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董卓不会有分毫的损伤。反倒是诸公,会因此丢掉官职,甚至是丢掉性命。”
  “诸公身居要职,身家性命早已不是自己的,是朝廷的,是属于大汉的。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汉朝,诸公应当理智的对待董卓。”
  刘宣说道:“动辄弹劾,动辄以死相逼,只能弄巧成拙。诸公的目的,应该是通过一件件事情,一点一点的获取力量,壮大天子的力量,这才是当务之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啪!啪!”
  王允忍不住点头,脸上尽是赞赏,抚掌称赞。
  这话,说到他的心坎儿了。
  一直以来,王允秉承的就是这个原则,委曲求全,甚至曲意讨好董卓,为的就是保留朝廷的力量。但朝廷的许多人官员一意孤行,非要和董卓分个高下,最后血溅当场,被董卓处死,而董卓毫发无伤。
  死一个人,就少了一分力量,话语权就少了一分。
  灵活的和董卓交锋,才是正道。
  其余的官员听后,脸上也流露出沉吟神色。
  “唉……”
  马日磾轻叹了一声,拱手道:“世子一番话,如晨钟暮鼓,敲醒了老夫。老夫一身性命,身系朝廷安危,自当好自珍珍惜。”
  蔡邕捋着颌下胡须,赞叹道:“世子年纪轻轻,却通权达变,令人佩服。”
  士孙瑞说道:“世子一番见解,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一个个人,纷纷称赞刘宣。
  面对众人的称赞,刘宣心中松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一番话,打动了众人,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他面容平静,不卑不亢的道:“在下能理解诸公,考虑的出发点不同,做法也不同。”
  一众人见刘宣不骄不躁,更是满意。
  王允心中有了想法,道:“世子从牢房中出来,毕竟在牢房中呆了一天,需要洗漱。这样吧,世子先回去洗漱休息一下。晚上,老夫设宴为世子接风洗尘。诸公也务必要捧场啊。”
  “一定,一定!”
  众人闻言,纷纷应下。
  刘宣拱手向王允道谢,和孔融一起离开了司徒府。
  两人去了县衙,长安县令焦韧被罢官,县丞战战兢兢,哪里敢得罪刘宣。当刘宣提出彻查史阿一事,县丞就明白了过来,他装模作样的翻阅了史阿的资料,当着刘宣的面说史阿是被冤枉的,最后释放了史阿。
  带着史阿,刘宣和孔融回到了客栈。
  孔融去休息了,刘宣安排史阿住在客栈中,暂时让史阿作为随行的护卫。处理完事情,刘宣又去安抚了甘梅,才回到自己的房间中。
  有了空闲,也有了空间,该抽取十一月的奖励了。


第152章 龙渊剑

  刘宣闭上眼,脑中抽奖系统浮现了出来。这次系统的奖品,武功、武器、兵书、种子、药物等应有尽有,相当的齐全。刘宣大致的扫了眼,眼中一亮,因为他看到了《金钟罩》神境初卷的武功秘籍。虽然只是神境前期的秘籍,也令刘宣眼馋。
  目前刘宣的武功,已经位于后天巅峰境界,停滞不前。想取得突破,短时间靠自己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靠系统。只是要抽取这一卷秘籍,得看运气。
  除了《金钟罩》神境初卷的秘籍令人眼馋,刘宣还看上了兵器中的一柄宝剑。
  刘宣抽取了三棱刺,随身携带防身。
  抽取的霸王枪,则是厮杀使用的。自身的佩剑,一直没有准备。这时代,身为士子,作为一个有身份的人,佩剑也是身份的彰显。
  看着系统上的介绍,刘宣更是眼热。
  这柄宝剑,名为龙渊剑,全长四尺八寸,剑柄长一尺,剑刃长三尺四寸,重四斤。剑刃是百炼合金钢锻造的,锋锐无匹,吹毛断发;剑鞘是黑檀木制作,古朴厚重,大气磅礴。
  龙渊剑是典型的汉剑,符合刘宣的身份。
  至于其他的药物、兵书等,都是和以往一样,没有什么新物品。
  “宿主,是否开始抽奖?”
  熟悉又冷漠的声音,在刘宣的脑海中响起。
  “抽奖!”
