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更)
  刘协面色平静,淡淡道:“孔卿虽然只有珍珠百颗,但礼轻情意重,朕心领了。”
  “谢陛下!”
  孔融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回到坐席上。
  董卓瞪了小皇帝刘协一眼,吓得刘协身子一缩,旋即恢复平静,强装镇定。
  面对朝臣,刘协必须保持威严。
  夏侯惇接着起身,走到大殿中,拱手向刘协行礼,朗声道:“臣夏侯惇代东郡太守曹操,进献珍珠一百零八颗、夜明珠两对、玉璧一尊,贺陛下福寿绵长。”
  此前夏侯惇多次去拜访董卓,耗费了无数的钱财,终于打动了董卓,为曹操的东郡太守求得了印绶和任命的诏书。有了印绶和朝廷的任命,曹操就是合法合理的东郡太守。
  夏侯惇对董卓没什么恶感,也没什么好感。
  总之,长安的一切和他无关。
  董卓和朝臣斗法,和天子斗法,他都不参与。
  董卓看了夏侯惇一眼,微微点头道:“夏侯将军有心了,曹孟德有心了。”
  刘协也说道:“曹卿有心了。”
  一前一后的话,虽是刘协在后,却是董卓代替刘协夸赞,彰显出了董卓的权威和强势。对于这一情况,刘协也无可奈何,只能承受。
  夏侯惇拱手道谢,回到坐席。
  刘和面带微笑的走到大殿中,道:“臣刘和,代幽州牧刘虞进献珍珠百颗,玛瑙一箱,玉璧十件,夜明珠十颗,恭祝陛下福寿绵延。”
  事实上,来道贺的几个诸侯中,刘和是最轻松的。
  刘虞在幽州为官,刘和一直在朝中为官。这次董卓为天子贺寿,刘虞直接派遣了一名信使找到了刘和,安排好了贺寿的事情。
  刘协摆手道:“爱卿有心了!”
  刘和道谢,便拱手坐下。
  荆州使节韩嵩站起来了,大步来到大殿中。
  说起韩嵩,此人在历史上也有不小的名气。史载韩嵩字德高,义阳人。韩嵩此人是不看好刘表的,但刘表执掌荆州后,强行征辟韩嵩为荆州别驾。
  曹操击败了袁绍后,雄踞北方。
  刘表怕曹操,却又不甘心,就派韩嵩去许昌打探虚实。韩嵩在许昌受到了曹操的礼遇,回到襄阳后,在刘表的面前大肆夸赞曹操,说曹操如何英明睿智如何威武强大,并劝说韩嵩派遣儿子去许昌作为人质。刘表大怒之下,就要杀了韩嵩。
  韩嵩被下狱后,用钱贿赂刘表的夫人蔡氏,让蔡氏说好话才得以活命。
  如今的韩嵩,也是不情不愿的效忠刘表。
  他走上前,拱手道:“臣韩嵩拜见陛下,臣代荆州牧刘表敬献珍珠一箱、玛瑙一箱、玉璧一箱、夜明珠十颗,恭祝陛下体健长寿。”
  刘协道:“爱卿有心了。”
  董卓接过话,摇头轻叹了一声:“来庆贺的臣子,一个个都进献珍珠玛瑙玉璧,难道就没有稍微好点的礼物吗?陛下的生辰,是国之大事,尔等应当尽心竭力,不是敷衍了事。”
  强势的态度,展露无遗。
  大厅中的朝臣不敢言,都低下头。
  刘宣走出来,拱手朝刘协行了一礼,然后说道:“丞相,北海国还有一件礼物。”
  董卓眉头一挑,很是惊讶,问道:“孔融已经敬献了礼物,为何你又再来?”对于刘宣,虽说董卓也颇为器重,但刘宣太会惹事儿,在这个场合上,董卓怕刘宣又会生出事情。
  刘宣神色平静,回答道:“孔相进献的礼物,代表的是北海国。我现在进献的礼物,代表的是北海王室一脉。”
  董卓道:“你的礼物是什么?”
  刘宣微笑道:“礼物就在殿外。”
  “拿进来!”
