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子(殷扬)-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可能!不可能!”石国国王尖叫,一脸的不信。

“大王,千真万确呀。”亲卫忙肯定一句:“如今,西域到处都是唐军,这能假得了么?”

“大食怎会败得这么快呢?”石国国王一脸的不愿意相信。

对于石国来说,大食和唐朝势均力敌,方显石国的重要性。阿拉伯帝国大败,唐军大举进入西域,对于石国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他不能不惊惧。

“快,派人去见李隆基,要携带厚礼,一定要赔着小心。”石国国王好不容易清醒过来,知道是该向唐朝表示忠心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稳定西域

龟兹,是唐朝的安西四镇之一,此时的龟兹,一片欢腾,喜庆之气直贯九霄。

“知道么?太子率军进入西域了!太子进入西域了!”

“太子这次带来的是二十万精锐啊!二十万啊!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呀。”

“西域地广人稀,物产不丰,难以供给大军,大唐这才在西域少量驻军。这次,太子征服了天竺,打通了天竺到西域的道路,天竺的粮草就会源源不断的运到,我们西域的实力就会暴涨。”

“没错!没错!以往,我们是为没有粮草发愁,以后,我们又会为军队不够而发愁。”

“太子真是了得!英明果断!”

龟兹是唐朝设在西域的一个军镇,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塞。军镇,不仅驻有军队,还有唐军的家眷。

不论是唐军,还是家眷,在得知李隆基率领唐军大举进入西域的消息后,无不是大喜过望,奔走相告。

李隆基这次率军大举进入西域,改写了西域的历史,将使得西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以往,因为西域地广人稀,物产不丰,唐朝无法在西域大量驻军,只能派驻少量的军队。这种情况,自从张骞通西域开始,就一直如此,上千年没有改变过,这次的改变将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因为天竺的粮草将会源源不绝的运到西域,唐朝在西域就可以派驻大量的军队,唐朝在西域的实力将会暴涨。

以往。唐朝在西域的兵力不足。总是顾此失彼。缩手缩脚,就连小小的石国都要拉拢,不能直接征服。今后,唐朝在西域的实力大涨,就不用再有如此顾虑了,只管放开手脚大干,谁不服就灭了谁,这是何等的令人痛快。

一想到这美好的前景。谁能不喜?

“走!我们迎接太子去!”驻守龟兹的唐军将领没有任何多余的言语,直接就达成了一致。然后,就集体行动了,赶去见李隆基。

李隆基正率军前进,得知这些将领到来的消息,就让他们前来相见。

“见过太子。”这些西域将领打量着李隆基,红光满面,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

李隆基的表现实在是太抢眼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见上李隆基一面,如今。梦想成真,要他们不激动都不成。

“免了。”李隆基打量这些将领。只见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大为满意,勉励一句,道:“你们为国驻守边疆,餐风露宿,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能得到李隆基此勉励,让众将大为激动,忙谦逊。

他们昂头挺胸,瞧他们那样儿,仿佛驻守苦寒的西域是无上荣耀之事似的。

然后,李隆基就是问询一阵西域情形。

对于西域情形,这些驻守这里的将领最为清楚,忙一一说了。

“太子,应当趁这次大举西进的良机,把小孛律、大孛律这些首鼠两端的小国除掉。”西域将领恨恨的道。

对于这两个首鼠两端的小国,他们早就想除掉了,只是因为他们手上的兵力不足,无法做到。如今,李隆基率领大军到来,他们就心眼活了。

“我想,要不了多少时间,他们乞降的使臣就该到了。”李隆基点点头道。

“禀太子,小孛律王、大孛律王求见。”李隆基的话刚落音,人精高力士就进来禀报。

“太子英明。”众将心悦诚服。

“他们必是乞降。”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沉吟着道:“大唐与大食大战在即,决不能后院起火,西域必须要稳定,因而,大孛律和小孛律没必要再存在了,直接灭了,设立郡县。至于小孛律王和大孛律王念在他们还算识相的份上,就饶他们一命。让他们去长安养老吧。”

对于这事,小孛律王和大孛律王不敢有丝毫反对意见,一口应承。

而且,他们还满心欢喜,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去传说中的唐都长安了。

长安,大名在外,他们也是知道的。知道那里是人间天堂,若是能在有生之年见识一番长安风貌,就是死也值了。

“太子,石国使臣求见。”高力士又进来禀报。

“石国?该死的石国。”西域将领齐声叫嚷,个个气愤不已。

对于石国的首鼠两端,他们是气愤异常。

“石国?不见。”李隆基冷冷的道:“石国首鼠两端,妄图在大唐和大食之间左右逢源,真是妄想。以前,我们在西域的兵力不足,不得不拉拢石国。如今,我率领大军进入西域,正是稳定西域的良机。”

说到这里,声调转高,道:“要想西域稳定,就得立威。就拿石国开刀吧!”

