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荣耀法兰西-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道这里,柏林大使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一些犹豫。反倒是亚历山大为其补充了一句:“在消化完立陶宛与涅曼河流域之前,圣彼得堡方面压根就不想与法国交战。所以,当瑞典海军进入芬兰湾时,沙皇陛下就顺势对外宣布保持第二次普法战争的中立。准确的说,普军在1793年的外交形式非常糟糕,周边只有敌人,没有盟友。就在威廉二世主动宣战的一周之后,已经被远道而来的法国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即便英俄两国有心帮忙,但因准备不足而完全使不上劲。”
  听到这句话,伊万诺夫侯爵感觉很是满意,心中越发钦佩叶卡捷琳娜大帝在帝国王储选择上的明智之举。之前的那个保罗一世,简直就是一个威廉二世的俄式翻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腓特烈…威廉二世的绰号是“肥巨人”,当然保罗一世也是一个超级大胖的,模样也不好看。
  两个家伙既没有亲身的战争经历,也对战争没有实质的兴趣。不过,保罗一世稍好一点,但那也只是他喜好训斥与体罚军士,并借此发泄对沙皇母亲的不满。对于他们来说,最关心的就是那是无穷无尽的一连串情妇。
  伊万诺夫大使接着说:“第二个,永远不要忽视法军统帅的存在。事实上,我现在还没能搞清楚安德鲁是以什么方式或手段,成功说服了瑞典摄政王与其结盟。唯一清楚的事,法瑞同盟一事是在去年12月,从布鲁塞尔的行政宫开始的。”
  亚历山大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等到法军入城之后,我希望能当面拜会比利时与西德意志的征服者。”
  一周前,普鲁士王储威廉三世受命在斯德丁,迎接俄国皇太子亚历山大的第二天,忽然收到了威廉二世的密函,要求其王储身份赶往东普鲁士组织与动员10万后备军。至于亚历山大本人则拒绝返回俄罗斯,他接受了伊万诺夫大使的建议,继续南下柏林,与当今欧洲的征服者见上一面。
  那是伊万诺夫侯爵的一句话说服了亚历山大,柏林大使说:“毫无疑问,安德鲁和他的法国支持波兰时,他就将成为伟大俄罗斯的强大敌人。想要战胜他,就必须效仿英明的彼得大帝,见识与正视自己的对手,并充分了解那位法军最高统帅所拥有的优势与劣势。”
  ……
  在施普雷河对岸的法军驻地,被无数外交官惦记的安德鲁统帅刚刚检阅了即将参战的近卫师第一步兵团。临走前,穿越者对着团指挥官莫兰德上校叮嘱了一句:“不加任何怜悯之心,放倒在你们面前的最后一个普鲁士人。”
  杀鸡,自然是要儆猴。在安德鲁得知,现任的普鲁士国王以及未来的俄国沙皇已纷纷就坐于城头贵宾席之后,安德鲁就想给两位欧洲“君主”留下一个无法磨灭的深刻印象,一个能在睡梦中无端惊醒的可怕回忆。
  回到自己的专属座位之前,安德鲁先是同萨克森选帝侯国的特使打过招呼,接着便轮到奥地利使节梅特涅,是后者据理力争,并联合考尼茨亲王,最终说服了维也纳出兵下西里西亚地区,成功收复了被腓特烈大帝夺走数十年的固有疆土。凭借这一功绩,年轻的梅特涅已成为奥地利驻布鲁塞尔的总领事。
