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隋唐当好汉-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始时姜松筹建泾松书院的目的确实是为村子里的孩子考虑,现在不一样了,姜松想让泾松书院成为传播数理化方面的主流书院,要成为姜松家里后续人才的培养基地。现在规模虽然很小,姜松相信只要坚持,一定能让泾松书院成为一所闻名于世的牛叉书院。
    “好啊!好啊!谢谢大哥哥。”
    “老弟,到你们家去要带点什么东西好呢?”
    “姐,啥都不用带。现在家里什么都有,日子也好转了。不象几年前家里真的好穷,算得上是一贫如洗。那种日子小弟终生难忘,以至于小弟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赚钱,不想再过那种穷困潦倒的生活。”
    “弟弟,姐甩着二只手去不太好吧?”
    “姐,有什么不好的,你是我姐姐,回家还要带啥东西,带东西就见外了。再说了,我老娘最喜欢人多,你和珠儿去后,老娘真的会很开心。这一年来小弟呆在家里的时间真的不多,先是到北方草原上去了三个多月,随后就跑到洛阳来,又到江南几个月,今年呆在家里陪老娘的时间真的没有几天,想想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弟弟,你不要太在意,男人志在四方,就是应该在外闯,闯出名堂;如果整天只会呆在家里成什么人了?是个只会吃喝等死的木偶,不会有什么出息。”
    

第210章 都盯上这块肥肉
    接下来工作上的事非常的多,既要组建海关总署,还要招聘大量的人手。加上参会商家纷纷前来上报随行西洋销售的产品目录,收取税费等一系列的事务,确实忙得没有一丁点的空闲。
    好在杜如晦、魏征都是能力出众的牛人,有这二人在指挥安排,整个事务处理起来有条不紊,没有出现任何混乱的局面。就连平时很少做事的李秀宁也乖乖的帮忙做起事来,可想而知姜松一伙人有多忙碌。
    一个月后,海关总署的工作基本走上正轨,随姜松到西洋的商家把应该上交的出口税也都大部分完税,只有少部分江南一带的海商准备在江南一带就地上交,毕竟江南一带马上就要组建江都海关。
    税收报表统计出来后,让姜松非常的震撼,目前收到税收就高达180万贯还多,如果等到江南一带的出口产品完税后,仅仅这次到西洋销售的产品出口税绝对超过250万贯,差不多有隋朝全年税收总额的一成。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皇帝老儿,听到姜松把九十多万贯钱送到国库,并向皇帝上奏后,皇帝老儿第一时间把姜松召进宫中嘉奖一翻。姜松把征收的情况详细的向皇帝老儿报告,把余下的九十万贯钱的用途也如实报告。
    “姜松,朕没有看错你,你小子真是个怪才,人家其他大臣办事首先问的是经费怎么办?你小子是张口就拒绝朕的好意,朕一直担心你小子是否是说大话,现在看来,你不仅未说大话,还留有余地。听你的意思是还有一部分未收上来,这样看来,你今年达到二百万贯都没有问题了,还和朕说什么要等二、三年时间。”
    汗!
    今年是特殊情况,是姜松带队前往西洋诸国,一旦这事过后情况还会有那么好吗?除非是姜松继续主管这方面的事务,否则那里去征税,别尽想好事。
    “皇帝陛下,您老别这样计算,如果是这样算的话,估计会出大问题。这次之所以能收上来这么多的税收,关键是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让臣出使西洋诸国,同意臣随行带商家前往。这笔钱都是随行商家交上来的,如果出使的事过后,海关总署的税源就出大问题了,就要开发税源。这就是为什么要组建海上巡逻队的原因,只有海面上有巡逻才能让那些海商乖乖的主动来交出口产品税。”
    姜松还有一个更重的原因没有说,就是要让皇帝允许姜松长期组织商队到西洋诸国展开远洋贸易,如果坚持下去的话,那海关总署的税源就有保障,如果是仅仅是做一单买卖的话,随后那里来的税源。
    皇帝也清楚姜松所言非虚,要想确保海关总署这一块税收,必须就要有能人主管,还要有办法找到新的税源。这活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办好的,今年是好了,那明年呢?
