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个坚固的堡垒,都无法面对轰炸,木制的战舰更是没有任何抵抗的可能。
  火炮,所有人的心中只关注这一个问题。
  当然,如果能够拿到大明的不用点火的火枪研究一番,也没有人会放过。
  不用点火的火枪,许多人都在猜测,如果下雨的时候,会不会也能直接点火,如果能够这样,大明的火枪就比欧洲出现的火枪要先进的多了。
  除了各种商品,大明的武器成为了所有人最关注的东西。
  朱瞻基这个时候却不管他们各自的想法,他也不会轻易流出武器制造技术,让西方迅速追上大明的科技。
  在葡萄牙人正式投降之后,他迅速做出了各项指示。
  金纯代表大明接受对方的投降,薛禄带领幼军士兵,在羽林卫学的探子们的带领下,迅速占据要塞的各个重要位置。
  羽林卫在要塞选择一处适合充当朱瞻基行宫的地方,建立森严的防护体系。工部与内监就迅速配合,给朱瞻基建立新的行宫。
  并且在休达两山之间的平地上,建立一个商品展示窗口。
  同时,金纯在接受了葡萄牙人的投降之后,也迅速给来观战的一些使节递交了有大明文字,加上各国文字翻译的贸易国书。
  这份国书虽然只是一份推销信,但是却动用了无数的人力才出台。
  大明没有懂得西夷语言的人才,鸿胪寺与通政司只有会大食语言的通事。
  在从忽鲁谟斯前往休达的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虽然大明通事已经跟着那些大食商人学习了一番西夷的语言,但是口头交流还可以,书面语言能力就差了许多。
  因为这些大食商人本身就不是特别精通西方语言,他们大多掌握的也是拉丁文。
  而掌握西方语言,最主要的就是需要记住一个个不同的单词,所以在不能利用各国的文字进行书写的时候,用拉丁文来写国书,成为了唯一选择。
  而若不想被这些大食人在这个过程中颠倒是非,或者是曲解了大明的意思,还必须建立一套甄别系统。
  甄别系统是大明抛开了那些从忽鲁谟斯联络的商人通事,重新在马林招聘人手组建的。
  这里的人与统治了西班牙几百年的摩尔人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他们对其他语言或许掌握的还不够,但是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都是非常熟练的。
  但是这还不够,因为现在的欧洲,文艺复兴的大潮,导致了语言和文字正处于一个飞速更新换代的时间段。
  各国的语言和文字变化非常大,而且他们不像中文,文字不需要变化,变化的是组合方式。
  他们的变化就是组成一个个不同的单词,而且单词与原本的单词许多根本是毫无联系。
  大明的那些语言专家们,有些僵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根本不能在短时间内就熟悉他们的那一套变化方式。
  不过,不管怎么说,如今的大明是在主动去了解外界,而不是关起房门,管他外面是什么。
  这就是东方最大的进步!
  当天下午,葡萄牙人就携带武器离开了休达,他们留给了大明一个完整的堡垒。
  不过接到了国书的各国使节并没有离开,获准在休达的港口休息,并且在第二天接受大明皇太孙殿下的接见,洽谈贸易事宜。
  这些获准在港口逗留的使节,非常珍惜这个能近距离接触大明的机会,在他们的笔下,一条条信息被记载了下来。
  “我尊敬的国王陛下,我确信这个大明就是马可波罗笔下的黄金之国。他们是那么的强大和富足,就连士兵也能穿着柔软的丝绸,用着精美的瓷器。他们的食物是那么的精美,犹如一道道艺术品,让人不忍去吃。但是,当你将这些食物放进了口中,才会发觉,自己的人生是完全虚度的,原来人生之中有这么多美好的事情,而我们却缺少学习和了解的渠道和方式。”
