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美军陆战队员的尸体,看上去触目惊心。偏偏威力巨大的主炮还不能用,只能用127mm的高平两用火炮发泄一下火力,但即便这样,依然压制不住地堡里日军的火力。
“必须派更多的坦克和部队上去!”在后方观战的戴文急红了眼,声嘶力竭地吼道,“还要派喷火兵上去,日军就是一群土拨鼠,我要把他们全部烧焦、烤焦!”
用喷火兵对付工事是前面几次岛屿争夺战里总结出来的经验:不但威力巨大,还不必受敌军地堡低矮、射击孔狭小、有多处拐弯的影响,只要火力能从开口中喷进去,里面守军必死无疑,几乎没有能漏网的。
“你冷静点。”霍兰德皱起眉头,“这么猛烈的炮火,负重大的喷火兵怎么上去?”
“要不试试喷火坦克?”有参谋建议道,“我们带了好几辆。”
霍兰德眼前一亮,点头道:“好,这个我同意试试看。”
“不能光上坦克,必须要有步兵。”戴文焦急地说道,“让7团去增援3团吧?敌人似乎不像预计得那么少,这么猛烈的火力,估计至少有2个大队。”霍兰德对此也同意了,他也认为当初估计日军只有1000最多2000的想法过于乐观了。
16:34,作为支援的2个营美军分成第四波和第五波继续登陆,由于两栖车在前面交战中折损了大半,现在数量不足而导致大多数人被迫改乘登陆艇。
登陆艇离岸距离完全视潮水而定,偏偏吉尔伯特的潮水还是一种不规则的小潮,每天涨落几次,称之为“捉摸不定潮”。涨潮时水位上升1。3米,停潮3小时;以后3小时落0。3米,再停止两个半小时。到18:15时水位又下降0。6米;2小时后又再次上升1。1米……这是一种“高的捉摸不定潮”,如果幸运地碰上它,登陆艇便能爬过礁盘。还有一种“低的捉摸不定湖”,涨时水位上升不到一米。停潮和复涨时间不定,登陆艇无法爬上礁盘。两种潮的可能性各占一半。
美军选择7月登陆本来是高潮位,不巧4点多时正好第一波落下,礁盘水比起中午浅了不少,登陆艇虽然勉强过得去,但距离靠滩头还有很长一些距离,士兵被迫涉水而过。脚下是锋利如刀锋的珊瑚礁,前面是日军不时发射过来的炮弹。运气欠佳的美军士兵在登陆过程中被大批屠杀,鲜血染红了海水。而近在眼前的北卡罗来纳号因为怕伤着自己人,只有眼睁睁看着这种惨状一再发生、一筹莫展。
第五攻击波中除常规谢尔曼坦克之外还有5辆喷火坦克一起登陆,但他们搭载的登陆艇却被提前击中,有几艘勉强开上礁盘,打开前舱门放出坦克冲滩,有几艘直接就搁浅在礁盘处,工程兵们费尽心机也弄不出来坦克,只能指望驱逐舰能过来把他们拖走,可现在驱逐舰都忙着压制岛上火力,根本腾不出手来。
最终成功冲上海岸的只有7辆普通谢尔曼和3辆喷火坦克,滩头上到处是倒卧的美军士兵和伤兵,坦克一边得关注前面的敌军反坦克火力,一边还得留意不要碾到自己人,推进十分缓慢。结果一辆陷入礁盘中弹坑不能动弹,一辆被地雷炸毁,一辆被日军炮弹击毁。不过喷火坦克的运气不错,居然全都成功向前推进了。
有坦克壮胆之后,匍匐在地面躲避机枪火力的陆战队员们立即有了主心骨,不紧不慢地跟在坦克后面,一边给坦克指引前面的敌军火力点,一边想办法用步枪和机枪火力掩护旁边窜出来、试图用铁拳击毁坦克的日军步兵。
