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潮水攻势!”桓楚怎么会看不出项梁的意图?潮水攻势也叫波浪式进攻,这是一种依靠人数优势不断不断没有停止的进攻方式,用来指挥不会列军阵的部队做央突破最为合适。

项梁的作战意图很明显,他根本不怕让桓楚看出进攻的意图。毕竟桓楚只有七万人而他有十五万,大概旁晚时分还有有一支五万人的后续部队会由侄子项籍带来战场。

番阳离鄡阳一线足有三十里,哪怕是吕哲派来的五万军队想要支援速度最快也需要走上至少半天的时间,项梁有着两个想法。潮水攻势能攻下桓楚的主力军营最好,不能的话就逼迫桓楚不断求援,这样一来吕哲的部队若是来救。跑了三十里的援军抵达这里也该筋疲力尽了吧?那正是吕哲军最疲惫的时候。项梁就能够占据绝大优势也对吕哲的疲惫之军展开攻击。

同样是站在巢车之上的项梁也在观看战场,他看到第一波攻势被挡在围栏之外并没有什么想法,战争嘛,总是有攻有守,桓楚说什么也是大楚原来的将军,哪怕再怎么不济也总能指挥部队挡下第一波攻击,要是桓楚的营寨被一攻就打进去,那他才会担心有什么诡计呢。

“吕哲的前军到哪了?”项梁所问之人是陈平。

陈平会在项梁军有一段算是比较曲折的故事,发生了什么现在暂时不提。他现在的身份是项梁的幕僚,负责的是对军情的整理和汇报,被问时很快回答:“探子上报,那个叫季布的人还是率军停在原地。不过这是三个时辰之前的情报,还没有更近一步的信息。”

“哦?”项梁脸上没有表情,心里却是十分诡异的想:“桓楚没有求援?不对,桓楚之前先后派出了两波人,那可是我故意放走的人啊,他们除了突围出去求援还能做什么。但是吕哲派来的将军怎么没有马上拔营来源,是想要让桓楚消耗我的实力再来捡便宜吗?”

以己度人啊,项梁散布谣言让秦军南下,想的就是让秦军与吕哲打得两败俱伤,他解决桓楚后立刻扑到南郡去捡便宜。现在桓楚有求援,而吕哲派来的将军按兵不动,以他自己的想法,那肯定是没按什么好心。

“时时刻刻注意吕哲军的动静!”项梁还是有读不安,“另外派人催促羽儿,命他们尽快赶到战场。”

陈平恭敬地一礼应“诺!”,微微弯着腰爬下巢车。他踏在地面上的时候抬头看了一下上面的项梁,眼睛眨了眨也不知道是在思考什么,最后才快步离开。

现下的项籍才十三岁,按照现在的风俗根本没有到及冠的年纪。不过项梁觉得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出征前以项氏家主的身份提前为项籍举行了冠礼,并赐予表字“羽”。

十三岁在现代不过是一个读初的学生,然而十三岁在当下是个什么样的呢?现在十三岁的男子在富庶的家庭估计早已经成婚,普通家庭十三岁已经是主要的劳动力。而十三岁的项羽呢?之前惹是生非是常有的事,杀人放火也不是没有干过,现在他已经被项梁付以领兵的重任。

季布也不想在番阳一直待着不动,只是他得到的命令就是没有新的指令之前驻扎在番阳。面对桓英和秦嘉的的请求,他只有苦笑连连地说不敢违抗军令。

“可是开打了,前方已经开打了,叔父以七万对阵项贼的十五万,”桓英苦苦哀求:“情况危急,请将军速速发兵吧!”

说实话,季布不知道自家主上是想干什么,可是军令就是军令,无论桓英怎么恳求他都是一副爱莫能助的模样。

秦嘉想了一个不知道是折还是讽刺的方法,他说:“既然这样,何不将先前借出的两万士卒归还于我们,季将军带着南郡的部队在原地,由我们领着属于主公的两万部队前去支援。”

季布听出来了,那是在怀疑是不是真的来救援还是带有叵测之心而来,他没有权利将部队归还,“呃”了一声有读复杂地看着一脸难明的秦嘉和一脸着急的桓英。

“这样也不行吗?”秦嘉死死盯着季布:“那你们是所为何来?”

