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隋唐当好汉-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歌妓,小丫环们受到姜松的影响,纷纷学习乐器演奏自乐。结果就是这群小丫环一到晚上就聚集在一起自演自乐。
    正因为这样,姜松还专门修建了一间房屋专门给小丫环们晚上开展娱乐活动,在演奏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主要是告诉她们要合奏。原来丫环们没人愿意使用鼓、锣之类的乐器,后来姜松告诉她们说合奏必须有各种乐器配合,这下好了,才二年不见,家中丫环增加了一少,乐器使用更全面,看到姜松从西洋购买回来的乐器后,更是兴奋无比,都觉得新奇。
    “老公,你告诉她们吧?她们听药师兄说你会使用这些西洋乐器,心里早就痒痒的,都想听一下这西洋乐器比咱们中原的乐器好在什么地方呢?”
    “莹莹,西洋乐器和咱们中原乐器分不出好坏,这二种不同类型的乐器,根本没有可比性。这是大提琴、小提琴,这二种的乐器属于拉弦类乐器,演奏方法、技巧有点象咱们中原的二胡。这是吉他,属于弹奏类,和咱们的古琴、琵琶弹奏的技巧有点类似。这是单簧管、双簧管,和咱们中原的笛子、箫的演奏技巧类似。”
    说完后姜松分别对购买回来的几种西洋乐器进行演奏一翻,虽然姜松的水平也挺低,不过对于没有见过这类乐器的丫环们来说感觉非常的新鲜,都要求学习,甚至连莹莹、雨涵二人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没有办法,姜松只好简单的介绍各种西洋乐器的演奏方法,至于丫环们能接受多少,姜松不知道,因为姜松本人就是个半瓶醋,别指望学习的人会学到什么。好在姜松把具有现代元素的五线谱早教会了这些丫环,她们平时有时间后会练习,也不用姜松花费多少心思。
    原本以为夫妻二年未见,肯定是要早早的休息,事情根本就不是那样,在小丫环们的纠缠下,直到夜静更深时才离开。姜松苦笑着道:“莹莹、雨涵,咱们也休息吧?”
    “老公,你不会是让我和莹莹姐一起陪你吧?”
    嘿嘿!
    “雨涵,咱们二年未见了,你们二人同时陪为夫休息有何不可?”
    袁莹、诸葛雨涵二女孩不好意思三人同眠,长时间不见,姜松也不能厚此薄彼,只好苦口婆心的劝说,废话说了一大堆,才让莹莹、雨涵二人同意三人同床共眠。
    次日起床后,袁莹小声道:“老公,这次回来,你抽时间把绿衣那丫环也收了吧?”
    “啊!”
    姜松虽然明白绿衣是陪嫁的丫头,按理说也是属于姜松的女人,只是这种事姜松真有点不习惯,这不是搞成了买一送一吗?
    “老公,你就收了绿衣,那丫头早就痴迷你了,你可不能辜负绿衣的心意。再说了,绿衣也长大了,你总不能让她再等下去啊!”
    郁闷!听到诸葛雨涵也附议,姜松真的哭笑不得,自己的二个老婆都强烈建议姜松把绿衣收进房,这种事在后世估计想都别想,不吃醋就在好的了,那有逼自己男人多娶妻的。
    “莹莹、雨涵,为夫有你们二个美娇妻就很满足了,那敢再胡思乱想。”
    “老公,知道你对我们姐妹好,不想让更多的女人来分享你,只是你也要为绿衣那丫头着想,那丫头的心思你也清楚。再说了,绿衣从小和我一起长大,很小的时候说说过二人共侍一夫的。”
    姜松抬头看了看诸葛雨、袁莹二人后,摇头苦笑道:“好吧!”