“传令:屠掉石国!”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大声下令。

“遵命。”众将齐声领命,大为振奋。

唐朝虽然经营西域多年,却是因为兵力不足,在西域的威慑力有限,这是使得西域总是动荡不安的原因所在。

如今,李隆基率领大军进入西域,正是稳定西域的良机。要想稳定西域,就得恩威齐施。

立威,最好的对象,就是石国这个首鼠两端的小国了。

屠掉石国,可以镇慑西域,西域诸国一定会震恐,再也不敢为乱。

唐朝要想与阿拉伯帝国大战,首先就得稳定西域。因为西域就是唐朝西进的战略基地,必须稳定,必须要牢牢掌控,绝不能留下任何后患。

对于这一命令,众将是欣然赞成。

唐军来到石国,把石国屠了。

这消息传开,西域诸国惊恐万端,纷纷请降。凡来降者。李隆基给他们开出的条件是。献地。到长安养老。唐朝让他们过一辈子荣华富贵的好日子。若是他们忠心,就是他们的子孙也可以安享荣华富贵。

若是敢说个不字,就屠掉。

这些小国表示愿意献地,然后就去长安养老。

对于这些新得之地,李隆基一律采用郡县治,把这些土地纳入唐朝的直接管控之下。

碎叶城,是唐朝在西域最西边的重要军镇。一代名将,裴行俭当年护送俾路斯回国。就止步于此。

李隆基把帅帐设在这里,看着巨大的地图,只见唐朝在西域占领的土地急剧扩大,很快就占领了数千里土地。

“张说,你说,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李隆基问身侧的张说。

“太子,我以为,我们应当停止前进。”张说眉头一挑。

“停止前进?张说,你是不是疯了?”

“就是呀。你一向明智,怎会如此糊涂?我们这可是形势大好。正宜大举扩张。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兵临大食,与大食大战一场。”

“没错。绝不能停止前进。”

张说的话刚落音,一片反对声响起,众将个个以为张说疯了。

唐军进入西域的,进展异常顺利,唐军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这正是大举扩张的良机,张说竟然主张停止前进,众将能不认为张说疯了?

“说说看,为何要停止前进。”李隆基却是不置可否的问道。

“停止前进,这是当务之急,其原因很多,主要有:一是我们征战时间很长了,将士们有些想家了,这事儿不得不虑。”

自从征吐蕃开始,大军就征战在外,这一晃眼就过了快三年了。三年的长时间征战,远在异域他乡,谁能不想家?

虽然将士们现在还没有表现出太浓的思乡情绪,却是不能不虑。

思乡,有时候会是致命的。比如说,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打得很顺利,他之所以停止东进,就在于他的部下思乡情切,不想再打了。他虽然想打,却是拗不过,只得退兵。

“二是我们新得之地太广,还未来得及彻底稳固。就是吐蕃和天竺,也算不得彻底稳固。”张说接着道:“大唐与大食的大战,必是生死之战,决不能后院起火,这些地方必须要彻底稳固下来,这需要时间。”

吐蕃、天竺、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亚之地,都纳入唐朝版图。然而,因为时间太短,这些地方并不稳固。若是再打下去,那么,表面上看是顺利异常,其实却是留下隐患。一旦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之际,后院起火,那麻烦就大了。

要知道,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大战必是生死之战,绝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再往西,就是大食的地界了。然而,我们并未做好与大食开战的准备,这是其三。”张说接着剖析道。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早晚必有一战,然而,现在的唐朝远远没有做好与阿拉伯帝国开战的准备。李隆基这次提兵西征,就是为将来的大战做准备,准备越充足,未来的大战胜算越高。