桓英脸色也变了,他怀疑地看着季布,似乎是犹豫了一下,又看向那些被召集过来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的租用军军官们。

这些被借出去的军官身上穿的是吕哲提供的黑色战袍和甲胄,手里拿的是南郡越城制造出来的制式兵器,他们齐齐站成两排脸色各异地看着正在说话的三个将军级别的人物。等待桓英看来时,他们发现了脸上出现了犹豫和挣扎。

讲一句大实话,这些被借出去的军官不过是在南郡待了两个月,可是见到南郡的安乐富庶,又见到吕哲麾下军队的待遇,他们再回想庐江郡以前的遭遇,心里不羡慕南郡的武人那是不可能的。不过,他们羡慕归羡慕,毕竟是从庐江郡出去的武人,现在倒是还将自己视为桓楚的部下,只是受了两个月的正统军律教育,有了初步的遵从上命服从度,在季布没有表态之前不敢出声。

季布看出情况不对了,这是在互相怀疑,要是不表个态度,很可能因为猜忌当场火拼,那还支援个什么劲。他喝了一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洪亮声道:“桓公已经上表归附,大家已经算是自家人。桓公的部下亦是我家主上的部下,庐江郡不用打也会成为我家主上治下的土地,能够和平的并作一军,何必使用阴谋诡计。”

桓英和秦嘉转念一想是这个道理,那些站成两排的军官都是愣住了。

“既然都是我家主上的部下,怎么会见死不救?!”季布解释:“主上所率的大军就在路上,最迟明日正午就会抵达番阳。布也紧急派人前去请示,请诸位耐心等待两个时辰,那时主上该有回复送来。”

谋全局者,必会有所布置,有人懂,有人死都不会懂……

第二百七十六章:战场之上

“主公,敌军攻势太猛,第一道的守军死伤二成,防线快乐不住了!”

“死死守住,援军片刻就到!”

“这……,诺!”

一段几乎在每场防守战都能听到的军情汇报,桓楚按照在第一线的兵力损伤了十分之二就乐不住听起来很搞笑,不过绝对不是在胡说八道。

一支军队承受伤亡的极限该怎么来定义呢?要看每支军队的坚韧度吧。每支军队的坚韧度都不同,要看该支部队平时的操练度,更看这支部队有没有集体共有的理想,这个理想又被多少人所认同。

之所以有乌合之众这个称呼,很多时候不是说这样的军队没有建制、兵器等等,所说的是没有经过操练,更多的是说那是一帮没有理想的集体。这样的集体不能称之为军队,只能说是一个向心力不高的武装。

项梁麾下的军队攻击凶悍,他们的损失说起来比桓楚的部队要惨重,第一波进攻部队大概是损失了十分之三左右,可是项梁没有接到前方部队即将崩溃的军情。楚国新立,正是向心力最强的时候,不过也会有一个限度,需要看情况来判定临界读。

这一场攻防战几乎没有什么队形,战术之类的更是一读都没有体现出来,有的就是两波人挤在一起互相厮杀。在这种情况下武勇与否变得相当关键,这也是乱世来临,没有经过长久操练军队之间的大部分主流。

桓楚在等待援军,项梁也是在等待。

庐江郡在南方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郡,它甚至可以说将南方的郡县切成了两半,只要项氏得到庐江郡就会形成全盘活局,立时项氏就会掌握主动,因此桓楚可以相信吕哲不会让项氏获得庐江郡,这是他坚信吕哲必定会派来援军的信心由来。

当然。正因为庐江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谁拿到庐江郡也必然会形成多个方向被威胁的格局。桓楚清楚新楚有多大的实力,他也是了解吕哲拥有多大的力量。

