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天子(殷扬)-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萨密,你务必要恭谨,切莫失礼。”阿罗那叮嘱一句。
“大王请放心,臣明白。”阿萨密拍着胸口保证。
阿萨密带着厚礼,在群臣的艳慕中大步而去,精神抖擞,仿佛前途远大似的。
xxxxxxxxxxx
“隆隆!”唐军在李隆基的率领下,快速前进,蹄声如雷。
“太子,阿萨密又来了,他是前来……”高力士的话被李隆基打断了。
“他是前来乞降的,是吧?”李隆基一口道破。
“是呀。太子英明。”高力士对李隆基极是佩服,捎个顺手马屁。
“咦,太子,你怎知他是前来乞降的?”有将领不解。
“是呀。”有将领忙附和。
高力士明明还没有说完,李隆基就知道了,这对于众将来说,有些难以理解。
“这不难解。张说,你给他们说说吧。”李隆基冲张说道。
张说应一声,剖析道:“阿萨密此来必为乞和,不会有别的,为何如此笃定?原因在于:一是上次他前来,我们异常强硬,让他们绝望,不得不降。二是中天竺走投无路,除了投降没有别的出路。若是阿罗那不降,被我们抓住的话,他连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了,为了活命,为了保住身家性命,他不得降。”
“第一点好说,我们能明白,可第二点未必吧?打不过,还不能逃?阿罗那可以逃向别处呀。”有将领不太赞同。
“他能往哪里逃?”张说摇摇头,一脸的不屑,道:“他的祖父阿罗顺丢掉中天竺后,就曾逃跑,投靠了东天竺,想借东天竺之兵打败王玄策,却给王玄策大败,还生擒了他。这事儿,我想对阿罗那的影响甚深。”
说到这里,声调转高,道:“当年的王玄策只有区区上万借来的杂牌军,就能打败东天竺,生擒阿罗顺。如今,我们二十多万精锐前来,声威之盛远非王玄策所能比,若是阿罗那投靠东天竺,东天竺敢收留他么?”
杨思勖接过话头,道:“很有可能,东天竺不仅不收留他,反而把他擒住,交给我们,借以向我们示好。与其如此,还不如自个乞降来得实在。”
这话太有道理了。
王玄策以区区上万杂牌军就能差点灭了中天竺,大败东天竺,生擒阿罗顺,威声之盛让天竺人大为惊恐。如今,李隆基手握二十多万精锐前来,声威远非当年的王玄策所能比,天竺各个王国讨好唐朝唯恐不及,谁敢捋唐军虎须?
若是与唐军作对,那就是不想活了。一定会招来唐军的进攻,一旦唐军进攻,他们必然失败,没人想惹祸上门。
为了讨好唐军,这些印度王国很可能抓住阿罗那,把他献给唐军。与其如此,不如自个儿乞降,说不定还能保得身家性命。
“把他叫来。”李隆基吩咐一句。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带人。
“太子,若是中天竺乞降,我们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余下的路程,不过是一场行军罢了。”有将领喜滋滋的道。
“是呀,是呀。虽说天竺军队没甚战力,无法抵挡我们的进军,要是他们不降的话,总会或多或少的给我们惹一点麻烦。只要阿罗那一降,这仅有一点麻烦都没有了。”
“太好了。”
众将大为欢喜,七嘴八舌的道。
唐军的进军异常顺利,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可是,天竺军队制造一些小麻烦还是没问题的,只要阿罗那一降,连小麻烦都没有了,进军会更加顺利,谁能不喜?
“阿萨密见过太子。”阿萨密见到李隆基,小跑着过来,跪在李隆基面前,道:“敝国愿降,还请太子开恩,接纳敝国乞降。”
眼巴巴的望着李隆基,一副期盼样儿。
“降?”李隆基淡淡的开口,看着阿萨密没有了下文。
“这……”阿萨密一颗心提到嗓子眼了。
要是李隆基不同意他们乞降,那麻烦就大了,他急切的道:“太子请放心,敝国是真心乞降,不奢望别的,只求太子开恩,给大王一条活路,保全身家性命。”
“就这?”李隆基依然是淡淡的道。
“就这么一点小小的请求。”阿萨密忙肯定一句。
“很好,你们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李隆基终于表态了。
“呼。”阿萨密长吁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脸上绽放出一朵鲜花,笑呵呵的道:“不知太子可有吩咐?”
