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嘉是最先抵达前线的校尉,到来之前属于他的那一校兵马已经集结完毕,不过距离正在厮杀的那些胡人却是有点远。
事实上不离得远不行,汉军要是靠近胡人怎么会安生地厮杀下去?就该是乌作鸟散了。胡人不厮杀得激烈一些,矛盾怎么加深?不加深的话汉军又怎么去拉拢想要拉拢的那批胡人。
头曼派来的胡人骑兵该是在近万,另外一批胡人却是只有六千人左右,两帮人在汉军隔得远远的位置已经打了近二个时辰,不过伤亡却是远比想象中来得少。
互相都是骑兵的状况下,听上去马蹄声轰隆作响,看过去也是尘土飞扬,可是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你追我躲,哪怕是有接触也是极为短暂的时间。
骑兵作战的常态也基本是那么回事,除非是双方有信拼个你死我活,不然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分出胜负。有时候哪怕是被追逐的那一方被追上,可是只要狠心割弃掉被追的尾巴,用一小部分兵力来阻挡和拖延,双方很快又会拉开距离。
一段时间损失一些兵力,反复地进行这种小规模的消灭和舍弃,一场敌对双方都是骑兵的交战,只要兵力不在不断的舍弃中损失殆尽或是被多个方向围住逃无可逃,通常都是会是以一方脱离而落下帷幕。
“卑将传来的命令是后续还会有一万袍泽前来支援。中郎(将)给出的指示是尽可能地围歼头曼所属的骑兵,”秦嘉向在厮杀的胡人看去,那边全是弥漫的尘土,很难看清楚战场的真实状况:“你们是早就抵达该区域的军官,说说该怎么形成围歼的姿态。”
后面还会有一万友军增援过来?那么算上本地原来的近万袍泽。他们的总兵力可以达到二万左右。想用二万的兵力去围歼近万的敌军,自然是极度依赖对地形的了解,猜测己方部队迫近后敌方会选择撤退的方向,事先在该个方向进行设伏或是堵截。
“这片区域范围内二三十里基本为平坦地形,只有在西北方向和西边有几个小山包和盆地。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可视距离下,我们很难进行迂回而不被发现。”
军候所说的是他们难以移动。不是说后续的一万援军。
只要能在汉军晋升到军候的职位就不会有纯粹的傻瓜,毕竟完成晋升不但军功要足够,还要进入帝**事学院进修来着,该学到的一些基本常识哪能不掌握?
后续由第五骑兵军团军团长亲率的援军是从什么地方来?显然是不会笔挺挺地冲过来,会派人过来下达围歼的指令。不就是在等待这边将战况汇报,也是时时刻刻在了解敌军移动的方向,好选择可能进行埋伏的位置吗?
想要在草原进行埋伏还真的是需要利用好盆地,不过这也要搞清楚盆地周边的地形,看看从某个方向看过来有没有障碍,方向选择不对想要藏兵也纯属是开玩笑。同时,盆地藏兵的有效距离也不会超过五里,毕竟所谓的盆地不是突然陷下一个大坑。是那种缓缓地低矮地形。在运气不好的情况下,敌方的斥候只要控马走上高一些的土包,一眼看去也能够将盆地的情况尽收眼底。那也是会有方向选择的原因。所以想在草原进行藏兵埋伏的难度真的是不低。
徐志显然是欣赏秦嘉和纪信的才能,因此才会做出赋予重任的指令。而秦嘉是最先抵达战争前沿的校尉,他是前沿的指挥官,现在就是到了考验他预判能力的时候了。至于纪信?纪信不是没有到达战线前沿嘛。
这片地形太过开阔,他们已经进入敌军可视距离范围,那么进行埋伏的汉军就不可能是秦嘉的这只部队。他们现在还没有加入交战,可以选择的方案其实并不少。最佳的计划是告知后方应该在哪一片区域预先等待,然后他们将要负责的就是进行驱赶。将敌军驱赶往友军的方向。
秦嘉正在思考应该怎么具体来付之行动,与之达成交易的胡人首领派人过来了。
“我们首领请求汉军的帮助。”过来的胡人是操着一口的赵地口音那么说。
有趣了啊,先是一个用秦腔口音说话,又来一个用赵地口音的,胡人部落里到底有多少会列国口音的人呢?
