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闪烁)-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外,卓宇凡提出的正确战术,也是击退美军快速战列舰的主要因素之一,不然四艘巡洋舰无论如何也打不过两艘快速战列舰。

在这场被称为“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的战斗结束之后,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作战行动没再推迟。

当时,美军也没有能力阻止中**队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了。

虽然第31舰队完好无损,第32舰队的六艘老式战列舰也没有大的损伤,但是两艘快速战列舰都遭到重创,而且无法在澳洲修复。六月中旬,“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回到珍珠港,随后就启程返回旧金山与圣迭戈。“北卡罗来纳”号的损伤较重,直到九月底才完全修复,“华盛顿”号则在九月初修复。

也就是说,此场海战之后,美军已经没有可以突击登陆场的主力舰了。

五月十日,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作战行动开始。

(未完待续89免费小说阅《》)

第二百零二章最后之战

更新时间:201291217:18:09本章字数:4840

'卷一德意志的荣耀'第二百零二章最后之战

第二百零二章最后之战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绝对是所罗门群岛攻防战中打得最惨烈的一场。

对美军来说,瓜达尔卡纳尔岛是最后一座可供坚守的岛屿,再退的话,就将丢掉整个所罗门群岛。对中**队来说,瓜达尔卡纳尔岛则是攻占所罗门群岛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控制所罗门群岛的关键所在,只有占领了这座岛屿,才算真正占领了所罗门群岛,也才有可能控制整个所罗门群岛。

五月十日,登陆前的火力准备开始。

这次,中**队花了足足半个月,用来扫清登陆障碍。

在此之前,中**队的登陆前火力准备时间往往只有几天,最短的只有一天,最长的也不过七天。在打了这么多场登陆战之后,中**队的指挥官已经认识到,登陆前的火力准备十分关键。

说白了,火力准备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陆战队能以多快的速度控制滩头阵地。

事实上,中**队在这方面也吃了不少亏。比如,在攻打腊包尔的时候,火力准备就不过充足,虽然陆战队顺利占领了滩头阵地,但是在向内陆挺进的时候,遇到了美军的顽强抵抗,损失非常大。此后,在攻打新乔治亚岛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导致陆战队承受了不应该的伤亡。

有趣的是,在最初的作战计划中,登陆前的火力准备只有五天。

也就是说,一路打下来,中**队的指挥官提高了对登陆前火力准备的重视程度,并且临时修改了作战计划。

当然,这也与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之前的战斗有关。

按照原计划,登陆战斗应该在四月中旬打响,但是受到美军影响,登陆作战行动一再推延。既然已经延迟了将近一个月,也就不怕再延迟几天,所以鲁志刚在发起行动前,把登陆前的火力准备时间延长到了半个月。当然,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在推迟登陆行动的时候,物资依然在源源不断的送往前线,当时腊包尔等几座前线基地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军事物资,仅弹药就有一百多万吨。也就是说,即便把登陆前火力准备时间延长两倍,也不会出现弹药紧缺的问题。显然,如果登陆行动在四月中旬开始,那么火力准备时间肯定得控制在五天左右。

持续十五天的炮击与轰炸,几乎摧毁了美军的斗志。

因为弹药极为充足,所以承担火力支援任务的部队几乎没有停歇过,瓜达尔卡纳尔岛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遭到轰炸与炮击。

如此猛烈的轰炸与炮击,让岛上的美军度日如年。

当时,美军甚至不敢到外面大小便,只能藏在防空洞里,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一些美军官兵甚至祈祷中国陆战队早一点登陆,因为只有在中国陆战队登陆之后,这种天崩地裂般的轰炸与炮击才会消停,他们才有机会到地面上作战,顺便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而不是一直窝在地下的洞窟里面。

在这十五天中,中国海军与空军,总共向瓜达尔卡纳尔岛投掷了三十四万吨炸弹与将近二十万枚大口径炮弹。根据中国海军统计,仅二百四十毫米以上的炮弹就消耗了三万六千余枚。

这是个什么概念?

从战争爆发之后算起,到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之前,中国海军在所有海战与登陆作战中消耗的同类型炮弹总共也不到三万枚。

炮击到底有多猛烈呢?

