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例,他手下虽还带着将近200人,但最开始的老部队B连士兵只有34人,其余全是各营打剩下部队且一直恢复不了建制的缩编,现在他的番号变成了柯特营级战斗群。
当天下午,陆战3师最后一批步兵单元源源不断地登上了滩头,火炮部队也登陆了2个营,美军动用105mm榴弹炮在极近距离上用直接瞄准法接连摧毁日军的地堡和工事,自身也被日军的机枪和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迫击炮打得伤痕累累。
各滩头的美军步步向前推进,上岸的坦克越来越多。它们蹒跚地越过弹坑、树桩和战场,逐一攻破日军据点,整个攻击节奏开始恢复到美军熟悉的轨道上来,到下午5时,兴奋不已的戴文向霍兰德报捷:“我们正取得胜利,目前已全面占领北岸阵地,正向南岸推进,预计还有1天可以实现全部目标。
尼米茨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仗打到现在,所有人对数字已完全麻木了,一开始伤亡2000人大家大呼小叫,等后来每天都要付出上千人伤亡时,美军的悍勇反而被激发出来,到第6天时,美军总伤亡已突破了6000人,虽然一口气动用了4个团和师属工兵营,但依然感觉前线部队不够,第一批登陆部队经过2天短暂的休整后又重新调整编制后投入了进攻,现在等于是陆战3师全部步兵主力都压上了岛。
经过持续激战,日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柴崎已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人手,大量的伤兵要么直接在战场上与美军同归于尽,要么因为缺医少药在地堡中挣扎着死去。他的两个大队建制全被打乱,有的中队整体被打光了。在层出不穷骚扰美军的同时,他的部队被敌人分割包围在很多孤立无援的据点内,有人连一口水都喝不上,如果不想投降,等待他们的就只有全员战死。但他发给联合舰队的电文依然非常乐观:“敌军拼死进攻,死伤累累,我军奋勇抵抗、寸土必争,目前部队尚有一半兵力,弹药、粮食仍可支持,我全军将士将以决死成仁精神等待联合舰队到来!”
与历史不同的是,这次因为有联合舰队增援这针强心剂,日军官兵虽然处境艰难,但并未有敢死冲锋和因为绝望而自杀的场面,相反都对最后胜利信心满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联合舰队会为我们报仇!按照柴崎的布置,第7天战斗结束后,北岸全部地表阵地予以放弃,全军转入地下,南岸阵地再抵抗一天,伺机同样转入地下。
第7日清晨开始,美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主要目标是肃清北岸全部敌军,同时猛攻南岸。日军的抵抗顽强如故。每一个地堡、每一条战壕、每一个机枪巢、甚至每一棵椰树都成了难啃的目标。在南岸工事密集修筑的地区,日军虽然决心放弃,但抵抗程度空前顽强。美军几小时才前进了几十米,最后动用大量穿甲弹不计成本连续攻击了2个小时,总算是将这片地带硬生生扫平。
戴文昨天清点过有效作战人数后,被巨大的伤亡人数震惊了,终于从狂热气氛中清醒过来,鉴于夺取全岛胜利在望,不再要求各部队官兵狠命推进,转而采用主要依靠技术装备、尽量少牺牲人员的战术协力攻坚。在南北岸防御阵地交界处日军有一个巨大的地堡群,配备了1门8英寸舰炮、多门75mm炮和十余挺机枪,用很厚的钢板和椰木围护着。美军一直无法接近,战列舰因为角度缘故也打不打这个死角。
