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隋唐当好汉-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官员们听后就更高兴,校自己的书谁会不愿意呢?这不是等于白说吗?
    姜松不知道的是,随着这件免费为朝中官员印刷书籍一事的推进,姜松在儒生中的印象大大改善,甚至成了儒生口中的德才兼备之人。也让朝中的文官、儒生和姜松的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天下儒生不在继续骂姜松卑鄙无耻、胆大妄为、大逆不道之言了,这是姜松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姜松又在洛阳呆了几天,事务也安排妥当后,姜松得赶回大兴城的家中过年。离开洛阳前,姜松还得去看望一下苏威老爷子。苏威对姜松来说是有大恩的,要不是苏威老爷子帮引见,姜松不可能见得到先皇杨坚,更不会有今天姜松的地位,这份情姜松一直牢记在心中。
    苏威老爷子是宰相高颎推荐,后因为高颎不受皇帝重用,苏老爷子也受到牵累,苏老爷子已经是几起几落。杨广上位后,高颎再次被启用,表面上看是杨广心胸开阔,能容人,连政敌高颎都敢启用。天晓得杨广内心中是怎么想的,在姜松的脑海中只清楚,杨广上位没多久,高颎再次下大狱,随后就是整个家族都遭到灭顶之灾。
    高颎是隋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鼎鼎大名的宰相,对隋朝的统一立下巨大的功勋。甚至可以说隋朝的繁荣昌盛是高颎一手主持下起得的,其功勋估计无人能及。在太子的问题上,反对先皇杨坚废杨勇,立杨广,慢慢被先皇和独孤皇后疏忌。
    高颎和杨勇是亲家,有这一层关系,高颎再反对废太子杨勇,任谁都会觉得高颎有私心,真不知道当时的高颎是怎么想的。因为这个,先皇在世时,高颎和杨广就是政敌,是对立面。现杨广上位,表面上看是杨广重新启用高颎,谁知道里面是否有阴谋诡计,说不定是杨广的嫡系重臣挖好的坑。
    姜松提上礼物到了苏府,苏老爷子听说姜松来拜访,亲自出大门来迎接,搞得姜松都有点不好意思。
    “姜侯爷,你怎么有时间到老夫的寒舍来?”
    “老爷子,打住!您老再寒碜的话,我可要走了,你还是叫名字的更顺耳,听着也舒畅,什么侯爷?别逗了。”
    “姜哥哥,白天怎么没听你说要来啊?”
    “晓雅妹妹,哥是来找你家老爷子,不是来找你,为什么要跟你说。”
    “姜哥哥,你讨厌!”
    姜松确实是专门来找苏威老爷子的,是想提醒一下老爷子,别再和高颎一系的官员亲近,否则会受到波及。特别不能被当前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天晓得皇帝杨广及嫡系重臣有什么阴谋诡计。反正姜松只清楚如果历史不发生偏差,高颎一系官员很快就要倒霉,甚至是家破人亡。
    姜松在隋朝没有后台、背景,一直奉行的是只对皇帝负责,不结盟、不加入任何党派。不理会朝堂上的什么党争、派争。也从来不掺和、评价各派系的事情,就算双方斗得头破血流,姜松连眼睛都懒得看一下。
    姜松在朝堂上是异类,很少开口说话,除非是皇帝点名,否则都是默不作声,是朝堂上的旁观者。就算是皇帝点名,姜松也只会捡皇帝喜欢听的说,只会溜须拍马,从不反对皇帝的意见。明知道不妥当,姜松也不会反对,同样会举双手同意皇帝的意见。
    至于那些刚正不阿的忠臣良将在朝堂上和皇帝据理反驳,姜松视若无睹,根本不会关心。就算知道那名朝臣是被冤枉的,姜松同样不会为其说话,都是沉默不语,别人的死活与姜松无关,这就是姜松。
    姜松知道一点,忠臣都活不长久,奸臣往往活得比任何人都长久。电影电视上这些事太多了,姜松不会为了救别人而将自己陷进是非之中。整个朝臣中,姜松只在意一人,那就是苏威老爷子,这是姜松的恩人。
    就象有段时间,姜松刚从西洋返回来时,刚好碰上忠孝王伍建章上殿辱骂杨广,后伍建间一家被灭满门,朝中很多官员都上奏劝皇帝,甚至连杨素、宇文述都相劝,只有姜松一人视若无睹。
    忠孝王伍建章的死活和姜松没有任何关系,姜松明知道伍建章是忠臣,却也不会出言相劝。姜松觉得宫廷之事是人家皇室的私事,一个外臣操什么闲心。至于杨广是否杀父上位,是否凌辱先皇杨坚的妃子,这关外臣的屁事,是人家的私事。这样的事在皇室中太多,皇室中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伦理道德,皇家人本来就是一群畜牲。
    太子和皇帝的女人发生关系这太正常了,历朝历代都会发生,只是绝大部分没有暴露出来,被强压下去了,暴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这一点地球人都明白。
    走进客厅后,苏晓雅亲自上茶道:“姜哥哥,你喝茶?”
