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攻略(御炎)-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马人损兵起码在四十万以上,波斯人损兵起码在六十万以上,而阿拉伯人的损兵数量估计在七十万左右,大唐军队的损失也在七八万之数,加在一起,四个国家的损兵数量居然达到了近二百万。

这还只是单纯的军队损失,要是算上那些非战斗人员,估计这个数目要翻上一番,当然了,只有大唐军队的损失数目是单纯的军事减员,因为这是远征军,就是运送军需物资也是用的战俘奴隶,没有动用一个大唐公民,其他的事情全部都是波斯人承担的,波斯的那民夫也算是损失惨重了,为了支持国家打仗,一千多万人口减少了将近三百万。

罗马人也少不了多少,叙利亚争夺战,东方行省争夺战,叙利亚夺还战三场大战就让罗马军团损失了起码二十万的兵马,三年战争又让罗马军团损兵二十万以上,这其中的平民损失估计要在七八十万之数,还算是少的,保守的估计。

至于更加惨烈的阿拉伯人,既然是被三个国家压着打那么无论是兵马损失还是人口损失都是惊人的,在他最强盛的时候,也就是大唐军队抵达波斯国都之前的那段时间,阿拉伯人的治下人口达到了一千二百万,兵马在一百万以上,大唐军队加入战争之后,三年之内,阿拉伯军队的人数降低到了如今的不足三十万,人口锐减七八成,不是死了就是被三国抢掠而走,阿拉伯帝国其实已经接近崩溃边缘。

三年里面数场五十万人以上的大型战争就让阿拉伯军队损伤殆尽,一百万军队早就不够用了,他们实际上又紧急扩军了五十万左右,但是这五十万人根本不经打,所以损失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大唐军队就俘获了起码十五万以上的阿拉伯青壮年男子回国做奴隶,更别说其他两国获得了多少人口和国土。

阿拉伯人这一千两百万左右的人口到了现在估计有没有两百万都是个未知数,更别说他们还有多少军队了,而大唐罗马波斯三国联军三十七万兵精粮足,装备精良,一路过来高歌猛进,战斗意志旺盛,灭国的战功不是一般的大,消息传回去。三**队都可以获得各自国家政府的嘉奖,同时这也是一件壮举,三支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军队因为共同的敌人聚集在了一起,共同消灭了共同的敌人,这要是写在史书上,也是一件可以流传后世的美谈。

他们都不会在意被他们联合起来消灭掉的阿拉伯帝国会如何想这件事情。

之后会发生什么也不在他们目前的考虑之中。

战前会议很快就召开了。三军最高统帅和副帅齐聚一堂,围着一幅地图激烈的说着什么,然后各自有各自的翻译翻译各自的话语,说起来可以在波斯国里面找到同时会使用三国语言说话的人也是个奇迹了,这年头居然有人精通三国语言,也算是一种缘分……

他们所面临的就是阿拉伯帝国首都最后的屏障,一座要塞城池,大概早在阿拉伯人发迹之前他们就开始在这里建设关卡,大概的意思是因为首都是一马平川。不方便守卫,当时的统帅就意识到如果有一天国都遇到了危险那就糟糕了,于是率军选址,就在这里建立了一座要塞城池,留有专门的驻军,还有不少人口,有充沛的军粮和军械物资,即使是阿拉伯人最危险的时候。也没有动用这里的五万驻军和军械物资。

就在这个时候,这座要塞成为了阿拉伯人最后的希望所在。

三军主帅都去考察了那座要塞的地形和守卫情况。结果不算乐观,其实原本如果可以用大唐的火炮轰击的话,这座要塞也坚持不了多久,还不用浪费太多的兵力,当时就在这个最要命的关头,大唐主帅也是三军联合主帅薛万彻宣布。大唐军队的火炮炮弹打完了,三个月之内,估计是无法使用火炮了。

其他两军统帅都很郁闷,暗骂薛万彻混蛋,最关键的时候掉链子。在这个时候居然把火炮的炮弹给用完了,对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他们不会怀疑,因为给大唐军队也要冲锋陷阵,隐瞒事实让大唐军队一起送死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个事情一定是真的。

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制定战术战策了,还有兵力的使用,目前的三**队数量比例是大唐九万多,罗马人十二万多,波斯人十五万多,所以薛万彻建议就按照军队数量的比例安排攻击事件,比如以十二天为一个轮回,按照比例,大唐军队攻击三天,罗马军队攻击四天,波斯军队攻击五天,一共十二天,轮番进攻,等到城池即将告破的时候,三军一起出动,如果在火炮来临之前城池没有攻破,那就使用火炮好了。

