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十字-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同时希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工期压缩至18个月;确实还有余力可再开工新建1艘大凤级,但只要1艘足以。请注意,这里的改云龙是经过吨位、结构、武备强化的,比现有军舰要提升10…15%的吨位数。”
  众人窃窃私语:堀悌吉长官不要战列舰还可理解,怎么连大凤级都不要?这可是最坚固、最难沉没的航母啊,而且每月1艘云龙级,这个步子似乎也迈得太大了些,这么弄下去,今后还有舰队派存在的空间么?
  “具体理由如下:首先,战列舰部队数量预计将有3艘大和级,1艘长门级,2艘金刚级,目前基本足够,不必再进行建设。”
  众人立即议论起来,当初联合舰队一共十多艘战列舰,总说不够,现在只有6艘,1艘还未正式完工,居然说够了,这什么逻辑?
  “安静,安静,请松田君继续讲。”井上成美不得不再次站出来维持秩序。
  山本五十六还是不动声色,伏见宫博恭王却在冷笑:你说吧,看你怎么圆这个说法。
  “目前我军战列舰总吨位大约是30万吨出头,姑且按30万吨算,根据20年前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计算,我方认为拥有对美7成左右战列舰吨位可确保安全,因此倘若美军战列舰吨位在43万吨以内,我方将比较安全。直至今日,因联合舰队作战有方,美军实际拥有的战列舰大约是衣阿华级3…4艘,南达科他级2…3艘,科罗拉多级(西弗吉尼亚)1艘,另外还有老旧战列舰2…3艘。衣阿华级具体数据不详,预计吨位数不超过5万吨,南达科他级不到4万,即便全部按上限计算,也不足40万吨。处于十分安全的范畴内。
  即便考虑英国皇家海军目前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级老战列舰加入,英美战列舰总吨位数也就是50万吨出头。可诸位不要忘了,在欧洲的德意盟国目前拥有维内托级战列舰4艘,提尔匹茨号、黎塞留号、沙恩霍斯特级2艘和意大利老旧战列舰等一批战列舰,总吨位也超过40万吨,即便英美在未来2…3年内继续补充20…30万吨战列舰,总体数量双方也大体持平,更不必说综合起来轴心各方还占有显著的性能优势。
  故长官认为,当初我们坚持对美7成论,现在英美只有轴心总体战力7成,哪怕再过2…3年了不起也就是个平手,这难道还不算是巨大的战略优势么?所以长官认为不必要浪费精力和物资建设战列舰了。”
  松田千秋口才很好,再加上长期知名的美国通,说出来的话有理有据,让众人都是信服。大家仔细一盘算,发现事实确实如此,联合舰队和南洋守岛部队用自杀武器干掉了不少英美战列舰,哪怕在自身损失一批战列舰后,总吨位不但没有劣势,相反隐隐约约还压英美一头,这真是豪气啊,战前再借两个胆都不敢想这么美妙的结果吧?
  一般军官只沉醉于现有的战列舰优势,但熟知海军内部高层斗争的山本五十六却向伏见宫博恭王投去了意味深长的一瞥,而后者眼看就要气急败坏站起来发飙了。
  因为松田千秋这番话表明是说战列舰,其实是为了替20年前的“大角人事”翻案,大庭广众之下再次提起什么对美七成论在他看来简直是在公然削他的面子,更是堀悌吉公然报复。
  20年前华盛顿军备条约谈判时,日本海军内部争论激烈,立场区分为舰队派和条约派,前者坚持对美7成,后者认为对美6成也是可以的,应该尽可能妥协以争取时间。伏见宫博恭王就是舰队派的总后台,强硬要求“对美七成”,否则宁可谈判破裂也在所不惜。这个争论一直延续了10年,直到1933年双方还在争论不休。
  大角岑生是当时的海军大臣,他最初是条约派,后来在压力下倒向舰队派。但再是舰队派,作为海军大臣的他在面对舰队派的领袖、军令部次长高桥三吉海军中将要求战时需将海军省的部份权力在和平时期也转移给军令部时,也极为不满。海军省与军令部的协商谈判从最初的课长级的对骂合战,上升至局长部长与次官次长之间的激烈论争,最后延伸为大臣与军令部长之间的争论,最后演变成大角岑生与伏见宫博恭王之间的博弈。最后伏见宫博恭王利用皇族身份和超然地位压倒了大角岑生。
  这还不算,伏见宫博恭王为了出气,彻底打倒条约派,还要求将可能妨害到未来扩军路线的将官全部放逐,大角岑生在压力下,不得不将条约派骨干,包括谷口尚真、山梨胜之进海军大将,以及担任过海军次官、军务局长的寺岛健、堀悌吉、左近司政三等海军中将、军事普及部部长坂野常善海军中将全部解除职务并转入预备役,唯独漏了当时还是少将的山本五十六(在大角人事后才晋升中将)。





第87章 野望(11)
