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屠家子-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让须留在中军主持军阵,妙才、子廉、文谦,尔等三人速速出阵,务必要救得子孝!”

    “主公放心!”夏侯渊、曹洪、乐进三人领命,各自领着一千兵马,策马出了中军大阵。

    此时的曹仁正在亲卫的掩护之下,苦苦逃避西凉铁骑的追杀。耳听得麾下的兵士一个接着一个惨叫,然后扑倒在西凉军的弯刀之下,曹仁心如刀绞。他不是一个心软的人,但这样的惨败当真令他刻骨铭心。西凉铁骑,当真名不虚传!

    “子孝莫慌!我等来救你也!”夏侯渊一声大吼,一马当先加入了战团。夏侯渊之声,犹如天籁之音,挽救曹仁于无边苦海。

    “秒才,快帮我抵挡一下西凉铁骑,救救我麾下的将士!”曹仁大喊道。

    “子孝放心!这边交给我等三人,你且速速退回本阵!”曹洪也在旁边大喊道。

    曹仁再不犹豫,在残兵的簇拥之下,逃回了曹营。五千军马,最后顺利逃脱的不足千人,折损兵员达到了八成,当真是惨到了极点!仅次于被全歼!

    曹操领着亲兵,亲自出迎。

    曹仁见到曹操,狼狈下马,跪在曹操面前大哭道:“末将无能,丢了主公五千精锐,罪该万死啊!”

    曹操赶紧将曹仁扶起来道:“若不是子孝在前阵拼死抵御,我等焉能结起这防御的大阵?更何况,徐荣狡猾,本将大意不察,布置不周,才让西凉贼军有机可乘!与子孝何干?子孝莫要介怀,快去后军休息!”

    曹仁羞愧不敢当,掩面而走。

    眼见着夏侯渊、曹洪、乐进三人结阵而来,徐荣当机立断,鸣金收兵。徐荣此次返身突击的目的是为了教训曹操,令其不敢追击得过分急迫,而不是真正的搏命厮杀。现如今,吃掉了曹军的前军,展现了西凉军的实力,目的已经达到,便见好就收!三千西凉铁骑有条不紊地撤退,后方的数千西凉轻骑则缓缓压上,作为接应。

    曹操见状,也是赶紧命人鸣金收兵,唤回了夏侯渊、曹洪、乐进三人。大战西凉军的目的已经达到,曹操不想再拼下去,也不敢再拼下去。徐荣的运兵能力,曹操已经亲眼目睹。假如徐荣现在麾下只有三千西凉铁骑,曹操还敢用人命战术填死徐荣。但现在徐荣的手中有整整一万西凉军,一万精锐西凉骑兵啊!当真不可力敌!

    徐荣持枪立马,站于西凉军的最前方。一脸倨傲地冲着曹营大吼一声:“曹阿瞒还敢再战乎?”

    夏侯淳、夏侯渊等人闻言大怒,纷纷请求再战,却被曹操一一否决。

    “徐荣,吾誓杀汝!”曹操拔出佩剑,指天而回道。

    徐荣哈哈大笑道:“有本事就来长安找本将!本将随时奉陪!”

    说完,徐荣转身策马,大喊一声:“儿郎们,我们回家!”

    “回家!回家!”西凉军此起彼伏的回应声响彻云霄。随后,毫不顾忌身后的两万多曹军,转身策马,开始有条不紊地朝着函谷关的方向而去。

    这才是真正的西凉铁骑,霸气无双!

    曹操的手中没有成建制的骑兵可用,至于步卒,曹操已经不敢轻易追击。若是再折损下去,全军都得崩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凉军嚣张而去。

    “主公,我等怎么办?还追击西凉军吗?”张辽问何咸道。

    期待中的两军大混战没有发生,徐荣与曹操就像两名武林高手一般,点到即止。既没有拳拳到肉,也没有生死相搏。何咸有心捡漏,两人却没有给他机会。

    “不追了!我们也回家!回南阳!”何咸说完,转身往东,向着虎牢关的方向而去。三千并州飞骑马蹄包布,正如他们悄悄欺近战场一般,现在又悄悄地离开。挥一挥手中的长枪,不带走一条人命。

    不曾想,还没过虎牢关,就有侦骑回来禀告,前方有诸侯在火并!


