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十字-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答应希特勒的停战条件——反正撕毁条约对他们来说家常便饭。如果苏德停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以苏德停战为前提假设,众人迅速推演起来,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一旦真的苏德媾和或停战,德军就会将他们目前在东线的几百万军队抽回去,哪怕不是全部抽调,抽回200万都非同小可——可以有条不紊地执行登陆英伦计划。而且英国内部的媾和声音越来越强大,一旦面临德军登陆的实质性威胁,很可能立即倒下。
  “最坏的打算是,随着俄国、英国退出战争,中国也和日本眉来眼去,合众国很可能被迫孤军奋战。”李海迟疑道,“或许还能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南非站在我们这边,但他们本身就需要我们的帮助,所以……”
  一想到孤军奋战的可怕前景,众人不由得方寸大乱:即便美利坚在经济和国力上独步全球,孤军奋战的压力仍然太大,再是两洋的地形都未必有利。
  金上将忽然想通了,为什么总统昨天夜里对自己有关“先欧后亚”政策的悄然冲击视而不见,他肯定也在思考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们被迫向轴心提出和平建议么?”赫尔迟疑片刻后说道,“就像希特勒一再在广播里宣传得那样,欧美没有本质冲突,双方可各自获得对方的利益尊重……民众或许会与德国取得谅解,但显然不会原谅偷袭我们的日本。”
  虽然赫尔的建议很隐晦,很委婉,但在座的大人物哪个不是人精,一下子就明白了背后的潜台词:德美可获得一种利益平衡和恐怖对峙,但对日本,国务卿大人似乎有不一样的想法。
  这是要更改先欧后亚政策的意思?
  金上将愣住了,他当然明白罗斯福总统这个策略的意义,“先欧后亚”是美国夺取全球霸权的方略,“先亚后欧”虽然同样是一种策略,但更像是对德国无可奈何的让步,最多只能获得美洲与太平洋的地区霸权。从全球霸权向地区霸权退缩显然是政治家难以言说的伤痛。
  “我认为,基于目前现实,我们无法一口气同时打倒日德两个敌人,同时对盟国的支援和租借法案,无论是俄国和英国耗尽了我们不多的力量。而他们根本没有为反对轴心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让这些宝贵的力量白白浪费了。”金上将开口道,“我们选择一个突破口是完全合理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先将重心调整到亚洲方向,一方面遏制日军的攻势,另一方面将澳新打造成盟军在太平洋的桥头堡,然后……”
  他只来得及说了一半,忽然有人跌跌撞撞冲进来报告了一个消息,整个会场如同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全部哑巴了:
  英国消息:……今天清晨时分,福克兰群岛守军报告遭遇优势德意舰队和航空兵攻击,危在旦夕,即将不保……





第53章 两万公里的远征(下)
  “福克兰?”个别陆军将领还在纳闷这究竟又是哪个偏僻角落,金上将已站起来怒骂:“混蛋!混蛋!”,由于情绪过于激动,65岁高龄的他一个趔趄,要不是特纳眼疾手快扶住他,这位海军一把手差点栽倒在地上。
  等参谋们把地图在墙上展开,仔细看过后,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冷气,他们终于明白金上将为什么如此失态: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海运通道一共有三条,最便利的一条是经过巴拿马运河,现在运河被毁,此路不通;第二条是传统航运路线,绕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去太平洋,一旦福克兰群岛被占领,这条航线将处于德军全面威慑之下,甚至比亚速尔对大西洋的威慑还大;第三条大概是从加拿大北部过北冰洋通道的航线,但经海军将领解释,极地航线通常都有浮冰,根本就是一条绝路。
  “这么说来,如德军占领福克兰群岛,我们往太平洋的补给线路就会被掐断?”
