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五帝,或是一些社稷出来的神明。

必须说明的是华夏宗~教文化中并没有固定的主神,历朝历代也有供奉一些神明,如有商一代就主要供奉女娲娘娘。

吕哲建立的帝国并没有主神,仅仅是在一些场合上按照华夏文化中的习俗,于一些祭师中向某些神明表示敬意。其中就有三皇和五帝。

其实吧,历史走到上古先秦时代的末期,后世的很多神明根本就没有出现,像是三清以及众多星宿神,李耳的身份依然还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并没有太上老君的神位。

吕哲有想过要挑选一位主神来专门供奉吗?说实话是有想过,可是宗~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由国家来特别认定为主神的神明更是那样,应当慎之又慎,一直以来也就没有将供奉的主神确定下来。

没有选择主神。献俘仪式上斩杀俘虏也就不会有特别的仪式,但是在收拾现场的时候必然是会向后土娘娘敬上一些敬意是必然的。

后土娘娘在华夏神系中是“厚德以载物”的另一种呈现,农夫在进行某些祷告的时候首选就是后土娘娘,向后土娘娘祈祷土地能够更加肥沃。然后再祭拜一些掌管雨水的神明。

仪式已经进入到向某些神明表示敬意的阶段,吕哲在这个时候也率领文武百官下了城楼,文武百官会在吕哲的带领下进行焚香祷告的行为,他们现在敬奉的神明就是后土娘娘。而焚香还真的就是焚香,并不是拿着条物状的香点燃,是向鼎状物投入一些粉末。最后再将写好的祷告文也一并丢进去燃烧。

一旁还在继续斩杀俘虏,另一旁却是在敬奉神明,自古以来这样的事情就不曾断绝,以此可见神明该不是什么仁慈的主。或是人用错误的方式在祭祀神明?

“原来东方帝国还是有神明存在的?”

“看样子好像是的。”

“不知道东方帝国的神明都有谁,看东方帝国那么强大,他们的神明一定非常厉害!”

一些使节似乎对帝国的宗~教很感兴趣?事实上希腊的文明中……或者说乃至于是整个欧罗巴的文化中,他们一致认为国家能不能强大与供奉的神明有直接关联,供奉的神明越是强大国家就能获得更多的庇护,乃至于是国家遭受灭亡危机的时候神明会直接出现并挽救危机。

在相信得到神明庇护可以变得更强的背景下,认识任何一名强大的神明成了必要,不但显得必要且得到难以想象的重视。正是在这种宗~教认知中,负责敬奉神明的祭师权力也大到难以想象,一些国家发动战争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土地或是资源,仅仅是因为祭师的一句话就发动了战争。

不得不说的是,希腊的制度中,国王很多时候并没有直接发动战争的权力,想要动员军队让军队参战,国王需要得到神明的同意,而神明不会说话,因此祭师直接代表了神明。一场战争是不是得到来自神明的祝福(其实是祭师)事关军队的士气,要是祭师不同意出兵,国王哪怕是强制性的出兵也会导致军心士气非常低迷。

“他们敬奉的是一位叫后土娘娘的神明。”

“后土娘娘?是一位女神吗?像是我们的战争女神?”

“后面可以专门打听打听,现在不是什么好时机。”

希腊神系中的战争女神可是不少,很多奥林匹克神都是兼任战争一职。像是雅典娜就是智慧与战争女神。

一些使节带着期待与好奇,他们大多是希腊裔。他们之中已经有不少打定主意,等待探听好消息,得到后土娘娘这位神明的信息。回去后也会在自己家族敬奉的神明中加上一位后土娘娘。

事实上探明强大的神明来进行供奉这种事情一点都不好笑,或者令人感觉像是儿戏。那些使节在随后也真的将从帝国这边打听到的不少神明引进回国,像是这场献俘仪式中被帝国皇帝和文武众臣祭拜的后土娘娘就是最受欢迎和重视的其中一位华夏神明。日后,后土娘娘的神像会出现在不少国家,由国家或是家族进行专门的供奉。

当在中亚或是欧罗马。有一个国家或是家族的军队高喊着“为后土娘娘而战”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呼喊华夏神明名字为战号的军队越多,得到更多的胜利,信奉华夏神系的外族也就更多。

