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傲唐(唐远)-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建议陛下改立太子。我那父皇,也早就有此意了,只不过一直没下定决心而已。”
李玢说着,对杨曦投了一个我的意思你懂的眼神,但被杨曦无视了。
杨曦也没搭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李玢又一阵气恼,无奈地摇摇头,继续说道:“杨元帅,本王觉得,我那三哥太子位被废是迟早的事。这一点也是你父亲最想做到的事,相信也是你杨元帅希望看到的。我那太子哥哥与你父亲杨相公可是水火不相融,你在潼关镇守时候,太子来劳军,可是阴了你一脚,想必你也很清楚我那太子三哥对你不满程度。本王虽然不才,但也希望能得父皇的青睐,更想得杨相公和杨元帅的支持。”
听李玢说的近乎直白了,杨曦如何还能装聋作哑,也只能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延王殿下是图谋太子之位啊!”
一听杨曦如此感慨,李玢紧张了一下,心虚地看看大帐门口,没看到人后这才放了心,也没否定,很严肃地点点头:“杨元帅并非别人,在你面前也不说见外的话了。本王正是有此打算,所以此次才一再请求领命出征的,想在征战中立下军功,获得威望,更想与杨元帅一道共事时结下友谊,得到你的支持。本王知道杨元帅是国之栋梁,无论文韬武略都非常出众,放眼朝中,无人可及,以后成就定在你父亲杨相公之上。要是本王能有幸当上了太子,并继承大统,一定会给予杨元帅更加的重用……。”
李玢这些话是咬着牙,硬着性子讲出来的。他已经做好了杨曦惊的跳起来的准备,并预料到杨曦会推拒或者其他拒绝的表示,要是杨曦这样,他就直接把两人的关系挑明,并且许以更大的承诺。
不过杨曦的反应挺让李玢意外,杨曦没有什么的惊诧,也没有什么激烈的表示,只是表情淡淡地看着他。面对杨曦古怪眼神的注视,李玢一下子不知道再说什么,但他还是硬着性子,与杨曦对视着。
“殿下,为何你对我说这些,难道你不怕我将你的打算透露出去吗?”杨曦口气平静的出奇。
李玢松了口气,“你不会的,本王相信,你绝对不不会将此事透露给任何一个人的。”
“殿下为何这么说?”
李玢咬咬牙,以很轻但很坚定的声音说道:“因为本王知道,你已经从你母亲那里知道了一些事,知道了本王与你的关系,所以……”
李玢想豁出去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利益的交换
虽然李玢话说了一半,就停了下来,但杨晞已经知道他话中要表达的意思了,很是愕然。
当然他并不是惊讶于这件事的本身,而是吃惊于李玢会在今天这样的时候和他挑明这一点。
在他感觉中,无论如何李玢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和他说这件事的,因为他们之间没有起冲突,没有什么矛盾产生,更没有打算一起谋划什么,犯不着在没有更多交流、没有更多亲近感产生的情况下,很尴尬地将这件事情挑明。现在只是在为如何向朝廷请命暂缓攻击洛阳这件事上,讨论了一番后李玢就和他说这件事了。也可以说,没有任何的铺垫,李玢就将这件事挑明了,如何不让他吃惊。
如果说此前他对李玢的感觉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对李玢在处断事务上有些优柔寡断而生的不好感觉,认为这不是一个真正成大事的人。现在这么一说,不好的感觉更甚了,他越加认为,如李玢这样城府不够深,藏不住太多事的人,即使当了太子,最终当上皇帝,也会过的挺窝囊的。
他挺尴尬,也不知道怎么接李玢的话好,该怎么回应。
杨晞不知道的是,李玢原本并没打算这么快就和他说这个的,但说着说着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了。
刚才李玢与杨晞说这些事,就是说他想谋求太子位的事时候,杨晞表现的冷淡、不热情,他心里着急,为了更得杨晞的信任与支持,才咬着牙将这事说出来的。话说出口。原本还担心杨晞接受不了,但在看到杨晞并没太多惊愕后,他也马上明白,杨晞是知道了这事,只是没特别表示而已。
这样他不是很担心了。杨晞既然知道这情况,并为他在皇帝面前争取过什么,最终让他当上了这个兵马元帅,那就是说明了知道自己真正身份后的杨晞,是接受了与他之间的真正父子关系,并愿意帮他的。他在庆幸自己今日的口不择言。直接将情况向杨晞挑明了,不然他还猜哑谜一样去猜杨晞的想法,许多话以后可以直接明说了。不过现在两个人挺难堪的,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了,最终还是李玢咬着牙,将他刚才没说清楚的事说了出来:“想必你母亲告诉过你了。本王才是你的生身父亲,你是我李玢的儿子,而不是杨国忠的儿子。”
杨晞不语,只是默然而坐。
“唉!”见杨晞没有反应,李玢叹了口气,再道:“晞……杨元帅,本王知道。你心里肯定有很多埋怨,但那是多年前本王做的错事。一切都是本王的错,不关你母亲的事,错已经酿成,再也没办法挽回了。本王只希望能做一些事补偿你,也希望……我们能……齐心做事……”
杨晞脸上依然没起什么波澜,口气淡淡地说道:“殿下有那么多子嗣,恐怕自己都记不清哪个是哪个了吗?更不要说我这个意外出生的私生子,要不是我这半年多以来有这么多成绩做出来,恐怕这辈子。你也不会与我相认的,你也知道那样会带来很大麻烦的。你只是觉得现在我有这般能力的表现,对你有用处了,所以才来相认,并希望我能帮助你。帮你得太子位的!殿下,是不是这样?”
