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宣说道:“恭喜兄长,希望兄长能掌控兵权。”
  李儒也是笑了笑,没说兵权的问题,他正色道:“贤弟安分些,别再生出事端,否则为兄也难以在丞相的面前为你开脱,好自为之。”
  刘宣拱手道:“多谢兄长!”
  “告辞!”
  李儒站起身离开了。
  刘宣盯着李儒,眼神有着一抹忌惮。李儒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猜出了他的计划。不过正如李儒说的,刘宣的确该低调了,不能老是惹出事端。


第209章 收贾诩

  (第3更,求票支持。)
  连续几天,刘宣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呆在住宅没出去。没有人在幕后推波助澜,李傕死后带来的震荡也渐渐平息。
  书房中!
  史阿恭敬站着,禀报道:“主公,董卓把飞熊军交给了李儒。”
  刘宣道:“意料中的事情。”
  李儒借助刘宣的手除掉了李傕,飞熊军无人主持,必须要寻觅心的主将。但董卓麾下的郭汜、樊稠、牛辅等人都差了些,只有李傕最合适。尤其李儒还是董卓的女婿,董卓让李儒执掌飞熊军就是意料中的事情了。
  刘宣话锋一转,问道:“贾诩最近有什么消息?”
  史阿回答道:“闭门谢客,没有任何消息。”
  刘宣吩咐道:“准备马车,我要见贾诩。”
  “诺!”
  史阿得令,便转身出去安排。
  马车驶出住宅,史阿坐在马车中,脸上有着不解神色,问道:“主公,贾诩一把年纪了,卑职看他也没什么能力,为什么您三番两次的去拜访,想邀请他出仕呢?”
  刘宣说道:“他是人才!”
  一句话,史阿无言以对。史阿没看出贾诩有什么厉害的地方,如果贾诩真的很厉害,就不会如此落魄,不会是门可罗雀。
  马车抵达,敲门后,童儿看到是刘宣,连忙把刘宣迎了进去。
  厅中,宾主落座。
  贾诩脸上挂着笑容,缓缓道:“世子这一次来,面色红润,眼中带着笑意,看来是除去了心头大患,再无后顾之忧了。”
  刘宣道:“先生慧眼。”
  贾诩道:“世子所为何来?”
  刘宣双手搭在大腿上,正襟危坐,诚恳说道:“这次拜访先生,是请先生出山。如今抵近了一月,长安之行也即将结束。此行来长安,我不希望留下任何遗憾,我希望先生能随我一起返回北海,逐鹿天下。”
  贾诩的表情,也在瞬间变得严肃了起来。
  君择臣,臣亦择君。
  乱世之中,这样的例子尤为明显。
  刘宣需要贾诩的辅佐,想要贾诩相助,但是贾诩有自己的考量,也会考虑刘宣是否合适,是否值得他效忠。
  贾诩沉默不言,暂时没有回答。
  刘宣见状,心中却是大喜。
  前两次他说出招揽的话,贾诩二话不说就拒绝了。这次没有像以往那样拒绝,证明贾诩正在考虑,或者说贾诩已经意动了。
  厅中的气氛寂静无比,刘宣没有打扰贾诩。似贾诩这样的大谋士,心智坚定,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服的,倒不如让贾诩考虑清楚。
  好一会儿后,贾诩轻轻吐出一口气,道:“老夫有三个问题请教世子。”
  刘宣神色一震,道:“先生请说。”
  贾诩身子微微前倾,问道:“世子认为,怎么做才能天下太平?”
  刘宣思考了片刻,不急不缓的回答道:“要达到天下太平,有达到三个标准。”
  贾诩问道:“哪三个标准?”
  刘宣回答道:“第一,君不疑臣,臣不疑君;第二,文官不贪财;第三,武将不怕死。”
  贾诩眼中一亮,很惊讶刘宣的答案。
  君不疑臣,则君主不摆弄权术,官员踏踏实实做事,不揣测君主心思,朝政稳固。文官不贪财,国家大治,百姓自然安居乐业。武将不怕死,勇猛无畏,开疆拓土,征服四夷。
  内无忧,外无患,天下自然太平。
  贾诩又问道:“世子认为,治国用王道,还是用霸道?”
