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十字-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向元首报告情况,我们变更一下作战秩序和进度,左翼分1个集团军去打喀山。”
  “要分兵?”魏克斯元帅一惊,“我以为你会加速推进的,喀山可是第二阶段的作战目标。”
  “正面推进不了。”蔡茨勒摇摇头,“伏尔加河上的大型桥梁全被俄国人炸毁了,要想过去必须架设浮桥,而且必须是大型的浮桥设施,但这都还在二线运输梯队手上呢,运到这里再架起来至少要等5天,这时间我可等不起。”
  莫德尔看了看地图,半天后沉吟道:“南路也分兵吧。”
  “去打斯大林格勒?”霍特点点头,“我看可以尝试一下。”
  蔡茨勒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般:“萨拉托夫再往南就是斯大林格勒,元首一再反对我们去进攻硬骨头,南路部队可分出4…5个师往中间的塞兹兰靠一靠,加强部队间衔接,万一俄国人打过来也有个相互照应。”
  其他人相互看了一眼,都点头表示同意。
  不过,蔡茨勒预料的俄军反击显然不会出现,到10月3日,德军顺利占领了喀山,但战果和前几天一样,累计消灭敌军只有1万出头。到现在为止,曙光战役一共打了不到10天,已控制了北起喀山,南到萨拉托夫,整体宽度800余公里的伏尔加河左岸地区,在中央地区打出了一个巨型突出部。
  战果看上去很“辉煌”,但所有人有说不出来的感觉——红军不仅撤退了绝大部分兵力,还实施了干净彻底的坚壁清野工作,幸亏伏尔加河河水流量很大、河面又宽,否则德军连找干净的饮用水都会遇到困难。此外,红军还留下了为数不少的游击队,运输车队、火车三天两头遇到有人破坏,损坏的物资倒是微不足道,但频频发生的道路被截断却大大延长了运输时效。甚至蔡茨勒最重视的架桥物资和设施所在的列车也被迫延期了一天一夜才到。
  分管物资保障工作的东线军需总监施蒙特中将被迫请求魏克斯元帅分出兵力去清剿游击队,但重装备的德军师、团部队如同高射炮打蚊子,清剿效果不太理想,最后还是把这个活派给俄罗斯解放军来干。
  严格说来,伏尔加河左岸的战斗到现在为止已全部打完了,胜利完成了曙光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除了歼敌人数,但司令部里众人没半点儿喜悦,全是愁眉苦脸,仿佛打了败仗、情况危急一般。
  “要不要逗一逗斯大林格勒的红军,让他们冲出来?”莫德尔建议道,“既然战事进程已发展到快速推进的地步,干脆我们撤退萨拉托夫一部分兵力或者让其他部队往前打,吸引俄国人来进攻我们的侧翼,这样就可以摸清楚敌人的虚实和真实动机。”
  “如果敌人不来呢?”
  “那就干脆往前打。”霍特元帅道,“我就不信红军能一路败退到乌拉尔山去,不管前面有伏击圈还是包围阵,我愿意先去闯一闯。”
  蔡茨勒摇着头:“要出击也不能削弱南北两翼的力量,还是中路突击吧。”
  他在地图上迅速圈定了一个目标:“命令第4集团军全体渡河,迅速向古比雪夫推进,3天内我要看到我军的旗帜飘扬在那里!哪怕那里有包围圈,也给我先一头撞进去再说!其余部队随时做好接应第4集团军的准备……”
  古比雪夫是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当局确定的第一个迁都地点,大量与军事无关的中央办事机构和外国驻苏联机构都迁往了这个城市,因此算得上非常要紧。蔡茨勒准备用这种进攻来试探红军的底线与方针。
  3小时后,最高统帅部的电报发来了:“元首指示,同意你们的大胆试探,如红军有意放弃战线,我军可不再拘束于战役阶段和进度表要求,争取在秋季道路翻浆期之前拿下伏尔加河右岸地区。”
  10月6日,德军开始渡河攻击……





第93章 曙光(2)
  “共产党员们、共青团员们,立即行动起来,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落实党的工作部署与斯大林同志的指示,积极、稳妥、高效地协助一切有需要的国家机构和人民群众撤退……”
  “我们要全面、干净、彻底地坚壁清野,不让德国法西斯得到一粒粮食、一滴油料、一处干净水源……”
  “把东西全部打包带走,带不走的销毁,不能销毁的就地掩埋……”
  “卫戍司令部再次重申,10月5日中午12点为古比雪夫最后撤离时刻,任何阻挠撤退、破坏坚壁清野的言论和行为都视为对革命的破坏,任何列入撤退名单的人员拒绝撤退都视为投降变节,可立即依照《刑法典》处以最高保卫措施!(死刑)”
  “同志们、群众们,我们要相信党、相信红军,进一步紧密团结在以斯大林同志为领袖的党中央周围,用一切办法与法西斯匪徒斗争,今天的暂时撤退是为了明天胜利地归来——缩回去再打出来的拳头总是更坚强、更有力!”
