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子(殷扬)-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后,就是强弩开路。掩护陌刀战阵的推进。

强弩太可怕了,如同秋风扫落叶似的。西天竺军队成片成片的倒下。

陌刀战阵的推进异常顺利,不管是人还是大象,遇到陌刀战阵都会玩完。

没过多少时间,西天竺军队就是死伤惨重不说,还被唐军分割了,唐军如同贪婪的绞肉机,吞噬着西天竺军队的生命。

地上的尸体越来越多,鲜血来不及浸入土里,汇成一泓泓血湖,在日光下闪闪发光,说不出的妖艳诡异。

“大王,降了吧。”有大臣眼看着局势越来越不利,心惊肉跳之下,想到了投降。

“是啊,大王。再不降,就要被杀光了呀。”

“唐人有句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活下来,就有希望。”

立时就有大臣附和。

此情此景,西天竺除了选择投降外,没有别的出路了。打,一定会被唐军杀得精光;逃,无路可逃,不降也得降了。

“降吧。”西天竺王长吸一口气,一声叹息,只得投降。

“唐军,请停止进攻,我们投降。”西天竺王大声吆喝。

群臣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看着薛直,很是紧张,又是期盼。

紧张的是,他们怕唐军不接受他们的投降,那样的话,他们就是死路一条。期盼的是,唐军能接受他们的投降,就有活路了。

“西天竺王,我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错失了,莫要怪我言之不预也。”薛直冷冷的道:“大唐言出必践!我说过,要是你敢抵抗,我就会屠军。眼下,我就要屠尽你们!你们一个也莫想活命!”

进军天竺,打得太顺利了,顺利得远远超出了李隆基的预料。顺利,固然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处在于,可以快速拿下天竺,代价很小。坏处在于,没有进行一场硬仗,不能立威,无法威慑天竺。

正是从这点考虑,李隆基这才要拿西天竺和南天竺立威。

薛直深知李隆基的用意,早就打定主意要屠军,要西天竺王投降不过是过场而已,知道他不会投降,故意给他一个看似存在其实等于没有的机会。

“这……”要是在开战之前,薛直如此说,他们一定会当作笑话听。眼下如此说,西天竺君臣是心惊肉跳。

唐军已经展现了强悍的战力,要屠军一定能做到。那样的话,他们都得死,谁能不惊?

“唐军,怪我有眼无珠,不知唐军厉害,胡乱说话,还请唐军莫要怪罪。”西天竺脸色雪白,没有一丝儿血色,如同在土里埋过似的。

“杀光天竺狗!”这就是薛直对他的回答。

“杀光天竺狗!”唐军很好的贯彻了这一命令,大肆屠戮,杀得西天竺军队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西天竺军队想要逃回城里去,却是给唐军切断了退路,无法进入城里。

想要向别处逃走,唐军的骑兵四处追杀,能逃走的又有多少?

接下来的就是一场屠杀,一边倒的屠杀。唐军忠实的执行了“屠军”的命令,把西天竺军队斩杀殆尽。

西天竺王眼看着自己苦心打造的军队死伤殆尽,连死的心都有了,自己逞什么能呀?要是早知如此。何不早早投降呢?

“我是罪人。愧对列祖列宗。唯有以死谢罪。”西天竺王想要抹脖子,却是把刀架在脖子上,不敢抹下去。

“咣啷。”手一抖,刀掉在地上。

“你连死的勇气都没有,我成全你。”薛直策马到来,如同打量死狗似的,没有丝毫怜惜之心,手中横刀一挥。西天竺王就人头滚落了。

他的头颅在地上滚动,一张嘴不住张阖,仿佛在质问薛直,为何不俘虏我?

