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他们进攻累西腓呢?”
“如果能得到有力舰队支援,累西腓可以打一场势均力敌的防御战。”麦克阿瑟解释道,“累西腓现在拥有24万左右兵力,1500余架飞机,同时拥有良好的防御措施和指挥体系,考虑到敌军登陆最多一次性只能投入3…4万兵力,所以我们如果能得到海军有力配合的话,我有信心在累西腓挫败德军进攻!”
杜威点了点头:累西腓这个桥头堡不丢失,美利坚就还能向南美投射影响和力量,同时也能卡住南美、非洲、欧洲这条整体航线,使德国不能为所欲为,不过有一点他犯难了:按照上次参联会议定的逻辑,一旦德军展开登陆战役就要动用大西洋舰队主力进攻,现在德军要进攻累西腓的话,肯定必须压上,进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要不要压上呢?
或者说,要不要为一场必败之战投入力量呢?
他犯难了,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克拉克和尼米茨,想请他们讲一讲。
尼米茨沉吟半天后开了口:“单纯从实力上讲,我军大西洋舰队是不如轴心舰队主力的,我军只拥有4艘战列/战巡,只相当于轴心的一半,我军拥有的舰队航母与对方虽然一样,但考虑对手拥有2艘装甲航母且作战经验更为丰富、舰载机飞行员能力更强,实际我军居于下风;对手还拥有9艘护航航母,虽然我们能拉出至少1打以上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但上面飞行员却是个大问题……”
这个意见得到了克拉克的承认,不过他的意见显然侧重点不同:“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争夺进行海军主力舰队交战我认为短时间内显得急躁了点,但海军派遣有力作战力量协助陆军进行防御是不可或缺的,至少轻型军舰、鱼雷艇、潜艇应该去破坏德军运输与后勤部队……同时空军应想办法揍沉1…2艘航空母舰,改变敌我力量对比……”
阿诺德不同意这个观点:“我军在岛上作战飞机一共就只有200架,应付圭亚那的德军陆基飞机已极其吃力,根本没有能力应付来势汹汹的德军主力舰队——那意味着至少600架飞机!我的意见是在保存有生力量的情况下撤退!”
撤退这个意见得到了马歇尔的认可,他认为岛上守军只有3…4天的抵抗能力,没等大西洋舰队主力赶到,说不定德军已拿下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了,然后舰队又要遭遇优势德军以及前出部署在该岛上德军空军的双重夹击。
以金上将、特纳为首的部分人员认为要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上打一仗,削弱德军力量,但海军主力舰队不出动,继续保存实力——除非形势发展到德国大举进攻累西腓。
经过令人头昏脑涨的争论,杜威总算是明白了一个事实:参联会对这次作战并未形成统一意见,现在意见分歧很严重。
激进派以斯普鲁恩斯为代表,包括部分陆军,主张舰队主力出击,打一场类似中途岛的扭转性战役,争取打出1:3、1:4的战果来(均指舰队航母);
保守派以阿诺德和马歇尔为代表,主张撤退,让出该岛,保存有生力量;
中庸派是大多数,认为不战而退固不可取,但为一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就轻易压上大西洋舰队主力未免孟浪,寄希望于能通过抵抗削弱德军实力,等待海军实力进一步恢复。
虽然斯普鲁恩斯等人说得慷慨激昂,杜威听得也热血沸腾,不过有一点他是清醒的,中途岛战役时期本方占据的优势现在一样也没有:
中途岛美军率先破译电报,这次直到德军打上门来才知道有这回事;
中途岛美军可海陆夹击,现在德军已在圭亚那一线与美军隔海相望,力量比美军更强,不被夹击已是侥幸;
中途岛战役时期日美飞行员虽有技术差异,但差距还不算特别大,现在美德飞行员差距比起当初就大了很多。
他在心底有点倾向于大多数派也就是中庸派的意见,不过,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英格拉姆忽然插了一句话:“你们都在讨论德军进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或累西腓,我更关心德军打下该岛后的意图——是向西进攻委内瑞拉呢?还是向北进攻波多黎各一带?如果对方拿下该岛后继续向北、向西,但就是不去进攻累西腓怎么办?”
众人被他说得一愣,随即脸色变凝重起来,他们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思维误区:德军为什么一定要来进攻累西腓?如果轴心放着累西腓不打转而去其他方向攻城略地,美国能怎么办?
