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十字-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58章 海啸(4)
“这份情报有什么问题?”德国舰队倾巢出动的消息实在太过刺激,就连丘吉尔都不得不随时关注,在处理完政府公务之后,他一头扎进了海军司令部指挥室。
“疑点很多。首先,我相信提尔匹茨号去卑尔根的行为是真的,可这意义很微妙,因为德国舰队从阿尔塔峡湾出动后到目前为止的行驶距离顶多不会超过2500海里,对一艘续航力至少可达7000海里的战列舰来说,如果目标是返回本土,完全犯不着中途去加油,除非他另有使命;其次,卑尔根是挪威南部大城市,战略位置突出、各类设施齐全,但进入卑尔根的水路很曲折,不算加油时间,进出卑尔根一趟至少要消耗5小时以上,一项完全可以在挪威沿海其他港口完成的任务为什么非要浪费时间跑去卑尔根?最后,德国本土舰队已出动,单纯要接应提尔匹茨号南下的话根本不必摆出如此架势。因此,我认为……”托维和盘托出了自己的判断,“提尔匹茨号去卑尔根完全是给我们看的,因为德国人知道只有卑尔根这样的大城市才可能有我们的情报员,而且其目的不是简单地回国,更可能是为了牵制我们的注意力,为德国主力舰队突入大西洋创造条件。”
丘吉尔、庞德、布鲁克等一干高层听完之后脸色都凝重起来,他们认为托维的判断非常有道理。
“接下去应该怎么办?”
“必须关注德国主力舰队的去向,看看其是否与提尔匹茨合流,合流之后他们的意图就容易判断得多。”
庞德却叹了口气:“如果合流,德国人的兵力优势便开始显现,哪怕不计算目前存疑的航空母舰,单纯计算炮战实力就有很大问题,只靠E舰队和巡洋舰编队是拦不住他们的。”
丘吉尔盘点了一下兵力对比,发现庞德并未夸大其词:德国拥有1艘提尔匹茨号,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2艘德意志级重巡洋舰,2…3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E舰队和巡洋舰队的主力目前只有2艘战列舰(阿肯色号与拉米里号),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而且无论拉米里还是阿肯色号都打不过提尔匹茨号,而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加2艘德意志级重巡洋舰又将英国所有的巡洋舰吃得死死地,哪怕加上最新支援的宾夕法尼亚号也谈不上有优势——英国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格奈森瑙号因为尚在维修改造,并未参与海啸计划。
“宾夕法尼亚号还要几天才能赶到?”
“独立号还要4天,宾夕法尼亚号还要7天,乔治五世更慢,至少还要35天。”
“W舰队目前巡逻区域也很重要,除非确定敌舰已完全合流,否则暂时不能脱离现有区域。”丘吉尔沉吟了一下,“E舰队和巡洋舰队继续监控但不可贸然交战,最好能拖到宾夕法尼亚号和独立号赶来。”
在得知挪威方面抓获英国间谍后,库梅茨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的策略已获得了成功,一方面向马沙尔和柏林通报情况,另一方面则绕了一个大圈,从卑尔根西南部的海域重新转出,到11日清晨已抵达戈杜岛周围。此时此刻,马沙尔指挥的北海舰队正在挪威曼达尔南部海域,大体位置在苏格兰阿伯丁东偏北方向约300海里处,距离提尔匹茨编队的路程不过只有200多海里。