    “晓雅,哥敢喝这茶吗?要是喝了的话,估计你家老爷子立马发飙,说哥不懂礼数。”
    古代去拜访人,所上的茶不是用来喝的,只是个礼节,一般也没有人会端起茶杯来喝茶。如果真端起茶杯喝了的话,会被人鄙视,觉得没有教养、不懂礼数。古代为客人上的茶,说白了是等话说完后,主人端茶送客的意思,客人见到主人端起茶杯,会很自觉的站起来告辞,这才是为客人上茶的真正原因,并非是给客人喝的茶。
    嘻嘻!
    “姜哥哥,晓雅知道你不兴那一套茶礼,你也不别讲什么茶礼,这茶是晓雅专为你泡的好茶,你就放心喝,爷爷不会鄙视你的,你随意。”
    苏威老爷子听后摇头苦笑道:“小子,你要喝就喝吧!反正你小子从来就不是讲礼数的人,自从认识你小子后,就没有见你讲过什么礼数,礼仪对你小子来说没有任何约束力。”
    “老爷子,您老这不是讥讽人吗?本少爷有您说的那么差劲,您也别倚老卖老。”说完后姜松真端起茶杯小小的呷了一口香茶,感觉确实不错,是苏晓雅这丫头专门泡的好茶。
    “有什么事就说,你小子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不会是专门来找老夫喝茶聊天的。”
    

第329章 打老爷子的主意
    这一点是真的,洛阳城的官员都知道姜松从来不窜门,更不会去拜访什么高官贵人。姜松私底下基本和朝中官员没有任何的交往,最多就是跑到军营中找屈突通喝上二杯,和军中的将军们切磋一下武艺。要说交往的话,姜松只和军中的将军有少量的接触,这一点群臣都明白。
    姜松抬头瞄了瞄客厅中的其他丫环,微微皱了下眉头。姜松所说的话不想让不相干的人听到,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天晓得苏老爷子家中是否会有其他人安插的间谍、暗探之类的人物呢?
    苏晓雅嘻嘻一笑,起身把客厅中所有闲杂人员全都赶出去,且关上门,这才道:“姜哥哥,你有什么话放心说,不会有外人听到的。”
    “老爷子,我说来的话可能不中听,您老如果不生气才能说,否则还是别说的好。”
    “臭小子,别装神弄鬼,有屁就放,怎么婆婆妈妈起来了?”
    “爷爷,您怎么说起粗话来了?”
    苏老爷子微微一愣!才发现确实是说了句粗话,哈哈一笑道:“还不是这小子弄的,谁让这小子从来没有正形,喜欢胡说八道,满嘴跑火车。”
    “老爷子,本少爷建议您老闭门拒客,不要再和朝中官员交往了,特别是高颎大人一系的官员,更是不能接触。”
    苏威老爷子听后微微一愣!高颎大人刚刚被皇帝启用,高颎一系的官员心里都高兴着呢?再说了,朝中也没有发生什么事,高颎大人也没有再多管闲事,姜松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皇帝要对高颎下手了?