  “我亲爱的玛利亚,当我被国务大臣派来了解大明的时候,我原本以为自己会面对凶狠的敌人,失去自己的性命。但是当我近距离接触这些大明人的时候,才知道,跟他们相比,我才是一个野蛮人。他们的士兵彬彬有礼,有着严明的纪律,见到我们,他们虽然尽量克制,但是却忍不住捂住鼻子。你不能相信,他们竟然每天都要洗澡,即使是最脏的士兵,他们也仿佛比圣女还要纯净。原本我们自豪于自己从来不洗澡,但是现在,在他们的眼里露出的歧视,让我感觉自己像那最肮脏的肉猪。”
  “我无法想象对方能够制造出比我们大十倍的巨舟,如果我们卡斯蒂利亚也能够有如此大的船,我相信大海将不会阻拦住我们的脚步。”
  “我终于看清了大明的火枪,虽然不能亲手触摸,但是也能看出他们的火枪比我们精美十倍,犹如一个个艺术品。在枪管的后方,有一个鸟嘴式的击锤,这是火枪不用点火的秘密。如果能够让我研究几个月,我相信自己也能仿造出来。”
  “天啊,我看到了什么!大明的工匠分工合作,将从船上运下来的木头,还有那金黄的瓦片,仅仅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在半山上面建起了一座宫殿。想到明日就能到那座宫殿接受他们的皇太孙殿下的接见,我就忍不住感到激动。”
  且不管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欧洲乡巴佬们是如何震惊,朱瞻基在确定休达已经到手之后,就开始下达一条条命令。
  舰队主力将会留在休达,接收休达,并且扩建港口和堡垒。
  更主要的还是派出超出十六个使团,每个使团十艘战舰,分赴各国,带着贸易样品与各国进行贸易磋商。
  除了欧洲人,还有奥斯曼帝国,马穆鲁克王朝,都是大明即将贸易的对象。
  而除了黄金和白银,还要确定各国能够与大明交换的物资。
  比如欧洲的骏马,羊毛,奥斯曼帝国的白纸等等,都是大明愿意要的货物。
  欧洲的造纸技术是从唐朝流传过去的,但是他们不会使用毛笔,所以东方的纸张并不适合他们。
  但是他们吸收了唐朝的造纸工艺,加入了淀粉,让纸张变的更加坚韧,可以用硬笔书写。
  在东方,只有昂贵的宣纸能够比得上他们的纸张质量,但是造价却要高得多。
  所以如今的普通纸张技术,西方实际上已经走在了东方的前面,纸张也能成为他们不多能拿得出手,大明愿意要的商品。
  所有的使团将会带着这些使节前往各国联络,而国书依旧是朱瞻基确定下来的固定格式,用大明文字和拉丁文书写。
  这份贸易国书没有过分强调政治地位问题,只谈经济与自由贸易,并且给出了各种商品的基本价格。
  所有的商品价格都只有如今欧洲的售价的一半左右,但是对大明来说,依旧是好几十倍的利润。
  只有一半的售价,这就意味着大明的这些奢侈品,必需品,必然将迎来一个销售高峰。
  在欧洲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先大赚他们一笔。
  所谓的自由贸易,就是大明有自由贸易的权力,所有国家必须敞开国门,与大明交易。
  大明当然也不是不守规矩,给出了贸易额百分之五的关税份额,交易的货物越多,交易国能够征收的税赋也就越多。
  在这样的互惠互利的条件下,如果你还不能理解大明的苦心,不愿意跟大明贸易,那么,也就别怪大明仗势欺人了。
  在朱瞻基的计划里,欧洲各国应该是愿意交易的,特别是威尼斯,他们本来就是以商业立国,他们的经济实力应该欧洲各国里面最强的。
  但是像奥斯曼帝国,他们就不一定愿意看到大明撇开他们,直接跟欧洲各国贸易,这可是直接断了他们的根啊!