  古比雪夫卫戍司令西蒙诺夫中将一边迈步在城市中央,仔细打量着这个他十分熟悉的地方,一边又不无惆怅地聆听着高亢的高音喇叭,对未来何去何从没一点儿确定性认识。
  他是2年多前从莫斯科搬迁到古比雪夫的,当初为应对德军的残酷进攻,斯大林下令把所有不必要的国家机构和外国机构全撤退到古比雪夫这座伏尔加河河畔的美丽城市,甚至连列宁同志的遗体都从红场里迁出运到这里。除这些机构外,所有在莫斯科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等重要物资和文物全转移到了古比雪夫。
  这里不折不扣地成为了苏联的后方首都和世外桃源,享受着战火中最高等级的物资供应和保障,同时又拥有充足的各类资源(包括军队),哪怕在全苏粮食供应最紧张的时刻,古比雪夫也没出现饿死人的情况——这里要么是重要的国际友人,要么是党和国家的干部,要么是重要的知识分子和其他党的支持者,怎能出现饿殍遍地的情形?
  古比雪夫最开始搬迁时一片慌乱,但随着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和前线战事的稳固,后方留守人员又开始乐观起来,不但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教学秩序,甚至还发动义务劳动新建了许多娱乐和休闲设施——毕竟大家都是在莫斯科里待久的,特别无聊的日子会过不下去。
  围绕战争的工作转向很快就出现了,既然战争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其他不紧急、不重要的部门工作开始向后排,甚至大幅度减少了资源和资金供应,各部门都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与自身职能略有关系同时又契合战争实际的方面。比如文化部美术系统出版、印制了大量反映前线战事的宣传画、海报,音乐和戏剧系统也不甘示弱,连续不断地有反映战争故事的戏剧、歌剧、舞蹈等作品产生,而作家和文联系统更写出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作品。
  又比如宗教和民族事务部门,一方面从档案、历史文献中寻找证据,论证伟大的苏维埃联盟体系所有民族都是一家人,强调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德国侵略;另一方面又为斯大林同志放逐、处分部分民族寻找依据,说明他们在历史上就是统一事业的破坏者,有分裂主义的历史传统和现实行为,总而言之,党中央呼吁什么,古比雪夫很快就能响应号召并进行发动宣传。
  在这种情况下,古比雪夫的文化、宣传、教育事业空前繁荣,再加上古比雪夫城市规模比莫斯科小得多,很多原先不太熟悉的部门和人员开始走得很近,互动交流频繁,领导同志原先高高在上的特权也暂时消失,各方面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直担任卫戍司令的西蒙诺夫曾以为这只是一个简短的过渡时期,古比雪夫的机构和人员很快就会重新回到莫斯科,只是没想到2年多过去了,这些机构与人员不但不能搬回去,还要迁往更遥远的地方——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这不由得让他悲从中来,但他没有时间悲伤,组织撤退的工作全部压在了卫戍司令部的头上。近两个月来,他为完成撤退工作花费了无数的心血,总算没酿成什么大的差错。
  “列宁同志的遗体安全抵达了么?一路情况怎么样?”他转过头问自己的机要参谋。
  “9天前到的鄂木斯克,总体情况良好。”
  “各类文物、藏品和重要档案运输得如何了?”
  “已全部运输完毕。”
  “人员和机构疏散呢。”
  “提前批、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已完成,第四批正在运送过程中,第五批也就是最后一批在有条不紊地集结、发送中……”
  “各机构的领导同志和重要人员都撤退了么?有没有闹情绪或不愿意撤退的?”
