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巴顿不止一次包围过隆美尔突前的装甲部队,但只包围没用,美军装甲部队根本啃不动以虎2为核心的重装甲营矛头,一旦时间拖长,德军后续部队和庞大的攻击机群马上会飞扑过来支援,包围圈里的德军战斗群非常坦然自若,似乎对包围极有经验,美军崩坏了牙齿也难以下咽,只能悻悻然放弃。
隆美尔吃准了巴顿兵无战心的特点而靠这种手段加以掩杀——我就是喜欢你看我不爽但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巴顿现在也看出来了,之所以第五集团军这几个师长要求一起抱团撤退,根本不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实力,而是谁都害怕被单独留下来断后!——那意味着全师覆灭。一个师长如果部队打光了而自己独存,还有什么面目再回国去?
这几个师长也不同意巴顿率部断后,断后风险太大,何况哪有集团军司令官为师长们断后的?一旦巴顿战死,暴跳如雷的马歇尔一定会拿他们开刀——众人还不知道马歇尔已重病住院了。再退一步说,即便巴顿断后也需要部队,现在集团军直属部队虽然还有名头,但丢光了重装备,总不能让3个营步兵和海军战斗群上阵吧?
现在这些高级军官既不愿自己去死,也不愿让巴顿去死,因此全集团军只能在这种彼此心照不宣的无可奈何中选择了次优的撤退办法,虽然速度不快,比起一部断后、主力突进要慢得多,但比各自为战,乱糟糟夺路而逃显然要有秩序得多,士气、补给也能勉强维持,华盛顿默认了这种做法,只希望巴顿能将大部分主力带回累西腓去。
可隆美尔绝不肯如此轻易地放第五集团军回去,9月7日凌晨,代号“右勾拳”的登陆拦截行动展开,德军海军运输部队运送第2装甲掷弹兵师准备去阿拉卡卢登陆,他们的目标是截断美军退路……
第95章 轴心的进攻(5)
“元首,日本人打下圣诞岛了。”
霍夫曼点点头:“堀元帅这一步棋走得很好,美军现在太平洋上没什么海军力量,日本要占岛,美国人是拦不住的。”
“不过联合舰队的损失比预期中要大,东京方面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损失了40万吨船舶。”
“是美国潜艇?”
“潜艇不多,大概只有3…4万吨的成绩,而且日本也击沉了好几艘潜艇,主要是美军飞机造成的。”凯特尔汇报道,“日本人宣称他们击落了美军1200余架4发重型轰炸机(实际826架被击落,另有203架返航后报废),500架双发中型攻击机(实际391架)和至少300架战斗机(实际178架),总共2000余架的战果,重创了美军陆海航。空军专家们分析后认为打个7…8折比较可信。”
“我们在南美的战果要打个几折?”
“这个……可能也要打个7…8折。”凯特尔老脸一红,由马沙尔、隆美尔和加兰德(南美战区空军司令)联合递交的报告宣称半个月里击毁、击落美军各型号飞机3500架,自身损失不过400余架,而且还有一半机组人员是最终获救的。
凯特尔认为水分很大,不过他是个聪明人,深知没有戳穿的必要,南美战场打得这么顺利和快速,说明战役是很成功的,大家浮夸一点又有何妨?实际上德军统计的准确性比日军还要高一点,日本打个8折是精确数,德军基本可打个九折——美军前后累计损失了3064架飞机。
在明确南美战场优先后,为掩护陆军作战同时也为保护为数不多的熟练机组,阿诺德将大批菜鸟派上一线,特别是最近一周,美军一线飞行员中熟练机组只有20%的比重,其余80%都是从未上过战场,或者只在战区执行过有限的警备巡逻任务的新手。
阿诺德知道他们对付不了德军老鸟,但看在跳伞机组有一半能获救的份上,指望他们能在激烈的厮杀之余积累经验——现在不通过实战积累经验,今后将更困难。
德军飞行员特别是战斗机飞行员瞬间又找到了东线怒刷战绩的快感,甚至不顾疲劳为承担出击任务而争抢,能担任战斗机飞行员并存活至今的就没一个是笨蛋,大家清楚地知道,随着欧战结束,德国的战争之路很快就要走到尽头,南美、南非将是最后几次大型战役的集中地,不趁着这个时候刷成绩、捞战功,难道还等停战后苦熬?