十五天里,战列舰编队里的五艘快速战列舰、以及航母战斗群里的十艘巡洋舰都回到过腊包尔,更换过主炮炮管。当时,仅从战舰上换下来的炮管,就装满了一艘万吨级散装货轮的货舱。这些炮管无法继续在战舰上使用了,但是并没有报废,而是在送回国内之后,经过简单处理,提供给了火力支援舰。战列舰主炮身管寿命在一千发以内,即以全装药的方式发射一千次。之后,就会因为身管膛线烧蚀导致精度降低,但是还能继续使用,并不存在安全隐患。对于火力支援舰来说,对精度的要求并没有战舰那么高,因此也就不需要过分在乎身管的烧蚀程度。当时,从战列舰上退下来的一些主炮身管,在火力支援舰上服役了很长一段时间。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三百八十毫米舰炮身管的最大使用寿命达到了七千四百八十六次。有趣的是,到了大战后期,中国海军还专门委托兵工厂,开发出了一种三百八十毫米炮弹弹带。这种缠绕在炮弹外面的弹带,主要就是增加炮弹的直径,使那些已经严重磨损的炮管能够继续使用。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经过十五天不间断的轰炸与炮击,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快要崩溃了。

五月二十六日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登陆战斗打响。

此时,顾祝同指挥的第五舰队第一战斗舰队、即原先西南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战斗群已经前出到珊瑚海北部海域。

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之后,冯承乾对海军编制进行了调整。

不管是巧合,还是有意模仿,冯承乾推出的新编制体系与美军非常相似,即赋予每个战区一个单独的舰队编号,并且由战区司令部直接指挥舰队作战,而舰队的调配权则由海军司令部掌管,即由海军司令部根据实际情况,向各个战区分派舰队、或者在战区之间交换与调派舰队。

新的编制体系下,太平洋方向上有三个战区,即面向日本的北太平洋战区、面向马里亚纳群岛与夏威夷群岛的中太平洋战区、以及面向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西南太平洋战区,舰队编号都为单数,即分别是第一舰队、第三舰队与第五舰队。除了这三支舰队之外,还有驻扎在新加坡的第二舰队。

一九四二年初,在所罗门群岛战役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国海军夺取了马六甲海峡里的要塞,即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

攻占新加坡的行动非常顺利,也就没有受到重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新加坡是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加坡成为了国联的共管地,由英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共同管理。虽然当时,冯承乾努力为中国争取过,但是在英国不肯让步,以及美国表明立场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把新加坡交给中国。

大战爆发前,驻扎在新加坡的德军只有象征性的几百人。随后,这支部队就通过柔佛海峡撤退到了马来西亚,最终到达泰国,在一九四零年底来到中国。结果就是,新加坡被英国完全控制。

在一九四一年,英国曾经想过死守新加坡。

特别是在美国参战之后,英国开始加强新加坡的防御部署,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准备在这里与中**队作战。

可惜的是,中**队并没有急于攻打新加坡,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菲律宾。

当然,这并不等于中**队不会攻打新加坡。

事实上,中**队必须攻占新加坡,因为只有占领了新加坡,才能控制马六甲海峡,也才能让舰队自由进出印度洋。

只是,在一九四一年,中国海军还没有进入印度洋作战的想法。

说白了,中国海军的主战场在太平洋上。也就是说,在太平洋上击败美国海军之前,中国海军没有理由开辟第二条战线。

到了一九四二年初,中国海军才决定攻占新加坡。

此时,英国已是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办法去守卫遥远的新加坡,甚至压根就没有想过守住新加坡。

结果就是,中**队没花多少力气就占领了这座马六甲海峡里的岛屿。

随后,第二舰队就在新加坡成立。

这一编制,也成为了中国海军此后舰队编号的规矩,即以新加坡为界,面向东面的舰队全部为单数,而面向西面的则为双数。大战期间,中国海军还先后组建了主要在西印度洋地区活动的第四舰队,在南大西洋与南印度洋活动的第六舰队、以及在北大西洋活动的第八舰队。太平洋方向上,则组建了面向东太平洋的第七舰队与面向东南太平洋的第九舰队。到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海军总共已有九支舰队。

