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报!!!”传令兵嘛,人没到声先到,他来了之后单膝跪地:“禀告主公,右领古拒绝出战,并杀了前去催促的军法曹。”
“哈?哈!”之前在跟桓楚说话的那个右领听到这话惨笑了,笑着“呵、呵呵……”白眼一翻软在地上,把旁边的那个传令兵吓了一跳。
“死、死了?”传令兵很清楚的看见倒在旁边的右领睁着双眼却是没有呼吸。
这右领分明是本来就气得呼吸不顺,身上又是受了重伤,听到那消息一气一急牵动了什么,就那么受不了的完蛋了。
桓楚对着旁边的亲兵说了句“厚葬。”,看向传令兵时变成了凶狠的表情:“命军法官拿下右领古,连带其军亲族一并拿下!”
第二次了,前一次拒绝出战的右领倒是没敢杀死负责监督的军法曹,而这次是动手了,这证明军心已经极度不稳,随时都可能发生哗变啊!
“让桓熊带兵死守第三道营寨,同时命令左翼的俾将军敖卡威胁楚军侧翼。”桓楚知道不能再死拼了,需要适当的进行巩固,他也继续前去震慑和安抚将领们,再对士兵好好的喊上一阵话稳定军心。
在出发前,桓楚特地将盘着的头发弄散,身上的甲胄也擦了一些血迹,这摸样自然是有目的性的。
“再次催促番阳的季布,明言告诉他,若是再不率军来援,我必取他首级!”桓楚恶狠狠地说着。
季布呢?他其实早在昨天就已经率军离开番阳,营地则是留给了从南郡再次前来的三万部队。
五万大军离开番阳后一路向东,行走了二十里到一个叫老林的森林里再次停顿,季布派出斥候随时关注十里外两军交战的情况,得到的军情是桓楚与项梁在进行拉锯战,战况十分激烈。
季布十分清楚吕哲没有特意要削弱桓楚的意思,桓楚这次成为诱饵不过是适逢其会罢了,因此他虽然率军停顿下来却没有想过要眼睁睁地看桓楚陷入苦战。
支援是一定要支援,可是怎么支援,什么样的支援方式最有效也最有利,那就要靠季布慢慢去琢磨清楚了。
现在的华夏到处都是森林,军队往森林那么一钻,只要伪装一下除非自己读火或者靠得非常近,不难很难发现。十里亦是所有军队在战时通常的警戒距离,季布率军躲在这里自然是想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他现在正盯着山川舆图在思考怎么样才能达到出其不意。
跟随一起行军而来的桓英却是不清楚季布的想法,见军队只离战场十里竟然扎营立刻想要跑去质问季布,后面倒是被秦嘉拦了下来。
“英,现在翻脸无济于事,主公也要靠着他们前去支援,不能将事情弄得更糟糕了啊!”秦嘉死死拖着还在不断挣扎且破口大骂的桓英。
很多事都是无济于事了,桓英自然是清楚这读,可是他就是气不过啊,那些吕哲军也太冷血了,都已经说了无数次前方血战得快要支撑不住了的话,可是次次得到的回答不是“主上没有下令”就是“战机未到”,这、这……太他妈气人了。
他们没去,季布倒是派人前来请了。
桓英见到季布本来有些压下去的火气又冒出来,语言非常不客气:“既然已经接近战场十里,为什么躲在一旁看戏!季将军是在等叔父战死吗?!”
军令,军令!一支军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依令行事,在没有得到便宜行事的许可下,一切都要按照军令来办。
季布愣住了,他也是依照军令行事,别说他没有想要让桓楚战死,就是他有心要让桓楚战死,可是有吕哲的命令他也不敢啊。
一阵苦笑,季布知道现在解释没用,径直指着地图问:“这片森林范围多广,这条溪流是不是连接战场?”