    毕竟群臣心中都明白高颎和新皇帝之间的事,现皇帝重新启用高颎大人,群臣都觉得皇帝是个心胸开阔之君,并非原来想象中的那么差。正是由于重新启用高颎,让皇帝杨广在群臣中威望倍增,好感连连。
    “小子,你听到什么消息?”
    姜松有屁的消息,不都是根据脑海中的记忆做出判断。姜松虽不明白高颎大人什么时候出事,只清楚高颎有灭顶之灾,一大家族的人都没有什么好结果,高颎一系的官员同样受到牵扯,很多官员都遭到打压、贬职甚至是追究责任。
    “老爷子,什么消息也没有听到。”
    苏老爷子一愣!这怎么可能,你小子要是没有听到什么消息,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还建议老夫闭门拒客。苏老爷子心中也清楚,姜松从来不会关心其他官员的死活,能上门来相劝已经是很难得了。这是姜松一直抱着感激之心,否则凭姜松的为官之道,根本不会过问其他官员的事。
    “臭小子,别忽悠老夫,到底听到什么消息?”
    “没有。”
    旁边的苏晓雅和姜松接触三年,对姜松非常的了解,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原因的话,姜松绝对不会轻易说出来,既然说出来,就意味着真的有事,且是严重的事会发生。
    “姜哥哥,你得到什么消息就说出来,别吊爷爷的胃口了。”
    “晓雅妹妹,哥真的什么也未听到。”
    “姜哥哥,既然什么都未听到,你为什么要建议爷爷闭门拒客呢?”
    “晓雅,原因老爷子比谁都清楚,难道还要哥来说明吗?”
    苏威老爷子一生小心翼翼,办任何事都谨小慎微,在朝中基本算得上是说的少,做得多的人。在先皇杨坚时期,由于得到重视,在皇帝的鼓励下才大胆提出一些建议,为隋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苏威是高颎推荐给皇帝杨坚的,所以在朝中大家都觉得苏威老爷子是高颎的嫡系。其实苏老爷子啥都不是,根本算不上什么嫡系,高颎觉得苏威有能力就推荐,也大胆鼓励苏威发挥才华。然而群臣不会这样认为,都认为苏威、高颎是一系的官员。也正是这样,高颎下野后,苏威老爷爷同样受到牵累,算得上是几起几落。
    苏威老爷子当然明白姜松话里的意思,知道群臣都把他往高颎一系中放。尽管是小心谨慎,却仍然避免不了受到牵连,这一点这些年都经历过怎么会不知道。
    “小子,高大人虽然恢复官职,却没有管什么事,难道皇帝重新启用高大人是别有用心?”
    “老爷子,这我不知道。不过您老觉得皇帝和高颎大人之间的事会这样稀里糊涂的翻过去吗?就算皇帝心胸开阔,不计较那些往事,老爷子觉得朝中那些高颎大人对立派的官员会善罢甘休吗?一旦朝中有官员旧事重提或找个什么借口,老爷子觉得结果会是怎样?”
    高颎是隋朝一代名相、权臣,任隋朝首辅二十年,嫡系就不用说了,肯定是各地都有大量的心腹。朝中官员同样也有好多是高颎一系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同样,高颎在朝中的政敌也很多,受到高颎打压的其他派别有大把。这些人都视高颎为死敌,随时都想致高颎死命,这一点傻子都明白。再说了,这几年高颎受到皇帝冷落就是最好的证明,很多官员都是落井下石,甚至是高颎的嫡系为了自己的前途反戈一击呢?