  董卓眼眸眯起,他想看看刘宣进献什么礼物。
  刘宣走到大门口,从门口的侍卫手中接过了一口檀木盒子。这口檀木盒子长四尺、宽一尺、高四寸,古朴厚重,典雅大方。
  刘宣捧着盒子回到大殿中,双手托起盒子,提起了声音,朗声说道:“臣刘宣进献高皇帝佩剑赤霄,为陛下贺。”
  刹那间,平地起惊雷。
  大殿中的官员,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神色震惊。
  刘协端坐在正上方,也是分外兴奋。他身子微微前倾,很是期待。赤霄剑是刘邦的佩剑,昔年刘邦用赤霄剑斩白蛇起兵,用赤霄剑逐鹿天下,最后一统江山。作为刘邦的后裔,身上流淌着刘邦的血脉,对老祖宗的佩剑相当看重。
  “嘶!”
  董卓皱起了眉头,没想到刘宣拿出来的竟是赤霄剑。
  他娘的,这也太那啥了,他董大爷搞了个假的传国玉玺出来,想要震慑朝臣。可一转眼,刘宣弄了一把赤霄剑出来,这不是磕碜他吗?
  此刻的董卓,心情很不美好。
  刘协却分外兴奋,吩咐道:“快拿上来。”
  一名小宦官走了上去,从刘宣的手中接过了檀木盒子。就在小宦官快走到刘协身前时,董卓直接伸手拦住了小宦官,喝道:“且慢!”
  刷!
  刘协的脸色,变得很难堪:“爱卿这是何意?”
  董卓神色平静,不卑不亢的说道:“赤霄剑是高皇帝的佩剑,剑锋锐利,陛下得小心,不要被割伤了。等臣来查看一番,再交由陛下不迟。”
  他伸出手去,小官宦也不敢动弹。
  董卓打开了檀木盒子,取出了放在盒子中的赤霄剑。
  “铿锵!”
  剑锋出鞘,董卓看到了剑身上的铭文,道:“剑是好剑,但本相听闻高皇帝的佩剑赤霄削铁如泥,是神兵利器。这柄剑虽好,却不知真假,得试一试才能知道。”
  此话一出,朝臣议论纷纷。
  董卓这么说,显然是故意打压刘宣,故意打压赤霄剑。
  刘宣表情平静,道:“丞相怀疑赤霄剑的锋利程度,不妨让人拿剑来试一试。高皇帝的赤霄剑削铁如泥,绝不会有错。”
  “好,那就试一试。”
  董卓赤霄剑入鞘,扔给了刘宣,道:“用本相的佩剑试一试。”
  “铿锵!”
  董卓拔剑出鞘,嘴角有着一抹笑容。
  他身上携带的佩剑是百炼精钢铸造,吹毛断发,锋利无比。即使是面对神兵利器,他的剑也不遑多让,足以抗衡。


第214章 垫脚石

  刘宣提着赤霄剑,问道:“丞相持剑在手,是打算亲自试剑吗?”
  董卓握住剑的手颤抖了一下,神色有些紧张,瞬间又恢复了平静。刘宣武艺精湛,董卓是早有耳闻的。董卓和刘宣交手,倒是不怕刘宣杀他,毕竟刘宣娶了董菡,是他的女婿。董卓担忧的是和刘宣试剑丢了脸面,那就不值当了,毕竟当着朝臣的面,要注意形象。
  董卓笑了笑,说道:“本相和你交手,那是以大欺小。吕布何在?”
  “末将在!”
  吕布体态魁梧,昂首挺胸的站出来,抱拳说话。
  董卓吩咐道:“接剑!”董卓把手中的剑扔给了吕布,吩咐道:“你和刘宣试剑。”
  “末将遵命。”
  吕布答应了下来,提着剑走到刘宣的身前,面带微笑,拱手道:“世子,得罪了!”吕布对刘宣的印象不错,因为刘宣帮他掌控了杨奉的兵力,让他的实力有所增强。
  刘宣说道:“吕将军不必客气,请。”
  “世子先请!”
  吕布摆手,示意刘宣先出招。
  刘宣也没有客气,赤霄剑握在手中缓缓扬起。他眼神骤然一凛,口中低喝一声,赤霄剑便径直劈出。
  “咻!”