    诸葛雨涵道:“老公,你今天要到虎跳峡我们就不去了,晚上等你回来,过一段时间娘亲到虎跳峡住时,咱们再到虎跳峡住一段时间。”
    姜松点点头,古代的女孩真的很孝顺,老人在什么地方肯定都得跟着照顾。这在后世是很难得的。后世的人都忙于紧张工作,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非常的少,如果近的话在周末会相聚,稍远的话,也是数月才能见一次面。
    “好了,为夫要在家呆一段时间,咱们有大把的时间相聚。”
    “老公,路上注意安全。”
    姜松点点头,刚出房门就碰上了李靖、红拂女二人,见二人都牵着马。姜松微微一愣,不会是红拂女要随李靖一起到西凉吧?
    “老弟,为兄现在就前往西凉,不在这里呆了,时间紧迫,等为兄招兵回来后再聊。”
    “大哥,大嫂也要跟你一起去吗?”
    嘻嘻!
    “兄弟,难道你嫂子不能去吗?”
    “嫂子,小弟不是这意思,是担心你路上受苦受累。”
    “老弟,昨晚上为兄就劝你嫂子了,她就是不听,一定要跟着去。”
    姜松微微一笑,知道红拂女骑术非常的好,武艺也不错,就算去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这样也能让李表和红拂女多相聚,毕竟这二、三年来是娶聚少离多。
    “大哥、大嫂,既然这样就多带点护卫上路,西凉可是和草原民族接壤,时常会有草原民族的铁骑出没,安全还是要多注意。”
    说完后姜松也不等李靖说话,直接就调了一队十二名噬血护卫跟随李靖一起前往西凉,并交待噬血护卫必须保障李靖夫妻二人的安全,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兄弟,嫂子谢谢你。”
    “嫂子,说这话就见外了。”
    “老弟,为兄先走了。”
    把李靖夫妻送走后,姜松也安排了几名噬血护卫保护房玄龄到大兴城中张贴招兵告示,找地方征招士兵,直到房玄龄也离开后,姜松这才带着几名噬血护卫前往虎跳峡。
    到达虎跳峡后,姜松第一时间进了欧阳大叔他们的研究室、工作间。欧阳大叔他们的研究室在后面,前面是工作车间。不过才一进到工作车间,姜松就被眼前的各种车床彻底震撼。
    姜松不相信眼前的事实,用手揉了揉眼睛,再次睁开时,眼前的各类车床确实是真实的。这下姜松才知道是现实中,不是在梦幻中。二年前欧阳大叔他们在姜松有建议下仅仅利用水力研究开发出非常简单的水车驱动车床。在这样的时代,当时姜松就狠赞叹,觉得中原古代的工匠太了不起。
    现在眼前的各类车床不是水车驱动,全部是蒸汽机驱动,每台车床旁边都有一台小小的蒸汽机。这绝对是跨世纪的发明创造,看到蒸汽机驱动纺织机时姜松就非常的震撼。现在看到的却是蒸汽机驱动的车床,最难得的是眼前的车床不再是那种简单的全手工操作,其带有一定的精度调整,虽然也是手工操作,却能在操作中很好的控制其加工走向。
    二年的时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质的变化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回过神来的姜松立刻弯下腰细细察看车床的结构,发现在动力输出输入的链接地方居然使用了轴承,虽然不是后世姜松所看到了那种精密的圆珠型轴珠,只是圆柱型的轴珠。但原理是一样,效果是一样的,应该只是在使用寿命上会有差别。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欧阳大叔他们的工作间不仅拥有了先进的车床,还拥有了大小不一的钻机、空气锤等各种小型工具。虽然无法和后世的现代工业机械相比,在这样的时代,拥有这些工具、模具本身就是超前的。
    工匠的发明创造令姜松难以置信,有些东西姜松只是简单的说了下,就能过研发出来,有的甚至都没有说过,也能在实践中研究出来。有了眼前这些设备,完全有能力开展简单的机械加工,还能开发出更多的生产模具、工具、装备。
    姜松正在一台车床旁边感慨万端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一声:“少爷,你总算回来了。”
    姜松抬头一看,呵呵一笑道:“欧阳大叔,你们都好吧!”