    “姜松,你小子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别跟朕来弯弯绕。”
    姜松有必要绕么,还不是想拥有权利,手中无权就是白搭,什么事都做不了。要想拥有权利就得皇帝老儿信任、授予,否则在这样的封建王朝能有什么办法,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皇帝陛下,臣只会办实事,不会吹毛求疵,更不会夸夸其谈。如果陛下信任为臣的话,臣绝对是忠心耿耿为皇帝办差,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海关总署每年上交的税收都逐年有增长。”
    现在一下子姜松上交了那么多的税收,还有一半是海关总署有权支配,这本身就是一块肥肉,估计此时朝中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在盯着海关总署这块肥肉呢?姜松担心皇帝老儿反悔,重新派人去主持海关总署的工作,那样姜松真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得先和皇帝老儿细说一下问题的严重性。
    “姜松,你说的没有错。现在朕手上就有好几封奏折,都是让朕重新委任海关总署的主管负责人。现不仅是户部眼红,连朝中其他大臣都眼红。这些奏折都被朕给压了下来,估计随后还有上奏的。”
    户部想把海关总署捏在手中,主要考虑的是政绩,其他所谋的基本就是私利了。都是眼红另一半的税收有独立支配权,这太吸引人。就算是朝中宰相都眼红,这一点是肯定的,也在姜松的预料之中。
    嘿嘿!
    “皇帝陛下,臣说了您老别生气,你手下的这些高官,都是只想摘现成的桃子,不愿意种桃树的人。如果这种人能管理好桃树的话,打死为臣都不相信。这些鸟人摘上二年桃子,发现桃树越来越差时,又会向皇帝陛下叫苦,说什么桃树生长不好,是老天不下雨之类的屁话,而自己无能却不会说半句。当然,为臣也不是非要主管海关总署,如果皇帝陛下有合适的人选,为臣同样让出位子,不会把着毛坑不拉屎的。”
    靠!现在就想来抢丰收果实,有那么好的事吗?一旦姜松不主管海关总署,姜松也有能力让其慢慢关门大吉。征海商的税,有那么容易就好了。没有过硬功夫的手段,半文钱都别想征收到。
    皇帝当然听得出姜松的意思,你继续用就好好的帮办差事,一旦不主管了,那姜松也就不会再过问,就算是有办法也别想让姜松说出来。
    皇帝当然也明白朝中大臣为什么要抢姜松的位子,说白了就是看到姜松干得真的很好,所取得的成绩非常的显著。其实说白了就是红眼病,是眼红姜松有权有钱,谁都想把这好事掌握在手中。
    还是出乎姜松的意料,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的朝中大臣盯着海关总署。姜松知道会有人盯上,却万万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人数那么多。看来姜松随后真的得考虑后续手段,否则迟早有一天会被别人抢走。就算现在皇帝老儿信任,当皇帝归天后,姜松还有把握继续把海关总署掌控在手中吗?答案是否定的。
    哈哈哈!
    “姜松,你小子也不要担心,是有那么一些大臣居心不良,想打你手中海关总署的主意,不过朕是不会同意的,既然朕敢用你,就对你信任,相信你会比别人办得更好。”
    世界上谁的话最不可信,当然是皇帝的话。姜松也不会被皇帝忽悠几句就分不出东南西北,毕竟电影电视里看到的事实在太多,太了解封建王朝帝王的品性。皇帝连亲情都不讲的人,会和大臣讲友情、交情,那除非太阳从西边出。
    呵呵!
    “皇帝陛下,您老也别为难,如果是朝中大臣们真想要臣手中的海关总署的话,臣让出来就是了。让这些大臣来主管一段时间,看一下到底有什么能耐,能收到更多的税上来。如果真有这样的牛人,那是皇帝的福,如果情况变糟蹋的话,就算是犯个过错罢了,也到不了什么?”
    皇帝差点爆出粗口,你小子说的好听,情况变糟对你当然没影响,朕可是少了数十万贯有钱,还说到不了什么,这事可大了。
    “姜松,你小子说什么话?难道让别人去搅和一翻,不行的话再请你出来主持,这不是放屁脱裤子,走了一圈又转回来。”
    姜松也明白,如果是朝中众臣强烈反对的话,皇帝老儿也挺难办的。虽然皇帝手中权利巨大,是独权专政,皇帝也不能把众臣都得罪,真要那样的话,谁来处理朝政上事,靠皇帝一人成吗?