连做俘虏的资格都没有,他这西天竺王也太窝囊了。

至此,西天竺覆灭了。

xxxxxxxxxx

与此同时,灭南天竺之战也打响了。

南天竺王接到唐军进入南天竺的消息后,就在召集群臣商议。

“唐军大举进入我国境内,你们说说,我们该当如何应对。”南天竺王扫视群臣。大声问道。

“大王,唐军凶悍善战。就是我们的象兵都不是对手,我们决不能应战。”

唐军威名正盛,他们不得不惧。

“没错。象兵不是唐军对手,一开始我是不信的,可消息越来越多,我不得不信。我们不能与唐军打,那是找死。”

“不打的话,我们难道就把大好江山拱手相让?这可不成。”

大好江山,拱手相让,没人会甘心。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依我看,这仗我们还是要打的。只要我们不打野战,就与唐军在野外交战,我们就不怕唐军。象兵不是唐军对手,我们就不必派象兵出战了,我们不是还有城池么?我们的都城是一座坚城,城高垣厚,应当据城而守。”

“这主意不错。唐军远道而来,利于速战速决,不利于持久战。而我们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可以拖下去。只要我们拖下去,让唐军受挫于坚城之下,唐军的威名就会大损,而我们的声威就会大涨,这一涨一消之下,对我们极为有利。”

“还有,若是唐军受挫,别的地方就会起事,我们再推波助澜,最后就会群起而攻之,唐军再能打,也是难逃覆灭的命运。”

有大臣还算精明,出了一个不错的主意。

“不错!不错!你们出了一个好主意,就这么办。”南天竺王大为欢喜。

不得不说,这主意还真是狠,打在了唐军的要害上。

唐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号令严明,战术战法先进,战力极为强悍,与唐军打野战,象兵都不是对手,南天竺必败无疑。

若是南天竺据城而守的话,利用坚城消耗唐军,就足以把唐军拖累拖疲,到那时,南天竺再抓住机会进攻,一定能打败唐军。

若是唐军战败的消息传开,那对唐军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因为那些已经被唐军征服的天竺之地就会揭竿而起,唐军就会陷入被动。

主意打当,南天竺王一声令下,南天竺军队上城头据守,想要拖垮唐军。

当杨思勖率军来到南天竺都城时,南天竺王登上城头,指着杨思勖,嘲笑道:“唐将,你听着。我知道你们很厉害,战力强悍,若是打野战的话,我们打不过你们,我们的象兵会被你们屠戮。这不要紧,我不与你们打野战,我据城而守。你有本领,你把城攻下来。来啊,你攻城啊!快攻啊!”

“哈哈!”群臣跟着大笑,嘲弄唐军。

南天竺的王城非常坚固,城高垣厚,易守难攻,唐军若是攻城的话,一定会死伤惨重,他们有着绝对的信心,可以守住城池。

“城上人等听着:我是杨思勖,命你等立时投降,可保全身家性命。若是敢说个不字,我定要屠城!凡三尺以上者,皆斩!”杨思勖打马来到城下,大声喝道。

他是太监出身,声音尖细刺耳,如同夜枭啼叫,很是难听。

“三尺以上者,皆斩。好大的口气。你如何斩呀?”南天竺王冷笑道。

杨思勖冷冷的瞥了南天竺王一眼,打马回归本阵,道:“把车弩拉上来。”(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好一个狠人

一众唐军兵士赶着一辆辆沉重的车上来,从马车上搬下不少粗大而沉重的部件,然后开始组装。

望着忙碌的唐军,南天竺王冷笑道:“唐军无可奈何了吧?唐军一定奈何不得我们。”

“谁说唐军了不得,这不是很没用么?在坚城之下,唐军再厉害也是徒叹奈何。”

群臣跟着起哄,嘲笑唐军。

坚城的确是对付唐军的利器,依他们想来,唐军无法攻克南天竺的都城,个个大喜,大加嘲讽之能事。

然而,他们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

没过多久,只见五架有一座楼房那高么的巨大机械矗立在城下,如同远古凶兽似的,看上去狰狞可怕。

这就是唐军的攻城利器,车弩。

严格说来,车弩也是强弩的一种,只是专门针对攻城而设计制造的。

唐军攻城,多为用车弩,很少用攻城槌这些攻城机械,原因在于,攻城槌笨重不说,还要近距离才能发挥威力。要想攻击城门,攻城槌必须要抵近,才能冲撞城门,这会造成很多死伤不说,还不一定能成功。