  刘宣轻轻一笑,回答道:“王道以仁义治天下,霸道以法理治天下。”
  “不论是王道,亦或是霸道,都只是治国的一种手段而已,无分轻重,无分好坏。就好比抓老鼠的猫,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霸道和王道都能治国,何必舍弃一种呢?王、霸兼用,岂不更好。”
  “只要能治国,不在乎手段。”
  刘宣表情严肃,侃侃而谈道:“王道和霸道之争,可以说成是儒家和法家之争。儒家以仁义治国,法家以规矩法理治国,两者都是治国之道。真的要区分一下,应当是儒为表、法为骨,外儒内法,国家自然大治。”
  “啪!啪!”
  贾诩脸上笑容灿烂,赞叹道:“世子之言,堪称经典。”他本是想考校刘宣一番,没想到听到了如此精彩的论述。
  刘宣笑道:“纸上谈兵而已,不值一提。”
  贾诩脸色恢复严肃,继续道:“第三个问题,世子的志向是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的宽泛,如果让刘备回答,毫无疑问是中兴汉室;如果让曹操来回答,应当是牧马贺兰山,征伐匈奴。
  但刘宣来回答,却不能依照这些,贾诩不是好忽悠的。
  说什么中兴大汉,说什么牧马贺兰山……贾诩又不傻,明白这是套话。这个问题的回答,要体现宏大的抱负,又得有足够的信服力。
  刘宣思考着,眼中忽然一亮。
  要回答贾诩的话,得用穿越必备的经典才行。
  刘宣坐直身体,一字一顿道:“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嘶!”
  贾诩倒抽了口凉气,震惊刘宣的话。
  刘宣这话的抱负之大,器量之广,令贾诩倍感震惊。如果换个人说这样的话,贾诩肯定嗤之以鼻,觉得对方吹牛说大话。但是纵观刘宣的所作所为,刘宣有足够的手腕和能力。
  且不说刘宣在北海国的事迹,单说刘宣到长安后发生的事情。
  斗李傕,以至于李傕给董卓守门。
  借刀杀人,诛杀杨奉。
  以退为进,设下圈套诛杀李傕。
  不仅如此,刘宣同时娶了董菡和貂蝉,成为董卓和王允的女婿。
  论根基,刘宣虎踞北海和东莱两地,有了根基。
  论手段,刘宣智谋出众,为人沉稳,足堪大任。
  在贾诩的眼中,早已忽略了刘宣本身的年龄。贾诩面对的仿佛不是一个十七八岁的热血青年,而像是沉稳自信的中年人。贾诩深吸口气,眼神坚定了起来。
  有了决定,就不再犹豫。
  贾诩双手合拢,起身揖礼道:“贾诩,拜见主公。”
  刘宣连忙去托起贾诩,道:“先生请起。”
  两人各自落座,贾诩正色道:“老夫归顺了主公,自当撰写文书辞官。主公离开长安时,就是贾诩前往北海国之日。”
  刘宣点头,脸上笑容灿烂。


第210章 贾诩的提点

  (第四更!)
  贾诩一副静坐模样,眼神却前所未有的明亮,缓缓说道:“主公杀死了李傕后,长安城内已经没有了隐忧。接下来,只剩下天子声称的事情。敢问主公,怎么考虑此事的?”
  刘宣道:“此事主要是孔融在操办,我也思考过,但没有一个定准。”
  对于贺寿的事情,刘宣有些犹豫。
  贺寿的重点在于贺礼,贺礼的轻重却令他犹豫。
  贾诩问道:“主公有什么犹豫的?”