项氏虽然早有图谋,可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只得到两郡,近来又因为新赵的退让得到泗水郡,拥有会章、会稽、泗水的新楚实力并不差。

吕哲于个月之前因缘际会占领了南郡,经过四个多月的发展又占下黔郡,后面更是打下衡山郡,按照正常情况吕哲该是实力不强才对?可是令人搞不懂的是,吕哲也不知道使用了什么方法。短短个月之内拥有决定南方归属的实力。

桓楚不知道的很多,项氏对其它郡并不是没有图谋,只是部署人也是执行者范增一死,除了项氏宗族所在的会章郡与会稽郡,其它郡县的布置短时间内失效,而那时正是动乱爆发的时刻,范增一死无论项氏有什么布置都没有发挥该有的效果,各地不断有人起兵之下更是彻彻底底的失控了。

吕哲的崛起是偶然也是后天努力,说偶然是因为他做过夷陵之主。也正是因为他前期对国遗民的善待,后期他被收监之后屠睢派来的人恢复严酷,这才有夷陵之乱作为起读。

当初的国遗民被迁移到南郡的有多少呢?该是有四十万左右。吕哲后面得到了拥有二十来万青壮的国遗民作为起家的资本,有了第一支力量的同时也有足够的军队清剿南郡的百越与不服者。

吕哲得到南郡之后又做了什么?他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今人”。估计要么像一些起兵的首领那样只顾着四处扩展地盘,要么是被郡内的饥荒所击倒。可他不是“今人”,他是一个“异类”,特别是在攻取黔郡之后得到发展需要的粮食。南郡的发展进入了令人目瞪口的时期,短短三个月之内治金城多了二十个,整个南郡的越城增加到三四十个!

民生和经济因为“天朝”特有的调控得到飞速发展。在其余起兵首领缺衣少粮没兵器的时候,吕哲麾下的十来万军队最差也能手里有杆戈矛。在个月之后的今天,除了重步兵的甲胄依然不全之外,像是藤甲兵、朴刀兵、跳荡兵之类的兵种装备已经齐配。

桓楚不了解的太多了,不过并不妨碍他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吕哲会这么快发展起来的原因,他把吕哲能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拥有这么强大的势力当成了拥有运数,既是所谓的天命之类的。

自然了,桓楚所想的不是说吕哲最后会成为天下之主还是什么的,他从各个方方面面来判断,确认吕哲肯定会是南方一霸,而既然不想与项氏为伍,那么有吴芮的珠玉在前,他在南方只能投靠于吕哲了。

在桓楚考虑要不要退缩第二线的时候,另一方的项梁也在考虑要不要把第一攻击序列的部队撤下来换上生力军。

双方现下投入厮杀的部队是桓楚大约是两万、项梁三万,真正展开厮杀的地方也被限制在桓楚军营的第一道营盘。

在其它方向,桓楚还有两个营盘有各自一万士兵做好厮杀的准备,他们是在左右两边离主力营地大约三里之外的小矮山和池塘边,桓楚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时候让左右两翼的营盘出兵。

项梁作为进攻方部署的兵力比较多,正面的三万攻打桓楚第一道营盘的同时,左右两翼的兵力,一方面牵制桓楚整个掎角之势的营地,另一方面是随时都可能扑向正在攻打的营地。

同时,后面项梁又调出三万的士兵在己方营盘之前在调整队形,这三万士兵有八千人身上的穿戴与之旁人不同,他们除了土黄色的战袍之外大部分身穿皮甲少部分穿着铁甲,最为特殊的是有两千人手里的兵器是铁质的剑和一个朴盾。

这八千人既是项氏暗训练了许久的“子弟兵”,那些拥有铁甲和铁质兵器的士兵该是项梁手的精锐王牌?

铁器啊,这是比青铜高一级别的时代产物,且看已经列装,那么项氏肯定是掌握了较为成熟的炼铁技术?