  刘宣毫不犹豫的回答,期待的看着逐一点亮的抽奖系统。
  系统仍是一如既往,开始的速度极快,无法判断在哪里停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点亮物品的速度放缓了下来。一项项物品点亮,依稀已经可以判断出迹象。
  “最好是金钟罩,即使是神境初期,武功也能发生本质的变化。”
  刘宣抽取了很多次,心情仍是难免紧张。
  “叮!”
  当金钟罩神境初期的武功点亮,而后又熄灭,刘宣心中轻叹。
  运气不够啊!
  系统点亮物品的速度已经放缓,一项项物品点亮,系统趋近于停止了。
  “咦,有戏,可能是龙渊剑。”
  刘宣看到了系统逼近龙渊剑,忽然又升起了希望。没有金钟罩,得到龙渊剑也不错。当系统点亮龙渊剑的那一刻,刘宣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万分的期待。片刻后,系统不再转动。
  刘宣的脸上,有了一抹灿烂的笑容。
  龙渊剑,到手了。
  “宿主,是否抽取奖品。”
  系统的声音,传了出来。
  “抽取!”
  刘宣毫不犹豫的开口。
  “抽取奖品中,三,二,一!抽取!”
  伴随着抽取二字,刘宣的手中已经多了一柄剑。
  这柄剑,赫然是龙渊剑。
  刘宣睁开眼,掂量着手中的龙渊剑,不轻不重,刚好合适。剑柄末端有螭龙图案,剑的护手是龙形图案。剑柄上缠绕了一圈一圈的黑色细绳,握住剑柄不会打滑,相当的舒服。
  刘宣左手持着剑鞘,右手握住剑柄,骤然用力。
  “锵!”
  龙渊剑出鞘,一抹寒芒闪耀。
  剑身光亮得刺眼,剑锋更是锋锐无比。剑尖尖锐,寒芒闪现。刘宣持剑在空中舞动两下,剑锋划过,发出破空的呼啸声。
  “不愧是系统出品!”
  刘宣长剑入鞘,摩挲着剑鞘,心思一转,道:“系统出品,比属精品,得试一试。”
  出了房间,刘宣往史阿的房间行去。
  史阿精于剑术,尤其是他出狱后,便有了一柄铁剑随身,正好让史阿的剑试一试。他来到史阿的房间外,敲响了房门,道:“史阿,是我。”
  嘎吱!
  房门打开,史阿把刘宣迎入房中。
  史阿神色恭敬,道:“世子有什么事情?”
  刘宣开门见山的说道:“我刚刚得了一柄宝剑,来找你试一试剑。”
  史阿问道:“如何试剑?”
  刘宣回答道:“只需要对砍即可。”
  史阿没有任何的犹豫,答应了下来,道:“世子,请!”两人各自持剑,史阿手中的剑是一柄黑铁长剑,样式普通,古朴无华。刘宣手中的则是龙渊剑,剑光寒冷,气息迫人。史阿盯着刘宣手中的龙渊剑,眼中流露出一抹凝重神色,他一眼就看出这柄剑不简单。
  “喝!”
  两人同时出招,挥剑劈向对方。
  “嚓咔!”
  剑锋碰撞,史阿手中的铁剑应声而断。
  刘宣收了龙渊剑,看了眼碰撞的剑刃,丝毫无损,没有一点豁口。
  史阿看到这一幕,也流露出惊诧神色。他手中的铁剑,虽然不是绝世宝剑,也算得上一柄精品宝剑,没想到和刘宣手中的龙渊剑一碰撞就应声而断。
  这柄剑,简直锋锐绝伦。
  绝世宝剑!