但是,薛万彻提醒,还有一个月就要到冬天了,冬天非常寒冷,对于我们而言是不利的,而且粮草的运输也成问题,如果可以尽早结束战斗就尽早结束战斗,阿拉伯人在这里筑城死守,很明显是想将我们拖延到冬天,然后用这里的寒冷气候还有粮草水源的匮乏拖垮我们,争取时间,对于我们而言,可以赶在冬天之前把这座城池攻下来,然后在阿拉伯人的首都过冬,是最好不过的了。

罗马人犹豫了一会儿,表示同意,波斯主帅那个老家伙瞅了瞅薛仁贵,然后寻思了一下,摸摸鼻子摸摸光明顶的脑袋,点头了。

于是计划就这样定了下来,为了表示勇武和诚意,薛万彻决定让大唐军队首先进攻,沉寂了许久的投石机队和八牛弩队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机会和表现的机会,一个表现得比一个勇猛不要命,石块燃烧罐和箭支不要钱的使劲儿砸,使劲儿射,把城里面的阿拉伯人打的抬不起头,然后大唐军队结成严密的军阵前进,云梯井阑一起用上了……

这是很久都没有出现过的没有火炮参与的战斗了,很久都没有得到表现机会的大唐军队都快被憋疯了,也快被炮兵给逼疯了,薛万彻觉得这样做虽然会造成军队不必要的伤亡,但是张琦分析的军队的心理问题的确需要重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或许很有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可以极大的让罗马军团和波斯军团损失兵力和实力。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些许的损失是可以被接受的。

看着血肉横飞的战场,薛万彻握着缰绳的手越握越紧,薛仁贵拿着武器的手也越握越紧,他渐渐地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一位合格的统帅,有足够的狠心,足够的黑心,为了达成目的不惜损失自己的兵力……

但是,薛仁贵突然觉得做一个渔翁是不错的选择……

九百三十牺牲

“第二队!给我冲!”薛万彻红着眼睛下达了又一次的将令,早已准备充分的第二个万人队抬着云梯架着井阑山呼海啸般冲向了阿拉伯军队驻扎着的要塞,投石机和八牛弩不断的怒吼着,射击着大唐将士们的怒火,在他们的面前,第一队万人队的冲锋进攻已经接近尾声,损兵折将之下无能为力。

这是阿拉伯要塞争夺战的第二个十二天的第三天,也是大唐军队第二轮进攻的最后一天,说实在的,薛万彻真的觉得自己有些太得意忘形了,有火炮而不用,想要让罗马人和波斯人多流一点血,结果真的遭报应了,天降大雨,山洪暴发,一场大水把火炮营的弹药库给冲没了,这下子火炮是真的没法儿用了,真的要等两个月之后的物资运送了……

第一个三天打的很激烈,大唐军队想要发泄,想要证明自己,一个打的比一个狠,但是却不曾料到阿拉伯人的准备真的很充分,给了大唐军队迎头一击,大唐军队为此损失了七千多兵马结束了战斗,薛万彻看的面色凝重,薛仁贵也看得眉头紧皱,他们纷纷意识到这场要塞争夺战的不太好打。

罗马人和波斯人显然也是这样想的,最能打的唐军都被打得一头包,更别说他们了,第四天开始,罗马军团开始进攻,结果当然比大唐军队还要惨,这个要塞在薛万彻看来是很有讲究的,有主城,有辅城,有主力,也有预备军,有足够的箭支。有足够的滚木擂石,大唐之前所拥有的旧式武器,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另外一个版本的存在。

版本不同,但是杀伤力一样具备,所以说罗马军团为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那座主城里面真的有一台投石机。也不知道是之前缴获的罗马人的投石机还是其他地方的什么投石机,反正罗马一个军阵就被一块大石头给毁掉了,给砸成肉饼的不在少数,而且他们的箭支和滚木擂石都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好像用不完一样。

这样的地形和城池的构造让无论哪一支军队都只能用最多一万人的军队进行一次攻击,因为战场的空间就那么大,三只军队的首脑对此都无能为力,火炮队无法进行进攻的前提下,这座要塞几乎是固若金汤的。张琦用他的专业眼光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建造这所要塞的人一定是一个军事艺术方面的大家,否则这所要塞不会如此的强悍。