  经大角人事,舰队派彻底压倒了条约派,只是时代在不断进步,政治力量永远跟不上时代步伐。条约派率先转型成为航空派并团结在米内光政、山本五十六麾下,舰队派依然顽固地坚持巨舰大炮思想,这才有了大和与武藏,但没想到航空派在珍珠港战役中用新战术展示了威风,又在中途岛战役铩羽而归,两次战役中视为国宝的战列舰基本没派上用场,用实地结果狠狠打了舰队派的耳光,
  最后万万没想到的是,堀悌吉这个大角人事中已被放逐,只差踏上一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的家伙居然再度奋起,在山本五十六的保举下不但从预备役一跃而成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还战果累累,打出了日本第一名将的名声,光打赢还不算,还带着联合舰队和军令部顶着干——从来只有联合舰队和海军省顶着干,没听说和娘家人军令部顶着干的,一边顶一边赢,把军令部闹得灰头土脸。
  更让伏见宫博恭王恼火的是,外界最近传言日盛,谓堀悌吉才是东乡元帅看好的日本战时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如果没大角人事这一出,他早就当上了联合舰队司令(堀悌吉和山本同期毕业,但排位比山本高),“假如当初就是堀悌吉指挥联合舰队,说不定就没有中途岛战役的大失败,日本形势现在更要好得多,别说印度,说不定连澳新都吃下来了!你看,是军神总会闪光!”
  这当然是谣言,东乡元帅自己就是舰队派,怎么可能看上条约派的堀悌吉?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堀悌吉是日本军神,山本五十六保举堀悌吉有功,有识人之明,可见当初打倒堀悌吉是打倒错了,谁该为此负责呢?——打大角岑生这只死老虎显然没什么意思,况且幕后真凶也不是大角,而是当初主持放逐条约派的伏见宫博恭王。
  在伏见宫的潜意识里,堀悌吉对其不理不睬的根本原因不是具体策略或意见,而是无时无刻不在等待时机,希望报大角人事的一箭之仇的缘故,这才是他千方百计要削弱、诋毁甚至罢免堀悌吉的原因所在。除这个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军令也好、舰队派与航空派的分歧也好、指挥独断也好,都只是表象——难道舰队派就不能大造航母?笑话!
  现在松田千秋一口一个对美七成,话里话外无不在嘲笑当初舰队派的短视与偏见,资历浅的军官听不出来,像井上成美、草鹿任一这层次的资深军官怎么会不懂?看到航空派的人物在暗暗偷笑,被掀了老底的伏见宫博恭王如何不恼羞成怒?
  但到他这个层面,已不可能亲自下场去反驳、对骂,山本、堀悌吉自己都还没说话呢,他要是自己下场马上就落了下风,但松田千秋说得又滴水不漏,同样能言善辩的福留繁短时间内居然找不出反驳的话,被说得哑口无言。于是伏见宫朝一直没怎么开口的古贺峰一努努嘴,意思让他站起来说话,也好借古贺峰一的大将地位压一压场面。
  古贺峰一实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就这些问题根本不想表态,更不想在这样的公开场合表态。他是领教过山本五十六把丰田副武赶去预备役的威风的,同样是大将,他这个办公室大将和山本、堀悌吉这种炮火里打出来的大将怎么能相提并论?更何况当初是海军大臣和军令部总长打擂台,现在还多了一个元帅海军大将,对一个只想安安稳稳把任期混过去的官僚来说,当然是万不得已时绝不选择开口,最好就是明哲保身、两不得罪。可伏见宫也不是好伺候的主,都暗示得这么明白,他不站起来说几句也不行。
  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反驳道:“虽然英美海军目前战列舰实力只有这样一些,但据我所知德意目前也没有新战列舰建造计划,我们如果再不建造,万一英美今后2年服役大量新战列舰怎么办?他们造舰能力可远远强于我们。”
  这点不算乱放炮,虽然轴心没得到确切情报,但美国实质上安排了不小的造舰计划:衣阿华后续2舰,第一批蒙大拿4艘都在陆续兴建,按计划到1944年年底前蒙大拿级(8艘)要全部开工,他只是从常理来推断英美下一步必有动作。
  “次长大人说得很有道理,英美造船能力强于我们,今后两年肯定有新军舰服役,但正因为这样,所以更不能建造战列舰。”松田千秋巧妙地回答道,“诸位随便一想就知道了,我们建造大和、武藏花了4年以上时间,如要建造更大、更复杂的改大和级,即便按战时速度且不考虑物资、人员等瓶颈,至少也要4年——换而言之,哪怕明天开始铺设龙骨,也要4年后才能投入使用,根本缓不济急。”
  “那你说怎么办?”