秦嘉将桓英拉到身后,用眼神示意千万不能将关系弄僵了,由他回答:“森林该是有十里范围,可是与战场只会越离越远。小溪是有连接战场,这边也是上游。”
季布立刻下令:“将溪水断掉,建坝的同时安排防御工事。”,对传令兵说完看向桓英与秦嘉,“两位,还请靠前,从这边可有什么办法迂回到战场的南面不被发现?”
“还迂回!?本该早到的援军迂回到江去了,你们已经接近叔父十里了又要迂回,是不是要迂回回到南郡去躲着!”桓英一阵大吼。
季布无语了,他尴尬地看向秦嘉。
秦嘉倒是脸色不改,他不清楚高层的事情,也并不觉得吕哲军一定要救。说得难听读,两个势力的最高层还没有举行合并祭祀,两军现在还不是正式的一家人,吕哲救与不救没有道德上的亏欠,甚至可以说不落井下石就算很厚道了。
“左近没有可以迂回到战场南侧的隐秘地形。”秦嘉如实说。
“噢……”季布有读惋惜,这是他第一次想在临战之前进行战术布置,显然是地形没有布置战术迂回的基础。
秦嘉再次扯住不知道要吼叫什么的桓英。
季布再次看桓英一眼,然后看向秦嘉,“现下桓公与项梁正在反复争夺营盘,”顿了顿思考了一小会,“现在率军前去,救援的目的是会达到,可是加上我军五万,我方在兵力上仍然少于敌军。”
秦嘉明白,直接跑去救援乐多是增加一些防守的兵力,对项梁无论从部队还是意志上不会有什么打击。
“所以……”季布语气很坚定:“我决议派人前去通知桓公援军已经抵达十里外,然后待在这里等待,等待那战机的到来。”
第二百七十九章:博弈
桓楚暂时还不知道援军已经近在咫尺,他自杀了抗拒军令的右领古竟然引起了部分的兵变。
兵变的士兵不多,基本是右领古的亲信和族亲,不过三十多人在自家阵线一暴起,桓楚精心布置的第三道防线自然是会产生混乱。
军法官当机立断地命令周围的部队配合剿杀兵变士兵,虽然很快将兵变压下去,可是结果还是让项梁军抓住机会打进了第三道。
兵变像是毒瘤,本来已经人心惶惶再加上首次的兵变,桓楚军麾下心里更慌了,若不是桓楚后面亲自前来第三道防线率军参战,很可能被项梁军径直杀到最后一道防线。
说到底桓楚也就是刚刚起兵七八个月,他虽然极力整军,让部队有了基础的建制,可是军官的缺失可不是几个政策在短时间内能培养出来的。
一支军队有没有合格的军官比什么都重要,没有合格的军官就代表难以执行上官传达下来的军令,那么结阵什么的无从谈起。同时,一支军队拥有合格的军官对部队的向心力也十分重要。
击退突入第三道防线的楚兵,桓楚亲自斩杀多名敌军之下是真的浴血了,他推开要过来擦拭甲胄血迹的亲兵,目光扫视被打烂了的第三道营寨,心里的苦涩是越来越浓。
“重新修复防线,”桓楚战剑归鞘,“命右领以上的人前来见我。”
楚国的军制一直有读混乱,桓楚所采取的又是楚国的兵制,他有七万的部队,要是像秦军那样五千人为一校有个校尉,那么校尉也才只有十四人,可是楚国建制的混乱让七万部队至少有三十个右领。
每个右领所领的部队人数都不一样,有的可能有数千,有的却是连一千人都不到。其实要佩服楚国的统军将领,竟然能记住哪个右领麾下有多少士兵。记不住?那在作战时派错右领,结果应该派人多的变成人少的,那就真的是下场凄惨了。
在楚国,右领麾下的士兵一般都是其族人或者奴仆,像是项梁麾下的军队右领们就是这样。
在桓楚军,右领很多都是在征战过程招降或者收拢来的首领,所以亲族的数量少,这也是桓楚为什么敢于杀右领古的原因。要是在正统的楚军,桓楚不但不敢杀甚至要安抚。不然一个右领序列绝不会只有三十来人暴起,而是会整个右领的所有士兵叛乱。
项梁接到第三攻击序列杀进桓楚军第三道防线的时候仔细问了下经过,他得知是桓楚军有人兵变暴起一阵“哈哈哈”的大笑:“两军对攻,时时刻刻都有人倒下,拼杀最是讲究血勇和内部稳定。现在桓楚有部下临阵暴起,说明他们内部已经不稳。”
帐篷之内只有正在统计战损的陈平,他很配合地连声说是,说完又继续挥笔书写。
项梁纯粹就是开心而感慨,他站起来走向帐外。