对付攻城槌的办法很多,比如说砸巨石,浇油用火烧等等。

而用车弩,就没有这种不便了,因为车弩可以远距离发挥威力。

车弩攻城的威力很大,因为车弩庞大,其弩矢直径超过了半米,长有三两丈,从远距离飞来,其冲击力有多可怕。可想而知了。

车弩虽然庞大笨重。却可以拆卸。行军时只需要拆下来,放到车上运走就是了。需要时,再组装起来就成。

唯一比较麻烦的,要算车弩的弩矢了,直径超过半米,三两丈长的精钢铸成,其重量很沉的,运输就比较麻烦。

车弩一组装完成。唐军就开始装填弩矢。车弩弩矢太过沉重,其装填不可能靠人来抬,而是用机械来完成的。

很快的,弩矢装填好,望着矢道上的车弩弩矢,那很恐怖的。

乍一瞧,跟导弹似的,谁能不震惊?

“那是甚?唐军要用来做甚?该不会是用来攻城吧?”南天竺王看在眼里,惊在心头。

“应该是攻城的。要是用来射杀大象,用不着做得如此之粗了。”

“是呀。大象虽然皮粗肉厚,强弩弩矢有手臂粗细就足以射杀了。不必做得如此之粗。这一定是用来攻城的。”

群臣中也不乏精明人,很快就想到了车弩弩矢与强弩弩矢的差别。

“看上去挺不错的,只是不知其威力如何。”有大臣严重质疑。

“等等就知道了。”有大臣还算谨慎。

车弩的威力如何,只需要等等看就知道了。

“放。”杨思勖眼中精光闪闪,右手重重挥下,很有威势。

“嘣!”发机声只有一声,却是如同惊天动地的炸雷轰鸣似的,震得人耳鼓嗡嗡直响。

“咻!”只有一声破空声,却是尖锐刺耳,如同导弹发射的声响一般轰鸣。

只见粗大的弩矢高速朝着城门扑去,狠狠撞在城门上。

“轰隆隆!”一声惊天巨响响起,精钢铸就的城门陡然陷下去一个大坑。

这冲击力太可怕了,不仅城门在颤抖,就是城墙也在颤抖。

南天竺王只觉脚下的城墙在抖动,好象地动似的。

动静持续了好一阵,这才停歇下来。

南天竺王的脸色非常难看,阴沉如水,眼里闪过一抹惧色。

不仅他害怕,群臣谁个不惧?

车弩的威力太大了,只一下,就让城门陷下去一个大坑,若是多来几下,城门能否承受得住,还在两说。

他们第一次感到事态严重,唐军攻城和打野战一般厉害。

“嘣!”就在他们震惊之际,第二架车弩发威了。

车弩的弩矢太过巨大,一架车弩一次只能发一枝,不可能象强弩那般多发射几枝。

第二枝车弩弩矢狠狠撞在城门上,又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城门又陷下去一个大坑。

“轰隆隆!”车弩不断发威,不断有弩矢扑来,狠狠撞在城门上,爆发出惊天巨响。

每撞击一下,城门就会陷下去一个大坑。

五枝弩矢之后,紧闭的城门出现一道裂缝。而且,城门上方的箭楼也出现了裂缝。

又是三枝弩矢过后,城门附近的城墙出现一条条细小的裂缝,看这样子,要不了多久,城墙都会垮塌。

看着出现裂缝的城墙,南天竺王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额头上冷汗直冒。

照这样下去,城门失守是必然的。城门一旦失守,就难以阻挡唐军了。和唐军交战,他没有一点胜算,由不得他不惧。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南天竺王束手无策。

“大王,赶紧降吧。还来得及。”