与阿拉伯帝国大战,需要更多的军队,更多的钱粮,这些都没有准备,还未调入西域。若是此时,与阿拉伯帝国冒然开战,吃亏战败未必,却是打得很艰苦。

之所以未必会输,是因为阿拉伯帝国同样没有做好与唐朝大战的准备,或许,唐朝还能有一战之力。

若是唐朝做好了准备,那就不怕了。

“与大食之战,必是倾尽国力之战,国内也有很多问题,积弊太多,还未革除,这是其四。”张说又道。

唐朝的国内还有很多积弊,这主要是因为唐高宗是个软皇帝,留下了太多的问题。而武则天要代唐,明知道有些事儿不能做,会留下隐患,可为了代唐,她又不得不那么做。比如说,她大杀功臣,让一些没有才干却忠于她的人上位等等。

这些问题都会危害到与阿拉伯帝国的大战,唐朝应该停止前进,先整顿内部。(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战后总结

张说声音平静,一条又一条的说下去,众将却是听得脸色大变,一脸的难以置信。

“真有这么多问题?”众将一脸的不信。

依他们想来,眼前的形势对唐朝一片大好,只要兵临阿拉伯帝国边境,就能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一场,要他们相信唐朝存在这么多问题,还真有些难以相信。

“张说说的是最主要的问题,加上其他的一些不如此重要的问题,大唐存在的问题比这多得多。”李隆基重重点头,肯定一句,道:“尤其是国内,存在的问题还更多。”

唐太宗是牛闪闪的皇帝,他当政期间,“贞观之治”名垂青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自从他死后,唐高宗这个软皇帝当皇帝,唐太宗的功业就在退步,问题开始积累。

尤其是武则天为了代唐,明知道有些人没有才干,却是对她有利,可以利用,不得不用这些人,就造成了朝中官员良莠不齐。而且,为了扫除登基的障碍,武则天大杀唐朝功臣,比如长孙无忌、褚道良等,这又给唐朝造成很大的损失,一时难以弥补。

要不是阿拉伯帝国已经东进,李隆基也不会在李旦刚刚登基的时候率兵出征,因为唐朝要抢先一步拿下这些前进基地,不得不出兵。

从稳妥来说,等李旦登基之后,根基稳固了,唐朝再出兵,才是上上之策。只是时间不等人,唐朝不得提前出兵。

而且,让人想不到的是。李隆基竟然抓住机会把吐蕃给灭了。然后再出兵征服了天竺。一系列的大战下来,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却也积累了更多的问题。

若是不把这些问题处理掉的话,一旦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大战之际爆发出来,后果不堪设想,会对唐朝造成巨大的损失。

“那就只有停止前进了?”众将尽管不愿意,却是不得不接受张说的说法。

“传令:要各部停止前进,到碎叶城议事。”李隆基点点头。大声下令。

这道命令很快就传达到前线了,最不愿意撤军的是张小飞。

“甚么?停止前进?”张小飞扯起嗓子大吼:“太子有没有搞错?我再加把劲,就能抓住古太白了呢。”

从阿富汗境内,张小飞就在追杀古太白,一直追到西域,追到中亚,都没能擒住古太白。

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阿拉伯战马耐力悠长,特别耐跑。尽管张小飞的战马也是万里挑一的良驹,可比起耐力还真不如阿拉伯战马。

阿拉伯马的耐力世界称最。那是世界上最耐跑的马种,张小飞追不上也属正常。

“这个太子。他是不是糊涂了?”张小飞不满的嘀咕一句,然后道:“执行命令,停止前进。”

尽管他不愿意,但对于李隆基的命令,他仍是凛遵。出于对李隆基的信任,他知道李隆基此时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必有原因。

“太子要我们停止前进,真是英明的决定。”陈玄礼接到命令后,大为赞赏,坚决执行了这一命令,安排这里的事情,然后带着人手,直奔碎叶城。

杨思勖和薛直接到这道命令后,也是赞赏有加,毫不犹豫的执行了这一命令。

其余的将领就没有这份眼光了,大多不愿意,却不敢不遵,严格执行了李隆基的命令,安排好诸事,然后直奔碎叶城而去。

xxxxxxxx

碎叶城,李隆基的帅府。

众将先后赶到,前来见李隆基,汇报军报。没过几天时间,众将全部到齐,李隆基擂鼓升帐。

众将来到帅府,站列两厢,昂头挺胸,精神抖擞。

李隆基站在最前面,眼中精光闪闪,扫视众将,对众将的精神风貌大为满意,点头赞许道:“我这么一瞧,只见你们个个欢喜难言,比大过年还要喜悦,是不是因为打了大胜仗而欢喜呢?”