被各国使节引进回国的不止是后土娘娘,华夏历朝历代必须要敬奉的三皇和五帝也进入到中亚和欧罗巴的神系中去,由那些国家的少数人或是很多人进行供奉。

现在谁也不知道随后历史上会发生的事情,在随后的数十乃至于上百年间,华夏的神明开始走进中亚和欧罗巴,传播得最远甚至是远到世界岛尽头的罗马。

斩杀战俘的程序还在继续,那些还能活着的首领们。他们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部落的勇士像是猪样一样被宰杀,有的是挣扎着愤怒乱吼,更多的是感到深深的恐惧。

普通的战俘杀完,那些挣扎乱吼的那些首领被挑选出来,然后再次枭首。直至存活的战俘全部表现得温顺,这一场屠杀的盛宴才算是结束。

屠杀结束,囚车上的战俘被放了出来,包括头曼在内的战俘被甲士押解着向吕哲进行跪拜,刹那间人山人海再次爆发出欢呼,一致喊着“万胜!万胜!万胜!”。随着口号发出的声响是不知道多少人踏地的动静。

城门的仪式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有人驱马牵来王车,吕哲率先上去,他站定后向司马欣发出邀请。

王车并没有打造得多么奢华或是富丽堂皇。全车仅是青铜和木质的结构,由八匹健硕的乌孙马拉动。这些乌孙马要是详细划分,它们是属于乌骓马的品质,。

华夏历史上本来没有多少类似乌骓马的健马,同样血统的马会因为身上毛发的颜色不同有特别的名称,但一定会是一些绝世猛将的爱马。像是秦末时期楚霸王的坐骑乌骓,东汉末年吕布的赤兔、曹操的绝影等等一些名马,基本上都是带着中亚那边的血统。

司马欣在谦虚不敢上王车,推辞了三次,吕哲也邀请了三次,最终他恭敬地对着吕哲拜了拜才上了王车。

并不华丽的王车插着一杆大旗,那是有着凤凰图案的王旗,旗帜为黑底,上面有用红线绣着凤凰的图案,旗面四边绣着金丝线,另有红色和金色的柳絮飘扬在旗帜的末端。

“王上,方才那些使节在言论我们的神明,臣在西北听闻了许多中亚各国和遥远地中海的许多事情,他们那边宗~教气氛浓厚,我们或许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文章?”

“噢?朕也得到相关的汇报,正有这样的意思。”

“王上要怎么处置头曼?”

“吉脱那边来了人,他请求朕能够将头曼释放回去,作为代价是与帝国永结盟好,另外送上五万战马和二百万牛羊作为侵犯帝国的赔礼。”

两人表现得略略亲密,关于怎么处置头曼也做了一些沟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帝国绝对会拿头曼做一些文章。

王车后面跟着不少战车,每一辆战车之上都至少有一名中郎将军团长,军方够资格的武官几乎全乘坐战车。文官也有坐在战车上的人员,除开执政府的萧何之外,一些治理地方良好的郡守也得到了殊荣,此外就是中枢一些有功的文官。

跟在王车队伍后面的是没有资格乘坐的一批人,吕哲众多岁数或大或小的子嗣,众王子后面是文武官员,参与凯旋仪式的部队是作为最后的梯次。

队伍行走在大道上从中门直接入城,这也是除开吕哲之外的一些人难得有机会从中门入城。他们从城门洞出现在城内,围观在大道两旁早就等得急不可耐的大众立刻发出欢呼声,大道两旁的高楼之上一些在监视状态下的人也洒下了各种各样的花瓣。

监视?帝国的统治者出现在公众场合自然是要有人进行全方位的安全保卫,那无关信任自己统治的子民与否,是因为帝国统治者的安危实在太重要了。另外,今天可是凯旋和献俘的大日子,官方也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的意外。

欢呼声连绵不绝,每一个围观的人都是一脸的兴奋或是狂热地看着王车,吕哲从崛起到建立帝国基本上是长时间待在南郡,建立南陵这座雄城之外也是除开率军征战没有离开。若说南郡是帝国的近畿之地,南陵就是帝国的心脏,身在南陵的民众也是最先一批受到吕哲颁布各种政策福利的人群,要是说帝国之内的大众都爱戴吕哲,那么南陵人绝对是最爱戴吕哲的那一批。

“装备精良的军队,他们有二十支国防军的军团,有大概一百八十万的二线部队,另外还有二十万禁军。”

“听闻禁军是从数百万军队挑选出来的勇士,禁军是精锐中的精锐?”

“他们的国防军已经足够精锐,我们路上见到所谓的二线部队也不比一些小国精锐弱上多少。”

“是啊,谁还能想得到遥远的东方会有这么一个强大到令人恐惧的帝国?”