    “少爷,我们都好,工匠们信心百倍、热情高涨,只是有些地方需要向你请教一翻。”
    姜松摇头苦笑,欧阳大叔他们说的请教是高看姜松了。姜松也不懂,只是把后世的一些现代元素、理念和知道的东西简单的介绍个大概,说白了只是个方向,具体怎么研究姜松二眼一黑,什么都不知道。
    “欧阳大叔,你们真的太伟大了,居然研究出了实用型的蒸汽机,真的大大出乎意料。你们不仅研发出蒸汽机,还运用到了纺织机、车床等方面,真的太伟大。欧阳大汉,咱们一定要对参加研究的相关人员重重奖励。”
    “少爷,不用奖励,你开的薪水就够高的了,这些工匠在这里干得很开心,才华得到施展,这就是最大的奖励了。”
    “欧阳大叔,还要奖励的,蒸汽机的研发太伟大,这对于咱们今后的产业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咱们要继续鼓励发明创造,充分调动工匠们的积极性。”
    

第308章 技术革命
    有了欧阳大叔陪同,姜松边参观边听欧阳大叔讲解眼前设备的具体情况,包括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姜松在参观中只要发现有改进的地方都会立刻指出来,把大概的原理说一下。具体更详细的东西姜松说不清楚,不过毕竟是具有几千年的知识积累,见过的事物多,大的方向还是能说出来。这些东西在欧阳大叔他们听来就不一样,就象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意义非同小可。
    “少爷,这些车床好是好,在加工产品零件时非常的方便,精度也大的提高。不过在加工极硬的钢制品时就困难的,刀具方面承受不了,有时候加工一件东西要更换好几次刀具。”
    姜松也清楚,在刀具方面马大叔是权威,在刀具方面有极高的研究。这方面姜松没有什么建议可方,不过脑海中突然想到后世的铣床、刨床时,眼前突然一亮。
    “欧是大叔,你们在加工时可以考虑让刀具在旋转中冷却,那样刀具在旋转中温度就不太太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就能延长,可以从这方面研究一下。”
    “少你,你说冷却?如果能让刀具冷却的话,就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了,只是这要怎样冷却呢?如果用水冷却的话,刀具在旋转中产生高温,会让刀具立刻报废。”
    “欧阳大叔,你们考虑过用油冷却没有。”
    姜松的印象中,貌似铣床、刨床就是需要用机油进行冷却,不过姜松也说不明白,只是影影绰绰的有一种概念。毕竟在电影电视里是有的,看到过一些加工的情境。
    “少爷,你是说用菜籽油进行冷确吗?”
    姜松想了想,好象在植物油中蓖麻油是最好的润滑油。而这时代蓖麻这类植物有的是,且产量还高,很多地方都种植有,百姓用来点灯用。
    “欧阳大叔,最好使用蓖麻油做冷却液。”
    “少爷,你确定是蓖麻油吗?”
    “欧阳大叔,应该就是蓖麻油。”
    呵呵!
    “少爷,如果是的话就简单了,咱们现在根据你的提示,已经研发出了新的榨油机,随后让人到市面上采购一些蓖麻籽来咱们榨就行了。”
    啊!
    “欧阳大叔,你说研发出榨油机?”
    “少爷,你不知道,有了这车床后,咱们可以加工好多的配件,那榨油机其实挺简单的,不就是压榨时的轴最关键吗?有了车床就能顺利搞出来,现在再有了蒸汽机,榨油都可以不用人力压榨了。”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科技的进步让姜松彻底震撼,这古代的工匠真的令人敬佩,其想象力真的惊人。中原民族真的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只要政策好、制度健全,不愁研究不出跨世纪的发明创造。
    “欧阳大叔,咱们研究出来的蒸汽机,动力输出能达到什么程度?”
    呵呵!