“呵呵。”众将发出一阵畅笑声,如同吃了蜜似的。

这次出征的时间虽然很长,都快三年了,然而取得的战果却是极其惊人,李隆基征服了大片大片的领土,拓地万里。而且,还打败了古太白,探出了大食的底细,着实值得高兴。

“没给你们说,我也欢喜。”李隆基脸上泛着笑容,道:“我们出兵已经快三载了,这三载里,我们灭了吐蕃、平定了天竺、征服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更是打败了古太白,西域诸国望风而降,大唐拓地万里。”

说到这里,声调转高,道:“这是自大唐创建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

唐朝是一个武功极盛的王朝,灭国数十,象突厥、吐谷浑、高丽这些国家先后被唐朝灭掉。可是,象这次这般,连连灭国,还是吐蕃、天竺这样难灭的大国,就没有过。

这的确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胜仗,取得的胜利前所未有。

“哈哈。”众将畅快大笑,欢愉之极。

“然而,我要提醒你们的是,尽管我们取得了如此大的胜仗,我们面临的问题却是不少。”李隆基脸一肃,话锋一转,道:“张说,你再给他们说说,我为何要他们停止前进。”

“为何呀?”众将对此事倒是十分好奇。

明明形势大好,李隆基却是下令停止前进,他们还真是想不明白。无不明睁大眼睛,盯着张说。

张说应一声,道:“你们一定很奇怪,明明我们取得了如此大胜,太子却是命令你们停止前进,这究竟是为何呢?”

这问题正是众将心中所想,无不是睁圆眼睛,竖起耳朵。

“原委是这样的……”张说又把主要的问题一说。

“这样啊……是该停止前进。”众将很不情愿,却是不得不赞同停止前进。

“你们都明白了我们面临的问题,眼下就来说说,通过与古太白一战,你们有甚么样的收获?”李隆基扫视众将。

与古太白一战,是唐朝与阿拉伯帝国进行的第一战,其经验教训极为重要,好好进行总结,为与阿拉伯帝国的大战做准备。

打败古太白后,唐军就在追击,没有来得及总结,现在是该好好总结的时候了。

“太子,我来说,我来说。”与阿拉伯帝国一战,唐军收获良多,众将有很多话要说,无不是七嘴八舌的叫嚷。

“张小飞,你说吧。”李隆基见张小飞也在争抢,对这员爱将,李隆基是打从心里喜欢的,就把第一个机会给了他。

“哎。”其他将领摇头,如此露脸的机会竟然让张小飞得着了。

“谢太子。”张小飞谢一声,然后道:“大食狗虽然可恨,却是与以往我们遇到的任何对手都不同。象突厥、吐蕃、吐谷浑这些异族,虽然不乏精锐,不乏敢死之士,但论号令之整肃、装备之精良、战法之先进、战力之强悍,都远远不如大食狗。”

“没错。”众将齐声附和。

与古太白一战,阿拉伯帝国军队用他们的勇猛敢死精神赢得了唐军的敬重。

“他们敢拼敢打敢死,值得钦佩。”张小飞对阿拉伯帝国军队不乏钦佩精神。

“没错。”众将又是齐声附和。

“这样的对手,非常可怕。幸好遇到的是我们,若是遇到其他的对手,早就崩溃了。”张小飞既是感慨,又是不屑。

阿拉伯帝国自从崛起之后,一路横扫中东地区,然后东进,触角向东伸展,拿下中亚后,就在向中国进军。这一路上,所向披糜,没有对手。直到阿拉伯帝国遇到唐朝,这才不得不收敛其锋芒。

两国在中亚打了数十年,打得血流成河。

这一段战争,给西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在现代社会,若是研究这段历史,西方人会感慨中东人“终于打退了中国的进攻”。

“大食狗的投石机很了得,射程远,会是我们强弩的巨大威胁。”张小飞挠挠头,颇有些担扰,道:“这次一战,我们之所以能够摧毁古太白的投石机,主要在于他没有与我们打过,对我们的打法并不熟悉,保护投石机的兵力有限。若是他布以重兵保护的话,我们的强弩会有大麻烦。”