杨晞说完,眼中已经有精光在闪,直直地盯着李玢,想看他这个生身父亲是什么反应。既然李玢将事儿都说破了,那他更不介意就这么明白说下去,反正如今帐内才两个人,没有其他人在身边,不怕这些事入人耳。
杨晞的话让李玢呆了一呆,表情很不自然起来。杨晞说的没错,他今天说的这样明白了,正是想谋求杨晞的支持。要是没这个想法,没想得杨晞支持、杨国忠的配合去谋求太子之位,今日也不会这么直接说明情况,甚至不一定会认杨晞这个儿子。
不过此前他并不知道杨晞是他的亲生儿子,是在前些日子得裴柔告诉才明白的。裴柔告诉了他事情的真相后,还说了一些其他的事,他想来想去后,觉得非常有道理,所以才打定主意,想借杨国忠和杨晞的力量取代李亨当太子的。他相信,只要他将他所有打算都说清楚,杨晞一定会支持他的。
从杨晞在长安时候帮他的举动上他能判断的出来这一点。
不过今日杨晞的反应却是挺出乎他的意外,杨晞太冷谈了,好像对一切都没有兴趣一样。
心里惶惶然的李玢也赶紧解释:“杨元帅,本王并不是这么想的,这么多年以来,我也不知道情况,只是前些日子听你母亲说了这些,我才知道你是我意外……意外而得的儿子。我知道这事后,也甚是惊喜,真的没想到,这段时间以来,让叛军闻风丧胆的杨元帅,竟然就是本王的亲生儿子……”
说话间,李玢也时不时瞄几眼杨晞,但没从杨晞脸上看出任何表情的变化,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杨元帅,本王子嗣虽然多,但没有一个……但是除了你,没有一个是能成大事者,本王对他们没有任何的期待,只有你,能……成大事的。今日我们父子俩难得有机会这样说说话,为父……我也想把一些事和你交交底,希望你能明白我这样做的目的最终是什么。”
“殿下有什么打算,就尽管讲来吧!”杨晞当然从李玢这迟疑的话中明白了点什么,他不介意李玢将事儿说个明白。事儿说的明白透彻了,那以后做起事来,也少了些顾虑。
“晞儿……杨元帅,只要我们父子相认后齐心协力,一定能让陛下立为父为太子的,要是为父当了太子,最终即位为皇,一定会将你立为太子,让你成为继位的储君!”李玢咬着牙,压低声音将这些话说出后,再小声说道:“晞儿,为父这些天可是一直这么想的,要是我们父子两人齐心协力,一定能做成这件事的。父皇早已经厌弃了我那太子三哥,这些年一直有改立之意,只要你与你父亲多在陛下面前建言,李亨的太子位一定不保。为父这次随你出征,只要立下了战功,相信无论是父皇,还是朝中诸臣,都会对为父刮目相看的。晞儿,为父希望,以后我们父子能执掌这大唐的江山。为父也知道,你能力出众,许多事别人做不到的,你一定能做到。为父有你的帮助,一定能登上皇位的!”
李玢说着,不顾一切地抓住杨晞的手,很热切地说道:“晞儿,你可一定要帮为父做到这一切,为父会将所有一切再传给你的。”
杨晞迎着李玢那热切的眼神看了看,并没马上回应什么,而是将手挣脱了出来,依然用很淡的口气问道:“延王殿下,你有没有考虑过,要是这事传出去,所有人都知道我不是杨相公的儿子,而是你延王殿下的儿子,那世人会怎么看?你的名声我的名声会受什么影响?杨相公会如何反应?皇帝陛下又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怎么待你,怎么待我?”