“是呀。趁唐军进城之前投降,可以免祸。”

群臣也吓怕了,脸色阴沉。

“那好吧,降吧。”南天竺知道他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有投降一条路了。

“咣啷!”他的话刚落音,只听一阵金属撞击的轰鸣声响起,城门被轰开了,轰然后飞,翻倒在地上。

“进攻!”杨思勖猛的拔出横刀,手腕一振,一朵漂亮的刀花闪现,大吼一声。

“杀!杀!杀!”唐军爆发出惊天的怒吼声,如同海潮般开始进攻了。

唐军冲到护城河前,把手中的土包扔进河里,不一会儿功夫,护城河就被填平了。唐军越过护城河,朝着城门冲去。

“快,拦住他们。”有南天竺兵士叫嚷,冲上来拦截唐军。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明晃晃的陌刀。一把把陌刀狠狠劈下。把他们劈成了碎片。

陌刀战阵不仅仅可以打野战,还可以打巷战。打巷战的话,陌刀依然是不可匹敌。

陌刀战阵开路,神挡杀神,佛挡弑佛,不可阻挡。

攻占城门后,就再也没什么能阻挡唐军了,唐军如同涌动的海潮般涌入城里。进行一场屠杀。

“大王,赶快逃吧。”有大臣一见唐军砍杀凶狠,落到唐军手里肯定没有好下场,提醒南天竺王一句。

“逃。”南天竺王心想也对,绝不能落到唐军手里,还是逃出去的为好。

然而,他很快就失望了,每个城门前,都有一队唐军在严阵以待。

杨思勖既然打定主意要屠城,当然不会让他们逃走。派出唐军守住所有的城门是必然的。

唐军入城后,大开杀戒。所过之处,一片赤红。

若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城里一片赤红,到处都是红色的,就没有不红的地儿。

“哗哗。”鲜血顺着道路流淌,通过城门,流入护城河里,发出淙淙的流水声。没过多久,护城河就变成了红色。

这是一场屠杀,一边倒的屠杀,整个战斗持续了半天就结束了。

南天竺王和群臣被俘,押到杨思勖面前。

他们胆颤心惊,脸色苍白,跪在地上乞命:“恳请唐军高抬贵手,饶我一条小命。”

杨思勖骑在马背上,瞥了南天竺王一眼,冷冷的道:“砍了。”

“饶命啊!饶命啊!”南天竺王一下子就尿了,想要求饶,却是没有机会了,唐军手起刀落,他就人头搬家了。

他的人头在地上滚动,嘴巴张阖,仿佛想问问杨思勖,他都求饶了,为何还要杀他?

“我说了要屠城,定要屠城!全砍了。”杨思勖没有丝毫怜惜之心,一声令下,唐军把群臣全给杀了。

“开始屠城!”杨思勖淡淡的下达了屠城令。

屠城,这种事儿很残酷,一般人很难下这样的命令,然而,杨思勖没有丝毫心理负担,如同这是家常便饭似的。

南天竺百姓被赶了出来,一群群的集中在一起,唐军开始收割他们的生命了。

唐军手里拿着一根木头,这是用来量身高的,超过这根木头者,都要死。

大人,当然是不用量,直接杀了就是。

要量的是小孩,一个接一个从木头下经过,没有木头高者,可以活命。超过木头者,必死无疑。

“你出来。”一个唐军兵士指着一个身高只比木头稍高一点点的小孩喝道。

“我只高一点点。”这个小孩吓得不轻。

“一点点也是超过了。”唐军把他拖过来,手起刀落,斩杀当场。

xxxxxxxxxx

王舍城,王宫。

李隆基正在处理公处,神情专注。

“太子,不好了,不好了。”人精高力士飞也似的冲进来,远远就叫嚷起来。

“发生甚事了?”高力士胆识不凡,他如此惊惶,必是有天大的事情发生,李隆基猛的抬起头。

“太子,杨思勖屠城了。他屠城了。”高力士额头上渗出冷汗。

“屠城?”李隆基猛的跳起来,脸色大变。

他是要立威没错,可也没想过要屠城,因为屠城太恐怖了。

高力士叫嚷道:“屠城呀,这可是屠城呀。凡三尺以上者,皆被他斩杀。南天竺王城有数十万人,他这一次斩杀了二十多万呀。”