  刘宣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道:“我考虑的有两个问题。”
  “第一,贺礼准备轻一点。随便准备寿礼即可,就当是走过场。等天子生辰结束后,就规规矩矩的返回北海。这是老成持重的做法,不会有波澜,不会生出事端,缺点在于不够出彩。”
  “第二,贺寿准备重一点。等到为天子贺寿时,拿出贺礼力压各方,一鸣惊人。这样做的后果,可能会盖过董卓的风头,让董卓不舒服。一旦董卓不高兴了,可能会横生枝节,增添更多的变数,使得返回北海多出不确定性。”
  刘宣说道:“两种考虑,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优势,我还没有考虑清楚。”
  贾诩并不着急,问道:“主公更倾向于哪一种?”
  刘宣道:“自然是第二种。”
  贾诩笑了起来,道:“既然主公都趋向于第二种了,何必犹豫呢?”
  刘宣说道:“文和先生是怎么考虑的?”
  贾诩回答道:“主公看到了第二种做法的缺点,却没有注意到第二重做法带来的好处。董卓为天子庆贺生辰,是诏告天下的事情,举世皆知,各方瞩目。”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传出去,传到天下人的耳中。”
  “主公走个过场,就错过了大好机会。”
  “只要主公准备的礼物力压众人,必定名扬天下。”
  贾诩眼神中闪烁着熠熠光芒,侃侃而谈:“董卓为天子庆贺生辰,目的是想彰显朝廷的权威,顺便看看各路诸侯的反应。”
  “主公既然参加了,就必须利用起来,借助这次贺寿,让天下人知晓主公。”
  “再者,主公力压各方,也能让天子重视。”
  “皇帝虽然年纪不大,却心思通透。主公压过了董卓一筹,变相的是为天子扬威。如此以来,主公在天子的心中,那就只有两个字——‘忠臣’!”
  贾诩说道:“天下虽然烽烟四起,但大汉的根基还在。主公志向虽然宏大,却也必须扛着忠于天子的大旗。这对主公以后招贤纳士,开疆拓土,都有极大的作用。”
  刘宣点头道:“先生言之有理。”
  不说不知道,贾诩一番分析鞭辟入里,让刘宣茅塞顿开。
  脑中的诸多犹疑,尽数消失。
  贾诩神色平静,继续说道:“至于主公遭到董卓的忌惮,的确是存在的,但主公娶了董菡,还娶了貂蝉,这就是护身符。”
  “一旦董卓对主公有什么举动,就相当于把主公往外推。”
  “这事儿,董卓是不会做的。”
  “只要主公不践踏董卓的底线,也就是不公然打出旗帜反对董卓。那么,董卓都能容得下主公,不会让主公倒向王允一方”
  “董卓付出了太多,已经是骑虎难下,不可能再把主公往外推。”
  贾诩神色笃定,说道:“所以主公如果能在贺寿典礼上出彩,就尽量的出彩。甚至于能弄得举世皆知,那更是最好。”
  刘宣听了后,明白了过来。
  贾诩的分析,的确够犀利,一针见血的点出了董卓的忌惮。
  事实上,刘宣也是基于这一点,才敢杀了李傕。只是涉及到贺寿的事情,刘宣人在局中,考虑到贺寿的种种,又考虑到退路等等,才没有想明白。
  贾诩稍微一点拨,刘宣明白了过来。
  刘宣说道:“先生放心,贺寿一事,我会着手准备的。”
  贾诩道:“还有一事,主公需要记挂在心。”
  刘宣问道:“何事?”
  贾诩眼睛眯了起来,有着忌惮神色,道:“董卓不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主公借刀杀杨奉、杀李傕,不断的削弱董卓的力量,这事儿瞒不住人的。”
  “尤其是王允一边,丝毫不受影响。”
  “这件事,老夫料定李儒看出来了,只是李儒和李傕素来不和,关系不怎么好,所以李儒顺水推舟,借刀杀了李傕,没有戳破这件事。”
  贾诩继续道:“一旦主公再生出事端,甚至和李儒有了利益矛盾,李儒就不会视而不见。所以在为天子贺寿之前,主公尽量低调。”
  “嘶!”
  刘宣闻言,倒抽了口凉气。
  这番提点的话,让刘宣想到了李儒离开前说的话。李儒说让刘宣安分些,别再生出事端,好自为之。当时刘宣没有放在心上,现在看来,李儒话里面分明有敲打的意思。
  贾诩问道:“主公想起了什么吗?”