“不错!不错!”陈玄礼、张说、杨思勖他们打量着张小飞,齐声赞扬。

“张小飞,你也知道动脑子了?”薛直更是调侃一句。

张小飞粗直之人,动脑筋非他所长,他善长冲锋陷阵,象这般分析的事儿扳着手指头也数得过来。

“动脑子?不是不是。我就是感慨而已。”张小飞挠挠头,有些憨憨的道。

“张小飞说得没错。”李隆基也是大为赞赏,道:“这一战,我们虽然取胜了,却是有些侥幸。若是古太白熟悉我们的打法,用重兵保护投石机的话,我们要摧毁投石机就有大麻烦,时间会更长。古太白完全可以用投石机压制我们的强弩,我们的强弩就有很大的损失。”

众将重重点头。

“张小飞,还有么?”李隆基问道。

“还有还有,就是大食狗的战马,特别能跑。”张小飞一脸的感慨,又是不爽,道:“我从喀布尔起追杀古太白,追杀了数千里,也不知道累死了多少战马,就是没有追上他。就是因为他的战马特别能跑,累死我们的战马,却是累不死他的战马。”

阿拉伯马耐力悠长,特别耐跑,这是世界之最,谁也没有办法的事。(未完待续。。)

第五十四章胜利归来

阿拉伯马特别耐跑,这绝对是一个大问题,众将不由得心神一凛。

“这事也提醒我们,以后与大食交战,多打歼灭战,尽可能少追击。”张说提议道。

“没错!没错!”众将齐声赞同。

阿拉伯马太能跑了,若是唐军要想在追击中给阿拉伯帝国以重大杀伤,有些困难。在以往,唐朝在追击战中会取得辉煌的战果,但这不适用于阿拉伯帝国。还是以打歼灭战为宜,尽可能把阿拉伯帝国的有生力量消灭在战场上,而不是追击途中。

“大食狗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们的铠甲远远不如我们。”张小飞颇有些感慨,道:“若是大食狗也有我们这样精良的铠甲的话,谁胜谁败还真难说。即使我们取胜,也不会那么容易。”

铠甲,的确是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软肋,众将大为赞成这话,道:“没错!我也是这么想。”

阿拉伯帝国军队不乏勇武精神,他们敢打敢拼敢死,战法先进,刀法精湛,骑射了得。若是他们的铠甲和唐军一样好的话,唐军尽管了得,要想啃下阿拉伯帝国,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而且,下次相遇的话,我想大食狗的铠甲会有大幅提升,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张说颇有些担心。

“是啊。”陈玄礼深表赞同,道:“这一仗,我们虽然打败了古太白,却也暴露了我们的底细。大食狗知道了我们的长处,他们的短长。就会想办法弥补。”

李隆基他们在总结这一战。优素福也会总结这一战。以优素福的精明,他不会不想方设法弥补其短处。

“这一点,你们倒是不用担心。”李隆基信心满满,道:“下次交战时,大食的铠甲是会有所提升,却无法弥补他们的巨大差距,他们仍不是我们的对手。”

“太子,此言怎讲?”杨思勖眼中精光一闪。不太赞同,道:“据我所知,大食狗也是一个大国,疆域辽阔,物产丰饶,镔铁更是了得,他们要提升铠甲并非做不到。”

“没错。”张说他们齐声赞同。

阿拉伯帝国是个疆域辽阔的大国,物产丰饶,而且还有不错的钢铁技术,所产的“镔铁”闻名遐尔。已经远销到唐朝。

“为何如此说?那是因为大食的钢铁无论如何也是无法与我们相比。”李隆基依然信心十足,扫视众将。道:“你们提到镔铁,知道镔铁很了得,却不知镔铁是如何炼成的。镔铁固然了得,却是产量很小。而我们,因为灌钢法的出现,我们拥有大量的钢铁,我们一年要顶他们十年,甚至更多。”

灌钢法是南北朝时期发明的,这是钢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自此以后,钢铁告别了“千锤百炼”这一传统工艺。在此以前,要想获得精良的钢铁,就得一锤一锤的锻打,不仅耗时耗力,产量还很低。

镔铁虽然精良,其制造工艺也是用千锤百炼的方式得来的。

而灌钢法的出现,使得中国的钢铁产量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增加。正是因为有了灌钢法,钢铁产量猛增,唐朝才有“陌刀”这样的豪华装备。

阿拉伯帝国会不会在短时间把钢铁的产量提高到与唐朝接近的水平?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阿拉伯帝国还处在草创阶段,其文明、科技还只是雏形,要达到与唐朝相同或是接近的水平,那是天方夜谭。