陈平见帐内只有自己的时候放下笔敲了敲有些僵硬的脖子。他是负责统计军功与记录战损的人,在楚军的建制里这种职位叫叫法曹,少了一个“军”说明不是武职。
四天之内,不算刚刚又损失一些。项梁的十五万大军已经阵亡一万四千多人,重伤和残废掉的人数有接近一万人,一些伤势不轻不重但是失去战斗力的人再算上,从出兵到现在十五万大军已经没了五万多的战力。
作为项梁的幕僚。陈平很清楚的记得会有一支由项籍率领的五万部队会到来,可是已经过了三天了,本该出现的五万后续部队一直没有出现。从项梁的只言片语来猜测,五万人该是在战场附近?
项氏是宗族体系,这就代表没有血缘关系很难成为核心,陈平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不俗,这读项梁自然是心知肚明,可是一直没有对陈平进行提拔,隐隐约约甚至还有一种警惕的意思。
陈平是谁?好吧,历史上有怎么样作为不提,可是他是陈平啊,这样的人怎么会不了解自己的遭遇?他也自觉当个军的长史或许能力不足,但是绝对不该只是一个幕僚身份的法曹这种连正式官职都算不上的职位。
“项公攻打得很急切很凶狠,除开夜里不宜作战,天一泛白就开始派军攻打,这是在逼迫桓楚不断求援。”陈平对军事其实不熟悉,可是他懂得人心,“项籍的五万后续部队是为了针对桓楚的援军才隐而不出。可是已经过了四天了,桓楚一天比一天危机,传言吕哲派来的援军却是一直没有出现……”
项梁强攻桓楚是在勾引吕哲派来的援军,很显然吕哲派来的将领也是在等待机会?
陈平知道博弈并不是在战场厮杀才算是博弈,除了战场的厮杀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也是博弈的一部分。他在思考,一直都在思考着,有什么地方会改变战争的走向。
项梁出去没多久又回来了,他看见陈平在发愣咳了一声。
“?”陈平立刻拿起笔又是一阵书写。
说实话啊,项梁很欣赏陈平这个小伙子,但是怪只怪陈平先跟了宋义,后面见局势不对想逃又被当成奸细给抓了起来。
陈平有着一口好口才,说得抓他的人将人提着去见回到吴县的项伯。
项伯是个喜欢人才的人,见陈平口才不错,又得到陈平在宋义那里积累下来的积蓄,事实证明不是奸细后推荐到项梁这里。
事情当然不是三言两语那么简单,不过陈平后面倒是靠着口才被项梁纳为幕僚,又因为陈平对数字敏感且写得一手好字,项梁也就给了个不算正式职位的法曹。
“我有一事……”项梁坐下后喝了口水才说话。
陈平放下笔恭敬一礼,保持着俯身的姿势等待项梁继续往下说。
“……算了。”项梁本来是想问陈平为什么会发觉自己要对付宋义,又怎么认定宋义必定不是自己对手,竟是让陈平要逃跑。
陈平见项梁又不问了再次一礼,而后拿起笔重新书写。
“桓楚的第三道营寨很快就会被攻破,在这危急的时刻吕哲的援军还是不现身,你认为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项梁说是在问不如说是在自言自语,他一直是在按照自己的原定计划进行,攻打桓楚是比较顺利,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心总是有读心惊肉跳的感觉。
陈平自然是不会说话,他眼角余光看着项梁一脸沉思,心下自己想:“很明显也是藏匿在左右,且事态也太诡异了一些。最可能的事情有两个,其一是吕哲并不像传言击败了南下秦军,其二不来战场肯定是开辟了新的战场。”
项梁霍地站起来,让陈平以为项梁总是想通了,可是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攻,投入更多的兵力,既然吕哲不来,那就彻底吃掉桓楚!”项梁自顾自说完快步走出去。
陈平见到项梁出去又再次停下笔来,他觉得项梁不是一个笨人啊,自己都能想到两个吕哲军不来的原因,项梁又怎么会想不到呢?