但无论马沙尔还是库梅茨都没有料到,提尔匹茨编队诱敌的想法其实已完全失败了,汉密尔顿少将指挥的E舰队并未上钩,依然停留在法罗群岛与舍德兰群岛之间的海域上,而两支德军编队中间正好夹着一支英国巡洋舰编队,一支为了探明敌情而正在四处搜索的英国舰队。
清晨时分的北海海域雨虽然暂时停止了,但天色阴沉,风声呼啸,刚从水天线上升起的太阳多数时候笼罩在乌云中,海面上的薄雾因为低温的缘故也未完全散去,7日从斯卡帕湾出航的英国北海巡洋舰编队正在旗舰萨塞克斯号(伦敦级重巡洋舰)的带领下由西向东行驶,由于能见度非常差,各舰上的了望哨与其说在搜寻敌舰还不如说是在观赏着北海海域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色。7时刚过,东方水天线上晨雾尚未散尽,折射着朝阳的光辉显得朦胧一片。尽管类似海上日出这种景象对海兵们来说显得司空见惯,但每每看见依旧会使人赞叹其美丽。
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宁静安详,但所有英国海军官兵的神经都非常紧张,他们已知道德国海军主力倾巢出动,且不知其意欲何为,虽然德国海军有过这样那样的战术胜利,但总体而言一直都是皇家海军的手下败将,名噪一时的俾斯麦号也在英国海空联合攻击下最终葬身北大西洋。但这次的情况显然更加特殊,在英国海军实力最为虚弱的时刻德国海军全体出动,这不得人让人浮想联翩。
此时,雷达室的专业技术军士却在这昏暗天色中发现了一丝异样,279型对海/对空搜索雷达发现屏幕的右下角有好几个亮点在闪烁,消息很快汇报给了编队指挥官克里斯托弗上校。虽然这两天雷达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误报,但他显然不愿意放过这样的疑点,立即问道:“会是敌舰么?”
“说不好,有可能。”
“大致距离多少?”
“30…35海里之间。”
克里斯托弗考虑了一下后说道:“航线转向120度,航速提高到26节,我们过去看看。”
此时,还没有一条德国军舰报告发现敌军目标,所有军舰都在按部就班地执行命令——按目前执行的预案,应该是提尔匹茨号编队向西北方向突进,为北海舰队吸引走英军主力后向舍德兰群岛中间海域进发。
7:43分,马沙尔上将发布第一道命令:“航线转向285度,航速提高到21节。”在他发布命令之前,库梅茨中将已率先转向西北方了。
现在,库梅茨率领的提尔匹茨编队与马沙尔率领的主力编队航行方向基本是一致的,都面向西北方,彼此间距180海里,但航线存在一个喇叭口夹角,随着时间推移,双方间距会逐渐拉开,每3小时彼此间距将拉开10海里。根据预案要求,提尔匹茨编队将一直向西北方向开进,直到主力编队穿过舍德兰群岛后转向西南,从法罗群岛与舍德兰群岛之间的水域再度穿入——如果一切正常,两支编队将在11日夜间共同进入北大西洋水域,到12日清晨时分就可以摆脱英国本土防空巡逻圈了。
但这个一厢情愿的愿望很快就破灭了。8:34分,冲在最前面的沙恩霍斯特号雷达兵报告发现目标,随后,塞得利茨号、欧根亲王号、舍尔海军上将号也纷纷报告发现目标,一艘军舰报告发现敌军并不令人意外,因为雷达总有误报,但接连4艘军舰报告发现敌人,这情况就非同一般。特别是塞得利茨号报告发现敌人更让马沙尔高度警惕,这艘最新建成的重巡洋舰与齐柏林伯爵号上搭载的雷达全是最新型号,不仅探测距离更远,而且误报几率减少了很多。