戴文亲自用电台指挥航母舰载机投弹,最终在新上岸的海空联络员协助下,用24架SBD投掷的500公斤航空炸弹轰塌了这个地堡群,然后周围埋伏的喷火兵一拥而上,几十道火柱对准这个残骸猛烈攻击,用燃烧和灼热彻底毁灭了日军残余兵力。
当然,除了奋勇作战的士兵,还有一些人患了“战斗恐怖症”,被战场残酷的现实和死伤枕籍的同伴袭扰得神情失常、精神崩溃,不但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而经常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来自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新兵夜里发了疯,操起自己的汤姆逊冲锋枪对准战友打光了子弹,末了又给了自己一颗甜瓜手雷,差点让整营的士气都崩溃。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联合舰队主力进入了珀斯400公里防空圈,但没有任何人发现舰队的到来。
澳大利亚时间下午4点整,冢原二四三下达了出击的命令,将近175架攻击机群排成2个梯队开始进攻。5点缺15分,凄厉的警报声在珀斯上空拉响,此时距离日军攻击机群抵达还有60余公里——这已完全来不及了。
4:57分,渊田美津雄率领攻击机群突入珀斯城上空,彗星改、天山改投下了大量的炸弹和燃烧弹,城里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澳大利亚民众,起飞迎敌的澳军飞机和能够打出炮弹的高射炮寥寥无几。5:18分,珀斯全城燃烧起熊熊的大火,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完全遮住了晚霞落山的身影。
当机要参谋小心翼翼地将澳大利亚发来的紧急电报递上来时,霍兰德正向他们通报进攻与机场建设在同步推进,预计再有2天,塔拉瓦机场就可以投入使用。
众人的情绪刚刚变得有所好转,这条消息又将他们重新砸晕了。
所有人都清楚:联合舰队来了……
第11章 南亚之虎(9)
半晌之后,哈尔西开口道:“日军是打算抄袭我们的后路?还是用攻打澳大利亚这种手段迫使我们撤军?”
尼米茨道:“这是很可能的,澳大利亚方面已发来紧急电报,要求舰队回师去保护澳洲和岌岌可危的交通线。”
霍兰德大吃一惊,忙道:“长官,塔拉瓦战役即将全面胜利,现在万不可撤军,否则我们一切牺牲和努力全白费了。”
“我明白。”尼米茨点点头,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我会让澳大利亚人加强防御,同时我们部署在那里的陆航也不完全是摆设,如果澳新都需要太平洋舰队来保卫的话,我们永远无法占据主动。其实日军向珀斯进攻也便于我们了解更多情况,最起码他们的位置我就知道了,现在我们至少又赢得了2周的时间,对于解决塔拉瓦的敌人其实是一件好事。”
哈尔西赞同尼米茨的判断,但同时不放心地问道:“如果这是日军大规模入侵澳洲的先声呢?他们手里可还有一批德国部队。”
“这只能寄希望于麦克阿瑟将军和澳大利亚方面的努力了。”尼米茨叹了口气,“真登陆的话反而我们有机会痛殴敌人,他们能来多少人?2万?3万?澳大利亚至少在本土有30万军队,再加上美国陆军,我们完全不必为这个担心,我担忧的是日军只是一掠而过的袭扰——这会给澳大利亚人不一样的难堪,就像他们当初空袭悉尼和堪培拉一样。”
虽然他说得很隐晦,但霍兰德听懂了其中的意思,来自澳大利亚的政治压力可能会迫使华盛顿颁布某些不必要的命令,他立即表示:“陆战队的小伙子会尽快拿下这个岛的,现在我们已上去了6000多人……”
