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隋唐当好汉-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不是姜松想不透,而是虞世南在隋朝混得不怎么样,虞世南和其兄虞世基是南陈的官员,特别是虞世基在南陈时受到陈主的重用,南陈灭亡后被杨广一并带回了长安。而此时的虞世基现为通直郎,虞世南为校书郎,官职较低,姜松怎么可能认识。加上姜松不爱和朝中官员交往,对朝中官员的情况更是陌生。
虞世南、虞世基二兄弟都是书法大家。虞世南虽然容貌怯懦,弱不胜衣,却性情刚烈,不阿谀奉承,直言敢谏,不是很合群。而其兄虞世基则四面玲珑,为人圆滑,有极好的人际关系。
虞世南、虞世基二兄弟性格各异,政见不同,是二个极端,却不影响二人间的深厚感情,二兄弟一直住在一起,感情一直非常的好。加上虞世南、虞世基二兄弟出身贫寒,又是同一个授业之师,感情之深难以言表。
南陈灭亡后,虞世南与虞世基二兄弟同入长安,虞世基做了隋朝秘书郎,后迁起居舍人。当时世基任内史侍郎,权倾当朝,荣华无比,妻子所用被服,尤胜王侯。虞世南虽与世基同住,仍以勤俭务本,从不奢侈享受。
由于姜松小的时候学过欧阳恂的字体,所以对虞世南的情况有所了解,知道虞世南在智永大师的精心传授下,妙得其体,圆融遒丽,外柔内刚,继承了二王书法传统。
姜松那里知道,虞世南同样是唐初二十四开国功臣之一,是李世民手下的重臣。隋朝灭亡后,李世民听说虞世南之名,引为秦府参军,又授宏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同掌文翰,后来又担任著作郎。
“晓雅,把虞大人请进来,哥哥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别的官员躲哥都来不及,生怕哥影响到名声,他反到找上门来,还真有点意思。”
“姜哥哥,这个虞大人不简单,听我爷爷说很有才华,还写得一手好字,他还有个哥哥也在朝中当官,只是二兄弟目前官职都不高,在儒林人士的眼中名望可不低,特别是二兄弟写的字真的非常的好。”
第213章 无耻之举
卖糕滴!
不会真是唐初的四大书法名家之一的虞世南吧?那可是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是真正的饱读诗书的大儒。特别是那手字算得上当世第一,比其他同时代的欧阳询、褚遂良、薛稷三位书法家还微胜一筹。
“姜哥哥,不是卖糕的,是儒生,你弄错了。”
姜松傻眼了,一下子呆滞起来,没有想到这妞真能理解,居然理解成卖糕的人了,要是让虞世南知道姜松把其当成卖糕点的人,估计要活活被气死。姜松哭笑不得,也不好解释。这事无法说明白,只能装疯卖傻。
“晓雅,去把虞大人请进来。”
“姜哥哥,这虞大人你要客气点,别再出口伤人,如果是能想办法让虞大人留下点墨宝就好了,虞大人的字目前在洛阳城中很难求到。”
姜松狠狠的瞪了一眼苏晓雅,这妞是想要人家虞世南的字。怪不得解释那么多,见别人的时候怎么不解释。看来这虞世南应该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毕竟能让苏晓雅动心的字可不多,她的爷爷苏威老爷子本就写得一手好字。
不大一会,苏晓雅亲自把虞世南带了进来,并向姜松做了简单的介绍。让姜松郁闷的,这妞真上心,平时她会为人介绍,除非黄河水倒流。
姜松也站起身亲切的微笑道:“虞大人,欢迎!热烈欢迎!今天是吹什么风?把你这鼎鼎大名的当世书法大家给吹到本官这草屋来了,真是倍感荣幸、蓬荜生辉!”