虽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雷达的国家,但德国却是最早将雷达搬上军舰的国家,1936年就用上了代号“海上节拍”的对海搜索雷达,可惜德国对这个领域的科技并不是特别重视,因此英国很快在雷达运用方面走到前列,不列颠之战后,一直自视甚高的德国才知道自己在雷达方面已全面落后了,再加上陆续进行的空袭与防空袭对雷达要求进一步凸现,于是大力发展各种雷达。最关注的是防空雷达,然后军舰上的对海、对空搜索雷达也一起发展,但由于前期欠债较多,德国舰载雷达水平不仅落后于英国,甚至还开始落后于美国。
在霍夫曼穿越后,对雷达投入重金研究,有关研究速度骤然加快,在与日本技术交流展开后,在日本不受重视的八木天线和磁控管技术迅速被德国引进并加以改良,因此最近半年多来的雷达技术呈现突飞猛进态势。海上节拍已发展到Fumo26型(俾斯麦安装的是22型),对海探测平均距离是25…30海里,最大距离45海里,在25000米时定位精度误差大约是300米(依然不能当火控雷达使用),虽然与英美差距依然存在,但比起俾斯麦时期,差距已大大缩小了。
9时11分,双方彼此间距缩小到21海里,无论德军还是英军都愈加确定敌军舰队近在眼前。两军指挥官不约而同地下达了加快速度的命令:英国巡洋舰队速度提升到30节,德国主力舰队速度提升到26节(编队中速度最慢的舍尔海军上将号最高只能跑26节),所有了望哨内的英德官兵都瞪大了眼睛仔细搜索海面,生怕遗漏了重要目标。
第59章 海啸(5)
9时14分,英、德舰队彼此间距缩小到了不到19海里,而海面上的能见度似乎又提高了一些,两支舰队的先导舰不约而同地发现了目标。
当德国军舰那为了追求较高航速而显得十分细长的舰影出现在望远镜视野中时,所有英军官兵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1艘,2艘……8艘,随着距离拉近,军舰轮廓越发清晰,最新简氏军舰识别手册摆在面前供军官们一一核对,老资格的士官们已凭经验开始目视辨认起来。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1艘,德意志级重巡洋舰1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2艘,驱逐舰4艘……”
“是2艘希佩尔级而不是2艘沙恩霍斯特级?”
水兵们犹豫了一下,重新又在望远镜里仔细辨认起来,过两分钟后再度确认:“没错,就是希佩尔级。”
“看来又有1艘新的希佩尔级建成了……”一个作战参谋喃喃自语,立即将敌情汇报给了编队指挥官克里斯托弗上校。
他关切地问道:“你们说后面还有舰队?”
“了望兵隐约观察到在德国先头舰队身后10海里处似乎还有一支部队,不过现在距离太远,根本看不清数量和舰型,雷达室也报告后面还有亮点。”
克里斯托弗非常紧张但隐约又有一些兴奋:本土舰队司令部昨天夜里给舰队发了明确指令,要求他务必弄清楚德国两艘航母的情况。现在看来敌军航空母舰很可能就跟在这支先导舰队后面,军舰的具体型号、技术参数通过雷达是探测不到的,在飞机不能使用的前提下,他必须依靠最传统的目视识别,很显然德国人不会傻乎乎地把航母摆在最前面,要想观察清楚就必须充分接近,因此他必须冒险再接近一些。
他咬了咬牙:“让守望号、忠诚号上去看看,注意安全。”
守望号与忠诚号是新建成不久的L级驱逐舰,排水量约2000吨,最高航速可达36节,接到命令后,两舰立即脱离本队,以最快速度向德国编队身后猛扑过去。
就在克里斯托弗下达侦查命令的同时,齐柏林号司令塔内的警戒水平也提高了最高等级:“长官,前方传来报告,目标已确认,为英国巡洋舰编队,有伦敦级重巡洋舰1艘,诺福克级重巡洋舰1艘,林仙级轻巡洋舰1艘,还有4艘驱逐舰,暂时辨别不出型号。”
“后面没有战列舰?”
“暂时没发现,雷达也未探测到可疑目标!”
马沙尔松了口气——没有战列舰就好!他转过头,用征询的口气问里希特霍芬:“舰载机还是不能出动么?”