    “少爷,这个我也说不清楚,不过咱们现在生产出来的蒸汽机,最大的一台能驱动三十八台纺车。如果动力输出还要大的话,蒸汽机的体积会增大很多,一些关键的部件估计会承受不住。”
    “欧阳大叔,咱们去看看。”
    “走吧。”
    姜松跟随欧阳大叔走进了纺织作坊,这是在虎跳峡内新建的作坊,里面已经全部使用蒸汽机作为纺织机的驱动力,没有再用水车驱动。不过没有全部建好,作坊内有大约一百台纺车,旁边还正在兴建。
    看到一台蒸汽机能带动二十台以上的纺车后,姜松再一次震撼。如果是蒸汽机的动力足够的话,根据这个原理完全可以兴建简单的蒸气火车了。看着飞速旋转的纺车,姜松有点眼花,貌似象是蒸气火车的轮子一样。
    “少爷,就是这台蒸汽机,能带动三十八台纺车旋转,这还是控制着动力的输出,如果全额驱动的话,应该能带动五十台纺织机旋转。不过那样的话,蒸汽机容易出问题。”
    姜松点点头,知道钢材的质量还是不过关,得想办法冶炼出更好的钢材。虽然这些钢材在目前的隋朝已经算是品质挺好的了,却无法让蒸汽机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欧阳大叔,不错!真的不错!没有想到在短短的二年中,你们不仅研发出的蒸汽机,还对蒸汽机进行了实用化的改进,真的非常的伟大。”
    “少爷,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蒸汽机的使用适合再长点,关键是一些部件会发热,还有就是轴承的损坏非常的快。”
    “欧阳大叔,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轴承润滑,在其部位改进一下,能添加蓖麻油进去,那样就可以起到冷却的作用。另外就是钢材的质量还要提高,咱们使用的钢材性能上还是差,得考虑研究更好的配方,冶炼出更好的钢材。”
    “少爷,你说到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根据你所讲的冶炼炉的情况,我们经过几年的研究,现正在兴建一座冶炼炉,规模挺大的一次性能出几千斤的铁水。等过后你去看一下,是否有地方需要改进。”
    姜松听后一阵汗颜!姜松懂什么狗屁,姜松只能说个大概,说个原理。具体的东西啥都说不出来,让姜松提意见不是扯淡吗?姜松知道的以前都说过了,都把冶炼时加什么猛矿、铬矿、钛矿之类的事说了。具体要怎样搭配,姜松可不清楚,只知道好的钢材是要加一些稀有金属原料的。
    “欧阳大叔,这蒸汽机能否让输出功率再大,我想把蒸汽机运用到船只上作为动力驱动,那样船只就不需要用人力、风帆进行驱动了。”
    “少爷,这要看你要驱动多大的船只,如果是小船的话,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如果船只太大的话就困难了,关键时蒸汽机会出现故障,一旦出现故障船只就无法驱动。”
    “欧阳大叔,这一点你不用担心,船只使用蒸汽机时,可以考虑二台、三台甚至是四台蒸汽机联合输出驱动力,那样输出的功力就大了。就算是一台出现故障立刻安排人手解决,不可能全部蒸汽机一起出现故障啊!”
    “联合驱动?这想法不错,随后我们研究一下。”
    “欧阳大叔,蒸汽机驱动的船只,我准备建造全铁船只,重量上会比木船重好多,所以蒸汽机的动力要求非常的大。”
    “少爷,你不会是开玩笑吧?这铁重量极大,一到水里就沉下去了,还怎么上浮。”
    古代那有铁甲船只,一般人都觉得不可思忖,都以为铁一到水中就沉没。姜松原本以为要经过研究,谁知道人家陆氏造船厂早就研究出来了,只是靠风帆、人力无法驱动。如果解决了动力的问题,那就能很快生产出铁甲战船出来,那绝对是这个时代的水上霸主。
    “欧阳大叔,这事你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已经解决,现在是铁甲船只的动力问题没法解决。”
    “少爷,你是说铁船也能在水面上行走?”