现在战功可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勋章和上级嘉奖,也不光是军人荣誉和社会地位,那是和石油基金挂钩的,军功越高、份额越多,将来分红也就越多,普通人不懂石油基金厉害,天天和燃油打交道的飞行员还能不知道石油这玩意有多宝贵,有多赚钱?
这送上门来的人头不要白不要,反正打下一架飞机点数一样累计,谁能区分里面哪些点数是老鸟,哪些点数是菜鸟?或许只有马尔赛尤这样高傲的超级王牌才会只打战斗机不打攻击机,可马尔赛尤全德国只有一个,连海航头号王牌哈特曼不也在拼命积攒成绩想把他的勋章换成镶钻骑士十字勋章么?更不要说国内一票夜战战斗机王牌听说要出国去南美作战,愣是削尖脑袋到加兰德这里请愿卡位置要求出战——聪明人多啊!
霍夫曼笑了:“美国人航空兵要出问题了,半个月损失5500架飞机?哪怕打个6折也要300多架,美国人能生产这么多飞机我不怀疑,可他们能半个月培养3000多个机组?”
“这绝对不可能!”凯特尔断然否认,“我们在东线和俄国人打了3年,费劲全力才培养了1万多个机组,如果半个月就能培养3000个机组,我为什么不把空军再翻上2倍?反正我们一年开足马力也能造5万架飞机。”
霍夫曼点点头:“告诉隆美尔,先吃第五集团军,累西腓的美军不要这么快急着吃掉,我们先耗一耗他们的飞行员,这样下次如果要打加勒比就好打多了。”
“真要打加勒比?”凯特尔愕然,“我以为打下南美美国人就该明智地认输了。”
“为什么不打?”霍夫曼道,“不打难道指望美国人能乖乖把古巴、波多黎各、牙买加、洪都拉斯、巴哈马、格拉纳达、特立尼达、多米尼加等地盘都交出来?《开罗宣言》让古巴、波多黎各各自独立难道不实现了?”
凯特尔倒吸一口冷气,随着战争不但推向胜利,元首胃口越来越大,最早说美国人肯停战的话双方在南美各占一半势力;现在的条件是南美要由德国占主导,委内瑞拉和圭亚那必须由德国主导;再打下去,美国人连中美洲和加勒比海也要和德国分割了……
霍夫曼没注意凯特尔目瞪口呆的神情,反而给戈培尔打了电话:“博士,我过两天需要对北美进行一次广播演说,需要您帮我准备一些资料。”
“您需要哪个方面的资料?”
“如果美国人还不肯投降,我决心对墨西哥人民履行齐默曼先生在电报中的承诺,帮助他们拿回被美国人强占的土地,我们从来不承认美国吞并包括德克萨斯在内的墨西哥领土的合法性!”霍夫曼笑道,“告诉他们,既然美国人20多年前要为这份电报和我们打仗,我们就奉陪到底!伦敦政府、巴黎政府在这次战争中被美国强占的中美洲和加勒比海领土必须交还,欧洲的尊严不容侵犯!同时,我将重申保障加拿大的独立与领土完整,不受美国政权戕害,大西洋两岸的英国人民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英国,加拿大和纽芬兰是联合王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伦敦政府是代表大不列颠的唯一合法政府!以德国为首的欧洲联盟各国和轴心各国始终恪守一个英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英国或一英一加……”
齐默曼电报是一战中最轰动的新闻,当时由德意志帝国外交秘书阿瑟…齐默曼于1917年1月16号向德国驻墨西哥大使发出加密电报,建议与墨西哥商谈结成对抗美国的军事联盟,但被英国情报机关截获,后来成为美国煽动民意对德宣战的借口。
戈培尔在电话里笑了起来:“元首,我懂了,我明白您的意思。”
凯特尔疑惑地问道:“听您的口气,南美、中美洲和加勒比海您不准备由德国全部占领。”
“不能,如果这样,我们就和美国处于直接对立的位置上,一旦将来我们和美国发生冲突,其他欧洲国家必将两面讨好甚至左右逢源,我必须把英国、法国拉进来,甚至还考虑给意大利人一点甜头,实现欧洲利益共沾,一方面可以用这些领地交换英、法、意三国对德国主导的欧洲和世界秩序的服从与配合,另一方面也把他们都牢牢绑在我们一边。”霍夫曼笑道,““比如我可以把巴拿马行政事务交给英国控制,在运河区派驻欧洲联合部队,其余部分的经济利益欧洲共享,作为联合部队军费和欧盟行政开支一部分,还有英国政治家愿意将巴拿马交给美国么?”