要是中亚的各国还能带着笑容进行谈论,那么与帝国比邻的几个国家或者势力的代表可就很难笑得出来了。

第八百九十七章:必然趋势

中亚各国与帝国的距离十分遥远,哪怕是离帝国最近的巴克特里亚也有着平面地图上六七千里的路程,而这六七千里充满了沙漠、戈壁和山脉,小规模队伍往来一趟至少是需要一年,要是大规模的军队行军就更慢了,因此帝国的强大对他们的威胁并不是那么严重。

帝国周边现如今还剩下的势力并不算少,但是能够稍微与帝**队在正面战场交战的势力并不多,东胡与匈奴是北边草原上与帝国疆土相连的两个大势力,乌孙也能算一个,要是敌对状态下,现在的东胡或许能够与帝国交锋一下,经过一场挫折的匈奴只能打打游击,乌孙则是还有抵抗的能力。

与帝国疆域比邻的另外一些小势力,是草原上弱小的胡人部落,南亚次大陆生活在原始森林的野人部落。这些小势力基本连抵抗帝**队的侵袭都无法办到,帝**队到处,他们除了臣服就是迁移,除此没有其它的办法来保证生存。

中亚各国的使节在关注华夏的神系,东胡人和乌孙人重视的是帝国这边的军队。

“果然祖辈的奉劝不能与华族人轻易开战是有必要的。”

“是的,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于华族人爆发过战争,屡次吃亏得出来的结论是华族不但人多,在一切技术上也要全面领先我们,不能轻易招惹这样的敌人。”

“嗯,华族从来是一个记仇的族群,并且他们占据的栖息地也太得天独厚了,要是没有办法开战之后一次性灭掉,日后必然是要遭受无休止的报复。”

那还真是东胡的祖先用血的教训得来的组训,夏与商时期辽东那边盘踞的是夷人。夷人与中原人时常会爆发战争,前期的时候是夷人在战争中获得优势,但是越到后面夷人想要战胜中原王朝就更困难,一直到周取代商,周王朝进行了多次征讨夷人的战役,将夷人驱赶到辽东更加北方。双方才算是安定下来。

时间不断流逝,此后夷人在辽东以北的草原和森林安家落户,分成了许许多多的部落和部族,他们也不是没有再次南下找中原王朝的麻烦,可是若说以前还能逼得中原王朝倾尽全力招架,他们后面在面对周王朝旗下诸侯的交战中就已经很难再取得胜利。他们不但难以取得胜利,反而是被周王室麾下的诸侯国……也就是燕国的军队不断反攻,偷鸡不着蚀把米之下被燕国侵占了不少土地。

进入到战国时代,辽东的众多部落组建部落联盟。他们有自己的联盟名字,但是中原这边是给取名叫东胡。东胡自华夏文明进入到战国时代就已经很少南下,他们将主要的扩张方向定在草原那边,因此主要的攻击对象也就换成了浑庾人和匈奴人,偶尔还会穿越浑庾或是匈奴的地盘侵袭屈射人。

“历史已经证明南下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在草原上扩张频频告捷,现在匈奴人愚蠢地域华族人开战,匈奴南侵失败不但自己损失了大概十一万的勇士,连带浑庾、屈射、呼揭等一些部族也损失了不少。正是我们新一轮向东面扩张的大好时机。”

“大王已经向匈奴那边派去了使节,要求吉脱献上宝马和牛羊。另外也讨要至少五万的女人,甚至是开口讨要吉脱的阏氏。”

“呵呵,弱肉强食,他们弱小,合该被敲诈。若是吉脱不面对现实,那么我们就自己去抢。那时候就不止是那么点代价!”

东胡王敲诈匈奴本该是发生在冒顿身上,那个时候冒顿刚刚干掉头曼夺取匈奴单于之位不久,现在却是发生在了吉脱身上。

时间节点发生变动,东胡王敲诈的对象也变成了吉脱,就是不知道吉脱会怎么应对?