    “皇帝陛下,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臣不会再二次接手。臣不想让别人把海关总署搞得乌烟瘴气,到那时就算臣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过来,甚至是无法再改变面貌。这就象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画时是一片空白,想要怎么画都成。如果是有人在上面胡乱画了一通,再让臣去把那乌七八糟的东西重新修改的话,却再也无法画出原来的意境,搞不好越画越糟蹋。”
    皇帝老儿点点头,心里也挺郁闷的。姜松说的没错,如果真那样的话,任谁也无法再扭转过来。很多事不是皇帝一人就能做主的,还得有大臣的支持。
    如果姜松不来叙说此事的话,皇帝老儿心中还真想过把海关总署收回的想法,毕竟朝中重臣都觉得姜松太年青,不能委以重任。这些重臣就不想想,姜松是年青,办的事可不年青,成绩就在那里摆着,都是圆满完成,甚至超出皇帝的预期。
    “姜松,这事你就不用再管了,朕会全力支持你,不论朝中群臣再怎么说,朕都不会收回你手中掌控的海关总署,朕相信你能办好,甚至比其他人办得更好。”
    姜松的心稍稍平静下来,姜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布局。如果真是此时收回海关总署的话,姜松的后续手段无法展开。只要给姜松一定的时间,姜松就会把后续的手段完善。到那时,离开姜松掌控的海关总署会寸步难行,别想再收上来半分钱的税。
    “皇帝陛下,谢谢对臣的信任!臣会努力办好差事,绝对不辜负您的希望,更不会给陛下添乱。”
    姜松也明白,如果皇帝态度坚决的话,就算群臣都反对姜松主管海关总署,皇帝也不怕。关键是皇帝会那样想吗?不过目前皇帝还不会动姜松手中的海关总署,以后就难说了。特别是当姜松出海远航后,很有可能会动手,这一点姜松相信。
    

第211章 应对之策
    姜松不担心现在的皇帝杨坚会动自己,毕竟杨坚快要归天了。姜松最担心的是太子杨广上位后会怎么做,这是个未知数。姜松和太子没有什么关系,说白了在皇帝在威压下,姜松还占了太子的便宜。此时如果跟太子走得近的话,对姜松也不利,在姜松的心里,不管谁当皇帝,只要信任就好好的帮办差事,压根就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小子,安心好好办差,不要有什么想法,就算有什么事朕会为你做主的。”
    屁话!丢卒保车的事见得多了。官员都喜欢干这类的事,说白点就是找替死鬼,皇帝更是这方面的专家,运用得炉火纯青。什么时候皇帝会为手下人考虑了,都是以自身利益为主。
    “皇帝陛下,有件事臣要提前向陛下请示一下,过上一段时间臣要回家娶媳妇,这件事一办完,臣就要出海远航。这事本来是早就要办的,由于工作上的事太多,一直拖到现在,家里娘亲派人来催促了好多次,看来是无法再拖,只能在远航前把婚事先办了。”
    卑鄙无耻的姜松,本来就是预定好的年前办婚事,什么时候推迟了?这话说出来,不外乎就是让皇帝知道,姜松挺卖力,连婚事都左拖右拖,是个好官员。
    “这事朕准了,到时候朕给你假期回家娶媳妇。”
    “多谢陛下!”
    姜松离开皇宫后,直接到了办公的地方,现海关总署在洛阳城中租了一大个院子,估计有数十亩,里面主楼一栋,副楼有好几栋,足够姜松他们使用,最让姜松欣喜的是环境优美,绿化非常的好。
    进到办公室后,姜松让苏晓雅把杜如晦、魏征二人叫来,得请教一下这二位高人,针对目前的情况,要怎样应对?
    魏征、杜如晦二人进来后,姜松道:“克明、玄成,现在朝中众臣都上奏皇帝,让皇帝更换海关总署的负责人,不知道你们二位有什么建议和应对之策?”
    历史上的杜如晦为李世民出过无数的计谋,为李世民成功上位立下不朽功绩,在历史上有房谋杜断的美称。魏征在辅佐李建成的时候同样出过不少的计策,最为出名的就是劝太子李建成把秦王李世民给干掉。李建成太仁慈,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李建成最后落得人头落地,被其弟李世民给卡擦掉。
    魏征一听就火了,这不是刚刚把海关总署组建完毕,今年的进口税收刚收上来,就有人来盯上,这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会非常的气愤。
    “这朝中都是些什么人?怎么这样无耻,不知道咱们忙前忙后这么长时间吗?刚刚理顺,钱才收上来,还没来得及动用就来打注意了,真是想得美。”
    姜松微微笑了笑,知道魏征是眼睛里容不下任何一粒沙的人。在历史上就算是皇帝都敢顶的人,还有什么好怕的,其耿直程度不用想都清楚。
    杜如晦呵呵一笑道:“玄成,现在抱怨没有任何意思,既然事情出来了,咱们就想想办法,看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办法应对。”
    现在的杜如晦、魏征二人对姜松是没得说,二人组建海关总署后,姜松为他们报请皇帝,把二人的官位也提升了二级,从正七品官升为目前的正六品,才几个月时间就连提二级,在隋朝都是不多见的事,所以二人觉得跟着姜松混还是不错的,其他不说,官职不用担心,有姜松这个老大会帮考虑。加上姜松对其非常的信任,放手让二人管理一切事务,姜松基本很少过问,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信任,一种认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能有舞台施展心中的才华。
    魏征想了想道:“永年,现在皇帝是什么态度呢?”