一辆喷火坦克向地堡隆隆前进,对那些打中前装甲的机枪子弹无动于衷,接近到将近80米时,“嗖”地一声,一条几十米长的火龙喷射而出,直接向地堡席卷过去,随后就是一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声。片刻之后,刚才一直在喷射火力的地堡顿时安静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肉香味。
有一辆喷火坦克在摧毁一个地堡后撞上了侧面射击过来的反坦克炮弹,“轰隆”一声巨响后,被引爆的燃料罐发出惊天动地的爆炸,坦克兵包括附近的步兵尸骨全部荡然无存。
17:50分,依靠坦克悍不畏死的进攻和吸引,被阻拦在沙堤下的陆战队员们终于得到了解放,压制他们的日军地堡要么被摧毁,要么里面的人员被喷火坦克所消灭,已不可能再继续构成威胁。但为了这不到200米的距离,美军付出了6辆坦克和全部3辆喷火坦克被摧毁的代价,另外还搭进去140多人伤亡。
突击近千米长的潘斯栈桥是贝蒂欧登陆成败的关键,也是美军在这天进攻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这座栈桥控制着红二和红三两个滩头,即可以为登陆部队卸下装备,又能充当攻击部队的掩蔽物。美军对它格外重视,派了特种突击排去攻占它。一方面动用美舰载机死命扫射、压制滩头,另一方面用4条驱逐舰火力进行火力拦截,构筑起严密的弹幕,趁着这种火力掩护,突击排搭乘为数不多的两栖登陆车抵达栈桥附近,穿过堆积如山的破汽油桶,步步逼近,用喷火器焚毁了桥头堡。
突击排一直桥头打到桥尾,占领整条栈桥并攻进岛内,然后招呼了大约1个连的美军前来坚守。只是当他们彻底控制栈桥时天色已晚,而且潮水水位也落了下来,当天无法再输送物资。
霍兰德和戴文对此大喜过望,当作一天内了不起的成绩,并决心明天清晨趁涨潮时输送更多的人员和装备上去。
这一天美军付出的代价真不算少,陆战队和海军伤亡总人数超过了2000人,其中阵亡人数高达1400多,坦克、登陆车、登陆艇被摧毁了将近200辆(艘)——这数字原本是第五两栖军为整个塔拉瓦战役准备的伤亡。
现在,他们在第一天就提前实现了目标!
第8章 南亚之虎(6)
黎明时分,朦胧的月色在云中时隐时现。海面上,联合舰队主力舰群排列成60海里长的纵队向东南方向驶去,威武雄壮、气势磅薄,举手抬足之间都是太平洋王霸之主的气度。
“长官,塔拉瓦守军发来战报,今天他们动用特攻队重创了北卡罗来纳号,不过敌人强行抢滩成功,整条军舰变成了固定火力点。”
“第一天就废了一条战列舰?樱花厉害啊。”近藤信竹高兴地说,“居然还是北卡罗来纳级号,美国海军这级别的战列舰一共只有2条吧?”
“一共两条,还有条华盛顿号也被我们打掉了。”
“抢滩登陆,美国人学我们倒是学得挺快……”
只有堀悌吉脸色平静,用略带惋惜的口吻说道:“这样,敌军火力又加强了,只怕守军能坚持的时间就更短。”
“这……”众人沉默不语,他们也想起了当初陆奥强行冲撞搁浅后凭借舰炮火力对巴拿马守军的杀伤,损失虽然令人心痛,但效果真是爽翻天,现在轮到美国人来实践这一点了。
“守军打得还不错,柴崎少将故意把敌人放上滩头,形成敌我混战、互相拉锯的场面,避免被大口径舰炮持续攻击,今天一天至少造成敌军1500人以上的伤亡,我军伤亡接近500。”
“岛上一共有多少人?”