或许是得知日军进攻的消息给了戴文很大的压力,他的攻击强度又开始加大起来。中午过后,他让部队对南岸工事群进行突击,现在战列舰主炮每门的高爆弹药已降低只有十几发了,穿甲弹剩余也不多,舰队方面表示除了北卡罗来纳号可以全部打光之外,其余军舰必须预留一些用于海战,因此戴文只能依靠上岸的坦克和其他炮兵单元。
中午塔拉瓦涨了大潮,大片礁盘被淹没,登陆艇直接开到岸边卸载火炮。礁盘上的尸体陆续被海浪卷走,望着这些捐躯的战友,后来的士兵不但要忍受依然臭不可闻的尸臭,还要担心自己的下场,会不会也像前面人一样落个死无葬身之地,最后消失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
连日激战过后,日军兵力也开始十分紧张,在放弃北岸大批地表工事之后才满足南岸防御的需求。即便这样,日军的抵抗也在逐步被碾碎。13团的官兵以6辆谢尔曼为前导,一路推进,步兵打死了10多个企图依靠铁拳消灭坦克的日军士兵。坦克则帮助步兵压制并摧毁沿途遇到的火力点,一下午时间共推进了170余米,击毙日军160余人。
日军最突出的抵抗来自南岸西部的一个大火力点,它由钢板、椰木和珊瑚沙覆盖,火力配置得几乎没有死角,陆战队每次攻击都被击退。最终进攻部队只能召唤坦克,在一连被击毁3辆谢尔曼之后,第4辆坦克抵近射孔开火,直接用穿甲弹打通了地堡的外在防御并撕开一个大缺口。奋不顾身的美军工兵将一连串绑在一起的炸药包、定向地雷和爆破筒一股脑儿塞入这个缺口并最终将其引爆。
几乎与此同时,一名中尉率领突击工兵,奋不顾身地用喷火器和炸药封死了南岸东部一个三角形工事的出口,把近百日军和朝鲜劳工全数闷死在里面。一台推土机用铲刀推起珊瑚沙,埋掉了一个可以屯兵150人的大坑道——只不过现在里面只剩下10余人了。
依靠这批悍不畏死的士兵进攻,到黄昏降临时,美军终于将南岸尚处于地表工事中的日军分割包围,他们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在塔拉瓦战役进行到第7天时,美军的伤亡终于小于日军的伤亡,这一天日军损失了500多人,美军损失不到400,但在总战损比上,日军依然以3500:6500遥遥领先。
“长官,塔拉瓦守军发来电报,地表阵地已全部沦陷,他们尚有1500余人,柴崎表示将依托坑道、地下工事和交通壕与美军周旋到底。”
“已经坚持7天了,真的非常勇敢顽强!”近藤信竹感慨道,“这已超过了冢原君当初对他们的期许。”
“用我的名义给他们拍去慰勉电报,海军上下必将以这种杀身成仁的精神激励全军,舰队已开始抄袭敌军后路,期望他们坚持住!”
入夜时分,胡子拉碴、满脸狰狞地松尾敬公大佐对柴崎少将建议道:“长官,我们发动夜袭吧,我们不怕死,士兵们渴望堂堂正正地死去,不想躲在地底下像个耗子一样苟且偷生!”
“白痴!”柴崎少将火了,“慷慨赴死易,苟且偷生难,坚忍不拔抵挡到底是最为艰难的事,你难道不知道么?长官让我们守一个月,我们就要坚持一个月,要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塔拉瓦岛上,让美军寝食难安!你轻而易举地死了,岂不是帮了敌人大忙?”
“哈依。”
“长官,联合舰队回电了!”
“念!”
“贵部英勇奋战、顽强与敌周旋的事舰队上下均已知晓,各员官兵深以为荣,现舰队主力正抄袭敌军后路,期盼你们继续拖住敌军步伐,协同完成全歼强敌之艰巨任务。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大将堀悌吉!”
“回电:长官厚望,深感荣幸,我部将战至最后一人,联合舰队武运长久!”柴崎已完全凹陷下去的眼眶中忽然投射出骇人的精光,“把长官的电文告诉每一位官兵,舰队上下以我们的牺牲精神为荣,我们不能辜负这种厚望!今天的夜袭,2个大队各出15人,以袭扰为主,不做强攻!”