………………………………

第二百九十七章 兖州内讧

    何咸一行赶至现场的时候,火并的双方已经分出胜负。胜利的一方举着“刘”字大旗,为首之人正是兖州牧刘岱。被包围的一方,则举着“桥”字大旗,为首之人乃东郡郡守桥瑁。

    “主公,这刘岱与桥瑁不都是袁绍阵营中的诸侯吗?怎么自己人打了起来?”张辽一脸疑惑问道。

    “还不是利益闹的!东郡隶属于兖州部,乔瑁本该是刘岱的下属,现在却和刘岱平起平坐,同为诸侯,名传天下。刘岱应该早就看乔瑁不过,想要除之而后快!现如今……不过是被刘岱逮到了这个机会!”何咸压低声音回道。

    张辽点点头,一副贵圈正乱的表情。诸侯之间,前一天还是兄弟相称,这过了一夜,就刀兵相接。怪不得这些人能够成为诸侯,而像张辽等重情重义之辈,只能成为诸侯麾下的将领。

    场间,满身血污、一脸狼狈的乔瑁正惊愕地看着刘岱,质问道:“刘公山,你我同为汉臣,你竟然因为区区粮草之事,就在此地伏击我东郡汉军?”

    刘岱在亲兵的护卫之下,策马出列:“桥瑁老儿,不知好歹!东郡乃兖州之东郡,本州乃兖州之州牧。你竟然公然拒绝本州借粮之请,驳本州的面子,意欲何为也?”

    “我东郡兵自己都粮草不济,如何借给你?你分明就是故意找茬,欲置老夫于死地!“桥瑁愤怒道。

    ”桥老儿休要胡诌!分明是你不听州牧令在先,本州出手,乃是肃清州纪!“刘岱厉色道,”王肱,杀了桥瑁,你便是新的东郡郡守!“

    ”末将领命!“刘岱身边,出来一员武将,抱拳领命道。

    ”主公?我等救不救?“张辽问。

    ”救!当然要救!素闻袁绍与刘岱关系关系密切,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这个桥瑁当然要救!“何咸答道。

    ”好嘞!末将这就去安排冲阵事宜!“张辽兴奋地说着。自看完徐荣麾下的西凉铁骑冲杀之后,张辽一直就心中痒痒,想要冲杀一番。

    ”且慢!谁说救人就一定要杀人呢?“何咸掩面喊住张辽这个暴力狂人,无奈道:“我们可以和刘岱讲道理啊!”

    “讲道理?”张辽脸上写满了疑问,道理真的有杀人好使吗?

    “刘岱不能杀!杀了刘岱,不会便宜了袁绍。就算不便宜袁绍,也可能便宜了曹操或者袁术。总之,对于我们南阳军而言,刘岱活着比死了更有价值。”

    何咸这么一说,张辽当即明白过来。张辽虽然崇拜暴力,但并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粗人。相反,张辽对于政治和人心也有相当的洞察力,绝对是一个大将之才。只不过,很多时候,张辽觉得暴力可以比智慧与权术更加有效。这与其长期生活在雁门郡,深受草原民族劫掠之苦有很大的关系。

    “打出本将的旗号,我等要大摇大摆地过去,跟这位刘皇叔好好扯回蛋!”何咸嬉笑道。

    刘岱,字公山,汉室宗亲。从族谱上排,乃汉献帝的叔叔。所以称刘岱为皇叔并没有什么不妥,但赵云和张辽不明白的是,何咸在说“刘皇叔”这个词的时候,特意加上了“这位”两个字,难道说“刘皇叔”是特指某人吗?汉室宗亲人口庞大,真要究其族谱来,汉献帝没有一千个皇叔,至少也有一百个。“刘皇叔”这个名词,其实是很泛滥的。

    王肱领着本阵的亲卫,正要下令绞杀被围的上千桥瑁军,忽听得不远处有骑兵奔驰的动静。

    “报~有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伍,正朝着我军飞奔而来!”散在四周的侦骑快速回来禀告。