罗马军队进攻四天光是战死就死了两万多人,却连一座辅城都没有攻下来,这些城池都是用巨石构造的,质地非常坚硬,透视和八牛弩对此似乎毫无作用,燃烧罐倒是可以燃烧。可是石头又烧不化,没了火药。就算有铁弹大炮也无法发射,对于这些巨石筑造的要塞,三十七万大军束手无策。

成天叫嚷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张琦也哑了火,他知道攻心为上的前提是己方拥有绝对的优势,而根据情报,驻守这座要塞的阿拉伯军队起码有十五万之数。还有五万人是绝对的精锐,专门驻扎在这座要塞中的常备军,对于这座要塞非常了解,大唐军队第一次充分就是在主城和辅城的配合下惨败而归,看得所有人心惊胆战。

正面攻击不行。那就从其他方面用其他方法进攻,轮到波斯军队的时候,波斯人借用了大唐的八牛弩和投石机,把它们放到地势比较高的山地上,企图借助高度将石块和燃烧罐直接砸进内城里面,引发大火,薛仁贵摇摇头,告诉他们之前大唐军队已经这样做了够不到,投石机和八牛弩的最远距离也够不到,稍微往前一点,就是他们的打击范围了。

整个进攻场地已经在三国联军抵达之前被阿拉伯人破坏了,地上坑坑洼洼,还有不少陷阱,身形庞大的投石机和八牛弩无法在最有效的射击范围里面进行射击,这极大的限制了远程打击的威力,这种情况下,大唐军队最有名的远程打击手段失灵了。

薛万彻用最快速度派人去催促国内运来火炮的炮弹和火药,还有催促国内研究出火药的防潮防湿之法,当初就有很多次火药受潮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使用油纸密封的计划也没有成功,无法做到完全没有缝隙,这种技术目前大唐最高的科研机构都无法做到,墨家子弟为此伤透了脑筋。

但是进展比较缓慢,就好象李泰所研究的更加轻便的火炮一样,所有的科研项目似乎都在为战争服务,战争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军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整个格物大学都在为此而研究,墨家原先的数百子弟和现在招生入学的超过一千名技术宅们正在日以继夜的研究这些问题,希望可以得到解决。

有需求就有动力,不仅仅战争需要,生活也需要,农民们需要更加先进有效的农具,工人们需要更加先进有效的工具,商人们也需要更加轻便有效的交通用具,大家都有各自的需求,这种需求汇总到一起,抵达大唐最高科研机构,格物大学,格物大学专门负责解决这种需求,当然也会向全社会公开招募解决方案等等,大家共同研究。

儒家豪门被铲除之后,已经没有人认为这种科技是奇技淫巧了,发明和创新本来就是我们进步的源泉,要是一直墨守成规,我们那里会有如今这样辉煌的成就?儒家的那些人就是见不得大家变得强大,见不得大家变得富裕,变得更好,所以他们才如此强烈的要求压制科技发展,压制民间力量的发展。

这是苏宁派人放出去的谣言,为了墨家崛起而造势。

其实这话说的也没错,你给科学技术弄一个奇技淫巧的称谓,认为这样会让大家变得懒惰,就此拒绝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这叫什么事儿?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直到明代。都不见得就比西方差到哪儿去,反而互有长短,主要是中国一直以来奉行的经验法则,没有人将其总结成科学规律加以研究,所以大家都不在意,觉得发现了这种情况。记住,传给后人就可以了,没有人在意这些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苏宁给墨家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他要求墨家子弟寻根溯源,找到这些经验法则背后的真理,加以整理,总结出一般规律,教化群众,以后的蒙学小学和中学都要逐步逐步的把这些类似于常识的科学知识教给孩子们。他们不仅仅要懂得诗书礼仪,更要懂得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最基本的科学道理。

文化的昌盛不可以拒绝,文化的发展不可以停止,但是科学技术一样重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科学技术就是民族和国家的身体,精神强大,身体也要强大。否则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就算有再强的学术能力。也不能对抗一个五大三粗的连字都不认识的大汉。

大唐一方面要发展精神,发展文化,促进全民教育和文化昌盛,推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出现,营造出欣欣向荣相互竞争相互取长补短的学术氛围,不因言治罪。言者无罪,怎么说都可以,你哪怕要骂皇帝骂他祖宗十八代,只要不被别人知道,那也是你的自由。反正历朝历代的文人们明里暗里讽刺皇帝怒骂皇帝祖宗十八代的也不在少数,大唐只是要把这个范围扩展到全民而已。