看着凯特尔还有些迷糊,霍夫曼又打了个比方展开解释:“你看,这次日本人要油轮,找欧洲各国开口想办法,日本人原本是想各个击破、单独谈判的,但我们介入后,就变成欧洲集团与日本的一揽子交易,没我的首肯,希腊人、罗马尼亚人、土耳其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当然也能把他们的油轮卖出去,但他们卖的价格和德国主导卖的价格能一样么?”
“这次您终于宰了堀悌吉一刀。”
“您小看了堀悌吉,他是个聪明人,这次是心甘情愿让我宰的。不这么开价,那4艘巨人级航母日本人就不能优先拿到,后续源源不断的油轮、石油产品、飞机谁给他保障供应?我只要稍微卡一卡,日本在太平洋上就会吃紧。所以,日本人比你想得要灵活得多,他不是去找斯大林买油轮且成功了么?”
凯特尔恍然大悟,为什么这次日本还能优先拿到一艘巨人级航母,原来背后又是元首在推动,目的肯定是为了和美国人耗——美国人碰上元首那可真是倒霉。
“同样道理,中美洲和加勒比海涉及的国家越多,就越容易发挥德意志和欧盟的力量,英、法、意三国孤立开来只能一个个被美国吃掉,只有团结在以德国为主导的欧盟大旗下,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你要记住,如果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绝不是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国家战争,而是北美联盟和欧洲联盟之间的联盟战争。”霍夫曼踌躇满志地说,“我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北美联盟也形成不了——谁说墨西哥、加拿大必须跟美国人走的?美国人不是矫情地喜欢孤立主义么?这次他们终于可以深刻体会一下……”
第96章 轴心的进攻(6,6000票加更)
“敬礼!”
几个落水后被俘的美国飞行员勉勉强强把手举了起来,更多人不肯举。
“混蛋,听到了么?给我敬礼!”身后押送他们的日本海军宪兵十分愤怒。
“算了算了,不必勉强,各位坐吧。”冢原微笑道,“给他们每人来一杯咖啡。”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冢原二四三,海军大将,这次作战代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我身边左手边这位是草鹿龙之介,海军中将,联合舰队参谋长;右边这位是源田实,海军大佐,联合舰队首席航空参谋兼一航战参谋长,其他都是司令部的参谋军官,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想必你们很多人听说过我们的名字,但不认识人。”冢原操着流利的英语道,“怎么样,你们能自我介绍一下么?”
“罗伯特,海军少尉,马萨诸塞人。”
“乔伊,陆军上士,威斯康辛州人。”
……
十多位被押上来的美国飞行员做了自我介绍,他们很谨慎,也很警觉,只通报了姓名、军衔,连所属部队番号都支支吾吾不肯说。
不过冢原等人关注的不是这些,他们确实要从美国人口中掏情报,但对于番号、数量等这些“机密”不感兴趣,他们想了解的是美军陆海航培养体系与过程这种公开化的内容,同时要与以前掌握的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挖掘出不同之处并为下一步作战提出指导意见。
“我很钦佩你们,敢于飞行2000多公里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来执行进攻任务,我认为这个任务和送死没什么两样,你们的长官很冷血、很残酷啊……当然,你们还算是幸运儿,能被我们捞起来进战俘营。”
少数人下意识地反驳,很多人低头不语。冷不冷血、残不残酷,起飞前不知道,被揍下来、被海水泡着然后又竭尽全力被营救上来这个过程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我知道你们长官的想法,你们飞机多、飞行员多,想着只要攻击我军油轮就能迫使我们退军,毕竟造油轮没有造飞机那么快,日本又小又弱,拼消耗战是拼不过美国的,对吧?可这些政客唯一没想到的就是人,日本人和美国人一样,都要生下来活够18岁才能当兵,当飞行员还要接受长期训练,不是工业品,一上流水线就可以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草鹿龙之介微笑道,“你们刚才也参观过大和号了,是不是印象很深刻?这么威武雄壮的超级战列舰你们到现在也没有吧?自诩为最重视人的价值、最保护人民的美国当局,现在也走上了唆使年轻人发动自杀攻击拼敌人钢铁的地步,真是可悲可叹啊……”
“大家不要紧张,长官就是和你们聊一聊日常,问完话后,他会放你们和一批贵军受伤战俘回夏威夷去,所以你们是最大的幸运儿。”源田实解释道,“放你们回去没什么阴谋,主要是我们沉没了好几艘货轮,药品和其他物资有点不足,没法给你们提供足够的医疗和生活条件。出于人道主义,我们决定释放一批受伤的战俘,如果你们害怕被报复,可继续留下来当俘虏,我们会把你们转送回国。”
话说到这里,聪明人就已经懂了:只要提供一些日本人感兴趣的东西,就有机会回夏威夷……虽然日本海军还算文明,但如果有选择的话,鬼才愿意留下来当俘虏。
问话持续了2个多小时,冢原等人很满意,最后道:“今天会给珍珠港守军拍电报,让他们派医疗船来接你们走,你们好好准备一下,下次不要再来执行这种送死的任务了,再被打下来可不见得有这么好的运气。”
“是,谢谢诸位长官。”
几个刚才还很抗拒的俘虏这下子终于肯敬礼告别。乖乖,大将、中将……自己何曾与将军说过话?倒是当了俘虏还见到了日本将军,看这架势没长官们形容得这么可怕。
“长官,您真要把这十多个没受伤的飞行员也放回去?”