秦嘉要考虑的却不是胡人有多少懂“人话”的翻译,他思量了一下,说道:“当然能够帮助你们对抗头曼,但是我这边的兵力不太足够。”
过来的胡人所能看见的也就是大约四千来人的汉军,他们与头曼所属的骑兵已经厮杀了近三个时辰,从上午纠缠到了快下午,一直舍弃尾巴损失掉一两千人,所剩的兵力也就是三千五百人左右。而头曼派来的骑兵大概还有九千多,汉军加入进去临时合作的双方合起来的总兵力不足八千,还是头曼那边占据着数量优势。
“我们已经来回追逐那么久了,双方战马的体力都即将耗光。汉军一直待在旁边,人和战马的体力都没有消耗。”操着赵地口音的胡人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
胡人是一个懂马的种群,他们自小便是与马匹为伴,怎么可能会干出将战马体力消耗干净而不更换坐骑的事情?
估计也是被追逐的那一批胡人觉得越来越不妙,想要拉汉军下水,最好是能将头曼派来的骑兵驱逐掉,胡人从来都不缺马,哪怕是再缺也是一人至少配置双马,配置三四匹乃至于是五匹马的都大有人在。有那么多可以更换骑乘的战马,哪怕是累也是骑跨战马作战的人累,说那种屁话或许是胡人觉得汉军是从南方而来,欺负汉军不懂马?他们也不想想汉军是怎么一路席卷向北的,汉军可能比不了自小与马匹为伴的胡人,但是绝对不会是不懂马的军队。
秦嘉才不管过来的胡人为什么要睁眼说瞎话,那些胡人想要利用汉军,他也是在考虑怎么利用那些胡人,就看谁的手段更高明一些罢了。
汉军加入作战必定是会让头曼派来的骑兵退却,那却不是汉军所想要的。就算是不可能将头曼派来的一万骑兵吃下,但是能吃掉更多为什么要进行驱逐?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简单的驱逐会妨碍汉军接下来的行动,毕竟驱逐之后头曼那批骑兵肯定是会远远地吊在汉军旁边,有那些眼睛盯着汉军接下来还怎么办事?
秦嘉跟过来的胡人说得比较透彻,只是进行驱逐对合作的双方都不好,不给予重大打击头曼派来的人不会仓皇而退,只有想办法给予重创才能真正地让双方真正的安全。
“另外,你们的部众应该不是全部在这里吧?”秦嘉很真诚地说:“你们这里遭受攻击,没有过来的那些同伴呢?肯定也正在被头曼的人攻打,难道你们要不顾没有在这边的同伴了吗?”
“是的,是的,不止是这边来了头曼的部队,五六十里外我们的也正在遭受攻击。所以我们才会想要尽快回去,这才来请求汉军帮忙。”刚才还隐瞒没说的胡人,他见秦嘉猜测出来了也就不再藏着掖着。
秦嘉也就是随口那么一说罢了,没真想给说中了。他倒是有点不理解了,头曼不该是率领部队赶快离开吗?怎么会耽误时间停下来去攻打叛离的部落,难道不怕被汉军后来追上?
“你们的主力还在将近两百里外的沃野,哪怕是用最快的时间赶过来至少也需要一天。我们这些部落合起来的战士只有一万五千左右,支持头曼的部落合起来有十四万的战士,要是头曼肯付出代价……”
多余的话那个胡人不需要多说了,他们这边都被出其不意地逮住,处在后方的同伴离头曼的军队更近,可能现在已经被重重包围……应该说不是可能,他们已经与后方失去联系,肯定是真的被重重包围住了。
秦嘉有点愣神了,他可算是了解到能成为单于的头曼决断之果断,察觉到有人叛离立刻就下狠手攻击,那何尝不是要将更大的威胁爆发之前消灭于萌芽?
