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军组织盾阵迫近,行动虽然缓慢,但是伤亡却是不大,相对这边陈胜军那里在遭遇汉军弓弩手不断波段式射击之下,长达近三百步的范围内已经躺满了尸体和受伤者。

“我们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吴广是真的不解。

汉国迅速崛起,北上参战之后很快就将齐国在难免的疆域吞食干净,齐国说什么唇亡齿寒当然是有道理,汉军的北上肯定是要消灭任何一支不服的武装,以达到占领土地的目标,陈胜这一方势力要是不投降自然也会是遭受攻击,可是这个理由并不足以让陈胜不计伤亡派人猛冲。

历经刘邦带人背叛。陈胜绝对无法容忍再次出现那样的事情。他派出去作战的部队是麾下符离的本军,而符离最近与齐国那边的田假最近接触的次数太多了,怎么也该警告削弱一下。这些他却是无法跟吴广明明白白说出来,只是找了个试探汉军是不是真如传闻中那么善战的理由。

符离带人很卖命地在冲击,损失了近三千部下之后依然没有崩溃的迹象,让陈胜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疑神疑鬼,毕竟符离若是真的有反叛的意思该是紧紧保住自己的部队,不该是这样才对?

当初刘邦那么一折腾,陈胜差点就那么一蹶不振下去,他们是转到恒山安稳了下来。然后连续攻打恒山周边的郡县才又裹挟到二三十万人,势力范围一度发展到代郡接近雁门区域。

挛鞮头曼率草原胡人迂回,陈胜是亲眼所见二三十万胡人呼啸而过的画面,胡人在雁门附近的烧杀劫掠自然也让陈胜这边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势力范围又收缩了回去。

在那么某一天,齐国特使田假打着旗号前去找陈胜,诉说齐国在南边不断惨败的事实,也用齐国不断惨败的现实告诉陈胜,汉军北上将会改变天下大势。齐国承认单靠自己绝对顶不住了,正在寻求所有力量抵抗汉军的入侵。

陈胜一开始是带着看笑话的心理在听,他心里无比痛恨刘邦,自然也是将本来就有交战和引诱刘邦带人背叛的齐国给恨透了。

田假述说的那些威胁离陈胜太过遥远。汉国对齐燕开战关他屁事?

不可否认的一点,两手空空的吕哲能在六年之间创建汉国在陈胜看来就是一个榜样,既然其他人能做到,他陈胜只要有足够的天时、地利、人和也总会走到那一步。

远在南方的吕哲与陈胜离得实在太远了。不说之前没有什么利益冲突,从未摩擦和交战也谈不上有什么深仇大恨。且说实话,正是因为离得太远。从草根发展到坐拥十数万武装的陈胜对于天下大势也没有太深的理解,汉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吕哲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基本是属于不了解状态。

因为不了解汉国和吕哲,陈胜一开始是拿定主意置身事外,多多少少也想着齐国被汉军胖揍逮住机会占点便宜的心思。

后面的发展却是让陈胜心虚了,只因田假威胁陈胜,既然陈胜不愿意结伙,那齐国只有先联合匈奴将后方陈胜这个威胁解决掉。匈奴也果然从秦军战线朝东北方向移动,停驻在雁门之外的同时又会合了十五万齐燕联军。

两个部下的意见也让陈胜开始动摇,这两人一个是朱房一个是符离。

朱房有点学问,他给出的建议是想要浑水摸鱼就得参与进去,不能让齐、燕、匈奴的目光盯在身上,不如先虚与委蛇,亲身参与其中也更好操作一些。

符离却是从天下大势的方向在劝解陈胜,从南方发展起来并壮大的汉国确实已经有横扫天下的实力,特别是齐国在短暂的三个月南线连续崩坏,要是齐国真的被汉国灭掉,他们也只剩下两条路,要么就是与汉军交战然后被消灭,要么就是在没有与汉国交恶之前归附。