“二十多万?”李隆基的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了。

李隆基尽管早就知道杨思勖是个狠人,却是没有想到,他竟然如此之凶狠,竟然敢屠城,还是一次性屠杀二十多万。

“快,叫张说他们前来商议。”李隆基的额头上都冒出冷汗了。

二十多万条人命,可不是开玩笑的。尽管李隆基有屠尽突厥百万之众的经历,可眼下的天竺与突厥不同。突厥是人人皆兵,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上战场,唐军是不得不屠尽百万之众。

而天竺,百姓是百姓,军队是军队,这是分开的。李隆基可以屠尽天竺军队,要屠杀二十多万百姓,他还真狠不下这心。(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治理天竺

“甚么?屠城?杨思勖屠城了?”张说赶来,得知杨思勖屠城的消息后,目瞪口呆。

张说的胆识自是不用说的,只是屠城这事儿太过吓人了,就是以张说的胆识,也是心惊肉跳。

“他真的屠城了?太子,你没骗我吧?”张说兀自不信。

李隆基有些无语,摇摇头,道:“我也没有想到,杨思勖竟然敢屠城。我是要拿南天竺立威,只是想屠军而已,没想过屠城这事,他竟然敢做,真是好狗胆。”

屠军,李隆基绝对敢干。屠城,李隆基未必敢干,因为心理负担太大了。

屠军好说,那是军人,他们在战斗,杀掉他们,也没什么好怕的。

屠城就同了,杀的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尽管是敌国的百姓,也会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只有那种特别凶狠残暴之辈,才敢这么干。

“他怎么敢屠城呢?”张说愣愣道。

扪心自问,张说他肯定不敢下达屠城的命令。

“张说,你说这事要如何处置?”李隆基的眉头拧着。

“太子,屠城这事说起来吓人,也未必就不失为一妙法。”张说吸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索着道:“我们进军天竺以来,太过顺利了,没能立威,若是能因此而立威,吓破天竺人的胆,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嗯。”李隆基点头,道:“这要看这事传开后,天竺各地的反响了。”

话刚落音,立时有人送来最新军报。

李隆基接过一瞧。嘴巴张得老大。好一阵惊讶。

“太子。何事?”张说忙问道。

“还能有甚事,杨思勖屠城这事的影响来了。”李隆基把军报递给张说,道:“眼下看来,还不错。原本还有些人在零星的抵抗,听说了这事儿就一哄而散了,再也不敢闹事了。”

唐军攻占天竺,这是初步控制。完全控制,还需要一段时间。有不少地方还有零星的抵抗。杨思勖屠城的消息传开,这些势力再也不敢与唐军为敌,作了鸟兽散。

“哦,有这好事?”张说接过军报一瞧,不由得笑道:“天竺人还是怕狠的。薛直屠军,虽然对天竺人有不错的威慑力,却远远不及杨思勖屠城。”

说到这里,略一停顿,道:“大食的东方总督优素福是一个狠人,凶狠残暴。嗜杀成性,他可以在呼罗珊一次性屠杀十二万人。这下好了,大唐也有一个狠人,优素福有对手了。太子,与大食大战,一定要把杨思勖派过去。他与优素福这个狠人遇到一起,一定会很精采。”

优素福在呼罗珊的所作所为,早就给泥涅师打探明白了,李隆基他们自然是清楚。

“也有道理。”李隆基点头,道:“狠人还得狠人来治。优素福凶狠残暴,嗜杀成性,遇到杨思勖这个狠人,看他还能有甚招?”