新的编制体系,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舰队的作战灵活性。

拿顾祝同的航母战斗群来说,在西南太平洋上作战的时候,则归属于第五舰队,如果开赴中太平洋,则归属于第三舰队。任何一支作战舰队,这有在归属于某个地区舰队之后,才会获得具体编号。比如,航母战斗群在归属于第五舰队之后,获得第一战斗舰队的番号,而方志盛的战列舰编队则被赋予第二战斗舰队番号。

虽然顾祝同的主要任务与以往一样,即掩护与支援陆战队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但是他采取的方法却不一样,即不再留在登陆部队后方,而是主动前出到战线前沿,以进攻行动代替了防御行动。

当天,第一战斗舰队就轰炸了马基拉岛附近的美国海军锚泊地。

可惜的是,斯普鲁恩斯的第31舰队与米切尔的第32舰队已经离去了,轰炸只摧毁了锚泊地的基础设施。

……

第二百零三章开辟新战场

更新时间:201291223:02:24本章字数:4820

第二百零三章开辟新战场

中国海军打得如此积极,让斯普鲁恩斯倍感意外。

按照他的判断,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难度比以往的任何一次进攻都要高得多,因此中国海军应该更加保守一些,不会让舰队前出到珊瑚海腹地,而是应该留在后方,以支援陆战队为主。

要知道,此时的中国海军更加承受不起损失。

如果舰队前出遭遇不测,哪怕只是很轻微的损失,也将导致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作战行动受挫。显然,中**队难以承受这样的失败。如果不能顺利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也就无法顺利占领整个所罗门群岛,接下来不管是攻打澳洲大陆,还是进军夏威夷群岛,或者是去印度洋开辟第二战线,都会遇到麻烦。说得严重一点,甚至会导致中国的整体战略计划推迟数个月。

可以说,中国海军更应该采取较为保守的进攻战术。

当然,中国舰队打得如此积极,也让斯普鲁恩斯没有退路了。

就在中**队发动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作战行动的时候,也就是登陆前的火力准备期间,德军在德俄战场上发动了夏季攻势,中国陆军也在大陆战场上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协助德军作战。

可以说,红俄离战败只剩下倒计时了。

德俄战场上,德军总共投入了四百四十个师的兵力。虽然只有不到八十个师面向红俄首都莫斯科,在高加索与里海方向上有一百二十个师,但是德军把将近两百个师留在后方,充当战略预备队,其中包括最精锐的十四个坦克师与十六个装甲师,以及之前一直部署在帝国本土的四个帝国近卫师。

也就是说,德军的进攻战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初期,德军的主要目的肯定是攻占里海北岸地区,争取尽快在里海以东与中国陆军的先头部队会师,然后与中国陆军一道控制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而获得从中国进口物资的运输通道。

这一点,在中国陆军的进攻部署上也有所反映。

当时,中国陆军在中亚与西伯利亚部署了近四百个师,总兵力高达五百万,其中主力部队都面向里海。

可以说,中德军团在中亚会师已经不是什么悬念了。

如果中德军团顺利会师,而且德军在里海战场上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那么德军随后就会向莫斯科发动进攻。

到时候,德军庞大的战略预备队就将发挥作用。

设想一下,当两百多个德军师向莫斯科推进的时候是个什么场面。

不管俄军有多么能打,在战略上已被中德军团包围的情况下,守住莫斯科的希望几乎为零。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俄军将在冬季到来之前丢掉莫斯科。

虽然在丢掉首都之后,红俄肯定不会投降,而会退到乌拉尔地区,利用这边险要的地理环境抵抗中德联军,但是没有了莫斯科,红俄还是红俄吗?就算大部分俄军都退到了乌拉尔地区,红俄也将变成一支无足轻重的力量。

说白了,与战败没有什么区别。

这下,问题出来了。

如果红俄在一九四二年战败,美国与英国能够坚持下去吗?