    还未等姜松回话,杜如晦呵呵一笑道:“玄成,皇帝还会有什么态度,不就是让老大安心,好好办差,大臣的奏折会压下。”
    姜松微微一笑,牛人就是不一样,连皇帝老儿的话都猜得八、九不离十。牛人就是不同,能力不容质疑,盛名之下那有懦夫。
    “克明说的不错,皇帝就是叫我宽心,不要受到影响,好好做事,有什么事皇帝会做主。当然,这话只能忽悠一下小孩还行,皇帝的话是算不得数的。如果全信皇帝的话,那真不知脑袋什么时候搬家都不清楚。”
    杜如晦、魏征二人点点头,二人的智慧都是当世最顶级的高人、满腹经纶,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有较深的研究。对历朝历代的发展史更是了如指掌,怎么可能不清楚那是皇帝的忽悠之言。
    魏征苦笑:“老大,群臣估计是瞄着咱们手上这九十万贯钱,毕竟这部分钱是有自主开支权。这笔钱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他们那晓得这笔钱有很多用处,能够用都不错了。”
    “玄成,你说的只是一部分原因,这笔钱确实有吸引力,但还不足以让群臣都向皇帝上奏重新任命海关总署的负责人。特别是一些清高的儒士不一定就会看重这笔钱,关键还是海关总署这个位子有吸引力。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想把咱们老大拉下来,不能让咱们老大把着重要的位置,才几个月时间就是正四品官位,眼红的人太多。”
    “克明、玄成,你们说的都不错。我在朝廷上没有任何后台、背景,也没有参与任何一个派系,只对皇帝负责。在我的心中不论谁当皇帝,只要皇帝信任就帮皇帝好好办差事,不愿意陷入派系之间的争执,那样感觉活得太累。这样一来,各个派系的朝臣对我都不感冒,一旦有好处时都会向我发难。一旦群臣压力过大,皇帝随时会把我给开了,这一点是肯定的。”
    姜松其实在心中也想过走太子杨广那条线,历史发展的趋势也确实是杨广最后上位。只是姜松觉得此时就加入太子杨广的派系,一是不会受到重视,毕竟姜松官小言微,没有任何的背景和后台,起不了多少作用。另外就是担心现在的皇帝老儿多疑,这样一来反而不好。
    “老大,你也不用太担心,皇帝此地暂时不会动你,一旦动你就会带来诸多的麻烦,毕竟现在的海关总署这事只有你最熟悉,换个人来不一定能搞明白,特别是牵涉到钱的事。皇帝肯定会慎重考虑。”
    杜如晦的看法和姜松的估计一样,此时动姜松的话,带来的麻烦事很多。特别是远洋贸易这一块刚刚准备起航,出使西洋诸国的方式方法和以往任何一次都有本质的区别,换作其他人根本就搞不明白其中的关键,要怎样和西洋诸国打交道。再说其他人语言上有问题,一时找不到好的合适通译。姜松本来就懂这西洋语,加上和卡巴奇的关系良好,这些都是优势,是其他大臣无法做到的。
    魏征道:“永年,要不咱们暂时缓一步筹建其他地方的海关,先观察一下朝廷的态度再做决定?”
    姜松没有表态,这种方法太被动,不是姜松喜欢的方式。姜松一直想主动迎战,把问题彻底解决,不等待观看,这样才能把握得住走势。
    杜如晦反对道:“老大,这不行!咱们不但不能停下来,还得加快各地海关的筹建速度,把手中的钱都花光,这样让那些心痒的群臣别抱指望。这样的好处是钱花光了,最多留下一点点薪水,让盯住这笔钱的人放弃谋求的打算。另外提前让地方上的海关筹建后,这些机构都是老大你的手下,对你肯定是忠心耿耿,换作其他人来不一定能玩转。再就是海上巡逻队要立刻组建,这是老大手中最重要的筹码。”
    姜松点点头,确实是不谋而合。姜松也准备这样操作,只是先要问一下二位高才,听一下意见,毕竟多听没坏处。特别是杜如晦、魏征这些牛人的意见更是要重视。
    “玄成,你有什么建议?”