  “完全掐断是不可能的,我们可通过横跨国土的两洋铁路将物资运输到西海岸,然后再进行调度和运输。在巴拿马运河被破坏后,为加快运输速度,我们已采取了上述做法,两洋铁路上个月运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不过其他方面影响很大……”李海解释道,“军舰、舰船就没法过去,包括自由轮在内的一般运输船西海岸还有生产能力,护航航母也能生产,但其他军舰特别是大型军舰目前只能由东海岸提供。”
  众人不由自主地点点头,不过陆军系统的将领们显然还没意识到什么,在他们的脑子里,接下去的任务要去打亚速尔,也没功夫给太平洋方面输送军舰,福克兰群岛这件事可以先放一放,甚至有人还窃喜——至少这种情况说明德意是不准备去打南非或印度了。只有海军将领们脸色很不好看。
  等李海把塔拉瓦战役的情况和战况一讲,会场终于炸锅了,陆军将领们的情绪比金上将还激动。他们本就因为澳新袭扰之事对太平洋舰队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尼米茨又在这样的节骨眼打了两败俱伤的战役——这是李海的评价与结论,等于太平洋舰队毫无后续作战能力。刚才还在讨论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重心转移,转眼间就来这么个坏消息,让人如何不怒。
  虽然其他人用词比较克制,没有上升到人身攻击的程度,但言语之激烈,对尼米茨和太平洋舰队的“不理智”行为。鉴于金上将没出言说明他曾经劝阻过尼米茨,甚至在众人询问时还力挺尼米茨,众人都误以为这次战役是出自他的授意,连带把金上将也是一顿埋怨,海军将领倒是大多知道金上将的想法和真实意见,同时也不觉得尼米茨做错了什么,同样是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
  眼看海陆两军吵闹得将参联会现场变成了闹市,罗斯福终于发火了,拍着桌子吼道:“吵吵闹闹,成何体统?合众国的胜利是靠争吵就能获得的么?”
  众人语塞。
  “你先说下一步应该怎么办?”罗斯福把目光投向金上将,“虽然英国人报告的消息语焉不详,但我们先按德国已占领该岛并拥有轴心舰队主力为假设前提。”
  “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推迟C计划,转而发动夺回福克兰群岛的战役。”在刚才吵闹时,金上将说话不多,倒不是他理屈或觉得无话可说,而是在认真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办,他接下去讲得比较充满条理,“首先,福克兰群岛位置非常重要,关系到两洋海军沟通,就算是暂时不影响物资调度,从长远来看也是关键战略节点,不打不行;其次,从敌情来看,德军刚刚占领福克兰群岛,短期内无法将其营建成坚固堡垒,如果我们现在发动反击,可较为方便地将其夺回来——德国舰队能逃,福克兰群岛就在那里逃不了;再次,我们为C计划准备了足够兵力,可方便地砖用于福克兰方向,相比亚速尔,攻打福克兰群岛更有胜算。”
  “那英国局势怎么办?亚速尔就不管么?”
  金上将摇着头:“军事角度而言无法兼顾。从军队集结到正式攻击福克兰群岛,没一个半月想都别想,能在圣诞节前完成马岛攻略算是谢天谢地,然后等舰队回国就该是1月份,正好是北大西洋最寒冷的季节,根本不适宜进攻亚速尔。我的逻辑是,先进攻福克兰,明年春天再进攻亚速尔。”
  “亚速尔可以暂时先放一放,我认为不会造成致命后果。”特纳补充道,“目前英加航线基本畅通,除德军潜艇和少量飞机外构不成对我们的威胁,拥有相对充足的护航力量时,船队运输损失率大约是20%,假设下一阶段提高到25%,也在我们咬牙坚持的范围内,大不了我们多送一些物资过去。”
  特纳的土豪做派大家都是领教过的,当初打亚速尔都准备牺牲那么多,现在这么说丝毫没人觉得奇怪——对合众国而言,损失点物资不算什么。
  “如果打福克兰,我们需要多少兵力?”史…汀生问道。
  “假设阿根廷保持中立,我需要整支大西洋舰队、15…20艘护航航母和2…3个师。”
  “如果阿根廷倒向德国人呢?”
  “这情况就复杂了,那就不是简单的福克兰群岛作战问题,会在南美各国中形成连锁反应。智利、阿根廷都是南美传统强国且对我们怀疑敌意,陆军必须考虑向南美进军并形成压倒性优势。”金上将的口气很复杂,“我不懂陆战,但我想10…15个师总归需要吧,至少还要配上一整支陆航部队和足够的后勤支援。”
  看过地图的人无不懂得智利和阿根廷两国目前的重要性——这两国在南美洲南端都拥有领土,都可有效封锁这条至关重要的航线。
  “这两国存在问题么?”罗斯福询问多诺万——他对南美事务拥有丰富的经验,某种意义上甚至比赫尔国务卿更清楚当地的政治生态。
  “智利应该问题不大,虽然不见得倾向于我们,但保持中立还是有把握的;但阿根廷的情况就复杂了……”多诺万虽然最近一直忙于布置英国方面的特别行动队,但前期埋伏在南美的触角还是源源不断把阿根廷国内政局的情况报上来,“阿根廷发生了军人政变,有发展成为极端主义的趋势,目前这批军官尚未形成稳定、明确的核心领导力量,这意味着很可能会有下一轮动荡,这其中有一个必须关注的人物——胡安…庇隆,他比目前所有的保守军官都激进,对我们持强烈的反对情绪,而阿根廷民众对福克兰群岛的主权索取一直念念不忘,这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多诺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庇隆的主张和最近的活动,提醒众人不可忽视,罗斯福显然听进去了,但一大批陆海军将领对此不以为意,认为阿根廷只不过是一只强壮一点的蚂蚱罢了——再强壮也就是只蚂蚱。
  “海军已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陆军怎么想?”