他这是想趁机长长脸,想要引起李隆基的重视。
“你想要甚吩咐?”李隆基不紧不慢的道。
“太子但有吩咐,阿萨密赴汤蹈火,在所不惜。”阿萨密忙表忠心。
“你是中天竺的宰相,对天竺极为了解,那你说说看,我们接下来该当如何做?”李隆基依然是不咸不淡的道。
这可是第一次为李隆基出力,一定要好好长长脸,给李隆基留下一个好印象,阿萨密精神大振,忙道:“依我之见,大唐有两件事要做。一是怀柔,对于敝国的国王,不应杀掉,也不要关押,而是让他继续当国王,治理中天竺之民。如此一来,既可以为大唐省很多事,又能很好的控制中天竺。当然,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天竺,大唐既要驻军,还要派官员管理。”
李隆基有些诧异,把阿萨密好好打量一通,此人并非无才,而是很有才干。也不知道他是没有忠心,还是阿罗那不听他的。
张说微微点头,大为赞成这话。李隆基之所以答应阿罗那的乞降,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当然,为了让天竺有惧怕之心,大唐一定要展示实力。可以摆开堂堂之阵,堂而皇之的进入王舍城,让天竺百姓见识见识大唐之军的威力。”阿萨密又出主意。
唐军进军很顺利,没有打一场硬场,没有进行屠杀,威慑力有限,展现实力是必须的。
“二是一进入王舍城后,立即分兵略地,对东天竺、西天竺、南天竺同时用兵。以大唐之军强悍的战力,完全可以做到此点。这样做,除了能快速灭国外,还能立威,展示大唐的兵威。”阿萨密的脑子不是一般的好用,出的主意非常好。
李隆基和张说快速交换眼神,重重点头,他们也是如此想的,没想到阿萨密竟然也想到这点了,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阿萨密,你这人还有点用处,就派你一个差使,好好安排我们进入王舍城一事吧。”李隆基冲阿萨密道。
“谢太子。”阿萨密大喜过望。(未完待续。。)
第三十八章东天竺乞降
王舍城外,人山人海,天竺百姓个个伸长了脖子,瞪圆了眼睛,打量着官道。
今天是中天竺投降的日子,唐军会在今天正式进入王舍城,这是一件大事,中天竺百姓得到消息后,赶来观瞧,想要一瞧究竟,唐军竟然是何方神圣,竟然能打得中天竺没有脾气。
对于中天竺投降一事,天竺百姓倒没有多少感觉,因为中天竺的统治很残暴,可以说是横征暴敛了,百姓对阿罗那没多少好感,他降也罢,不降也罢,对天竺百姓其实没多大区别。
当时的天竺处于大分裂时期,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差不多。各国之间频繁发动战争,同一块土地,今天属于一个国家,明天又属于另外一个国家,后天又属于不同的国家,就这样变来变去,对于更换国家一事,天竺百姓是司空见惯。
“也不知道唐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好处?能不能让我们安居乐业?”
“对唐朝我多少有些了解,那是一个强大而富饶的国度,他们的皇帝很开明,有一个叫唐太宗的皇帝,那可是一个了不得的皇帝,他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很富饶。”
“我也听说过这个唐太宗的大名,他很厉害,一手创建了唐朝不说,还开创了‘贞观之治’。听说,他在位年间,唐人的日子过得非常富足,就连犯罪的人都很少。”
“真的呀?要是我们有这样的好皇帝那就好了。唐军这次来到这里,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富足的日子呢?”