    “永年,克明说的是对的,不过咱们能否考虑一下,在必要的时候让商人帮说说话。毕竟现在商家的利益和老大捆在一起,一旦你甩手不管的话,远航西洋就会成为笑话,那商家的损失会非常的巨大。从利益上考虑,这些家族暂时应该会站在老大你这边。至于以后就不好说了,看利益的捆绑情况。”
    姜松微微一愣!这一点姜松还真没有想到,魏征说的是对的,现在的商家一旦唱反调,姜松就甩手不管,这段时间采购的数十万贯的产品就会亏得连裤衩都不剩下。
    杜如晦听后一拍大腿,呵呵一笑道:“不错!真的不错!此时的商人如果敢唱反调,就让他们亏得血本无归。这事老大不能出面,就由我来运作。”
    杜如晦运作这事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一方面杜如晦是书生,在关陇一带是大家族,其影响力不容小视。另外对商家进行旁敲侧击,就算不出面帮姜松,也不能落井下石,这样其目的也达到了。
    “好!这事就由克明来操作,是该给这些人施加点压力的时候了,别只想赚钱,关键时候还想落井下石,问他们是否想赚钱,别他妹的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世间那有这样的好事。”
    “老大,你放心!这事一定办得妥妥当当,让那些大家族知道轻重,别瞎掺和。”
    

第212章 书法名家
    姜松需要一定时间,有一个准备后续手段的间隔时间。只要皇帝老儿目前不把姜松掌控在手中的海关总署拿走,给姜松多几个月的安排。等一切准备好后,就算皇帝老儿出手,姜松也不担心,更不会害怕。
    嘿嘿!
    一旦海上巡逻队组建好,经过训练后,姜松随时可以让这只巡逻队摇身一变成为海盗,专门对海面上的货船进行抢劫,当然,抢劫目标肯定是其他国家的货船,大隋内的商家是不能动的。有了这股强悍的海面力量,谁再想来打海关总署的主意都行,姜松让其他人上来别想收到一分钱的税收。
    姜松还有一杀手锏没说出来,在大海上航行无法确定方向,搞不好会迷航。现在的隋朝所生产的指北针却很庞大,在船只上不方便使用,加上故障率极高,随时都有可能出问题。姜松则指导欧阳大叔早就把纯机械的六分仪搞出来,姜松严格控制,外人根本不知道。
    姜松只要掌握着六分仪不向外提供,远洋贸易这一块就得依靠姜松组织,否则谁也玩不转。海关总署也如此,换个人的话,姜松不开展远洋贸易,那里来的进口关税,到时候屁都收不到一个。
    姜松看了看魏征道:“玄成,我知道你们都想到西洋诸国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想长长见识,增加见闻。但现在事情有变,家里得有人罩着。海关总署是咱们的大本营,短时间内不能放弃。”
    杜如晦、魏征这些书生谁都想出使西洋诸国,这不仅仅是长见闻,关键是姜松所言的开辟出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太有诱惑力。参与到这个使团就意味着一旦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出来,就会名垂青史,历史上就会有重重的一笔。
    魏征听了姜松的话,知道随行去西洋是无望了,心中虽有不甘。姜松的话也不无道理,家中确实需要人打理。
    “永年,你有什么安排就直说吧?”
    姜松挺难为情的,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开口,忙前忙后数个月,到了能扬名的时候把人家给刷下来。这事真说不过去,也不尽人情。
    “玄成。海关总署的工作重点今后在江南沿海一带,江都海关必须立刻组建,那里将会是今后进出口产品关税的大头,所以那里需要一名精明强干的人坐阵。想请你到江都去组建海关,把江都海关彻底控制在手中。”
    目前姜松也只有能力顾及江南一带,其他地方没有人手,更没有条件,一下子无法在所有的出海口组建相关的海关。再说也不现实,饭要一口口的吃,吃多了、吃急了会撑着,会消化不良。
    再说让魏征到江南去负责海关是最佳人选,魏征性格爽直,认准的事要想让其改变不容易。外人想通过关系、手段拉拢很困难。历史上的魏征就是这样,认准的人就会全心全意辅佐,不会三心二意,是用金钱美人无法腐蚀的人。有这样的人坐阵江都海关,别人想插手太难。
    “永年,你放心!我知道轻重。只是你要说一下到江南后到底要怎样组建海关和巡逻队的事,特别是巡逻队方面,这涉及到战船、水手、船员及作战士兵,一下子不好招到那么多的人。”
    嘿嘿!