  所以被派到君士坦丁堡那边的使团也是最大的,他们除了前往君士坦丁堡,还将前往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尼尔萨。
  除此之外,还有一只舰队将会前往目前被马穆鲁克王朝统治下的耶路撒冷,那里名义上是被马穆鲁克王朝统治,如今却是一片自由区域。
  这座原本以和平命名的城市,却是如今最大的罪恶都市。
  几十个不同的民族生活在这个城市,他们大部分是冒险者,间谍,杀手。
  撒拉逊人、希腊人、叙利亚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玛洛尼教徒、贝督因人都声称拥有所有权,三大教派的教徒们也都声称这里是他们的圣城。
  这两大使团还有前往希腊的使团将会紧密联系,如果遇到对方为难,将会毫不客气地进行反击。
  奥斯曼人虽然在帖木儿国的铁蹄下瑟瑟发抖,国王都被抓走了关进笼子里当猴子供人观赏,但是欺负欧洲人却跟玩一样。
  几十年后,他们就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让拜占庭灭亡,又占领了耶路撒冷,一直到二十世纪才被英国人终于抢了回来。
  这个国家可以说是欧洲的噩梦,欺负了欧洲几百年。欧洲人正是在他们的欺负下,断了在陆地向东方发展的希望,才执意发展航海,成就了强盛的欧洲。
  朱瞻基当然不愿意这件事继续这样发展,他不能让奥斯曼人如此强大,要给欧洲人留下一个窗口,这样他们也不会被逼的去海上冒险了。
  朱瞻基宁愿让欧洲人通过陆路前往东方,也不愿意他们进入大航海时代。
  美洲和澳洲,还是留给华人占据,才更符合华人的利益。
  所以,奥斯曼的力量必须得到遏制,君士坦丁堡这个名字,也比伊斯坦布尔要更好听一点。
  大战之后的夜晚是喧闹的,马林人送来了许多女性奴隶,在休达西南方与大陆的接壤处,建立了一个鸡寨。
  这个鸡寨依旧控制在马林人的手里,大明士兵前往享乐,要按照约定付费,这也是给马林人增加收入的一个渠道。
  马林人是沙漠闪族人的一个分支,属于是白色人种,他们的女人除了臭一点,高了一点,还是非常符合东方人的审美的。
  朱瞻基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大明人都喜欢胖的,哪怕是娇小玲珑型的女人,只要有个大屁股,就比高挑的女人更受喜欢。
  马林的女人大部分都是比较胖的,所以,格外受大明士兵的欢迎。
  现在也没有太多的脏病,一般的脏病大明的一生也能治疗,至于无药可救的艾滋病,那是二十世纪才会出现的绝症,现在根本没有,所以朱瞻基并不担心脏病会影响战斗力。
  当然,这些只是临时行为,想要让大明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安心,还是给每人发一个女人最划算。
  有一个女人,大明士兵就有了牵挂,也更愿意守护这里的土地。
  当朱瞻基把这个决定拿出来讨论的时候,原本各军都视在休达驻扎为苦差,现在却都抢着想要留下来了。
  反正最多只有三年的时间,在这里留三年,就能分一个老婆,运气好的话,回去的时候,就不是一个人,而是拖家带口地回去了。
  朱瞻基在大战之后格外忙碌,不仅仅是分配战功,更主要是针对欧洲各国的不同对策,都需要先设定一个基础方式。
  要不然,使团出使,就不能把握住外交的精髓,很容易事倍功半。
  第二日午间,一座宏伟的大殿在东侧半岛上,靠近西北港口边的半山处被搭建好了。在大殿的后方是一片木楼,形成了一片规模宏大的东方建筑群。
  在这个大殿内,朱瞻基会见了几个国家的使节,让他们见识了一番大明帝国的强盛之后,让他们带回去了大明帝国来到欧洲的消息。
  与此同时,携带着不同任务的使团分赴各地。按照距离的长短,跟各国带去了贸易的具体日期,并且将确定以后的贸易规则。
  这个规则,当然是由大明来确定的。


第五十二章 开始贸易
  大明的到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最开始的在马林停留开始,大明的宣传就已经根据朱瞻基的节奏开始了。
  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休达,是在不触及欧洲人敏感神经的基础上,宣传大明的强大。
  随着使团的出动,从伊比利亚半岛开始,大明的旋风刮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洲。
  就连如今脑浆都快打出来的英法百年大战,也因为大明的到来,都暂时停下了战争。
  英法百年大战,可以说是英法之间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争,在战争的高峰期,英国派出了一千五百艘船只远征法国。
  或者不应该说是远征,因为当时的法国,有一小半地区都是属于英国的。
  闻名世界的波尔多地区,在这个时代,还是属于英国所有。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
  这场战争除王位继承原因外,还为了争夺在法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和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法国于1328年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