李玢似乎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也马上回答:“晞儿,这事应该就我们三个人知道,你娘,你,还有我,除此之外,没其他人知道了。只要现在不让人知道此事,那一切都无碍,待我们取得了权势后,再次此事公开就行了,那时候就没有人敢说我们什么了。”
“有如此简单就好了!”杨晞终于脸色有变化了,露出点讥笑的神色。
这件事,现在确实知道的人不多,刚才李玢说的三人,再加一个杨玉环,可能就这么四个人,没有其他人知道。其他人至多只是猜疑,而不敢确定。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谁也不知道这事会不会不经意间传出去,被杨国忠或者李隆基知道。要是被这些关键人物知道,那就是大麻烦事了。
特别是杨玉环。杨晞确信一点,要一个女人守住秘密,是非常困难的事,除非将其灭口。
但要将杨玉环灭口,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杨晞想再次穿越还差不多。
“晞儿,只要我们三个人不说,依然与以前一样,没有人会发现这秘密的!”李玢有点着急了,进一步解释道:“晞儿,这么多年都没有人知道这秘密,前些日子你母亲不说,我也是不知道的。只要我们依然与以前一样相处,不将此事点破,那情况依然如原来一样,不会出现意外的。”
“希望如此!”杨晞又恢复了刚才那般的神色。其实他挺想问,要是他真的助李玢成事了,李玢会兑现诺言,立他为太子吗?说实在的,他已经被“皇位”诱惑了!
天下掉下一个皇帝的位置让他坐,他会拒绝吗?应该不会!
但谁也不敢确定李玢在成事后会不会翻脸,会不会将他这个儿子杀了,以绝后患。在亲情比利益淡很多的家族中,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即使助李玢成此事,最终的成果落到他头上,也是很难的。
杨晞是知道,在古代,许多事与后世时候不一样。就比如,有人没有子嗣,将另外一个人,诸如兄弟之类的儿子过继过来,那在世人眼中,过继过来的人就是这个人的儿子,与亲生的父母不是很相干了,以后继承权之类的,也完全转移了。现在作为杨国忠的儿子,他可以说与李玢一点都不相干,即使世人都知道他是李玢的儿子,但杨国忠不放弃的话,也是没有用的。
他在李玢成事,说不定最后落了个两头空的下场!
第一百三十六章满是豪情
……
李玢与杨曦第一次在挑明身份后的交流以无果而告终。
因为太多顾虑,杨曦不想这个时候在李玢面前表示什么。
李玢这次表面的太急躁,让他忍不住担心。他这个生身父亲,性子太不沉稳了,他担心因为李玢的这样性子,给他带来麻烦,让他以后备受煎熬。
不过事情已经挑明了,两人可以说都认可以对方身份的相对变化,不可能再回避了,这样的事,以后肯定还会再说。以后的事还是以后再说吧,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杨曦与李玢联名的上奏最终得到了皇帝李隆基的同意。
在接到朝廷的批复后,杨曦也令麾下将士,尽快休整。特别行动队的军士,“待遇”自然与其他军士不一样,他们不可能有很长时间的休整。也就在战事结束后,杨曦就将他们派往洛阳方向去了。
硖石堡距洛阳还有三四百里路,沿途的州县也有一些,情况复杂,必须要好好打探一下情况。再且,洛阳城内外的地形及其他各种情况都要侦探一下,洛阳城内的动静也要打探清楚来,这些事,杨曦都交给特别行动队去负责。
残酷的训练结束后,特别行动队的成员马上就投入实战训练。几次大规模的实战及无数次小偷小摸的战役下来,特别行动队将士的作战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他们的身手也越发了得,杨曦相信,在接下来的战事中,这些特种作战人员。会有更出色的表现的。
硖石堡战役结束后的第七天,北方的消息也终于传来了。
郭子仪、李光弼部快速急袭范阳,范阳一带守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范阳附近的几座县城很快就被郭、李两部占领。而颜真卿、贺兰进明、张巡、李嗣业、程千里等各部也迅速配合,与郭子仪、李光弼部一道向叛军镇守的各城镇攻击,许多郡县被唐军攻占。那些迫于叛军兵威而归降的原大唐官员,看到叛军势衰、官军力量渐长,又再做了一次“墙头草”,重新归降大唐。起兵讨伐叛军。
北方的唐军力量迅速庞大,最终范阳附近的叛军几乎被尽歼,镇守范阳的“北平王”李归仁率残部被围困在范阳。郭子仪、李光弼部合兵将范阳团团围住,密不透风。