  “所以要加大云龙级的建造数量,加快建造速度,4年出大和改很困难,2年出云龙改却很容易,如果英美2年内每多出一艘战列舰我们能同步多一艘云龙改,诸位以为谁占优势?”
  “英美难道就不会大规模建设航母?”
  “当然会,而且他们已在这么干了,塔拉瓦战役中我军就和新服役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交了手。非常不幸,这种级别的航母美国船台上至少躺着19艘,根据德国情报,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建造周期只需要14…16个月,美国一年可新增16…18艘。”
  “什么?”众人面面相觑:一年开工16…18艘正规航母,美国这是疯了?
  松田千秋毫不客气地说:“航母数量现在就不够,敌人建造速度比我们快还比我们多,他们可以分心去造战列舰,我们再分心去造战列舰就是彻头彻尾找死。好比穷人家的姑娘,勒紧裤腰带去买漂亮衣裳,还买了好几件,平时沾沾自喜舍不得穿,手上忽然有了余钱又想多弄几件回去和财主家的小姐去比臭美,成天想这些破事,考试怎么可能及格?”
  这话说得俏皮之极,不但众人哈哈大笑,连古贺峰一本人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全场只有伏见宫博恭王没笑,井上成美看得很清楚:伏见宫的脸色先由青转红,再由红转紫,最后不可遏制地爆发出来,拍案而起:“大胆松田千秋,竟敢借故讽刺本官……”
  “哎,殿下,开个玩笑而已,何必当真?”堀悌吉还没说什么,山本五十六马上跳出来打圆场,“松田,还不快和殿下道歉?”
  “殿下,下官出言孟浪,得罪了!”松田千秋立即鞠躬赔了不是。
  场面看似伏见宫占了上风,可谁都清楚,以他皇族兼军令部总长的身份与一个小小的少将过不去,不但有失身份,而且没有雅量,完全是掉价行为,这一番莫名其妙的发火岂不是坐实了他就是那个“穷人家的姑娘”?
  会议气氛陷入了尴尬,井上成美只好先说几句,毕竟堀悌吉连海军省的意见一起反驳了,便问:“太平洋舰队的航母不是被我们打光了么?”
  “大西洋方面还有无数航母等着服役使用啊。”松田千秋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美国钢铁产量是我们10倍以上,财富超过我们15倍,大型船台数量比我们多3倍,战时体制下其航母建造速度十分惊人……德方情报还显示,除新一代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正大规模新建外,美国每年还能建设1打以上的轻型航母和100艘以上护航航母……”
  实际上,这数量还是低估了美国的潜力:埃塞克斯一年可开工24艘,卡萨布兰卡级敞开造一个月可以出15…16艘。
  “这不可能!就算他们有那么多船台和资源,也没足够的造船工人!”福留繁惊叫起来。
  “为什么不可能?草鹿任一奚笑道,“莫非你不知道英国造船工人大部分已转去美国了?人数将近30万。”
  “30万?”福留繁把脑袋摇得和拨浪鼓一般,“不是说德意把大西洋都封锁了么,怎么可能运送30万造船工人去美国?”
  “海路是封锁了,可空中没封闭啊……英美因损失太大,停止了对德国的战略空袭,把4发重型轰炸机全改成了运输机,同时还抓紧制造新运输机,我们在亚速尔海域经过时就亲眼看到千机编队掠过,按一架飞机一次运10人计算,1000架飞机一次就是1万,30万人需要运多久?”松田千秋用嘲笑的口吻道,“没去过工业发达国家就不要胡乱猜测对方的能力,德国一年生产5000万吨钢铁,每月造2000辆战车、3000架飞机轻而易举,我们总说不可能,但德国人就很明白地告诉我们,美国或许可以比德国多一倍,因为美国大概有9000万吨钢……”
  这话说得众人全身都是冷汗:当日本还在因得到几十架Ju…52容克大妈、十几架C…47而沾沾自喜时,英美运输机都开始用千来计算了。而且这数字不是随口报出来吓人,驻德大使大岛浩都在报告中写过,众人也都看过。
  井上成美接着问:“那为什么连大凤级也不要?这款航母拥有厚重装甲、防御结实,可有效防止各种伤害。”





第88章 野望(12)
  井上成美的问题也是与会众人的问题:既然数量已落后于敌人,为什么还不追求质量优势压倒对手呢?