  佛兰德尔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
  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
  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都不得不打。
  只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战争会持续一百多年,打到相互之间都死了好几个国王,甚至连国王族裔都换了,最后才分出胜负。
  最后的结果虽然是法国胜利了,但是在如今,却是英国人占据了绝对上风。
  三年前,英军攻陷哈弗勒尔,于阿金库尔战役大败法军。十月,他们与勃艮第公爵结盟,占领法国北部,法王查理六世无力抵抗。
  整个法国的西南部和北部,已经全部落入了英国人的手中,法国人只剩下了东部地区还在自己的手中,迁都到了特鲁瓦。
  大明的到来让英国人也震惊无比,在大明舰队抵达之前,就主动停止了战争,也给了法国人喘息的机会。
  但是更加可笑的事情发生了,如今的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竟然向朱瞻基送来了一封信,希望大明能主持公道,也帮他们赶走侵略者。
  查理六世派使者前来并不出乎意外,在神圣罗马帝国如今已经名存实亡的时候,法国一直自诩为欧洲第一强国,也一直想做欧洲的代言人。
  但是这场已经进行了快一百年的战争,却是英国人把法国人打的抱头逃跑。
  法国的失败不是战斗力的原因,主要还是封建城邦领主跟英国人勾结,才让法国人节节败退。
  法国的土地是欧洲最肥沃的,人口也是仅次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这样一个大国,落到如今要灭国的地步,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现在的查理六世不愿意对英国人地下头颅,却选择跟大明低头,不要说朱瞻基想不到这样的剧本,就连欧洲其他国家也想不通。
  从休达会战之后,大明留在休达的士兵就变成了一个个工匠,除了必要的驻守人员,其他人都要进行水泥烧制。
  这种活不能让马林人来干,甚至连已经确定留守的海军士兵都不能来干,只能让确定会跟朱瞻基一起回国的羽林卫的士兵们来干。
  水泥烧制技术虽然不算高深,但是对大明来说,技术封锁的越久越好。
  由工匠们带着羽林卫的士兵们建立水泥窑,烧制水泥,其他人负责开挖石头,垒砌工事。
  等到水泥烧制结束,工匠和羽林卫都回了大明,拆掉水泥窑,炸毁痕迹,也能让技术保密的时间更长。
  休达本来就是石灰岩,这种石头烧制水泥非常适合。修葺两座水泥窑用了半个月,但是半个月之后,每过两三天,就有一窑水泥出窑。
  这种用水泥和石头垒砌起来的工事非常坚固,就连大明的火炮也攻击不动。指望欧洲如今的最先进的小火炮,也无可奈何。
  朱瞻基这段时间悠闲了下来,除了每天研究一番如今欧洲的情况,就是陪着几个女人在山上游玩,带着已经怀孕的沈黛儿登山锻炼身体。
  按照计划,大明舰队在欧洲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半年,等她生产,应该会在回去的途中。
  如今女人生产就犹如是在过鬼门关,还是在海上,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沈黛儿原本是不喜运动的,但是听朱瞻基说怀孕期间多运动,增加体力,不仅对孩子好,对她自己也有好处。
  这个原本的小家碧玉就变成了一个运动少女,严格按照朱瞻基给她制定的运动计划锻炼身体。
  对后宫众女,朱瞻基除了警告了众人一番,并没有做出任何惩罚,只是让内监和宫女们加强了监督。
  如今身在异地,身边就这几个女人,他不想给出任何错误的信号让人利用起来。
  因此,他原本想等那几个被送来的波斯少女,印度少女被调教好了收房,现在也没了心思。
  反正她们的年纪也还不大,现在收了他们,还有一丝占有少女的罪恶感,等回了大明,再收她们也不晚。
  查理六世派来的使节是第一批回来的,也因为法国南部距离休达这里并不远。
  一开始,朱瞻基还以为自己的阅读能力有限,看错了查理六世的信件,但是几个通事都这样说,才让朱瞻基确定了查理六世现在是病急乱投医了。
  他看到大明帮马林赶走了葡萄牙人,难道就以为大明也会帮他们赶走英国人吗?
  别说大明根本不会干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就是大明愿意,他们又拿的出请大明的代价吗?
  欧洲金银本就不多,古董也少,至于后世那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现在大多都还没有诞生呢!
  朱瞻基把这看做是一件笑话,金纯也认为帮查理六世得不偿失。但是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的将领们,都有些蠢蠢欲动。
  战争就意味着军功,只要能讨朱瞻基的开心,那些士兵的生命在他们算个屁啊!