  不过,这名“维也纳花蝴蝶”(安德鲁对其称呼)心中颇为遗憾,那是安德鲁断然拒绝了自己的建议,就是奥地利方面想用价值两千万法郎的黄金,从法国人手中购买上西里西亚地区。然而,安德鲁宣称已将该处归属于自由波兰。
  按照独…裁者的想法,萨克森与波兰必须有一个自由通行的陆地交通,这就是富饶的上西里西亚。当柏林不再拥有鲁尔区(钢铁与军火工业等重工业基地)与上下西里西亚(酿造业和食品加工,以及棉纺织等轻工业产业为主)时,普鲁士的工业革…命之路将变得崎岖无比,比起另一个时空恐怕要艰辛十倍不止。
  在另一侧,身为瑞典摄政王私人特使的莫尔奈子爵,正与即将赶赴斯德哥尔摩履行萨克森驻柏林大使职责的彭杜瓦斯将军友好的交谈着。两人谈论的话题自然属于军事方面,瑞典急需法国教官培养自己的步兵和炮兵,尤其是那种射程远,杀伤力极大的安德鲁火炮,更是欧洲各国军人和外交官梦寐以求的好宝贝。
  “不不不,尊敬的大使先生,作为法国最坚实的盟友,我们瑞典陆军需要的不是50门12磅的安德鲁大炮,而是两百门,甚至更多。”瑞典外交官解释说。
  自从法军开放了对盟友的军售之后,好几位瑞典将军便私下写信给莫尔奈子爵,强烈要求大批量的引进安德鲁大炮。在几年前的瑞俄战争中,瑞典海军仅以4艘军舰和3百水兵为代价,缴获与击沉了俄芬兰湾舰队的64艘战舰,歼灭了7千多名水兵,从而赢得了斯温斯克松德战役的大捷。
  但与此同时,7万瑞典陆军却败给了仅有4万人的俄军,几乎将海军胜利统统化为乌有。若不是瑞典与土耳其紧急签署了一份反俄同盟密约,让圣彼得堡方面有所忌讳,或许野蛮无比的俄国…军队就将从芬兰反攻到斯德哥尔摩。
  当彭杜瓦斯将军本能的转移视线,以拖延瑞典外交官的期待时,他看到一旁的安德鲁统帅正在向他点头示意,显然是让这位萨克森大使同意莫尔奈子爵的请求。不仅如此,安德鲁接下来与瑞典摄政王的私人特使达成海军方面的一揽子合作协议。
  那是安德鲁想将内河上的蒸汽炮艇变成真正的海面蒸汽舰,首先是航行于波罗的海之上,之所以有了这种想法,是已拥有法国国籍的富尔顿工程师,提出下一步将考虑用钢铁来构架船骨与船肋,并在海洋上建造第一座蒸汽护卫舰。
  至于海军建造基地,就位于瑞典刚刚收复的东波美拉尼首府,斯德丁港。这里位于奥得河下游,斯德丁湖(什切青泻湖)的南部,北面靠近波罗的海的斯德丁湾和波美拉尼亚湾,可以借助强大瑞典海军的保护,以躲避英国舰队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袭扰。
  其间,安德鲁对瑞典外交官说道:“子爵先生,我手上有个你们同样也知晓的情报,显示俄国人准备违背1790年8月签署的《维列尔合约》,计划在芬兰湾秘密建造一大批新式军舰。可以预期,三年之后的波罗的海之上,圣彼得堡方面将拥有46到50艘战舰;至于瑞典海军,请您亲口告诉我多少,是18艘,还是20艘?……请相信我,如果斯德哥尔摩方面给足够的支持与理解,我确信作为盟友的法国海军会为瑞典波罗的海舰队,弥补那剩下的30艘战舰的缺口。”
  ……


第300章 波茨坦战役(续8 飚歌与入阵)
  这位瑞典特使确信,安德鲁统帅的这番言辞中至少8成内容属于真实。除了统帅本人与瑞典王室那不可割舍的亲缘关系外,两地经济的互补性(铁矿石输入与纺织品输出),以及对俄的敌视立场,使得双方成为可以相互依靠的同盟军。