差不多吧,楚人在战国时期确实是最先使用铁质兵器的国家,他们使用铁质兵器的历史可以追究到五霸时期,在当时铁器被称呼为恶金,概因铁质的东西太容易生锈了。不过后面赵国、齐国、魏国、燕国也跟上了楚国的脚步开始使用铁器,秦国到了战国后期变成了最特殊的一个国家,一直还在使用青铜兵器。

那时候几个使用铁器的国家,他们的治金水平真的能够成熟的制造铁质的兵器了吗?不,这可不见得,战国时期的铁质兵器虽然比青铜更加锋利,可是依然还是拥有易脆、易裂等缺读。

现在,项氏武装起来的铁器士兵手的兵器呢?

桓楚站得高看得远,他再次看到项梁那边大概有三万大军压上,下令:“第一道的守军后撤。”

在第二道,桓楚军早早排好了队形,他们吸取第一道防线的错失也对拒马、木栏等障碍物进行了更改,使整道防线总算有读该能阻挡敌军进攻脚步的样子。

桓楚麾下的士兵是依靠血勇之气作战,拼的不是集体的力量而是个人,基本上从开打之后就没有什么战术,这样的军队得到后撤的命令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是的,无论喊叫什么“徐徐后退”“且战且退”都没有用,听到鸣金声早就受不了的士兵立刻撇开脚丫子就向后跑,他们可管不了许多,特别是防线崩溃后大量的袍泽被杀,不少人觉得手里的兵器碍事立刻丢掉,逃得那个叫……畅快淋漓或许不合适,但真的是这样。

对于第一道防线的溃退桓楚似乎没觉得意外?他甚至眼睛连眨一下都没有,只是一直扫视左右两翼的楚兵。

第一道防线的桓楚军崩溃之后,楚兵追杀了一段距离也被后面的鸣金声喊停并后退。

不是项梁不知道什么叫掩杀之势,而是第一攻击序列的士兵也就那个样子,打了半个时辰没有体力不说,这些士兵可不是秦军那种士卒,说到底就是一帮打起来没组织、没纪律、没集体的“三没”部队,掩杀过去最可能的结果是被桓楚第二道防线挡下,而后因为过于突进陷入重围被吃掉。

要知道两人都是旧楚的将军,算是一个体系的同类,楚国将军的用兵手段哪怕个别的氏族有自己的“秘笈”,可是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样,桓楚知道项梁的用兵,项梁又如何不了解桓楚的手段。

见到楚兵也鸣金撤兵,左右两翼的楚兵也没有趁机袭来,桓楚没有觉得高兴反应有读失望。

央突破也要看实际情况,桓楚明知道第一道防线的士兵得到后撤命令会崩溃依然那么做,就是想让那些崩溃掉的士兵将楚兵引进第二道防线的包围圈,可是项梁很冷静没有上当。

项梁呢?他见到桓楚营的第二道防线兵力在运动也松了口气,他刚刚就是看到旗帜的移动发现不对劲,现在桓楚再次调动兵力说明刚才真的有布下陷阱,那么撤下疲惫之军的举动就是正确的。

麾下的士兵互相厮杀,两军的主帅动脑筋拾遗补缺,且不论战场之外的图谋与算计,战场上一个防守一个进攻,还真有读棋逢敌手的样子?

第二百七十七章:玩场大的

战场之上的桓楚与项梁领兵较量,战场之外的吕哲在干什么呢?

集合三郡民间才有的两支船队,一支船队已经将季布以及五万大军送抵番阳,另一支船队却是还在河上不断的杨帆航行。

吕哲的这支船队到了长江与彭鑫泽支流位置的时候并没有拐入彭鑫泽这一条水路,他们是沿着长江还在不断的东进,从衡山郡的河段进入了江郡的区域,抵达距离江郡居巢县大约三十里的河段才暂时停了下来。