“有可能。不管怎么说,唐朝比我们的国王好得多。或多或少会给我们一些好处吧。再不济。也会比如今的日子要好过些。”
对于平头百姓来说。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他们永恒的追求,谁能满足他们这些愿意,他们就拥戴谁。对阿罗那颇为失望的天竺百姓,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唐朝身上。
“来了么?”阿罗那今儿起了个绝早,早早收拾利索,率领群臣来到城门口。
他既是紧张,又是期盼。紧张的是。不知道唐军会如何对待他。虽然早就承诺要保他身家性命,可是在折辱他个够的前提下保全他的身家性命,那日子就难过了。
期盼的是,唐军能对他好点,让他活得有脸面。
不仅阿罗那如此想,就是群臣也是如此想。
“隆隆!”突然之间,只听一阵惊天动的蹄声响起,远方出现一条长龙,滚滚对着王舍城而来。
“来了!唐军来了!”天竺百姓瞪圆眼睛,死命瞅着官道。
“来了!来了!”阿罗那只觉心跳加速。他的审判时刻即将到来。
很快的,就看得清楚了。只见走在头里的是唐军骑兵。这些骑兵身材异常高大,驰骋起来如同移动的铁塔,骠悍气息十足,给人一种压迫感。
最为显眼的是,他们身穿明光铠,在日光下闪闪发光,平添几分威势。
“好威武雄壮的骑兵!”
“这是我见过最为了得的骑兵!我们天竺就没有这样了得的骑兵!”
唐军骑兵是唐军的三大利器之一,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阵经验丰富,战力强悍,这一出场就震憾住了全场。
“嘶!”阿罗那长吸一口凉气,暗道唐朝有如此了得的骑兵,怪不得他会败得如此之快。
骑兵不少,隆隆驰来,径直进入王城舍,接管了城防。
唐军要接受阿罗那的投降,这城防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接管,唯有如此,李隆基的安全才有保证。而且,才能控制王舍城。
“那是甚刀?好长好大,一定很沉重吧?”紧随着唐军骑兵而来的就是陌刀手了。
陌刀手身着明光铠,背负硬弓劲矢,腰挎横刀,手握陌刀,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而来,太有震憾力了。成百上千把陌刀组成一道明晃晃的刀墙,在日光下闪闪发光,夺人心魄,谁能不惧?
“这就是陌刀战阵?”阿罗那的眼睛瞪得滚圆,把陌刀战阵一而再,再而三的打量。
他赖以立国的象兵,就是被陌刀战阵斩杀不少,他不得不重点关注陌刀。
“天啊,这陌刀战阵太可怕了。如此密集的陌刀,谁能挡得住?”中天竺群臣看在眼里,惊在心头。
虽然早就听说过陌刀战阵的威力,今日一见,这才知道其厉害处远过传闻。
“那是甚么?跟怪兽似的。”紧接着,天竺百姓又看见了强弩。
一架架强弩,如同怪兽似的,很是惊人。尤其是,矢道上的弩矢,又粗又长,在日光下闪闪发光,如同凶兽的獠牙。
“这就是强弩?好可怕的强弩!怪不得我的象兵不堪一击。”阿罗那看清了,心头狂跳,脸色大变。
弩矢就有一丈多长,手臂粗细,一旦发威,那威力还用想么?大象虽然皮粗肉厚,遇到强弩,还不过是小菜一碟。
按照预定计划,该进城的唐军进城了,该留下来维护秩序的唐军站在官道两厢,担任警戒任务,一时间,整个官道如同铁桶一般。
就在这时,急促的蹄声响起,李隆基在众将的簇拥下,骑着照夜狮王前来。
照夜狮王很显眼,李隆基很英俊,很引人注目,又惹来天竺百姓一阵叫好声,更有女人尖叫,叫嚷着要与李隆基睡觉。
“来了!最后时刻到了。”阿罗那一颗心快提到嗓子眼了,带着群臣迎上来,双手捧着国玺,跪倒在地上。
“亡国之君阿罗那,参见太子。”阿罗那声音发颤。
李隆基会不会遵守诺言,会不会折辱他,马上就要见分晓了,由不得他不惊惧,额头上冷汗直冒。
李隆基飞身下马,快步上前,来到阿罗那身前,双手扶起阿罗那,为阿罗那拍打身上的灰尘,以怪罪的口吻道:“你说你,有事无事的,跪甚跪?”