第8天、第9天、第10天……陆战3师上下惊骇发现,即便他们已完全占领了塔拉瓦表面建筑,甚至连飞机场都在尽快修复,但日军的抵抗并未完全消散,他们如同打不死的鼹鼠一样,每天、每时、每刻会从匪夷所思的角落里窜出来进攻,打上一梭子、扔出即可手雷或者铁拳就算是完事了。造成的破坏虽然不大,但让每个人都心惊胆战,不知道阵亡的厄运会不会降临在自己头上。陆战3师完全控制了岛屿,但伤亡数字依然每天在增加,3天差不多总共又折损400人,再加上前两天抢运下来的伤兵有很多伤势过重。
虽然他们也陆陆续续消灭了200多个前来偷袭的日军,但这种土拔鼠似的偷袭战术让人防不胜防,如同拳头打蚊子般空有力气却完全无法使出来。
“我们还要多久才能肃清岛上的敌军?”尼米茨疑惑地问道,“或者说,我们可以在这上面驻军,但必须持续清剿这些地耗子?”
霍兰德无言以对,现在别说7天,连10天都过去了,虽然勉强占领了塔拉瓦,但他很清楚,这种占领真的非常勉强,连半点儿谦虚都不算。
“驻军可以,但舰队撤退恐怕还不行,至少要等建立比较完善的防御体系和补给基础,另外……”哈尔西有些担心地说道,“如果我们走了,日本人来进攻怎么办?陆战队有能力坚守住么?”
“这……”霍兰德手里还捏着一个陆战第4师,哪怕在战事最激烈的时候他都没有动用过,因为尼米茨告诉过他,如果塔拉瓦顺利打下来,还计划让陆战4师趁势去进攻马绍尔,可现在这情况,哪怕陆战队还有能力和勇气去打马绍尔,也得不到可靠的舰炮支援了。虽然很难为情,但他依然说道:“舰队暂时不能撤退,我们还没有巩固对塔拉瓦的防御,另外,如果联合舰队来反攻,我们恐怕也……”
“这正是我担心的地方。”尼米茨叹了口气,“可你们要知道,这两天为了支援登陆战役,舰队将炮弹、炸弹用得很凶,远远超过了计划的数量,我们的随船物资不能完全提供供应保障,必须依靠后方补给,而后方……”
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众人发现进入了决策困境:舰队不走,就怕自己的补给线与后方被端掉;舰队走了,则又怕费尽心机打下来的塔拉瓦会失守,霍兰德可不认为伤痕累累、急需休整的陆战3师能在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下生存下来;如果换陆战4师上来驻守,他只怕这个师也会遭遇不可逆转的损失。
“是不是让一部分舰队先走?回澳大利亚或新西兰?”
“不行!”哈尔西和尼米茨跳了起来,那里有联合舰队出没,虽然日军在空袭珀斯后已连着3天没露脸了,但现在回去几乎等于送死,要回也不能回澳新。
“长官,澳大利亚急电。”
哈尔西阅览之后,脸色变得很难看:3艘从珀斯去墨尔本的商船在半路被日军飞机击沉!
“显而易见,他们下一个目标很可能是墨尔本!”尼米茨看了一眼海图,“立即通知澳大利亚当局提高墨尔本的警戒水平,如果我没有猜错,日军的进攻会在2天后发起。”
第12章 南亚之虎(10)
尼米茨刚让人把电报发出去不久,回电就来了,而且标明十万火急,他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发出的提醒晚了,结果却发现是德里的蒙巴顿发来的,用无比哀求的语气恳求太平洋舰队支援一下印度方向。众人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现在英国人求着太平洋舰队保卫印度,澳大利亚人求着舰队保卫澳新,华盛顿又希望舰队能取得一些胜利,在逻辑上完全是不可能的。
更要命的是,从实力对比而言,联合舰队现在比太平洋舰队更强大,双方拉开架势硬碰硬打一仗,尼米茨还未必敢。
“目标太多,任务太重,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想法。”他叹了口气,“陆战队继续清剿塔拉瓦守军,印度我们现在实在是有心无力了。”