暂且不说美国,毕竟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环境,就算所有盟国都战败了,美国也能单独打下去。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红俄牵制中德军团,英国也坚持不了多久。

要知道,红俄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在陆地上的最后一个敌人。

虽然在击败红俄之后,中国肯定会把重点转向太平洋,争取在太平洋战场上尽快击败美国,而不会立即向大西洋派遣舰队,最多只是向欧洲征性的派遣一支远征军,参与针对英国的作战行动。但是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击败红俄之后,就会把矛头转向英国,而且肯定会直接攻打英国本土。因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拥有一支规模与实力都不亚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庞大舰队,所以德军攻上英国本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再退一步,就算英国皇家海军在海战中击败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也无法阻止德意志第二帝国集中全部里面轰炸英国本土。只要轰炸规模扩大,而且持续半年以上,就算英国没有战败投降,也将变得无足轻重。

事实上,在五月中旬,英国国内就出现了投降的声音。

虽然主张投降的人并不多,即便是最悲观的政治家都认为英国还有资本跟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停战谈判,因此就不能算是投降,最多只是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条件停战,但是其影响非同小可,即英国人已经在持续不断的战略轰炸中耗光了国力,消磨了斗志,也丧失了取胜的信心。

对于参战还不到一年的美国来说,当前的局面显然不容乐观。

要知道,美国的战争动员还没有完成,如果红俄与英国相继战败,那么美国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击败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

问题是,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局面呢?

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反败为胜,甚至不可能夺得主动权,能在所罗门群岛坚持下去就非常不错了。大陆战场上,美国是有力使不上,除了继续为红俄提供物资与装备方面的援助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欧洲战场上,就算已有数十万远征军到达英国本土,在投送力量与后勤保障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跨过英吉利海峡,在欧洲大陆上开辟第二战线。

当时,美国只能在两个地方做文章,一是北非、二是印度洋。

意大利参战之后,北非战场开打。最初,意军的表现还算不错,一度把英国的北非军团与流亡法国的殖民地军队赶到埃及境内,在意军停止进攻的时候,前锋突击部队离苏伊士运河只有不到两百公里。可惜的是,好境不长。在一九四一年下半年,意军全线崩溃。如果不是德军及时出兵北非,恐怕在一九四一年圣诞节到来之前,意军就会被英国的北非军团赶回本土。

当时,在北非指挥德军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隆美尔。

短短两个月内,隆美尔就改变了北非战局,再次把战线推进到埃及境内,控制了从摩洛哥到利比亚的大半个北非地区。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海军没有让德军失望,在一九四一年十月份击败了英国海军的地中海舰队,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也掌握了地中海的制空权。一九四一年底,在获得了充足补给之后,隆美尔仅用了一个月,就把战线推进到了苏伊士运河西岸。受到德军的支援与鼓舞,意军也在同时攻占了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几处战略要地。进入一九四二年,德军扫荡了整个尼罗河下游地区,并且从土耳其出兵攻打叙利亚。西面,意大利军队在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战略要地之后,于一九四二年二月开始攻打直布罗陀要塞。

到德军在德俄战场上发动夏季攻势的时候,德意联军已经占领了整个北非,英国的北非远征军退到了阿拉伯半岛与东非高原上。虽然德军并没有占领整个苏伊士运河,即运河东岸地区还在英军控制之中,但是已经能够封锁苏伊士运河,阻止英国通过这条运河获得来自印度的资源。

当时,美国要做的,就是协助英**队反攻埃及。

只是,难度相当大。

德意联军已经占领了直布罗陀要塞,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并且在这道狭窄的海峡里面部署了上万枚水雷。显然,美国不可能通过地中海,把物资送到困守苏伊士运河东岸地区的英军手里。这样一来,美国就只能让船队进入印度洋,即打通印度洋航线,经红海与波斯湾向英军运送物资与装备。

问题是,进入印度洋,就肯定得面对中国海军。

事实上,中国海军攻占新加坡,就与德意联军在北非取得的胜利有关,可以看成是一次战略上的协同作战。

说白了,只要有必要,中国海军随时会出兵印度洋,阻止美国向中东地区运送物资。

这样一来,美国就必须出兵印度洋,在印度洋开辟新的战线。

显然,问题就在这里。

美国拿什么开辟印度洋战场?