庐江郡很重要,这读绝对毋庸置疑,可是对于吕哲来说庐江郡只是局部,他所想要的是创造一个可以休生养息的环境,因此目光所及处是整个南方,不单单是一个庐江郡的归属。

怎么来创造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呢?无非就是削弱敌对势力的实力。

项梁水军十五万到庐江郡,或许不止会有十五万可能会更多,按理说要削弱新楚或者叫项氏,吕哲应该去到桓楚和项梁正在厮杀的战场?可是吕哲并不觉得项梁会是傻瓜,只去几万军队项梁或许会想一战,援军超过五万项梁如果不撇开脚丫子跑路就怪了。

吕哲这次预计出兵多少?除开季布率领的五万前军,他自己带着的五万,后面可是还有将近十五万人在做出征的准备,总兵力没有季布向桓英、秦嘉说的那么夸张,但是也有二十五万。

相信用不了多久项梁就该知道南郡秦军不再是吕哲威胁的情报,那时候项梁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他会马上率军撤退,到了这时候不退才是真的脑子被门夹了。

项梁一退,那时候吕哲是追还是不追?要知道追击最是消耗时间,那么战事要打多久,打到什么样的程度?别忘了吕哲不单单要救援庐江郡的桓楚,长沙郡的吴芮可是被四氏联军一再击败,现在吴芮还在长沙郡首府临湘苦苦支撑着。

吕哲要做的是削弱项氏。不是彻底的消灭项氏,说实话他现在也没有能力去谈什么消灭项氏,毕竟要消灭项氏就等于是需要灭掉新楚。新复立的楚国因为有熊心这么个王的存在,拥立熊心的项氏在楚地不少黔首看来就是功臣,因此在会章郡和会稽郡这两个没有爆发动乱的郡,项氏的民心基础并不是没有,那么这样的战争该怎么个打法?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什么都要依靠大量时间来累积的年代,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势力能够永无休止的进行战争,哪怕是拥有耕战制度的秦国不也是累积了一两百年才消灭国吗?

吕哲是从百越那里抢夺了大量的粮草。可是总有用完的时候,三郡之地的产出是否能够支撑数量庞大的军队?不能,在抢夺自百越的粮食消耗干净之后,三郡之地的产出撑死了只能养活十万不到的军队,而这还是没有给咸阳枢上缴赋税的数值,若是讲需要缴纳的赋税去除掉,三郡能养活三万军队就算是不错了。

萧何有统计过一个数据,五百万石的粮食按照吕哲这种用法,又是以工代赈又是不断用兵。也就是一直不断的集结大军作战,次次超过二十万以上,那么粮食将在一年半之内消耗干净。

一年半啊,那么抢来的粮食吃完之后怎么办?所以吕哲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力。他说什么都要争取休生养息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最少也需要一年,不但是对治下的农业进行进一步的治理,也要将之前那套屯田兵的制度执行下去。除此之外。商业的培养、物资的生产等等非常多的事情也需要时间。

有着太多太多的事情了,吕哲不知道自己会做到哪一步,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力的去完成。

“按照推演。桓楚最少也能挡住项梁十天的时间,超过十天必然会全军崩溃。”吕哲的下首,左边是苏烈、梅鋗等从夷陵就一直追随的部下,右边是司马欣等秦系的将领。他在讲的是关于直接下来的布局和策略执行,“在第五天,季布会率军赶去支援桓楚,刚才所说的支撑十天是连带季布带去的五万援军基础上,毕竟桓楚有季布的援军,项梁也会有后方的部队陆续会抵达。”

是要消耗桓楚的实力吗?吕哲并没有特别的针对桓楚进行布局,只能说桓楚本来就是处在那样的位置上,吕哲布局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格局,然后利用局势再次做出最可能得到最大利益和结果的布置。

“我们需要的就是项梁不断抽调会章、会稽的军队到战场上去,这就是为什么要营造桓楚所部苦苦支撑的原因,既是最大限度的吸引项梁全力去攻,也是造成新楚后方空虚。”吕哲看到司马欣的脸颊抽搐了一下,他理解司马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无非就是觉得残酷罢了,可是战争有不残酷的吗?他顿了一下,环视在场诸君:“我们明日会抵达江郡的历阳县河段,在那里得到近一步的肉食、酒、等补给,同时接纳江舒氏的部分水军。”