在堀悌吉率领联合舰队走后的第9天,舍尔和山下奉文组成的登陆舰队也浩浩荡荡出发,出乎英印军上下的预料,日德联军没有挑选离锡兰最近、只隔着保克海峡的印度大陆登陆,反而直接去了离锡兰岛400多公里之外的马德拉斯。
虽然三川和角田手下只有2条轻型航母,总体载机量不过60架,但在锡兰岛上的机场可投入使用后,日军战斗力成倍增长。2个陆军飞行师团驾驭着斯图卡、FW…190、BF…219等飞机就扑了过去。
在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东方舰队事实上被全歼之后,印度沿海已成为彻底不设防的年代,日军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就连羽黑号、高雄号这样的万吨重巡洋舰现在也是英国人难以企及的武力所在了——正如英国人在100多年前凭借炮舰打开亚洲国家大门一样轻易。
先是空中大量飞机航弹洗地、然后是203mm舰炮近距离开火,印度派遣军官兵目瞪口呆地看着敌军阵地一片片陷入火海,预料中的抵抗、反击根本就没有发生,登陆战役从上午9点钟开始,看着涂有标志的4号两栖坦克下了登陆艇直接爬上滩头阵地时,守军士气已全部崩溃了,有组织的抵抗几乎都没有。
名仓刊手下的战车大队官兵嚷嚷着不过瘾,他们起早贪黑、摸爬滚打了10天,就盼着用新装备教训一下英国人怎么做人,考虑到还不敢说对战术和装备完全掌握,就很谦虚地占了第二批登陆部队,结果第一批上去的德军直接控制了场面,等登陆艇回来接应第二波攻击梯队时,英国人已全部完蛋了。
舍尔笑着问山下奉文这些部队要不要直接去码头登陆,在军舰上观战的马来之虎自己都没反应过来:“这么快?这就结束了?”
“是啊,前面再冲一下打一下,今天我们大概可以在马德拉斯城里过夜了。”
“这也太不经打了。”
“就是些印度人,你还指望他们有什么实力?印度人真有骨气的话,就不会被小小的大英帝国奴役这么久。”舍尔耸耸肩,“北非英军算是最能打的,但被我们断了补给通道后,有30万部队的第8集团军也投降了,现在大英帝国就像一个被打断脊梁的巨人,没有美国人源源不断输血早就不行了。”
山下奉文点点头:“既然来了,还是体验一次吧,就当演习也好。”结果,这个预定登陆的战车大队是当天最后一支抵达马德拉斯城的部队,运气的是还赶上了对马德拉斯英国守军的围歼。
负责南印度防御事务的吉拉德中将并非毫无准备,他不但将新成立的11集团军司令部设在马德拉斯,而且还准备了近2万人兵力准备打一场防御战。
前段时间他一直在担惊受怕,生怕一夜醒来日军或德军就打上了门,但锡兰失守后他左等敌军不来、右等又不来,他有有点疑神疑鬼起来,只好想办法让皇家空军偷偷派出飞机去锡兰岛侦查,结果得到的情报是日军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按他的想法,这种训练没3…6个月根本是不可能见效的,因此略微放松了一些心情,认为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德里承诺再给他增援3个旅,目前正在南下的过程中。虽然距离他的期望还差得老远,但至少还有一些盼头。
几天前堀悌吉对珀斯的空袭又干扰了他的注意力,使其误以为日军下一阶段的作战目标应该是澳新方向,虽然他始终设法向德里的蒙巴顿抱怨兵力、装备不足,难以防守,但心里未尝没有一丝侥幸,直到今天他被这场突如其来的进攻打得粉碎。
他深知自己现在手头没有舰队,岸防也不可能是敌军舰炮的对手,便将防御重心放在了离海岸线大约30公里左右的地方,按照他的想法,脱离军舰支援后他还是有希望好好打上一仗的,他手头有一个装备瓦伦丁和谢尔曼坦克的部队。但他没有料到日军的空中实力会突然如此膨胀,等斯图卡、FW…190、BF…109这些欧洲战场的经典德军飞机出现时,他就有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更让人绝望的是空中交战的结果,那几个好不容易增援而来的皇家空军中队飞机要么是在日军的突击中被击毁在地面上,要么是在空中交手中被数量和质量更胜一筹的日军飞行员击落,从日军突击到中午,仅仅4个小时,马德拉斯就失去了任何可用于天空保卫的战机。