苏晓雅见姜松一反常态,对虞世南热情洋溢的接待,心里乐开花,以为是叮嘱起了作用。那晓得姜松对书法家也是喜欢的,也想弄点虞世南的墨宝,谁让虞世南的字在后世那么值钱。
虞世南被姜松的热情接待搞得不大适应,这和传闻中的胆大妄为、狂妄自大、嚣张蛮横沾不边唉!不是说姜松一直对儒生有成见,甚至是鄙视,说儒生都是空说空讲,喜欢吹牛吗?
“下官见过姜大人!”
虞世南可不敢失礼,对姜松行了个大礼,姜松侧身一让,不愿意接受。这到了隋朝后,姜松也很少向人行大礼,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大礼。姜松最多就是向皇帝老儿磕过几头,其他官员真还没有行过什么礼。
虞世南见姜松侧身让过,只受了半礼,心中更是怀疑,怎么和传闻中的差距那么大?来之前的虞世南还有点忐忑不安,生怕姜松这愤青甩嘴脸,到那时就难下台。实际情况出入太大,虞世南有点蒙,有点梦中的感觉。
“晓雅,笔墨侍候,鼎鼎大名的大书法家来了,当然要给咱们留下点墨宝。”
卑鄙无耻的姜松根本不问人家虞世南是否愿意,直接强势下达命令,就象是给手下人下达命令一样。这下把虞世南搞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好拒绝,真要拒绝的话,那以后别想再见面了,明摆着就是不写几个字留下,就得罪眼前皇帝的新宠、朝廷的新贵。
苏晓雅也被姜松的强势搞得微微一愣!片刻后马上准备好笔墨纸砚,并亲自研墨。虞世南一看,都这样了,还能咋的,鼻子大了压着嘴,只能挥毫书写呗!
“姜大人,要写什么字?”
姜松微微想了想道:“虞大人,就写‘东方远洋商社’,至于其他要写的字问晓雅好了,她可是一直期盼着得到你的墨宝。”
姜松在心中早就想好了,只要从西洋返回来后,首先就是成立东方远洋商社,目的就是开展远洋贸易。到时候组建一只强大有船队专门跑西洋诸国,把西洋鬼佬的金币都赚回来。这样既增强了自身的实力,也带动隋朝的出口贸易延续下去。
虞世南挥毫如有神,不落疏慢,下笔行云流水,东方远洋商社几字一蹴而成,所书写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深得二王之精粹。
“好字!好字!真是绝世好字!本官第一次见到如此美妙之字,真如罗绩娇春,鹤鸿戏沼。”
“谢姜大人夸奖。”
苏晓雅得到自己喜爱的字后,心里那个高兴,脸上笑成一朵花,让其看上去更加的清纯、姣美。不停的向虞世南说谢谢。
“晓雅,还不赶快给虞大人上茶,上最好的茶。”
此时的姜松绝对相信,眼前的虞世南就是唐初四大书法名家之一的第一人,是真正的书法家、文学家、诗人、大文豪。
“虞大人,请喝茶,这是姜哥哥私人收藏的好茶,一般人还喝不到呢?”
丫的,一杯好茶换回来几幅虞世南的字,这买卖太划算。姜松只清楚后世虞世南的字非常的贵,价格高得吓死人。那里会知道,现在洛阳城中虞世南的字同样值钱,不是一般人能求到的,一幅字也高达数百贯钱。
虞世南看了看姜松,犹豫不决的道:“姜大人,下官来找你是有点事想请你帮忙,望大人成全?”
汗!
什么事都未说就成全,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姜松那敢答应,得先了解情况后才能决定。姜松虽然年青,也不是毛头小子,前世都近三十岁的人了,经历过不少的事,能不知道轻重吗?