  剑光破空,发出锐啸声。冷艳肃杀的光芒,在空中一闪而过。
  吕布表情镇定,挽了个剑花,随意的迎了上去。
  两柄武器,正面撞击。
  “铛!”
  剑刃和剑刃的碰撞,火星四溅,发出刺耳的声音。
  两柄剑撞击瞬间,各自撤招。
  刘宣站定后,眼中掠过一抹震惊。刚才是两柄剑的交锋,但也是吕布和刘宣力量的较量。两人交手的一招,刘宣察觉到吕布不受任何的影响,但刘宣握剑的虎口却微微发麻,手臂也有一丝的疼痛,可见吕布的力量有多强横。
  “来,本相亲自鉴定两柄剑的破损程度。”
  董卓很是迫不及待的走到吕布面前,拿起了自己的佩剑。
  “嘶!”
  董卓看了眼,忍不住倒抽了口凉气,脸色不好看。刚才碰撞的地方,已经多了一个豁口,有了这个缺口,董卓的佩剑算是报废了。
  刘宣面带笑容,问道:“丞相,您的佩剑损伤如何?”
  这话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明明董卓心头痛,刘宣还直接补了一刀。
  董卓尴尬的笑了笑,然后表情严肃的道:“有一个小小的豁口。”
  刘宣提起赤霄剑道:“赤霄剑丝毫不损,没有一丝印记。”
  “本相得审一审。”
  董卓不怎么相信,毕竟他的剑也是神兵利器,是百炼精钢。他接过了赤霄剑,仔细查看了一番。看了两遍,董卓忍不住幽怨的看了刘宣一眼,好歹本相是你的老丈人,女儿都给你了,现在你一点面子都不给。
  董卓当着群臣的面,也不能否认,朗声道:“刘宣进献的赤霄剑的确是神兵利器,本相断是真的赤霄剑。”
  刘宣拱手道:“丞相英明!”
  董卓心头很不爽,却只能哑巴吃黄连。他哼了一声,把赤霄剑还给刘宣,然后侍从走来接过赤霄剑,递到了小皇帝手中。
  此时的刘协,心中兴奋不已。
  赤霄剑啊!
  高祖皇帝刘邦的赤霄剑都出现了,莫非是高祖显灵要中兴大汉了?
  刘协心智早熟,他看了赤霄剑一眼,心思转动,转眼有了想法。刘协盯着刘宣,缓缓说道:“刘宣进献赤霄剑,朕心甚慰。但赤霄剑在朕的手中,只能藏于宫廷。当着众位爱卿的面,朕将赤霄剑赐给刘宣,望他开疆拓土,重现大汉盛世。”
  “哗!”
  大殿中,再次引起了议论。
  一个个朝臣惊讶万分,没想到小皇帝会有这一出。
  他们看向刘协,眼中更有着惊喜。
  刘协的这一手段,可谓经典。
  “肃静!”
  小皇帝身旁的宦官,高声呵斥了一声。
  顷刻间,大殿安静了下来。
  刘协道:“刘宣,还不上前来?”他站起身,提起赤霄剑走下大殿,来到刘宣的身前。刘宣站在小皇帝的身前,伸手接过赤霄剑,道:“臣谢陛下隆恩。”
  “免礼!”