  刘宣回答道:“李傕被杀后,李儒亲自找到我,让我好自为之。现在看来,当时李儒就已经有了敲打我的心思。看来接下来,是不能太过张扬了。”
  贾诩微笑道:“主公能明白就好。”
  刘宣拱手说道:“多谢先生提点,否则险些误了大事。”
  贾诩说道:“主公聪明睿智,迟早能想清楚。”两人商谈着事情,不觉时间过去,很快就到了中午。刘宣在贾诩的府上吃过了午饭,才返回住宅。
  回府后,刘宣径直去了孔融的房间。
  刘宣问道:“孔相,此番为天子准备的寿礼是什么呢?”
  孔融回答道:“一批珍珠!”
  刘宣眉头微蹙,问道:“孔相认为这批珍珠能否出彩?”
  孔融苦涩一笑,自嘲道:“珍珠到处都有,又不是什么稀罕物。我们准备的这一批珍珠,也只是成色稍好罢了,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刘宣闻言,心中有底了。
  要靠这一批珍珠,肯定是不可能了。
  孔融问道:“世子有什么想法?”
  刘宣道:“既然是为天子贺寿,礼物自然要出彩。”
  孔融眉头微皱,叹息道:“北海国并不富庶,常年又有贼匪侵袭,能准备出这一批珍珠,都已经不错了。若是要价值连城的贺礼,肯定是不可能的。”
  刘宣道:“孔相,我来处理贺礼的事儿。如果天子大寿之日,还没有准备好贺礼,再使用这批珍珠作为贺礼不迟。”
  “可以!”
  孔融捋须笑了笑,刘宣插手自然是最好的。
  至今为止,孔融没有遇到刘宣没办成的事儿。如果刘宣能拿出贵重的礼物作为贺礼,他这个北海相也与有荣焉。


第211章 赤霄剑

  时间流逝,进入初平三年(192年)元月,已经是过年时节。
  刘宣召集了孔融、徐晃、史阿、糜芳等众人庆贺了一番,过年这几日,刘宣先带着貂蝉回了司徒府,又带着董菡去了丞相府,最后一个人去拜访了贾诩,才松懈了下来,然后带着貂蝉、董菡和甘梅玩耍了几日。
  这段时间,刘宣再没有遇到事情。只是刘宣安排糜芳为天子挑选贺寿的礼物,选来选去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送给天子的贺礼,必须贵重,还得有足够的意义。
  一般的礼物,难以达到这个效果。
  时间还没到一月十八日,刘宣只能让糜芳继续搜寻,慢慢的挑选。
  这一日,刘宣关了房门,在书房中坐定。
  书房外,有史阿把守。
  进入了一月,刘宣又可以抽取一月的奖励了。刘宣闭上眼睛,进入抽奖系统。这次的抽奖物品和以往的相差不多,有刀枪剑戟,有各类书籍,有各项物品……
  刘宣扫了眼,仍然心仪武功秘籍。有了前两次的失败,刘宣也不报太大的希望。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宿主,是否开始抽奖?”
  系统冷漠的声音响起,刘宣开口道:“开始抽奖。”
  “滴!滴!”
  顷刻间,抽奖系统运转了起来。圆形转盘上的一件件物品纷纷点亮,不断的转动着。刘宣的情绪没有太大的波动,静静等待着。
  时间不长,速度慢了下来。
  根据刘宣多次抽奖的经验,到了这个点,差不多可以判断在哪里停下。
  武功秘籍没戏了!
  刘宣看了眼转盘的情况,直接下了论断。
  似乎,武器还有机会。
  武器一栏,摆放着各类武器,刀、枪、剑、戟样样都有。即使在武器这一栏停下,也不知道会抽出什么武器。刘宣想的是龙渊剑,如果再抽出一柄龙渊剑,他就有了随身的佩剑。
  “滴!”
  系统停止下来,道:“宿主,是否兑换奖品?”
  “是!”
  刘宣毫不犹豫的回答。
  “嗡!”