“算上朝鲜劳工,不到5000。”
“这样算来还能支撑9天?”一个参谋下意识地接了一句,转念又觉得不对,按这个伤亡比例下去,守军很可能顶不住9天——后面崩溃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给他们回电,尽可能保持有生力量,坚持长期作战。”堀悌吉叹了口气,“援军要一个月才能赶到……”
草鹿任一点点头执行了命令。
没有人觉得长官是在欺骗守军,从整体战局来说,让陆战队拖住敌人、主力舰队去截断补给线是非常高明的策略,比急吼吼直接跑过去迎战强得多了,也没人觉得陆战队的牺牲不值得——当初联合舰队在欧洲作战,陆军守岛官兵一批又一批玉碎,这都是为了大局。
如果没有这种大局观,那海军也就不用要求小型军舰掩护主力舰、士兵掩护军官了,反正大家都是一条命,谁也不欠谁。
他们不知道的是,尼米茨收到本方伤亡通报也呆住了,第一天,严格地说是第一个半天,美军不但损失了一艘4万吨级的战列舰,还搭进去2000人伤亡,他和霍兰德、哈尔西等人商量了半天,认为必须调整打法,充分发挥火力优势。
塔拉瓦的天亮得比印度洋早,曙色之中,已搁浅的北卡罗来纳号舰炮率先开始射击,经过一夜奋战,损管队员们终于把战列舰身上巨大的窟窿堵住了,还用水泵排出了将近4000多吨海水,但因为落潮缘故,军舰不但没法退出来,反而搁浅情况越发严重,外层船底似乎也有很大问题。总而言之一句话,这条船注定只能待在这里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全舰其他设施运转正常,大部分高平两用炮和剩余主炮都还能使用,尼米茨要求提供更可靠、更准确的火力压制,掩护更多步兵登陆和推进。
根据这个命令和霍兰德的请求,战列舰编队对准步兵测定并指示方位的日军火力点进行了持续炮击,只见各舰舰身在后坐力作用下抖动,喷出桔黄和猩红色的烟团,把406mm和127mm口径的炮弹倾泻到贝蒂欧岛上,再次炸起阵阵烟尘。
炮击一开始还似乎是零零落落、此起彼落地作响,顷刻之间轰鸣声连成一片,此时从苍茫的天空中望下去,就会发现一条条红光闪烁的大道从炮口一直铺到岛上。贝蒂欧上空烟云笼罩,炮弹爆炸的闪光此伏彼起,冲天的沙柱一条又一条地高耸喷发,宛若水柱一般。
猛然间有一颗炮弹击中日军埋设在地下的弹药库,巨大的动能穿透了上面覆盖的椰木、钢板和混凝土,引起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巨爆,少倾有形成了一团至少300米高的蘑菇云——守军四分之一的弹药在顷刻间放了烟花。
上午9时,康纳利上校到达栈桥。现在登陆部队中大部分军官非死即伤,局面异常混乱。团长本人只能靠前指挥全团作战,后续增援的7团2个营也配属给他协同作战,他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利用一个中士背的无线电台,竭尽全力沟通联络。
康纳利并非无名之辈,系老资格的陆战队军官,受过严格训练,经验丰富,原本是第5两栖军司令部上校参谋,亲自参与制订塔拉瓦战役的全部计划,对岛上地形和敌情也相对熟悉。由于他了解全部情况,霍兰德才将担任指挥肩负首攻任务的陆战3团给他。
不巧的是,根据计划他要在部队控制滩头后才上前指挥,因此登陆批次排在第4、5批,没想到前面3批上去后一片混乱,而北卡罗来纳号的重创和抢滩更加剧了这种混乱,于是他提前靠前指挥,无奈登陆之初战况过于猛烈,美军装备的Tbx近距步话机和tby中距电台浸水后普遍失灵,通讯兵也几乎全部伤亡。他同滩头阵地的联系时断时续,同后方的战列舰群联系则根本不通。最后还是各营营长直接与舰队联系,由于相互通报的信号混乱,互相抵触,混战时战列舰群根本不敢用主炮开火,只能靠驱逐舰的127mm火力压制——而这奈何不了日军。