  “原因有三:一是建设周期,大凤级建造时间长达3年以上,同样时间我们大致可造2艘云龙级,通常2艘云龙能发挥的战斗力强于1艘大凤;第二是建造难易程度,大凤级比云龙级技术难度更大、更复杂、需要更多熟练人手,如云龙级建设全面铺开,将牵扯大量工人,不可能将所有熟练工人都集中在大凤级上面;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超厚装甲航母今后可存在1…2艘,但不必太多,因为完全没有必要——航母就是个消耗品,指望自己的航母不被敌人击沉还不指望多击沉一些敌军航母。”
  “消耗品?”众人全愣住了,倾举国之力建造出来的航母编队居然是松田千秋口中的消耗品?众人迷惑不解,又将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面对各种质疑的目光和重重压力,松田千秋毫无惧色,侃侃而谈:“敢问诸位,是否知道虎式坦克与4号坦克的区别?”
  众人都点头,虽然海军传统不装备战车的,但联合舰队出国一趟弄回来一堆虎式和4号,大家当然有兴趣去见识一下。海军人士一看虎式就明白了,这不就是坦克界的大和嘛。
  “虎式比4号强当然毋庸置疑,甚至1辆打4辆也毫无问题,可为什么德国人还要继续大规模造4号而不全造虎式?我带着这个问题问过德方,他们说质量优势必须在数量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否则就会陷入对手的装备海而无法自拔,为保障机械化部队运用,德国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坦克——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蚁多咬死象这句话。我们已在数量上逊色于美军,如果因为强调质量而再次压缩数量,届时可能会出现10艘埃塞克斯级打1艘大凤的局面,胜败不看便知。如果只要质量不管数量,当初追求对美七成干什么?造个2…3艘10万吨巨无霸战列舰不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又是一句“对美七成”,噎得伏见宫博恭王喘不过气来,全场全部无语,但很多人还是不太服气,因为日本海军由于一直追求质量建军,思想上的弯一下子转不过来。
  松田千秋扫视了会场一眼:“再问诸位,当前海军最重要、最核心的打击力量是什么?”
  哪怕再是顽固的舰队派,这情形下也没人敢说是大和号,要么期期艾艾不肯开口,要么吞吞吐吐很不情愿;但航空派可不管这些,大西泷治郎马上接茬:“航空母舰。”
  “其实不全是,在我看来,最重要、最核心的打击力量是舰载机,航母只是载体,舰载机才是发动最后一击的致命手段。”松田千秋微笑道,“这次远征作战带给我最大的经验是:之所以能在作战中压倒美军,不是因为我们船好——实际上美国新投入的埃塞克斯级比我们的航母好得多,别说与云龙比,就是比双鹤都强——单舰载机超过90架,而且异常结实,我们真正占据上风的是第一是飞机,第二是人。如果非要强调质量建军,我认为重点是航空器而不是航空母舰。
  机动舰队目前装备三种舰载机,分别是零战改、彗星改、天山改,每一样都强于对手,特别是彗星改和天山改,远强于美军的SBD和TBF,同样载弹量我们飞得就是比他们快。这3款飞机的性能如与原有零战、99舰爆和97舰攻比完全是天上地下。别的不说,我军飞机以前都有软骨病,根本不敢放在甲板上日晒雨淋,德国飞机怎么处理?全堆在甲板上,根本晒不坏、淋不坏,一下子就增加了载机数量。现在德国又开发了折叠翼飞机,进一步强化了载机量,如果1艘航母因为这样能多20%的飞机携带量,岂不是一下子等于就多了20%的航母——造飞机比造航母总来得快吧?”