虚与委蛇吗?陈胜觉得那样确实也是一个方法,至少在面对起码四十万多方联军的围剿之下,他们确实是顶不住,更别谈东胡也被齐国说服的前提下。

匈奴与齐结盟,若是最后同盟这一方获得战争的胜利,匈奴能得到北地郡、上郡、陇西郡。

燕国与齐国结盟,战争胜利之后有争议的广阳郡,还有巨鹿局部、恒山郡也会交给燕国,更别谈齐国承诺了大量的财帛。

赵国?赵国很显然是一开始就被齐国作为牺牲的对象,陈胜也得到消息,据称赵王歇似乎发现了这一苗头有与齐燕翻脸的迹象。

陈胜就问田假,若是答应结盟会得到什么。

田假给予的回复是承诺帮助陈胜建国,疆域就划定在雁门郡与太原郡。若是陈胜这支武装在战争期间出力更多,得到的回报也就更多。

齐国连赵国都会出卖,陈胜哪敢相信田假那些空话,不过他也是抱着别样的心思,装作很欣喜的模样就答应下来了。

匈奴和十五万齐燕联军没有东向,在雁门之外休整了很短暂的时间就重新扑向秦国,那个时候陈胜就知道自己是上当了,本要发作却是齐国那边运来一批兵器和粮秣,刹那间又迟疑了下来。

齐国很大方,拿出的兵器足够陈胜武装起六万人,对于从起兵之后就显得穷困潦倒的陈胜武装来说,田假承诺后面还会再拿出五万人份的兵器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草根阶层与贵族玩心思很吃亏,那是在知识和见识上的差距,陈胜在一连串的诱惑下一步一步按照齐国的意愿走了下去,虽算不上是倾巢而出,但也带着十五万部众走到了与汉军交战的战场。

事实上齐国真的非常大方,陈胜带出来的十五万人到最后都拿上了齐军的制式兵器,连带东胡参战的五万人也是从石器时代进化到了青铜时代。

齐国的大方有其底蕴,那是因为燕国在辽东与齐国共同开发了相当多的矿产,那里在五年之内已经建设起一片作坊,在有足够的工匠和矿石的支撑下,月产兵器数量并不低。

为了能抵御汉军,齐国什么都干得出来,这里往大了说是与齐国的生死存亡有关,私心上来说,齐国曾经有一次举国不战而降的污点,经历过太多次受到白眼和鄙视的齐国宗室都已经下定决心,尤其是齐王田儋公开发誓自己绝不会做第二个投降的齐王,怎么可能不用尽任何手段来自保?

齐国的上层自尊心和耻辱感激起了拼命到底的勇气,在上层的带动和厚赏之下,齐军士卒似乎也肯拿出性命来搏,在进攻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十分地勇悍。

环顾整个大战场,东胡那边一直还是在游动状态,陈胜已经命令符离撤退,只剩下燕军和齐军还在扑击汉军战线。

燕军是依靠盾阵一直在汉军弓弩手射击范围边缘进进退退,齐军却是拿出了狠劲直接抵近。

齐军进攻的局部,汉军挖下的壕沟地段早在前几天就已经被齐军的尸体和泥土给填满,今天齐军再次从这个方向进攻,旧的战死者尸体没有被清理,汉军不断的箭雨阻击之下身穿白色战袍的齐军士卒又倒下不少。

连续作战数月,第二混编军团的战兵数量已经下降到三万五千人,他们的绝大部分兵力需要留下来预防不断游弋的东胡骑兵,轮换的弓弩手不足,在弓箭手手腕到了射箭次数的极限,只剩下射速比较慢的弩手在射箭时,终于又是一次让齐军迫近到刚刚修补没多久的围栏处。

“齐军战线那边需要增兵,调一校朴刀手过去。”

“诺!”

差不多是在齐军冲击围栏的当口,一直远远在外游弋的东胡骑兵也开始朝向该处移动,亲自抵达前线关注战事的何怿却是看不出有什么紧张表情,反而是嘴角勾了起来:“他们永远都是不吃教训啊?”