里希特霍芬双手一摊,无奈地摇摇头。
“好吧,不管他们是纯粹的巡洋舰编队还是主力舰队的先头部队,既然遇上就绝没有轻松放过的道理,让我们来一次传统炮战,用舰炮火力干掉他们。”事前确认英国海军将所有乔治五世级战列舰都派遣出去后,制定海啸计划的德国海军司令部从上到下都松了口气——北海舰队中速度最慢的舍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能开到26节,只要乔治五世级不在,遇到皇家海军其他的“铁乌龟”打不过也有逃跑余力。现在不过是三条巡洋舰,炮击舰队完全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马沙尔的热情一下子就激发出来。
“告诉沙恩霍斯特号,速战速决……”
眼看包括沙恩霍斯特号、舍尔海军上将号、塞得利茨号和欧根亲王号4艘军舰气势汹汹地扑来,克里斯托弗只能无奈地下达迎战的命令,但对面四艘德舰全部装备了203mm口径以上火炮,光一艘沙恩霍斯特号的吨位就抵得上自己手里全部的巡洋舰,但为了掩护驱逐舰顺利突进,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和德国人交手,以便为驱逐舰创造良机。
坐镇沙恩霍斯特号指挥的炮击舰队司令埃里克…贝海军少将也看到了从左右两翼扑过来的两条驱逐舰,作为多年的驱逐舰队指挥官,他当然理解英国人想干什么,但他不为所动,把注意力死死盯住面前的几艘英国巡洋舰,除通知马沙尔调集轻巡洋舰来对付英国驱逐舰外,炮击舰队阵型、速度等丝毫未受影响。
9点28分,高速接近的舰队距离彼此拉近到不足26000米,沙恩霍斯特号主炮率先开火,1分钟后,舍尔海军上将号的舰炮同样开火——两者舰炮口径都是同样的283mm,不过在现在这个交火距离上,率先开火与其说是为了击中目标还不如说是为了威慑。为干扰德舰火炮瞄准,克里斯托弗上校果断命令舰队释放烟雾,很快海面上浓烟滚滚,将英国巡洋舰编队全部笼罩在了里面。
此时,迂回德国炮击舰队身后的两艘英国驱逐舰与两翼的塞得利茨号与欧根亲王号距离拉近到不足1。5万米,后者主炮全部转向一侧对准驱逐舰开火,这个距离是203mm舰炮的有效覆盖范围,而英国驱逐舰的火炮并不能够还击,他们唯一的凭借是高速度带来的机动优势,最后他们的冒险策略显然获得了成功,在长达5分多种的射击过程中,塞得利茨号与欧根亲王号发射的炮弹最近一发也只给守望号造成了轻微损失——近失弹迸发的弹片击伤了一个英国士兵。
眼看英国驱逐舰先后离开有效射击范围向后方扑去,塞得利茨与欧根亲王两舰只能悻悻然调转炮口,重新跟随沙恩霍斯特号向英国巡洋舰编队主阵挺近。
在烟幕掩护之下的克里斯托弗明智地没有选择还击——一旦开火,炮口焰很容易暴露本方位置所在,因此其他英国军舰诡异地一炮未发,海面只见德军射击引起的巨大水柱。英国编队不但不还击,在确认本方侦查驱逐舰突破成功后,还趁机借烟雾掩护悄悄调整了航线,从120度变为90度,等于德国编队依然向西北方向开进,英国舰队由东南方向变为向东开进,双方彼此差距略微缩短一些后就会逐渐拉开,只要保持15分钟以上,哪怕没有烟雾掩护他都能从德国舰队的视线中溜走,然后能仗着5…6节的速度优势悄然脱离接触。
但今天的运气似乎并不站在英国这方,虽然沙恩霍斯特和舍尔海军上将徒劳无益地盲目射击了10分钟,但重新赶上来的塞得利茨号雷达却牢牢锁定了英国舰队,在发现英军舰队转向后,立即将情报通报给了埃里克…贝少将。
“一群胆小鬼!皇家海军见敌必战的勇气哪里去了?”得知自己向错误方向追击的贝少将气得七窍生烟,立即调转航向追杀过去。如果说库梅茨中将以特别谨慎而在海军内部出名的话,贝少将就是海军内部特别出名的猛将——他身高马大,拥有高鼻梁、粗脖子,蓝眼珠内总是闪烁着好斗的凶光,乍一看像个拳击运动员,同僚都管他叫“凶狠的贝”。
不过他也有粗中有细的性格,不到15秒钟又下达了第二道补充命令:“舍尔海军上将号维持目前航线不变,其余军舰随我追击英国巡洋舰,速度提高到31节。”
他下达这个补充命令的出发点显然是考虑到了舍尔海军上将号只能跑26节的因素,而且他认为英国舰队不可能永远都往东走,因为再往东就往挪威大陆一头撞过去了,敌舰必然会转弯——那时候就是截击良机。
“你们就这么轻易扑过来了?”看着后面紧追不舍的德国炮击编队,克里斯托弗愤愤地说:“我后面若是跟着E舰队,你们身后那些航母现在就该全部完蛋!”