“虞大人,你请说,只要是本官能帮的,绝对不会含糊,一定帮忙。”
姜松也挺奇怪的,虞世南是当世书法名家,还有什么事需要姜松帮忙,这有点说不过去。凭这丫的名气,很多人都会卖帐。怎么会找到姜松这位名声不好的人来呢?说出去估计都不会有人相信,都会觉得是玩笑话。
“姜大人,你这次出使西洋诸国,下官真的想跟随你去西洋诸国走一趟,想亲眼看一下那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了解一下西洋诸国的文化习俗。下官在家乡越州余姚时,听过海商们说过海外的情况,心中一直很向往,却没有任何机会前往。这次听说大人要出使西洋诸国,原本早就相来求见大人了,只是听闻大人不喜欢儒生、书生,担心会被你辱骂,后来看到你麾下同样也有书生任职,这才大着胆子前来求见。”
汗!
姜松在书生、儒生中的名声真的好差,估计都是那些大儒弄出来的。儒生们不把姜松弄臭视不罢休,只要有机会都会对姜松狂轰烂炸。
姜松也郁闷,不就是说了几句实话而已,有必要这样一棒子打死人吗?现在连有心想到姜松麾下效力的人才都不敢轻易前来,担心姜松真的象传闻中的那样狂妄、蛮不讲理。其实接触过姜松的人都明白,姜松挺好处的,对人掏出心窝子,从来不对熟人搞阴谋诡计。
对于文人、诗人喜欢四处观光旅游,这一点姜松能理解,在后世叫采风。古代大诗人李白不就是走遍千山万水,所到之处都留下诸多动人美妙的诗篇。貌似古代很多大诗人都喜欢四处游历。
虞世南是书法家,还是文学家、读人,喜欢游历不奇怪,想跟姜松到西洋诸国也能理解。虞世南没有什么目的,就是想对西洋诸国了解一下,对其文化习俗感受兴趣罢了,这一点姜松绝对相信,不相信虞世南会带着某种目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虞大人,你愿意参加出使西洋诸国使团,本官表示热烈欢迎!只是这事有点麻烦,必须要皇帝陛下同意,所有参加出使西洋诸国人员都必须经皇帝陛下同意。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关键是你所在的部门是否同意?这才是问题的所在。本官可不想让同僚说挖墙脚之类的事,所以本官这次的使团基本都是默默无闻之辈,没有一名朝中官员参加。”
不是姜松不愿意在朝中找合适的人才,也清楚朝中一些官职低微的人有一部分是非常有才华的,关键是朝中的那些官员对姜松成见太大,不愿意同姜松交往、接触,更不愿意到姜松的部门任职。姜松心里知道这些事,也懒得在朝中寻找能力出众的人。
苏晓雅鼻子一哼道:“姜哥哥,你去向皇帝请示一下不就成了,难道皇帝还会拒绝不成?皇帝陛下可是说过全力支持你的,只要你看中的人都会大开绿灯。”
丫的!这妞被虞世南一幅字给收买了,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哥可是你的头,不帮哥反到帮起虞世南来了,姜松郁闷之极。
“晓雅,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虞大人是有顶头上司,如果他的上司不同意的话,哥就算去找皇帝说也白搭。别到时候虞大人的顶头上司还向皇帝告状,说哥挖墙脚呢?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哥这里,哥当然非常欢迎虞大人加入咱们的团队,如果虞大人加入,这是哥八辈子修来的福。”
开始时虞世南不敢啃声,以为是姜松婉转拒绝呢?听了姜松和苏晓雅的对话后,知道是误会了。姜松是真诚之言,没有任何的套话、空话,是心里话。所担心的事也是有的。特别是象姜松这样级别的官员,谁都不愿意麾下人员被同行挖墙脚,更不会支持配合对方,毕竟在朝中官员说白了都是为自己着想,谁会关心其他官员的事,甚至希望其他官员多出事呢?
“姜大人,只要你同意接收下官,下官的上司那里你不用操心,下官负责说服上司同意放下官到你麾下,这一点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这一点姜松相信,虞世南虽然是当世书法名家,官员只是校书郎,确实是低了点。在朝中不会有人在意,加上是南陈的旧臣,让朝中官员更是不敢轻易提拔。凭虞世南这手字,送上几幅字给上司,让上司同意离开的话,根本不是问题。
“虞大人,本官承诺你,只要你的上司同意你到本官这里来,本官亲自到皇帝陛下那里去为你求说。”
“姜大人,谢谢!”