等德日军队登陆码头,装甲部队源源不断从运输船内涌出时,他忽然发现自己以为凭借一个装甲旅就能挡住对手的愿望是多么的不切实际,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在码头和岸防打一下的,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下午4点,日军第4战车师团和德国海军陆战第9旅以码头为核心,从左右两翼分兵发动进攻,准备围歼马德拉斯守军。接到敌军分兵的情报后,吉拉德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他希望自己手下唯一的英印军第6坦克旅能去击溃其中一路,挫败敌军士气,然后再从容组织撤退。
第13章 南亚之虎(11)
“长官,我其实建议撤退,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第6坦克旅旅长孟菲斯准将皱着眉头道,“我们很明显居于弱势,皇家空军被日德飞机打得铩羽而逃,没有空中优势奢谈装甲进攻是不现实的,那意味着我们很快会变成德国人的活靶子。”
“我知道,但我们不能什么也不做,直接就把马德拉斯拱手让给敌人,这对德里难以交代。”吉法德虽然前两天已直接向伦敦去了狠话,表示自己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援,对后续战事发展绝不负责。不过,他可以打输,却不能不战而退成为逃跑将军——先前已丢了锡兰,如果再不战而丢马德拉斯,不管他有什么充分的理由,都难以服众。
“非要我挑一路的话,我还是选择日军吧。”孟菲斯叹了口气,“说出来有点长他人志气,但实际上我们恐怕真打不过德军装甲师,我们没有能对付虎式的坦克,甚至连威力较大的17磅炮也没有,不过对付日军应该会有把握得多。”
吉法德点点头:“我完全同意,第6坦克旅击退当面日军进攻后就可以想办法转进了,顺便还能掩护步兵撤退。”
就在两人紧张地调兵遣将准备给名仓刊的第4战车师团一个下马威时,大队日军已在战车师团有关坦克的掩护下展开进攻,守军发现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堆硬骨头。
虽然在船上已进行了针对性的装甲战术探讨,到了锡兰又突击了十天的装甲战适应性训练,但长期形成的军事思维显然并不那么容易纠正过来,更何况十天也没法对装甲突击战术演练太多,名仓刊的部下充其量是对装备进行了熟悉而已,他们打出的依然是非常传统的步坦协同推进战术。但就他们手头的装备来说,这种战术反而看上去很合适。
守卫马德拉斯南侧的是印军第32步兵旅,三个团呈品字形防御体系,首当其冲的是第2泰德米尔团,在印度军体系里,该团已算是难得的精锐部队,不但在听闻敌军大军压阵并有较多坦克助阵时没有慌乱溃散,反而还煞有其事地布置了不少2磅炮来反坦克。根据缅甸战场方向的情报通报,日军战斗意志还算是顽强,但坦克实在简陋得可笑。
不过,真的见识到日军坦克来临的那一瞬间,该团第1营营长托马斯少校就忍不住哀嚎起来:“上帝啊……”
借助望远镜,他已看清楚来的是什么货色了——那根本不是日军惯用的小豆丁,而是大英帝国的招牌步兵坦克——玛蒂尔达,居然还是2型。那怪异的造型、缓慢的速度和庞大身躯不成比例的牙签炮(40mm,其实就是2磅坦克炮),无不显示着对面就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玛蒂尔达。
要不是上面刷着醒目的太阳标志,他几乎都要以为是第6坦克旅换个马甲出来招摇撞骗了。
还没等他将这令人沮丧的消息通报全营,前线阵地上那些迫不及待的红头兵已开始了射击,十几门2磅炮陆续开火,逮住当面的玛蒂尔达就开始射击。
“混蛋,虽然你们开火的?”