    刘岱闻言大惊失色;”可是西凉贼军?“

    ”不是!来者打着何字的大旗!似乎是南阳军!”侦骑回道。

    一听不是西凉军,刘岱煞白的胖脸终于回复了一丝血色,继而皱眉道:”何字大旗?卫将军何咸吗?他们不是已经离开虎牢关,回返南阳了吗?怎会出现在此地?“

    “大人,卫将军会不会袭击我等?要不要令麾下的军士摆出防御阵型?”王肱凑上前来询问道。

    刘岱眯眼眺望远处,道:”你有见过骑兵摇摆过来攻击的吗?“

    王肱一愣,看着南阳骑军慢吞吞的速度,摇摇头道:”不曾见过。“

    ”都别慌,或许这位杀星只是碰巧路过而已!“刘岱叮嘱道,”晃一晃,打个招呼,就会离去。

    刘岱前半部分猜的还不没错,何咸还真是恰巧路过。但是后半部分的意思猜的全错,何咸不会打个招呼就走,他是特意来搅局,救走桥瑁的。

    “南阳何咸,见过刘皇叔!”何咸一脸客气地来到兖州军阵前,抱拳道:“本将路过此地,见着刘兖州与桥郡守,特意过来叙旧。”

    刘岱心道:本州与你非亲非故,待在联军大营大半年,总共没有说过三句话,何来的交情叙旧?

    刘岱心中这样想着,但却不敢说出口。何咸的勇武,南阳军的战力,已经在反董卓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刘岱麾下虽有两万郡兵,但若真是打将起来,他还真没有信心能够击败何咸及其麾下的这三千并州飞骑。

    “卫将军真是太客气了!叫我公山,或者刘兖州便可。皇叔之名,不敢担当啊!”刘岱抱拳谦虚道,“不过,本州听闻将军早已回返洛阳,怎会突然出现在此地?”

    刘岱话锋一转,立马开始探听何咸的来意。

    何咸假装不知情,一脸无辜道:“哦~确实如此,本将本来都已经过了虎牢关,但是收到桥郡守家将的急报,说是有贼人企图谋害于他,请求我特来相救!您也知道,本将是个好面子的人,桥郡守的家将都求上门来了,我怎好意思拒绝。于是,我便一路寻来,终于在此地找到了刘兖州和桥郡守。看到桥郡守安然无恙,我就放心了。想必,是刘兖州拯救了桥郡守吧?那帮贼人可是被大人打跑了?”


………………………………

第二百九十八章 桥氏有二女

    刘岱的胖脸微微抽搐起来,心中忍不住开骂:好你个南阳屠家子,一口一个贼人,一口一个谋害,你可知道,你口中的贼人就是你面前的本尊?

    ”卫将军真会说笑,这里哪有什么贼人,不过是麾下不懂事的军士因为一些口角问题,与桥大人麾下的军士争吵了起来。州牧大人正与郡守大人协商呢,很快就能解决问题。您贵人事忙,不如及早回去。桥大人与州牧大人一并回返兖州,安全得很呢!“王肱上前一步,替刘岱解围道。

    ”果真如此吗?桥郡守!“何咸突然不理会刘岱和王肱,冲着远处的桥瑁吼了一嗓子。

    ”卫将军救命!刘岱人面兽心,企图取我性命,夺我军士,占我领地,乃不折不扣之奸诈小人!“桥瑁倒是个火爆的脾气,一点儿没有委曲求全,先保住性命,离开兖州军包围圈的意识,纯种的猪队友一名!

