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十字-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同意巴拿马运河国际化,但不能驻军,美国也不驻军;
  第四,同意大不列颠合并纽芬兰,但不允许驻军,作为交易,美国在爱德华王子岛也不驻军;
  第五,南美势力范围稳定在现有范畴,德国不是喜欢玩两个么?美国配合德国把巴西也切成两个;
  第六,对欧洲、非洲的领土和殖民地变动,如德国愿意给美国公平的商业贸易机会,美国将完全予以承认,作为交换,北美市场也允许欧洲实力进入;
  第七,日本问题由美国单独解决,至少日本占领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是不可接受的,其余远东与印度状况可以“理解”……
  第八,美德合作,共治世界,反对布尔什维克;
  ……
  林林总总的意见一共阐述了十二条,基本上代表了杜勒斯上台后对美德停战的新思维,很多立场在原有基础上予以软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美国强调用“经济和资本”而不是用驻军来解决问题,背后的潜台词是希望用美国战后强大的经济实力把欧洲势力挤出去或者实现事实上的对等待遇。
  为弥补德国的“让步与损失”,杜勒斯又认为可以给德国经济补偿——他相信德国经济也非常困难,亟待美国资本润滑。
  至于日本问题,只要德国不公开插手就行——美国一定要想办法搞定日本,否则今后在大国中说话分量就不响,当然消灭或打服日本是不可能的,迫使日本低头才是美国比较可取的出路。
  当然,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杜勒斯也不少,他前脚刚和斯大林老爹达成“战略合作、全面互利”的秘密协议,后脚又准备和霍夫曼达成“共同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秘密协议——反正怎么有利怎么啦。
  里宾特洛甫听完,对杜勒斯的想法大致有数了,便说道:“您讲述的意见我基本明白了,不过我得汇报给元首,这两天他忙着操心北爱尔兰、冰岛、丹麦的公投,可能要缓几天才能给予答复。”
  杜勒斯皮笑肉不笑地回答道:“那当然可以,为表示我方诚意,美国政府不会在这件事上给德国政府添乱,但如果将来和平谈判进行得不顺利,我们只能寻求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里宾特洛甫耸耸肩:“我无所谓,元首有信心摆平这一切。”
  “他当然有信心,不过,少花点力气不是更好?与美国合作,更有利于德国统治欧洲,他是聪明人,当然知道该怎么选。”
  “杜勒斯最后这么说?”
  “是的。”里宾特洛甫讨好般地说道,“他这是狂妄!”
  霍夫曼微微摇头,杜勒斯这句话不是纯粹威胁,而是一种“提醒”:如果德国对美压迫过甚,美国一定会对欧盟捣蛋,一定会千方百计拉拢欧盟里面的墙头草和投机分子,德国需要自己掂量一下代价。
  “我知道了,让我好好考虑下。”
  里宾特洛甫退走后,霍夫曼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在办公室里踱步了半小时,让达尔格斯唤来了奥托·斯科尔兹内。
  “有关情报、地理和其他情况熟悉了么?”
  “能利用的都利用了,行动方案基本已完善。”
  霍夫曼点点头:“如果差不多就准备开始,您有信心么?”
  大块头斯科尔兹内站得笔直,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狂热:“我的元首,我很荣幸为您效劳。”
  “不是为我,是为1亿德意志人民,更为了……”霍夫曼缓缓说道,“像兰克一样的、无数德意志烈士的血不白流!”
  “我们将竭尽所能!即便我们全部战死,德意志将永远存在!”





第10卷 彷徨:战争与和平





第1章 最危险的男人(1)
  1945年1月27日入夜时分,在冰冷的北海雨夜中,2艘xxiii级潜艇悄悄驶出基尔港,开始向大西洋深处进发,潜艇上满载以斯科尔兹内为首的,全部德国特种部队精英共36人!