一个印度传令兵怯生生地说道:“长官,刚才不是您让我通知敌军坦克进入600码就可以开火么?”
“哐当!”
“哐当!”
玛蒂尔达被击中的声音不断响起,但所有人错愕地发现,被击中之后的玛蒂尔达居然若无其事地重新向前推进——这正是托马斯刚万分沮丧的原因,他清楚地知道,在600码距离上开火,2磅炮根本奈何不了拥有厚重装甲的玛蒂尔达,只是白白暴露阵地而已。
“这没道理啊,我明明打中了它!”
“我也是,一定打中了!”
“再来!”
不过日军显然不会再给印度人太多的机会,玛蒂尔达的还击很快就呼啸而至了,不到5分钟,这些反坦克阵地全部被报销了。更让托马斯绝望的是,日军远处的野战炮兵也紧接着开火了,将好不容易构筑起来的防线和纵深地带打得一团糟。
“这起码是6英寸口径的榴弹炮……”托马斯喃喃自语。
“射击!”远处的日军炮兵卖力地将一发炮弹推进炮膛,然后下一秒就将其击发出去,整体动作行云流水,无懈可击。通过前线的炮兵观测员和报告过来的情况,在一旁督战的铃木宗作连连点头,对火炮性能十分满意。
“长官,这就是被美国人称作长脚汤姆的155mmM1榴弹炮,是美军主力师一级支援火炮,无论射程、威力都远远超过我们自己的150mm野战炮,唯一缺点是太重,移动不便。如果这次没有这么多卡车和装甲车协同的话,根本没法投入使用。”印度派遣军独立重炮兵联队联队长池田秀荣大佐介绍道,“我认为我们联队装备一下就可以了,就印度的地形和我们的运输条件,其他野战炮兵部队根本用不起。倒是那批苏制的M1943型152mm榴弹炮很轻便,威力也不小,甚至紧急时还可以发射穿甲弹当反坦克炮用。”
铃木宗作点点头:“难怪海军会希望我们将这批火炮部署到各海岛上去,这8门是我硬生生从草鹿任一参谋长手中扣下来的,当初我以为是他小气不肯给我呢。”
“这也是德国人卖给我们的?”
“是海军缴获的,他们在非洲可发了大财,这种火炮缴获了整整一船,现在看到我们鼻孔都要朝天出气了。”铃木宗作大手一挥,“我看把这8门长脚汤姆重新部署回锡兰去,你们就和其他重炮兵部队一起装备152mm榴弹炮吧,派遣军总共分到96门,够你们用了。”
池田秀荣大吃一惊:“东京不是说只给64门?”
铃木宗作诡异地一笑:“小声点别说出去,还有32门长官问海军买了。”
“买?”池田秀荣脑子没转过弯来,下意识地问道,“钱呢?”
铃木宗作指了指远处的马德拉斯城:“诺,不就在城里么……”
第14章 南亚之虎(12)
虽然不明白为什么长官会和海军做这种“生意”,但站在池田的角度,他巴不得火炮越多越好。他很快下令停止了炮击,因为前线的炮兵观测员发来消息,印度部队正在溃退,本方坦克部队和步兵已冲上去追击,再开炮就要击中自己人了。
就日军的陆军战术而言,一直非常呆板——大炮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大炮轰,然后是两翼突破、迂回中路,反反复复就这么几下。但就是这种一战步兵战术的套路,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正规战中打来打去鲜有敌手。即便后来装备了坦克,在使用过程中也是支援步兵的套路,无非是让冲锋的士兵有点依仗而已。
铃木宗作满意地点点头,一边交代池田把这批长脚汤姆送上船,一边又转去另外一个重炮兵大队观察法国施耐德火炮使用情况,施耐德出品的75小姐一直都很出名,日军上下对其性能也非常熟悉,虽然在欧洲战场75小姐已完全过时了,但铃木宗作认为用在印度会非常合适,因此很是装备了一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