    刘岱、王肱听到桥瑁这一嗓子,顿时紧张起来,唯恐何咸听信了桥瑁之言,大开杀戒。

    何咸一愣,笑道:”桥郡守一把年纪了,没想到还如此爱开玩笑!刘公山孝悌仁慈,屈己待士,天下皆闻,岂是奸诈小人?桥老这个玩笑说过了!“

    刘岱听到何咸夸他”孝悌仁慈,屈己待士“,只能讪讪道:”卫将军真是明理之人,老桥脾气太差!为下人的一点小事情就上升到人格问题,连数年的交情都不管不顾,实在是老糊涂了!卫将军你要好好劝劝他才是!“

    ”州牧大人说得太对了!气大伤身,我一定好好说说他!桥老,快出来吧!本将送你回家去!“

    ”且慢!“刘岱突然伸手制止了何咸,问道:”你与老桥是何关系,为什么他会向你求救,而你也会不辞辛苦,回返前来救他?“

    何咸一愣,一副为难的表情道:”州牧大人一定要问?“

    “卫将军的面子本州肯定给,但是本州不能给的不明不白。让属下的将领笑话了。”刘岱笃定道。

    何咸想了一想,深吸一口气道:“久闻桥公有二女,大女国色流离,倾国倾城,小女国色天香、资貌绝伦。如今皆未婚配,待字闺中。正所谓美女配英雄!州牧大人觉得,本将可算得上英雄?”

    “算!当今天下,卫将军若算不得英雄,何人还能算得?”刘岱回道。

    “得!敢情是这屠家子看上了桥瑁的两闺女。这么说来,桥瑁算是他的老丈人,怪不得这个小子如此热心,来替桥瑁解围。今天就暂且放过这桥老二一马!”

    刘岱一咬牙,挥手作别道:“来人方长!!本州祝卫将军早日娶得美人归!我们改日再会!“

    说完,刘岱吩咐王肱鸣金收兵。王肱极为不情愿,却无可奈何。论武力,十个王肱也打不过一个何咸。他不收兵,还能怎么办?

    兖州军散去之后,何咸终于见着了一脸惨相的桥瑁。没想到,这小老头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咋知道我家俩美貌绝伦的女儿呢?“

    何咸顿时晕厥,实话实说道:“本将就是胡诌的!”

    “不可能!你小子肯定是偷偷打听了我家大桥、小桥的美名,想要借此要挟,让老夫拿两个女儿给你婚配,对不对?老夫告诉你,没门儿!”桥瑁怒怼道。

    桥瑁的长史实在看不下去,好不容易死里逃生,自家的这位主公这是在花样作死吗?

    他对着何咸告了一声罪,便拉着桥瑁的衣袖到了一边说悄悄话。

    ”郡守大人啊,卫将军千里迢迢赶来救援,您就不能说句好听的吉祥话吗?如果没有卫将军拔刀相助,我等就要枉死在刘岱的刀下,还背负不忠不义的骂名,您就不感谢卫将军吗?再说了,卫将军年轻轻轻,文武双全,哪里配不上两位小姐了?“

    桥瑁想了一想,自家的长史说得有点道理,刚才似乎是被刘岱气迷心了,神智有些不清醒。转身面对何咸道:“长史说得没错,老夫确实应该感谢将军救命之恩。但救命是救命,婚配之事,还是免谈!

    何咸与桥瑁的长史双双晕倒。

    何咸无奈道:“桥老放心,本将已有婚配,方才不过为救桥老的权宜之计,请桥老见谅!”

    桥瑁听到何咸如此说来,才微微点头,态度慢慢好起来。

    “现如今,刘岱已生恶意,桥老若是继续呆在东郡,迟早会遭刘岱毒手陷害。不知桥老可有什么打算?”何咸询问道。

    说到这个,桥瑁一声长叹,道:“世道不古,良心沦丧啊!想我桥瑁一心为匡扶大汉,大汉的这些皇室宗亲竟视我为不知进退的顽固之徒…”

    何咸心想:“若说顽固与不知进退,刘岱似乎并没有冤枉你啊!”

    “也罢,老夫如此惹人嫌弃,不如归去!回隐山林,与天地同朽。”桥瑁一脸落寞道。

    何咸道:“桥老春秋鼎盛,大汉朝廷、大汉的百姓正需桥老这般忠义之士以为支柱!桥老就此退隐,岂不可惜哉?”

    桥瑁道:“可惜又能如何?刘兖州无容人之量,东郡是待不下去了。”

    何咸趁机劝道:“桥老如若不弃,可往荆州就职。或郡守一方,或教化百姓,岂不快哉?”