  仿佛水波荡漾,空中轻微的震荡了瞬间,刘宣手中空多了一柄剑。刘宣睁开眼,眼神古怪。系统出品是一柄剑,却不是龙渊剑,而是一柄长三尺、宽三寸的青铜古剑。
  剑鞘古朴厚重,大气磅礴。
  刘宣心中也是好奇,手握住剑柄,猛地拔剑出鞘。
  “铿锵!”
  清脆声音传出,剑刃出鞘,豪光闪烁,熠熠生辉。
  刘宣的目光落在剑身上,一般情况下,剑身都会有铭文,能判断出剑的情况。这柄青铜剑的剑身镌刻着花纹,以大篆铭刻了两个大字——赤霄!
  赤霄剑!
  刘宣看到后,神色震惊。
  赤霄剑是高皇帝刘邦的佩剑,在这时代,赤霄剑绝对是身份的象征,已经不仅是价值连城这么简单了。
  这次的抽奖,还真是一个惊喜啊!
  不知道是否锋利?
  刘宣心中好奇,喊道:“史阿!”
  “在!”
  史阿回答一声,直接走了进来。他看到刘宣手中的剑,心中古怪。刘宣这几日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有去购置宝剑,手中怎么突然多了一柄青铜剑呢?想归想,史阿压下心中疑惑,问道:“主公有什么吩咐?”
  刘宣提着赤霄剑,吩咐道:“去找一柄普通的剑来,试试我手中的剑。”
  “诺!”
  史阿退出了书房,很快又回来了。
  史阿提着剑,道:“主公,如何试剑?”
  刘宣道:“老规矩,正面劈砍。我数到三,我们同时出剑。”
  “一!”
  “二!”
  “三!”
  刘宣的声音落下,赤霄剑挥出。
  同一时间,史阿倾尽力量,挥剑迎了上去。
  “嚓咔!”
  剑锋撞击的瞬间,史阿的剑应声断裂,齐齐被削断。
  史阿瞪大眼,神色不可思议,这又是一柄削铁如泥的锋锐宝剑。刘宣满意的收回赤霄剑,看了眼撞击的地方,一丝的痕迹都没有留下,仍是光洁透亮。
  史阿说道:“主公这柄剑锋锐无匹,恐怕只有龙渊剑才能挡住。”
  刘宣脸上有着笑容,道:“两柄剑都是精品。”
  史阿问道:“主公,这柄剑叫什么名字?”
  刘宣回答道:“赤霄剑!”
  “啊!”
  史阿惊呼了一声,喃喃道:“赤霄剑是高皇帝的佩剑,主公怎么得到这柄剑的?”
  刘宣笑了笑,并没有回答史阿的问题,而是嘱咐道:“我有赤霄剑的消息目前只有你一个人知道,禁止泄漏,不能告诉任何人,明白吗?”
  “诺!”
  史阿拱手回答,心中也是慎重万分。
  刘宣说道:“去请孔相。”
  “是!”
  史阿转身退下了,不多时,孔融来到房间中。
  孔融笑眯眯的看着刘宣,问道:“世子请本相来,有什么事情吗?”
  刘宣把赤霄剑递到孔融的手中,道:“孔相,这是给天子准备的礼物。”
  孔融看了一眼,神色不解。
  一柄剑,合适吗?
  孔融知道刘宣不会随意,接过剑看了眼,便拔剑出鞘。当孔融看到剑身上的大篆铭文,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道:“世子,这是高皇帝的赤霄剑。你可知道这柄剑的价值?有了高皇帝的佩剑,对你以后有极大的帮助。世子真的打算进献赤霄剑?”