“是啊。弱肉强食,所以我们面对中原新出现的这个王朝,应该谨慎再谨慎。”

“嗯,是应该谨慎。”

东胡使节团从辽东以北进入帝国,一路上拖拖拉拉走了将近半年,他们走得慢是想要观察新兴的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按照正常情况,一片土地上经过战乱应该是呈现破败不堪的一面,然而东胡使节团进入到帝国地界,看到的不但是战争造成的废墟已经基本被铲平。他们所过之处也是处处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虽然还能看到战乱留下的部分痕迹,可是更多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热情,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他们似乎也已经从战乱中走出来,展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盼头,有着高昂的建设热情。

平民很快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那是因为华夏这边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特殊时期,自周王室势微以来,春秋战国那一段岁月里,华夏这边的平民对战争压根就不陌生,应该说早就习惯了战火连天的环境,他们不过是与祖祖辈辈一样,战争的时候该干么,战争之后又该干么,一种惯性的延续。

东胡那些人看到华夏大地建设热情却是有特殊的背景,要是没有吕哲制定的相关政策,战乱之后应该干么还干么的民众依然还是会用自己的方式抚平创伤,可是因为吕哲制定的政策,这片大地上民众至少是不用再苦苦求生,只要参与建设至少是能吃饱肚子又有工钱可拿,建设的又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哪会没有热情?而这是东胡人所不知道的,所以他们惊奇看到的建设热情。

一路上东胡使节团也在观察帝国的军队,他们在边界处的时候有遭遇过帝国的边境军团,那些野战军团无一不是呈现精锐气质,至少是在武器装备上被武装到了牙齿。他们进入帝国腹地经常也会路过一些驻军的驻地,得到的观察是帝国腹地驻军或许没有边境军团的锐气,内地驻军的武器装备也没有边境军团那么奢侈,但是至少该配备兵器并不缺少。

“这是一片富庶的土地,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也非常勤劳,治理国家的统治阶层懂得利用富庶土地和勤劳的平民。”

“嗯。所以我们不但不能与之交恶,还应当尽量保持友善关系。”

“是的,这一次与他们一同针对匈奴,是建立友情至关重要的一步。”

“或许我们也应该学习那些从遥远西方到来的各国,与帝国在贸易商进行加强?”

“应当的,我们需要帝国这边的布匹、兵器、粮食。帝国需要我们的马匹、牛、羊和皮毛、药材等等,是应该加强贸易!”

吕哲对扩张有着超乎想象的热情,然而扩张依赖的就是有强大的军队,那样一来帝国在武装自己的士兵上面从来都不吝啬,特别是在一些野战军团的士兵耗费上更是能够算得上奢侈。

野战兵团的战兵,他们除开主武器的剑、刀、枪之外也会配上一柄匕首,所有兵器都是铁兵,匕首一般是用来切割肉食,必要的时候就是防身的超短贴身兵器。像是弓弩兵。他们除开武装的弓或是弩,必要的箭矢,一定还会有至少一柄短兵。防御装备上要看兵种区别,最次也会配置一件皮质的甲胄。额外还有一些零碎的东西,如水袋、饭盒、毛毯等等生活上的必需品。

相对起吕哲所统治的国家,不管是华夏大地还是其它地方,从未有一个统治者愿意耗费那么庞大的资源来武装军队,有一些君王是武装不起。更多的是不乐意。

铁制兵器啊!现在世界上所有已知的国家或势力,他们使用的主流兵器是什么材质?基本上都还是在使用青铜兵器。只有少数国家的军队会在精锐军团配置铁质兵器,但是帝国却是已经在军队更换了铁制兵器。

在铁质兵器没有变成平常的兵器之前,一柄合格铁剑的价值远比想象中来得高。拿个最简单的例子,中亚各国有使节团和商旅来到帝国,他们在市面上可以买到铁兵,那些铁兵的材质远不如军中的质量。可是一柄普通的铁剑都需要耗费十贯以上的铜钱。

按照帝国与外来人那边的货币汇率,一贯钱等于一两(既五十克)白银,那么一柄普通铁剑的价值就是差不多三十枚银币。银币既地中海和中亚流通比较广的四德拉克马银币,这种类型的银币每一枚重量是十七点一九克。

三十枚四德拉克马银币才能购买一柄普通铁剑听上去是不是很夸张?的确是非常夸张,但架不住不是所有国家都掌握冶铁技术。冶铁技术现如今还是一种流传不广的技术,甚至是掌握的冶铁技术也分先进和落后。

中亚的那些人用三十枚银币购买一柄铁制兵器并不感到贵,事实上他们之中的很人多甚至感到帝国这边的铁剑一柄才三十银币略略有些便宜。会有这种想法比较简单,那是有人用从中亚那边带来的铁剑与帝国这边的铁剑互劈,结果是两把铁剑都出现缺口,但是帝国这边的铁剑缺口明显比较小。

铁质兵器在帝国这边区分军队制式和民间使用,军中制式的兵器质量和款式当然就是普及化,民间的铁制兵器却并不是所有兵器能保证都是一样的质量。或许是拿出来比较的铁剑属于质量较好的那一柄,因此中亚那些人才觉得物有所值?