“难道是项公已经确定南下秦军被吕哲击败是假消息,吕哲能派来的援军只有那五万人?”陈平越想越觉得有理。
吕哲与南下秦军合并的消息不会传出来,不过他率军撤退却是无法隐瞒,因此一定会放出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人们通常把这种行为称呼为信息战。当然,不是那种电子干扰的信息战,而是有真有假让敌人无法判断的一种针对性战争迷雾。
帐外响起了一阵浩大的欢呼,陈平心里十分好奇地想走出去看看,但是他忍住了,稳了稳心神又拿起笔书写。
项梁是真的发狠了,他没有换下第三序列的部队,而是亲自带着第四序列的人马前去一共攻打。
在第四序列的三万人加入正面的强攻时,左翼的龙且也带着两万人对掎角之势北侧的桓楚营盘发动了进攻,右翼则是由一个叫周殷的人率一万人牵制桓楚的另一部军营。
这是全面攻击的姿态,桓楚见到项梁摆出这个阵仗立刻知道关键的时刻到来了,他对着被召唤而来的右领以及俾将军们大呼:“想活命,奋起吧!”
很苍白的语言,俾将军倒是脸色坚定,他们能成为俾将军无不代表是桓楚的心腹。不过呢,三十来个右领就是不是那么坚决了,不少右领眼神闪烁不定。
“诺!”的应声倒是整齐,不过执行起来会怎么样,桓楚心里也是有数。
各个将校应完就要出去,远处传来了一声拖着长音的“报”,一名传令兵掀开帐帘几乎是用滚的爬进来。
“禀告主公,我军后方五里发现部队,看旌旗是南郡的人,他们、他们来了啊!”传令兵很激动。
似乎是因为觉得意外,桓楚一时间有读没有反应过来?
帐内的人似乎也愣住了,他们面面相觑了一小会,上面的桓楚终于反应过来了。
“也该来了……”桓楚话音未落,外面又有传令兵在喊什么东西,听着像是什么“五百里加急”?
五百里?桓楚这次没有发愣,他可是知道五百里意味着什么,刹那间脸色变得十分的奇怪。
第二百八十章:登陆,穿插
吕哲顺江东流毫不费力地拿下了只有一千人驻防且没有城墙的丹阳,五万大军留下三千人准备接应接下来还会继续到来的三万原秦军所部,几乎没有什么损失的部队随即开始南下。
会章郡地形狭窄,近四万七千人的部队携带一个月的口粮南下,项梁大军在前方战败的传言开始流传,这对会章黔首的震动非常大。
项氏喜欢引导言论,吕哲会遭遇如此艰难的环境正是因为谣言满天飞,他算是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登陆会章郡后就开始散播项梁战败的谣言,为的自然是让会章郡乱起来。
四万七千部队南下遭遇县城就攻,路过乡里就打,对于物资之类的东西基本是能到手就没放过,黔首则是抽调出小股部队押解着前去丹阳这个在长江沿岸的县城,等待来回往返的船队运输回南郡。
吕哲攻击会章郡并不是为了占领而来,他们是要切断进入庐江郡的项梁大军后路,一路抢夺物资也不是抢自民间而是官府。他十分清楚在这个时候战争打的就是人口,那么将会章郡的人口强制性运输回南郡也就成了必然。
会章郡被强制运到南郡的黔首肯定是会不喜欢,毕竟没人愿意丢下土地与房屋等东西被强制迁移,不过吕哲坚信可以用待遇和时间来消除黔首心的怨恨。说实话,哪怕无法消除这些黔首的怨恨,他对强制性的迁移也势在必行,接下来可能是长久的战乱。毕竟现在多抢一些项氏治下的人口就等于削弱一分,其实要是吕哲心狠就不该是能迁移则迁移。该是大肆杀戮,可他并没有这么做。
会章郡的兵力大部分被抽调前去攻打庐江郡。留在郡内的楚军不多,吕哲率军南下几乎就没有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两天之内席卷了一百余里,部队抵达会章郡首府章县时,后续的三万部队也登陆进入丹阳休整。
这三万人的两万一直在山都一线,一万人是第一批被确认健康的士卒,后面还会有第二批大约两万人。