“如果德军向其他地方进攻,累西腓集群能向南或向西发动进攻牵制对手么?”杜威满怀希望地问另一个问题,“或者,大西洋舰队配合累西腓守军南下去登陆里约热内卢?”
对杜威的这个询问,麦克阿瑟、克拉克都缓缓摇头,即便比较激进的斯普鲁恩斯,也不认为南下去进攻里约会有什么好下场,道理明摆着,南线德军也有10余万兵力,进攻或许力量不足,可要防御李奇微所部进攻,却并非难事。
如果正进攻个起劲,德军主力舰队方向一转,转头向美军扑来,那时候是攻还是守?累西腓还要不要?
没有一个人能给杜威肯定且充满信心的回答,留给他的只有失望的叹息……
第243章 背锅侠杜威(15)
英格拉姆的话引发了另一个讨论话题: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究竟能不能丢?如果可以舍弃,丢了会有什么后果?如果不能丢,该如何守?
包括其本人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岛守不住——除非再打出一次1:4的中途岛战役,即便是指挥中途岛战役的尼米茨本人对此也没有这种奢望,现在差距比当初还大,形势比当时还严峻,再来一次1:4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即便中途岛战役,当初也没想着打1:4,充其量认为是平手或小胜,最后的战果完全具有偶然性。
他认为如运作得当,也许能打个2:3的小胜——概率低于30%,但平手或3:2小负的概率却大于60%,至于1:4这种战果的概率,他认为低于5%。
杜威自然而然就问:“丢掉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后,我军形势会怎么样?”
“德军占据该岛就正式就拥有了入侵加勒比海的跳板,向西可向委内瑞拉和巴拿马一线进攻,向东可配合南美守军对付累西腓集群,向北可向波多黎各一线进攻……”英格拉姆一边在地图上勾勒着进攻箭头,一边分析,“从维尔京群岛到格林纳达这条半弧形岛屿线上,分布着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战略意义不一,马提尼克、多米尼克两岛上有一定驻军,可惜实力很弱。马提尼克只有3000余自由法国部队,多米尼克大概有1000多陆战队,如果连最大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都保不住,这些岛屿就更守不住,指望这条半弧形岛链封住德军完全是奢望,真正具有战略意义的是波多黎各、海地岛(海地与多米尼加)、牙买加与古巴4个大岛,他们是防御佛罗里达半岛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是他与特纳的主要分歧所在,后者认为德军占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后,自然就切断美军通过加勒比海内线向累西腓补给的能力,要对累西腓进行补给,必须由大西洋舰队主力掩护走中大西洋一线,换而言之,特纳认为德军不会拿这条岛链怎么样,因为实质性意义不大。
“除非德军不管委内瑞拉和累西腓的我军直接向加勒比海纵深一线进攻,否则我认为他们短期内不会向半弧岛链进攻。”
杜威皱着眉头问道:“这4个大岛上我们有多少兵力?”
“经连续调度与兵力部署,古巴现有10万守军,海地与多米尼加5万,波多黎各与牙买加各为3万余,另外共部署了陆航飞机2000余架、海航飞机500余架,四岛互为犄角、相互支撑。”克拉克开口道,“主要问题在于三点,第一,海军实力不足,4个大岛只有驱逐舰和潜艇,没有巡洋舰以上级别舰队,只能袭扰而无法正面作战;第二,岸防工事仍嫌不足,大口径岸防炮和永备工事太少,挡不住敌军主力舰队炮击,论防御水平不但不能与瓦胡岛相提并论,连累西腓和巴拿马的水平都不如;第三,航空兵力新手居多,战斗力存疑……”
第三点得到了阿诺德上将的确认,巴拿马战役中陆航拼死打过一次,死伤累累,到现在还没能恢复元气,部署的2000多架陆航飞机中熟练机组只有500余,海航熟练度稍好些,也不会超过一半。换而言之,真正能作战的航空兵力是800架飞机左右,其余1700架全是赶鸭子上架的菜鸟,还在进行实地训练,能不能在第一次作战中活下来都是未知数。如果能活下来捱过3次战斗,马上可转变为老手——这是道地的苏联红军经验。
“从地理态势上看,四岛连成一串,越靠近本土,我军防御能力和航空兵力就越强,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得到佛罗里达一线增援,因此海军制定了节节抵抗、以逐岛战役削弱德军进攻能力、最后投入海军主力反击的计划。英格拉姆上将概括的进攻方向确实存在,但比较起来,我更欢迎德军往北打——这有助于磕掉他们的大牙。”特纳表示,“当初估计德军对上述4岛进攻不早于1945年3月,目前进度基本吻合,可能略有推迟。”
特纳的计划在陆军看来不够完善,太过理想化:这点岛屿守军和防空力量,根本不具备坚守1个月以上的能力。空军则抱怨根本抽不出那么多熟练机组,现在熟练机组刚回升到3000大关,西海岸要防、累西腓要管、东海岸也要部署兵力,不可能在加勒比海部署太多航空兵力,如主力倾向于加勒比海,德军调头去进攻纽芬兰怎么办?