算上后续正在赶来的援军,汉军在附近的军队拢共也不过是两万,就再加上现场的三千五百左右可能的胡人友军,二万三千余人与头曼手里的十四万骑兵相差也有好几倍,有的打吗?
只是一员校尉的秦嘉是真的傻眼了,他开始变得拿捏不准决策,不知道是按照计划消灭所能看得见的敌军,还是简单的驱逐,然后再趁头曼的主力还没跑去远远地吊着。
头曼手里的骑兵有将近十五万,眼前的敌军只有不到一万,孰轻孰重来着?
“按照卑将的命令想办法围歼眼前的敌军,也要趁头曼在消灭叛离部落派人去远远跟着。”秦嘉瞬间拿定主意,他两个功劳都想要!
第七百二十九章漠南(十五)
有能力的人就会有野心,能力越大野心也就越足,秦嘉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不然也不会千里迢迢地投奔明眼人一看就显得有前途的吕哲集团。他并不认为自己做下的决定会顾此失彼,派去人手远远地吊着头曼所在的主力不需要太多的人手,不妨碍到他对付眼前的近万敌军。
秦嘉想得非常清楚,汉军上下做出那么多的努力和付出不就是为了寻找到胡人的主力吗?不妨碍到执行卑将命令的前提下,率先发现胡人主力部队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大功劳,他说什么也要把那个功劳给揽到怀中。
“我们后续有几万援军正在赶来,你们先配合我军将这里属于头曼阵营的近万敌人消灭,然后我们再一块合军前去救援你们的部落,怎么样?”
“骑兵作战需要用到的时间很久,怎么才能在短时间内将那近万敌人消灭?”
“你听我说,你只要转告贵部落首领如此这般……”
“真的可以?”
秦嘉是打着包票拍胸腹肯定能行,胡人将信将疑也就带着口信离去。
他们要干的事情可不是简单地假装溃败往某个方向将头曼派来的近万骑兵引诱过去,毕竟头曼那边能担任统率万人作战的指挥官别奢望是一个傻瓜,做得太过明显能上当就怪了。
胡人回去了,他的首领有没有接受来自汉军的建议看接下来的行动便会分晓。
“向卑将回禀,务必一字不落一字不错!”
“诺!”
派出鸿翎急使向后方回馈也是必然的事情,从某些方面来说,秦嘉这个校尉现在所担当的角色俨然已经转变为指挥拢共两万汉军的角色。那也是因为军团长徐志看得起他,要是这么件事情真给办成了,秦嘉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到后面,纪信也领着本部抵达,他一来就寻找到秦嘉。
秦嘉自然要对军情向纪信会知。说话的时候他就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战场的动态,看到战场态势按照自己所期盼的方向发展,他语气振奋地对着纪信说:“你来得太及时了,不然那些个部落首领可能还要继续犹豫下去。”
纪信对于目前战局的情况只是听了个大概,听到秦嘉的那么一说也乐了。他有感到愉快的理由,毕竟秦嘉那么一说是表达出军功分润的意思。如此一来能不心情大好吗?