可惜,现在这片海域只有他一支巡洋舰编队,别说战列舰,连额外的驱逐舰都没一艘,他只能让编队整体加速到32节的最高速度,然后再次调转航向,在挪威外海缓缓划过一个大圈,从正东改为向北航行,跟在身后的贝少将也毫不犹豫地将航向调整为正北。
9时45分,守望号与忠诚号两艘英国驱逐舰终于接近到离航母编队不到10海里的地方,虽然具体设计依然所知甚少,但至少舰艇轮廓与大致模样看得清清楚楚。两艘英国驱逐舰最初认为后面最多只有一艘是航母,另一艘应该是沙恩霍斯特级的同级舰,因为前面炮击舰队中只出现了1艘,但接近后才发现这个判断是错误的,两艘巨舰具有典型的航母特征,排水量从外形上来估计至少超过4万吨,速度大约是27节左右——似乎也不太可能有油轮能跑到这个速度,因此“航空母舰”的证据确凿无疑。
“长官,德国巡洋舰和驱逐舰奔着我们来了,得赶紧走……”
“鱼雷准备!”守望号舰长端着望远镜仔仔细细地打量着2艘航空母舰,头也不回地交代道,“接近一点,再接近一点,拍点照片就走——托维上将和丘吉尔首相就等着看这些东西。”
第60章 海啸(6)
“奇怪,英国人派两艘驱逐舰来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来看看我们的航空母舰喽……”
“看吧,告诉莱比锡号与科隆号,给他们留5分钟从容的观察时间。”司令塔里的马沙尔哈哈大笑,“好好告诉丘吉尔,我们有2艘航母,让他还不把主力舰队集中起来。”
众人一片哄笑。
一直冒险接近到距离两艘航空母舰只有不到7海里的地方,两艘驱逐舰还在好整以暇地疯狂拍照。
“撤退!”眼看德国轻巡洋舰带着驱逐舰已扑到距离自己仅有不到5000米的地方,两艘艺高人大胆的驱逐舰先是发射了一轮鱼雷,然后才不慌不忙地掉头准备脱离,虽然德国巡洋舰上的150mm火炮已在两分钟之前炸响,但两舰舰长均认为打不到自己,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落点离驱逐舰越来越近,但始终还有偏离度。
“鱼雷!”就在忠诚号也如法炮制准备脱离时,水兵忽然惊叫起来。
“想出用鱼雷对付驱逐舰的人也是疯了……”忠诚号舰长约翰斯海军少校一边下令调整航线,一边骂骂咧咧地说道,“这些德国人会不会打仗,就没听说用鱼雷对付驱逐舰的。”
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追击忠诚号的德国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后面忽然涌出一大批S艇来,然后密密麻麻地扑过来,这批排水量不过100吨的“德意志海上匕首”在一台带增压器的戴姆勒…奔驰产倒V型mb518柴油引擎带动下,不但具备700海里的航程,还拥有42节的高速度。就如同刚才德国巡洋舰上那些150mm舰炮打不中机动灵活灵活的英国驱逐舰一样,现在轮到后者吃苦头了,他们的舰炮也很难打中这些速度更快的精灵,而德国人的鱼雷却一条又一条地扑过来,更让英国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些根本不是德国海军最常用的G7型鱼雷,而是在吸收日本九三鱼雷技术之后改进的G9型氧气鱼雷。