“当然,答应过他们自然就不能反悔。”冢原反问道,“你觉得他们还有信心和斗志再来执行这种任务么?”
“我明白您的想法,但我担心美国人不会让这种声音传播出去,他们会把这批放回去的人关医院里的。”
冢原摇摇头:“美国不是日本,同样的措施,在日本能封锁、能保密,在美国可不见得;而且你不觉得我军将士在中途岛后被隔离到释放,并未对海军有多少怨言,美国人敢这么干……呵呵……”
源田实一想也是,日本的黑锅已全让伏见宫博恭王、岛田繁太郎和南云忠一三人背完了,美国去哪里找这么够分量的责任人来。
“今天的情况很重要,你认真梳理后发回国,请长官定夺。”
就在霍夫曼和凯特尔等在讨论南美战局走向时,堀悌吉也在东京军令部召开日本海军下一阶段作战会议。
“联合舰队和近卫第二师团已顺利占领圣诞岛及相关附属岛屿如华盛顿岛、纳帕里等,冢原大将在稍事休息后已让联合舰队兵分两路,一路以一航战为主力,赴夏威夷以东进行破交作业,一路包括舰队主力,赴东南方扫荡原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各处。”
华盛顿岛即一般统称的泰拉伊纳岛,岛上有淡水湖比较重要,纳帕里是离圣诞岛最近的环礁,美军在上面均未部署地面部队,很轻松就占领了,冢原留下了几十个人和一些水侦执行监控任务。
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是目前是“自由法国”的领土,实力很弱,除了一些老旧辅助军舰和货轮外,地面部队与航空兵均十分少,夺取的难度并不太大。对联合舰队而言,部署完近卫师团主力后,庞大的运输舰队就可以返航,相对而言也减少了一些累赘。
松田千秋继续介绍道:“根据舰队请求和长官部署,目前海军省经多方努力,已调集了下一阶段所需的40艘油轮,目前正向日本本土集中。其中,南京政权4艘,分布于青岛、上海、广州三地,已率先启程并抵达;重庆政权3艘,系一直隐匿在澳门并伪装为第三国的油轮,已正式启程;斯大林政权承诺交易8艘,第一批3艘已从海参崴启程;陆军交付了12艘;海军自身抽调了18艘(含6艘护卫航母)……总计40艘,总载重量大约在28。5万吨左右。
另外,长官鉴于战事长期化和复杂化可能带来的消耗进一步上升,又与欧洲各国达成一揽子协议,目前已有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荷兰、比利时、罗马尼亚、土耳其、瑞典、芬兰等17国等答应提供油轮,少则1艘,最多者17艘(英国),总数当在100艘左右,预计70万吨运输能力。”
很多人都很吃惊,长官最初只说40艘船,30万吨的消耗数,现在一下子又追加了100艘船/70万吨,难道大有深意。
“我最初顾虑是怕40艘船/30万吨不够,想多预备一些,但冢原从前线拍来的长电提醒了我,于是又追加了100艘船/70万吨。”堀悌吉站起身,缓缓说道,“请松田君把联合舰队发来的长电供大家阅览……”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1935年美国海军出台了海军航空候补生制度,在18…28岁大学生中选拔培养飞行员,为期一年,学成后以少尉或中尉军衔退役,5年之后该计划培养的海军后备飞行员大约累计达到1500名;1939年欧战爆发之后,美军进入正式扩军阶段,11个航空站全力开始招收新学员,并且在高等院校(大学、专科学校、社区学院)中普遍设立航空学校,总数超过700所,凡是愿意学习飞行的大学生都可以报名,部分短期课程进修者也可以报名,整个项目统称为Cpt课。其中包括72小时的地面学习,35…40小时的初级教练机学习,通过合格后再进行50…60小时的高级教练机学习,合格者授予飞行员毕业证书。整个课程在珍珠港事变前取得证书的飞行员有近5000人……”
众人点点头,日本海军飞行员是完全两条不同的训练道路:他们被从中学生中精挑细选出来,从14岁起就开始受训,经过严格选拔,选中者先接受8个月广泛训练,飞行大约100个小时;候补军官训练更严格,训练时间为10个月,训练期内飞行150…175个小时。然后再鼓励他们报考海军兵学校,努力成为军官,这样每年只能培养出大约100名飞行员,最多的一年也不过就是250人左右。
从开始训练到上航空母舰服役,每个飞行员训练时间长达5年之久,像渊田美津雄这样的资深海航军官,现年42岁仍然在一线执行飞行任务,如果从15岁开始算起,已飞了至少25年!