  这柄剑,是一柄绝世宝剑。
  史阿的心中有了判断,看向龙渊剑时,眼中有了一丝的眼馋。作为一个剑者,对剑本身就有着天然的喜爱。
  史阿问道:“世子,可否给在下瞧瞧。”
  刘宣点头,把龙渊剑递给了史阿。
  史阿小心翼翼的接过去,拔剑出鞘,手指摩挲着剑身,感受着精良的制作,脸上流露出沉醉神色。他后退两步后,捏了一个剑诀。刹那间,龙渊剑在空中一抖,便幻化出三朵剑花刺出。
  剑锋寒冷,透着无边的杀气。
  片刻后,史阿收了龙渊剑。龙渊剑入鞘,史阿的眼中有着一抹迷醉。他对剑的敏感异于常人,稍微一试,就明白了这柄剑的好处。
  入手轻盈,不轻不重。
  剑锋锋锐,足可断金裂石。
  剑鞘古朴,厚重大气,锋芒内敛。
  史阿压下了心中的贪念,双手捧着龙渊剑,递到刘宣的面前,恭敬说道:“世子的这柄剑,是一柄绝世宝剑,锋锐犀利,断金裂石,万中难寻。”
  刘宣嘴角勾起了笑意,忽然做了一个决定。他看着史阿,沉声说道:“正所谓宝剑赠英雄,这柄龙渊剑,本公子赐给你。”
  找史阿试剑,只是刘宣临时起兴。
  但看到史阿对龙渊剑的喜爱,刘宣突然生出了把龙渊剑赠给史阿的想法。一柄龙渊剑,换来一个史阿,这买卖绝对划算。这柄龙渊剑给了史阿,后续他还可以抽取,不是没有了。
  史阿却楞了一下,然后大喜道:“世子当真?”
  刘宣说道:“自然当真。”
  史阿明白龙渊剑的价值,刘宣能舍得如此宝剑,足见对他的重视。他双手捧着剑,扑通一声跪下,叩头道:“史阿,拜见主公。”
  刘宣扶起史阿,郑重道:“好生使用龙渊剑,别让宝剑蒙尘。”
  “诺!”
  史阿闻言,心中激动不已。


第153章 护犊子

  傍晚时分,孔融、刘宣联袂出了客栈,直奔司徒府。两人的马车在司徒府大门口停下,迎接客人的侍从立即走上来,赶忙把孔融和刘宣迎入府内。
  抵达的人,有马日磾、杨彪、士孙瑞等人。
  王允作为主人家,早已经在厅中。看到孔融和刘宣到了,他微微一笑,摆手道:“孔相、世子,请坐。”
  “谢司徒!”
  两人拱手道谢,在厅中落座。
  “踏!踏!”
  片刻后,一阵脚步声从大厅外传来。
  刘宣抬头望去,眼中有着意外神色。这次来的人是蔡邕,但跟在蔡邕身后的人却是刘宣最不想见到的河东卫宁。这小子今天的穿着一副贵公子气派,略微昂着下巴,显得颇为骄傲。
  卫宁也看到了刘宣,楞了一下,又恢复了平静。
  蔡邕带着卫宁进入厅中,见礼后落座。
  不一会儿功夫,其余人全部到齐。
  王允看着到场的众人,一挥手,就见大厅外的侍从鱼贯而入,把准备好的酒肉全部摆放在每个人的案桌上。
  王允脸上挂起了笑容,拿着酒杯,朗声道:“董卓罢免李傕,罢黜焦韧,虽然事情不大,但总归是一件喜事。尤其是孔相和世子初到长安,也是大喜。诸公,我们敬孔相和世子。”
  “多谢司徒,多谢诸公。”
  孔融端着酒杯回礼,向众人点头致意。
  刘宣也是如此,杯中酒一饮而尽。
  开场过后,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尤其是众人见识了刘宣在丞相府的巧言善辩,对刘宣的印象都不错,纷纷向孔融和刘宣敬酒。
  唯独卫宁,心情压抑。
  刘宣这恶人,竟然得到这么多人的青睐,着实可恶。
  一想到在道观中,他被逼向甘梅跪下来磕头道歉,还被夏侯惇打断了手骨,心中的怒火就难以抑制下来,总有一股郁结之气在心中弥漫盘旋,挥之不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更加的热络。
  可气氛越是高涨,卫宁就越压抑。
  心情,很不美好。
  因为朝廷的官员,都纷纷赞扬刘宣,对他不理不睬。被冷落了,卫宁的心中更是生出一股无名怒火。
  卫宁看着一脸笑意的刘宣,终究压制不住了。
  他面带微笑,端着酒杯起身,道:“王司徒,今天晚上为孔相、刘世子接风洗尘。正巧,又是世子力挫李傕,大败董卓。如此大喜之日,应当吟诗作赋,以庆贺今天的喜庆。”
  王允道:“卫公子是伯喈爱徒,才学出众,打算吟诗作赋吗?”