  “都安顿好了,没有问题。”说这话时机要参谋满脸堆满了苦笑,听说德军有可能要占领这里并且马上要安顿撤退时,这些国家机构里的老爷们顿时炸了锅:没人不愿意撤退,只有抱怨自己不在优先撤退的名单上——领导同志的特供虽然暂时消失了,但优先撤退的权力可不会减少。
  让司令部头疼的是如何安排撤退,某些大人物撤退时恨不得带上一切家当:高档家具、三角钢琴、波斯挂毯、名贵瓷器,以及不知道从哪个国家仓库里顺手牵羊顺出来、“替国家保管”、“带回家学习鉴赏”的古董和油画都在此列,各种打招呼、走后门、批条子、下文件的行为纷至沓来,义正言辞地要求卫戍司令部为本机构提供更多、更快、更优先的运输能力,把西蒙诺夫折腾得够呛。
  这里每个人物都是不能得罪的,谁知道有没有人会手眼通天捅到莫斯科去,西蒙诺夫同志是老布尔什维克了,当年内战时就是斯大林同志的警卫营营长,各方面关系处理得井井有条,为人办事极为稳妥——否则斯大林同志怎么放心让他在古比雪夫担任卫戍司令?
  他不太担心有人给他找麻烦,但在这种关键时刻如果还有人因为这种小事给斯大林、朱可夫或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找麻烦,他感觉自己对党和人民就是在犯罪!斯大林同志把自己安排在古比雪夫就是要妥善做好这一切工作的,还给了自己足够的权力,不能抱怨,更不能叫苦叫累。
  他以极大的毅力和能力完成了各项工作,客观上德军的快速推进也起了促进作用,听说德军已打到了伏尔加河对岸,很快就要渡河进攻,那些唠唠叨叨、纠缠个没完没了的中层干部们才悻悻然放弃把他们家里破烂家当全搬走的念头,只想着赶紧溜走。
  度过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最近一周以来更是连轴转几乎没一分钟合眼过的西蒙诺夫终于在今天上午抽空找了个时间好好休息了下,本想着2小时就起来,没想到实在太困,警卫员不忍心叫醒他,特意让他多睡了2小时,一直拖到中午11点才起床。好在也没有什么太多事,部下和副手把剩余的工作全部有条不紊地推进,西蒙诺夫没为难自己的警卫员——他也是警卫部队出身,只轻描淡写地批评了几句。
  迈步在城市中心的广场上,那里还余留着德军轰炸后的痕迹,西蒙诺夫迎风站立,忍不住叹了口气。
  “敌人到什么地方了?”
  “浮桥基本架设完毕,马上就要渡河,为阻挠我们快速撤退,敌军对铁路线、公路线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好些车辆中弹。”
  “中弹车辆一律推翻、摧毁,不能留一点有用的东西给敌人。”片刻后他又自我解嘲般地说道,“估计德国人也看不上那些破烂……”
  机要参谋不知道该怎么接这句话。
  钟楼敲响了12响,标志着最终撤退时间已临近了,西蒙诺夫原本如释重负的表情顿时变得严肃起来,转过头喊道:“彼得罗夫斯基,我给你2小时,带上警卫团挨家挨户去搜索,如果还有人没撤退,必须逼迫其撤退,如这样还不肯的话……”
  “报告内务部队核实后执行最高保卫措施。”对方马上补上一句。
  “来不及了!”西蒙诺夫牙关紧咬,从喉咙里挤出一句话,“不管他是谁,就地格杀勿论!”
  “这……”
  “有难度么?”如同剑一般锐利的眼神立即刺了过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
  “傍晚6时结束全城巡查,深夜12时卫戍司令部和警卫部队作为最后一批撤退,其间该干什么你知道的吧?”