于是围绕这个话题又展开了新一轮争吵,听得杜威无所适从,最后只能抓住斯普鲁恩斯问:“如果德军先占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然后在3月份进攻加勒比海四大岛或其中之一,海军有战而胜之的把握?”
“有一定把握,概率超过50%……”
根据参谋们兵棋推演的结果,在前期逐岛争夺战时,德军要付出1…2艘战列舰、1…2艘舰队航母的代价,而3月份投入作战的大西洋舰队又可收获1月份竣工服役的2艘新航母,在至关重要的航母兵力上可形成7VS3或7VS4的优势,这样获胜几率会大很多,哪怕德军一艘航母也不丢,7VS5状态下也有一定胜率。
杜威点点头,他总算明白为什么陆军众将脸色这么难看,海军还是老一套:让陆军、陆航去和德国优势舰队耗,耗到对手差不多再投入海军舰队主力打反击,打赢了是海军挽救国家,打输了么是前期陆军不给力,不过他不想捅破这层窗户纸,戳穿了陆海都下不了台,正如赎回夏威夷平民的举动一般,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说的。
“现在加勒比海地区陆军司令是哪位?”
“沃尔特·克鲁格中将,他原先是第三集团军司令官兼南部防卫司令,2个月前刚刚调任中美洲…加勒比海战区司令官并兼任陆军司令——是杜鲁门总统卸任前签批的命令。”
这么一说杜威便有印象了,杜鲁门当时和他谈起过,因为杜威对军界将领不是很熟悉,所以没干涉就点头应允了,不过克鲁格这名字还是让他灵机一动,迟疑着问道:“他与德国克鲁格元帅?”
“有一定历史渊源,大概历史上属于一个家族的主系与旁支……不过隔得挺远,克鲁格将军8岁时就移居了美国。”克拉克不知道杜威在担心什么,尽可能小心翼翼地解释。
沃尔特·克鲁格是不折不扣的德裔,1881年出生于西普鲁士普拉陶,1889年移居美国俄亥俄州,赶上了美西战争的尾巴,还在菲律宾服役过很长时间,后在陆军勤务学院任教,由于懂德语而翻译过几本德国战术著作,成为研究德军的专家,很得潘兴老爹赏识,一战中出任参谋职务,停战后任时驻德国的第4军参谋长(他的永久军衔不过是上尉,以如此军衔出任军参谋长,可知是何等超常重用)。
1923…1925年任陆军部作战计划处处长,更神奇的是1926年毕业于海军学院并随后留校任教了4年,称得上绝无仅有的海陆复合型人才,1936年晋升为准将,随后又回到陆军在陆军参谋部任主管作战计划的助理参谋长——和潘兴一样,马歇尔也很喜欢他。
挑选他出任加勒比海战区陆军司令是克拉克的推荐,他认为像克鲁格这样懂陆军、懂海军、有海岛服役经验(在菲律宾待过很久),德裔出身且懂德军的人才在陆军中万中无一,且资历、年龄、军衔都够格,简直是上帝为美利坚量身定做的加勒比海战区司令官。
该建议深得麦克阿瑟、马歇尔等人认同,于是一路绿灯,为更好防御南翼,克拉克又提出将中美洲和加勒比海与南美切割开,独立组建中美洲…加勒比海战区,沃尔特·克鲁格成了新组建的中美洲…加勒比海战区首任司令官,地位与南美战区司令官史迪威中将平起平坐。
杜威点点头放心了,事实证明,军中最能打的还是德裔将领,别说克鲁格很早就移民美利坚,为美利坚立下过汗马功劳,就算他真与克鲁格元帅有关也没什么大不了——后者不是被元首以叛国罪绞死了么?敌人的叛徒不就是本方的帮手?
第244章 背锅侠杜威(16)
“他对四岛防御有什么意见?”