  莫尔奈子爵知道安德鲁的反俄立场,倒不是仅仅因为瑞典,而是作为波兰天然盟友的法国人的一种惯例;加之,安德鲁那昭然若揭的私心作祟,试图将自己的另一个子嗣推上波兰王储的位置。但事实上,上述缘由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穿越者对外的一种掩饰,他时刻牢记着另一时空中,导致拿皇失败的两个最主要对手:英国与俄罗斯。而上述两者,也将是安德鲁的最主要对手。
  与英国的战争,准确的说经济上的一种全方位竞争,一场由工业革…命引发的你争我夺的大国竞赛。安德鲁的计划中,会从1793年开始,在钢铁、纺织与蒸汽机制造等三大项目上开始加快超越大英帝国的步伐;等到1799年时,整个法兰西的工业水平与生产规模对英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之后,才是对不列颠岛进行最后大反攻的时刻。那时候,一艘艘铁甲战舰将会挤爆整个英吉利海峡。
  除了无时不刻的不流血“工业战争”外,但凡英国人出兵法国北方、比利时、荷兰、以及日德兰半岛(丹麦、石勒苏益格与荷尔斯泰因),那么兰斯才考虑准备与伦敦翻脸。由于安德鲁在很多方面都有求于日不落帝国,所以他宁可后发制人。只要英国佬不越出彼此设定的红线,哪怕他屡次被伦敦外交官怼得暴跳如雷,安德鲁也始终只敢拿英国产的骨瓷出气。
  与英国不同,安德鲁对俄国巨熊坚持的一贯立场就是实施大战略压制。尽管穿越者不打算与圣彼得堡主动开战,但他会在波罗的海(瑞典与波兰)、黑海(奥斯曼土耳其)与里海(波斯)方向运作一个超级反俄联盟。
  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挽救即将灭亡的波兰。这当然是安德鲁想象中的波兰,是一个由布尔乔亚和小布尔乔亚领导的,没有农奴的自由波兰;而不是属于大贵族和大农奴主,充斥着腐朽味道的桎梏波兰。
  对上西里西亚的处置,就很好体现了安德鲁的这一想法。他不仅拒绝了奥地利人出钱购买的意愿,还将波兰议会派出的特使撵出统帅部大本营,那是波兰使者居然脑洞大开,厚颜无耻的找独…裁者讨要上西里西亚的统治权。未来的上西里西亚将是自由波兰军的大本营,而法国与萨克森联军将提供其安全保障。
  此外,在与蒙塞等人商议之后,安德鲁决定易北方面军将长期驻守易北河流域,其中,方面军将由一个法国集团军(麦克唐纳的第二军),一个萨克森军团,以及一个波兰军团组成,总兵力将维持在10到12万人之间。
  ……
  重新将视野回到柏林城南,施普雷河的北岸。中午12点过后,莫兰德上校和他的8百法兰西勇士,从一座简易浮桥上渡过了施普雷河。而距离他们1公里之外,同样数量的普鲁士步兵团也久候多时,他们一个个犹如挺直的标枪,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至少从军姿、气势与仪容方面,普军的亮相要好过看似松散的法国人。于是城头之上,无数柏林市民在为他们的子弟兵加油喝彩。
  “啊哈,我居然看到法国人还在吃东西!”英国大使很是夸张的惊呼起来。通过望远镜,他看到法国士兵好整以暇的将葡萄干一颗接着一颗的喂进嘴里。
  “没有军纪的表现,我很难想象就是这支军队将勇猛的普鲁士人按在地上,还狠揍过两顿。”亚历山大嘀咕起来,伊万诺夫侯爵也在一旁轻轻摇头。
  被众多老将军拱卫的“肥巨人”同样在开怀大笑,威廉二世相信英勇无敌的普鲁士士兵毫无疑问的将赢得这场战争,好吧,这只是城下那场决斗的胜利。
  听到城头国王的笑声后,带队的普军上校也总算放心下来。他随即转过身,命令军乐队演奏《弗雷德里希大帝颂》,8百名普鲁士官兵于是齐声同唱:“
  弗雷德里希,吾皇,我的王子!