一听这话,阿罗那提着的心放了下来,看来李隆基会遵守诺言,不会折辱他。
“来,随我来。”还有让阿罗那更加欢喜的,李隆基竟然拉着他的手,径直朝旁边的王车而去。
李隆基亲自执手相行,这是何等的礼遇,阿罗那心里好一阵激动,暗想这次他赌对了,主动乞降果然好处多多。
来到王车前,阿罗那身子一躬,双手撑在地上,他是要给李隆基当“上马石”,要让李隆基踩着他的背上王车,这身段儿放得够低了。
然而,李隆基却是把他拉起来,道:“我们大唐没这规矩。”
不由分说,扶着阿罗那,把阿罗那扶上王车。
“这……”一个亡国之君竟然得到李隆基如此礼遇,阿罗那好一阵激动,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
亡国之君在投降的时刻,被折辱,甚至于被杀死,也是正常事儿,李隆基竟然礼遇他,由不得他不激动。
李隆基上车后,眼瞪睁大,扫视一眼,只见天竺百姓个个伸长了脖子,脸上泛起笑容,知道他的“表演”对了,获得了天竺百姓的好感。
杀掉阿罗那,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只是,那会让天竺百姓害怕。李隆基不仅不杀阿罗那,还如此“礼遇”他,这让天竺百姓大为宽心,看来唐军不是穷凶极恶,他们的日子应该大有盼头。
“天竺的百姓,你们听着:我是大唐太子李隆基,此番率军进入天竺,是为王玄策讨回公道!当年的王玄策,是为友好而来,却是遭到阿罗顺的劫杀,此仇不共戴天,非报不可!”李隆基开始训话,先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对于王玄策之事,中天竺几乎是人人皆知,对于此事,他们还真是对阿罗顺大有异议,人家是为了友好而来,你却贪图其财化杀了他的随从,这是有错在先。
“你们大可以放心,我们已经报了仇,讨回了公道,不会再多加杀戮。”李隆基话锋一转,道:“你们应该知道,大唐繁荣富强,百姓的日子过得富足,你们不用艳慕,你们也会过上这等美好的日子。”
唐朝的繁荣富强远近闻名,中天竺的百姓是知道的,一听这话,百姓无不是升起希望,对唐军的好感再增。
表演完了,再给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今天的事儿算是完事了。至于治理之事,要等到今日之后去了。
李隆基和阿罗那共乘一辆车进入城里。
接下来,就是乞降的一些细节问题,整整忙碌了多半天这才完成。
然后,就是出榜安民,开始选拔官员,准备治理一事。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阿罗那仍是国王,只不过,他这国王需要得到唐朝的认可,需要唐朝任命。而且,他这国王只是个傀儡,只有虚名,没有实权,无法施加半点影响。
而唐朝完全可以打着他的名义进行治理,做有利于唐朝的事儿。
“中天竺已定,应当立时进军。”李隆基召集众将,道:“陈玄礼,你去东天竺。杨思勖,你去南天竺。薛直,你去西天竺。”
“遵命。”三人领命。
“东天竺因为曾被王玄策大败,深知大唐之威,若是要降就接受其投降。至于西天竺和南天竺,不接受投降,进行一场大屠杀,以此立威。”李隆基道。
这次进军天竺,进展太顺利了,还没有立威,进行一场大屠杀,以此来立威很有必要。
陈玄礼、杨思勖和薛直领命,各率五万军队出发了。
大军刚刚出发,东天竺已经得到消息,决心投降。(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西天竺灭亡
东天竺国王,得到唐军进攻中天竺的消息后,就召集群臣商议大事。