  马歇尔指了指艾森豪威尔,示意后者发言。虽然有非洲战区的败绩和国内民众的攻讦,但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的信任并未动摇,一如既往地委以重任,其他高层也明白非洲方向的失败并不是指挥军官的问题——麦克阿瑟都可以重新启用,自然也不会去为难艾森豪威尔,因此后者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地位,只是经过这么一次挫折,原本就有些沉默寡言的艾克更加谨言慎行。
  “我的建议是,亚速尔战役继续推进,争取11月初完成,然后适度休整后再推动福克兰群岛战役。”他开口解释了这么做的缘由:
  第一,从气候上看,亚速尔如果11月份结束,则1944年年初可以发动福克兰群岛战役——正值南半球春末夏初,可以连续作战;
  第二,从节奏上看,两洋航线断航会影响军舰调度,但目前东海岸并未有军舰能支援给太平洋舰队,因此封锁只是心理上和观感上的,不会起实质性影响,到1944年年初新军舰大量服役时再打通完全来得及;
  第三,从盟国关系上看,一旦苏联退出同盟,英国必然受到冲击,在局势如此复杂的时候难保英国方面不产生其他想法,如果再取消前次刚刚商议好的亚速尔战役计划,等于是告诉英国人合众国只能对自己负责;
  第四,从军事行动上看,目前德军舰队主力在南大西洋,可有效排除其对亚速尔方向的支援,是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更何况轴心舰队还能常驻福克兰不成?
  第五,至于南美局面,当务之急是稳定智利和阿根廷两国的情绪,可以向阿根廷抛出橄榄枝,如果愿意加入盟国体系并对德宣战,可考虑战后将福克兰群岛还给阿根廷……
  艾森豪威尔洋洋洒洒地说了八九条,而且都能言之成理,无疑让人眼前一亮,会议重新进入了争论时间……





第54章 两万公里的远征(续)
  对亚速尔和福克兰群岛的重要战略价值,参联会众将都不否认,都认为应该全力争胜,但因为双方的逻辑出发点截然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大相径庭。唯一达成一致的意见是不能再分兵打仗——美利坚已吃够了分兵的苦头。哪怕对福克兰这种孤悬海外、看上去无足轻重的小岛,众人也抱以十分重视的态度。
  对争论的意见罗斯福听了很久,一直下不了决心,因为两派说出来的话都很有道理,而这次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并非陆海军自身立场和军种属性的分歧——有陆军将领支持福克兰优先派的,比如阿诺德将军;也有海军将领将领支持亚速尔优先派,比如李海上将。
  这是两种战略观念的分歧:下一阶段到底是先欧还是先亚?不过这话没人公开讲,大家很默契地避而不提这个话题——在总统本人没有发表意见前,谁也不想给总统难堪。
  谈着谈着,会议争论焦点就转移到亚速尔战役的损失上来了:“霸王行动”到底会是像特纳描绘得那样损失惨重,还是说损失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是前者,那打完亚速尔战役后损失惊人的海军就会丧失进攻锐气,恐怕没机会去打福克兰;如果能确保是后者,大家也不介意让德国人先在福克兰蹦跶几天,反正现在大西洋舰队也抽不出军舰支援太平洋方向,让德国人先尝尝远距离补给的味道——他们认为德军所有的军火装备都必须从2万公里之外的本土运来。
  这次争论是如此激烈,以至于众人连午餐都在会场解决,匆匆忙忙咽下几口三明治和苦咖啡后,这批将军和要员们重新围绕各种各样的话题展开辩论,内容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军事、地理、气候一直争论到士气、格局、装备、技术、战斗力等等……
  福克兰派的鼓吹手是特纳,他不但旁征博引还列举了大量事实和战史的例子,一个激烈反对现在开展亚速尔战役的人主持了有关战役计划修订——听上去活像是一幕讽刺剧;亚速尔派的鼓吹手是克拉克,虽然艾森豪威尔阐述了整套设想,克兰克接收到的信息全部来自于会场,但其口才令有些木讷的艾森豪威尔根本无法望其项背,甚至连零头都赶不上。