  动员了全国的士兵,
  二百个营和几千个中队;
  每个士兵配备了六十发弹药……”
  在对面的法军阵营里,莫兰德上校也不甘示弱,他叫来一名“意大利人”,要求领唱者在军乐队的伴奏下,领着大家齐唱《向伟大统帅致敬》。
  没错,自从马塞纳靠着马屁功夫官复原职之后,但凡法军序列中的军歌领唱者,一律被冠以“意大利人”的外号。好在马塞纳个性粗疏,并不计较名誉,哪怕沦为笑柄(善意)也无所谓。事实上,老兵出身的马塞纳比谁都精明,他知道越是如此,就越能博得安德鲁长官的青睐。哪怕在自己在屡次触犯军规之后,还能全身而退,并于1792年的圣诞节那天成功晋升准将,也都是这个原因。
  不久之后,那位马塞纳将军就将《向法兰西女人的告别》改换了歌词,演变成现如今的《向伟大统帅致敬》。尽管意大利佬很是卑鄙无耻,但没人否定他的超凡的马屁功夫。等到1793年时,这首《向伟大统帅致敬》成为第二次普法战争中流传最广的战斗歌曲。而且正巧与那首七年战争中的普鲁士军歌互怼起来。
  “这一首军歌振奋人心,
  忆当年侵略军压边境,
  士兵们告别家园,跳上战马,
  这首歌伴他们渡过莱茵河。
  九二年唱着它保卫兰斯,
  九三年唱着它来到柏林,
  伟大统帅的勇士们,万众一心,
  多少年经风雪、历艰辛。
  假如,有一天,敌人来进犯,
  我们要为安德鲁统帅,
  奋起投入神圣战争——战争!
  ……”
  从优美的曲调、铿锵的歌词与磅礴的气势上说,这首《向伟大统帅致敬》全方位压倒了《弗雷德里希大帝颂》,关键是前一首法国…军歌还非常有意境,符合时下的战争,尤其那两句:“九二年唱着它保卫兰斯,九三年唱着它来到柏林。”
  所有这一切,自然气得城头之上的威廉二世国王,以及他身边的普鲁士将军个个双拳紧握,面色铁青,但又无可奈何,毕竟所有歌词都是明摆的事实。各国外交官们也是面面相觑,那感觉就像心中有一万匹草泥马呼啸而过。至于穿越者自己,当然是洋洋自得,他很是高兴的倾听着梅特涅那些肉麻至极的恭维词。然而,转过头之后,上位者对瑞典特使莫尔奈子爵说:“梅特涅,最不可信。”
  决斗场上的第一轮,法国人与普鲁士人互飚军歌中获胜。很快,气急败坏的普鲁士上校汉斯就派出信使告知法军指挥官,希望两军在10分钟开启决斗模式,而不需要等到半小时之后。对此,莫兰德上校欣然点头同意了。
  与法军对峙的这个普鲁士来复枪团,前身为王家第一掷弹兵团,由战列步兵的各个精锐连队组建而成,为普鲁士两代君主守卫在无忧宫。等到1792年对法战争惨败之后,时任普军总司令布伦瑞克公爵就在英国大使的帮助下,决定效仿法国…军队,使用英国军械所模仿法军研制的新式“贝克来复枪”,建立一支精锐的来复枪团,于是乎王家第一掷弹兵团就变成了普鲁士第一来复枪团。
  原本,威廉二世和他的元帅将军想着建立5支来复枪团,装备给4千5百名精锐步兵。然而伦敦军械所产能刚刚提升,等到3月份才能开始大规模列装。但此时,第二次普法战争就在威廉二世那迫不及待的复仇心情下,提前爆发了。
  普鲁士第一来复枪团的装束效仿法军来复枪手的绿夹克,只是将绿色变成了蓝色,但此时,法军近卫师团同样换装成为清一色的深蓝外套。不明所以的外人远远望去,感觉普法两军根本就是一支军队。好在法国士兵的革…命三色帽徽还在,而且两军的肩章样式也大不一致,略通军制的外交官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
  除了一把贝克式线膛枪,普鲁士人的背包、军毯和浅蓝色的木质水壶,这些都是英国人的标准配置。此外,武装带下的黑色牛皮大盒子是弹药盒,里面装的是用油纸包起来的整装子弹(包括一个弹丸和一次发射用的火药)。和一般的弹药不同,英制贝克步枪的弹丸不仅是采用加工精致的模子浇铸,而且被打磨过。