“他认为加勒比四岛暂时不会是德军攻击的重点,他更担心中美洲方向。”克拉克解释道,“我们在中美洲一共不到10万驻军,分散在从危地马拉到巴拿马的大片土地上,他认为很容易遭到日、德两军左右夹击。”
众人担忧地看了下地图,认为该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中美洲纵深很小,两翼临海,确实容易遭受夹击,好在现在日军主力在澳新一线,看上去似乎风险还没这么大。
“他的对策是?”
“在墨西哥部署强有力的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中美洲方向,同时尽可能拖延时间,等待海军恢复实力——中美洲…加勒比海战区对海权依赖性很大,没有海权只能处处被动挨打,别说30万军队,就是再加100万也不够折腾的。”克拉克道,“所以我的思路和海军诸位略有差异——如确信德军主力舰队向西进攻,我建议用大西洋舰队堵口,把他们关在加勒比海这个笼子里。”
英格拉姆苦笑:“敌强我弱,堵是堵不住的,难道敌人8艘战列舰开过来我用几艘阿拉斯加级战巡去堵?那不是鸡蛋撞石头?”
克拉克或许带兵打仗确实不行,不过大局观、领导力、组织力还是一等一的,为帮助沃尔特·克鲁格尽快完成中美洲…加勒比海战区防御体系,他又把自己当初在第五集团军任上的参谋长和同学艾尔弗雷德·马克西米利安·格伦瑟(此公历史上出任过北约盟军总司令)推荐给克鲁格,因为李奇微出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官后希望参谋长用他熟悉的泰勒,克拉克一面满足李奇微的要求,一面给自己的老同学升一升。即便眼下集团军参谋长和战区参谋长看上去管的内容差不多,但对深谙组织体系的克拉克来说,他知道将来这完全是两个层次。
克拉克出任副总参谋长后,对作战过问不多——那通常都是麦克阿瑟自己管,组织、人事、后勤、协调等其他全是克拉克的工作,麦克阿瑟不耐烦管这些琐碎事,基本上克拉克定了就能拍板。
不过格伦瑟可不是专靠同学关系才爬上去的,他能力不弱,克拉克下达的作战命令基本都是他拟定(克拉克本人基本不管作战),而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格伦瑟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后代(虽然他出身在美国)。所以有关《忠诚法案》在军队内部就是个笑话,最能打、最出色的将军差不多都是德裔,胡佛也知道这个因素,在军内从不敢造次。
听说司令官和参谋长都是德裔且关系不错,又有实战经验,杜威便放了心,他现在很怕带兵将领和参谋后勤军官闹矛盾——巴顿和史密斯的冲突他依然记忆犹新。
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战争开始时是参联会和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秘书,挂准将衔,后来担任了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并参加北非战役,史密斯性格冷酷,强硬粗暴,树敌很多却害怕上战场。肯尼亚战役时期巴顿有一次发现史密斯瑟缩在一条壕沟里瑟瑟发抖而感到奇怪,近前一问才知是躲避炮火。巴顿非常生气,因为刚才开炮的是美军炮兵而不是古德里安的部队。
一名高级将领畏敌炮火到如此地步也是天下奇闻,没过多久连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都知道了,被嘲笑了半天,气愤不已的巴顿找艾森豪威尔告状要求撸掉史密斯,可艾克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认为史密斯上前线不行,却是个称职的管家和打手——可以毫不讲情面地把一个不胜任工作的老朋友解职,从肯尼亚战略撤退就是史密斯部署的手笔,气得巴顿回国后三番五次要找他决斗。
为这件事,马歇尔没少从中调解,连对军界关注不多的杜威都知道两人间的矛盾——现在巴顿殉国,史密斯跟着艾森豪威尔去了澳大利亚,整件事总算能消停一会,但杜威依然很担心高级将领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不但海陆空三军间有,陆军、海军内也是一抓一大把,身为总统,他没法做出完全依据是非曲直的公正决断,只能希望众人能看在国家的份上同舟共济。
在他看来,海军招数虽然损了点,但不失为弱势情况下想尽办法扭转战局的一步好棋,不过为避免引发矛盾,他还不能公开表态支持,免得陆军认为总统亲海军而压陆军。