第214章 向皇帝索要礼物
嘿嘿!
有虞世南这名牛叉的书法家在麾下,那以后要虞世南的墨宝不是很容易吗?到时候让虞世南多写几幅字,放在家里当做传家之宝是个不错的想法。如果有几个子女的话,干脆一人一幅,省得以后争来争去的。
姜松正在幻想的时候,苏晓雅见姜松口水都快流出来的,嘻嘻一笑道:“姜哥哥,你又在想什么龌龊的事,连口水流出来都不知道。”
“啊!”
昏!这段时间老发呆,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这样的事在办公室好几次了,都被苏晓雅这妞给发现,每次都让姜松老脸一阵赤红,羞得无地自容。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就到了年底,姜松进皇宫向皇帝老儿请假。姜松要提前回家娶媳妇,得请几天的假,这事皇帝老儿不同意还不能走。
“皇帝陛下,臣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龙马精神,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到皇帝马屁一定要跟上,还要多多的跟上,反正马屁没有成本,不用花钱,顺口就来。虽然皇帝会说你小子就会拍马屁,那是谦虚的话,其实皇帝老儿内心爽翻天,巴不得你天天拍马屁呢?
呵呵!
“姜松,你小子一见朕就马屁,这次来找朕有何事?”
汗!
没有事姜松吃饱了撑着跑来向皇帝老儿磕头,谁愿意见到就跪下磕头,那是没有办法的事。谁不知道男人膝有黄金,不磕成吗?肯定是不行的。
“皇帝陛下,臣主管的海关总署这次把余下来的税款全交上来了,一共是三十七万多贯。这次随臣到西洋诸国的商家的所有出口产品税全部交清。海关总署在江南一带的江都海关也已经筹建完毕,海面上的巡逻队在水师的大力支持下也组建完毕,目前正接受必要的强化训练,再过一段时间就能出海执行巡逻任务,对那些偷税、漏税的货物进行巡查。”
反正皇帝老儿最关心的是钱,姜松报告时都会把钱的事放在开头说,特别是这种交钱给朝廷的事,更是要重点报告。皇帝老儿一高兴说不定又有好事,千万别先说什么不高兴的事,这些都是姜松从电影电视里看到的。
历朝历代官员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事,向皇帝报告谁不是说成绩,至于过错只有傻子才会主动报告。除非是被盯上了,不给解释过不了关才会找借口叙说,正常谁也不会说。这叫瞒上欺下,谁会管呢?
皇帝老儿一听又交上来三十七万贯钱,脸上立刻笑成一团。就算皇帝再有钱,只要听到又收到了钱,心中都是非常高兴的事。
“姜松,你小子差办得不错,能在短短的半年不到的时间内,为朕收上来一百三十万贯钱,没有辜负朕对你的期盼,是应该对你进行嘉奖。”
郁闷!口头上有什么好嘉奖的,来点实惠点好不好,皇帝老儿真吝啬。难怪会这样艰苦朴素,连自己都不多享受一点,还想让皇帝老儿放血,那是做梦。
电影电视里只看到皇帝老儿一高兴,马上就赏赐,不是加官进爵,就是赏金赏银赏宝物。轮到姜松身上好象都没有,每次皇帝老儿就是说应该给予嘉奖一句,全都是空话,半点实惠不见。
姜松在心里狠是鄙视皇帝老儿一翻,嘴巴上可不敢有任何不满之色,还得高高兴兴,甚至欣喜若狂的道:“皇帝陛下,这是臣的本分,是应该做的,能有机会为陛下办事是臣最大的荣幸!是祖宗八代修来的福。臣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陛下对臣的信任和重用,臣那敢还要什么嘉奖。”
皇帝老儿每次见姜松,都会被马屁拍得晕晕的,也很喜欢听姜松拍马屁,毕竟这对于皇帝来说也是一种放松。朝中其他臣子一上奏就是什么地方不对啦,什么地方有灾啦,要花什么钱啦,搞得皇帝心烦意乱,情绪会好才怪。