  在互飚军歌中率先失去一局的普鲁士人,一个个如同凶猛的野兽在嗷嗷叫唤,士兵们在军官的鼓动下,纷纷嚷嚷着要让懦弱的法国佬尝尝“正义铁拳”的厉害,所有胆敢入侵普鲁士的侵略者都应该在柏林城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法军近卫师的第一步兵团,尽管组建不到3个月,但所有士兵都是服役两年以上的老兵,大部分都参加过1792年的卫国战争,半数以上的军士都来自已经解散的来复枪旅,所以战斗经验非常丰富,士气很高。士兵们使用最新式的铜底雷汞发射药“兰斯1号步枪”已经两个月,每个人至少打出过六百发实弹(米尼弹),这相当于一个普鲁士掷弹兵10年的训练量。
  所以,无论军官,还是士兵,法军对于来复枪团的战斗方式非常熟悉。从收到决斗开始,法国人都显得异常镇定,感觉和以往的战斗并无二致。事实上,所有人也在暗地里摩拳擦掌,根本不用带队军官来督促,大家都抓紧时间,对手中枪械进行临战前的最后一次保养,内心极度渴望战斗早点降临。
  有历史学家形容普法两军在七年战争中战场上的表现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普鲁士人刻板得像绅士,而法国人浪漫得也像绅士。”
  但战争毕竟是战争,它不是风花雪月的舞台剧,也不是御用诗人形容为“像在参加宫廷舞会一样浪漫”,因为最终,双方的士兵们还是一个接着一个,排着队,去见了上帝。为了让今后的军事评论家直观了解接下来这场的“绅士之战”,有必要再对比一下参战双方某些数据:
  参战部队兵力方面,交战双方旗鼓相当。其中普军第一来复枪团,官兵总人数835名,指挥官汉斯上校,原王家掷弹兵团的主官;法军近卫师的第一步兵团,官兵总人数829名,团长莫兰德上校,原为达武来复枪团的助手。
  官兵素质,普军似乎要高过法军。前者均为服役至少6年的精锐老兵,而且都是普鲁士人,并非雇佣兵,那是普通普军序列中,雇佣兵占了差不多4成;法军则是服役两年以上的老兵,大部分都是北方法国人,其中马恩与阿登两省占了近半数。
  双方投入的援兵、骑兵与火炮数量:均无。应该说这是严重偏向普鲁士的不公平较量。那是横空出世的安德鲁火炮威名太大,拥有了“战争之神”的美誉;加之退步中的普鲁士骑兵压根就是鸡肋,两次战争中没有任何出彩的表现。
  使用枪械:普鲁士人使用英国人出产贝克步枪,通常一分种一发,有效射程200到300米;法军为“兰斯1号步枪”,1分钟3到4发,有效射程500到600米。如果在战时激烈时,即急射状况下可不清理枪膛,1分钟内最高达6到8发,不过有效射程将会下降一半,不到3百米。这明显是法国佬在欺负普鲁士土包子!
  而战场,位于柏林南端,施普雷河以北的狭小平原,长度约有1500米,左右宽度1200米。这里地势开阔,几乎没有坡度,目光所及之处,一览无遗,尽是枯草。不存在伏兵和迂回什么的。
  1793年2月23日,下午1时,普法两军已在施普雷河北岸集结完毕,摆好队形。由于事先约定没有骑兵与炮兵参战,也无增援部队。所以,无一例外的,两头指挥官都放弃了左翼、右翼和后备军(预备队)。在战术选择上,不约而同的采用18世纪七年战争中,经典的前阵双排横队的攻击阵形,意图在单位时间内,投放最大、最强的火力输出。
  由于战场之间的幅度(宽度)足够大,敌我双方的步兵团所有兵力已被全部投入到前阵中,酷似蔚为壮观的一字长蛇阵。无论是普军,还是法军,三个步兵营都一字摆开,分左、中、右三个纵队,纵队内部士兵们手执线膛来复枪,肩并肩的挤在起来;每个纵队间的相距20…30米,整个战线拉至350到400米左右。
  “上校,可以开始了!”副官掏出怀表确定了时间,继而提醒着指挥官。
  于是莫兰德上校顺势拔出军刀,大声发布命令:“大队,跟我前进!”