  薛禄就冒了出来,力主出兵,被朱瞻基训斥了一顿,才老实下来。
  在大明抵达之前,葡萄牙人为了预防马林人的反攻,就在休达建立了完善的工事。
  现在经过大明士兵的修缮,然后将石头拆下来,重新用水泥加固,这个工事可以说是坚不可摧。
  当然,如此大的工程,只是用大明士兵是不划算的。朱瞻基有意给马林贵族们增加一些经费,更想通过与马林人的合作,让大明士兵与马林人的关系能相处的更融洽一些。
  所以趁着大部队都在,开放了休达,让他们安排了差不多五万人到基地充当苦力。
  大明可不会做的像那些贵族一样苛刻,除了不会给他们工钱,无论吃喝都与大明士兵一样。
  其实对大明士兵来说,最近一段时间的伙食,已经是梦寐以求的了。
  在大明,想吃肉是很奢侈的事,但是在马林,这里有遍地的牛羊。大明的各种商品在这里都是奢侈品,一口铁锅就能换十只羊,一头牛,可以说,肉能随便吃。
  马林人的牧民,这些时日就赶着无数的牛羊,来休达这里换取茶叶,白糖,铁锅等等。
  虽然这种贸易的规模很小,但是对推进两个民族的友好相处,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半年以后,大明就会离开欧洲。那个时候,在休达这里留下的人马绝对不会超过七千。想要依靠这么多人就守住这个要塞,没有本地人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朱瞻基也到要塞外,西南方向,马林人设置的奴隶市场去参观了一番。
  这些奴隶都是部落之间征战的战利品,不管男女,等待他们的都是悲惨的命运。
  但是那里跟大明的骡马市场几乎没有区别,男奴隶一个个污秽不堪,女的则被清洗的干干净净,像牲口一样任人购买。
  这些女人最好的归宿就是指望一个大明士兵将她们买下来当侍妾,如果卖不出去,最后也不会被运回部落,而是会被奴隶贩子贩卖到国外去,再卖不出去,就只有鸡寨是她们的归宿。
  朱瞻基对这种社会氛围非常满意,奴隶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拯救他们的大明,总归有一些归属心。
  他也被各个部落都送来了一两个绝色佳丽,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面对与欧洲的碰撞,他的猎艳之心淡了不少,但是还是将一个个女人让刘承徽收进了后宫,先调教一番,教她们说大明话。
  时间进入了十月,休达这里的雨水也多了起来。
  两口水泥窑依旧在源源不断地烧制水泥,这些水泥不仅会在休达修建路面,也要为对面的直布罗陀准备充足的水泥修葺工事,所以现在烧制再多也不会嫌多。
  而这个时候,第一批前来进行交易的国家也抵达了,竟然还是跟大明打了一仗的葡萄牙。
  虽然大明将葡萄牙伸出来的手剁掉,但是因为实力相差太大,休达攻防战也打的比较克制,所以葡萄牙并没有将大明视为仇人。
  相反,大明的那些货物,都是葡萄牙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在开战之后,他们就开始筹备着跟大明交易。
  由若昂一世出面,各大贵族又支持,所以他们的舰队,还是第一批抵达的。
  若昂一世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但是这次与大明的交易,他却亲自前来。
  为了表示对葡萄牙人的欢迎,朱瞻基亲自到码头迎接,并且带上了鼓乐团。
  只是在鸣奏礼炮的时候,将葡萄牙人吓了一大跳。看到是空炮,并且经过了通事的翻译,他们才知道这原来是欢迎的礼仪。
  若昂一世去年的时候就到过休达,但是时隔一年,发现这个要塞已经大变样了。
  在要塞两边的山上,都能看到露出来的火炮,这些火炮可以直接覆盖整个海湾。
  葡萄牙人占据这里的时候,马林人虎视眈眈,时刻想着要把要塞抢回去。
  但是现在这里被大明人占据,马林人却喜气洋洋,还帮着大明人修建要塞。
  看到这一幕,若昂一世忍不住叹了口气,这个重要的海上要塞,以后恐怕再也不会属于葡萄牙了。
  葡萄牙人的旗舰被引进了海港,但是货船却都被安排在外围的港口,在那里进行登记。
  因为他们的船只运输量有限,也为了不把货物来回折腾,所以他们过来的时候只是携带了黄金和白银。
  其他货物他们都列了清单,然后恭候大明的大型货船前往装运,同时也给葡萄牙贡献一点关税。
  若昂一世登上了码头,脚下踩了踩水泥硬地,甚至故意用手中的长剑刺了一剑。但是地上只有一个小圆点,连一块碎屑都没有被刺开。
  他又抬头看了看全部用水泥,巨石垒砌的要塞,叹道:“这是攻不破的要塞啊!”