第二天上岛时,康纳利不但拥有了4个人组成的通讯组,还直接与战列舰炮群取得了联系,在前线炮兵观测员的现场协调下,美军炮火越来越精准,日军的火力点和防御工事不断被摧毁。
经过一上午激战,美军上岸人数达到了1400余人,另外还有30多辆坦克。栈桥也控制在美军手中,可以方便登陆艇将物资和补给运上来,再将受伤官兵送下去。局势看起来似乎一点点在好转。
恢复信心的陆战队员鼓起勇气,开始以连、排为单位,向日军火力点逐一进攻。在坦克的配合下,他们陆续攻占了一些地堡和防空洞。但日军沿岸地堡密集。互相支撑,每攻下一处,美军都要付出高昂代价。仅仅一个上午,4艘战列舰打出的406mm舰炮炮弹就超过2000发,而127mm炮弹已不计其数。
康纳利上校把指挥部设在一个大防空洞里。洞子被隔成许多迷宫般的小室,洞内尚有日军,喊叫声时时可闻。胆大的他来不及派人全部肃清敌军,只好在自己门口设置了半个排卫兵。由于抢占红二滩头的营长战死,为数不多的士兵无所适从,康纳利认为大嗓门柯特所在的B连在第一天打得最好,便让他火线代理营长,在他的指挥,B连组成了一个加强连,越过第二道海堤向岛内纵深前进了200多米——这是前进速度最快的一个连。即便如此,B连的伤亡也达到了40多人,再加上第一天的战损,很快又从一个加强连打回成标准连的原型。
美军第二天推进速度比第一天略好,伤亡也小,登陆场已扩大到第一天3倍,后续登陆的士兵不用再像前面5批战友那样被压制在滩头上了。在付出了伤亡近3000,坦克、履带车、登陆船超过300辆(艘)的代价后,陆战3师终于在预定登陆的3个滩头站住了脚,但距离他们彻底肃清这里的日军还早得很。
几个高级将领看了战报之后愁眉苦脸,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霍兰德的嗓子已经喊哑了:“我军损失很大,首攻的3团损失了将近40%的士兵和一半军官,战斗力削弱到难以维系的地步;7团第一天增援了2个营,这2个营的损失今天达到了四分之一,傍晚时分我将3团剩余的1个营和7团的第3个营派了上去,即便这样,兵力还是感到不敷使用;师长戴文上校已准备明天靠前指挥,他要求我将第13团和师直属工兵营也派上去……”
“明天依靠这些兵力能完成占领全岛的任务?”
霍兰德摇了摇头:“我很想说能,但事实是不能。”
哈尔西叹了口气,把舰队通报递给他:“战列舰主炮炮弹消耗过半了,127mm炮弹也已补充过2次,类似今天这样高强度的火力,我们最多还能坚持2天,如果你第4天还拿不下来,第5天开始你就没法指望有这么猛烈的舰炮攻击支援你。”
尼米茨补了一句:“这还是因为北卡罗来纳号和印第安纳号各有一座舰炮存在问题,弹药被节约下来用于其他主炮了,否则连4天都维持不住。”
“我争取5天内结束全部战斗。”现在霍兰德不敢再说三天扫清敌军的豪言壮语了。
尼米茨也没有逼他,而是耐心地说,“给自己留点余地吧,我给你们7天,不过伤亡务必要减少,我不想看到这一仗打完陆战3师就失去战斗力。”
“是,长官!”霍兰德感激地看了尼米茨一眼,心情略微放松了一些。
第9章 南亚之虎(7)
日军同样在舔舐伤口,虽然看上去被打得很惨,但守军至少保留了70%的火力和75%的兵力,工兵营和朝鲜劳工在夜里发疯一样地抢修工事,曾有军官提出夜袭,但被深思熟虑后的柴崎否决了,因为虽然日军的夜战水平不差,但他知道美军自动火力很凶猛,而且白天已就地构筑起不少公司,强行攻打的话损失不小。实践已经证明日军的三八大盖在守岛时没什么效果,之所以能现在和美军打成这样,靠的是机枪、炮弹的威力和精准的铁拳,夜间铁拳的使用会下降好几个档次,他暂时不想冒险。