  此时此刻,全欧政治目光都聚焦在同时进行的三场公民投票上:北爱尔兰公投、冰岛公投、丹麦公投。
  投票时间还剩最后一天,但速度最快的冰岛公投已统计了85%选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赞成取消独立、成为德意志冰岛省的票数已超过了70%,这意味着哪怕最后投票的全是反对票也不可能阻挠法案通过,冰岛毫无悬念地成为第三帝国的一部分。
  其他两场公投还在胶着中,北爱尔兰统计了近一半选票,赞成与爱尔兰合并的票数不过51%,赞同继续与大不列颠保持同一个整体的倒有47%,另外2%是弃权票;丹麦统计了三分之一选票,赞同成为德意志北方省的选票大概为53%,反对的46%,还有1%弃权票——没有敢说胜券在握的。
  这三场投票一共引入了欧洲24国观察员,涉及的英、德、爱尔兰等国都接受了观察员监督,虽然24国大部分都是轴心盟国,基本上对德国与丹麦、冰岛合并持赞同态度,但至少形象上还要维持体面——德国能搞些小动作,却不能太让国际舆论下不了台。
  至于军事观察家们则把目光投向了加勒比海战事:轴心主力舰队抵达圭亚那后,并未如美国预料一般地直接发动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进攻或对其他地区的进攻,反而开始从容不迫地释放兵力:人数将近5000的大不列颠部队,人数超过4000的法兰西军队,人数近1500的荷兰军队下船并分拨驻守,随即举行了盛大的典礼。
  这是德国履行承诺,将自己在前不久占领的法属、英属、荷属圭亚那分别交给三国的举动,标志着欧洲列强压缩流亡政府生存空间,恢复对加勒比海行使权力的开始,也是德国作为轴心盟主、欧洲霸主必不可少的一环——看到没有,这些地盘以后我罩着了!
  期间一直风平浪静,除几架不识趣的美军轰炸机前来袭扰一番外,其余各方向美军都在紧急加强防御,力图以步步抵抗、徐徐迟滞来削弱轴心。整套美国作战思路如果讲给小泽听,他一定哑然失笑——这不是日本海军苦心谋划20年,结果一事无成的九段渐减邀击决战美国版么?
  所有人都知道表面平静之下蕴藏着怒涛,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怒涛下面潜伏着更深、更彻底的怒火。
  杜勒斯强势求和的行动虽得到了德国“热切”回应,甚至在个别领域取得了一致意见,但双方根深蒂固的分歧和冲突反而进一步强化,杜勒斯主张“以中美换南美”、“尊重原势力”论点虽在表面上部分契合了德方意见,却引发了其他思考,他强调美国可同意战前在加勒比海有势力和领地的英、法、荷恢复统治,但不同意德意把手伸进加勒比海的观点刺激了霍夫曼敏感的神经。
  在霍夫曼看来,这是美国试图分裂、瓦解欧洲阵营的先兆,杜勒斯以承认英、法、荷传统利益为代价,试图对轴心阵营拉一派打一派,这是德国断然不会容忍的,为什么他强调恢复英、法、荷在加勒比海的统治?不是德国认为他们可怜而同情他们,而是需要他们站在德国一方与美国对抗,如果德国帮英、法、荷恢复旧有势力范围而置自身与最亲密的战友意大利的利益于不顾,将来如何服众?
  虽然美国同意用南美利益和经济利益来补偿德意,但南美除圭亚那外,现在基本或即将落入德国掌控,美国承认与否都不会改变现实,至于那区区几百亿美元,霍夫曼也没放在眼里——德国不是日本,还没穷到见几百亿美元就挪不动脚的份上,光是已初见雏形的石油马克将来就是德国金融霸权的一部分,岂是区区几百亿美元就可以收买的?
  这里出现一个悖论:美国愿意花几百亿收买德国,却不愿意花同样钱收买日本,结果前者看不上,后者看得上却拿不到。
  在探明杜勒斯来意后,霍夫曼得出两个结论:
  其一,这基本是美国新政府的原则立场,除非战场形势有大变动,否则美国政府口径不会变;
  其二,美国政府有充分底气,能给予这份底气的,不外乎“曼哈顿计划”或船台上疯狂建造的埃塞克斯级,也可能兼而有之——这一点霍夫曼猜得不错。
  这两个结论是杜威和杜勒斯深入商议并反复酝酿和讨论后的底线,但有一点是霍夫曼没料到的:美国政府尤其是高层因为平民“赎买”行动,已在心里上做好了暂时“丢失”夏威夷群岛的准备,认为这个失败不会导致政府垮台,反而会激起民众更大、更强烈的反弹,更有利于持久作战。
  霍夫曼和堀悌吉毕竟不是上帝,谁也算不到美国人究竟心里怎么想,大家只能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预判到的“事实”来完成决策,而没法根据完整客观现实来决策,没有人敢冒这种险,
  杜勒斯强势求和的举动与里宾特洛甫添油加醋的汇报最终促使霍夫曼下定决心:一定要打掉美国人的心里依仗!