要知道,在古代世界,中国的科技一直领先世界,是世界之最。我们现在落后,只是因为在近代没落了,并不是因为我们祖先不行。相反,我们的祖先很行,很了得,一直站在世界的巅峰。

而且,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本质上还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最大特点就是盘马弯弓,至于科技发明,对他们来说,还太遥远。

“原来如此。”经过李隆基的解说,众将恍然,也就放下心来了。

铠甲是阿拉伯帝国与唐朝最大的差距所在,只要在开战前,阿拉伯帝国肯定有所提升,却是不可能达到弥补这一短板的地步,众将也就放心了。

“大食狗的投石机着实了得,若是下次交战的话,大食狗一定会重兵防护,这对我们不利。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制造一批投石机,要射程比大食的投石机更远,专门用来压制大食的投石机。”陈玄礼提议。

阿拉伯帝国的投石机给众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是不能压制大食的投石机,这对唐朝极为不利。

强弩虽然了得,射杀起来如同绞肉机,其缺陷就在于射程不够,远远不如投石机。若是不能压制大食的投石机,对强弩来说会有天大的麻烦。

要压制投石机,唯有投石机了。

“可以。”李隆基点头,道:“可以交给军器监研究,我想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更好的投石机。”

唐朝在投石机上没有什么建树,那是因为几乎用不着。远程攻击有强弩,攻城有车弩,投石机几乎没用处,所以,唐朝也就没有大量制造。

若是需要,以唐朝强大的国力,发达的科技实力,很快就会研制出更加先进的投石机。

“大食狗还有一个缺陷,那就是他们的远程攻击不够有力。”杨思勖补充一句。

这的确是阿拉伯帝国的一个短板。

阿拉伯帝国的远程攻击,主要是投石机和弓箭,这两样与强弩比起来,还是有差距。

弓箭与强弩压根儿就法比,无论是射程,还是穿透力,杀伤力,都远远比不了强弩。

正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掌握了大量的强弩,压制了游牧民族的骑射,这才击破了匈奴、鲜卑和突厥。

至于投石机。只是射程比起强弩更远。若说到杀伤力。就比不了强弩,原因何在?

投石机投出的石块是抛物线,是从上往下砸,也就是说砸在地上后,几乎失去了作用。大不了再跳动滚动一番,砸死砸伤几个倒霉鬼。

而强弩是平射的,更具有强劲的穿透力,可以串肉串。杀伤力自然比投石机更大。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强弩可以进行密集射杀,而投石机不行。投石机砸出的石块个头是大,就是数量有限。再加上,投石机比起强弩更加笨重,使用起来更加困难,需要更多的人手,就限制了其数量。

到了战场上,数量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架投石机的人手,可以使用几架强弩了。一架强弩少则五六支弩矢。多的可达十几支,谁更具有数量优势。一目了然。

“我想,下次交战时,大食狗会在这方面有所进步,甚至于可能会制造一些强弩,但远远比不了我们。”杨思勖接着一声冷笑,极为不屑。

以优素福的精明,他知道了唐军的底细后,肯定想要吸收唐军的长处,制造强弩,加强远程攻击,也就在情理中。然而,因为强弩一直是中国古代独步世界的利器,阿拉伯帝国要想赶上唐朝,那是不可能的。

“呵呵。”众将发出一阵畅笑声。

接下来,就是你一言,我一语,认认真真的总结。众将提出的想法大有见地,李隆基命人记好,要带回长安去处置。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总结算是告一段落了。

“你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我很满意。”李隆基对这次总结很是满意,道:“接下来,我就说说我们要做的事儿。”

众将神情一凛,竖起耳朵静听。

“接下来的事儿,就是做好与大食大战的准备,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朝中,一部分是西域。”李隆基眉头一挑,道:“朝中之事,我要回去向陛下禀报,然后再处置。”

朝中的问题不少,这需要李隆基回去才有可能处置。靠李旦,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李旦并不具备这样的才华,重担还是要落在李隆基身上。

“西域之事,就交给陈玄礼主持。”李隆基道。

“遵命。”陈玄礼神情一凛,大声领命。

“你们都听好了,若有人不遵从号令者,陈玄礼可以按军法处置!”李隆基眼中精光闪闪,一脸严肃,大声喝道。

“遵命。”众将齐声领命。

陈玄礼富有军事才华,目光深远,而又有大器局,众将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