  刘宣心中一笑,缓缓道:“虽然是高皇帝的佩剑,但对我而言,暂时不能使用,要硬留下,也只能收藏起来。”
  “与其如此,还不如利用起来。”
  “去年孙坚攻入洛阳,在洛阳得到了传国玉玺,最后却因传国玉玺而丧命。”
  “宝物虽然有用,也得看是否合适。”
  刘宣说道:“目前我拥有赤霄剑,作用也不大。与其如此,不如发挥赤霄剑最大的作用。只要在朝堂上献出赤霄剑,必定举世震惊。”
  孔融听了后,长叹了口气,拱手道:“世子心胸广阔,融不及也。既然世子决定了,本相没有意见。进献贺礼时,本相进献珍珠,世子进献赤霄剑。如此,对世子的名望有所帮助。”
  刘宣闻言,心中感动。
  孔融能考虑到这一层,是在为他考虑。
  刘宣摇头道:“孔相,这怎么行呢?你才是正使。”
  孔融大袖一拂,断然道:“世子不用再说了,就这么定了。”顿了顿,孔融又道:“有这件事不能泄漏,一定要保密。等到了为天子贺寿的时间,再拿出来。”
  刘宣道:“多谢孔相!”
  孔融捋了捋颌下的胡须,脸上神色满意,更满是期待。


第212章 传国玉玺

  开年立春后,冰雪化去,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
  一月十八日是个大晴天,早早的,日头已经升起,横挂天空,散发着热量。长安城被霞光笼罩,仿佛披上了一层金光似的。
  刘宣和孔融早早的乘坐马车出了府,往皇城行去。
  刘宣和孔融抵达时,许多的朝臣都到了。王允、杨彪、马日磾、蔡邕等人都在等待着。王允见刘宣来了,走到孔融面前道:“为陛下贺寿,不知孔相准备了什么礼物?”
  孔融回答道:“一批珍珠。”
  王允眉头微皱,道:“孔相,这样的礼物恐怕会遭到董卓的嘲讽。”
  孔融说道:“尽我所能,只能如此。”
  孔融这么说了,王允也不再多说,他看向刘宣:“世子准备的礼物呢?”
  刘宣道:“朝会时,司徒自会知晓。”
  王允一听,眼中有着一抹好奇,脸上有了笑容,说道:“世子不说,那定时惊喜,是相当贵重的贺礼。世子这么说,老夫就放心了。”
  刘宣笑了笑,微微点头。
  刘宣扫了眼周围,看到了夏侯惇,他是代表曹操来为刘协庆贺的。
  其余的一些人,刘宣都不认识。
  王允察觉到刘宣的动作,主动介绍道:“这次来长安替陛下庆贺的人除了孔相外,有幽州牧刘虞的使节刘和,有东莱郡守曹操的使节夏侯惇,以及荆州牧刘表的使节韩嵩。”
  刘宣拱手道:“多谢司徒指点,此次为陛下贺寿,进献的寿礼当中,我北海国必定力压各方,拔得头筹。”
  “好,有信心就好。”
  王允捋着颌下的胡须笑了,有了刘宣的话,贺寿宴上不会无趣。
  “丞相到!”
  洪亮的声音,自远处传来。
  “轱辘!轱辘!”
  马车缓缓的行驶,董卓的车驾来了。
  马车到了城门口却没有停下,径直驶入了城门。这一举动,令王允、马日磾等一干老臣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在董卓的车驾进入城门后,一众朝臣纷纷徒步跟在后面,往宫内行去。
  抵达了大殿外,以董卓为首,众人肃穆而立。
  “宣,朝臣觐见!”
  尖厉的声音,在大殿门口响起。
  “嘎吱!”
  殿门打开,董卓作为百官之首,左手挎在剑柄上,昂着头,威风凛凛的持剑进入大殿。其余的朝臣都解下了佩剑,才得以进入大殿。
  朝臣入内后,傀儡天子刘协来到了大殿中站立。
  众臣行礼,刘协摆手道:“免礼!”
  刘协落座后,朝臣才纷纷落座。
  不等刘协开口说话,董卓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走到大殿中站着。他大袖一拂,侧身面对着朝中的大臣,朗声道:“今日是陛下的生辰,本相献传国玉玺以示庆贺。”
  哗!