  克拉克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不断把艾森豪威尔言语中的十分简单和朴素的言语置换成高大上的学术体系——其活学活用马汉、克劳塞维茨、杜黑、拿破仑军事理论的水平首屈一指、独冠全军,要不是马歇尔知道艾克根本没和克拉克交流过,他简直要怀疑艾克是不是蹩脚地剽窃了后者的主意。
  不过金上将对克拉克的表现嗤之以鼻,用他私下的话说,克拉克这位将军什么都好,风度、气质、领导力、外交力、谋划力都很突出,唯独有个缺点——“根本不会打仗!”,这个先扬后抑的评价曾让一打海军将军笑破肚皮。
  在史…汀生看来,唯一的好消息是没让巴顿参加会议,否则以他的暴脾气估计现在要暴起揍人了——最近很多人向陆军部投诉,反应巴顿中将在训练时屡屡恶语相向,有损长官形象,他的口头禅是“混球,眼睛看清楚点,应该这样,按你刚才的办法,早在虎式坦克下死了一百遍了!”
  不过,随同巴顿一同从非洲回来的老兵尤其是中低级军官无比拥护巴顿,后者简直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他们认为巴顿说的一点儿都没错——真实战场比训练场景恶劣一百倍!他们到现在还坚持认为,如果当初不是让澳新部队先撤,非洲战局根本就不会大溃败,他们完全可以坚持很久,如果再有足够的补给,“我们保管能坚持到天荒地老!”
  这话一听就知道是吹牛,可与他们争辩注定没有任何结果,只要吵起来,他们脖子一梗,语气强硬地说:“你们懂什么?是你们与德国人打过仗还是我们与他们打过仗?我们与德国人打仗时你们还躲在国内走队列呢……”
  与德国陆军打过仗并活着返回的美国陆军就是这数千人(美军认为巴拿马与他们交手的是德国海军陆战队,双方交火不是很激烈),其中大部分没负伤的士兵都留在了南非,只有伤员和军官才被抽回了国内——陆军部认为他们有国内部队急需的作战经验。事实也证明,与德军交过手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虽然这批残兵败将还没有资格说如何打赢德国人的话,但至少德军的作战方式、装甲战术和装备特点是非常熟悉了。
  谢尔曼坦克又成为被批判的靶子,陆军部参照这批军人的意见改进了M6重型坦克,去掉了那个滑稽可笑的37mm坦克炮副炮塔,并把主炮换成由90mm高射炮改进而来的坦克炮,从8月份开始,M26初期生产型开始以每月几十辆的速度下线,工厂一边加快生产力度,一边持续对其改进。马歇尔下了死命令,圣诞节前夕,新的装甲师至少每个师要拥有一个M6重型坦克营。
  除M6重型坦克外,美军还有T1、T26、T28、T30等多个重型坦克研究项目,与流星喷气式飞机一起,是马歇尔亲自主抓的项目,后者进展相当快速,在英美两国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大把钞票铺路之下,克服了很多固有弱点,预计将于1944年初实现量产。由于德军夜战装备的亮相,对这种黑科技的羡慕也促使美国国内加快这方面研究,不过目前双方的差距还很大。
  关于下一阶段战役的方向,各方面人士从上午吵到下午,又从下午吵到傍晚,再从傍晚吵到夜里,相关意见终于阐述得差不多了,罗斯福制止了不知道在做第几次长篇发言的克拉克,把目光投向赫尔,示意这位一直没怎么表明态度的国务卿开口——虽然后者对军事事务通常没有发言权,但罗斯福认为多听听不同意见总是好的。
  “大家争论的意见我都听见了,就我本人而言,我很难下这个决心,无论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都是我们不能放弃的领域,我很希望我们能够同时在两个方面取得胜利。”赫尔清了清嗓子,艰难地说,“但大家意见很明确,这一次只能先向一个战场进攻,我不懂军事,无法判断哪个方向更有利,哪个战场更容易取得胜利,但我知道哪个地方对我们更有利害关系——我个人认为是欧洲!欧洲近代以来一直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极端场景,假如这次战争失败,美利坚被迫固守本土,一边是统一并统治着欧洲的德国,一边是囊括了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日本,请问,何者对我们威胁更大?”