姜松呢?从来只说好听的话,只拍马屁,从来不说困难,也不叫苦,不说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在姜松的嘴中什么都好,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皇帝英明伟大,是亘古未有的明君等屁话。
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身边如果全是忠诚、谏臣、犟臣、能臣,皇帝也会心烦,每天报告的都是烦恼事,时间一长就承受不了啦,毕竟是人不是神。偶尔还是要一些弄臣在身边多拍马屁,搞笑一下,就算是调节一下心情,舒缓一下压力也是好的。
历朝历代没有那一位圣贤之君身边没有弄臣、奸臣的,唐朝时期的太宗李世民算是历史上最圣明之君,身边同样有许敬宗、张士贵、李道宗那样的弄臣、奸臣,也有侯君集、张亮之类的反臣,身边妃子更是如云,同样好色。
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算明君吧?身边同样有和砷这样的弄臣。再说了,如果没有坏人那里来证明好人,没有奸臣、弄臣就体现不出忠诚、能臣的好,这本身就是一共同体,是不可分的,有忠必有奸,有好必有坏,世间不可能单独存在一种。
“姜松,你小子真不错,朕就喜欢你这种埋头做事,从不向朕叫苦,更不向朕伸手要钱。办事时还考虑为朕省钱,怎样不用花朕的钱。”
汗颜!
羊毛出在羊身上,反正又不是姜松私人出钱。说白了姜松同样也是在花皇帝、朝廷的钱。海关总署那一半税收本来就是朝廷的,只是姜松说的婉转,绕了一个大圈子把那半税收变成了海关总署的开支,表面上姜松主管的部门没有花朝廷一分钱,实际上比从朝廷拿钱来花还要多。
“皇帝陛下,臣能有这样的成绩,全都是陛下英明伟大、指导有方,在陛下的指引下臣办事就很少出错,这一切都是陛下领导有方、雄才大略的体现。”
哈哈哈!
“姜松,你小子这张嘴越来越会说话了。”
“皇帝陛下,出使西洋诸国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了,过完年臣就要出海远航。今天来请示陛下还有什么旨意要给臣的。如果还有什么特别的旨意,臣会在出海前办好。”
“你做得够好了,朕没有什么要交待的。只是你走后,海关总署怎么办?”
靠!
人都没走,皇帝就开始打海关总署的主意了,真是王八蛋。人家说飞鸟尽良弓藏,这才开始就要下手了,也太快了点吧?
“皇帝陛下,海关总署的事务臣已经安排妥当,在一段时间内,洛阳的海关总署不会有什么事,要等到臣返回后才会有事做,事务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江南一带臣已经在江都筹建好了海关,那里臣安排了精兵强将在那里处理事务,绝对不会耽误海关总署的各项工作。”
“姜松,你也不要介意,是因为眼看你就要出海远航,一些大臣又给朕上折子说海关总署方面的事。这事既然你安排好了,朕也就放心了。朕会让那些臣子闭上嘴巴,别在整天就纠缠着海关总署的事不放。”
卑鄙!无耻!伪君子!
皇帝老儿你不心动,臣子们说再多有屁用,这是封建王朝,做主的是皇帝老儿你,不是臣子。
此时的姜松已经安排妥当,不再担心海关总署被拿走,就算拿走也无所谓。反正现在海关总署只留下了一点点的人员薪水,其他的钱都花光了。海上巡逻队已经筹建好,全都控制在姜松手中,只要姜松一声令下,数千名海关巡逻队员立刻会变成大海上的海盗,彻底脱离海关总署的控制,朝廷和皇帝更是无法指挥,甚至连命令都无法下达。海关巡逻队只听姜松的命令,其他任何人的命令都没有用。
“皇帝陛下,臣手上的事务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明天想回家去娶媳妇,望陛下能恩准臣几天假?”