不过郭、李两将也知道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的十八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为防万一,他们在率军猛攻范阳城之际。传令颜真卿、程千里、贺兰进明、李嗣业等部,想必办法截击史思明为主帅的这十八万大军,争取在叛军援军抵达前,将范阳攻取。
不过随后就传来杨曦部在硖石堡大败孙孝哲所领叛军的消息,安禄山在范阳与洛阳之间做出了选择,准备放弃范阳。为保洛阳不失,防止杨曦部趁势攻取洛阳。史思明、蔡希德率大军急速回救洛阳,只有高秀岩的几万兵马北上接应李归仁部。
高秀岩部北上过程中,遭遇李嗣业部的突然袭击,马上停止了北上的步伐,准备南下撤回洛阳。
李嗣业、贺兰进明、程千里、颜真卿部尾随追击,不给高秀岩部以逃回洛阳的机会。
不过几部的合计并没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最终还是被高秀岩逃脱了。
彻底失去了希望的李归仁部,在拼死抵抗了十天后,终于不支,被唐军攻破城门后投降了。
郭子仪和李光弼部以付出两万人的代价终于将范阳攻占。擒获叛将李归仁,并将李归仁送执长安。
郭、李两部在与安东大都护府的人马联合攻取范阳后,并没在范阳停留,令安东大都护王玄志率军镇守范阳、平卢,两将率军南下。准备攻打洛阳。
郭子仪也马上传信给李玢和杨曦,希望李玢和杨曦所领的这部人马,与他们几部一道,合围洛阳。
接到北方传来的军情通报后,杨曦兴奋不已。
他知道,现在的形势与原来历史上相同时期的形势是完全不一样了。
他隐约记的,原来历史上的“天宝”年号也就只有十五年,天宝十五载中,李隆基在叛军攻破潼关后,仓皇西逃入蜀。太子李亨北上,在灵武继位,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并随之更改了年号,好像是叫“至德”还是什么,天宝十五载就是至德元年。但如今年号依然还是天宝,今天是天宝十六载二月二十五。天宝十六载与历史上的至德二年发生的情况,也是完全不同的。
历史上的至德二年,叛军可是打的唐军没多少脾气,长安被叛军占领,只不过那时候安禄山好像是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干掉了,安庆绪继位为“大燕”皇帝。
但现在,情况可是完全不同,潼关守住了,长安更没丢,而叛军近二十万人马,在他这个横空出世的穿越人干扰下,差不多灰飞烟灭了,可以说在陕郡及硖石堡,叛军就损失了近半的兵力,其势力遭到了重创。如今连叛军的老巢、安禄山起家之地范阳也被郭子仪和李光弼率领的唐军攻占了,叛军的大势己去,叛乱肯定可以很快就平息了。
“我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历史,哈哈!”杨曦躲在自己的帐中,对着帐篷窗户外面的天空哈哈大笑。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而杨曦想说,给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改变历史。
历史已经被彻底改变了,以后还会继续改变,只不过不知道会变成怎么样而已。
这场叛乱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快十六个月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已经千疮百孔,急需要休养生息了,杨曦期望叛乱能尽快平息,不要再有反复,他也不想再打仗,该去享受一下美好的人生了。
他也在得意了一阵后,马上去和李玢商量事儿。
“延王殿下,范阳已经被郭子仪和李光弼部攻取,北方的叛军势力再过一段时间肯定能被肃清,叛军所有力量都退缩到洛阳附近,接下来,就该是我们集全部力量攻打洛阳,争取尽快将叛军最后力量歼灭的时候了!”杨曦挥舞着手中的战报,兴奋地对李玢建议道:“殿下,我军已经休整的差不多了,北方的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颜真卿部已经快速南下,我们也该行动了。末将建议,马上结束休整,向洛阳方向进军,争取与南下各部一道,合围洛阳!”
“本王赞同杨元帅之议。既然北方各部已经南下,准备攻击洛阳,那我们也要行动,争取比他们快一步,攻至洛阳!”李玢也满是豪情。
第一百三十七章拉拢
“杨元帅,从潼关方向运来的威武大将军炮五十门,炸药包一千个,已经在今日晨间运抵硖石堡,”高适向杨晞报告了军中的最新情况。
“好!”杨晞一声叫好后,马上再命令,“再令潼关的李承光,想办法制造更多的威武大将军炮出来,一挨制造完成,马上往洛阳方向运送!”