人不能做独夫,在军中尤其是不能惹人厌,与同僚保持和善关系尤其有必要,毕竟上了战场天晓得什么时候需要来自同僚的帮助,因此多结下一些交情是非常有必要的。
秦嘉能用四五年的时间从一名士卒爬上校尉这种中层军官的位置。与他懂得和同僚相处绝对离不开关系。像是现在吧,他打了个时间差趁纪信还没有过来你之前将可能发现胡人主力的军功独揽,再分润一些其它的军功给纪信,避免了功劳独吞可能让纪信嫉妒的忧患,还得到了来自纪信的感激,那才是聪明人该干的事情。
正在交战的胡人局势在变,被追逐的那一方并不是直挺挺地往某个方向跑,是绕着圈子向东北方向移动。那么秦嘉和纪信的部队也该有所行动,不该是隔得远远地继续看戏。
两个校尉做出的举动是秦嘉带着本部向正在交战的区域靠近,然后纪信带着本部向南边而去。
两支汉军部队这么做自然是在为了秦嘉所做的部署服务。用一部分兵力给予追击中的头曼所属骑兵压力,另一部分兵力则是提前迂回向着预定的包抄位置移动,好在后续徐志率领的部队到来时完成包围趋势。
其实秦嘉应该再胆大一些,将现场的汉军分为每千人一曲分散开去,尽可能地展开队形完成范围更广更全面的阻击线,毕竟现场的地形可都是平地。两个部分的汉军就算是要包围也只能是挡住两个方向无法做到全面。
可是秦嘉有自己的顾虑,他是很想扩大阻击范围。但是直觉告诉他不能过犹不及,散开是能增加阻击范围。可那是建立在敌军指挥官会犯傻的前提下,若是敌军指挥官不傻,发现了他们的意图来个抽身走人,那就算是行动失败,因此他宁愿做得更保守和谨慎一些。
汉军骑兵在冲锋之前高喝一声“汉军威武!”,驱使战马先是缓慢地进行加速,在马背上的骑兵沉默中,他们坐骑踩着轰隆的马蹄声渐渐完成加速,完成加速之后再次呐喊一声“嘿!”,其后除非是用力时才会发出声音,或者是受伤的闷哼,不然都是一直的沉默。
汉军有所行动自然是被头曼所属的骑兵发觉了,那近万的骑兵很明显地迟缓了一下针对叛离部落骑兵的追击,他们发现汉军只有四千余骑兵向战场移动,另外一批汉军向南迂回,近万的骑兵重新又动了起来,有三千左右的骑兵是继续追逐奔逃的叛离部落,五千左右的骑兵迎头对上了迫近中的秦嘉所部,大概一千左右的骑兵则是不断游动于纪信所部的方向。
头曼所属的骑兵指挥官这么干很符合胡人的战法,骑兵战本来就是移动中的打法,不像是步兵一旦打起来就待在极小的一个范围混战,采取分兵而战对于骑兵来说不存在被套牢在某个区域无法动弹的说法。
说得更加简单一些,那就是骑兵打不过可以很迅速地割舍掉一部分兵力然后进行脱离,全军栽进去只有在四面被围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显然是头曼派来的指挥官拿定主意,派出最多的部队拖住迫近中的汉军,说是拖住或是对汉军试试水都可以,留下一千左右的兵力防止另一路的汉军迂回着插进来,其余的兵力继续盯着疲惫的叛军狠狠地啃。
汉军会在靠近交战的对手源源不断射出弩箭在胡人那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那五千迎上秦嘉所部的胡人骑兵在接近的时候压根就不靠近三十步以内的距离,他们之中的有些骑手能够做到在马背上张弓射箭,零零散散的箭矢就隔着四五十步左右的距离对着汉军飞去。
胡人使用的基本为角弓,角弓射出的箭矢在飞出去四五十步的时候其实已经是轻飘飘,不说汉军骑兵都穿着皮甲,哪怕是没有着甲轻飘飘的箭矢飞过来也极为容易被格挡,就算是射中了也就是擦伤皮而已。
汉军极力想要接近三十步的骑弩发射距离,可是在敌军有意识想要保持距离的时候,除非是汉军坐下战马的速度优于敌军,不然并不容易办到。