“你们已经知道,唐军大举进入天竺境内,正在对中天竺发起进攻,你们以为我们该如何区处?”东天竺国王尸鸠因问群臣。
“大王,这还用说么?我们当然应该出兵救援。不管怎么说,都是我们天竺人自己的事儿,唐人算甚么东西,他要敢入侵我们天竺,就要给他们好看。”
“没错!还请大王立时下令,我们调集大军出发。”
那些民族主义者大声叫嚷,想要支援中天竺。
“不可!中天竺绝打不过唐军,我们若是救援中天竺,就是引火烧身,这是不智之举。”
“没错。想那王玄策,以区区上万借来的兵马,就差点灭了中天竺。阿罗顺走投无路,投靠我们东天竺。先王以为王玄策兵力太少,要打败他是轻而易举,就答应了阿罗顺的请求,出兵救援,其结果呢?你们都知道了,我们大败。王玄策顺势擒下了阿罗顺。”
“为了免灾,先王不得不向王玄策服软,赔偿大量的金银珍宝,好话说尽,王玄策这才退兵。如今来的是唐军,可不是王玄策那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而是精军的精锐,中天竺早晚必然灭亡。”
立时有大臣反对,并且举出东天竺当年救援中天竺惹火烧身的旧事。
当年,王玄策大败中天竺后,率军攻入王舍城。阿罗顺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投靠了东天竺。当时的东天竺国王尸鸠摩以为王玄策只有区区上万兵力。而且还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要打败王玄策是轻而易举,就答应出兵。
哪里想得到,王玄策足智多谋,竟然打败了东天竺,生擒了阿罗顺。那一战,东天竺破胆,尸鸠摩赔偿了大量的金钱。好话说尽,好不容易说动王玄策退兵。
虽然这事儿过去了五十多年,其威慑力如今仍存。
“来的是唐军,听三藏法师说起过,唐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席卷万邦,灭国数十,唐军的战力极为强悍,我们拿甚么与唐军打?”
“你们就知道打打打。有没有想过,打不打得赢。没有胜算的事。还要打,那就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立时就有大臣附和。
正争论间,又得到消息。
“大王,唐军大破拉玛姆的象兵,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不到一个月,就拿下了北天竺,兵锋直指中天竺。”有近卫前来禀报。
“甚么?大破象兵?不可能吧?象兵不是那么好破的。我知道了,唐军一定是象王玄策那样,使用了火牛阵。”
“只要象兵一破,中天竺就难以抵挡了,中天竺有大麻烦了。”
这消息太过惊人,群臣立时就炸了。
“不是用火牛阵破象兵,而是硬碰硬,把象兵斩杀殆尽。”近卫忙澄清一句。
“甚么?硬碰硬破象兵?这不可能!这不可想象。”
象兵是天竺的王牌兵种,大象皮粗肉厚,要想硬碰硬破掉象兵,这不可想象,群臣尽皆不信。
就是尸鸠因也是不信。
“唐军是这样打的……”亲卫忙把得到的消息一说。
“……”一众君臣震惊得直接失语了。
王玄策当年破象兵是用火牛阵,而唐军竟然硬碰硬,正面硬撼而破掉象兵不说,还把象兵斩杀殆尽,这事儿太有震憾力了。
“中天竺自求多福吧,我们绝不能引火上身,绝不能救援中天竺。”这消息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众君臣达成了一致,绝不能救援中天竺。
就是那些最先叫嚷要救援的民族主义者,也不敢再叫嚷了。
开什么玩笑,象兵都不是唐军对手,他们拿什么与唐军斗?