“是,杨元帅!”高适得令后,也马上就去传令了。
今天一早,从潼关方向运来了一批武器,包括五十门“威武大将军炮”,还有数千枚简单的手雷,及近一千个炸药包。因为在攻打硖石堡时候,并没大规模作用火器,“威武大将军炮”更没发挥作用,这些火器都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如今军中已经有五百门“威武大将军炮了”,供其发射的炸药包也有三千余个。这种简单的“火炮”制作工艺其实挺简单,用铁皮打造成圆桶样子就可以。只不过差不多都是一次性用品,在第一使用时候基本就报废了,极少能使用第二次,更不要说是第三次。
在没办法制作出成熟火炮之前,只能用这样的“土办法”。不过杨晞也知道,这样“土办法”制作出来的“火器”,威力还是挺大的,这在上次攻打陕郡时候有了充分的表现。接下来攻打洛阳的时候,杨晞期望“威武大将军炮”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到军中的时间不长,作战经验并不丰富,陕郡只是巧取而得,硖石堡也是靠突袭得手,可以说并没真正打硬仗的经验。更没有攻打城的经验。洛阳是叛军最后固守的地方,要想将其攻取,难度肯定是非常大。威武大将军炮的威力叛军也是知道的,不可能再有很大的威慑效果,再也不要期望如陕郡一样。叛军听到大炮的巨大响声,被吓坏后四下乱跑,我军可以趁乱登城的情况出现了。
只能依靠数量众多的火炮那轰击时候产生的杀伤力了。
不过杨晞还是充满了希望,毕竟粗制的“威武大将军炮”及手雷的杀伤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叛军有没有做准备,集中攻击都可以对其造成巨大的打击。要是集中一个方向轰击,那效果肯定惊人。
何况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这些将领作战经验丰富,过几日,这些对如何指挥攻城非常有心得的将领齐聚一起,有他们在,也不要太担心攻城失利。叛军现在剩下的人马最多只有三十万不到。而各路唐军汇集后,数量上肯定超过叛军,携着连续大胜的兵威,攻占洛阳,肯定不是做不到的事。
很快高适就传完命令回来,不过他并没有马上离去,他还有事要与杨晞商量。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说自己的事。而是先和杨晞说一些客套话:“杨元帅,范阳已经被我军攻占,叛军的气势已尽,末将觉得,叛乱定可很快平息。在这次平定叛乱的战争中,杨元帅立下的战功可是最大,相信战后肯定会再得皇帝陛下的重赏。”
杨晞知道今天高适肯定有什么要紧的事与他说,这番奉承话只是想挑起话头,也没在意,坦然接受。呵呵两声后,道:“高将军,你可太高看我杨晞了,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在恰当时候做了一些其他人不敢做的事而已。要不是折腾出这些新奇的东西。还有采取了几次奇巧偷袭的战术,怎么可能取得胜利,重创叛军?只能说,我杨晞运气很好,好的让人不敢相信,呵呵,也只能说,叛军气数已近,安禄山运气太差了!”
安禄山运气是差,起兵叛乱时候,不幸遇到了他这个穿越人来到大唐,并且成为杨国忠的儿子,迫在眉睫的命运纠葛让他不顾一切地参与进来,并成功地扭转了局势。从潼关守住的那一天起,杨晞就确定,历史已经与原来完全不同。穿越人的运气就是与一般人不一样,带着金手指而来的。
高适挺奇怪杨晞会这样说,不过他也只是继续奉承了一句,没说其他:“杨元帅,这不能完全归于运气,是你能力太出众之故。要是你没有能力,即使运气再好,也不可能做到这些的。相信战后,陛下一定会给予你重用的,末将觉得,你的成就肯定会超过杨相公的。”
在高适的认定中,杨晞的能力远超其父杨国忠,凭借杨国忠的影响,李隆基的宠幸,杨晞的未来肯定一片光明。杨国忠能力平庸的情况下,才能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杨晞也肯定可以做到的,只要不倒在朝堂争斗上就行了。
“高将军,你过奖了,我自己的能力我自己知道,没几斤几两的,”杨晞说着,话锋一转,问询高适道:“高将军,其实有一件事我一直想问你,今日有闲,也想和你好生说说。”
听杨晞如此问,高适也将自己想问询的话暂时收住,“杨元帅有什么事要吩咐的,请尽管说吧!”