    桥瑁一脸警惕道:“去荆州?你小子确定不是觊觎我家的二乔?”

    “你这老头,这么如此唧唧歪歪!”赵云实在看不过去桥瑁一副护女狂人的模样,出言怼道:“江夏黄月英才貌无双;颖川徐鱼歌舞双绝;中山甄毓倾国倾城,三人皆为我家主公红颜知己,岂会贪慕你家二女?”

    桥瑁一听何咸如此多情,头摇得更加厉害了:“不去不去!老夫还是辞官回乡,去庐江郡皖县,自在逍遥!”

    “庐江郡皖县?“何咸一愣,”桥老不是兖州本地人士吗?”

    “非也非也!”桥瑁摇脑袋摇上了瘾,“老夫本家在庐江皖县,父亲做官,故迁至兖州睢阳。名义上来讲,老夫依旧是皖县桥氏的族老!”


………………………………

第二百九十九章 捡了一个顶级谋士

    汉末三国时期,庐江皖县最出名的人物,就是江东二乔。古时姓氏“乔“写作“桥“。所以实际上应该是“江东二桥”。桥瑁说自己是皖县”桥“氏的一支,家中有二女,貌美如花,国色天香……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说法,二乔的父亲叫乔玄。汉末有名有姓叫“桥玄”的人有,是桥瑁的伯父,官至太尉。但早已逝世,不可能在三国时期再出现。而一个家族之内,先辈用过“玄”,为避长者讳,几代以内都不会再用这个名字。

    再看桥瑁的年龄与容貌。桥瑁虽然自称老夫,其实也就是三十几岁,四十不到。面容清秀,留得一把好胡子,甚为俊美。真是不瞧不知道,一瞧吓一跳。这桥瑁竟然是接近与郭嘉一般的老美男一枚!从基因学的角度来说,女儿的容貌受父亲的影响很大。桥瑁是美男子,他的女儿大概率是美少女。按照这个逻辑往下推理,“江东二乔”的父亲,会不会就是眼前这位桥瑁的女儿呢?

    何咸心中一阵激荡,可惜桥瑁这位帅大叔脾气又臭又硬,坚决不接受何咸的好意,铁了心要带着家人回庐江。何咸还不能过分热情,何咸越热情,桥瑁越警惕。于是,何咸只能听之任之。

    “唉~”眼见着桥瑁心意已决,身后传来一声长长的叹息。

    何咸回身望去,却是桥瑁的那位长史。这一注意,何咸感觉到这位长史不简单。怎么不简单呢?他很高,何咸一米八几的身高在其面前丝毫占不到优势。在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几的大汉,这位瘦高长史,也算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敢问这位长史大人名讳?”何咸问道。

    ”程仲德,世之奇士。老夫若是早听仲德之言,岂会受此羞辱。“对于自己的这位长史,桥瑁倒是不惜溢美之词。

    何咸眼睛一亮,急切道:”可是东阿名士程立,程仲德?“

    ”名士不敢当!在下正是东阿程立!“瘦高长史有些意外,”卫将军也听说过下官?“

    程立,也就是程昱。《魏书》记载:程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程昱自觉奇异,向荀彧说出这事。待兖州作反时,赖程昱得以保全三城。于是荀彧以程昱之梦告诉曹操。曹操说:”卿当终为吾腹心。“程昱本名立,曹操乃加其上”日“,更名为昱。

    程昱名声不显,但是何咸对其印象极为深刻,只因历史上的程昱曾经做过三件事情:第一,曹操军粮不济的时候,程昱曾经将人肉参杂进军粮里面提供给曹军使用。因为此事,作为士大夫的程昱终身不能位列三公位。第二,曹操被吕布占据兖州之后,心灰意冷想要依附到袁绍麾下做事,是程昱挺身而出,力劝曹操坚定地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方才有曹操后来的霸业。第三,程昱向曹操献计,把徐庶的母亲请到了许昌,又模仿徐母字体写了一份家书,把徐庶要挟了过来。导致徐庶终生侍曹,但是不献一策,埋没了一身的抱负。