    呵呵!
    “欧阳大叔,铁船只到是造出来了,不会沉入水中,不过由于铁船重量太大,人力无法划动。如果大叔能弄出输出力更大的蒸汽机,就有可能在水面上行走。”
    铁船只不会沉入水中,这已经完全颠覆了欧阳大叔脑海中的想法。见姜松说得挺认真的,就没有再怀疑。毕竟这些年来,姜松所说的事大部分都实现了,原来觉得不可能的东西,慢慢的都弄了出来。
    回到欧阳大叔他们的研究室,姜松和马延贵等大工匠亲切的交谈。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姜松把知道的都细细叙说出来。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姜松只能说个解决的方向。当然,最重要的是姜松宣布对工匠进行重奖,把工匠们高兴的。工匠们不是为了姜松奖励钱而高兴,而是为所做的事而高兴,毕竟受到了姜松的认可,得到了姜松的夸奖,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这工匠地位低下,不受重视的古代,象姜松这样重视工匠的人基本没有。姜松对于工匠来说就是主人、朋友。姜松虽然没有能力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不过在薪水方面却是非常的大方,所开出的薪水都非常的高,比一般人高出好几倍。最重要的是姜松尊重工匠、没有任何一丁点的鄙视,这才是工匠们所需要的。
    “欧阳大叔,那些从西洋来的工匠好管理吗?”
    呵呵!
    “少你,你找来的这些西洋工匠真的不错,敬业精神也非常的好,干活挺卖力的,不会偷懒。特别是他们的手艺很不错,有些地方比咱们还强呢?按照少爷你信中的交待,已经把他们安排妥当,有的进了作坊,有的配备的研究室,有的加入我们有研究。”
    “欧阳大叔,就一句话,要派人跟着西洋工匠,把他们身的技术学到家。同时要发挥西洋人的特点,在人、财、物方面尽量满足他们研究上的需要,要让西洋工匠多为咱们研究出好东西出来。”
    “少爷,我听说这些西洋工匠,有些是你高薪招聘来的,大部分却是奴隶,是真的吗?”
    “欧阳大叔,这是真的。不过咱们不能把工兵当成奴隶对待,还是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照顾,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果研究出好东西的话,也要对西洋工匠进行奖励,不能厚此薄彼,要一视同人。”
    “少爷,你放心。这些工匠和咱们的工匠挺谈得来的,还经常在一起研究、争论问题呢?大家相互学习、研究,双方都会有收获。”
    

第309章 丑小鸭变白天鹅
    姜松和工匠们的关系很好,就算是新来的工匠虽没有见过姜松,却对姜松的为人非常的清楚,都听过姜松的事,特别在对待工匠的问题上更是工匠们唠叨的话题。也正是由于姜松重视、尊敬工匠,给工匠开出高薪,从而让隋朝境内的优秀工匠纷纷向姜松家涌来。
    姜松家对于主动来的工匠都客气招待,就算是水平差一点,没有舒适的安排也会客气的招呼。这样几年下来,姜松家中拥有的工匠人数暴涨数十倍。甚至很多地方朝廷匠作坊里的优秀工匠都悄悄跑到姜松家里来。虎跳峡不对外开放,朝廷匠作坊中偷偷跑来的工匠只要是能力得到确认,都会安置在虎跳峡内,这样朝廷也找不到,无法发现其行踪。
    很多优秀工匠应聘后,都是全家人迁移过来,姜勇、莹莹他们都给予妥当的安置。不仅为工匠修建住房,还为工匠的家人安排工作,在生活上尽力照顾。
    “欧阳大叔,现咱们有多少名优秀工匠?”
    “少爷,不算你从西洋带回来的那三百多名,仅仅是咱们中原的优秀工匠,目前为止差不多有各类工匠二千多人,加上这些工匠带的徒弟,总人数估计有八千多人。而且还在继续增加中,很多地方的工匠还在向这里涌来呢?”