  刘协回到坐席上,嘴角噙着一抹笑容,对刚才的做法很得意。
  他虽然年轻,却经历了无数的事情。
  拉拢刘宣,对他来说不是难事。
  刘宣把赤霄剑放回檀木盒子,然后回到坐席上。刘宣抬头看了董卓一眼,此事的董卓面沉如水,眼神戾气浮现,显然很不爽。
  刘宣又看了小皇帝一眼,暗道这小皇帝也不是省油的灯。
  刘协能忍住对赤霄剑的喜爱,能割舍赤霄剑,这份心智相当的不简单。
  在刘宣看来,刘协赐剑有两层意思。
  第一,刘协想要拉拢刘宣,让刘宣效忠皇室。
  第二,刘协想离间刘宣和董卓。刘宣娶了董菡的消息,早已经在长安城传开,小皇帝虽然幽居深宫,却不可能不知道。当众赐剑,就是让董卓产生疙瘩。
  刘宣心中冷笑,刘协虽然天生聪明,可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历史上的刘协,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悲剧。
  虽然刘协心有大志,但是他先被董卓控制,后又被李傕控制。李傕、郭汜内斗,刘协又被杨奉控制,辗转到了曹操的手中。
  曹操死后,又被曹丕控制了。
  刘协一直想摆脱权臣的控制,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反而被曹丕篡位。
  董卓恢复了平静,正色道:“刘宣,陛下赐你赤霄剑,是对你寄予厚望。你千万不能辜负了陛下对你的殷切期望,别让本相失望。”
  刘宣神情不卑不亢,道:“刘宣自当竭尽全力,报效朝廷。”
  话中不提小皇帝,不提董卓,只说朝廷。
  至于小皇帝和董卓怎么理解朝廷,是他们的事情,和刘宣无关。
  刘宣知道董卓心头不舒服,但他没有做出格的事情,董卓不可能针对他,所以刘宣不担心。
  董卓压制着怒火,心中很窝火。董卓为刘协庆贺生辰,其目的是展示他派人铸造的传国玉玺,是为了打压朝臣,建立威信。可董卓万万没想到,刘宣竟然拿出了赤霄剑,把好端端的局面搅和了,以至于成全了刘宣,他反而成了刘宣的垫脚石。
  董卓没了兴致,贺寿的气氛便有些僵了。
  中午吃罢午饭后,董卓没了兴致,先一步离开了。
  董卓走了,朝臣也纷纷散去。
  一个个大臣离去,刘宣准备离开时,一个宦官悄然来到刘宣的身旁,恭敬的说道:“世子且慢,陛下要见您。”
  “诺!”
  刘宣让孔融先离开,他带着赤霄剑往刘协的寝宫行去。


第215章 皇叔刘宣

  天子寝宫。
  刘宣进入后,宦官马上关了门退出,只留下刘协和刘宣。
  刘协正襟危坐,表情严肃。见刘宣走了进来,刘协沉稳的面颊上掠过一丝喜色,份外的高兴。等刘宣走到他面前,刘协的表情又肃穆威严,尽显天子气度。
  刘宣神色如常,不卑不亢的道:“臣刘宣,拜见陛下!”
  “免礼!”
  刘协摆手,示意刘宣落座。
  “谢陛下!”
  刘宣道了声谢,然后才坐下。
  刘协脸上又有了笑容,很是亲近的说道:“爱卿来了长安后,朕就注意到了爱卿。朕让宗正查了世谱,按照辈分的划分,爱卿是朕的叔叔。朕见了爱卿,理当称呼一声皇叔。”
  刘宣剑眉一挑,心中一阵古怪,推辞道:“陛下折煞臣了。”
  刘皇叔!
  竟然是他自己!
  ‘刘皇叔’三个字的代名词,在历史上指的是刘备,如今他竟然成了小皇帝的叔叔。虽说刘协的年纪不大,但有了朝堂上赐剑的事情,刘宣知道刘协的心机不简单。
  一言一行,皆有目的。
  如果小看了刘协,中计了都不知道。
  刘协神态柔和,起身道:“皇叔和朕同为刘氏子孙,身上流淌着同样的血脉。连宗正都确认了的事情,就不会有错。皇叔如果拒绝,就是不承认朕这个皇帝了。”说到最后的时候,刘协威严尽展,展露出了皇帝的霸道和强势。
  刘宣道:“臣不敢!”
  刘协道:“既然不敢,那就不用推辞,你就是朕的皇叔。”
  刘宣道:“臣遵命!”
  “唉……”
  忽然,刘协长叹了一声。肃穆的表情突兀变化,成了哀叹担忧。刘协没有再纠缠皇叔的问题,双方的关系定下就足够了。
  刘宣知道刘协有话要说,顺势道:“陛下何故叹息?”
  刘协神色无奈,道:“皇叔有所不知,朕居于深宫之中,每次见到董卓夜宿龙床,凌…辱…宫女,就担惊受怕,不得安眠。”
  “朕这些日子,总是会想到辩哥哥,想到他被董卓废黜,最后死于非命的场景。”
  “皇叔,朕怕,怕董卓哪天就提着剑杀来。”
  刘协眼神又锐利起来,说道:“朕怕死,不是担心自己的性命。朕死了不要紧,可朕一死,董卓肯定要谋朝篡位,皇叔不能不管啊!”