“呵呵。”张说倒是颇为期待,发出一阵畅笑声。

“不过,屠城这种事儿还是少干为妙。偶尔干上一次,还能有不错的威慑力。若是做得多了,就会激起仇恨,会让天竺百姓仇视我们。容杨思勖回来后,我要好好训斥他一顿。”李隆基眉头一挑,一脸严肃的道。

“应该的。”张说也觉得应该敲打敲打杨思勖。

“南天竺已灭,天竺已经被我们征服了,接下来就是治理的事了,你来得正好,我们好好商议。”李隆基招呼张说坐下。

张说坐来,道:“太子,天竺可不比吐蕃,地域更广,口众更多,需要处理的事务更多,光靠我们恐怕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置好。以我之意,应当把宋璟调来,有他相帮,这事儿就好办多了。”

吐蕃很小,而且口众少,要处理的政务不算太多。就是这样,李隆基他们也累了个够呛。而天竺的疆域比起吐蕃大得多,人口多得多,要处理的公务就更多了,要是不把宋璟调来,光靠李隆基和张说,会累死他们。

“如此甚好。”李隆基大为赞成,道:“我要趁着向父皇报捷的良机,请父皇多派些官员前来天竺。”

要想彻底控制住天竺,必须要大量的官员到来,不然的话,不可能做到,这是必然的。

“太子,我们要先议出个章程来,容宋璟到来后,只需略加修改,就能处置了。”张说提议道。

“不错。”李隆基赞赏的打量一眼张说。

张说不愧是大才,什么事儿都想到头里去了。

宋璟从吐蕃赶来,需要一些时间。李隆基他们完全可以趁此机会,议出个章程,拿出大方向。宋璟一到,只需要稍加合计,就能实施了。

“张说,想必你已经深思熟虑了,你说说,我们该如何治理天竺?”李隆基道。

“深思熟虑不敢说,只是有点想法。要是有不到之处,还请太子指正。”张说的开场白一完,直入主题,道:“天竺疆域辽阔,而又离大唐太远,大唐要想推行郡县制,难度比较大,不太可行。依我之意,还是靠天竺人来治理天竺人。”

“你是说以夷治夷?”李隆基概括一句。

“是这意思。”张说点点头,道:“用天竺人来治理天竺人,我们大唐只需要控制这些治人的天竺人就可以了。”

这办法和英国佬在印度干的事儿如出一辙,英国佬就是凭着这一办法,统治印度长达四个世纪。

张说能提出这一办法,其才智非常了得。

“详细说说。”李隆基道。

“太子,依我之意,仍然可以在天竺设立国王。有了国王的虚名,行事就方便多了。”张说看得很深远,道:“为了防止天竺的势力过大。就要把天竺肢解。我们可以在天竺扶持十几二十个国王。”

天竺疆域很大。若仅仅是设立东西南北中五个国王的话,他们的实力不小,唐朝控制起来有些吃力。若是把天竺肢解,扶持十几二十个国王,每一个国王拥有的土地不大,口众不多,难以为祸,唐朝要控制就容易多了。

“这是一个好办法。可行。”李隆基当即就准了。

“为了更好的治理,这些国王又分属于不同的地方大臣。我们可以设立东西南北中五大块,分派五个能臣坐镇,他们只需要管理好国王就成。”张说的办法多的是。

这类似于英国在印度推行的“总督”,总督不直接插手具体的治理事务,只需要管好国王就成了。

当然,为了防止国王作乱,国王只是虚位,有名无实,真正的实权控制在这些大臣手里。这些大臣可以管理安排人手。就是绕过了国王。

具体治理的人手由坐镇这里的大臣指派,这一招相当有威力。这些人一定会俯首听命。

“至于驻军一事,我以为必须驻军,只是不能驻得太多。”张说眉头一挑,道:“大唐尽管口众多,可要是大量驻军在天竺,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依然得实行‘以夷治夷’之策。我们只需要在天竺驻守少量的军队,然后从吐蕃调人,让他们前来天竺驻守。”