另一方面,军队的力量要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中有一部分要为军事技术提供绝对的服务,专门研究武器,研究新式的火器,当然也不能放弃弓马的训练,只是马鞍马缰绳这些东西和弓弩这些东西可以适当的加以改进,让威力更加强大,训练更加容易一些,调动军队的积极性。

我们的武器比你们好,我们的训练比你们强,我们就能压着你们打,现在可以压着阿拉伯人打,将来也能压着波斯和罗马人打,这座要塞攻不下来只是暂时现象,将来一定可以攻破这座要塞的。

罗马人和波斯人进攻要塞的九天里面,薛万彻集合了征西三十七将和所有的参谋人员一起研究没有火炮的情况下如何进攻这座要塞,不能派人正面强攻,正面强攻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但是火炮弹药抵达之前我们不能就这样待着不动弹,那会产生很多的变数,而且要塞里面的阿拉伯人也不见得就会呆在里面也不动弹。

我们要打,要动,要消耗波斯人和罗马人的军事实力,说不准还需要波斯人和罗马人进一步增兵大唐方面说不定也要增兵,打到现在,伤亡数目也已经接近两万之数了,军队数量不足,万一有些突发状况,我们会很被动,虽然三年间我们损失了七万多兵马,加上现在的损失,不难想象战争结束后我们的兵马损失会在十万以上,可是这都是值得的,消灭了一个潜在的强敌,而罗马人和波斯人的损失数倍于我们。

比起我们,我们只是损失了军队,对生活和生产没有任何的干扰,三年以来,西域已经基本平静下来,安西都护府将叛乱基本平定之后,就开始进行经济建设,用稳定的生活和优越的物质条件让西域人逐渐忘却了自己曾经的祖国,用汉语教育和汉家文化逐渐让西域人认同自己是大唐人,并且心甘情愿为大唐服兵役。

一切都在想好的地方发展,说不定之后要是和罗马人还有波斯人开战了,就可以直接从西域调集西域人组成的兵马和罗马人还有波斯人开战,都不用从中原之地征调汉家兵马了,那些归降的突厥人薛延陀人和很多部落的牧民们都可以组成骑兵部队,参与远征,可以不用从那样遥远的地方征调汉家兵马。

这样难道不好吗?

现在的损失只是暂时的,我们是所有人的表率,我们不拼命,罗马人和波斯人也不会拼命,我们不拼命却要求别人拼命,那就会授人以把柄,这是我们所不可以承受的损失,名誉在目前对于大唐来说比利益更加重要,有了名誉,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我们才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取利益,建设我们的祖国!

为了这一切的到来为了将来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这两大国家,将国土拓展到那传说中的欧罗巴大陆,我们就必须要承受这样的牺牲!

大唐,万胜!

九百三十一最后的信仰(上)

和城外的三国联军相比起来,城内的阿拉伯军队的日子也不好过,自从三年前的大溃败开始,每一场大的战役己方都必败无疑,数不清的战友为此丧命,不知道多少位曾经赫赫有名信誓旦旦的将军一去不回,多少领土就此被夺走,如今,他们只剩下了这座后一道屏障,这道屏障要是失去了,真主的国度,先知的心血就真的不复存在了。

他们敬爱的第二任哈里发已经病逝,第三任哈里发焦头烂额的处理公务,处理防务,还要去和别的国家还有民族商量出兵救援的事情,但是这一切都不是很顺利,上面的人总是说,别的国家和部族都不愿意冒着得罪三大帝国的风险来帮助阿拉伯帝国渡过难关,而且他们都认为在三大帝国的强势压迫下,阿拉伯帝国的亡国已经不可逆转。

可恶!

所有真主和先知的追随者们都感到莫名的愤怒,这是异教徒对伟大的真主和伟大的先知最严重的污蔑,我们不需要他们!我们不需要他们!伟大的先知和伟大的真主,将由我们自己来保卫!即使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保护住我们最后的领地,保护住先知和真主最后的荣光!也是我们那最后的尊严!