“高将军,本帅想问你,待叛乱平息了,你是想外放为官,还是到京师任职?”
“啊?!”杨晞突然间说出这话,让高适吃了一惊,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想与杨晞说说,想请杨晞帮忙的事,今天他想说的事,也就是这个。却是没想到,今日杨晞先于他而说出来了,好像知道他想什么一样。因为一下子没弄明白杨晞真正的意思,他不知道该如此回答。
杨晞也没再继续问询,只是看着高适,想等高适好好想想后,再告诉他答案。
高适想了一下,没敢直接说自己的意思,而是小心翼翼地问询杨晞道:“杨元帅,你觉得末将是外放为官好,还是回京任职好?”
“依我的意思,你应该到京师任职,”杨晞也没客套,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意思,“你的能力很不错,相信陛下也是知道你这个能人了。本帅对你也是挺信任,本帅希望以后在朝中也有你这样可以交心的朋友,所以希望你能入朝为官。本帅会在陛下面前举荐你的,也会让家父在陛下面前举荐你。”
听杨晞这样说,高适大喜,赶紧致谢:“那末将多谢杨元帅和杨相公的提携了,末将其实这些天也在想这事,今日也是想与杨元帅说说这事,想恳请杨元帅帮忙谋一京官职,只是一直在犹豫,不好意思开口。杨元帅对末将帮助已经够多,实在不敢再劳杨元帅操心。”
他今天想说的,原本就是希望能得到杨晞帮忙,让他有机会到长安任职,任京官,只是不好意思开口,却没想到杨晞主动提起了,而且直接说明了会为他在皇帝面前举荐、请求。
能得杨国忠和杨晞举荐,还愁不能留在京师吗?多年外放为官,一直没机会回长安的高适,可是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意,那就是留在京中为官。留在长安任职,至少不要那么辛苦,而且更有升迁的机会,他年岁已经不小了,喜欢安定一点,更希望能有更高的成就。
要是他现在不是五十几岁,而是三十几岁的话,他倒希望外放为官,甚至继续领军打仗。
见高适接受了他的好意,杨晞也放了心,笑着道:“高将军,你的能力非常出色,相信陛下也会赏识你的,待叛乱平息了,我会亲自带你去见皇帝陛下,为你请功,当面向陛下举荐你。”
“末将不知道如何才能报答杨元帅这番恩德了!”高适很是感动。
杨晞却没太多理会高适的感动,他也只是为自己的以后考虑而已,看了高适两眼后,也继续说道:“高将军,你也可以向陛下,向本帅举荐一些你认识,有才学、但没得朝廷重用之人。叛乱平息后,朝廷肯定需要非常多有才之士,出来治理各地,安抚百姓,本帅可以替他们找个发挥所长的机会。”
听杨晞如此说,高适已经有点明白过来,杨晞这是在为他自己作打算,想招揽一部分忠心之士,以谋求更多。当然这是正常之事,哪个想成大事,想有作为者,手下不是有一般亲信人物?没有一帮忠心于自己的人,那是成不了事的。
想到这,高适也没犹豫,马上答应:“杨元帅,以前时候,末将是有一些交情甚好的朋友,现在他们大多都是比较落魄,要是有机会,我一定介绍他们给元帅认识。”
“你与本帅说说,你都有哪些人认识!”杨晞有了兴趣,他对这个时代有哪些历史名人并不太清楚,很想知道高适结交的都是些什么人。
“李白李太白,是末将的挚交,只不过他一直不得志,至今还是无所成;杜甫杜子美也是末将的挚友,只是现在也不得志;还有岑参岑子舆……”高适一口气说了三个人的名后,也马上解释:“这三人与末将关系甚好,当年曾同游梁园,谈诗论赋,甚是惊叹这几人的才学……”
说到这里,高适停下了话,因为他看到了杨晞脸上的惊愕。
杨晞当然惊愕,因为高适刚才所说的这三个人,在后世时候都是如雷贯耳的,李白、杜甫、岑参,小学、中学时候不知学了他们多少诗歌,没想到这几人现在都还在世,而且与高适还是挚交好友。
想着以后与这些“历史名人”肯定有交集,杨晞有点小小的激动,诗仙、诗圣,后世时候民间的知名度太大了,比李隆基这样的皇帝名声要大很多呢……
第一百三十八章希望你不要让本帅失望
也就在这五十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