  “知道,执行焦土计划!”彼得罗夫斯基赶紧应了一句。
  “很好,就这么办!”西蒙诺夫用力挥挥手,示意对方可以行动了。
  事实证明他的命令很有必要,确实还有漏网之鱼没撤退,但在警卫部队枪口下都乖乖登上了撤退的列车。下午6时开始,警卫团连同工兵部队开始在全城浇上煤油、埋设炸药。
  夜里11时45分,3发红色信号弹飞上天空,各处工兵狠狠压下了起爆器,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古比雪夫笼罩在一片尘土飘扬中,爆炸迅速引发了大火,从远处望去,整座城市烈焰沸腾、陷入熊熊燃烧之中……
  在汽笛的轰鸣中,最后一列火车开拔了,西蒙诺夫望着不断远去的城市,心中暗暗念叨:“别了,古比雪夫,总有一天我要打回来的……”





第94章 曙光(3)
  11月6日下午,德军先头部队冲入古比雪夫,迎接他们的只有一片废墟和焦土;次日上午,第二个伏尔加河右岸城市陶里亚蒂落入德军之手,那里基本也是一片焦土。
  此时气温已开始下降,找不到房子的德军部队只能缩在野外帐篷里,幸亏还没到滴水成冰的日子,否则可真是遭罪。
  后方指挥部里气氛一直很紧张,第4集团军冲过去后,所有人都密切注视着前方敌情,一旦报告被包围就会迅速展开救援,甚至连增援批次和行动路线都准备好了,但发回来的战报很简单,内容却造成指挥部里一片愕然:“我军全面占领已成焦土的古比雪夫和陶里亚蒂……”
  “俄国人从坚壁清野升级到焦土抗战了?”蔡茨勒一边悄悄松了口气,一边用鄙夷的口气挖苦道,“真有办法,真下得了手,斯大林该给他们好好发个勋章,比如叫库图佐夫勋章就很不错……”
  “报告,库图佐夫勋章已经有了,是半年前敌人新设立的勋章,根据条例主要授予善于计划并实施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战役或巧妙的使自己的部队避开敌人的突击并顺利实施反突击的军事首长和指挥员……”有个不解风情的年轻参谋接了一句。
  魏克斯心烦意乱地挥挥手,制止了这个有些愣头愣脑的年轻参谋继续说下去,问道:“现在你打算怎么办?”
  “中部全面推进,第4集团军扩大占领区,第3集团军从乌里扬诺夫斯克出发渡河,去占领右岸的季米特洛夫格勒;请霍特元帅的装甲集团军过河去打普加乔夫;喀山和萨拉托夫两翼部队暂时不动。”蔡茨勒看了一眼地图,说出了一连串命令。
  “距离放多少?”
  “先定150…200公里,各部队以连、营为单位发起侦查攻势,一直打到秋季翻浆期为止,主力不要轻动,仍然留在右岸地区。”
  莫德尔面对地图若有所思,按蔡茨勒刚才的想法,中路还要再突出去至少200公里,这个巨型突出部将变得更加尖锐、细长,样子很不好看。一般说来,在地图上样子不太好看的战线多半也不好防御。可不这么打又不行,红军现在根本不和你交战,他们只有一个词语——逃!不推过去敌人溜得更快,左岸总算还干掉将近10万红军,右岸更绝,连鬼影子都看不见。
  他盘算一会之后就放弃了其他想法——现在红军动向和策略琢磨不透,想再多也是白搭,唯一的好消息是陷阱和包围圈看来多半是不会有了。
  “报告,空军发现敌军撤退痕迹,距离我军大约120公里,需要让部队加速追击么?”
  蔡茨勒摇摇头,又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其他几位长官,其他众人也不约而同地摇头表示附和。
  “让空军尽可能迟滞、破坏敌军撤退,地面部队仍然按原计划推进。”
  东线军需总监施蒙特显得忧心忡忡:“这样下去不行,占领伏尔加河左岸地区后,我军运输线已延长了近250公里,如果敌军在右岸地区继续实施坚壁清野和焦土政策,我军补给路线累计将延长400…500公里,冬天马上就要来了,恐怕……”
  虽然德军从没指望能从苏军手中缴获物资或粮食等补给,但短时间内一口气前进500公里会让人有无力的感觉,特别是现在中间隔了一条伏尔加河,联系两岸全靠浮桥,又要运送人员和装备,又要运送大量物资,这条路线就显得太脆弱。现在德军不缺物资,油料、粮食都是充足的——中东的石油产出在快速提升,东方国家的秋收基本结束,各方面都堆满了粮食。而弹药因为敌人快速撤退、没有交战的缘故也基本没消耗,但运输路线一旦被掐掉,今后一定会出大问题,施蒙特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伏尔加河冰期怎么样?”
  另一个参谋迅速汇报:“一般11月底到次年3月末会有冰期,不过初期冰层比较薄,至少要到12月中旬以后冰层才可以支持人员和普通车辆行动,如要通行坦克或其他重装备,全年基本上只有1…2月才行。另俄国当局在各地建设有大量水库,以往某些时候会通过水库放水调节流量,适当缓冲冰期影响,本年度的话就不好说了……”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情报,假设德军利用冰期运送物资和人员,红军就有可能“以水代兵”、突然放水造成重大杀伤,伏尔加河这么长,根本不可能控制全部水库或支流,也不可能去严密搜索每个地方。
  “和元首打报告,汇报我们面临的问题,提出的具体解决思路如下:希望能把支援隆美尔元帅的运输机主力队伍抽调回中部战场来,作为紧急物资运输储备,但现在并不一定投入运作,这是其一;要求从国内和南方通过铁路运输紧急调拨一批S艇和登陆艇,方便两岸运转物资,万一浮桥被毁也能坚持,这是其二;工兵部队加紧修复桥梁,特别是那几座铁路桥梁更是重中之重,这是其三。”蔡茨勒顿了顿,“右岸地区情况不明,在翻浆期结束前,拟最多只部署不超过25万人的部队,做好应对一切突发事件的准备。”
  “你担心敌人吃掉我们?”霍特好奇地问道。
  “不,我担心他们不来。”蔡茨勒微笑道,“如果我把50万一口气压过去,敌人肯定没这么好的胃口,只怕缩得更快,但25万就不一定了,这个明晃晃的诱饵说不定能让敌人大着胆子扑上来,这样我们在初冬就能和敌人大战一场。”
  “如果不来呢?”