。。。R752

第六百六十七章:局部(下)

汉军第二混编军团是在二十七天之前与当前敌军面对面,普一开始是敌军发动全线的进攻,不过却被早有准备的汉军在敌军还没有形成全面攻势的时候就瓦解掉。◎頂點小說,x。

对付骑兵的原始方法之一嘛,事先在地面上挖出能陷住马蹄的孔,或者是抛撒茫茫多的蒺藜刺,这些事情对于汉军来说是已经模拟过无数次的演习。

那次的交战过程说起来有点枯燥,最先冲锋而上的东胡骑兵在中途诡异地发生了座下战马跑着跑着突然向前摔去的状况,每一匹向前摔去的战马都是因为踩中了汉军挖出来小圆洞。

东胡骑兵冲到一半就自行停止了下来,他们是下马之后才发现冲锋的道路上布满了孔洞,结果就是驱马向汉军冲锋的攻势没开始就被迫停止。

换成步军发动进攻的时候,他们先是遭遇了蒺藜刺,不知道多少士卒脚底中招总算是穿过满是孔洞和蒺藜刺的地带,没来得及欢呼却又是被宽四米深三米且低下插满了尖锐木桩的壕沟阻碍了去路。而这还没算完,一些倒霉蛋被后面的袍泽来不及收住冲势给推了下去,没发出什么惨叫就已经命丧当场,那些没掉下去的士卒也没什么可庆幸的,他们遭遇的是早就严阵以待的汉军弓弩手没完没了的射箭。

壕沟在战争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利用壕沟来进行防御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还在被广泛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堑壕战被利用到极致。

汉军设置的壕沟没有多么复杂,不过是按照弓矢的射程布置三条,再配以障碍物等等进行阻碍,气势汹汹而来的同盟军“脑门挨了一棍子”有些懵,那股气势也就泄掉。

同盟军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也在填满孔洞和清理蒺藜刺的时候付出一万多人的伤亡代价才算是有了一条可以进攻的路线。

不过说实话,来时的气势早就荡然无存了。概因填那些孔洞会被汉军弓弩手射杀,捡蒺藜也会被汉军弓弩手射杀,除此之外还要在扛着土袋去填壕沟的时候被射杀。

不断不断的被动和麻烦干扰下,齐军倒是因为国家形式不利还保存一定的士气,燕军、东胡和陈胜这边的情况在很多时候都是属于那种应付式的模样。

今天是第二十七天,以一个不满编军团由七万辅兵协同着就挡住将近三十万敌军快一个月,这个月以来敌军也没有组织起一场像模像样的攻势,作为这场局部战争的指挥官,也就是汉军第二混编军团的军团长何怿,他实在想不出汉国有会什么理由不会夺取天下。

很明摆的事实。已经打了三四年的秦、齐、燕、赵一看就是筋疲力尽了,哪怕是复国之后有什么精锐部队,估计也是大多损耗在互相征战的战场上。

看看齐国四处拉来的帮手,匈奴那边汉军还没有遭遇过,可是遭遇到的东胡和陈胜军……何怿说句非常真实的感受,那就是一个存在感不强,另一批则纯粹就是乌合之众。

轰隆的马蹄声正在接近,若是汉军本身没有骑军,是那种首次遭遇上万骑兵的军队。遭遇这样的场面或许是会发慌。可是呢,汉军要是军团建制,又有哪一支没有和骑军进行过演习?他们对这样的场面早就司空见惯,也从不断的演习中发现不少应付的措施。

“总算用得上我们了!”曹参回头看一眼后方。对着旁边的袍泽说:“让床弩准备,一旦敌军骑兵进入射程,第一序列立即发射!”