    总体而言,程昱就是一个没有底线的士大夫。其与”毒士“贾诩当为同一类人,谋略出众,智慧过人,只要能削弱和打击敌人,他们不择手段。相比于戏志才和郭嘉的短命,程昱活到了八十岁,贾诩活了七十七岁。曹操去世了,他俩都还没死,当真是祸害活千年的典范。

    对于这样一位顶级谋士,何咸怎肯错过,当即下令深深一揖道:”家父在世时,常言东阿名士程仲德智谋出众,能断大事,乃人杰之属。可惜,家父还未来得及征辟仲德先生,便被奸人所害,当真是一大憾事。仲德先生若是不弃,请往荆州为官,为小子出谋划策,小子必当无不遵从!“

    程昱一愣,没有想到何咸的姿态竟然会这么低,甚至于比邀请桥瑁的时候还要恭谨数倍。何进死前有没有如此推崇过程昱,程昱已经无从考究。但从何咸的态度来看,似乎并不作伪,这让程昱心生颇多好感。

    ”你这小子虽然好色,但是眼光却是不错!有仲德为你谋划,你将来之前途不可限量!“桥瑁一脸得意地捋着自己的美髯,好像程昱是他推荐给何咸的一样。

    ”大人,你为何不再考虑一下南下荆州?乱世将启,唯有荆州方能是一方乐土啊!“程昱再劝桥瑁道。

    桥瑁再次拒绝:”仲德莫要再劝!你在荆州好好做事,老夫有兴致的时候,自然会去拜访你!“

    程昱对于自家的这位臭脾气的郡守也是无奈了:”既如此,请大人保重!昱在荆州等候大人的车驾!“

    程昱说完,对着桥瑁深深一揖。

    何咸狂喜,没想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竟然捡回来一个顶级的谋士!这桩买卖真是赚大了!

    ”主公要不先回南阳,昱回一趟东郡带上全家老小,便去投奔主公!“程昱转而一拜,对着何咸说道。

    何咸赶紧将程昱扶起,道:”为防刘岱对仲德先生与桥郡守不利,本将还是领着这三千飞骑,护送两位去一趟东郡为好!“

    ”如此也好!“程昱点头答应,桥瑁也没再反对。

    于是,在并州飞骑的帮助之下,桥瑁又收拢了大概三千东郡士兵,一行六千余人一路东行去了东郡的冶所濮阳城。行进的路上,何咸旁敲侧击谈起“梦”的话题,程昱果然自言曾多次”梦上泰山,两手捧日“。何咸玩笑道”仲德先生不如在立上再加一个日字,必定前程似锦,蒸蒸日上。“程昱闻言大喜,谢过何咸,当真改”立“为”昱“,成为了程昱。何咸呆立当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到了濮阳,桥瑁又开始犯浑,死活不让南阳军入城,只让何咸等人在城外等候。只要何咸答应在濮阳城外等候,一应牛羊美酒,辎重粮草,全由濮阳提供。

    何咸知道桥瑁在担心什么,也不为难他,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一天之后,程昱带着几名族老过来拜见何咸。

    ”主公,我东阿程氏,想要举族迁徙。可是东郡如今兵荒马乱,盗贼四起,程氏手中的良田房子没有办法处理,这可如何是好?“程昱故作为难道。

    何咸会意,程昱是想全服程氏全族一并南迁,但是族中的老人舍不得放弃老家的土地和房子,故而前来找何咸要福利待遇了。


………………………………

第三百章 诸侯明争暗斗

    ”这个好办!“何咸拍着胸脯道,”无论是南阳郡还是荆州其他郡县,你们想定居在哪个地方,我就给你们准备好土地和房子。你们在东郡放弃多少土地,我将按照两倍之数偿还于你们程氏。几位族老觉得怎么样?“

    首领的老族长,浑浊的双目之中爆发出一道精光,一字一顿道:”我等在东阿的田地可都是良田呐?“

    何咸笑道:”我给你们补偿的田地也均为良田,且是一等一的肥沃良田,童叟无欺!你们确定好落脚的县城之后,我还会安排南阳的建筑队,给你们每一家建造一栋砖木结构的新房子,不用花钱,所有费用皆有何氏承担!“

    ”将军此言当真?“老族长追问道。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各位族老尽请放心,仲德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将来迟早是要登上大汉庙堂的公卿,我岂敢欺骗于他?”