南陵市面上的铁制兵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从国外来的那些人购置一空,几乎是市面上摆上多少就卖掉多少,造成的现象是铁制兵器的价格上扬,南陵周边一些县城的铁制兵器也在被购置之列。

不但是中亚各国的人在购置兵器,随着东胡使节团的到来也加入争购,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让市面贩售的兵器提高价钱和出现断档,他们近期一直在联系能够制作兵器的作坊或是工厂,可是并没有得到有建设性的回复。那些商家给出的答案是需要得到来自执政府的许可,然后才能接受大批量的订单。

“贿赂帝国官员可行吗?让这个帝国的官员同意民间的兵器制造商接受我们的订单。”

“应该可以吧!但是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策略,不是向他们的民间商人购置兵器,是直接向他们的官方下达订单?”

“好主意啊!”

帝国这边在很多行业上都需要专门的经营执照,像是开店、开办作坊或是工厂,每一种行业都是需要得到来自官方的记录。执照的作用有许多,其中一种是官方便于登记有多少类型的行业,然后是审查营业情况进行赋税上收取和返还,更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监督每一家执照登记人对待工人的待遇。

帝国针对商业的赋税并不是只进不出,从各行各业收取的赋税会在一年的结余之后进行部分的返还,返还的数额虽然并不算多,但是随着赋税返还的会有一些用钱买不到的荣誉,常年的纳入大户甚至是能在一些官方订单上面取得优势。

随着商业和工业不断的发展和膨胀,帝国现如今的工人阶层也是一直在增加,吕哲无比清楚利润是建立在剥削之上的道理,他也就趁着资~本~主~义的概念还没有成型之前就先行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

当然,工人阶层的待遇和福利政策配套只是仅限于帝国在册人士,在帝国户籍上没有登记的那些人,如曾经在战乱中作恶多端的一批人,或是帝**队向外扩张的战俘和抓捕的奴隶,这些人就没人去管他们的死活了。

现实情况是什么?是随着商业的发展,需要的劳工一再增加,聘请帝国人有最低基础薪资和规定的工作时间,甚至是一些福利和工伤的付出,导致的现象是各商家更加青睐于购买奴隶作为劳力,这也就造成另外一种现象。那就是对奴隶的需求一再增加,让对外开拓的军方针对异族的抓住更加频繁,军队对外战争追求的已经不是杀死多少敌军,是能够在哪一次战事中活捉更多的敌人,然后再押解回国卖给需要的人。

第八百九十八章:遍地是宝

奴隶的买卖是一种新兴的行业,贩售奴隶也因为需要的人实在是太多,所需要的数量也是一个无底洞,军方在贩售奴隶上看可谓是获得了大量的资金,而军队是属于国家……或者说是属于王室,王室也就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奴隶贩子。

因为对奴隶的需要实在是太迫切了,不免会使个人或是民间团体也会参与加入到抓捕奴隶的行业。像是荒山野岭还会有诸越百族的岭南那边,长期就活动着个人或是民间团体,他们穿梭和混迹在深山和老林寻找任何一个异族人的踪迹。

找到了异族人要是异族人的规模比较小,个人和团体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动手,实在是吃不下就会联络就近的驻军,合作干上一笔。

“最近的一次,竟陵商会那边的人可是与驻军一同抓捕到三千七百多名属于象越的异族。”

“是嘛?岭南那边的异族还有三四千规模的异族部落?”

“听说是躲避在山脉里,被迫生活在山洞依靠打猎为生。”

“呵呵,本来诸族百越已经有点人样了,可惜的是他们不应该率先攻击我们,才会得到现如今的下场。”

“哈哈!说得好像他们不攻击我们,我们就不会去攻打他们似得。”

“也对,哪怕是他们没有攻击过我们,像是(朝鲜)半岛上的那些野人没招惹过我们,我们依然出兵占其土地抓其人民。”

“这样才对啊!帝国的军队就是用手中的剑为我们犁出田地,不然掌握兵器是摆设,维持庞大数量的军队干嘛?”