“珍珠港事变后,美军变化了航空兵招募体系,不再强调高等文凭获得者,高中毕业就可报名,因为他们也面临飞行员短缺问题……根据俘虏交代和我们的统计,珍珠港事变前这批参加Ctp训练的预备军官如果还在一线作战,损耗率已超过了85%,战前美军一线航空兵损失率超过90%,而我军战前一线飞行员的存活率,目前至少还有60%,即便以损失率最高的舰载机飞行员来衡量,还有45%以上!”
第97章 轴心的进攻(7)
按照松田千秋的分析,七七事变前日美现役飞行员的比例大约是2500:1500,而包括现役和紧急动员后备役(指第一时间动员就能前来报道并执行任务的)美国海航飞行员是日本海航7倍(1万+:1500),因为日本已在进行全面战争,能征兆的后备役已都征兆了。
为满足战争需求,扩大飞行员数量,日本海军度预科练在1937年进行第一次扩招与改革,设立甲种预科练(简称甲飞)和乙种预科练(简称乙飞),甲飞招募对象是16…19周岁完成初中课程的毕业生,主要培养初级飞行军官,需完成一年半基础教育和一年飞行训练;乙飞仍延续改革前做法,招收14…16岁的高小毕业生,需完成3年半基础训练和1年飞行训练。1940年10月后,预科练第二次扩招,把原来操纵练习生制度(需完成5个月飞行训练)并入其中,称丙种预科练(简称丙飞)。在1943年初,为弥补前线战损,海军又在乙飞学员中征募志愿者,按照丙飞标准进行速成训练,成为乙种预科练(特),简称特乙飞。
通俗点的说法是:甲飞是培养飞行精英骨干的(特别好的读海军兵学校,将来可成为中高级军官);乙飞是从娃娃抓起的精英飞行员;丙飞是给以前没机会读甲飞,现在又过了读乙飞年龄的大龄青年(实际就只有18岁)的速成班,;特乙飞就是将乙飞中已培养了一半的半成品提前进行速成训练后出炉。
从1937年到珍珠港事变前,日美都在扩大飞行员队伍,虽然美国扩数量多,但日本基数少,增长更快,到1941年日美开战前夕,日美海航飞行员数量从1:7的差距缩小到1:3。虽然美国数量多,但日本质量依然占有优势。
随着战争进入到第四年,战前服役并幸存至今的双方海航飞行员差距变成了2:3,而最精锐的舰载机飞行员美国据说只剩下不到50个(基本都在航校),日本将一部分转入航校后还有近200人(注:所谓统计幸存率,是指可利用飞行员比例,受伤无法康复、被敌军俘虏者均不计算在内,尽管人可能还活着)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战前日美海军飞行员数量差异到现在为止已基本拉平,在精英舰载机飞行员领域,我军占有压倒性优势。”松田千秋解释道,“当然美国舰载机飞行员幸存率之低不全是日本造成的,德国与英美大西洋舰队连番血战也打断了美军舰载机飞行员的脊梁。”
之所以开始数量差距之大而最后精英反差之大,完全是日本严苛的培养制度造成的。
以甲飞为例,日本海军在1930年先是在全国展开统一考试,由海军省统一出题,闭卷考试。应试者首先要在15分钟内完成数学能力测试(题量为50题),之后要在20分钟内完成阅读和写作能力测试(题量也是50题)。只有平均成绩达到85分以上才能通过考试。?