  不得不说杜勒斯的举动其实起了反效果,但站在美国立场,他这种表现完全可以理解:倘若杜勒斯代表美方一味低调求和,势必被轴心认为软弱可欺而提出更多、更苛刻的要求,于情于理他都不能太示弱。
  这种做法与基于“现实”的决策一样,是大国政治的悲剧逻辑——敌对双方都把对方的行动逻辑想得更坏、更针对自己。
  这让霍夫曼确信,美国还没有完全放弃打赢的希望,这是他断然不能容忍的,反复斟酌之下,他最终启动了旨在破坏“曼哈顿计划”的反计划——末日审判!
  伴随着柴油机特有的轰鸣声,奥托·斯科尔兹内仍然毫无倦意,对着一张纸写写画画,不断完善“末日审判”计划。
  与当初搭乘潜艇去英国相比,这次乘坐Xxiii级潜艇的宽敞程度简直有天壤之别,别说是独立据说,就是你想泡浴缸都能想办法办到。按说36人一艘潜艇就可全部容纳,但考虑路途遥远,为保证队员们更好休息,霍夫曼授意海军调集并改造了两艘运输潜艇——在万不得已时,1艘也能搭载全部人员。挂上校军衔、拥有黄金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斯科尔兹内拥有一个宽敞舱室,不仅摆得下一张不小的桌子,甚至还有容纳4个人一起开会商议的沙发。他打算利用这段旅途,尽可能将整体方案进一步细化。
  “末日审判”计划透露着几分诡异,因为最主要、最直接参与讨论的居然是元首本人——霍夫曼不但在访问大不列颠、爱尔兰、冰岛、丹麦期间一直和斯科尔兹内商量有关行动方案,甚至在更为重要的公投开始后也依然沉浸在方案讨论之中。
  这让斯科尔兹内感到十分诧异,他有时候甚至忍不住想规劝“元首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家大事上来,这种特种作战具体细节不该是一个国家领导人操心的”,可每次话到嘴边,看着元首担忧、凝重又似乎有点焦虑的表情,这种话自然而然就压了下去。
  在这件事上,霍夫曼当然有说不出口的苦衷。
  要论世界上谁最了解“曼哈顿计划”,自然非他莫属,他不但知道整个计划的来龙去脉和大致细节,还去实地考察过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田纳西州橡树岭工厂,不过他去参观已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所有二战期间建造的设施均不复存在,大体只有后世建筑和精心保留下来的遗址给参观者看。
  他当初抱着浓厚的兴趣了解有关细节,从没想过某一天居然要派人去摧毁这个地方,对细节了解越多,就越知道不容易,这也是霍夫曼以元首之尊投入项目的原因所在。





第2章  最危险的男人(2)
  可怜的霍夫曼用了好几个星期时间去回忆自己掌握的细节,然后又让帝国保安总局千方百计去搜集有关资料,然后假托秘密间谍,把一大堆情报交给了奥托·斯科尔兹内,并在启动行动计划前,召开了秘密会议,准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这是我们能搜集到的全部资料……情报显示,美国人也在执行类似的超级炸弹计划,速度可能比我们还快一点点。”包括鲍曼在内的所有人都露出惊骇神色,但当霍夫曼举出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费米等著名科学家名字时,所有人都沉默了,德国手里大概只有一个半科学家可与之匹敌,一个是海森堡,另半个是海森堡的老师玻尔——因为丹麦的事,玻尔不想为德国效力,不过盖世太保盯得很紧,他不可能再逃亡去美国,于是事态就这么僵持下来。
  “我们的行动能得到这位超级间谍的帮助么?”