  等到上校指挥官迈出第一步时,少校助手也紧随其后。此时,掌旗官手中的军旗已向前倾斜,跟随两位军官身后。接着,又轮到军鼓与笛子组成的军乐队,一首轻松、明快,节奏感强的《掷弹兵进行曲》继而回响在空旷的草原上。在这些人之后,全团800多名官兵同样迈着步伐整齐,如同一道道不可抵挡的人墙,集体向着战场中央行进。
  之所以要采用英国佬的进行曲,那是原来的法军《掷弹兵进行曲》属于波旁王朝,在1792年10月之后就被国民公会下令禁止使用,而安德鲁自己也忘记了让乐手们为法军谱写新的军队进行曲。
  “该死!法国佬居然剽窃了我们的行军曲!”英国驻柏林大使愤愤不平的摘下手中的望远镜。他在痛骂无耻的法国人,并信誓旦旦的说道:“战后,我会向法军最高统帅提交一份抗议书!”当然,这只是大使先生对普鲁士国王在表达支持。事实上,在战争状况下,没人在乎音乐的版权。
  “现在,我们可以出发了吗?”汉斯上校问道身边的助手,这名助手是一名穿着普军制服的英国上尉,他是作为来复枪团的教官而存在的。
  “再等等,无论陆战,还是海战,法国人总是表现出一幅很着急的样子。按照七年战争中的交战法则,后到战场的部队,拥有先开枪的权利。当然,如果法国人还算绅士的话!”乔装的英国上尉笑道。
  英国人自然料错了,在安德鲁的长期熏陶下,他们面前的这支法国…军队压根就不怎么绅士。而且此时,在法军统帅的背后,塞纳蒙将军的炮兵团已经紧急架设好了50门12磅口径的安德鲁火炮。如果使用实心弹,可以直接覆盖整个战场;另外,左右两翼,还调集了数个轻骑兵团,以及近卫师团部队。一旦普鲁士人想要在战场上搞点什么意外行动,法军的炮兵与骑兵以及其他增援部队,随时能顶上去。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都是安德鲁长期坚持的军事观点。你可以当一名失败的绅士,但我要做个胜利的小人,因为“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
  ……


第301章 波茨坦战役(续9 大屠杀与最后通牒)
  午后时分,应该是冬季柏林一天之中的最美好时光,和暖阳光就如同情人那温柔的双手抚摸在脸颊,情意浓浓。然而在战场上,没有人在乎这些,因为恐怖死神正趴在天空中,以如饥似渴的眼神,关注着双方士兵的无情厮杀。
  在法国人迈开步伐走出300米后(3分钟左右),普鲁士人才开始行动,在悠扬的军乐声中,汉斯上校一声令下,士兵们一个个保持着严肃而更有秩序的密集队列行进着。他们一言不发的紧紧跟随自己的指挥官,跟随皇冠黑鹰军旗(象征普鲁士王室),向着面前战场,也向着地狱,一步接一步走去……
  “愚蠢的普鲁士人,总以为他们比别人更加聪明!”在河对岸观战的安德鲁肆无忌惮的嘲讽起可怜的对手。
  尽管战斗尚未真正打响,但武器性能的绝大差异,已注定了这支普鲁士来复枪团的悲惨命运。当步枪的有效射程在500米以上,射率保持在每分钟3到4发时,密集而缓慢的双横排队列就属于典型的自我找虐。
  在近卫师组建之后,这支精锐部队便一直在测试与掌握他们手中的新式枪械。这可不是与普鲁士人那般,拿着烧火棍做简单而枯燥的队列训练,而是与友军在战场上进行真枪实弹的演练。整个过程中,除了不能使用弹丸外,雷汞火帽与填装火药一个都不能缺少,以至于在军演中,有过几例士兵不慎将通条打出而误伤友军的事发生。
  通常来说,近卫师团士兵的作战素养比起其他军团要高得多。一个月前,在同奥热罗将军的西德意志军团做实战演习时,莫兰德上校步兵团凭借兰斯一号步枪抗住了5个滑膛枪团和1个轻骑兵团的轮番进攻,坚守阵地直到弹尽粮绝。最后,这个近卫团还以刺刀肉搏的方式,集体突破西德意志军团设置的两道封锁线。最终,莫兰德上校带领大部分官兵成功撤离到裁判组指定的安全区域。