呵呵!
“你小子今天是来请婚假吧?”
不来请假敢离开吗?问的全是废话,你要不是皇帝,同样也要请假。难道忘记您做臣子时也需要请假的吗?
“皇帝陛下,臣是来请婚假,望陛下恩准。”
“小子,朕是那种不顾情的人吗?你的假朕早就准了,以前朕就说过,你来时朕一定准你的假。到你结婚的那天,朕会派人前去祝贺。”
“皇帝陛下,难道您老只派人空口祝贺,不送份大礼给臣吗?”
“啊!”
姜松话中的意思就是你别来虚的那一套,来点实际的。这种话也只有姜松敢说,其他人想说也不敢说,就算是敢说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那有臣子向皇帝索讨东西的。
呵呵呵!
“姜松,你小子真是秉性难移,还是那么贪财,居然敢当面向朕讨要礼物,在隋朝你是第一个。以前还真没有人这样向朕讨要过礼物的。”
汗!不乘机向您老儿要点好处,平时想要都没有理由,这么好的机会能放过吗?谁让你是皇帝,有的是金银财宝。
“皇帝陛下,臣是贪财,可是取之有道,臣从不做贪污腐化、贪赃枉法之类的违法事。所取之财都是合法所得,没有取过一分不义之财。”
皇帝老儿心情好,没有计较姜松的无礼之举,还很大肚的道:“姜松,让朕怎么说你呢?算了,你难得张次口,朕到时候一定送份大礼给你。”
“谢陛下恩宠!”
第215章 抢先出手
告辞皇帝老儿,姜松直接回到府上收拾东西。皇帝准假后,姜松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在呼唤,让其马上回家的**。应该是一种思念之情,一种思乡之情,是外乡人特有的感觉,如同神灵在召唤一样。
“少爷,你现就要走吗?”
原本是明天才准备走的,心中思念越来越浓烈,姜松有一种想要飞回家的冲动。遗憾的是没有飞机,无法在短时间内赶到。
“大丫,你在这里在再呆一段时间,年后我让人来接你到长安那边去。这次是骑马回家,你不会骑马,不方便随行。”
大丫已经没有了亲人,服侍了姜松半年左右时间,把她丢在洛阳挺寂寞的,姜松也没有办法。明年姜松要出海远航,基本不在隋朝境内,只能抽时间让人来把她接回长安家里好了,到那里有王二牛他们在。
“少爷,天都快黑了,你路上小心。”
刚出洛阳城的西门,旁边的护卫林木就道:“少爷,有人跟踪咱们?”
姜松微微一愣!会是谁和自己过不去,在洛阳城中姜松自问没有什么仇家。发生过冲突的只有魏文通,那事在皇帝的干涉下基本摆平了,再说魏文通此时在潼关,不可能在洛阳城就盯住自己的行踪,那会是谁呢?
“林木,你没搞错吧?”
“少爷,不会错。刚出府时我就发现了,只是城中人太多,不敢确定,现在刚出城就感觉到是同一人在盯梢。不过盯咱们的人很精明,貌似已经退回去了。”
对于身边的护卫,其能力姜松绝对的相信,他们原来基本都是猎户,对于跟踪就是行家。随后跟姜松系统的学习过跟踪与反跟踪的现代理论知识,在跟踪与反跟踪方面绝对是顶级的高手,要想骗过其眼睛不大可能。
谁会在洛阳城中盯姜松梢,想破脑袋姜松也想不明白,朝中的群臣肯定不会,最有可能的只会是皇帝。然而,皇帝既然同意姜松的婚假,没有必要再盯梢。再说了,姜松也没有什么值得皇帝老儿盯梢的。现在的姜松在朝中没有任何后台、背景,仅仅是个四品官,手中没有什么势力,对隋朝没有任何的危害,盯姜松的梢没有什么用处。
“大家提高警惕,不用担心,咱们十多人,要想偷袭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姜松确实不是很担心,毕竟这次姜松随身带了十二名护卫,一旦护卫组成战阵,就算是同时来几名当世顶级的高手也不惧怕。这些护卫不仅经历过猎杀,见过血,体验过生与死的人,加上平时无事就是训练武艺,在战阵方面更是强悍,比半年前战阵的作战能力强了不少,基本达到了战阵的要求。
姜松一行策马狂奔,意外情况还是出现了,就是上次姜松、李靖被伏击的地方。还距离老远姜松发现了,这次对方不是伏击,而是摆开了阵势准备正面对姜松一行进行截杀。
“少爷,对方人不少,怕是有上百人呢?”