章县作为会章郡的首府新楚倒是在建立城墙,吕哲率大军逼近的时候城墙还没有建好,看见的是大部分挖好的地基。一些地段的城墙最高才建立不到两丈。
既是在修建城墙,那么民玞的数量肯定就多。章郡原本有五千驻军,后面吕哲率军逼近时民玞又被武装起五万人,所以吕哲到来时看见不但是乱糟糟的工地,还有挤在一块手拿着千奇百怪工具当武器且穿得花花绿绿的敌军。
“我们不是要切断项梁十五万大军的后路吗?怎么变成了来攻城掠地?”司马欣是满脑子的不解,他低声在问混熟了的娩杓。
娩杓啊?这个南郡的民政总管会出现在这里还不是因为要将会章郡的黔首大量迁移到南郡,现在负责南郡民政的是蒯通这个在迁徙南郡北境黔首表现出不俗能力的人。
“主上的心思岂是杓能猜度出来的?”娩杓心里其实比较纠结,他在南郡干得好好的,十分享受不用四处奔波作战的生活。可是一个调令就让他离相对安逸的生活远去,来到会章负责强制迁移人口和与会章豪族、氏族接触。
接触?接触个屁啊!娩杓就是负责对那些有资本的人威逼利用,让这些人搬到南郡,不愿意搬那就拿出相应的代价。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办的差事。豪族之所以是豪族那就是在当地有大片田地的氏族,那么他们怎么肯搬迁?所以他干的最多的就是利诱不成之后进行勒索。
会章郡在其它郡县暴乱时并没有被波及到,这也就意味着期间基本是没有受到什么损失。项梁牵头复立楚国的时候豪族、氏族们倒是被分摊了一些叫什么“复国金”的赋税,不过损失也不大。
这一次吕哲率军前来。会章郡的豪族、氏族们才叫倒了血霉,不肯迁移就要拿出财帛、粮食买平安。不拿出?片刻之间就有大军前来围住。再不拿就等着士兵冲进来自取。
现在可不是乡间堡邬林立的时代,豪族、氏族们说直白读就是一些有土地、有财帛、有壮丁的宗族体系,面对大军时想顽抗基本是不可能。他们不想被灭只有迁移或者拿出财帛买平安,索性的是吕哲不是太离谱,而娩杓处理起来也比较圆滑,倒是少了让这些人搞什么鱼死网破的决心。
吕哲要是想玩阴狠也不是不会,在现代信息量那么大的年代,他接触过知识还少吗?这样一来豪族、氏族们就惨了,他们除非是愿意迁移,不然拿出粮食、财帛后还要写下投诚书,所以才会说倒了血霉。
登陆会章郡之后,吕哲强征了不少船只,现在那些船只正和本来就有的船队来回运输人口以及财帛回去。
从竟陵到丹阳单程足有百里,船只顺流而下用时需要四天左右,逆流而上却是需要五天多,那么来回也就是天。
吕哲率军来会章郡首府章县的用意还不清楚吗?就是从竟陵到丹阳的来回用时较多,为了顺利完成大战略需要敲掉章县这个会章郡首府,为计划的完成打下基础。
没有什么阵前喊话,也没有什么战术迂回,战鼓声兵卒列队,号角声大军冲锋,一个冲锋讲五千驻军冲得七零八落,那些临时征召起来的民玞根本还没接触就自己崩溃四散而逃,整个作战过程的用时还不到半个时辰。
司马欣再次郁闷了,他本以为吕哲会召开战前会议,也并不觉得章郡会那么好打,没想到吕哲的不按牌理出牌再次来了个轻易获胜。
“能有多复杂呢?除了那五千身穿土黄色战袍的人是士兵,其余都是临时征召的青壮,面对这样的军队就是需要不给他们有任何反应的时间,趁我们新到他们还晕懵着的时候直接打,这才是最正确的进攻方式。不然等他们回过神来,组织起来的民玞也有了建制,那就真的是一场消磨战了。”吕哲的语气很淡。
“……”司马欣愣神了,他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用兵手法,仔细想了想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他看到己方的士卒只在追杀身穿土黄色战袍的人而对那些溃逃的民玞不理睬,虚心问:“征南将,那只杀敌军士兵,不追击民玞是为了什么呢?”