曹参的后方是列成排的床弩,总数量绝对不会少于二百副。其中三射床弩占了多数。

指挥第一序列床弩的一名军侯,他亲自操作床弩射出三根特别漆成黑色的粗大弩箭,一阵弦声响动之后。三根弩箭离开滑槽被发射出去。

那是在进行校射,也就是最前列的床弩预测最远射击距离,然后最后列的床弩也发射弩箭探测可及范围。

其实汉军的弓弩部队和器械部队的军官们都有经过培训,说的不是战前校射,是一种在纸面上画出格子,然后标定序号,事先与各支番号的远程部队约定好覆盖范围。这一套在现代被运用于火炮诸元设定的知识当然是出自吕哲的手笔,他现在拿出这么一套知识来对弓弩手的作用不大,毕竟弓弩手的射程也就是那么回事。同时,诸元设定对于器械部队的帮助也几乎是没有,这里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那就是床弩压根就不存在准头……

鸟瞰整个大战场,汉军是位于南面,他们构筑的方面连绵十里以上,阵前布满了各型的障碍物,靠后一些的位置汉军挖了至少三条宽四米深三米的壕沟。目前壕沟基本已经是被填平的状态,在战场靠东侧区域身穿白色战袍的齐军还在不断向某个突破口猛攻,后方调动方向的东胡一万骑兵也在向这个突破口移动。

视野拉得更大的话,将视线从战场向后拉伸大约七八里,在一片枯黄的树林,无视那些挡住的树木,里面到处都是牵马的汉军士卒。这支部队数量该是一万人两三万匹,他们待在这里其实已经超过七天。

视野再行转动,将视线拉到汉军第二混编军的东面二十里处,济水某河段已经架起了六座浮桥,一队又一队的汉军士卒正在小跑着过桥。而在这些部队渡河的同时,北岸早已经是布满了人群,他们是早已经渡河的士兵,一声声的口令声中正在排列队形。

也许还要将视野拉得更加宽广一些,在距离第二混编军团与同盟军战场约有一百三十里之外的巨鹿旷野,飘扬着赵国旌旗的一支五万人赵军正在司马昂的率领之下向东行军。

距离济北郡二百七十里之外的泗水郡与薛郡交界处,一杆巨大的王旗在一片绣有隶书“汉”字的旌旗中央迎风招展,它的周边是列队向前而行的汉国禁军所部,他们已经踏入薛郡的地界,沿着几支军团走过的路线正在向北方前进。

同时,在距离薛郡约有二百里之外,汉军第四混编军团和第六混编军团,他们正以相县、下邑、单父这四个城池为依托,一部分在野外,另一部分在城池之中,与之回援东向的田荣兵团在各个地方进行交战。

因为田荣兵团回援北上,赵军也早早就进行撤退,留在三川郡一线与秦军对峙的只剩下臧荼所率的七万燕军。

在赵军和齐军相续放弃对峙跑路之后,臧荼无可选择之下也只能是在秦军反应过来之前赶紧率军离开。他选择的方向与田荣不同,田荣是为了分担临淄的压力不得不向东而去,燕军却是经过一阵迷惘之后选择直插东郡。

因为被封锁消息渠道中断,赵国脱离同盟的信息压根就没有送递三川一线,田荣和臧荼自然是不知道赵国已经加入了汉国这一边。

臧荼率军北上的最初并没有发生点什么特别的事情,踏入东郡境内的时候却是倒了大霉,他们先是遭遇到汉军第一骑兵军团的部分骑兵攻击,后面竟是发生赵军也发动袭击的事情。

汉军攻击燕军也就罢了,毕竟双方已经实际进入战争状态,可是赵军攻击燕军是不是搞错了?为此臧荼是火冒三丈地派人前去质问,得到告知说赵国不再是燕国的盟友,反而是汉国的盟友后,不但是臧荼,任何一个听到这个信息的燕国将士都傻掉了。

而在这个时候,一直待在三川一线的秦军也有了行动,为数七万的秦军不去追齐军,他们是顺着燕军走过的道路直接追到东郡,命运在这一刻似乎是个淘气的孩子,早先打生打死的秦军和赵军竟是合起来围殴起了茫然无措的燕军。