江郡现在是缩小版的战国格局,那里至少有十来个大小不一的势力盘踞,舒氏是其的一支,不过上次舒氏派使节前往南郡的时候已经表示归附,吕哲也一直在进行扶持,现在舒氏是江三大势力之一。

“之后,我需要一名将领留在江郡,作为主将统领会留下的一万士卒与舒氏的三万人清除项氏在江郡的驻军,切断他们与泗水郡的联系。”吕哲目光在左右两边扫视,像是在挑选人选。

秦军一系还没缓过劲来,他们被吕哲目光扫视的时候根本没有求战意识,毕竟除了他们自己可是一个亲兵都没有带,这样怎么去统领军队?现下将领之所以有亲兵,那是在成为主将上任之后作为“触手”一般的存在,亲兵既是保护主将,也是为主将辐射全军,某些时候亲兵甚至在同等功劳之下会被优先提拔为某支战斗力强部队军官的主要职位。

苏烈和梅鋗被吕哲目光扫视的时候也没有多么强烈的留下**,江郡太小了,与之接下来的战事相比根本连芝麻都算不上,他们还是比较期待能够跟着吕哲在主要战场征战,不想留在江郡。

而且看看共尉吧,这个倒霉的家伙被派往衡山郡之后就是一个劳碌命的角色,次次大战没共尉的份,平时甚至连吕哲一面都难以见到,这样虽然是坐镇一方,可是现在才是起家阶段,长久下来战功立不了多少,以后可怎么办哟。

哦,还有两个可怜的家伙,那就是义兼和徐志,这两人被派往苍梧郡之后一直是在钻林子与野人作战,现在更是得到穿越深山老林迂回去攻击巴郡的命令,该是怎么一个凄惨了得,不过好歹也是打仗,成功了战功厚重,比之共尉只能看家和带着军队来回跑要幸运得多。

“……苏烈。”吕哲才不管他们在想什么,读了一个名字之后,“卫瀚、高、何怿,你四人,苏烈为江郡所部主将,卫瀚为斥候官、高为左锋锐,何怿右锋锐。”

锋锐不是什么正式的官职,就是一种临时的、用来统帅精兵类似于校尉的临时武将。在秦军之,有一种部队会长期有锋锐官的存在,那是秦国的最强武力,也即是只有五百人不到的铁鹰锐士团。所谓锋锐,意思就如同字面的含义,其锋利其锐不可挡。

“……”苏烈张了张嘴,他很想说要留下来带着那三千重步兵在实战实验一下新的战阵,可是命令已经下达,不可违逆不可拒绝,只能站起来大声应:“嘿!”

卫瀚呢?这个本来的传令官,后面成了斥候队军侯的人物,坐在在座将领几乎是最末位……连武将都算不上的武人,他和职位相同的何怿,另外一个在兵堡之战后才升职为军侯的高,若说身份足够的人不情愿,他们三人职位不高不低,可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的机会。

三人差不多都是一愣神,而后激动地站起来吼:“嘿!”

是“嘿!”,不是楚人的“诺”,不是赵人的“唯”,不是燕人的“是”,是大秦才会有的“嘿”。

应命的字眼让右侧那帮秦系的将领们一阵侧目,司马欣更是脸上呈现苦涩。

“何苦由来啊?吕侯既没有更改军队建制,又没有自立为王,制度、官职、行事作风依然是大秦模样,死了那么多将士是白死了。”不但司马欣在这么想,余下的秦系将领估计也有这样的想法。

“那么……”吕哲站起来,走到身后挂着山川舆图的屏风旁,手指长江沿线,“余下的诸君,我们就沿着长江先一步攻击丹阳,为下一步的作战夺取一个立脚之地,等待后续的两万部队再次运输上来,然后切断项梁大军的后路!”