  虽然天上下着小雨,但是朱瞻基依旧让人在地上铺了波斯地毯。他那巨大的龙辇有了作用,载着若昂一世一起进了要塞,然后停在了东侧的山下。
  欧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口组成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差别,若昂一世就有比较明显的混血特征。他的身高不高,带着一顶有些可笑的黑帽子,显得有些滑稽。
  这个在历史上的伟人,抛开个人气势,不过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糟老头而已。
  但是他的气势在朱瞻基面前,并不算什么。朱瞻基前世就是人上人,这辈子更是身为大明的太孙,任何人在他面前也夺不走他的风采,何况他还有着最强大的自信心。
  若昂一世根本看不透朱瞻基的内心,他已经被大明繁琐的礼节给折腾的晕头转向了。
  他不能理解,一个王子出行,为什么身边就要有三千人随行,一百个下人侍候。这简直是巨大的浪费啊!
  而且在他身边侍候的人,竟然还要割掉那东西,变成不男不女的人。
  当他看到那木制的雄伟大殿,也忍不住为这巨大的建筑震惊,更让他心疼的是,在葡萄牙贵比黄金的丝绸,现在竟然随处挂在殿中,连下人们的身上,竟然也穿着丝绸。
  这个大明,实在太强盛了。


第五十三章 君权神权
  若昂一世给朱瞻基的印象是略带失望,但是朱瞻基带给若昂一世的印象却是震惊。
  不同的阅历让朱瞻基略带俯视地面对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但是在若昂一世这个“土著”的眼里,突然冒出来的大明就犹如外星人一样,彻底摧毁了他以往的世界观。
  这种不对等的交际,让朱瞻基稳稳地占据了主动。
  两个人在大殿内坐下,若昂一世就已经感觉到了这种不平等。
  朱瞻基的座位高高在上,而若昂一世只能在台下就座,需要仰望着坐在高台龙椅上面的朱瞻基。
  两个人在两个通事的翻译下才能进行着艰难的对话,当相互问安之后,进入正式对话的环节。
  若昂一世说道:“尊贵的大明皇太孙殿下,当大明携带着这些无敌舰队,远赴重洋,从遥远的东方来到西方,我想这一定是上帝的旨意让你们能闯过风暴海。”
  朱瞻基却回答说道:“上帝在我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吊死鬼,他有什么资格来成为我大明的指引者?”
  朱瞻基这样的回答,即使在几个大食翻译的耳中,也是极为大逆不道的。他们虽然是异教徒,但是安拉也没有否定对方的存在。
  但是他们很清楚,朱瞻基是能懂一些葡萄牙语的,所以丝毫不敢添油加醋或者是精简,将原话翻译了过去。
  得到这个答案的若昂一世目瞪口呆,半天都反应不过来。他的内心激动无比,如果不是朱瞻基的气势太足,他都想要痛斥对方一番。
  但是即便极力控制,他仍然忍不住问道:“难道大明人都是没有信仰的吗?”
  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关系如同粤语和官话的区别,两者的书面语言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发音不同。葡萄牙人大多能听懂西班牙语,西班牙人却听不懂葡萄牙语。
  不过这主要是发音的不同,只要两者相互接触几天,两人就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朱瞻基经过与翻译的半年学习,对如今的葡萄牙语虽然不能说的太复杂,但是简单的话还是听得懂的。
  这一次,朱瞻基不需要翻译,直接用大明话反驳说道:“不,恰恰相反,我们大明也同样经历了同样的原始阶段,从图腾崇拜,到巫术,到有神崇拜。如今的大明已经将自然,科学,学术,祖先,以及宗教崇拜组合起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无神崇拜。”
  几个翻译在一起商议了一番,才艰难地将朱瞻基的话翻译了过去。为了解释朱瞻基的这段话,通事用了更多的语言单词才把这番话翻译的合乎本意。
  不等若昂一世反应过来,朱瞻基又继续说道:“对大明来说,有神论,有神崇拜是落后的,是你们对如今的世界了解太少,未知太多,所以产生的一种恐惧。当与我大明接触越多,你们就会发现,你们自己的无知和可笑。”
  这话不仅仅是若昂一世和他的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