  赫尔虽未给出明确意见,但答案却呼之欲出。
  “我的决定如下:除非发生重大情况变故,否则以10月末为霸王行动的开始日期,我们应该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向南美各国施加压力,迫使他们与德国保持距离,同时持续加强南美的军事力量。”罗斯福点点头,不动声色地说道,“我赞同阿诺德将军的意见,往南美洲抽调一个航空队;也同意金上将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巴西的军事援助,同时往南美洲先期派遣5…6个师,防止出现各种极端情况;我还赞同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意见,先晾一晾敌人,不能他们去哪里我们也跟着去哪里,而应该迫使敌人维持2万公里以上的补给线,消耗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冷静观察南美洲这些政府,判断到底谁是我们的朋友,谁又是我们的敌人。”
  “至于太平洋舰队,建议他们先在珍珠港休整,总结经验,积蓄力量。”罗斯福苦笑道,“有一点他们做得很好,他们竭尽全力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无论对美国纳税人还是盟国军民,我们都可以交代。”
  金上将知道总统暂时还没有改变“先欧后亚”战略的决心,他没有出言争辩,只不甘心地问了一句:“福克兰群岛本身?”
  “由赫尔先生进行外交斡旋,以岛屿归还为条件换取阿根廷人的中立,如果阿根廷愿意加入反轴心同盟,我们承诺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保证比他们从德国那里拿到的多;由多诺万局长进行秘密行动,必要时可采取非常手段,确保倾向于合众国的阿根廷政治家掌握大权。”
  “对亚速尔战役,我希望你们准备得更加充分一些,如果10月下旬实在来不及,我们可以再次推迟半个月,我想温斯顿会表示理解的。”罗斯福最后总结道,“关于俄国,我很同情他们的遭遇,不管斯大林会不会抛开我们单独议和,我们至少还不能放弃这个盟友,所以我决定给他的支援依然保持不变,但重点调整为维持有关持久作战的物资。”
  众人心情沉重地点点头:美利坚迫切需要苏维埃,也愿意竭尽全力援助,但现在他们实在没有任何斯大林看得上的地方,除了用物资砸。





第55章 两万公里的远征(补)
  会议一散会,特纳就上了金上将的车,全然没注意到坚持到最后的总统本人已累得趴下,在旁边房间里,医生早已等候多时——为维持自己精力充沛、精明能干的形象,罗斯福断然拒绝暂时休会治疗的提议,坚持到最后一刻,甚至还用微笑着注视众人离开会场。
  “现在怎么办?”特纳的口气很沮丧,“总统还是不肯放弃大不列颠岛上那个胖子,现在给我的感觉是:合众国不是在支持、援助英国人,是在替英国人打这场战争。”
  金上将用讽刺的口吻说道:“刚才你没听克拉克说么?德国人替意大利打赢了非洲战役……”
  “那是德国人……”特纳耸耸肩,“我们有这本事么?我们自己都乱成一锅粥,尼米茨眼巴巴地看着我们,海军却还要把为数不多的精华和装备往火坑里推。”
  “这是我们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虽然特纳本人反对这么快进攻,但众人对他负责的霸王行动还是初步认可,马歇尔就表示很不错,不过希望在登陆战部分再细化一下——他授意由艾森豪威尔协同参与。
  特纳知道金上将的意思:当初相继提出A计划、B计划乃至c计划现在反过来变成作茧自缚。当然,金上将是很有魄力的人物,他不会指责特纳出“馊主意”,正如他明明暗示尼米茨不要妄动,但后者捅娄子之后金上将还是愿意替人背锅。
  金上将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欣赏你、喜欢你、看得起你,你干什么都行,有成绩是你的,出问题他会帮你一起顶——这也是海军上下一致拥戴金上将的原因,就连尼米茨也毕恭毕敬,特纳更不用说,他和金上将完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同样挂着海军上将军衔的李海倒是“政治正确”,可惜这没什么用,海军不欢迎只会指手画脚,一旦真出了事就把自己指摘干净,甚至还反过来训斥你一顿的长官,那一点都不可爱——宁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
  所以没什么人去抱李海上将的大腿,大家还是觉得跟着金上将这样的真性情老板混有前途。陆军方面同样也是如此,大家都觉得跟着马歇尔混有前途,就是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巴顿,碰到马歇尔也是规规矩矩。
  “不管总统和赫尔了,我自己想办法。”
  “什么?”特纳吓了一大跳,结结巴巴地说,“您这是要……”
  后面跟着的两字是“政变”,特纳本来从没想过这种事,是丘胖子启发了他,让他明白世界上除了民主决策还有另外办法可以达到目的。
  “瞎想什么呢?”金上将狠狠瞪了这个会错意的部下一眼。
  “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干。”特纳立即拍着胸脯表忠心,就差说一句,“您要是想搞政变我来定计划。”
  “事情没这么简单……”金上将想着想着便微笑起来,“政变”什么的开开玩笑就好了,美国没有这种土壤,金上将也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他刚才脑子转得飞快,想到了很多事。
  “先别说霸王行动能不能成功,从现在到霸王行动至少还有50天,说不定会超过60天甚至更长时间,你认为德国人会傻乎乎待在福克兰群岛不动么?”