  按照松田千秋的观点,并不是不要质量优势和质量建军,只是相对来说飞机性能比航母性能目前更要紧,为进一步支撑自身观点,他以塔拉瓦战役举例:“以这次击沉的埃塞克斯级为例,我们在摧毁其之前至少命中对手3枚鱼雷,4…5颗500公斤炸弹,如用99舰爆进攻,250公斤重的炸弹要投多少才能让敌人完蛋?中途岛战役中我军4艘主力航母被美军轻轻一炸就完蛋了,虽有弹药殉爆问题,但实战显示敌军航母远比我们结实,他们的飞机其实也很结实,但为什么最后还是我们赢了?就在于舰载机得力——经德国调教和改造的飞机非常得力。
  这并非孤例,诸位一定看过大岛大使发过来的情报,英美千机轰炸编队被德军喷气机痛殴,这就是利用技术和性能优势碾压,换了我军飞机,飞都飞不了那么高,如何痛殴?
  飞机性能当前是第一位的。在飞机性能持平或有优势的前提下,第二重要的是飞行员素质,我军舰载机飞行员素质比德国、美国好是公认的,但赤松贞明回来却说在同等技术装备下打不过德国空军,甚至打不过德国舰载机飞行员,诸位知道为什么?”
  众人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赤松贞明现在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海军第一王牌飞行员,他为什么说打不过德国人?打不过德国空军还有点理由,连德国舰载机飞行员都打不过——他们组建了还不到一年。
  “如果仅仅是1VS1的较量,赤松贞明当然毫无问题,可3VS3,5VS5呢?如果再扩大一些,50VS50呢?大家也许不知道索科特拉岛上的情况,陪同我们训练的德国王牌飞行员比比皆是——击落数50架以上才被人家看成是真正的王牌,帝国海军有50个击落记录的只有赤松贞明一人,德国空军有该记录的数百个,德国海航抽调的大多都是优秀空军成员,这样的超级王牌至少有40多个,德国海航虽然只有1年历史,但飞行员总数已突破了1500,能上舰的至少有800,我们折腾了近20年,累计培养出来的、能上舰的飞行员也就是1000多一点,德国海航背后还有总架数超2万、打遍欧洲无敌手的庞大空军做后备,我们只有为数不多的岸基部队做后备,你们说怎么打?
  诸位要清楚,只要飞行员能将飞机从航母上安全飞起来,决定命运的就是飞机性能和空中技术……同样道理,航母一旦把飞机放出去了,决定海战成败的就不是航母性能高低,而是飞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加勒比海战怎么赢的?是我们航母比敌人多,比敌人好么?显然不是!所以长官才说航母是消耗品。如果前方沉1艘后方能补2艘,我们还怕没法坚持下去?何况大凤级又不是真的不会沉,万一被打个奄奄一息拖回来维修上一年半载,这段时间等于就没船用了,倒是2条云龙沉了1条还可以再接着打。”
  这番高论众皆叹服,连山本五十六也肃然动容:现在看来老同学看问题比自己更深远了,他已摆脱了日本当初一直坚持的舰艇质量胜于数量的桎梏,开始考虑总体战、全面战争了。
  他站起来朝松田千秋微微一颌首:“松田君讲得不错,我受教了。不过还有个疑问,如果是拼消耗,美国潜力显然超过我们数倍,这差距如何弥补?”
  “这问题我来回答吧。”看山本五十六站了起来,堀悌吉也随即站起来——海军大臣出马亲自问话再让松田回话就显得不够尊重,他得亲自说明。
  “打消耗战我历来是极为反对的,也基于该原因,我更反对日美开战,因为无论哪个层面我们都不是美国的对手,拼消耗更不必说,别说1:2,就是1:3都可能耗不起,但我到欧洲之后,德国元首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堀悌吉补充道,“我就有关国家实力不足、难以持续作战的情况明确表示了担忧,他说同样问题他也思考过,最后决定采取的策略是两种,第一,统合欧洲,尽快弥补全欧与美国的工业力量差距,哪怕将来打消耗战也打得起,美国人要打几年就奉陪几年;第二,要积极利用我们的优势——独特的国民优势。他很神秘地告诉我,‘别看美国生产效率高,但有一样东西的生产速度,不但德国,连日本和美国是一样的……’诸位猜得出是什么?”
  众人一齐摇头,等这位元帅海军大将把谜底解开。
  只有伏见宫博恭王对堀悌吉故弄玄虚很不满意,刚才松田千秋一口一个“飞机性能”、一口一个“飞行员素质和数量”,话里话外全部都是航空第一、航空致胜论,甚至还得出飞机比航母更重要的观点,在他看来是航空派对舰队派赤裸裸的调戏和愚弄,再加上堀悌吉几次强调飞行员也能当军官,航空军官应该从专业人员中选拔的观点,几乎是要置于死地——毕竟驾驭航空母舰的军官如有机会还可以划入舰队派,开飞机的再怎么弄也归入不了舰队派。
  这根本就是在挖舰队派的根子!如果让堀悌吉成功了,自己岂不是从此退隐江湖?