他们谈论的是一些活动在某些区域的团体,另外所谈论的论调也是当今帝国人士的价值观。

帝国十分鼓励民间也参与搜捕异族的行列,官方之所以鼓励倒不是因为抓捕到的异族可以作为奴隶贩售,是军队能够使用战争击败异族和占领本来应该属于异族的土地。但是军队搜捕异族那些落网之鱼需要动用的人手相当多,要是段时间性地进行搜捕或许没什么,长时间的搜捕频率一高,那就关于性价比的衡量问题了。

怎么来使军队不因为频繁出动造成疲劳,又怎么来更有效更快速地维稳地方?鼓励民间个人或是团体加入到搜捕的行动中来,无疑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减少军队出动的频率,也能降低军费的消耗,何乐不为?

军队寻找躲藏起来的异族,出动的数量太多动静太大容易被异族反而察觉先逃,出动的数量少死伤情况又有些严重,要是因为搜捕异族造成的死伤过多又容易打击军心士气,造成军中士气低迷,可谓是令军方伤透了脑筋。

军方不但要考虑军费的消耗,士卒有死伤还会带来一连串的后续事情。如伤残的士卒退役和工作安排,战死的士卒长达十五年的后续抚恤,民间个人或是团体加入到搜捕异族的行动却是消耗个人或是团体的资费,有了死伤也不用军方去进行抚恤。民间是看到利润才做出的商业行为,有了什么问题当然是由自己负担,关军方什么事,是不是?

帝国刚刚占领本来该属于闽越、瓯越、桂越……也就是闽南郡、南海郡等等一些郡的时候,军方为了防止频繁被袭击建立了数量庞大的哨所。可是哪怕是有数量庞大的哨所,如哨所本身和移民屯垦地。该被袭击的一些地方还是频繁遭受袭击。

事实也证明鼓励民间人士参与到对异族的搜捕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有了民间个人或是团体的参与,搜捕异族的手段不再是那么的“军队化”,民间动用到的一些手段可谓是五花八门,因为利润所带来的热情也不是军队执行命令时能够相比,结果仅是在三五年间。闽南郡等一些正南方的郡县异族残余快速被清扫一空,民间获得了来自抓捕异族奴隶带来的巨额利润,国家获得了一块不受袭扰的安定土地,怎么也能够说是获得了双赢。

正因为抓捕奴隶是一项不错的业务,后面民间的个人和团体在正南方向的一些郡县不再能创造利润。他们转而涌向了岭南那边。

岭南涵盖的区域可远要比帝国正南方位的地域大得多,岭南的地势和地貌从某些方面也要相对复杂,因此自民间的一些人参与到岭南那边异族的搜捕,四五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如今还会能发现一些中大型的部落,一次性抓上数百乃至于是数千的异族。不过嘛,总得来说这样的机会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因此一些大型的团体再一次“迁移”,往南亚次大陆那片土地展开新的业务,甚至是有的团体已经在筹集资金购买船只,打算参与到大海的探索中去。

民间参与大海探索早就有了,可是因为船只限制的关系只能是在近海区域活动,最近帝国海军在南面的海域发现了几座不知道面积多大的岛屿,也发现那边的岛屿上有数量庞大的异族。

“是啊,每座岛屿上都有野人,那边的野人与南亚次大陆的人种差不多,皮肤显现为黝黑,就是个子略略矮了一些。”

“海航船只可贵了,二百吨的海航用船一艘最便宜也要数千贯,出海的用船不能只有一艘吧?发生点什么事连换条船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咯,大商会或是大商贾会多购置几条,小商会和小商贾只能合作。”

“那是,我们那边的商人就在联合组织船队。”

“嗯!听说那边的岛屿上不但有野人,还有一些香料,就是那种前一次南洋舰队带回来那种香料。”

一艘二百吨船数千贯真心不贵,毕竟制造船只并不是任何种类的木材都能够使用。另外,海航船只和内河船制造的方式也不一样,这里的不一样是指选取更适用的木材和船只结构的不同。海航船只比内河船只贵,那是贵在木材选用和制造工序更多上面。

南洋舰队在南海区域发现的岛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发现的资源种类自然也就更多。得益于吕哲事先的提示,他们发现岛屿的第一时间是查找香料,果然十分轻易就发现了用途极多的香料。

香料也分种类,例如可食用和其它用途。用于食用的香料如丁香、豆蔻核仁、肉豆蔻等等,另外一些不属于食用的范围包括本身具有香气的木材和一些可作为染布的材料。

帝国发现香料的时间并不长,目前对于可食用香料的辨认还不完善。对于香料的利用也仅是初步阶段,但是没人会看低香料的价值,反而一些具有眼光的商人在第一时间就发现到香料的巨大价值。

海航的成本随着帝国造船业的不断扩大和制造工艺的进步正在减少船只制造的成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