双方在互相追逐中就发生着这样的场景,前方是胡人骑兵在跑,胡人骑兵一边跑着还一边零零散散地朝汉军射箭。变换成前后追逐的时候,胡人向后射去的箭矢因为汉军是在向前移动,那么必然是会在移动中自行奔着胡人射出的箭矢而去,总算是增加了胡人射来箭矢的杀伤力。
箭矢有了杀伤力,中招的汉军肯定是会出现伤亡,当有第一个倒霉的汉军被射中眼睛而掉落下马的情况发生,跑在前面的胡人立刻就爆发出了阵阵的“哟呵”声在欢呼,他们射起箭来也变得更加的卖力。
一些被鼓舞的胡人开始尝试加入到朝屁股后面射箭的行列,对着汉军飞去的箭矢数量开始增多,但是驰骋的胡人队伍中也发生了有个别学艺不精的家伙没控制好身躯掉下马背的事情。这样一来倒是没射落多少汉军骑兵,他们自己掉下去的人手更多。
冒顿派来的这些胡人骑兵所使用的战术,汉军也曾经用在齐军身上,无非就是让敌军在屁股后面追,然后敌军追不到的情况下,跑在前面不断用箭矢向后漫射的姿态。现在胡人在玩的手段只能说是无比的简陋,根本就没有发挥出“风筝战术”最大的效果,那也是因为胡人没有马镫,可以向后射箭的数量不多,要是有马镫可就不是稀稀拉拉的几枝箭矢,该是密密麻麻的箭矢在向后射击了。
汉军骑兵曾经用这一战术拖垮过相当多的齐军,那么对这样的战术肯定是不陌生,他们很清楚面对这一种局势下应该怎么做,顿时队伍中响起了“呜呜——呜呜——”的号角声,驰骋中的汉军骑兵又是一阵齐声高喝的“嘿!”,四千来人的骑兵分出大约两千来人形成双箭头预判地驰骋向敌人可能会拐弯的位置,余下的两千来人驱使战马进行爆发性的冲击。
陇西马的耐力要差于河套马(既蒙古马),但是陇西马的短距离爆发性可要强过河套马,只不过是刹那间的加力之后维持不了多久速度肯定是要降下来,在之后的驰骋中速度更是要下降一大截,非必要时刻是不能那么做的,特别是只有一匹坐骑的时候更不能做。
汉军突然分兵又突然加速可把跑在前面的敌军吓了一大跳,他们霎时间停止了射箭专心控制战马,不过还是无法避免被汉军拉近距离,一直到双方接近二十五步左右的时候,可算是轮到汉军的骑弩发威了。
第七百三十章漠南(十六)
汉军骑弩射程远不止三十步,但是超过三十步就不会有什么杀伤力,软飘飘的弩箭或许能够射伤人但是绝对射不死人,那还不如不射。另外,骑弩为三发连射,射完之后想要装填不易,因此拉近三十步再进行射击才是最正确的使用方法,毕竟交战姿态下是没有再行装填的可能性。
骑弩发射的声响与张弓射箭的响声不一样,不过箭矢射出的破空声不会有什么不同。
汉军骑兵只有前导部分能够发射出弩箭,他们射完之后会自行往两边策马移动,为的自然是让开空间给后面的袍泽抵补上位置再行射箭。
弩箭比较短,破空声也要尖锐许多,一阵“咻咻——”的破空声临近,驰骋中的胡人骑兵无一不是立刻将身躯紧紧地压在马脖子部队,期望压低身躯能躲过射来的弩箭。
从外围看去,两支一前一后的骑兵队伍,追在后面的汉军骑兵队伍中不断有小杆的黑点,它们以非常迅速的速度向着前面的胡人骑兵激射过去,这种射击姿态是随着射空匣中弩箭的汉军骑兵让开位置袍泽进行补位而连绵不绝;奔在前方的胡人骑兵队伍则是尾巴的部分不断有人被射来的小黑点“咬”中人或是马,他们在驰骋中尾巴部分被越“削”越短。
后面的同伴不断发出惨叫声,刺激着所有胡人下意识催动座下的战马提升速度,他们那些或是因为人中箭或是马中箭的同伴只要摔倒在地上,哪怕是一时半会没死也会被后面奔驰而来的汉军骑兵队伍踩成肉泥,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一方在惊恐中控制战马不要命加速的逃窜。另一方是即将到了最高速度临界点的追兵,运动中双方的距离又逐渐开始拉长。