田荣是在发现汉军、赵军、秦军都在围殴燕军才察觉到什么,而在这个时候三十五万齐军已经被挡在东向的路上二个月,他们所剩的军粮再消耗上三个月就该空了。

“也就是说,汉、秦、赵成了盟友?”田荣问的是带着不足三百人突围成功,又在汉军骑兵不断追击下扑进山区,艰难地翻山越岭才跑到齐军这边来的臧荼。

“就像是在梦中一样……”臧荼说的是自己的感受:“刚开始只是汉军,后面赵军、齐军、魏军、韩军都加入了进来。”

七万燕军被这么多不同国家的军队围殴,首先崩溃的是心理,在看到那么多不同旗号的敌军在攻打自己,他们不免会生出被整个世界遗弃的感觉,结果就是燕军前前后后只坚持了七天就彻彻底底的崩溃了。

“汉军先是骑兵追,后面又有一支在山林里移动非常快速的部队追击,他们逮住了我们,”臧荼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张,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永远忘不掉的噩梦。”

田荣有一种非常不妙的感觉,他接过纸张铺开看了一下,上面写了很简短的几个字“归降免死”落款人是汉王哲。

第六百六十八章:在路上(上)

“我、我不明白……”臧荼满满都是迷惑:“他们为什么要与他走到一起?”

“他们”指的是秦、赵、魏、韩,“他”所指的是吕哲的汉。…頂點小說,

赵国突然改换阵营能够说得通的,世界上从来都是纸包不住火,齐国要牺牲赵国的利益喂饱燕国这边与陈胜那边,这么件事情估计是被察觉了,那么赵国与齐国翻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魏国与韩国就不用说了,接受汉国的庇护之后该是被渗透到方方面面。

其实从魏军和韩军都接受汉国那边的将领训练开始就已经注定魏韩两国要失去反抗能力了,毕竟军队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军队先行被汉化,这个国家也就像是一颗橘子被扒开了皮露出嫩肉,没什么防卫能力。

魏韩两国的经济也依赖于汉国,那么文官体系也肯定是要面临瓦解,汉国更近一步地控制了文官体系,文武两个系统全被控制的国家,压根就不是一种**自主的存在,最终的命运已经无法更改。

齐国其实也在那么干,利用比燕国更加强悍的经济在进行第一步经济控制,等待燕国离不开齐国的财帛、物资上的支持,齐国就会将手伸向燕国的军队系统。

可惜啊,已经很快要让燕国形成对齐国的经济依赖了,汉国却是在这个时候宣战。

田荣有些愣愣地看着手里那张皱巴巴的纸张,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那不多的几个字。

汉国已经展现出横扫天下的实力,并且已经在干出兵横扫的军事行动,田荣也不明白那些国家为什么还会与汉国走到一起,难道就不怕齐、燕相续被汉国灭亡之后,下一个就轮到他们了吗?

“我遭遇到的那个汉军军侯,他告诉我,”臧荼表情十分怪异:“……将纸张送给你之后。我就可以自由地北上回到燕地。”

田荣扭头看过去,臧荼的状况很不对劲。

“那个汉军军侯转述了汉王哲的一些话,”臧荼晃了晃脑袋,想笑又憋住:“汉国允许燕国存在,前提是退出这场战争,然后迁移到比辽东更东北面的区域。”

燕国实际做主的人不是燕王夏,是臧荼和韩广,这点是举世皆知的事情。

事实上燕王姬夏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身上有没有燕王室的血脉也是一个问题。若姬夏真的是燕王室的血脉,没有理由会不清楚燕国与齐国的恩怨纠葛。要知道燕国可是曾经差点被齐国给灭了,齐国也被燕国纠结列国差点弄死,所以一直以来两国王室从来都是死不往来的局面。

在他们这一代,齐国是站在强势地位去尝试与燕国联合,要是按照燕国王室血统里的倔强是怎么都不会搭理,可是很明显臧荼和韩广控制下的燕国才不会背负那么多的历史包袱,姬夏似乎也根本不知道两国的仇怨,至少是姬夏在和田氏那些人接触的时候从未表现出什么敌视。