然后进行体检、航空适应性测试,标准十分严格,包括身高不低于151厘米,体重不低于41公斤,胸围不低于74厘米,裸眼视力1。2以上,肺活量2600毫升,双手握力22公斤。之后航空适应性测试主要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海航飞行员的潜质,考察科目包括平衡能力测试、记忆能力测试、抗眩晕测试等等。一项不合格就淘汰。
接着进行更细致的体检和航空适应性测试,经过两关的学生往横须贺航空队(后改为土浦航空队)接受实地测试,一般为期3…4天,只有全部通过后才算预科练学员,5年后毕业还要通过重重关卡(中途无法完成的可根据自愿转职成地勤)。第一期预科全日本8000多人通过文化考试后参加选拔,最终成功毕业者79人,淘汰率99%(同期美国淘汰率不到30%)。
所以堀悌吉要给甲飞直接授予军官头衔,上上下下乃至伏见宫博恭王等人都没什么意见,以甲飞的能耐,哪怕去靠海军兵学校也是可以入选的。
之所以压得这么紧,理由很简单,日本没钱!要培养飞行员不可能不摔飞机、不耗燃油,一架零式相当于20个大将一年的薪水,即便价格低廉的教练机也相当于十几个中级军官一年薪水,如果一年摔个几百架,军费窟窿怎么补得上?
航空派和舰队派争执的焦点在于是否给乙飞授予军官头衔,因为理论上乙飞是从高小毕业生中选拔的,而且读完也只相当于初中水平,离海军兵学校那金光锃亮的文凭还有好长一段路,但堀悌吉认为战争时期战功第一、能力第一,文凭再高不能打仗一点用也没有!当然,他是32期海兵首席,可理直气壮地说文凭再高有屁用,其他人是不敢这么直接说的——清华首名毕业的学霸敢公开说读书无用,你连个三流大学也考不上的学渣也敢说读书无用?
大权在手的堀悌吉最后拍板:有战功且服役期限超过4年或已服役8年、表现中上的乙飞毕业生,直接对应资历和功绩授予少尉至大尉军衔,有突出战功者另叙(赤松贞明就属于另叙范畴);服役2年以上,授预备军官(准尉);丙飞毕业生服役满1年且有立功表现,授预备军官(准尉)。
分析第二步是比较珍珠港事变后飞行员的培养体系和存活率。
“目前美国海航培养最扎实的那批飞行员是珍珠港事变就招募入伍,但1942年后才正式毕业的学员。资料显示其每月招募200名飞行学员,依然接受14个月周期训练,即不但培养学员的团队能力、纪律意识、服从意识,还培养他们多种能力——这批学员一律按照通才培养,每人都会开战斗机、攻击机和侦察机,有良好的野外求生能力,甚至训练科目中还包括海上长距离游泳和潜泳(因为可能需要在燃烧的油层下逃生),估计该部分兵力在2000人左右。”
珍珠港事变后,美国一方面扩军,一方面削减部分训练科目:常规92所飞行学校对学员进行3个月基础训练,学习基本飞行知识;再接受3个月航海训练,包括操作和理论学习。等于将原来9个多月军队集训压缩到6个月。然后学员被分配到16所初级航校接受飞行训练,如果训练合格(淘汰率仅15%),便派往彭萨科拉或科珀斯克里斯蒂进行中级飞行训练。
只有这阶段表现优异的飞行学员才有机会上舰载机,训练2个月后再去五大湖训练航母上训练。每个舰载机飞行学员累计飞行时间要达到360…450小时。整体来看,1942年后美军将14个月的训练课程压缩到9个月(如果是舰载机则在11个月),这套体系一直坚持到1943年初,总共培养了20000多名飞行员,其中舰载机近5000个机组。
同期日本海航也进行了扩军,甲飞规模维持不变,扩大乙飞层次和通过率,加大丙飞招募力度——很多多年前落选甲飞的飞行员现在又重新进了丙飞,但竭尽全力之后人数扩大不到5000。
如果说战前日本飞行员占有明显质量优势,战争初期质量半斤八两的话,这时期培养日本海航特别是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质量开始不如美方。综合权衡后日本舰载飞行员质量依然具有显著优势,以中途岛战役为例,日本损失4艘正规航母,美国损失1艘正规航母,但双方飞行员数量损失(阵亡)之比却是121:208。
随着日美新飞行员数量差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