  霍夫曼叹了口气,露出悲伤的神色:“这是他发出的最后一份情报,然后就和英国那位为我们工作的先生一样,最后殉国了。”
  所有人都露出理解的表情:能送出这份“情报”,显而易见能量极大,暴露可能性也极大,说不定使用了一次就暴露了。
  “我们本来往美国派遣过一批谍报人员,不过后来一直联系不上……”
  “别提他们了,他们都叛变了。”霍夫曼怒气冲冲地说。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这么说来,美国反谍的力量可不弱——实际上霍夫曼知道这批第三帝国最早的特工根本不是被抓获的,而是主动叛逃的,当然,考虑到卡纳里斯对情报体系的破坏,说不定是他有意布置的人马也说不定。
  对破坏行动,他深知其中风险,因为这两个地点都在美国内陆,距海岸线都有几百甚至有上千公里之遥,还有几万美军警卫力量,远比当初天雷行动需要摧毁的超级机密更远、更困难,所以他一直没动这方面的脑筋,只想尽快把苏尔计划(即最初所述的阿波罗计划,因北欧神话太阳女神名苏尔,故将德国超级炸弹项目改成苏尔计划)尽快完成。
  可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米尔希、海森堡等人向他汇报德国超级炸弹很难在6月份之前完成时,他着急起来了:历史上美国7月份就完成了原子弹装配与实验,现在美国处于严峻的战略劣势,他相信对手只会加速而不会延缓,这样美国原子弹成功就会提前——虽不知道会提前多久,但提前1…2个月想来是有可能的。
  虽然美国哪怕拥有原子弹也不可能摧毁德国的核能力,但如果对手利令智昏地给本方来上1…2颗,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特别是马岛和亚速尔这两个关键枢纽现已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很担心美国会对那里下手,投掷在那完美符合美国的军事学说:能打击关键节点的轴心力量同时又不会造成难以控制的后果——有利于加速美德妥协。
  这不是美国误判形势,而是因为美国人自己对原子弹的威力也认识不清:2万吨tnt当量只是小事,可怕的是后续伴随而来的核辐射,如果投放在亚速尔上就意味着这个岛屿失去居住价值,然后德国就会完全失去对中大西洋的掌控,这是对霍夫曼部署的整体战略格局难以容忍的破坏,所以他必须破坏曼哈顿计划,哪怕能将其推迟几个月也好。
  本来众人对派遣突击队渗透进去搞破坏还有一定乐观期望,但听情报介绍说外围有数万警卫力量时,所有人都摇头,哪怕斯科尔兹内等人各个都是德意志超人,几十个VS几万也是不可能获胜的任务,鲍曼就直截了当地指出:“哪怕组成奥托敢死队,我们也几乎完不成这种任务!”
  这也是霍夫曼一直犹豫的地方:他不想白白让斯科尔兹内去送死,原子弹虽然重要,但目前并不是决定性的,可如果美国政府将希望和重心都寄托在原子弹上且不顾一切要拖延战争结束日期,霍夫曼便只能铤而走险——用少部分人的牺牲换取多数人的保存。
  当然,还有选择是现在根据美国方案实现和平,可这种论调在内部是通不过的,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事件刺激,就像堀悌吉苦心求和却一直找不到合适契机一样:不是本方不满意就是对方不满意,最终是推动事态一步步恶化,要在美国找一个张伯伦何其难,起码杜勒斯不会是张伯伦。
  好在一路上霍夫曼都有空,再加上安保需要,斯科尔兹内与元首形影不离,两人可坐下来慢慢研究这个方案。
  最开始斯科尔兹内以为行动目标是要去摧毁实验室并干掉这些科学家,但霍夫曼说不必,虽然人才是美国原子弹计划的根本,但现在美国基本已完成理论研究并形成了系统方案,杀掉1…2个重点科学家无济于事,而要全部干掉研究人员并毁掉实验室是不可能的。霍夫曼关注重点是橡树岭同位素生产工厂——为了实施绝密的核武器制造计划,美国在橡树岭全力实施移民、搬迁、建设和科研工作,仅用约一年半时间在荒谷便聚居了7。5万人,成为田纳西州第五大城市。
  橡树岭一共建有三座核设施:代号为“Y—12”的设施主要用于分离铀235;代号为“K—25”的设施则通过超大规模设备以更为经济的方法分离铀235;代号为“X—10”的设施为石墨原子反应堆。在很长时间内,工作人员与外界完全隔离,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们所从事工作的最终目的。毁掉或部分破坏这个工厂就能大大延缓美国的同位素分离与能力,能够延缓美国原子弹的原料生产进度——历史上美国是从1944年3月才正式开始执行同位素分离,到1945年3月进入最后的高潮阶段,现在动手正来得及。
  “不必考虑杀人?”
  “不需要,炸掉这个工厂设施就好了。”
  “这样的话,行动似乎就简单一些。”
  对斯科尔兹内的自信,霍夫曼感到愕然:“你有什么好办法?”
  “我觉得还是和天雷行动一样,突击队负责混进去指示方向,然后派飞机轰炸。”
  “可橡树岭在美国内陆,离南边海岸线至少有650公里,距东南方向海岸线至少有750公里,哪怕航母舰载机从港口出发,都很难不被发现。”
  “夜间空袭,或者,用火箭?”
  “不瞒你说,远程火箭真有,但舰载发射还不成熟,数量也不多。”
  “还有一个多月呢,我相信会有足够多的装备,不管成熟与否,都要试试看。”斯科尔兹内出发时的信心比霍夫曼坚定得多,“我相信我国科学家的本事——他们是全世界最好的!再说远程火箭不是要投入试验么,就让橡树岭成为第一批实验目的地吧!”