陇西马种的耐力不能说很差,河套马种的优势也不在于高速的驰骋,但是最先加速的那一方肯定是要吃了体力上的亏,追击在后的汉军骑兵跑上个二里多很明显速度降了下来。汉军骑兵座下的战马嘴角也有了白唾沫,要是继续驱使着透支生命进行高速踏蹄,战马肯定是要废了。
“呜呜呜——”的号角声被吹响,秦嘉是最先降速的人,他将速度放慢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高吼一声“换马!”,将备用马用缰绳牵着靠近。然后十分利索的双脚不落地,接着马镫和高桥马鞍的便利换到体力充沛的新坐骑马背上。
余下的汉军将士基本也是高吼一声“换马”,随后按照训练的那样先将备用马拉得几乎是并驾齐驱的位置,一只脚先踩着另一匹战马一边的马镫上,然后发力跨过去坐稳。
也不是所有汉军骑兵都能完成那一动作。毕竟平时训练是一回事,战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些汉军骑兵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没稳住掉落下去,直接被后面路过的马蹄子践踏成破布袋的不是没有,被缰绳拉着托在地上的也有。
一个奔动时的换马动作摔下去二三十个汉军骑兵,回头张望的秦嘉脸色黑得跟锅底一样,他并不是后悔下达换乘的命令,只是在心疼每次都会出现的失误。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战术动作。可是次次都会发生那种事情,有一些还是平时训练表现得非常不错的士卒,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战时奔动过程中换马驰骋这一战术动作很有必要。毕竟在作战过程中要是停下来再换马失去继续追击的机会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有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停下来不动很容易被咬住,一旦被咬住损失的人手可就不会因为换马驰骋战术动作不过关损失的那么点了。
重新换上体力充沛战马的秦嘉亲率的二千余骑兵恢复了追击的姿态,因为是新换乘的坐骑,体力充足之下能够保持高度稳定的速度。另一边的敌军却是没有换乘仍是疲态的坐骑,渐渐又给他们拉近了距离。
头曼所属的胡人骑兵当然也知道座下的战马呈现疲态该换乘了。可是后面有逮着射了他们一阵的汉军,左右两边也有不断在逼近的汉军。他们哪敢停下来或是放低马速换乘啊?只能是硬着头皮骑跨疲态的战马,然后向着友军的方向没命地拍着马屁股奔驰,队伍中召唤同伴过来帮忙的号角声也是一阵一阵的吹响。
当双方距离被拉近到不足百步的时候,眼见再骑跨疲态的坐骑没等与同伴的队伍会合就该被逮住,指挥这股骑兵的胡人首领咬着牙下达了保持高速驰骋而换马的命令。
命令当然是依靠人的嘴巴不断一个又一个高喊重复下去,大多数听到在高速驰骋速度下换马的胡人哗然了。他们现在的速度大概是四十迈左右,也不像是汉军有马镫可以借力,更加没有汉军的那种高桥马鞍能在换乘的时候稳住身形,这么快的驰骋速度换乘可是异常危险的。
下完命令的胡人指挥率先将备用马拉到并驾齐驱的姿态,他嘴巴咬着兵器的剑柄先是双腿紧紧夹着当前坐骑的马腹,然后微微倾斜身躯单手扶住另外那匹备用马的马背,随后又扭身抓住备用马脖子上的鬃毛,很是小心翼翼地原本紧紧夹住马腹的双腿,这才发力腾空而起。
成功换到另外一匹战马的马背上,胡人指挥心里也是大大松了一口气,不过那口气吐出去的时候突然记起角弓和箭囊都在那匹显现疲态的战马脖子侧面呢!