    “小子,你说的有道理,高颎大人不想惹事,不代表其他官员会善罢甘休。一旦有机会,朝中的官员肯定会再次向高颎大人发难,这是一个死结。高颎大人和皇帝之间的结也无法解开,况且里面还涉及到皇室内部的事,很麻烦。”
    姜松别的不清楚,只知道此时杨勇在晋阳作乱了,说是谋反也不为过,朝廷大军已经杀了过去,带兵的将军就是屈突通。现在杨勇未平,皇帝杨广当然不会对高颎出手,一旦杨勇被镇压后,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杨广已经上位,这是不争的事实,杨勇此时在晋阳闹事,不服新皇帝杨广。表面上看上皇室中的私事,其实杨勇已经不占理了,属于谋反一类,这一点不能否认。
    不论杨广是怎么上位的,就算真的象历史记载中那样杀父夺位又如何?这是皇室的私事,外臣管那么多做啥?历朝历代的宫廷政变不都伴随着血腥、杀戮吗?为了皇权再卑鄙无耻的事在宫廷政变中都能做得出来,这根本就不算什么?历史上的明君、圣君谁不是心狠手辣之辈,谁有什么道义和亲情,眼中只有皇权和国家。
    “老爷子,您老闭门拒客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仅仅是权宜之计,一旦屈突通将军把晋阳的事解决后。高颎大人的事估计应该就会有结果了,到时候高颎大人一系的官员同样会受到牵扯,您老在思想上准备好了吗?”
    苏威是名相,能力超级强,智商绝对的高,根本不是姜松能相比的。姜松的话怎么会不明白,也清楚姜松说的是实话。高颎和杨勇是亲家,杨勇谋反做乱,高颎受到牵扯是肯定的,只是后果的轻重而已。
    “姜哥哥,你到底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爷爷避免受到牵连,逃过这一劫?”
    “晓雅妹妹,办法哥到是有一个,就怕老爷子不愿意,舍不得朝中高位啊?”
    苏威听后哈哈一笑道:“臭小子,想劝老夫辞职回家养老吧!”
    苏威也清楚,要想避开高颎的牵连,辞职是最佳的选择。否则就算是闭门拒客同样会受到波及,一旦高颎出事,苏老爷子也逃脱不了受到牵累,这一点是肯定的。再说了,皇帝同样要清理高颎一系的官员,绝对不会允许高颎一系的官员在朝中唱反调。
    “老爷子,就是想劝你辞职,但并非是您养老,我这里有一件重要的事最适合老爷子做,您老也肯定喜欢做、愿意做,只是前提条件就是您老要舍得放弃高官位子。”
    呵呵!
    “臭小子,说来老夫听听,你为老夫安排了个什么活?”
    “老爷子,白天朝会散时我就说了,家中筹建了一间印刷作坊,这事您老还记得吗?”
    “知道。只是你小子说的是真的,你真的愿意免费为儒生印刷诗词、手札之类的事?你小子平时是最爱财的,让你出点血非常的难,怎么会如此大方起了呢?”
    “老爷子,这当然是真的。在印刷作坊的基础上,我还准备筹建一间出版社,就是每个月印刷一本杂谈之类的刊物,刊物的名称都取好了,就叫《泾松杂谈》,《泾松杂谈》可免费刊登各种文章、诗词,不论是儒学、佛学、墨学、法学、兵学方面的文章、观点都可以刊登,甚至允许各学派间在杂谈上辩论。如果您老愿意的话,辞职后就去主持出版社的事务,您老当主编,负责把关。当然,靠您老一人不行,您老还得招聘大量的人手,薪水方面您老不用担心,我会高薪支付。”
    震撼!苏老爷子彻底惊世骇俗,这开什么玩笑,一个月出一本杂谈,别的不说仅仅是印刷上就无法做到。
    “小子,你不是开玩笑吗?一月能印刷出一本杂谈出来,你一次印刷多少册?”