姜松的眼力不差,甚至是更好,不仅看到了有上百人在路中央截拦住,还看到路上横放了不少的树木,甚至还挖了不少大坑。目的就是不想姜松一行依靠战马冲撞或逃走。
既然如此,此时后路说不定也被断了,这一点姜松心里明白。上百人截击,那后面又有多少人呢?姜松不敢想象,不清楚是谁有那么大的能力,居然能组织起这么多人手来击杀姜松,看来是早有预谋,是要致姜松于死地。
“大家不要紧张,做好随时出手的战斗准备。”
十二名护卫立刻取下各自的弓箭,做好第一时间出手的准备。姜松也不例外,同样做好战斗准备。姜松心里明白,这一次估计真的要拼命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否则真的要挂掉。
此时对面一鸟人大声叫嚷道:“姜松狗官,今天就是你明年的忌日!还不赶快下马受死,别再妄想逃出去,你的后路已经被阻断,你现在是上天无门,下地无洞,最好是乖乖受死。”
乖乖受死?蚂蚁善且偷生,何况是人呢?再说姜松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人吗?就算是死,姜松也要拉一波人陪葬,绝对不会乖乖束手就擒。
稍稍靠近后,姜松看清楚对面是些什么人了,有几人是上次姜松没有下狠手击杀,饶了一条性命的天台宗和尚,没有想到天台宗的和尚还真是阴魂不散,继续组织人手对姜松进行截杀。
哈哈哈!
“本官以为是谁?原来是天台宗的秃驴。真是群不知死活的和尚,本官上次饶你们一条狗命,今天既然还敢前来截杀本官,看来你们这群秃驴是活得不耐烦了,那本官就让你们上路。”
姜松嘴上说得非常的轻松,心里却非常的震撼,前方挡住道路的和尚估计有二百多号人,这次他们没有做任何的掩饰,都光着脑袋,一看就知道是群和尚。最让姜松惊世骇俗的是有几名上了年纪的老和尚,表面看上去不显山露水,其实姜松心里明白,应该是天台宗派出的高手。
作为后世人对于和尚都有一丝丝的忌惮,电影电视里里出现的和尚就非常的能打,功夫更是好得出奇,是当世的武林高手,代表武林的最高水平。姜松知道少林寺有七十二项武林绝技,只是真假如何不清楚。不过能在后世流传下来的很少,就算是流传下来,估计都不会齐全,都是残缺不全的一些功夫。
阿弥陀佛!
一名上了岁数的老和尚走出人群,对着姜松一行叫了声佛号,这才道:“姜施主,你作恶多端,把佛教推入万劫不复的水火之中,别再做无谓的抵抗,乖乖下马受伏吧!”
姜松郁闷,佛教受到朝廷的打压关姜松屁事,都是寺庙自作自受。谁让你们和尚不检点,不管好寺庙里的徒子徒孙,什么乌七八糟的垃圾都收入寺庙。现在出问题的不寻找自身的原因,反到是推卸责任,找借口。
“老和尚,你口口声声说本官作恶多端,不知本官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本官自问从未做过一件有伤天理之事。你们寺庙里的和尚在地方上祸害乡里、持强凌弱、欺男霸女,不知犯下多少滔天大罪,才真正算得上是罪孽深重。现朝廷对佛教寺庙进行规范,你们不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