这是他们那悲情的第三任哈里发在到处碰壁之后流着眼泪对他们发表的最后宣战布告里面的内容,然后,哈里发代表着所有真主和先知的信徒,对这些邪恶的异教徒发起了最后的进攻。最后一次卫国战争展开了,二十万先知和真主的追随者紧急入伍参军,要去和邪恶的异教徒战斗。最后五十万先知和真主的保卫者紧急被动员起来。

不过战况并不如同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因为有了先知和真主最后的期盼就可以战胜邪恶的异教徒,相反,因为邪恶的异教徒所掌握的邪恶的火器,大军一败再败,十几万先遣部队一个月之内就被消灭殆尽,前线阵地尽数失守。数十万三国联军紧紧相逼,战况已经到了最激烈的时刻,最危险的时刻。最不能有一丝一毫懈怠的时刻。

在这期间,他们曾经听说了一位伟大的将军带兵偷袭了波斯人的粮草,消灭了三万可耻的波斯异教徒,并且焚毁了他们全部的粮草。打了一场少见的胜仗。在这几年里面,他们总是听到战败和死亡的消息,但是这一次,他们听到了胜利的消息,全国上下全军上下都非常的高兴,他们都认为曙光就要来了!

结果,没有过几天,那位将军的死讯和他所在部队的全军覆没的消息一起传了过来。所有人都愣住了,当初明明是那样的大好时机。结果他们居然就这样惨败了,还是那样悲惨的惨败,那位刚刚被奉为英雄的将军甚至被砍了头颅送回来,他们都还记得,那个时候全国上下的绝望氛围,还有大家的痛苦。

正因为如此,那个时候全国上下产生了一个“叛逃”高峰期,每一天都有不知道多少士兵军官乃至于将军从军队里面消失,还有数不清的原先的信徒也逃走了,他们可耻的背叛了他们曾经的信仰,他们可耻的背叛了他们曾经的衣食父母,之后,哈里发亲自带人来到了前线视察,发表了最后的演说,终于让大家坚定了最后的信念,叛逃者和背叛者都被抓起来,处死,在先知的陵墓面前被处死。

这是最后的战争了。

哈里发这样说道。

要塞被增派了十万军队,即使所有要塞的防御设施里面都站满了人,也站不下包括原先五万人在内的十五万人,但是哈里发还是这样做了,最后的名将塞纳西被任命为要塞主将,率领最后的精锐,以最后的勇气抗衡即将来到的邪恶的三国异教徒,在他们之后,还有整整十万人的预备队,以及最后五万人的哈里发亲卫队,这是最后的战斗力,要是再扩军的话,不知道是否有食物和武器提供了。

这些事物都是哈里发用国土和钱换来的,那些邪恶的部落和残忍的国家即使在这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利益的掠夺,逼迫哈里发用先知留下的财产购买他们的粮食和武器,哈里发为了最后的胜利,不得不答应他们的要求,割让肥美的土地,花费大量的财富,去购买那原本根本不需要那么多钱的粮食和武器。

最终,要塞被武装了,塞纳西将军亲自登上城墙指挥战斗,邪恶的三国联军没有使用可怕的火器,而是使用很正常的武器和所有的守卫者们战斗,守卫者们在战斗中英勇奋斗,为了最后的荣耀不断的奋斗,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和优势敌军展开激烈战斗,那最可怕的唐**队被击退了,强劲的敌人罗马军队也被打败了,最弱小的波斯军队更被打败了,整整十二天,三支军队轮番上阵,都被无一例外的打败了。

大家几乎要疯狂的欢呼了,他们甚至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了,不过,第二个十二天的最开始,唐军的投石机和燃烧罐再一次的出现在天空中,朝着他们狠狠的射击而来,然后是第三个十二天,第四个十二天,他们终于意识到,这样的日子不会停止,这样的进攻也不会停止,邪恶的异教徒不会放任伟大的光辉继续闪耀着,这是他们的耻辱,这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

这样的战斗也不会停止。

为了最后的荣耀,无论战斗到什么时刻,他们都必须要这样战斗,必须要这样奋斗,如果不这样奋斗的话,一切都会消失,将军用最后的勇气和大家一起战斗到了今天,这不是什么很简单的事情。

“将军,我们究竟要战斗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呢?”一名伤重濒死的士兵曾经这样询问他们敬爱的统帅塞纳西将军。年已五十的老将军塞纳西蹲下身子,放下了紧握在手的战刀,双手在一起紧紧握住了那名濒死士兵满是血污的手。坚定的说道:“明天,就在明天,就在明天我们就可以打败那些邪恶的异教徒,然后,然后我们就可以离开这里,和家人团聚,去告慰先知和真主。我们胜利了!”