  脸上,神色惶恐不安。
  眼中,泫然欲泣。
  刘协给刘宣的态度,是一个惶然无助的小孩。
  刘宣安慰道:“陛下,董卓虽然胆大,却不敢明目张胆的做什么?”
  在刘宣看来,刘协打算利用他对付董卓。
  刘协表情相当的愤怒,沉声道:“皇叔不知道,朕有时候真的不愿意做这个天子。朕不做天子,就不用日…日受人监视,受人控制。但是朕不做皇帝了,董卓第一个就要杀了朕。皇叔一定要想想法子,帮朕一把。”
  刘宣有顺着刘协的话,问道:“陛下要让臣如何帮助呢?”
  刘协说道:“除掉董卓!”
  一丝冷意,在刘协的身上弥漫了开来。
  刘宣暗道来了,刘协的年纪不大,心机绝对足够。一个自幼长在深宫里的皇子,耳濡目染,早已习惯勾心斗角,心思怎么可能不深沉呢?
  刘宣道:“陛下要除去董卓,臣认为不可。”
  刘协眼眸眯起,冷冷道:“皇叔是皇室宗亲,眼看着董卓擅权****,却不对付董卓,莫非皇叔娶了董卓的女儿后,就彻底成了董卓的走狗。”
  呵斥的话语,展露出无边的愤怒。
  刘协像是一头愤怒的小狮子,愤怒中更有着绝望。
  殿中的气氛,有些凝重。
  刘宣神色平静,不悲不喜,不怒不嗔。刘协发怒了,他得哄好刘协。不管刘协安的是什么心,想怎么利用他,但刘协给了一个皇叔的称号,刘宣得收下。
  为了皇叔这一层身份,得让刘协安心。
  否则,对刘宣的名声不利。
  刘宣没有急着回答刘协的问题,反问道:“陛下还记得何进、张让内斗,洛阳大乱,陛下和少帝被裹挟出洛阳的情形吗?”
  “自然记得!”
  刘协脸上有着后怕的神色,道:“当时情况相当的危急,差点就死了。”
  刘宣点了点头,说道:“陛下明白当时的情况就好,事实上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一旦诛杀了董卓,长安就是昔日的洛阳,甚至会更糟糕。”
  “何进掌控洛阳时,何进麾下的兵力不多,诸多的将领也忠于朝廷。”
  “所以,局面虽然乱,却不至于危急到陛下。”
  “可是董卓不同,董卓麾下的将领都是出身西凉,桀骜彪悍,唯有董卓才能慑服他们。一旦董卓被杀,西凉诸将群龙无首,必定犯上作乱。”
  “到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陛下。”
  刘宣神色凝重,说道:“西凉军争相争夺陛下,到时候,陛下能逃出去吗?甚至朝中大臣的一点微末力量,能抵挡西凉军吗?”
  “要诛杀董卓,不是难事,朝中的大臣设下计谋,就足以诛杀董卓。”
  “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旦董卓死了,如何控制局面?”
  刘宣表情恢复了冷静,说道:“臣认为要诛杀董卓,得内外夹攻。”
  “在外面,必须有勤王之师猛攻西凉军,迫使董卓麾下的军队都离开长安,以至于长安空虚。在内部,则是长安空虚后,朝臣谋划诛杀董卓。”
  “诛杀了董卓后,陛下一道命令招降,必定成功。因为西凉军失去了主帅,又有勤王之师震慑,西凉军不敢作乱。”
  刘宣说道:“要诛杀董卓,这才是长久之计,否则反而弄巧成拙。”
  刘协听了刘宣的话,忍不住打了个寒蝉。
  眼中流露出一抹担忧。
  显然,刘宣的话已经打动了刘协。
  刘协深吸口气,问道:“皇叔所说的内外夹攻,具体如何操作呢?”