  告别时,霍夫曼亲自为突击队送行,斯科尔兹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地话:“元首,既然末日审判,怎么可能没有毁灭一切的漫天烈焰呢?”
  霍夫曼点头:“先到目的地,然后等候国内指示!”
  霍夫曼通过施佩尔把最新指令发给了佩内明德基地,布劳恩等专家答应全力配合,并回报他了一个好消息:从去年10月份开始,射程1200公里的2级火箭v4已在逐步量产,迄今为止稳定性得到了验证,并实现了陆基、车载等多次成功发射,但舰载发射次数还不多,目前正在做有关实验,此外还有难度更大的V6潜射实验。
  “V6潜射先放一放,尽快把V4舰载发射成熟起来,2月中下旬可能要用。”
  “这么急?”
  霍夫曼含糊其辞:“巴拿马战役用得上,末日审判或许也用得上,时间不等人!”





第3章  最危险的男人(3)
  面对方案上的一步步环环相扣的计划,斯科尔兹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兰克,想着如果他在这种时刻,应该如何来处理问题。
  与天雷行动一样,元首让人从党卫军美国集团军中选择了一个自愿效力的德裔沃尔夫,不过在霍夫曼眼里,沃尔夫无论能力还是信仰都比不上兰克,所以充其量只是向导,队伍核心依然是斯科尔兹内,为保密起见,沃尔夫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履行什么具体任务,他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将突击队安全、可靠地带到指定地点。
  苦思很久的斯科尔兹内招来沃尔夫,用英语问他:“你说美墨边境没有严格的分界线和驻防力量?”
  “是……队长,你不用这么严肃,美国人通常很随意。”沃尔夫笑了起来,“和欧洲不同,不但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管得不严,与加拿大的边境管得更松,经常有墨西哥人混到美国去,另外还有古巴人等等,德州更是墨西哥后裔的大本营,合法的、非法的墨西哥后裔占了人口好大一部分。”
  “美国警察或国民警卫队不管?”
  “不太管这种事,除非正好逮个正着。德克萨斯原先是墨西哥领土,美墨战争打赢后美国才吞并的,到现在还不满100年,那儿生活着很多墨西哥裔,另外……”沃尔夫眨着眼睛道,“由于墨西哥人一般从事苦力和美国人不太愿意做的工作,所以政府对非法混入的墨西哥裔也睁眼闭眼,他们打击过很多次非法移民,可再打击,这种需求抵挡不住——每次打击移民并强制遣返,街上擦皮鞋的、送报纸、送牛奶、清洁工、管道工就会短缺,一般平民可不乐意接手墨西哥人的工作,哪怕在大萧条时候,美国人也不愿意干特别辛苦的工作,我小时候就亲眼所见很多失业白人晃来晃去,不去从事这种他们看起来比较低贱的工作……当然这是我服役前的情况了,现在具体如何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猜想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不是有很多黑人么?”
  “黑人?”沃尔夫摇摇头,“他们不行,他们比墨西哥人更懒,更难使唤……”
  “那我们冒充墨西哥人岂不是很麻烦?”
  “基本问题不大。”沃尔夫打量着斯科尔兹内的块头,说道,“墨西哥有白墨和黑墨的区别,白墨是西班牙后代,基本就是欧洲人的样子,地位相对较高,从事工作也很理想,算是正常群体,如果是墨西哥到美国活动的白墨,基本以商人居多;黑墨嘛,看起来比黑人肤色浅一点,皮肤接近棕色,与黑人还是有区别的,我听说是印第安和黑人的混血……”
  “难怪元首还坚持给我们找几个懂西班牙语的队员。”
  “对墨西哥人来说,您的英语说得够好了,如果能带点西班牙口音更好,至于西班牙语,你会不会都没关系,反正遇到不懂的人你说德语就可以蒙混过去,真正懂西班牙语的人,您和他说西班牙语也没用,一听就假,关键是您的身材和块头——别说墨西哥人很少见,就是纯种西班牙人也很少见。”
  “所以我是个合格的侍卫!阿尔弗雷德(熟悉西班牙语的特工)才是带队长官!”
  “我觉得,最好,最好……”沃尔夫犹豫着,不知道怎么讲。
  “别最好了,我知道是什么——扮演毒枭!”