第89章 野望(13)
  “德国元首的回答很直接,是人!一个德国青年要生长培养18年才能成为军人,日本青年也是,美国人青年也毫不例外。而美国的体制和国民特性决定了他们可以损失无数物资和装备,却死不起足够的人。他问,如果从现在开始到战争结束至少还要死1000万人才能赢,日本怎么样?”堀悌吉慢慢道来,“我回答说这好办,日本是决定一亿玉碎的,如果死1000万就能赢,剩余9000万民众一定会欣然接受,甚至死去的1000万人也会含笑九泉……元首说,我有把握让德国人民牺牲1000万而不造反,但含笑九泉可能办不到,他们在地底下一定骂死我。你猜猜,有没有1000万美国人愿意为了胜利去死?
  德国元首解释道:美国已经很强大、很富有了,我们一不要灭亡他,二不打算侵犯他的领土,三不打算侵夺他的利益,四我们随时愿意和他们实现和平,美国人民仅仅为了一个胜利的头衔和资本家的利益去死1000万?我认为这不可能。日本和德国是为了国家崛起和民族尊严而战,如果必须要付1000万代价,我看可以接受。”
  全场一片寂静,包括山本五十六和伏见宫博恭王在内的所有人全被震住了。
  “所以我坚持要去打东海岸、去打纽约,我就是要告诉美国人,与我们打仗要做好死人的准备,帝国是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的,这是残酷的、你死我活的战争,是世界大战,不是美国人隔岸观火,给其盟友送点武器、物资和弹药就能轻轻松松打赢的战争,他们要想赢必须做好死人、死无数人的准备!”堀悌吉的表情很严肃,“塔拉瓦战役柴崎少将率5000孤军打了整整58天,人数不占优势,武器不占优势,补给不占优势,照样打消耗战硬生生耗死美军近万,自己只活下来23个!联合舰队也是如此,我们要不断和美国人打,可以赢,可以输,但一定要消耗对手,越能消耗对手人命的办法越要尝试。2年打下来美国差不多死了100万,美国还在坚持,你们认为美国人能不能坚持到死1000万?还是说帝国因为先死1000万人而顶不住?”
  听完堀悌吉的观点,井上成美率先立正鞠躬:“长官,受教了!”
  其余人全站立起来低头致敬:“长官,受教了!”
  伏见宫博恭王和山本五十六坐着没动,但也半天无语。现在局势很明显,堀悌吉已把所有人都说服了,连福留繁这样的铁杆心腹,古贺峰一这个副手都不知不觉滑落到对手的立场上去了。更何况伏见宫博恭王本人都认为如果真死1000万就能赢,他很愿意付这个代价。
  堀悌吉自己在心底叹气:他其实并不是完全认可这番话,但为说服众人,只能把日本国民性发扬到最大——反正到处都是嚷着要决一死战的人物。只有松田千秋似乎读懂了他的内心,抬起头又重新看了堀悌吉一眼……
  事到如今没什么好争论了,有关主力舰的建造讨论彻底进入垃圾时间,全程按堀悌吉的思路推进,最终形成的决议是:1944年新开工7艘云龙+1艘大凤级,1945年9艘云龙,争取从1946年起每年12艘(每月1艘),其余战列舰、舰队航母、重巡洋舰建造全砍掉。
  松田千秋很快又提出轴心标准版云龙的概念——“如果开工建设标准版云龙,每年建造数量酌情减少1…2艘也可接受。”这引起了众人极大好奇。
  所谓轴心标准版云龙,是指在改云龙基础上由日德意三国轴心技术专家共同设计的统一标准航母,主要性能指标为:标准排水量2。3万吨,主体结构能基本适应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况,最大航速34节,最大航程(18节)9000海里,主要载机量为68架常用+12架备用(舰载机机翼有折叠),平均建造周期18…20个月。全套图纸基本已在德意两家合议基础上形成了,希望日本能在1944年3月前完成审核与最后修改并确定全部细节。霍夫曼打算从1944年4月起,凡云龙级建造全部用统一标准图纸,内部改称轴心级。
  松田千秋解释了具体内容:“这样单舰作战性能大约可达到埃塞克斯级的75…80%,建造周期平均比敌人慢2个月左右,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三国统一建造标准航母有两大好处,第一,便利维修与部件配置,由于全构件通用,万一德意舰艇在太平洋损坏或我军舰艇在欧洲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