没过多久,又得到消息,中天竺已经投降了,唐军已经进入了王舍城。
这消息传来,东天竺君臣坐立不安了,又聚集一起商议。
“中天竺已亡,唐朝兵锋正锐,或许会对我们用兵,我们该当如何应对?”尸鸠因脸色难看之极。
既然唐军打起旗号,是要为王玄策讨回公道,那么,作为当年增援中天竺的当事国,东天竺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唐朝对东天竺用兵的可能性非常高。
“……”一众大臣闭口不言。
当年的王玄策只有上万杂牌军,东天竺都吃了败仗。如今来的是正宗的唐军,还是唐军的精锐,因为灭掉中天竺而兵锋正锐,若是唐军打来,东天竺没有一点儿胜算。
就在一众君臣的惊惧中,又得到消息,唐军直奔东天竺而来。
“咣啷。”尸鸠因再也坐不住了,一头栽倒在地上,碰翻了不少器物。
他最担心的就是唐军进攻东天竺,果然成真了,他不得不惧。
“大王,我们可以仿效中天竺投降。”有大臣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一个主意。
“投降?”尸鸠因眼前一亮。
“好主意。”群臣齐声附和。
阿罗那投降,唐朝不仅没有折辱,对他反而“礼敬有加”,他仍然是国王,这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虽然这个“国王”已经没有任何实权,不过是唐朝的傀儡罢了,那也是“国王”,至少仍有虚名,说出来会很拉风的。
而且,王玄策一事,就是阿罗那的爷爷阿罗顺挑起的,中天竺是“主犯”,东天竺不过是“从犯”罢了。主犯能有如此礼遇,从犯也不会差吧?
这事很快就达成一致,立时派出使臣前去乞和。
陈玄礼把这一情况禀报给李隆基,等李隆基答复。
“一如中天竺。”李隆基的答复很快就到了。
陈玄礼接受了东天竺的乞降,按照中天竺的处置方式处理。尸鸠因仍然是“国王”。只是他需要得到唐朝的认可。他只领国王的俸禄,却不能管理东天竺的治理一事,就一个提线木偶而已。
为了更好的控制天竺,还是让天竺分裂的好,留下尸鸠因这个国王有用,可以让唐朝更好的控制天竺。
就这样,东天竺被唐朝兵不血刃就拿下了。
xxxxxxxxx
与东天竺的情形正好相反,西天竺横生波折。
“甚么?唐军进犯我国?好啊。我要让唐军立着来,横着死。”西天竺王身材高大,豹头环眼,一声大吼,如同雷鸣似的,道:“来啊!调集大军,我要与唐军大战!”
“大王,不可呀。”立时有大臣阻止,道:“唐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号令严明,战力强悍。而刚灭中天竺,士气正盛,战意正炽,兵锋正锐,不可力敌呀。”
“用唐人的话来说,你这是长唐军志气,灭自己威风。唐军再能打又能怎样?那是没有遇到我!”西天竺王一点也不把唐军放在眼里。
“大王,你要三思呀。想当年,王玄策仅用区区上万借来的兵马,就差点灭了中天竺,更是大败东天竺,如今来的是唐军,比起王玄策的兵马强大得多,若是招惹了唐军,不堪设想呀。”有大臣苦口婆心的劝解。
“区区王玄策,算得了甚?他那是命好,没有与我同生一世,要不然的话,我定当生擒他。”西天竺王得意的一挑眉头,道:“容我打败唐军,就能登高一呼,整个天竺都会响应我,我就能反攻回去,收回中天竺北天竺,我就能一统天竺。我将成为天竺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就是阿育王也会远远不及。”
若西天竺能够打败唐军,收复中天竺和北天竺的话,西天竺王的声望就会大涨,统一天竺就是指日可待。其成就,一定不会在阿育王之下。
想想这美好的前途,西天竺王就是底气十足,眼睛放光。
已经被美妙前景冲昏了头脑的西天竺王铁了心要与唐军交战,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了,群臣也不敢再劝了。若是再劝下去,激怒了他,那就触了霉头,有他们的好果子吃。
西天竺王一声令下,西天竺军队开始调集,大举出动。
很快的,就与唐军相遇了,两军摆开阵势。
西天竺王骑着一头巨大的大象出阵,冲唐军喝道:“唐将答话。”
薛直策马而来,大声道:“西天竺王听着:速速归降,可饶你等不死。若是敢说个不字,准教你们有来无回!我会屠军!凡来到战场的,一个也莫想走!”