一直没怎么吭声的麦克阿瑟忽然补充道:“对德军占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后向北打、向累西腓打我都不是特别担心,我现在最担心的事和克鲁格将军一样,怕他们往西打——无论巴拿马还是委内瑞拉,我军实力都不足,至于中美洲其他地区,如果有墨西哥方向支援,问题不是特别大。”
众人脸色凝重地点点头,委内瑞拉原本有5万兵力,在英属圭亚那的部队退入后,兵力上升到了6万余,但看起来依然不是德军对手。
特纳知道麦克阿瑟还没放弃现在就让大西洋舰队出动打决战的念头,他也不便公然拒绝陆军的要求,便再次解释道:“海军希望多争取一些时间,我们……”
尼米茨摆了摆手,制止特纳继续往下说,表态道:“这样吧,海军希望陆空军能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上尽可能迟滞、杀伤德军舰队,同时做个承诺,如果德军占领该岛后向累西腓或加勒比海主要四岛进攻,大西洋舰队将全力出动迎敌;如果德军随后攻击委内瑞拉一线,我们希望陆军能坚守到2月下旬——5星期后,海军基本拥有7艘航母,我们争取和德军打一次!现阶段轻型军舰、潜艇部队、海航、陆战队都可以根据战役需要投入战斗。”
尼米茨的意见很清晰:德军如果往北、往东打,则大西洋舰队不管多困难,现在就出击;如果德军向西打,则希望委内瑞拉多顶5星期,等待2艘埃塞克斯级正式形成战斗力,提高取胜系数——总而言之,除非德军舰队随后退走,否则2月末3月初,大西洋舰队要争取拉出去打一打。
金上将嘴角动了动,他其实不想这么快出击,他和特纳希望是5月份——等航母达到9…10艘再拉出去,不过他是个聪明人,他现在已退居二线,要尊重尼米茨的权威——既然他代表海军在承诺,自己就不该破坏,免得海军有两个声音。
尼米茨说话还是有分量的,英格拉姆见金上将和特纳不响,也表示赞同,斯普鲁恩斯考虑了一下,认为尼米茨的建议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基本能接受,便表示赞同,陆军、空军几个将领互相看了看,基本能接受尼米茨的观点,麦克阿瑟也不好再逼——真把大西洋舰队像太平洋舰队一样逼没了,陆军就彻底抓瞎了。
眼看三军好不容易达成了一致,杜威终于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不失时机地总结道:“既然各军达成了一致,我希望诸位根据会议精神部署下一阶段作战方针,以积极稳妥的防御挫败德军进攻,为国家争取时间……”
没人在会上谈夏威夷战事怎么办,众人意见惊人地一致:夏威夷就是等死而已,能拖几天就拖几天,杜威甚至已让手下拟好了电稿,准备一旦夏威夷彻底丢失就对全国发表总统讲话,号召坚持到底、绝不投降!实际上阿留申群岛被日军占领已打破了先例,无非实在是人烟稀少不引人注目罢了,夏威夷丢失完全不是这回事,所以他得有个姿态。
对美军做出的大西洋舰队暂缓出击的决定,德方并不知情,由小泽牵头,马沙尔、克兰克等一干人等参与的作战方案中还是把排除大西洋舰队干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1月24日中午,德军舰队主力正式进入圭亚那防空圈,而杜勒斯的飞机在8架ta…152保护下,向里斯本方向飞去,飞B…29的美军飞行员借口省油,有意无意拉高高度到8000米以上,本想看Ta…152的笑话,没想到对方在高空越飞越快、越来越灵活,眼见美军这么具有挑战精神,Ta…152们也不甘示弱,演练种种截击队形——如果这是架来轰炸的B…29,早就不知道被击落几次了。
额外加挂2个副油箱的ta…152的最远航程超过2400公里,一边心照不宣地做动作,一边护送着杜勒斯的专机从亚速尔直飞里斯本……
第245章 背锅侠杜威(完)
杜勒斯没兴趣去计较飞行员们间的这点猫腻,他的心思完全放在与里宾特洛甫的会面上,葡萄牙方面给他安排的住处很有趣——是原先黑猫夫妇住过的同一间套房。
入夜时分,杜勒斯见到了“风尘仆仆”赶来的里宾特洛甫——其实他早已回德国3天,但给人的感觉似乎刚从冰岛和丹麦回来,一见面就和杜勒斯热情握手,那感觉不像是两个敌对国家之间的外交谈判,反而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会面一样。
“听说您当了国务卿?元首认为是杜威总统做出的最明智的决策。”
“谢谢他的夸奖。”杜勒斯笑了笑,“听说元首在外访问很成功?”
“是的,很受欢迎,每到一地就受到人群热烈欢迎……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子弹。”
“这件事我很抱歉,不过真不是我们干的……我个人表示道歉。”
“但你们应该站出来声明!”