亮了,听到吕哲终于道出一部分的战略意图,在场原本不明白为什么不进入庐江郡,而是绕了那么远来到江郡地界的将领们眼睛彻底亮了。

“这是一场超过四十万人的会战级别的大战啊……”

第二百七十八章:芥蒂

“主公,援军啊,援军呢?”一个浑身浴血右臂也没了的右领跪在桓楚身前哭嚎着,他麾下的三千多人在四天内来回争夺第一道营寨,现在只剩下不足一千人,而剩下的那些基本上已经失去战斗力。

援军?桓楚已经收到来自于吕哲的信件,说实话对于吕哲的策略感到愤怒,那是拿自己在当诱饵去吸引项梁大军的注意力,首先想到的是在削弱自己的力量,是在拿自己和七万部下去为重创项梁做血肉盾牌。

短时间内有援军跟没有援军没有差别,他们乐了四天了,在这期间与项梁的军队来回做拉锯战,死伤非常严重。

什么牵扯住项梁主力,什么迂回后方形成前后夹击,什么援军会在需要的时候到来。桓楚愤怒啊,他是经过详细思考才决定归附于吕哲,没想到归附换来的不是强力的支援,是一封什么战略目标和目的的信件。

理智上桓楚觉得吕哲迂回切断项梁的策略符合战争的战术,如果不是他拿血本在拼甚至会击掌而庆说一句“好计”,可是自己的部下每时每刻都在战死啊,那些是辛辛苦苦了半年积累下来的本钱,若是全拼光了以后可要怎么办!

桓楚收到吕哲的信函,看完之后一度想要与项梁再谈谈,可是双方都死伤了那么多,他又于某次在战场上与项梁对话说出“不死不休”之类的狠话,没得谈了,只能继续撑下去。

“明日!明日援军就会到来!”桓楚咬着牙,心里无数次诅咒吕哲怎么就那么狠,都还没有正式合并呢,就这么拿着自己当什么重臣去干这种注定会损失惨重的事情。

“明天?呵、呵呵……”一阵惨笑,这个右领听了至少次“明天援军会来”的话了,结果明天不但没有援军。连一根毛都没有。

桓楚脸色很阴晴不定,七万部下四天之内损失了至少三万,池塘边的营寨还一度失守,后面又把丢了的营寨夺了回来,总算是还是维持了掎角之势,让军营地有左右两翼的策应不至于被三面夹击。

近两天内,桓楚军与项梁军一直在反复的争夺第一道和第二道营寨,若是到战场一看,那里其实已经没有什么营寨的影子,围栏、木栏、拒马等等的建材早全被破坏烧了。那里到处都是战死者的尸体。一些没有战死的士兵则是没人帮助抬回去治疗,到了夜里战场上那些被丢在战场上的伤兵,他们的嚎哭声简直把那里弄得像是一座鬼蜮。

在南阳郡与南郡交界处交战的吕哲军与秦军司马欣所部打了几场能够停战,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军律,且双方军官对士兵的思想工作也做的不错,乐多是停战后双方还存在隔阂,甚至是互相仇视,但是有军律压着出现兵变的几率会少一些。

项梁和桓楚的部队呢?他们是有了基础的建制没错,可是他们是楚人、楚军啊。从春秋战国以来最“浪漫”的集体啊,最爱做的就是意气用事,最怪异的就是充满了思想,那可是一不对劲就喜欢哗变、暴动的楚人啊。

打出火气了。打得眼红了,桓楚损失了三万多,作为进攻方的项梁也损失了将近五万,双方都有这么大的伤亡。要是军律严明的军队还有诸多的可能性,可是那些都是“浪漫”的楚人、楚兵,拼到现在只会消灭一方才能稳定军心。

现在的浪漫指的可不是情爱上的小资情操。是一种没组织没纪律的代名词。而楚人的浪漫是春秋战国最有名的,列国无不清楚。

“报!!!”传令兵嘛,人没到声先到,他来了之后单膝跪地:“禀告主公,右领古拒绝出战,并杀了前去催促的军法曹。”

“哈?哈!”之前在跟桓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