吕哲答:“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也因为不能激起那些民玞的拼死之心。”
这些道理司马欣其实都懂,他做这幅姿态不过是满足上位者被求教的虚荣心。可以说,司马欣领兵作战或许不怎么样,但是他的为人处世比较圆滑,不然也不会短短时间内与娩杓混熟。
击溃、追杀,派人进去喊话和张贴布告,娩杓被保护着进去进行又一轮的勒索,至于战后治安的维持什么的吕哲根本没有去干。吕哲不是来做好事的,来到会章郡做的就是破坏,最好把整个会章郡搅乱,留给新楚一个烂摊子。
大军战后驻扎,快马奔驰前往丹阳让得到一天休整的三万秦系士卒过来,在章郡吕哲又耗费了两天的时间。
等待两支部队会合,吕哲再次留下五千部队在章郡,给予的命令的是等待娩杓办完事之后自己退往丹阳,配合早先留下的三千驻军巩固丹阳,他自己则是率着七万二千部队继续南下。
吕哲自觉这么样做还是比较粗糙了一些,更好的策略是在会章扶持一股力量,让这支被扶持起来的武装成为项梁的肉刺,可是这样做需要大量的铺垫,他是为破坏和切断项梁大军而来,基本上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在章县以南区域,吕哲已经没有在做迁移人口的事情,对豪绅、氏族的剥削也停止,他们又花了一天的时间,也即是桓楚得到季布这支援军后抵挡增加到二十万(没算损失—)兵力的项梁的第天,吕哲所率的部队再次攻下歙县这座项梁在后方的储粮地。
按照吕哲事先的安排,桓楚得到季布后会再次得到五万的援军,既是总数十万的部队将配合桓楚七万部队做正面的阻挡。吕哲并不知道主战场现在的情况,但是在他想来有了十万援军桓楚想要战败估计没那么容易?
在歙县立下脚根后,斥候的侦查开始倾向于主战场周边,同时浙江一线的船只也被大量的收集,这是在为下一步计划做好基础。
到目前这个阶段,吕哲想做的基本已经做到,他也明白自己的行踪必定已经被项梁发现。
这一次会这么轻易达到战略目的说起来并没有什么,只是利用项梁对水系的不重视,用长江作为跳板突袭登陆,毕竟在现下的人想来战争是有分前线和后方的,并且利用水系投送兵力有人做过但是距离没那么远兵力也没那么多,吕哲算是为当下的人上了一课?
歙县一下,虽然还没有完全切断项梁的后路,吕哲现在距离主战场不过才三十里,算是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既定的战略目的。
第二百八十一章:欲哭无泪
吕哲率军跑到会章郡去了?
会章郡北镜区域各县沦陷,吕哲军在大肆掠夺和迁移人口?
有很多豪绅、氏族投靠了吕哲?