不过,为了不挫伤众人的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各部可以挑选机灵的士兵出去放冷枪,顺便还可以捡一些美军的步枪、补给回来,要坚持长期抗战,要坚持到联合舰队赶来。我们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死死拖住美军,为联合舰队消灭敌军创造机会。”
其他军官纷纷点头,今天被报销了一个军火库,再加上两天的弹药消耗惊人,确实需要为以后的日子考虑,美军的M1步枪不错,大家都认为除了白刃格斗不行再加耗子弹外,其他都比自己强。
“大家要有信心,长官让我们坚持一个月,才2天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接着和美军打,我们要用行动来告诉他们,就算是他们占领了滩头,占领了纵深,占领了表面阵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第三天在红三滩登陆的是9团2营,到中午时分已伤亡过半。通讯兵好不容易叫通了驱逐舰和母舰飞机,让它们进行火力支援,压制滩头东侧威胁最大的日军炮火。但日军依靠有利地形发动了反冲锋,营长史蒂文少校率领士兵与日军展开残酷的白刃格斗,最终打退了日军的反扑,但他们付出的代价也足够惨重——那些负伤的日军士兵往往临死前拉响藏在身边的手雷与美军同归于尽,阵地上到处都是一团又一团的血肉。
当天最大的亮点在于夺取机场,虽然机场跑道已被美军摧毁得不成模样,但周围的防御工事并未遭到破坏,依靠工兵的爆破作业和喷火坦克,美军一英寸一英寸地逼近跑道边缘。有一个排美军企图迂回攻击正面的坚固地堡群,但被从另一个侧面冒出来的日军全部打死。
更让他们意志崩溃的是,激战时突然冒出一辆日军95坦克,冲在前面的陆战队一时惊慌失措,20多人死在坦克机枪扫射之下。幸而后续跟上的部队用无后坐力炮干掉了这辆坦克,最后双方围绕坦克残骸又展开了激烈的对攻,美军最终依靠密集的自动火力将敌军击退,并有效地封锁了滩头东侧日军的反击路线,完整控制了机场。
太阳落山之后,康纳利上校下令收缩阵地、准备过夜。根据多次夺岛经验,他认为日军将会在夜间发动凶猛反击,稍有疏忽美军就可能被赶下海中。前两天美军还未与日军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夜间没遭到反击也属正常,第三天双方完全厮杀在一起,对夜袭就不可不防了。为了对付层出不穷的夜袭,美军也总结了很多办法对付这些“讨厌的查理”,最管用的办法是“火力时刻”——指夜间所有人操起武器同时漫无目的地开火,让日军以为自己暴露了而进行冲锋,进而再消灭对手
暮色中,贝蒂欧呈现出一派惨烈景象。昔日繁茂的椰林全被炮火推平了,七零八落的树干上弹痕累累。地面上遍布着各式各样的沙丘、石头、残骸和尸体,日军火力点就隐蔽在这些沙丘中、废墟下。尸体横陈,无人掩埋,炎热的天气导致臭气冲天,熏得人们呕吐不止。美军官兵不敢有丝毫怠慢,为了抵御无所不在的臭气,在如此酷热的天气下被迫带上防毒面罩,不顾伤痛、干渴、饥饿和疲惫,一股劲地挖掘工事,构筑防线,直到深入地下——没人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塔拉瓦之夜让人心惊胆战,美国军舰发射了大量照明弹,将整个贝蒂欧照得通明,映亮了浸血的珊瑚岛礁。其中有不少照明弹质量较次,黄惨惨的光把沙地映成了暗黄色。为确保安全,美军一半人在临时挖出的掩体中打盹,另一半人持枪保持高度警戒,神经紧张到了极限,一有风吹沙动就射击。在另外一边,登陆艇越过礁盘,向本方控制之下的栈桥卸下弹药、食品、淡水、血浆和通讯器材。椰木钉成的长栈桥和连接栈桥的沙提上,到处都是抓紧时间抢运物资的官兵。