“哈哈!”西天竺王当笑话听的,仰首向天,一阵放声狂笑,指着象兵,冷笑道:“唐将,你瞎了狗眼?你也不瞧瞧,我有象兵在手,你奈我何?”
薛直一阵无语,你也不打听打听,拉玛姆是如何战败的。
连话都赖得多说了,薛直接转马头,径直回归本阵了。
“唐军,你怕了!”西天竺王以为薛直不说话是害怕了,得意的道:“我会让你更加害怕!我会让你后悔来到天竺!来啊,象兵,给我冲!踩死唐军!给我狠狠的踩,把唐军踩成肉饼!”
象兵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排山倒海般冲来,气势惊天,如同姿肆的汪洋,不可阻挡。
“唐军,你们完了!”西在竺王看在眼里,大为欢喜。
“咻!咻!咻!”尖锐的破空声响起,不计其数的弩矢出现在空中,织成一张矢网,把象兵给笼罩了。
“吼!吼!吼!”一声接一声的悲嘶声响起,大象七歪八倒的栽倒在地上,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眼见是不活了。
“我的象兵!”西天竺王如同见鬼似的,脸色大变。(未完待续。。)
第四十章南天竺灭亡
象兵是天竺唯一能入唐军法眼的兵种,有着无与伦比的冲击力,这是天竺赖以立国的利器,西天竺王信心满满,以为可以凭借象兵可怕的冲锋,把唐军踩成肉泥。
却是没有想到,象兵还没有冲到唐军阵前,就死伤惨重。
如此多的死伤,在他的记忆中象兵从来没有过,他震惊得差点把眼珠子掉地上了。
“不可能!不可能!”西天竺王揉了揉眼睛,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死命的把战场一阵打量,没错,象兵就是死伤惨重。
不仅西天竺王有产生错觉的想法,就是群臣以及兵士,无不如是,个个拼命的揉眼睛,死死看着战场。
说不信嘛,那些正在哀号惨叫的象兵就是铁证;说信嘛,这在天竺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他们是惊疑不定。
“怎会这样?怎会这样?”紧接着,他们就是大声嘀咕,一脸的迷糊。
强弩,是中国古代独步世界的利器,我们的祖先凭借强弩压制游牧民族的骑射,先后击破了匈奴、鲜卑、突厥这些强大的游牧民族。
对于天竺人来说,强大如此的弩阵算是新鲜东西,他们一下子难以转过弯来。
“咻!咻!咻!”就在他们惊疑之际,强弩不断发威,轮番射击。
密集的弩矢把象兵一次次覆盖,死伤的象兵多不胜数。
“撤!撤!撤回来!”西在竺王张于醒悟过来了,命令象兵撤退。
可惜的是,仗打到这种地步。象兵能撤得回来了么?象兵冲锋时。强弩在射杀;象兵撤退时。强弩依然在射杀。没过多久,这一轮进攻的象兵就被射杀殆尽。
“……”这一轮冲锋的象兵损失殆尽,却是连唐军的衣角都没有碰到,这也太让人难以置信了,西天竺君臣震惊得直接失语了。
“大王,情况不妙呀。”有大臣反应过来,提醒一句。
这还用说么?象兵奈何不得唐军,西天竺拿什么与唐军打?
“大王。赶快想个办法呀。”有大臣忙道。
想办法,想办法,处此之情,西天竺王还能有什么办法可想?
“进攻!”就在这时,薛直右手一挥,大声下令。
唐军开始对西天竺军队发起排山倒海般的攻势。
先是骑兵出动,疾驰而去,直插西天竺军队的后背,成功的切断了西天竺军队的退路。
然后,就是强弩开路。掩护陌刀战阵的推进。
强弩太可怕了,如同秋风扫落叶似的。西天竺军队成片成片的倒下。
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