    姜松有点发愣!这仅仅是在自己家中的工匠,还没有算上和其他商家合作兴建的造船厂、陶瓷作坊、皮革作坊、焦煤等企业中的工匠呢?
    呵呵!
    “欧阳大叔,很好!只要是有水平的工匠,咱们继续招收,不要闲多,来多少咱们就收多少。”
    “少爷,你放心好了,现在连朝廷的工匠都悄悄的跑到咱们这里来一部分,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优秀工匠前来的。”
    “欧阳大叔,谢谢!真的十分感谢,要不是您老帮忙,真不会有那么多的工匠前来。”
    “少爷,还有件事差点忘记告诉你了,按照你建议方法,我们搞出那种活字印刷术了,比雕版印刷好了用,印刷时非常的方便,也省力。”
    活字印刷?
    姜松微微一愣,片刻后哈哈大笑,目前的隋朝是采用雕版印刷术,在雕刻时得小心翼翼,一个雕版不能出现半点错误,否则一块雕版就全废了。再说了,雕版印刷也有极限,每一块雕刻板不可能印出多少份出来,每一块雕版能印刷出上百张就非常不错的,再多的话就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这有点象后世的板画艺术,一张板画印刷不出多少张。
    “欧阳大叔,那活字是用什么雕刻出来?”
    呵呵!
    “少爷,就是你说的金属铅,这东西容易雕刻。”
    姜松记得北宋时期的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开始时是用泥巴制作成字,然后经烧制后。这泥做的字不经用,时间一长就散了,最后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采用金属材料做活字,从而让印刷业有了质的变化。
    看到姜松满脸兴奋的神色,欧阳大汉亲自带着姜松到印刷作坊去察看。姜松明白活字印刷术的研发成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文化教育、宣传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能让中原传统的各类书籍如儒、经、史、科技、诗歌等很好的传播、传承下去。
    在印刷术出现之前,古人读书挺费劲的,没有现成的课本,更没有书籍可供看,都是靠老师的口传。书籍又只有大户有钱人家才会有,普通的百姓那里会有书籍。书生、学生一般都是向老师、朋友借书看,边看边抄,抄完后原件归还,非常的辛苦。也正是这样,书生、学生都必须抄书,结果就是古人的毛笔书都写得非常的好,全是抄书练出来的。
    古代的书生、儒生对书的喜爱程度难以言表,一般也很少向外借书,不是很好的朋友、亲戚别想借到书籍。特别是一些孤本、珍本更是视为宝贝,不会轻易示人。就算是皇帝都视书为珍宝,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下令搜罗各类图书。当然,除了元朝的蛮子皇帝外。
    姜松拿起小小的铅字左看右看,字雕刻得很规范,每一种规格的字都大小一致。姜松边看边点头,工匠雕刻的水平不错。
    “欧阳大叔,这些字是谁雕刻的,不错啊!”
    “少爷,字是雨涵少夫人写的,雕刻是由十多名木匠师傅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弄出来的,还有一些其他号的字正在雕刻,没有完全雕刻好。”
    “欧阳大叔,这些字都雕刻得非常的好,只是常用字的数量太少,要对常用字增加雕数量,每一个常用字最少得有数百个才够印刷时使用。咱们现在每个字仅仅是三十个,除常用字外都够用了。”
    “少爷,这事少夫人发现了,也交待下去了,会让工匠们继续雕刻的。”
    姜松看了下最原始的印刷机,其实就是手摇式的那种最简单的印刷方式。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创举。一台手摇式的简单印刷机每天起码能印刷出上万张,虽然无法跟后世的印刷术相比,比起手工抄写来已经是天壤之别。
    “欧阳大叔,看来咱们可以新建一家印刷作坊了,专门印刷书籍出售。”
    印刷图书销售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姜松最想做的是举办一份杂谈之类的刊物。为隋朝的大儒、官员、书生、儒生有个发表诗歌、文章的地方。姜松相信一旦弄出来,绝对会让儒生们喜欢。
    别看儒生对姜松很鄙视,如果姜松真的弄出书刊出来的话,愿意免费刊登或再付点润笔费的话。会有大把的儒生愿意投稿,甚至是当世大儒、高官也会投稿。有了这书刊的宣传,其实就是扬名的最好方式,儒生谁不想成名。
    “少爷,你说的印刷图书销售的事莹莹少夫人也想过,只是咱们这里缺乏校稿方面的人。这里都是工匠,没有儒生,就算是书院的学生其文字功底有点差,做不了那事。”
    “欧阳大汉,这事简单,招聘几名大儒来就成了?”