改进后的G9型鱼雷速度更快、射程更远、威力更强,在最高航速52节时的射程仍然有20公里,在具备这些优势的同时,因为是氧气助燃推进的缘故,其隐蔽性比G7型高好几个等级,装在S艇上后把这种武器的威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海军内部做过实验,条约型巡洋舰和万吨轮中一条610mm口径的g9必沉,战列舰中两条G9基本完蛋,中三条G9还能活下来的战列舰世界上不是没有,估计不超过七艘,就连提尔匹茨号自己都不敢保证能挺过第四条G9。
在英国官兵眼里,这些令人头皮发麻的S艇就是一群疯狂投掷飞矛的突击骑士,敢于逼近到2000米左右发射鱼雷。更要命的是,相关鱼雷航迹要到极近距离上才看得出来,在远距离观察再加能见度相对较差的天气根本就是抓瞎。本来马沙尔准备这么一大批S艇是用来打夜战的,没想到先在大白天碰到了英国驱逐舰,看到敌人居然敢接近到如此近的距离而且巡洋舰狙击的效果不好,他就有心让对方尝尝G9飞矛阵——如果连驱逐舰都能逮住,那对付速度更慢的商船、巡洋舰和战列舰就更有把握了。
新战术很快取得了成功,在一连射出的22条鱼雷被忠诚号避开之后,第23条终于没能躲开,“轰”的一声巨响之后,这条不过2000吨的l级驱逐舰立即被炸成两段下沉。在右翼方向的守望号运气似乎更好一些,在其灵活闪避下,近20条鱼雷都被躲闪了过去,最近距离时一条G9离船舷不超过1米,几乎是擦着整条船驶过,让所有英国官兵都惊出一身冷汗,但最后还是成功脱离后逃跑了。
“看来,S艇配g9鱼雷的效果很不错。”马沙尔的心情很好,虽然G9比g7型鱼雷要贵不少,但用不到50条鱼雷换一艘驱逐舰还是很划算的——一条鱼雷不到5万马克,一条驱逐舰换德国来造至少要2000万马克。
小泽也异常喜悦:S艇全套技术已转让给了日本,目前正在本土仿制。在他看来,除U艇之外,德国在鱼雷艇上的设计与开发能力也是独树一帜的,如用于南洋多岛屿海域防御效果会很理想。别的不说,瓜岛战役前期如果联合舰队手中有50艘s艇可用,那些为瓜岛运输补给的美国运输船就绝没有那么舒舒服服的好日子。他现在满脑子都是依托于S艇展开夜战、快战的战术设想,却不知道这项技术已被主持“樱花项目”的大西看上了,一心一意想改造成能与“樱花”媲美的特攻武器。
“长官,贝少将发来电报,他们还跟在英国巡洋舰编队身后,但航速比敌人略慢一节,光靠他们几艘军舰追不上。”
“算了,追不上就追不上吧,让他们回来。”
“等等。”小泽插话了,他看了一眼海图后说道,“我有个建议,是否可以考虑调整一下计划,让更北面的提尔匹茨编队返身拦截,争取全部消灭这几艘巡洋舰。”
众人楞了一下,立即扑过去看地图。
“目前英国巡洋舰编队航速32节,航向350度,与提尔匹茨编队之间距离大约是130海里,在英军身后15海里处是我军炮击舰队。”日本参谋组提出了一个修正案,“如提尔匹茨号编队全速返回,依托其25节的速度相对英军编队而行,每小时可将彼此间距缩小45…50海里,大约2个半小时之后即可接敌。在此期间,贝少将的编队最多只会拉开与英国舰队3…4海里的距离,提尔匹茨号编队若能纠缠住敌军15…20分钟,这3艘英国巡洋舰将会陷入我军南北包夹而全军覆灭。”
“全部吃掉他们?”
小泽点点头:“离天黑至少还有7个小时,只要维持现有能见度,这几艘英国军舰就跑不了。”
马沙尔看了一下自己的参谋与部属,发现一个个都是跃跃欲试的表情,他考虑一番后已有几分动心,但仍不放心地问道:“会不会是英国人的圈套,故意把我们往北边引——万一那里有皇家海军主力舰编队呢?”