在这样的夜色中,日军的“夜袭”果然如康纳利预料得那样发动了,神经过敏的美军官兵听到了脚步声,看到了黑夜中奔跑的身影,甚至还有士兵赌咒发誓似地表示自己看到了日军那阴森狰狞的面孔。阵地上机枪声、步枪声响成一片,到处都是胡乱射击的士兵,而他们的作用近乎等于零。他们打得越起劲,肩负骚扰职责的日军就活动得越猖獗——他们不是来夜袭的,存心是来捡物资和引诱美军浪费弹药的。
此时其他日军刚从白天的苦斗中喘息过来,正抓紧时间休息,地面上火力和声音似乎与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只有闲得无聊的士兵才会透过射击孔打上几梭子,然后多半又会迎来几十甚至上百倍的还击。
美驱逐舰整夜都向岛东端炮击,阻止日军反扑,居然没发现敌军只是虚张声势。热带夜短,当朝阳再次跃出太平洋水面时,陆战队员简直不敢相信:预料中的可怕夜袭竟然没有发生!饥渴交加的美军站稳了脚跟,获得了自信——在他们最虚弱时日本人尚无实力把他们赶下海去,那他们确信自己迟早总要占领全部贝蒂欧,但他们高兴得似乎早了一些。
第3天、第4天、第5天,陆战3师在塔拉瓦滩头艰难前进,每天炮弹没少打、炸弹没少扔,人也没少死,但行动的距离始终只能以码来计算。到第5天的时候,美军总体伤亡已突破5000人了,阵亡的超过2800。拥有4个满编团编制的陆战3师已将头2个团打得差不多了,被迫撤下去休整,第3个团也损失了将近四分之一,现在是第4个团在接着和日军打。
军官的伤亡率也让人触目惊心,一线连排级军官伤亡率超过了60%,首批登陆的5个营长非死即伤,后面出动的7个营长接着又阵亡了2个。第4天,拟定全部作战计划、靠前指挥的康纳利上校因为身边总是跟着通讯兵,终于被日军看出不对劲来,一个躲避起来、一直在寻找机会干一票的日军军曹用2发铁拳干掉了他……就连按捺不住下船指挥的戴文也吃到了日军的炮火,要不是勤务兵眼疾手快地将他扑到在地,这个准将师长差不多要与贝蒂欧的沙子终身为伴了。
获得增援的美军调整了指挥系统,由麦科特上校接替了他的指挥,他依靠坦克和新登陆成功的野战炮兵重新开始进攻。日军抵抗丝毫没有减弱,每寸珊瑚沙、每个地堡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美军很难看到活着的日军,只能凭士兵的本能摸爬滚打,利用椰木残桩、弹坑、沙丘、废工事一步一步地接近火力点,最后把炸药包或手雷塞过去,运气特别好的时候能让喷火兵来上一发。
坦克固然发挥了威力,但日军的铁拳也找到了大规模的用武之地,不断有坦克被摧毁,到第5天的时候,累计损失的坦克已超过了100辆……
尼米茨、哈尔西急得嘴上都冒泡了,却丝毫没办法——这还是在他们看来防御薄弱的北岸,若当初打了南岸,现在该怎么办?
想了好久,霍兰德提议道:“是否我们在南岸让另外部队发起进攻,牵制日军注意力?”
尼米茨考虑了一下:“不行,现在舰炮炮弹特别是大口径炮弹已经很缺乏了,炮火强度削弱了不少,如果再在南岸登陆,本来就不多的火力分配就更少,没有足够的火力掩护,我怕你们在南岸损失会更大,除非你认为可以依靠驱逐舰火力就能压制敌人,那样的炮弹补给船上还有不少!”