    “老爷子,印刷的多少决定市场的需求,如果您老主持编写的杂谈内容丰富,有可读性的话,销售量就大,那就印刷多一点,如果所编写出来的东西无人看,可读性不强,销售不好只好少印刷点,这取决于您老主持编写杂谈的内容和质量。至于印刷方面的事,您老不用担心,一本数十页的杂谈估计最多就几天时间就能印刷出成千上万册。”
    

第330章 士信征兵
    姜松的解释让老爷子彻底震撼,编写文章,招聘有才华的文人对于苏老爷子来说不是难事,毕竟苏老爷子在儒林中有巨大的影响力,不论是人品、学识都是一流,都是儒生们敬仰的对象。只要老爷子一声令下,会有大把的文人前来应聘,这一点是肯定的,不用质疑。
    老爷子震撼的是姜松所说几天能印刷出成千上万册书籍的事,这太不可思忖,毕竟朝廷中正在印刷的书老爷子是明白的,那种整体雕版印刷,最大的问题是雕刻,只要稍不留神雕刻出错一丁点,整块雕版都会报废。况且,每块雕版也印刷不出多少,最多就是数十张,再多就无法印刷出来,这是雕版的弊端。结果就是雕版印刷的成本太高,花费的时间、精力太多,需要的人力更是无数。
    “臭小子,你不会是儿戏吧?世上真有那么好的印刷术?”
    老爷子从苏晓雅的嘴中知道,姜松家里拥有大量的工匠,别的不说,仅仅是从西洋高薪招聘或购买来的各类工匠就有数百名,这是苏晓雅清楚的事。所以要想达到姜松所说的效率,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姜松家里的工匠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印刷术,否则根本不可能。
    呵呵!
    “老爷子,这事暂时保密,您老不用担心印刷的事,您老应该考虑愿意否?如果愿意的话,您老就得考虑招聘有才华的人员一事,怎么编写杂谈的内容,要编写什么样的内容等等方面的事。其他的不用担心,有其他人处理。”
    说实话,这事对苏老爷子挺有诱惑力的,也是古代文人最愿意做的事。毕竟编写文章、校稿、校注古籍这些事都是名垂青史的事。古代的文人别的什么都可以不在乎,最在意的就是名声,特别是儒生把名声看得比命都宝贵。
    “臭小子,你说的是真的?”
    姜松和房玄龄二人研究后,都觉得出版社必须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主持才会有吸引力,才会有人才投奔。毕竟这是一个新鲜事物,让一般的人主持估计经营都成问题。那时姜松就想到了苏老爷子,只是不知道要怎样劝说。
    到了洛阳后,知道晋阳的杨勇造反,屈突通率大军前去征讨,姜松的心中马上想到了苏老爷子,貌似这老爷子在高颎出事后就彻底下野了,此时相劝老爷子是最佳时机,既能让苏老爷子不会到时候因为高颎的事受到牵连,能平安回家养老。
    “老爷子,您老觉得这种事能乱说吗?这位子是专门为您老准备的,如果您老不愿意去主持出版社的话,我也不想费钱费力的筹建什么出版社,好象我没有什么好处唉!”
    考虑一再三后,老爷子同意辞职回家,辞职后再到大兴城中担任出版社的总编辑。目前是要让皇帝同意辞职,这是第一步,毕竟苏老爷子也是名人,是隋朝不多得的大才,想辞职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没有好的借口皇帝是不会同意的。
    “姜哥哥,听爷爷说你要到什么小岛讨钱,带上晓雅好吗?”
    这次到小岛讨钱,姜松肯定不能再带苏晓雅,时间上非常的紧,总不能让姜松再抱着这妞骑马赶路,这种事有一次就行了,不能再发生第二次。
    “晓雅,这次你不能跟哥去,这次去讨钱很危险,有很大的可能是要发生战争。不把小鸟人打怕、打惨,别想顺利讨到钱。”
    “姜哥哥,有你保护晓雅,还有啥危险的。”
    汗颜!真把战争当儿戏,到时候姜松那里有精力来保护人。况且你一个小女孩适应得了那血淋淋的杀戮场景吗?