“有这个可能,但不改变局势判断。”小泽解释道,“如果北面真有英国战列舰编队,那更应该让提尔匹茨号返回——与其让库梅茨将军单独面对英国人,不如整个舰队一起上前迎战。”
“打完了就提前合流了。”
“入夜之后可重新分组。”
马沙尔被说服了,迅速下达了两条命令:“通报库梅茨将军,让他立即执行计划航线调整;发电报给柏林,报告我们的作战意图与变更原因,请求启用C3号作战预案。”
就在马沙尔将一大堆电报发出去之后,伦敦海军部也开始骚动:克里斯托弗率领的巡洋舰编队报告发现了德军主力舰队。
“真有两条航空母舰?”托维惊讶地说道,“德国人从哪里变出来的?”
“长官,刚刚接到最新电报,忠诚号被德军击沉,守望号成功逃离了战场,他们在不到1万米的近距离上拍了很多照片,会连夜送到本土来。”
“海军情报处经过分析,认为其中一艘是齐柏林号航母,还有一艘可能是大型快速邮轮改造而成的航母,最大嫌疑的就是欧罗巴号——其改造工程从1941年年末就开始,从时间上来推断非常接近。”
德军一下子就有了两艘舰队航母,这让托维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本土舰队虽然有7…8艘航母在用,但都是载机量只有20架左右的护航航母,速度慢、防御弱,根本不能履行舰队航母的责任,无非因为战列舰编队的速度也不快,这个缺陷暂时看不出来,但如果要在浩渺的大西洋上与德国人交手,吃亏是一定的,最快的独立号还要4天才能赶到,且只是一条轻型航母,而不挠号舰队航母与其他航母返回本土至少还要一个月,这让他不由焦虑起来。
为研究如何对付德国人的航母,托维、庞德等人带着参谋们进行了耗时许久的论证,但一直研究到午餐时分,大家依然拿不出一个合理的克制办法,心烦意乱的托维只能宣布暂时休会用餐,等下午重新进行论证。
但就在他刚刚举起餐刀向一块牛排进攻时,副官焦急的声音便传了过来:“长官,克里斯托弗上校发来紧急电报,他在41号海域遭遇德国主力舰队与提尔匹茨号的围攻……”
“哐啷”一声,餐刀落到餐盘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下一秒时托维上将已一个箭步冲进了指挥室。
实际情况比克里斯托弗在电报中汇报得还要严重几分:由于一直忙着与身后紧追不舍的贝少将编队交战,巡洋舰编队并未注意到前方还有德国军舰拦路,一直接近到不足20000米的距离上才发现提尔匹茨号、希佩尔号与吕佐夫号的存在。面对如此严峻的考验,心惊胆战的克里斯托弗不得不一边施放烟幕,一边试图调整航线,从前后两支德国舰队夹击的缝隙中钻过去。
只是,英国舰队的好运显然是用完了,迎接他们的是德舰异常猛烈的炮火。
第61章 海啸(7)
“哈哈哈!看你们往哪里跑?”贝少将在沙恩霍斯特号上面大笑不已,他锲而不舍、如疯狗一样的追逐精神终于得到了回报,在发现克里斯托弗编队3个小时之后,依靠提尔匹茨号的威慑拦截,他不但成功撵上了对方,还率先取得了命中。
就在英国人为避开提尔匹茨号而慌不择路调转航向逃跑时,不但速度被迫减慢,而且与身后德国军舰快速拉近,贝少将一直在让手下3艘军舰猛烈开火,结果萨塞克斯号在不到1。8万米的距离上被沙恩霍斯特号直接命中,一发283mm炮弹落在最靠近舰桥附近的高射炮炮位上,不但该炮炮手全部直接身亡,还连带着摧毁了整个舰桥前部,舰桥周围的人员全部被毫不留情地全部干掉,只有司令塔凭借相对厚重的装甲抵挡住了弹片。
还没等英国人反应过来,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