霍兰德一阵沉默,依靠驱逐舰上那些127mm的细管子肯定不行,他们只能对付日军的一般步兵火力,对永久性工事的摧毁力度很差,戴文上去后实地检查过日军地堡,发现非常结实,155mm口径以下的火炮直接命中都很难将其摧毁,很多美军士兵夜间就直接躲在日军修筑的地堡中休息——这丝毫没有让人感到任何庆幸。
根据霍兰德本来的计划表,第5天他是要全部拿下的,但依现在这情况,第7天能不能拿下他还不敢保证。
他们根本不清楚,联合舰队主力已抵达离澳大利亚西海岸重镇珀斯只有900公里的地方了……
第十章 南亚之虎(8)
塔拉瓦战役进入第6天,美军在岛上的官兵总数已超过了3000人,不但控制了滩头、栈桥、机场等要害地点,还在继续源源不断地增兵。
柴崎通过前线报告知道了敌军在栈桥一带的动静,认为虽然要保持有生力量,但不能对敌人持续增兵和补充物资的事视而不见,犹豫再三后,抽调了3个中队通过地下秘密交通壕发动了有限反击。
日军开始向栈桥和礁盘喷射出炮火,长堤上正在补充物资的美军猝不及防、纷纷坠海,其余美军立即进行压制。还没等美军处理完这边的突击,又一阵雨点般的炮弹从侧后打来,几艘正在卸货的登陆艇慌忙拔锚躲避,还有人扯开喉咙大喊“别打了,自己人,自己人……”,炮火来自一艘搁浅的登陆艇,陆战队员以为有些战友分不清情况胡乱射击,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其实是一小股日军利用夜幕掩护携带武器潜入破船,向美军不断射击。
等看到有掷弹筒、铁拳不断飞出后,陆战队们才明白这艘船已被敌人控制了,纷纷调转枪口压制,驱逐舰的火力也猛烈开火,总算是全歼了这股渗透进来的日军,但就刚才这么一犹豫,半个排的士兵再加2艘登陆艇被摧毁,栈桥也被摧毁了一部分,气得在不远处观察的戴文哇哇大叫。
红一滩头上,400余名陆战队集结在好不容易夺取下来的阵地上,利用谢尔曼坦克和81毫米迫击炮开路,在驱逐舰炮火掩护下,一尺一尺地往南进攻,渐次占领了前面150米纵深,总算是占领了绿滩——这是霍兰德当初给陆战三师划定的第二天的推进目标,现在已整整晚了100个小时。
连日作战让美军的弹药消耗量极为惊人,不但登陆时带来的弹药早已用光,就连阵亡士兵携带的弹药也被战友搜罗得干干净净,戴文躲在指挥地堡里——就是康纳利曾经待过的地堡,现在临时升级为师指挥部,连声催促后勤补给赶紧上岸,不惜一切代价保障前线供应,驾驶员冒着枪林弹雨通过栈桥把物资卸到海滩上。
但让戴文怒火冲天的是,部队冒着生命危险输送上来的物资除了迫切需要的弹药、喷火器油料、电台零件、淡水和口粮外,还有大批暂时用不上的帐篷、酒等物资,不但占用了宝贵的运输能力,还把急需物资都压在下面,他命令几部刚上岸的推土机把一切碍手碍脚的物资推入海中,以便腾出空地。
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军很快想出了极好的进攻办法,利用由谢尔曼坦克改造的推土机皮厚肉糙的特点,把日军设置很低的枪眼和敌军可能出现的孔洞整个用沙土和废墟掩埋上。更多的推土机则在机场跑道上奋力劳作,希望能尽快修复这条跑道并获得一片空地,这样部队还可以通过空投或空运就近获得物资补给。
由于战列舰主炮弹药消耗得飞快,各舰高爆弹库存普遍少于120发,灵机一动的官兵便用穿甲弹来对付日军地堡,结果不好不坏——如果能直接命中,则穿甲弹效果远比高爆弹强,如果不能直接命中,那基本只能听个响声。不过急红了眼的霍兰德也顾不上这么多了,穿甲弹好歹还有震慑力和冲击波,比什么都不干要强。
戴文试图召唤航空母舰上的飞机提供近距支援,由于美军飞行员多为新手,地空联络又不畅,再加上美军推进的位置和距离分布连自己人都不能完全弄清楚,反而误伤了不少陆战队员。悻悻然的戴文只好放弃,单纯依靠地面部队进攻,他们每向纵深推进一步都会遭到日军阻击,伤亡重大,新上来的7个营的伤亡率甚至已甚至超过了前几天,以大嗓门柯特上尉所在的部队为例,他手下虽还带着将近200人,但最开始的老部队B连士兵只有34人,其余全是各营打剩下部队且一直恢复不了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