要知道,美国海军的战舰几乎全都在太平洋战场上,留在大西洋上的,只是用于护航的中小型战舰,根本没有适合海战的主力舰与舰队航母。至于英国皇家海军,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牵制下,也不可能出兵印度洋。相反,中国海军有足够的实力,哪怕只派两艘舰队航母去印度洋,也能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把美国的舰船挡在红海与波斯湾之外,让美国根本无法援助当地的英军。

显然,美军要想出兵印度洋,首先就得在西南太平洋上击败中国海军。

以当时的情况,美军至少要在这里干掉、或者重创两艘中国海军的舰队航母,才有可能分出一部分战舰前往印度洋。

毫无疑问,这个艰巨的任务交到了斯普鲁恩斯手上。

不管斯普鲁恩斯有多么不情愿,尼米兹也不会让米切尔去对付中国舰队。

第二百零四章披挂上阵

更新时间:20129138:30:49本章字数:5225

第二百零四章披挂上阵

从一开始,斯普鲁恩斯就反对开辟印度洋战场。

在他看来,如果在太平洋上都无法击败中国海军,那么开辟印度洋战场,只能增加美国海军的作战负担。要知道,不管是跨越太平洋、还是穿越大西洋,美军舰队前往印度洋都需要航行上万公里,而且在印度洋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可供舰队停靠的大型港口,更没有足够多的海军基地。在远离本土的印度洋作战,美国海军的处境将极为糟糕,而中国海军却能背靠本土作战。

说白了,美国海军在印度洋上击败中国海军的希望更加渺茫。

与如此巨大的风险相比,即便在印度洋战场上打赢了,收获也不会多到哪里去。

最大的收获,也许就是帮助英国守住中东地区,让德军暂时无法对波斯湾与印度构成威胁。

问题是,这样的局面能维持多久?

红俄战败之后,德军将有数百万大军无处可用,到时候除了用来攻打英国本土,肯定会用于开辟新的战场。

事实上,如果德军真的攻打英国本土,根本要不了多少地面部队。

按照斯普鲁恩斯的估计,德军在英国最多投入一百五十万地面部队,再加上五十万左右的预备队。

当然,德军也许不需要投入这么多兵力。

原因很简单,中国陆军有更加充足的兵力,而且中德联合作战已经非常成熟了,中国很有可能向欧洲派遣远征军。

那么,剩下的德军会去哪呢?

可以肯定的说,德军肯定会进攻中东地区,而且会从三个方向上发起进攻,即渡过苏伊士运河进攻约旦河地区,从土耳其南下攻占叙利亚与伊拉克,以及翻越高加索山脉向伊朗发起进攻。

毫无疑问,英国根本不可能同时守住这三条战线。

这样一来,德军攻占中东地区,进逼印度只是迟早的事情。

当然,还得把中国陆军算上。

只要中德军团在中亚会师,那么中国陆军就铁定会南下攻占阿富汗,然后从印度河攻入南亚次大陆。中国还有可能从中南半岛向西发动进攻,经过缅甸攻打印度。此外,只要中国海军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权,那么中国陆军就有可能在印度半岛上开辟新的战线,从三个方向上攻打印度。

在斯普鲁恩斯看来,中国肯定会攻打印度,而且会在德军越过伊朗高原之前。

道理很简单,中德在这场大战中是盟友,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在战后也是盟友。如果中德同盟打赢了这场战争,那么中德间的矛盾肯定会在大战之后爆发,到时候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将成为对手。

显然,双方的政治家都能想到这一点。

这样一来,在大战期间,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得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压缩对方的势力范围。

事实上,这一点已经体现出来了。

这就是,在大陆战场上,中国后参战,但是投入比德意志第二帝国还要大得多,占领区的面积远超过德意志第二帝国,而德军在苦战之后却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德意志第二帝国当局已经对此感到极为不满了。直接表现就是,德军在发动夏季攻势的时候,并没有把主力全部放在里海方向上,等同于让中国陆军承担了主要作战任务,而德军则留下了足够的力量用来攻打莫斯科。