  刘宣想了想,回答道:“朝中有王司徒等人,陛下只需要向他们请教即可。外面的勤王之师,由臣来协调。臣即将出任东莱郡太守,离开长安后,必定会尽快的号召王师。臣虽然娶了董卓的女儿,但臣身上流淌的是刘氏的血脉。现在,只能委屈陛下,让陛下受苦了。”
  刘协闻言,脸上有了笑容。
  刘协斗志昂扬,说道:“朕不苦,只要还有一丝的希望,朕承受多大的委屈都可以。汉室的江山社稷,就交到皇叔的身上了。”
  刘宣拱手说道:“陛下放心,臣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刘协的表情来看,已经相信他了。
  有了刘协的信任,刘皇叔的名号才算是坐实了。刘宣回到东莱郡招贤纳士,才有了更好的头衔,而且朝中忠于刘协的一干老臣,也会为刘宣摇旗呐喊。


第216章 辞行

  一月十九日,为刘协贺寿的诸侯官员相继离开。
  刘宣也准备离开了,他一大早就起床了,带着董菡前往丞相府。进入府内,侍从禀报了后,不多时董卓就来了。
  董菡行了一礼,就去了后院。
  大厅中,只剩下董卓和刘宣。
  董卓目光盯着刘宣,眼神不善,粗犷的面颊上仍然有着一丝怒意,语气不善的说道:“刘皇叔大驾光临,有何贵干?”
  昨天刘宣离开了皇宫,皇叔之名就传开了。朝中的官员都知道刘协论资排辈,验证了宗谱,按照辈分计算,刘宣是刘协的皇叔。
  董卓消息灵通,自然不例外,也知道了消息。
  刘宣平静的回答道:“丞相难道不知道,这都是陛下拉拢我的手段?如果是这样,丞相就怀疑我,那真是不值得。”
  董卓道:“本相怎知你心里面是怎么想的?”
  刘宣笑着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我秉承的原则。丞相立下梧桐树,我自然要跟着丞相。”
  “哈!”
  董卓笑了笑,却不怎么相信。
  不过董卓也只是提了一下,没有再纠缠此事。事已至此,他再追究刘宣的责任,再喝骂刘宣已经没有用处,反而会让刘宣心生不快。
  董卓问道:“贤婿所为何来?”
  刘宣回答道:“回禀丞相,我是来辞行的。”
  董卓很是惊讶,问道:“这么快就要走?”
  刘宣说道:“我是去年十月离开北海国的,至今已经有三个多月。我离开的时候,父王已经是身体病重,如今也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再者,北海国没有了主持局面,也是一个问题。”
  “最重要的是离开北海国时,听闻袁绍已经开始谋划青州。一旦袁绍出兵了,北海国必定陷入危机。”
  刘宣面色严肃,说道:“于情于理,我都必须尽快赶回去。”
  一听青州的情况,董卓坐不住了。虽说董卓知道这是刘宣的说辞,不一定可靠。但根据探子回报的消息,袁绍的确在谋划青州。
  董卓需要刘宣牵制袁绍,也不能阻拦。
  董卓说道:“你来长安一趟,本相没什么赠送你的。本相可以允诺你,只要你在东莱郡做得好,只要你能打压袁绍的嚣张气焰,本相会举荐你担任青州刺史。能否成功,全在你的能力。”
  刘宣眼中目光炯炯,道:“多谢丞相。”
  青州刺史!
  这一官职,刘宣也非常的心动。
  一旦刘宣执掌青州,那才算是真正的有了立足天下的根本。
  不过目前来说,刘宣的力量还远远不足。
  董卓摆手道:“去后院吧,安慰一下菡儿的祖母。她老人家最喜欢的就是菡儿,如今菡儿要离开了,她肯定不舍。”
  “是!”
  刘宣起身离开大厅,往后院行去。
  在刘宣离开后,李儒从侧屋走了出来。
  董卓表情中有着一抹犹疑,道:“文优,刘宣此子,圆滑、狡诈,几乎是滑不溜手。他如今要离开长安,本相的心中总是有些不安宁。”
  李儒说道:“丞相这是不舍菡姑娘离开。”顿了顿,李儒又道:“刘宣不过是一个郡守而已,而且都还不是郡守,丞相有什么担心的呢?就算他被天子认定为皇叔,也没什么值得挂心的。丞相就不用忧虑。目前来说,还是朝堂上的事情最重要。”
  董卓点了点头,才没有再说话。
  刘宣在后院陪着董菡,吃过午饭后,便带着董菡离开。
  回了住宅,刘宣带上貂蝉前往司徒府。
  书房,宾主落座。
  王允表情严肃,正色道:“世子来拜访老夫,是打算离开长安了吗?”