  “那就拖到翻浆期后再行动,至于其他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魏克斯、莫德尔和霍特三大司令官交换了一下意见,认为总参谋长的办法还是积极稳妥的,先考虑把红军引诱出来打一打,南北南翼可以,中路的右岸突出部也行,总比目前干瞪眼找不到人要好。
  10月8日,第2个集团军陆续渡河,到10月15日翻浆期逐渐开始为止,德军通过三个浮桥区域一共过去将近25万人马。指挥部满怀希望地等着红军冲上来,但令众人大失所望的是,侦查显示敌军还在快速撤退,根本没一点要冲过来交战的意图,除偶尔逮住游击队厮杀一场外,基本就没发生过营以上级别的战斗。映入眼帘除了焦土还是焦土,昔日生机勃勃的伏尔加河两岸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了无人区。
  有一点情况引起了指挥部的高度重视,伏尔加河流域原本是苏联相对比较发达的工业区,但专家们对工业残骸进行检查时发现,很多工业设备已提前拆走了,拆不走的也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了纵火或爆炸,破坏得相当彻底,不像是临时性的动作。从现场痕迹看,很多行动在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前就实施了——那时候甚至曙光战役的计划还未展开讨论。
  “真是个可怕的对手,拿破仑皇帝当年输得一点都不冤枉,俄国人近乎有无限的纵深……”魏克斯在战场巡视的飞机上感慨道,虽然伏尔加河两岸500公里领土是极大的一块土地,但放在苏联巨大的版图上,却只是很细小的一条。
  俄罗斯解放军高层对红军的破坏行动大加咒骂,认为是败家子行为,不过也就只能骂骂而已,反正斯大林又听不到。
  “到底是斯大林还是红军总参谋部在指挥这场战斗?”
  “这有区别么?现在还能有不受斯大林摆布的纯粹军事路线?”
  “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至少我们占领了至关重要的伏尔加河两岸,无论战线重心向何处转移,我们都可以从容应对。”
  “还有一点更确凿无疑,我们进入了无人区。60万大军一开始只要扼守中路战线不大的地方,现在突然俄国人又硬塞给你4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波兰这么大的地方,兵力密度一下子就降低了。”
  “可适当投放一些二线部队,比如再追加20万。”
  “当然可以,前提是你有办法再拿出供应20万人的运力来,否则大家一定要挨饿、挨冻……”
  指挥部里的作战形势分析会上,一干参谋围绕下一步作战策略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虽然“圆满”甚至超额完成了曙光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目标,但那仅仅是指地图占领面积,德军一心想要逮住厮杀的红军主力完全不见踪影,消灭敌军的人数只增长到了不到12万,遭遇的平民也只有不到30万。
  这数字比红军自己统计的要低,因为在部队转移和撤退过程中,那些士气低落、以新兵为主的部队经常会发生溃散或哗变,很多中年大叔和少年兵逃离部队后立即把军装一脱,又变回了德国人眼里的平民,然后蜂拥着找来索要粮食——他们听说过种种传闻,说德国人现在基本不杀平民,非但不杀,还转移到各东方国家或新俄罗斯去进行安顿,有脑袋活络的人甚至在考虑去圣彼得堡的部队混口饭吃。
  “元首最新命令:翻浆期军队暂停进攻,全力把俄国平民输送到后方。斯大林这么想要无人区,我们就成全他,伏尔加河两岸彻底清理,打出500公里隔离带来!”