    姜松在江南消灭海上霸主于海涛时,缴获上近三十条船只,当时差点被姜松给卖了。现在看来这些船只都有了用处,暂时卖给海关总署作海上巡逻队的战船还是可以的,随后再慢慢的更新换代。
    “玄成,你走时带上我的书信,到江南找到房玄龄和李靖,房玄龄在江都处理远洋贸易方面的事宜,现在和地方官员都很熟悉,找到房玄龄后事情就容易办了。李靖在江南训练随行的水手、船员和士兵,由李靖帮你组建巡逻队不会有任何问题,让李靖到水师中挑选一些士兵、水手、船员就成。水师都督何蛮将军和我们关系非常的好,这事何将军会支持,你不用太担心。至于战船吗?李靖手上目前还有二、三十条可调用,不过要花钱购买。另外我再派十多名勇武之士陪你到江南,让他们负责海上巡逻队和陆地上巡查。”
    巡逻队姜松是一定要牢牢抓在手中,不会轻易放手,必须在巡逻队中安插护卫力量。护卫对姜松的忠诚度没有任何问题,护卫们的武艺基本是姜松传授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姜松对于护卫有授业之恩。
    杜如晦道:“老大,咱们远航后,洛阳海关总署谁坐阵?”
    姜松呵呵一笑道:“克明,海关总署就是个空架子,没有必要让人坐阵,等大局定后,咱们把海关总署彻底掌握在手中后再加强不迟。我们远航后,洛阳这里不会有人来交税,只有江南一带会很多,占有大半以上。”
    只要把江南海关牢牢掌握在手中,就算姜松远航后,海关总署被其他人乘机抢了也无所谓。毕竟是空架子,钱都被抽空了,能有什么用处。要想从江南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花多少时间,到那时估计姜松都返航回来了。
    “永年,海关总署这里肯定抽出人手一起到江南,只是那些女孩子不方便带到江南,再说女孩子也不一定会去江南,你看这事咋办?”
    汗!这个时代女孩子能出来上班已经就开先河了,再跑到江南肯定是不成的。那太惊世骇俗,姜松也承受不了儒生的辱骂。
    “玄成,女孩子就留在洛阳这里,你带走部分男的就成了,不足的人手在江南一带招聘。今后江南的工作会很重,在当地招聘更好一点。”
    “知道了。”
    “玄成,还有件事。就是你组建完江都海关后,一定要派出人手到江南一带的出海口及城镇张贴进出口关税方面的宣传,这件事非常的重要,让江南一带的海商知道必须完税才能出海,否则在海面上被检查到就会按偷税处理。总的一点就是,你到江南后工作会非常的多,也很繁杂,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接下来,杜如晦去操作其他事宜,魏征去做出发前的准备,姜松则坐下来给房玄龄、李靖写信,把洛阳这里的情况向二人通报,告诉这里的决定,希望二人密切配合,把江南海关筹建好,特别是海上巡逻队更是重中之重。
    刚刚放下鸡毛笔,苏晓雅进来道:“姜哥哥,外面虞大人求见?”
    虞大人?姜松这里基本没有官员会上门来,主要是姜松没参与任何派系,是独行侠,只对皇帝负责。加上姜松在朝中名声不好,朝中官员都看不起姜松,觉得和姜松这样无耻的人交往有**份,甚至是丢面子。
    问题的关键还是姜松红起来的速度太快,快得朝中群臣都觉得不可思忖。朝中多少官员混了数十年还没有姜松短短几个月的官位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妒嫉心理作怪。
    “晓雅,是那个虞大人?今天的太阳是不是从西边出来,朝中官员也会到这里来,不会是那一个酸儒来找麻烦吧?”
    嘻嘻!
    “姜哥哥,是虞世南大人。”
    虞世南?姜松脑海中浮现出唐初时期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小的时候姜松还习过欧阳询的字体呢?所以对唐初的四大书法家印象极深。
    姜松微微愣了一下,虞世南不是唐朝时期有名的书法家吗?怎么会在隋朝当官呢?让姜松一下子想不透。
    其实不是姜松想不透,而是虞世南在隋朝混得不怎么样,虞世南和其兄虞世基是南陈的官员,特别是虞世基在南陈时受到陈主的重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