  穿越者当然不知道以下事实,这位面容严肃、身材修长、英俊健壮的莫兰德上校,就是另一个时空达武元帅麾下最勇猛的师长。在那场横扫普鲁士的耶拿…奥厄施泰特战役中,莫兰德师在两个炮兵连的配合下,酣畅淋漓的打垮了4倍于自身的普军,普鲁士士兵就像被农夫收割的麦子一片片的倒在阵地前。等到战役结束时,骑在马背上的莫兰德那副向上卷曲的黑色鬓毛,恰巧被战场上的夕阳在其面颊上涂抹了一层红润的颜色。于是,“红胡子”变成莫兰德的外号。
  距离双方设定的战场中央300米时,莫兰德上校忽然抽出自己的佩刀,而指挥官身边的少校也会过意,他一声不吭的疾步向前奔行大约20多米后,继而转过头来,捏紧下唇,冲着身后打出一个尖锐的响哨。
  紧接着,早已等待多时的一百二十名士兵,也从各自的队列中跑了出来。这些人汇聚在少校两翼,以散兵横排的方式,彼此间相距至少2…3米,他们都属于团中的神枪手,可以远在五六百米内击中目标。与此同时,莫兰德上校指挥的步兵团主力也开始放缓脚步,不仅将步幅减至先前的一半,变成慢腾腾的朝前挪动。此外,士兵们不再肩并肩的挨靠一起,相互间距随着前行步伐,在逐渐拉大。
  “左右传讯,跑步向前;目标,正前方200米!”很快,法军少校的命令被迅速传达与执行。散兵们纷纷取下肩膀上的步枪,抓在双手中,进而向前疾奔。
  法军忽然拉出的散兵线,被对面的普鲁士上校与英军上尉都看得一清二楚。这本是法国人自己开创的作战方式,但散兵的人数似乎多了一点。按照常理,不应该超过该团总兵力的百分之5,也就是45人不到。而如今法国人的来复枪团,却派出2倍有余的散兵。
  英国教官本想询问汉斯上校,是否也分出一批散兵与法国人做大队交战前的火力试探,但随后,他却主动打消了这种看似可笑念头。在距离对面之敌至少还有800码时,就匆忙的分出大批散兵打狙击,那只有性格冲动,缺乏耐心的法国人才会做出的蠢事。
  “对了,还有无耻的北美叛国者!”英国教官又想到大英帝国的另一个生死仇敌。忽然间,他的心头涌出一种不祥的预感。那是数十年前,自己家族的叔父,一位英军指挥官就是战死于北美大陆。北美殖民地的一名叛军(肯塔基枪手)在500码外,精准且无情的射杀了他。
  “这些法国散兵不会效仿无耻的美国人吧?”英国教官内心有点沉不住气。
  在战场中央,120名法军士兵分散在500米的战线上,静静的持枪而立。按照近卫团的严格规定,未经战地指挥官的允许,武装带上的刺刀一律不得套入枪口。因为步枪一旦装上沉甸甸的刺刀,会严重影响100米外的射击效果。
  担任狙击手指挥的法军少校与数名传令官,来回游走在士兵身后的草地上,少校一面目测对面普军与自己的大致距离,一面对着士兵高声的发号施令,身旁的传令兵则及时传达下去。
  “接敌600米,保持镇定,听我号令!”
  神枪手们轻咬着下唇,目光直视远道而来的普鲁士人,眼中尽是一个个活动着的人体标靶。
  “接敌550米,修正标尺为500米!”
  士兵们端起早上过膛的步枪,将上面的望门标尺准确无误的推到5号区域。
  “接敌500米,举枪,瞄准,射击!”
  遵从少校指挥官的事先嘱咐,普鲁士军官,以及鼓手乐队不能作为前几轮的打击目标。倒不是借机标榜战场上的绅士风度,而是考虑到一旦射杀掉敌军军官,会导致普军士兵因惊慌失措而变得失去控制,从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