第95章 曙光(4)
  就在德军高层被红军出人意料的行为弄得措手不及时,克里姆林宫里,斯大林正在听取总参谋部就当前战局的整体汇报。
  “经过近3周交战,我军大踏步后退,目前已退到伏尔加河右岸以东250公里处,并与德军主力脱离接触,从战场侦查情况得知,德军这次进攻一共投入了70…90万兵力,目前已渡河兵力大约是25…30万人,对岸兵力大约是30…35万人,其余兵力分布在二线梯队。”华西列夫斯基用教鞭指着地图解释道,“目前没有确切情报说明敌军在进攻出发地附近还有多少兵力,我们预计在40…50万左右,除上述提到的兵力之外,德军大约还得到了30万左右的伪军协助。因此,累计敌军分布在中央战场的总兵力在150…200万之间,坦克大概有3500…4000辆,是敌兵力最多,技术装备最为精良的战区。”
  “撤退战役损失情况怎么样?”
  “为掩护主力转移,地方部队、三线部队、游击队等使出浑身解数拖住敌军,总计损失大约在17…20万左右,重装备丢的不多。”华西列夫斯基回答得相当坦诚,“本来有关损失还可以更小一点,但有一部分官兵对苏维埃前途悲观失望、思想动摇,酿成了更多的损失,他们不是被德国人打败的,他们是被德国人吓倒的——开小差、溃散者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内务部队官兵化妆潜逃企图投降叛变。”
  斯大林点点头,神色异常严峻:红军在战场上表现得不尽如人意,部队士气一落千丈,特别是前次交还德军战俘、让出列宁格勒等重大事件发生后,更是人心浮动、思想混乱,部队上下弥漫着悲观失望的态度,只损失这点人数还算是好的——以往德军大举进攻之下经常是几十万、几十万地完蛋,这次居然不到20万人,而且还不是精锐部队,可见事前精心部署有多么重要。
  “敌人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和目标是什么?还会继续向前进攻么?”
  华西列夫斯基摇摇头:“非常遗憾,敌人到目前为止还非常谨慎,渡河分批次展开的,前后衔接得非常紧密,根本没有下手机会,甚至于明明知道我军在快速撤退也没有选择狂飙突进的办法来进行追击,依然一步步在考虑稳扎稳打。随着翻浆期的到来,德军停下了进攻节奏,准备在原地休整。另有情报显示,德军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伏尔加河两岸地区推动无人区,将上述区域内尚余留的民众全转移到西部国境地带去。”
  “希特勒想干什么?”斯大林不解道,“我们并未答应他500公里分界线的要求,这纯粹是他自己一厢情愿。”
  “无人区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麻烦。”一直没怎么开口的库兹涅佐夫插话道,“如果真确定为无人区,则该区域内进行游击战的土壤便不存在了,失去可掩护的民众和物资,游击战根本搞不起来。”
  “这可不行,游击战对我们很有意义。”
  “游击战成效其实不大,从没听说光靠游击战就能打败敌军几百万大军的,何况敌人还有近百万伪军作为帮凶,对我军情况知根知底且实力不弱,是反游击战的急先锋。”库兹涅佐夫无奈地一摊手。
  这倒没有夸大,现在东方各国国防军和俄罗斯民族解放阵线吸纳的部队大多是经过训练、身体状态良好的前红军投诚和俘虏部队,再加有德军的指导、装备和物资供应保障,无论在装备、士气还是作战能力上都超过一般红军部队,或许只比近卫部队差一点。可现在近卫部队同样损失很大,再说还有更重要的战役部署和战略要地等着近卫军,再也不能当大白菜那样无限制输出了。
  斯大林放弃了就游击战问题继续与库茨涅佐夫继续讨论的欲望,因为这一点他本人都不太相信,之所以现在重点提及游击战,无非是为了鼓励士气,靠步兵轻武器就能对付全副武装的机械化部队那才是神话。
  “你们判断下一步敌军将会采取什么动作?我不相信这150万以上的部队仅仅用来营建无人区。”
  “总参谋部经过讨论认为下一阶段敌军动向有三个可能,第一,继续向前进攻,试图找到我军主力进行交战;第二,转向北翼,与北方集团军群配合进攻莫斯科一线;第三,转向南翼,与南方集团军群配合进攻斯大林格勒一线……”
  华西列夫斯基说了很正确的“废话”,听得斯大林大皱眉头,看似总结得头头是道,实际上却把所有方向都列举出来了,一点指导价值和战略意义也没有,他有些恼火似地问道:“您认为什么选择对我们才是最有利的。”
  “继续后退,再让给德军500公里焦土地带,将他们的补给线延长到1000公里以上。”
  “你!”斯大林有些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