  扮演毒枭是霍夫曼和保安总局有关专家和情报体系人员经反复商议后确定的行动方案,虽然扮演毒枭很容易被查,但一来可以解释30多个身强力壮的秘密团体;二来可以携带必要的装备和武器;三来隐匿自身行踪也不奇怪。在美国查处毒枭的主要是警察,偶尔也有国民警卫队,相比之下,他们比反谍机构要好对付的多,所以斯科尔兹内突击队有个令人威风扫地的代称——墨西哥匪帮。
  现在“匪帮们”正在去墨西哥登陆的途中,那里有德国情报人员会予以接应并掩护他们通过美墨边境——墨西哥可比美国混乱得多,第三帝国在这里的实力和布局也强悍得多。
  听完匪帮设想,沃尔夫微微一愣,随即竖起大拇指:“对对对,长官,就是这个!”
  “你接触过毒枭或黑帮?”
  “没有,不过看到过……”沃尔夫讲述了很多他的所见所闻,“……在美国和毒枭有染的,除了墨西哥裔,其次是意大利裔和爱尔兰裔,哦,偶尔还有斯拉夫裔。真正盎格鲁萨克逊人、德意志人或法兰西人是很少接触。”
  “他们杀人如麻,特别是贫民窟里经常有年轻人不明不白地死去,这与黑白两道是有密切关系的,至于美国警察,与匪帮和毒枭们的牵连也很广泛——没有他们的纵容,你能想象鸦片或其他麻醉品在美国的滥用?”沃尔夫耸耸肩,“匪帮不光是贩卖各种各样的麻醉品,还有拐卖人口,收保护费,走私货物特别是烈性酒!相比之下,麻醉品倒像是小买卖。”
  沃尔夫讲述了很多他的所见所闻,不过只有小部分是目击,大部分都是风闻或添油加醋的传播,不过斯科尔兹内在事前已通过意大利方面进行了足够多的了解,他认为风险与机遇并存,起码元首挑选的这个思路还是很有创意——扮演匪帮?想想就感觉刺激。
  “对了队长,如果真扮演黑帮,也不一定要是墨西哥人,还可以掺入一部分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或别的人群,这样看上去更逼真点……在美国搞地下活动的就以他们为主。”
  对这个情况斯科尔兹内也有所耳闻,美国原先黑帮主要在西部,伴随着牛仔运动而兴起,但很多是自发且散乱的,自从1920年代美国执行禁酒令以来,大大促进了黑帮活跃,特别是人称“芝加哥打字机”的汤姆逊冲锋枪更是黑帮标配,一身黑西装、戴墨镜,冬季有长长的大衣,敞开以后就是火力密集的汤姆逊扫射——这几乎是标准套路,现在墨西哥的情报人员已帮他们搜罗了足够的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通过潜艇带过去的武器是其他特殊装备:比如无后坐力炮和铁拳火箭筒。
  现在斯科尔兹内明白为什么他看沃尔夫和看兰克是不一样的感觉:兰克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是为理想和使命而献身的英雄,熟悉以学者为主的超级机密,当初扮演英国宪兵,兰克是很好的人选;沃尔夫只接受过中等教育,混过社会,然后又当了兵,论随机应变的本事远远超过兰克,但论信仰坚定和献身精神和,恐怕比不上兰克。不过元首显然有不同考虑,如果想混入社会,沃尔夫也是不错的选择。
  他忽然又想起当初天雷行动最初选定的合作中——埃迪·查普曼,那完全就是社会渣滓,是不得已而用之,沃尔夫正好介于两者之间。
  他拍拍对方肩膀,笑了起来:“我忽然觉得我对成功有了更大的把握。”
  沃尔夫愕然,他不明白对方哪来这么充分的信心?
  “相信我,我干过很多大事,毫发无损地回来了。”斯科尔兹内炫耀似地摇了摇领口的骑士十字勋章,“看到没有,这是成功象征。”
  沃尔夫当然认得出这是什么级别的勋章,他在东线听说过,那至少是上将级别以上的高级军官、超级王牌飞行员才拥有的功勋,一想到勋章背后的荣誉与石油基金份额,他的眼神不禁火热起来。
  “只要行动成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勋章,而你,至少可被授予一枚骑士十字勋章。”
  “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长官!”





第4章  最危险的男人(4)
  “成功了!”
  “元首万岁!”
  下午时分,看着十余架Ta…152保护着8架硕大无朋的me…464出现在巴西北部贝伦航空基地外围并陆续降低高度准备着陆时,所有德军地勤都忍不住发出强烈的欢呼声!
  这是德军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