  大殿中,顷刻间就喧哗开了。
  一个个朝臣的神色震惊不已,不断的讨论着。
  谁都知道昔日孙坚带兵攻入洛阳,带走了传国玉玺。后来孙坚在荆州被杀,孙策为求自立,把传国玉玺献给了袁术。如今袁术在扬州,传国玉玺应当在袁术的手中。
  可董卓进献了传国玉玺,令人震惊。
  刘宣不相信董卓真的有传国玉玺,因为袁术现在仍在扬州。
  忽然,刘宣想到了一个可能。
  董卓仿造了传国玉玺,要借此机会废掉袁术手中的玉玺。
  好大的胆子!
  刘宣心中震惊,没想到董卓如此的胆大妄为,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天子的贺礼上进献自己伪造的玉玺。
  要知道玉玺是天子的象征,董卓连玉玺都敢仿造,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董卓看着一个个震惊的表情,很是受用。
  天下权柄,尽掌于手!
  这感觉真好。
  董卓面带笑容,挥手道:“来人,拿上来。”话音落下,一名侍从捧着一个檀木盒子,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董卓打开盒子看了眼,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才取出了一方玉玺递到刘协的案桌上,摆手道:“陛下,自今日起,这尊玉玺就是传国玉玺。”
  刘协年龄不大,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童,却聪明伶俐。
  他拿起了案桌上的玉玺,打量了眼,说道:“传国玉玺缺了个角,虽然王莽补上了,却可以分辨出来。丞相进献的这尊玉玺,四四方方全无伤痕,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轰!
  大殿中的官员,更是议论纷纷。
  一个个的脸上尽是怒火,都是怒火交加,恨不得和董卓拼了。
  董卓呵斥道:“肃静!”
  一声令下,朝堂上再无一丝杂音。
  董卓哼了声道:“传国玉玺丢失,朝廷不能没有传国玉玺。今日本相为国为民,专门请人打造了一方传国玉玺。今后,这尊玉玺就是传国玉玺。袁术手中的玉玺,那是伪玺,自今日废除。本相殚精竭虑为朝廷考虑,是为了不让朝廷受袁术的要挟。”
  朝中大臣闻言,纷纷谏言不可。
  然而,董卓一发怒,大臣们却又不敢怒不敢言。
  刘宣看在眼中,突然明白了过来。
  董卓伪造传国玉玺的目的,不在于受不受袁术的要挟,在于加强自己的权威,不过是一个手段罢了。试想一下,董卓连传国玉玺都伪造了,还有什么不能做的?朝臣接受了今天的事情,以后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刘宣眼观鼻鼻观心,没有参与。
  在这个场合和董卓硬抗,那是自取其辱。
  哄闹的声音渐渐消失,朝堂上又恢复了平静。
  董卓说道:“接下来,臣子进献贺礼。嗯,北海相忠于陛下,这一次陛下生辰,北海相进献的礼物是什么呢?”
  孔融起身拱手道:“臣孔融,拜见陛下。”
  刘协道:“爱卿免礼。”
  孔融道了谢,然后缓缓道:“陛下生辰,北海国进献珍珠百颗!”
  “哈哈哈……”
  董卓听了后,忍不住捧腹大笑,嘲讽道:“孔融啊孔融,你自诩忠于陛下。今日陛下生辰,怎么只进献了百颗珍珠呢?恐怕寻常人庆贺生辰,也不止这点贺礼。”
  孔融表情平静,不卑不亢的道:“陛下生辰,为陛下贺,臣自当倾尽所有。然而,臣只有珍珠百颗,所以进献百科珍珠。臣若是富有四海,自当进献所有。”
  一句话,在无形中反击了董卓。
  孔融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礼轻情意重。他只有百科珍珠,就全部都拿来进献了,这就是百分百的诚意。孔融话中的话是你董卓权柄无双,却拿伪造的传国玉玺作为贺礼,实在丢人。
  董卓眼眸眯起,眸子中掠过一丝怒意。
  孔融一如既往的讨厌。


第213章 赤霄剑登场

  (第3更)
  刘协面色平静,淡淡道:“孔卿虽然只有珍珠百颗,但礼轻情意重,朕心领了。”
  “谢陛下!”
  孔融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回到坐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