田荣张了张嘴,他很想说汉军根本就不会放任臧荼回到燕地。但是既然吕哲敢让人放话,那么按照吕哲一直以来追求诚信的态度,汉国绝对是能说到做到。

“……迁徙到比辽东更北边的区域?”田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吕哲统治下的汉国很奇异。一直以来的行事作为都很难能令人看懂。

“我要走了,”臧荼对田荣躬身行了一礼:“回到燕地,然后……”苦笑了一下,摇摇头没有往下说。真的就拉开帐帘走了出去。

田荣在臧荼走后还是持续那种发愣的状态很久,他能感觉出臧荼神态里无法掩饰的颓废,那是在遭遇了太多事情之后才会有的心理触动。

汉国强势崛起。列国征战不休已经打得几乎耗尽骨血,筋疲力尽之下难以再与汉国抗衡,只要是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出汉国有再次一统天下的趋势。

在何去何从的抉择之下,不管是汉国给了秦、赵、魏、韩什么样的承诺,这些国家已经与汉国形成了一种实际的联合,臧荼离开齐军军营后打出了自己的旗号,一路上他看到了秦军、赵军、魏军、韩军、汉军正在往齐军这边汇集过来。

“田荣……”臧荼很黯然:“坚持不了多久了。”

他们这一股联军南下之后,先是在陈郡那边与秦军打了一年多,随后又扑向三川郡,在三川郡、南阳郡、砀郡这个范围之内与秦军大战了将近二年,是在近年来才趋于对持能够喘口气。

三年的大战,秦军是防御姿态都已经显示出颓态,进攻一方的联军的疲惫程度肯定是要更加严重。

根据不靠谱的统计,秦军三年来向中原军团增援的兵力不会低于二十万,可是中原军团的兵力从来都是保持在六十万,那是不是说三年的大战让秦军损失了二十万左右的士兵?

臧荼倒是对联军这边的情况了解,三年来联军陈尸沙场的将士在三十万左右,残废或是逃逸的没办法算,但是在册的士卒、民伕名册消失的名单足有一百二十余万。

秦军作战从来都是血腥的战法,摘取人头记功的方式让秦军将士杀一路砍了一路的脑袋,以至于只要是联军战败基本就是战场上满满都是失去首级的无头尸体。秦军还不止是针对士兵在杀,只要是交战范围内的非秦军,那些秦卒不会去分别是军人还是平民,反正就是杀杀杀,杀得秦卒军靴踏过之处了无人烟。

联军与秦军的三年交战,死得最多的不是士兵,刚开始在陈郡交战时,秦军倒是能克制下来减少对平民的杀戮,那是因为一直有汉军在旁边盯着,汉国那边也一直向秦国发出警告。到了战场转移到砀郡,失去了汉国那边的不断警告,秦军开始变得有点符合过去的血型姿态,对平民的杀戮又恢复了。

秦军进入交战状态后还有一件必须做的事情,那就是纠缠住交战对象的主力,然后穿插战场对辎重部队进行没完没了的袭击,联军能够统计得出来的民伕伤亡数字不会低于四十万人。

失去的劳力自然是需要补充,反反复复之下联军三年之中没了在册一百二十余万人,一般人或许不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是管理国家的高层哪里不会明白这是极度消耗国力?

双边都不是那么好过,战争打到那副摸样哪怕是分出胜负,谁也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吧,汉国参战之后,其实很多人都清楚局势要变了,会有什么变化就看吕哲的心思到底多大。

吕哲的心思到底是多大?臧荼哪怕是遭遇拦截,在他表清身份后也被放行,他进入泗水郡北部区域后,看见的是什么,就代表吕哲的心思到底有多大。

战争过后的泗水郡北部正在重建,主要劳动力是汉国雇佣的本地人,他们被汉国那边的文官编成队伍,很像是一种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在指挥着到处建设。