唐朝的口众不少,有三千七百多万,能够招募的军队不少。可是,也不能大量驻军天竺,因为那会使得唐朝的机动兵力变少,会让唐朝在战略上有些被动。而且,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即使以唐朝的强大,也难以胜任。

把吐蕃人召集起来,训练他们,武装他们,要他们驻守天竺,就是一个好办法。

唐朝只需要在天竺驻守少量的军队,充当核心就行了。这些唐军只需要威慑住吐蕃人,吐蕃人就得乖乖的听从号令,天竺也就在唐朝的控制之中。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吐蕃人一定会很开心。因为唐朝对军功的赏赐很丰厚,吐蕃人驻守天竺,就会得到不错的军饷,比起他们在高山密林里放牧收入要高得多,吐蕃人一定会乐于干。

“在这之外,我们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召集天竺人,训练他们,武装他们,容我们以后征服了西域诸国,可以派他们前去驻守。”张说道。

“啪!啪!啪!”李隆基轻轻击掌,大为赞赏,道:“张说,你提出了一个好主意!非常好的好主意!”

用吐蕃人来镇守天竺,再用天竺人去镇守西域诸国,这就形成一个循环,环环相扣了。唐朝只需要威慑住源头的吐蕃人,就能让他们俯首帖耳。

李隆基和张说拿出章程没多久,宋璟就风尘仆仆的赶来,三人再略加商议,听取了宋璟的建议,稍加修改,治理天竺的纲领就确定了。

然后,就是实施的问题。

天竺人中不乏有才干的人,只需要把他们选拔出来,让他们奔走,唐人在后面监督就行了。这治理事务,进行得相当的顺利。

xxxxxxxx

长安,大明宫。

李旦正在处置公务,神情专注。

“陛下,太子军报。”贾铭乐呵呵的前来,禀报道:“太子不负陛下厚望,已经征服了天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哈哈!”李旦这次没有任何怀疑,而是欣然接受,仰首向天,大笑不已,道:“朕复位没多久,就征服了吐蕃和天竺两国。贾铭,你说,朕之功业如何?”

“陛下的功业快要赶上太宗皇上了。”贾铭忙凑趣。

李旦复位时间不长,连灭两国,这是天大的功业,他不能不喜。贾铭一句凑趣的话让他倍儿欢喜,笑道:“赶上太宗皇上?还有些差距,虽然差得不多,毕竟还有差距。”

唐太宗牛闪闪的皇帝,李旦虽然高兴,也不会自大到自以为可以赶上唐太宗。(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一路向西

李旦的心情非常好,先是欢喜了一阵,又想显摆一番。

“嗯,朕得把这事儿向娘说说,让娘也欢喜欢喜。”李旦这不是为了让武则天欢喜,而是要在武则天面前显摆显摆。

任何一个儿子,若是有了得意事儿,都想向父母说说,小小的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李旦虽是皇帝,也不例外。

主意一打定,李旦赶去武则天的寝宫。

没过多久,就到了武则天的寝宫,一瞧之下,他大为惊讶。

只见武则天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看着地图,一动不动。李显和李重润父子,则是站在武则天左右两侧,陪着她看地图。

武则天的眉头时而拧着,时而舒开。

“老八,你来了?”武则天听见脚步声,扭头一瞧,只见李旦满脸喜色,点点头,道:“老八,可是三郎征服了天竺?”

“娘,你又知道了?”李旦颇有点小郁闷,有如此一个聪明绝顶,见机明快的老娘,他连显摆的机会都没有。

“你都写在脸上了,娘还能不知道?”武则天眉头舒开,脸上泛起笑容,赞道:“这个三郎,挺能折腾的啊,这么快就把天竺给征服了。好!不愧是我的孙子!”

虽然李隆基逼迫武则天退位,但作为奶奶,李隆基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她不能不欢喜。

武则天不仅欢喜,还非常自豪。

“这么快?”李显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