“老朋友,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丘吉尔首相是美利坚坚定不移的盟友,我们不会干这种落井下石的事。”杜勒斯耸耸肩,“其实你们也清楚,之所以故意这么说,一方面是为了捞取欧洲各国同情,一方面也是为了多争取点砝码,不是么?”
杜勒斯一语双关道:“你们捞取的政治资本够丰厚了,还在等什么呢?”
所谓够丰厚,当然不是指这件事,而是指德国在战场上的局势,里宾特洛甫装作没听懂,开了个玩笑道:“我还没听说做生意有嫌钱赚得太多的人,哈哈哈……”
香槟酒贩子的市侩嘴脸虽然让杜勒斯很不舒服,不过形势比人强,现在美国各方面局势不利,他必须忍着这一点,至于攀交情什么的,寒暄时或许有用,正式谈判怎么可能有用?
他试探性地问道:“元首在讲话中一再宣称要和美国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合约,然后你们又要拿走波多黎各、巴拿马,我想知道这个不割地、不赔款是如何体现的?”
“不割地当然是指美利坚的本土,难道波多黎各是美国第五十一个州?”
“1917年我们就给予了波多黎各人民以美国公民权!”
“但这毕竟不是美国领土……”里宾特洛甫微微一笑,“你们给波多黎各公民权,你们给了古巴、给了菲律宾公民权么?”
“如果他们想要,我们可以给。”
“他们更想要独立。”
“也许是吧?”杜勒斯叹了口气,“我们也同意他们独立,不过,不会同意他们成为德国的属国——你们一方面要求给他们独立,一方面又要求他们服从德国,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第一个回合试探下来,双方对彼此立场已完全清楚了:美国可以给予这些国家“独立”,但不会允许德国把手伸进来,而德国显然要的不光是独立,还要驻军——这是美国坚决不能接受的。
“那么,大不列颠主张的领土及其固有领地你们为什么反对呢?”
“您指纽芬兰?”
“没错。”
“如果纽芬兰走完全合法的公民投票,这当然在我们的接纳范围内,我明天就通知丘吉尔首相去走法律程序。”
里宾特洛甫哈哈大笑起来:“就凭着那区区几千叛乱之徒,也敢声称代表大不列颠?”
“几千?”杜勒斯微微一笑,“光英国陆军就有几万军队在北美服务,怎么可能是几千?更何况,丘吉尔首相、乔治六世是得到各自治领公认的国家领袖,艾德礼没有经过大选就当了首相——合法与否不用我多说了吧?至于爱德华八世,他的皇位哪里来的?乔治六世退位了么?他宣布把皇位给了爱德华八世了么?”
“您不要忘了,乔治六世的皇位还是从爱德华八世这里拿去的。”
“那伦敦政府为什么不公开宣布废黜乔治六世的皇位呢?”
这句话打中了里宾特洛甫的软肋:伦敦方面虽然拥戴爱德华八世为皇,但从来也没公开宣布废黜乔治六世的皇位,所以黑猫每次总用朝不保夕的危机感来调侃自己,德国当然能理解艾德礼等人的用意——废黜乔治六世震动太大,不利于团结,现在杜勒斯抓住这点来反击,里宾特洛甫似乎也没太好的办法。
几番言辞交锋下来,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可以看出,在谈判中,里宾特洛甫完全不是杜勒斯的对手,想想也不奇怪:里宾特洛甫是平民商人出身,杜勒斯却出生于政治世家,又当过美国代表团法律顾问,论口才、论对国际法的熟悉程度、论对高层政治的了解,不知道要高明多少。能给里宾特洛甫撑腰的,无非是德军目前在战场上的形势——这比什么国际法和政治惯例都强。
眼看对方脸色发红,再由红转黑,杜勒斯就适时住了口:他不能再撩拨下去了,再折腾下去对方会暴走的,他来里斯本是希望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和德国人争个是非曲直,更不是来吵架的。
“我这次来是满怀诚意,为德美两国真正的和平事业而来。”杜勒斯话锋一转,谈起了他的底线:
第一,欧洲各国在中美和加勒比海的领地予以恢复,但驻军不能超过战前;
第二,德意不能插手中美与加勒比海,但美国答应给一定补偿,具体补偿杜勒斯没说,但暗示不会少于300亿美元无息贷款,期限99年(基本就是不用还的意思);
第三,同意巴拿马运河国际化,但不能驻军,美国也不驻军;
第四,同意大不列颠合并纽芬兰,但不允许驻军,作为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