修路,汉国雇佣了大量的人在修路,那是一种宽起码四丈的大路,很明显是要用于军事用途。

道路的重要性是臧荼在与齐国那边共同开发辽东和半岛时就认识到的知识,汉国在修一条连接南北的道路,不但是在泗水郡这边修,从打探到的一些信息也表明薛郡、东海郡、琅邪郡都在修路,作为一名够格参与国家管理的人,他怎么能不清楚这些道路修成之后意味着什么。

“唔?汉国雇佣的人口超过二百万,不但在大规模的修路,且对民间的水利也在进行梳理?”臧荼听到这个消息张大了嘴巴:“北上的汉军,战兵、辅兵、民伕的数量不会低于一百万,再加上维持雇佣的二百万人,汉王哲哪来的那么多粮秣供养?”

自言自语自然是没人能去回答臧荼,告诉他汉国针对南方获得的稻种经过实验已经被证实在靠近南方的区域确实是能耕种两季,因此苍梧郡、南郡、长沙郡区域汉国屯田兵所开垦出来的土地经过三年的努力,俨然已经成为粮仓。

近几年来,汉国针对产粮地的水利建设一直没有中断,再则南方本身就是一个多水系的地形,几年间遭遇的天气也能算得上是风调雨顺,累积下来的粮秣除了此前贸易中出售的之外,囤积下来的粮食经过计算可以提供一百万大军进行二年的消耗。

开完本土的屯田兵已经南下岭南,在未来的三年内也会将那片土地建设成产粮地。此外,汉国对巴郡和蜀郡的接收也在进行当中,蜀中平原这块产粮地到手只是时间问题。

军队与民间的粮秣消耗计算方式不同,用于军事的粮秣除了吃之外还会因为这样那样的意外损失掉,民间却是没有太多这方面的担忧。另外,汉国也不是在进入战争状态之后就不再种地,在消耗的同时也在进行生产,那是一种维持性。

臧荼一路走一路看,一直是在进入薛郡地界之后才发现一件此前忽视掉的问题,那就是汉军占领区内的社会环境与那种兵荒马乱似乎够不着边?

第六百六十九章:在路上(下)

汉国那种令人看不太懂的治理模式让只要肯劳动的人就不会挨饿,想要有口饭吃的人只能受雇佣于汉国。∈↗頂點小說,x。他们在被雇佣之后会接受管理,形成一种受监督的情况,汉国又编练了一批来自占领地的青壮,用这批编外军维持占领地的治安。

臧荼一路走看见的东西很多,印象相对深刻的就是关于战后的治安维稳,当然还有连绵不绝向北面运送物资。

在历史的长河里面哪一块历经大战的土地不是一片凄惨情况?历经战火之后不说妻离子散的场面处处可见,一些乘机结伙劫掠的地皮、混混、流氓更是伴随战争而来的团伙,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脸上普遍会带着一种惶恐不安和对未来的迷惘。

汉军占领区内也没少看见一片片战火摧残的残垣断壁,可是臧荼从黔首脸上看不到惶恐不安,有的仅是一种沦陷区人民肯定会有的迷惘。

途中臧荼还发现一种很特殊的现象,每当有汉军的人前去某个村庄,那些黔首之中比较德高望重的老人似乎是在劝说村中年轻体壮者前去应征什么,所以总是会看见一个村落的成年男子被集中起来,然后跟着汉军派去的人前往某地。

有一次实在是忍不住了,臧荼就等汉军将村中的青壮带走,然后去请见村中老人。

“修的水利是本地获利的事情,有工钱拿,吃喝还是由军队提供,自然是要去的。”

“真的是去修水利?”

“自然的事情,工地就离村子不远。”

“您不担心那些青壮去了被送上战场?”

“怎么会呢?汉国人本身想加入军队都不容易,哪有那么好进。”

短暂的交谈,臧荼得到的信息却是很多,汉国似乎是专门派人过来宣传国策,最先入手的便是在乡间比较德高望重的三老。

臧荼还发现三老的宗族都是这一次战争的获利者,不是族内的出产被购买干净。就是他们之中有子弟被招进了那个维持治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