又是一阵折腾才拿回角弓和箭囊,可是胡人指挥耳朵听到的濒死惨叫声也太频繁了一些?他回头看去,一些在高速驰骋状态下换乘的部下掉落马背,亲眼看到一个部下掉落在地上被缰绳伴着倒拖,没完没了地发出凄厉的惨叫声,还是在后面一匹战马用自己硕大的马蹄踩中那倒霉蛋的脑袋瓜才算是给了一个痛快,不过那倒霉蛋的脑壳子成了破西瓜是绝对免不了的。
秦嘉的眼睛可是一直盯着前面的敌军,当他看到敌军在高速驰骋姿态在进行换乘的战术动作时真的是被吓住了,概因一开始的时候率先换乘的那一批就没有一个掉落下去。正当他以为胡人都是那么剽悍的存在时,念头都还没成型总算是看见随后跟随换乘的胡人稀稀落落掉下去不少。
敢为人先必定是艺高人胆大的那种人,最先跟随指挥换乘的那批胡人就是属于有胆气又有本事的那一类,随后跟风的人无外乎是看到同伴能够成功也壮着胆子照做,结果本事不过关自然是要完蛋。
并不是所有胡人都敢在高速驰骋中换乘,就像是汉军若不是有军律约束,不听从命令和掉下一样要死,差别不过是一个事后按照军法被处死一个是掉落马背当场死。胡人可没有什么森严的军法约束着,胆气壮的人已经做完,跟风的死了一批,吓得后面没做的胡人干脆就不敢换乘骑着疲态的战马,结果是驰骋中的胡人因为战马的姿态不一样,慢慢被拉伸成了两个部分。
逐渐与前面拉开距离的胡人心里自然是无比着急,当第一个敢于降下速度进行换乘的胡人出现,那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然后变得非常多。他们一降低马速自然是会被追在后面的汉军给迫近,率先抵近的是左边的汉军,迫近之后理所当然是一阵没完没了的弩箭射击,随后战场上响起了“汉军威武!”呐喊,片刻之间就爆发了短兵相接。
秦嘉没有去掺和被逮住的那批敌军的交战,那里的胡人是在换乘的时候被逮住,汉军注定是要占老大的便宜,另外就是汉军已经抵近在与胡人进行接触战,他这股骑兵是从后面插上去,要是加入作战只会挡住己方袍泽的前冲道路,还不如从侧边稍微一动一下继续追着另外那批敌军呢。
事实也证明了秦嘉的判断,从左边迫近进攻的汉军骑兵绝不是一旦短兵相接就待在原地不动了,他们是在高速的驰骋中挥出手里的斩马刀,不管有没有劈中人都是速度不降地奔驰而过,前冲的趋势自然是成直线,要是秦嘉真的带人加入进攻就该是两批汉军骑兵互相挡住去路,所产生的结果必然是一片人仰马翻。
驰骋于右边的汉军骑兵是在袍泽们冲杀的队伍只剩一个尾巴的时候才策马发动进攻,如此一来就成为一个不会互相挡住去路的交叉线。
“右边的部队不该放弃追击前面的敌军加入厮杀的……”随着战马高速迈动马蹄而身躯上下起伏的秦嘉心里不断咒骂着“猪脑袋,蠢货”等等的词语。不过事情已经发生了还能怎么样?他只有一边在心里咒骂着,一边看着前方一小撮敌军,期望能够纪信率队迎过来之前赶紧拉近双方的距离,好完成合力的绞杀。
头曼所属的胡人骑兵能察觉出事态不妙,他们已经将追击叛离部落的部队收缩了回去,现在的战场动态变成了汉军骑兵和叛离部落的骑兵从西北方向朝着他们迫近,他们若是不想待在原地被逮住,那只有移动起来,而移动的方向要么是向北,要么是向南。
第七百三十一章“漠南(十七)
骑战之中能不能完成移动换乘战术动作对一支骑兵队伍来说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重要性,能够完成驰骋中的换乘战术动作,那意味着能够将体力不支的疲态战马换成体力充沛的新战马。
对于骑兵而言速度就是生命,失去了速度的骑兵比步兵还不如。同样为骑兵的军队在交战对于机动性的追求更加是一道生命线,一方有速度而一方没有速度所意味的不止是被逮住而已,还会演变成失去速度的那一方被反复的冲杀,像是猫玩老鼠似得玩死。
落在后面的胡人骑兵彻底完蛋了,他们是被两千左右往来迂回的汉军几次反复驰骋冲杀中被用刀劈死,被战马撞死,被硕大的马蹄子踩死,死的速度之快超乎人的想象。
其实胡人真的不适应汉军的战法,他们是游牧民族没有错,控马技术也非常好更是没有错误,只是哪怕是自小与战马为伴的胡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骑乘战马搏杀。在他们的观念里战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