    老族长一听何咸说程昱将来会飞黄腾达,高居庙堂,光宗耀祖。浑浊的双眼顿时笑眯成了一条缝,不住地点头道:“那我族的迁徙大事,就一切拜托将军了!”

    老族长说完,就要下跪给何咸磕头行礼。何咸赶紧拦住他,让他莫要如此见外。这个大礼,何咸不敢承受。

    “老朽还有一事想问将军。”

    “老族长请讲。”

    “将军觉得我族在何处落脚比较好?”

    “这……”何咸没料到老族长会问这个问题,想了一想,慎重道:“南郡冶所襄阳乃荆州首屈一指的大城,吏治稳定,盗贼绝少,民风淳朴,繁荣富饶,非常适合居住。”

    “将军的家人可在襄阳?”老族长再问。

    “没有。他们都在南阳宛城。”何咸如实答道。

    “南阳孤悬荆州大陆之北,四通八达乃四战之地。将军不怕将来战火延绵,侵袭南阳,祸及家人吗?为何不南迁至襄阳呢?”

    何咸闻言一愣:这个老族长不一般啊,对天下大势知晓得很透彻啊。旋即反应过来,哈哈大笑道:”襄阳虽然安稳,但偏居江南。本将志在匡扶汉室,靖平天下。如果连一个小小的南阳郡都守不好,如何为天子守九州?“

    ”那……老朽也选择南阳郡宛城!最好离将军的族落近一些,好有个照应。“老族长一脸奸笑道。

    何咸有些疑惑地望向旁边的程昱,程昱低着脑袋,不给何咸对视的机会。听老族长的意思,何咸怎么有一种被考校的意味呢?

    或许,从一开始,程昱就已经想好要迁居南阳宛城。之所以让老组长来演这一场戏,一方面是为了落实族人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感觉则是在考校自己的志向。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程昱不是愚忠的人,相反,他在政治处理方面极为果决和不择手段。在处理家族事宜方面,恐怕也是同样的节奏。幸好,何咸应该是通过了程昱的考验,不然的话,老族长就不是选择南阳宛城,而是要选择远离南阳宛城的地方,避免将来族人收到牵连。

    三天之后,程昱带着全族老少一百余口,来到了濮阳城外的南阳军营。辞别桥郡守之后,一行人往南阳而去。

    ……

    让何咸有些意外的是,江夏无战事。

    袁术竟然能够忍住对荆州的垂涎之心?何咸翻阅了徐鱼整理好的材料之后,才清楚前因后果,不是袁术不想攻打江夏,而是孙坚持反对意见。因为打江夏,等于打与何咸反目成仇。孙坚不想这么做。

    因为何咸出现导致的各种蝴蝶效应,孙坚在虎牢关之战后没能在洛阳皇宫捡到玉玺,刘表也被何咸赶出了荆州,也就不存在袁绍密信暗示荆州牧刘表半道截杀孙坚、抢夺玉玺这一出恩怨。而孙坚与何咸不但没有仇怨,而且交情不浅。长沙郡守的职位虽然被何咸许给了蒯良,但若是孙坚愿意回长沙郡效力,何咸肯定会给他腾出这郡守的位置。但事实上,一个长沙郡守已经不能满足孙坚。从成为十八诸侯之一开始,孙坚就有了自己的野望。他依附袁术,只是借势的第一步。反董卓之战中,他成功刷到了威望,收服了一批诸如程普、韩当、黄盖、祖茂之流的武将,麾下一万汝南兵更是对他敬若神明,言听计从。孙坚,已然拥有自立一方的资历。

    所以,孙坚以珍宝买通了袁术的心腹阎象,令其劝说袁术放弃荆州,改为攻略扬州。孙坚再以袁术下属自居,自请为袁术经略扬州,以为基地。袁术大喜,再拨付孙坚一万兵马,以及全部辎重、粮草、武器,放归了孙坚。孙坚本是扬州吴郡人,在老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