    “晓雅,在那种情况下哥也腾不出手来保护你,还是好好的帮哥守办公室,帮哥处理一些事务。”
    “那好吧。”
    姜松离开苏府,次日一大早就带着噬血护卫向大兴城返回。洛阳的事基本安排妥当,接下来就是安排大兴城里新兵训练的事,这才是重点的事务。至于到小岛讨钱的问题不大,到时候让水师何蛮将军到山东来接姜松就成,这样姜松能多点时间呆在家中。
    到大兴城中新兵训练营后,出乎意料的见到了罗士信。开始时还以为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随后了解到,罗士信已经按质按量完成的征兵任务,从冀州带回来了五千多名新兵,远远超额完成任务。如果再继续征招的话,估计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招到数万名新兵。
    “松哥,小弟招的这些新兵怎样?”
    呵呵!
    “士信,表面上看到是身体强壮、精神抖擞的样子,不过是否能达标得等到新兵训练结束才清楚。”
    “松哥,这五千多名新兵蛋子你可别小视,基本每人都能拉弓射箭,箭法优秀者有很大一批,难得的是这批新兵都能骑马,虽然谈不上娴熟,却也不会很差,关键是这波新兵蛋子被我狠狠的强化训练了一翻,特别是赶回来的十多天时间,每天强行军一百五十里地以上,体力绝对是有保障的。”
    通过了解姜松才明白为什么罗士信会这么快赶回来,原来罗士信得到姜松的安排后,心里那个高兴,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这一次是罗士信独立执行任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样也最具锻炼人。罗士信天生就是名武痴,对于带兵作战更是情有独钟,一听说让其到冀州、幽州边境线上征兵,能不高兴才怪。
    拿到相关文书后,罗士信立刻带着几名噬血护卫连夜启程,一人双马轮换骑乘,一口气跑到了信都,留下二名噬血护卫,负责在信都四周征招士兵。一名噬血护卫负责到信都城周围的郊县去张贴征兵告示,一名竖起招牌坐地征兵。
    罗士信自己则带上其他几名噬血护卫继续向上谷、代郡赶去,那里才真正算是边境地区,也时常受到骚扰和侵入,在边境地区征招士兵相对来说容易一点,加上是冬天,边境线上容易受到骚扰,是招兵的好时机。
    罗士信不仅仅是征招新兵那么简单,小子采取的办法真的很绝。在宣传告示上居然明目张胆的说,只要愿意当兵,负责帮助安置其家人,还免费分配田地,每人分配十亩田地,百亩山林等。
    罗士信宣传的政策,其实就是姜松准备在琉球岛上实施的。这一下就热闹了,百姓听说免费分配那么多的田地,在经营过程中免除农业税收,这可是千古奇闻,立刻在冀州一带引起轰动。
    隋朝时期,土兼并非常的严重,普通百姓基本没有什么田地,都是向有钱人家租赁田地耕种。风调雨顺的年景百姓还能勉强吃饱肚子,一旦有个什么自然灾害,百姓根本就无法生活,甚至所种的田地连交租都成问题,这是古代百姓的普遍现象。
    开始的时候,百姓以为是忽悠人的鬼话,没有人当真,都是一笑而过。后来有大胆的人前来应征,达到了征兵要求后。罗士信把早就写好的书信拿出来,填上需要帮助解决田地的人口、姓名。让这名新兵蛋子拿回家交给家人,让家人到江南找魏征,只要拿出信来交给魏征或海关就会帮助安置。
    能免费分地田地,还不用交农业税,这吸引力非常巨大的。新兵蛋子把罗士信的书信带回家后,一家人商量后觉得可信。毕竟罗士信介绍时说过,是在姜松的封地上安置。而姜松在普通百姓中名声极好,不象在儒生中臭不可闻。
    有了第一名吃螃蟹的人,接下来就会源源不断有百姓前来咨询和询问,罗士信都认真解释。并告诉来询问的百姓,只要带够到江南途中吃的就行,其他任何东西都不用带,到了江南后会有专门的人负责安置。
    结果不用想都明白会发生什么事,这消息立刻在冀州、幽州快速传开,前来应征的人越来越多,把个罗士信高兴得跳起来大声高呼。