    “少爷,大儒们会愿意到咱们这里来吗?连到书院教书都难招聘到儒生,那些儒生会愿意到作坊里来上班?”
    呵呵!
    “欧阳大叔,别的工作儒生不愿意,如果是听说咱家要印刷图书销售的话,绝对会有大把的儒生争着来呢?”
    印刷书出来表面上看是为了赚钱,其实同样是为了教化百姓,让更多的书生有书看。这是大好事,这种事儒生们最愿意做,这是肯定的,谁让儒生们那么虚伪,那么酸呢?
    姜松脑海中突然有一种想法,如果在朝堂上告诉群臣,愿意为他们免费印刷书稿的话,会是什么结果?朝中官员除了武将外,基本都是儒生、读书人,是隋朝境内的所有知识分子的姣姣者。
    姜松能想象出来,听到后第一反应肯定是说姜松瞎扯淡,玩笑之言,没有人会当真。在官员的心中,印刷书籍是要花费钱财的,姜松凭什么免费印刷,肯定不会往销售方面考虑。姜松表面上看是免费,其实印刷出来后只要在市场上一销售,钱是有得赚的,虽然不会很多,却绝对不会亏本。
    姜松边想边点头,这是一个能和儒生缓和矛盾的最好办法,也是拉拢儒生的有效手段,甚至能和朝中的官员建立起新的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很脆弱,却也起到缓解矛盾的目的。
    对于姜松来说,弄出一个杂谈方面的刊物比什么都重要,能让大家在刊物上争论观点,讨论问题,让这些问题都公布于众,算是真理大讨论也不为过。就怕到时候皇帝干涉,这才是姜松担心的。
    “少爷。”
    正在YY的姜松耳中突然传来柔和的女孩声。姜松抬头一看,原来是李淳瑛,这小妮子二年不见,人也长高了,身体也丰满了不少,不再是原来那个单薄的小女孩。
    难怪姜勇喜欢上这丫头,原来二年不见,真是丑小鸭变白天鹅了。婀娜多姿的迷人身材修长,曲线极美。配上小妮子雪白的肌肤,确实是一个美人。
    “淳瑛,二年不见,你是大变样,差点都认不出你来了。”
    “少爷,你讨厌!别用那么色的眼神看人家?”
    呵呵!
    “淳瑛,什么时候和小勇成亲啊?”
    李淳瑛听后雪白的俏脸上立刻涌出一抹晕红,羞羞答答的小声道:“不知道。”
    姜松大声狂笑,原来见到姜松敢顶嘴的人,一听说心上人,马上就象变了个人似的,知道温柔,也会细声细语了,真是意想不到。
    “好了,这事随我会帮你们和福叔说的,放心吧!”
    “少爷,谢谢!”
    “不用谢。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李淳瑛这才反应过来急着找姜松是有问题要请教,这二年不见姜松,化学方面有很多的疑难问题需要姜松解答。才一听说姜松到了虎跳峡,就急匆匆的赶来,生怕姜松一闪身走了。
    “少爷,就是有好多问题要向你求教,另外你看一下火柴作坊的情况,是否需要改进的地方。”
    火柴作坊是姜松出海远航时就交待李淳瑛负责上马的项目,这事只有李淳瑛适合做,毕竟黑火药姜松也是交给了李淳瑛负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