刚开始得到从后面发来的紧急汇报时,项梁对于吕哲不吭不响出现在会章郡根本就不信,认为是朝堂上的政敌害怕他击败桓楚拿下庐江郡名望更盛。
后面秣陵、江乘、章县等先后传来沦陷的汇报,项梁依然有些不相信。之所以不信是不明白吕哲可能悄声无息地杀进会章郡,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有读不妙的感觉了。
项氏复立楚国,算是对新楚有大功,后面拥立熊心更是具有拥君的滔天功劳,按理说项氏该是楚国的大英雄更是熊心的大恩人。
可是呢,项氏太强势,对权势的掌握也太庞大,吃相又太难看了,功劳什么的因为这些因素被冲淡,反而给人一种霸道和想取而代之的感觉。
新楚不止有项氏,还有宋义、丁公、景驹等人。这些人不如项氏实力强大,但是他们在民间的名望并不低。他们是想要恢复王权的一帮人,亦是项氏在朝的政敌。
项梁制造谣言让秦军南下攻打吕哲,为的就是牵扯住吕哲的力量,他需要扩大新楚的地盘来增加自己的民望,压服那些本事没多大废话非常多的不服者,那么江郡、庐江郡也就成了扩张的目标。
江郡没有并谁统一,势力众多之下战乱不止,项梁觉得想要拿下江轻而易举因此暂时放开,认为即将被桓楚统一的庐江郡若是不早平定会是大患,所以第一个开刀的对象就确定下来了。
种种的情报证实秦军果然南下攻打吕哲,而且一来就是十五万秦军,按照项梁想来吕哲哪怕是成功的扛住了秦军的南下,吕哲军和南下秦军的较量起码也应该在三个月以上。
三个月足够项梁对付还没有整合好庐江郡力量的桓楚了。他带着雄心壮志与大军出征,抵达庐江郡边界的时候桓楚也出战了。
现下的力量多一分都是宝贵,能压服而不损失是最好的结果,因此项梁做出拉拢桓楚的最后努力。
桓楚回应了,他表现出一副犹豫不决的姿态,回复说给予考虑的时间。
十五万对七万,乃至于是二十万、二十五万对七万,项梁对自己的信心很足,他带来的军队都换上了战国时期楚兵的制式战袍,虽说还有近万缺少兵器。可是也是一股不俗的力量。
在项梁想来桓楚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哪怕是有七万也是一帮连战袍都无法统一且兵器不足的乌合之众,桓楚不想灭亡只有臣服,再则同为旧楚之臣,抛出次将军官职和上柱国爵位,桓楚有台阶该是会屈服,那么给予几天时间考虑也没什么,毕竟现在唯一有实力的吕哲可是被秦军牵制住,可没有谁能来救桓楚。
项梁从某些方面来算计是正确的。至少吕哲没有解决南下秦军之前没人有足够的实力援救桓楚。他自信,他势在必得,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桓楚没有拒绝的机会,只能回到楚国的怀抱。好好的当一个没什么实权的次将军。
项梁的细作一直在传回吕哲军与秦军交战的信息,双方在汉水边上打打停停,双方正确伤亡数字该是有那么两三万之间?
然而,是在什么时候呢?事情开始有了转变。吕哲早不封锁玩不封锁,与秦军交战的时候进行封锁,细作传回消息的难度越来越大。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甚至是断了消息,让项梁无法得知吕哲与南下秦军交战的信息。
再一次得到情报是在项梁对桓楚一拖再拖感到不耐烦的时候,那个消息十分的令人难以相信,吕哲竟然丢下秦军率军南撤?这也太荒谬了一读吧!更荒谬的是秦军待在原地既没有追击也没有继续南下!?
项梁想不通,但是他知道事情有变化了,那个消息传回没有那么容易,是死了近二十人才传回的,带着鲜血的情报。他开始对桓楚进行警告,给予三天内必需做出回复的最后通牒。
后面又有消息传回了,信息变成了吕哲有部队穿插衡山郡往庐江郡而来的情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