  刘宣说道:“是,明天一早就启程离开。”
  王允点了点头,语重心长的道:“世子在宫内和陛下的一番话,老夫知道了。世子此去青州,希望世子能早日建立一支力量,再拉起勤王之师。董卓日渐暴虐,他多活一天,陛下的安全就多一分危险。”
  刘宣点头道:“司徒放心,我会全力以赴。”
  顿了顿,刘宣问道:“司徒考虑过,如何对付董卓没有呢?”
  王允拱手道:“请世子指教。”
  刘宣说道:“我在长安的这段时间,发现董卓麾下的人如李儒、郭汜、牛辅、樊稠、吕布等人,虽然都忠于董卓,但都各有心思。他们的忠诚,不是真正的忠诚,尤其是吕布,自立的心思最重。司徒要对付董卓,得从董卓麾下的人入手。”
  王允微笑道:“多谢世子指点,老夫也是这么考虑的。”
  刘宣又道:“多的话我就不说了,希望司徒保重身体,等着我率军杀回来。”
  王允捋着颌下的胡须,道:“世子放心。”
  两人聊着事情,等天黑后,刘宣在府上用了晚饭,才带着貂蝉离开了司徒府。
  回到住宅,貂蝉、董菡和甘梅开始收拾行礼,准备明天离开。刘宣又亲自走了一趟贾诩的住宅,约定了明天一早离开的时间。
  一夜无事,次日清晨。
  刘宣、孔融一行人启程离开,队伍到了城门口,便碰到了早早和童儿等待的贾诩。一行人汇合后,马车驶出了长安城,开始了回城之路。
  “轱辘!轱辘!”
  车轮转动,快速的往外行事。
  刘宣、贾诩和孔融坐在一辆马车中。贾诩神色平静,缓缓道:“卑职听闻主公得了高皇帝的赤霄剑,可否一观?”
  “当然可以!”
  刘宣取下了腰间的赤霄剑,递给了贾诩。
  贾诩摩挲着剑鞘,铿锵一声拔剑出鞘,看着剑身上的铭文赤霄二字,贾诩笑说道:“根据卑职所知,赤霄剑早已经不知所踪。如今主公能得到赤霄剑,真是天佑主公。”
  顿了顿,贾诩又说道:“有赤霄剑在身,加之主公皇叔的身份,主公在东莱郡行事就更加的方便了。此次长安之行顺利完成,主公的根基也就奠定了。”
  “铮!铮!铮!”
  忽然,激昂的琴音从不远处传来。
  那慷慨壮烈的声音,一瞬间就把人拉到了战场中,壮怀激烈,无比壮阔。
  “十面埋伏!”
  孔融眼中有着一抹惊讶,喃喃道。


第217章 定情

  贾诩学富五车,也是才学出众的人。他听到琴音的瞬间,神色震惊,甚至下意识的认为可能遭到了埋伏,否则不可能是这种激昂雄浑的琴音。不过根据孔融的反应,贾诩知道抚琴的人是熟识的人,否则孔融不会这么淡然。
  刘宣听到十面埋伏的琴音,脑中浮现出蔡琰的一颦一笑。
  这次离开长安,蔡琰竟然来送行了。
  “停车!”
  刘宣吩咐了声,驾车的马夫立即停下。
  坐在车辕上的史阿问道:“主公,怎么了?”
  刘宣掀开车帘子走了出去,四下张望了一眼,目光落在了前方三十步远的一座凉亭内。凉亭在道路的旁侧,亭子中端坐着一个清雅脱俗的妙龄女子。
  这女子,赫然是蔡琰。
  铮铮琴音,便是从凉亭中传出。
  刘宣看了史阿一眼,吩咐道:“在这里等着。”
  “诺!”
  史阿得令,让随行的马车都停下。
  貂蝉、董菡和甘梅的马车中,三人也听到了琴音。貂蝉撩起窗户的帘子,看到刘宣大步朝凉亭中走去,眉头微蹙。只是当她看清楚了凉亭中的人,心中轻叹。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纵然蔡琰弦中有意,亲自来送行,但能有什么用处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