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一九四二年初,也就是准备发动夏季攻势的时候,中德就进行了一次秘密谈判,主要内容就是划分占领区。

当时,中国当局提出以乌拉尔山与乌拉尔河为分界线,西面归属德意志第二帝国,东边则由中国占领。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认为这么做很不公平,毕竟德军在打击红俄的主要力量,中国等于是拣了现成的便宜。谈判一直持续到一九四二年底,即红俄战败的时候都没有结果。直到大战结束前,中国才做出让步,采纳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提出的方案,即把里海周边地区交给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可以想像,中国肯定不会让德军占领印度。

要知道,英国能够成为日不落帝国,印度这块殖民地起到了不可否缺的作用。没有印度的话,英国就永远成不了世界大国。

哪怕战后,印度不大可能成为中国的殖民地,也比落入德意志第二帝国手中好得多。

别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就试图夺取印度,并且为了印度的利益而放过了英国。

可想而知,中国出兵印度需要的只是时间。

说白了,关键就在大陆战场上。

只要红俄战败,中德都能腾出足够多的部队,德意志第二帝国会在攻打英国本土的同时把重点转向中东地区,而中国则会在策划攻打澳大利亚的时候,在南亚次大陆上开辟新的战场。

中德同时出兵,英国还能守住中东与印度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即便美国全力以赴,也不可能阻止英国在这两处地方战败。

如此一来,美国出兵印度洋,帮助英国作战,在战略层面上根本没有意义,只是在平白无故的消耗宝贵的军事力量。

如果只是消耗陆军,斯普鲁恩斯还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

关键是,得让海军去赴汤蹈火。

可惜的是,斯普鲁恩斯只是舰队指挥官,根本没有战略决策权。

事实上,当时尼米兹也反对出兵印度洋,至少认为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还进行得如火如荼、中**队即将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时候,没有任何理由出兵印度洋,并且向罗斯福提了出来。

显然,尼米兹的影响力比斯普鲁恩斯大得多。

虽然在政治上,尼米兹的建议根本行不通,毕竟中东局势已经危如垒卵,英军随时有可能战败,但是罗斯福也得顺从实际情况,即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即将打响的时候,美国海军确实无兵可派。

当时,美国海军能够动用的,只有刚刚建成的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这两艘战舰分别在三月与四月建成,在四月与五月服役。问题是,相关的训练工作根本没有完成,最快也要到八月份才能形成战斗力。为此,这两艘战舰一直留在大西洋,根本没有派往太平洋。直到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打响,美国海军才在六月初,把这两艘战列舰派往太平洋。

问题是,两艘战列舰能做什么?

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战列舰早就不是海战主角了。在广袤的大洋上,再多的战列舰都顶不上一艘舰队航母。

显然,美国在政治上的要求,超过了美军的实力能力。

结果就是,罗斯福首先要求美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挫败中国海军,再向印度洋派遣一支远征舰队。

这下,尼米兹后悔了。

要知道,如果没有这道命令,他大可以让斯普鲁恩斯与米切尔以保证舰队实力为主,尽量避免与中国舰队决战。哪怕会为此丢掉瓜达尔卡纳尔岛,可是决战失败,照样会丢掉瓜达尔卡纳尔岛,甚至会丢掉澳大利亚。

问题是,还有别的选择吗?

尼米兹没有顶住总统的压力,毕竟他也知道进军印度洋的政治意义,更清楚其主要目的还是援助红俄。

说白了,就是通过开辟新战线,牵制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事力量。

这样一来,压力就转嫁到了舰队指挥官身上。当然,在麦克阿瑟与哈尔西那里,根本就没有问题,两人都认为必须死守瓜达尔卡纳尔岛,而且都认为舰队应该在作战行动的时候表现得更加积极一些。

显然,舰队作战与米切尔没有多大关系。

在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回国修理之后,米切尔指挥的第32舰队沉底沦落为打酱油的角色。他指挥的那几艘老式战列舰,不但不能为航母提供掩护,还难以在抗登陆作战中发挥作用。当时,第32舰队所能做的,也就是掩护一下那些前往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运输船只,而且掩护范围仅限于马基拉岛以南海域。在马基拉岛到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航线上,运输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