    前来应招的人多了,罗士征兵时挑选的余地就越大,条件就越严格,所以罗士信从冀州征招来的这一批新蛋子,真的非常的优秀,只要通过简单的训练,估计就能超过隋朝的精锐士兵。
    很多百姓都没有田地,加上日子过得不好,得到罗士信征兵的优惠政策后,那有不来应征的,全都纷纷来应征。甚至征兵要求提高后,一些来应征的人求着当兵。
    仅仅半个月时间,罗士信一行就征招到五千多名新兵,且还有无数的百姓送孩子前应征,如果再不停止的话,估计整个冀州的百姓都会送孩子来当兵。姜松当时告诉罗士信,招入到二、三千名时就能返回了,就算招不够数量也必须在正月十五前赶回来。半个月招收了五千多名,大大的超出任务,最严重的是前来应征的百姓源源不断,罗士信心中真的有点害怕,担心惹出什么大乱子,立刻带着招收的五千多名新兵蛋子闪人。
    罗士信带五千多名新兵返回大兴城的途中,并非是正常的赶路,这小子为了确保新兵质量,在挑选时就非常严格了,算得上是百里挑一。罗士信担心招来的新兵在和其他人招来的新兵对比中输,就动起了强化训练这批新兵的心思。
    

第331章 征伐目标
    原本在罗士信、程咬金、刘宏基几人前往各地征兵时,姜松就为他们制定好了暂时的新兵训练计划。主要是针对征招的新兵在返回大兴城途中而制定,目的就是提高新兵的身体素质,强化训练新兵的体力,到返回大兴城后就不用再多训练体力,能直接进入其他训练科目。
    新兵身上虽然没有什么负重,不过每天一百五十里地的行军还是挺辛苦的。这还不算,罗士信在每天行军结束后,要对新兵进行队列训练,现在这五千名新兵,在队列方面基本达到了要求,是姜松要求的那类后世队列。
    罗士信在返回途中,自己陪着新兵们步行,把马匹交给随行的噬血护卫。这样一来新兵没有一人有意见,毕竟罗士信是陪着大家一起跑、一起步行。经过罗士信训练的这批新兵蛋子,到达大兴城后,立刻就表现出以众不同,不论是精神气、是身体素质,表面上看都非常的强悍。
    “松哥,小弟这次在冀州、幽州怕是给你惹出大麻烦来了?”
    汗颜!
    你小子把冀州、幽州搞得乌七八糟,冀州、幽州的百姓都乱成一锅粥了。现在才想起那样做会惹出事,早干吗了?不过姜松只是心里郁闷,表面不能说,积极性是要鼓励的,毕竟罗士信能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就非常不错了,采用这种手段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动静弄大了些。
    旁边的房玄龄听后摇头苦笑道:“士信,你何止是惹出麻烦,是捅出天大的乱子,估计此时冀州、幽州各地的官员都向皇帝、朝廷告永年的状呢,不用多长时间,皇帝、朝廷就会接到弹劾永年的奏折。”
    房玄龄说的是真的,不用脑袋想都会是这样的结果。冀州、幽州的地方官员当然不会视而不见,这是关系到冀州、幽州各地百姓的安定,更牵扯到地方的税收。没有百姓地方官员从那里再收到税收。没有百姓田地谁来种植,这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这种事放在任何官员身上都会生气,毕竟目前隋朝境内,真正拥有田地的百姓太少,估计一成都不会到,绝大多数百姓都没有田地。能免费分配到田地,还不用上交农业税,不要说百姓动心,就是有钱人家的大户同样会动心。
    姜松不用想都知道,此时冀州、幽州会乱成什么样子。就算没有罗士信的书信,也有一部分百姓会抱着碰运气的想法向江南一带涌去。冀州、幽州各地的地方官员此时正是头大的时候,应该是正在想办法阻止百姓向江南蜂拥而去。
    “松哥,那怎么办?”
    呵呵!
    “士信,没有什么关系,反正事情都出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就算是天塌下来不是有哥顶着的吗?”
    姜松心中知道有大麻烦,暂时也没有想出应对之策,不过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