  “当然不会。”
  “如果阿根廷人倒向德国人,那德军就会得到有力协助,接下去会发生些什么?”
  特纳倒吸一口冷气:“那就意味着不但巴西局势危险,南非航线断绝,整个南美洲都会天下大乱。”
  “南美洲乱了后,陆军还有心思去打亚速尔么?”
  特纳摇摇头,不过马上追问:“恐怕……这样很难吧?”
  “有点难,但并不是办不到。”金上将的嘴角露出一丝诡笑,“把我们原准备去阿根廷武装示威的2艘战列舰调回去,理由是两条:第一,执行霸王行动需要集中全部力量;第二,在德国主力舰队抵达时,这支分舰队继续在巴西海域晃荡是极度危险的……”
  金上将是不折不扣的爱国者,又身居高位,他当然不会干通风报信、泄露机密这样出卖美国利益的事,但要把事情搅黄了他有的是办法——比如抽回这两条战列舰。
  这决定在军事上无疑十分正确,特纳相信,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将领,都会赞同金上将的做法——这2条战列舰根本不是德军对手,继续待在巴西只会给德国人增加战果,在美国海军连续遭遇挫折的时候,任何一条军舰都是宝贵的,不能白白断送掉。
  但特纳之所以能被金上将看中并重用,他的脑子就绝不会这么简单,这举动后面的含义至少要绕三道弯,他马上领会到其中的深刻用意:德国人来了,占领了英国人的福克兰群岛,截断了美国运输线,美国海军怂了——不但不敢出击还把已部署在南美洲的军舰撤退,换你是巴西人和阿根廷人,你怎么想?怎么选?
  虽然赫尔口口声声说要运作英国人将福克兰群岛还给阿根廷,只要阿根廷同意加入同盟,若你是阿根廷,你会接这种明显挑拨离间的招数么?英美自己都退避三舍,阿根廷人自己卷起袖子为福克兰群岛和德军打一仗?别开国际玩笑了,英美大西洋联合舰队面对轴心联合舰队都不敢说有必胜把握,更别说南美三国那点可怜的海军。
  “我马上去下命令,火速返回东海岸,越快越好!”特纳轻轻松松来了一个火上浇油——撤退越快,场面就越狼狈!
  “霸王行动还是按计划推进,各方面考虑要更加成熟、细致、完善……”金上将笑眯眯地说道,“哪怕我们去打福克兰也是要舰队、陆战队、航空兵你和各类物资的嘛……”
  诱饵放出去后,就看德国人和阿根廷人配合不配合了。
  就在金上将使出隔山打牛打法、赫尔国务卿紧急赴伦敦进行福克兰群岛归属协调,多诺万局长赴巴西执行颠覆行动的同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外的秘密庄园里,阿根廷劳工部长胡安…庇隆正召开秘密会议,策划的当然是了不得的大事。
  “领袖……德国人和我们接上头了,他们完整地占领了马尔维纳斯岛,几乎兵不血刃地消灭了全部英国驻军,马沙尔将军表示希望我们尽快行动。德国不但支持您成为我们最高无上、唯一的领袖,还主动表示要将马岛还给我们,我们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了……”
  庇隆点点头:“城里那帮酒囊饭袋在干什么?”
  “都在暗中布置,希望先发制人,美国大使跳上跳下很活跃,试图把他们撮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