落和狄人部落的区分,甚至还知道丁零部落联盟、呼揭部落联盟、浑庾部落联盟、屈射部落联盟,进行了严格的定义,而不像是历朝历代只要草原上谁离华夏疆域比较近,将草原上的所有部落都认为是那个部族的人。

草原部落投靠?要求成为帝国子民?其实那都是被出征的帝**队给逼的。

帝**队出塞之后,很多部落也不是没有解释他们不属于匈奴,也没有参与入侵华夏,可是帝**方根本没有去区别遭遇到的部落是什么势力划分,只要是遭遇到就会进行打击,结果就造成草原上的部落只要是被军方盯上要么逃亡要么灭亡的下场。

军方的无差别打击也不是没有让很多原本中立的部落加入敌对势力,可是军方所表现出来的姿态是无所谓,甚至是巴不得敌对势力多一些,好能够获取更多的战功。

后面捕奴业兴盛起来,军方变本加厉地侵袭更远的部落,直接导致的是那些部落撇丫子远窜,那么就会有相当多的水草丰满的草场空了下来。正是因为有太多水草丰满的草场空置,帝国这边又没有新的游牧队伍充填进去,一些大胆的草原部落也就派人试探,说是他们愿意接受帝国的统治,加入到帝国这一边来,然后去那些水草丰满的草场进行放牧。

“那些胡人愿意缴税,也同意帝国派去行政人员进行管理,要求的是将草场划分成为他们部落的牧场。”季布两年的镇北将军没白当,看来也处理过相关的事情,说道:“有些部落为了获得草场扯得比较久远,说他们也是炎黄苗裔,是在有商一代逃亡草原。”

似乎还真的有那样的说法,说是草原上的许多部族其实也是炎黄苗裔,因为各个朝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