原本是那样激动人心的话语,却没有一个人为此感到高兴,为此感到骄傲。因为大家都明白,那只是将军为了让这个士兵安心离去的说辞而已,明天?明天在哪儿?明天真的可以回家吗?真的可以回到家中和父母妻儿团聚?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有些太过于草率了?这真的可能吗?

但是只要那名士兵相信了,那就够了。

那名濒死的士兵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嘴巴动了动。喊出了“母亲”,然后他眼中的光彩就消失了,将军放下了这名士兵的手,拿出自己的手帕为他擦拭了脸上的污渍和血液,然后合上了他的眼睛,最后站了起来,望向了远边的天空,又把充满仇恨的目光投向了三国联军的军营。最后转身离去。

又是数不清的十二天,一个又一个十二天。谁也不知道到底度过了多少个十二天。

估计连对面的三国联军也都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十二天,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这场战争还要持续多少时候,持续多少个十二天,打仗是国家的决策,是大人物的决策,但是底下的士兵,又有谁是心甘情愿愿意不惜一切的战斗下去,为了虚无缥缈的理由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呢?

或许深受皇朝恩惠的大唐军队愿意,大唐军队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家争着抢着当兵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权力和名位,更有一点是家中父母和孩子都被大唐官府安排的极为妥当,大家都得到了来自于皇帝陛下的恩惠,免除了徭役,减免了农税,得到了高产作物的种子,拥有了吃饱饭乃至于吃三餐饱饭的权利,甚至可以读书,这是历朝历代前所未有的事情。

大家都明白这是为什么,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好日子,所以只要家中有超过一个儿子的,老父老母都会在朝廷宣布征兵的时候找一个身体强壮的孩子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有今天的日子,都是朝廷的恩情,是陛下的恩情,现在陛下需要我们去为大唐战斗,为大唐开疆拓土,那是英伟的事业,那是一辈子的全家的荣耀。

所以,孩子,去吧,去报答皇帝陛下的恩情,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做到的,你放心的去吧,我们都会很安全,很富足,你努力的战斗,努力的活下来,做个军官,或者做个将军,那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候了。

大唐新近入伍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因为这样的理由而主动参加了朝廷招募的常备军,一应用度全部都是朝廷负责,武器,粮食,战马,军服都是朝廷准备,还有军饷可以拿,军饷很高,一个普通士兵的月饷几乎是一户农家一个月的用度,军人一个月就可以挣到一户农家一个月的用度,一个人可以挣好几个人的钱。

而且这些军饷是每个月由朝廷派出的军饷使亲自发放到每一个士兵的手中,而不是交给将军再来下发,直接就杜绝了各级军官贪污**的可能,当然随着军校学子军官比例的增加,对于贪污**这种事情深恶痛绝的军校生是绝对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但是处于更深一层的考虑,苏宁向李二陛下提出了设置军饷使这个职位的想法。

并且为了保证军饷如数下发,每一级士兵和军官的军饷数目都是明文规定的,发军饷的时候一军主帅和各级将军需要坐镇当场,监视军饷使和那些试图在军饷里面动手脚的人,这一制度的实施让下层士兵欢欣鼓舞,他们可不用担心自己的军饷被别人贪污了,将军要想贪污军饷,他们是没地儿说理的。

这样充分的安排之下,大唐的士兵们尤其是常备军都不用担心生活的问题,哪怕是最低级的士兵可以可以得到一户人家的生活费而不是一个人的生活费,所以他们没有必要担忧自己的生活和家人的生活,而且只要不是在战斗中,每年是可以有探亲假的,没有忧虑的前提下,他们自然会拼尽全力奋战,拼出一个军官,也可以光宗耀祖啊!

可是相比之其他国家的军队,可就没有这样透明的军饷体制和军官升级体制,大家都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自古以来好男不当兵的传统并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有,其他国家都有,而且不见得就比中国的观念要差,显然,这不是偶然的。

九百三十二最后的信仰(中)

“将军,我们还要战斗多久,还要战斗到什么时候呢……”刚刚打退了一场罗马军团的进攻,一个阿拉伯伤兵坐在城墙上,靠着墙垛,无力的呻吟着,看到了尊敬的老将军塞纳西走过,他忍不住的有了这样的疑问。

对于塞纳西来说,这是他一个多月以来所听到的最多的问题,伤兵会询问,濒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