  卫宁笑了笑,不卑不亢的道:“王司徒谬赞了,在下是有这个打算。但一个人吟诗作赋,太单调了。不如请世子也来,也会更加热闹。”
  王允捋须一笑,道:“世子以为如何?”
  刘宣道:“司徒设宴,一是为了接风洗尘,难道第二是为了吟诗作赋吗?”
  话锋突变,隐隐带着质问,有了一丝的锋芒。
  卫宁仍是不急不躁,淡淡道:“今天晚上为孔相和世子接风洗尘,吟诗作赋,也是为了让诸公高兴,令宴会添彩。世子话语中似乎有些不情愿,如果世子不愿意,直说便是,不必勉强。毕竟,吟诗作赋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
  一番话连削带打,反而要倒打刘宣一耙。
  众人看在眼中,却没有开口,反而隐隐有着期待神色。在这些个老狐狸的眼中,他们并不认为卫宁的举动有什么不合适?年轻人争锋斗胜,很是正常。刘宣在丞相府扬名,卫宁心中不服,有心挑斗,也是年轻人之间的乐趣。
  刘宣摇头道:“吟诗作赋,虽是雅事,但在我看来,却浪费光阴,徒费口舌。”
  卫宁嘿嘿一笑,又道:“世子这话,恐怕是不懂才这么说吧。”
  刘宣道:“懂与不懂,自有人断定。”
  “蹭!”
  孔融忽然站起身,开口道:“诸公,关于世子的诗赋,他是相当出众的。昔日在北海时,世子曾以梅、竹、菊赋诗,三首诗浑然天成,意境高远。在下知道一些,念给诸位听听。”
  卫宁皱眉,没想到孔融插手了。
  刘宣道:“孔相,不必如此。”
  话虽是这么说,但孔融的护犊子,令刘宣心中一阵感动。
  王允已经来了兴趣,道:“有好诗句岂能藏着掖着,孔相请说。”
  蔡邕也喜爱文学,道:“孔相快说。”
  其余人,纷纷附合。
  孔融微笑道:“第一首《梅花》,诸公且听。”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梅花诗意味深远,细细品味,更是舒服。一词一句中,朴素自然,没有半分的刻意雕琢和卖弄。以诗言志,更展露出世子的高洁心性。在下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孔融的一席话,引起了众人轰然议论。
  这诗句,的确不凡。
  一个个品读后,看向刘宣的眼神更为钦佩。他们是名扬天下的大儒,不会认为孔融会帮助刘宣作假。因为一旦暴露,对刘宣和孔融,都会产生极大影响,一生就有了污名。
  刘宣看在眼中,心中大笑,暗道:“国相大人给力!”
  卫宁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吞,问道:“孔相,另外的诗句呢?”
  众人闻言,神色期待。
  孔融大袖一拂,道:“关于竹的诗句,名为《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的立意,更是高绝,借竹言志,铁骨铮铮,展露无遗。世子的这首诗,堪称是绝妙。虽然和目前的文体不同,却妙不可言。”
  孔融一番点评,众人都微微颔首。
  在座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文坛的高手,能分辨好坏。
  卫宁皱眉,很不舒服。
  王允被勾起了兴趣,已经迫不及待了,问道:“第三首菊花的呢?”
  孔融道:“第三首关于菊花的,名为《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孔融神色感慨,道:“写菊花,能写得如此豪迈壮阔,相当不凡。正是因为宣公子吟诗作赋很出众,我才多此一举。事实上,康王生辰上,世子也曾作诗。当时大雨滂沱,世子借助大雨来贺寿,那才是精妙绝伦。”
  此刻的孔融,不断的夸赞刘宣,就是为了给刘宣打响名号。
  王允问道:“祝寿诗,是如何写的?”
  其余众人,纷纷盯着孔融。
  孔融微微一笑,道:“世子是这样写的,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康王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妙,妙哉!”
  蔡邕听了后,率先开口夸赞。
  王允也抚掌大笑,眼中流露出赞赏神色,道:“好,好一个寿比滂沱雨更多。如此才思,令人心折。”
  此刻的刘宣,在众人眼中,已经是才子的典范。
  卫宁被晾在了一旁,嘴角轻轻抽搐,眼中掠过一抹愤懑。


第154章 死磕到底了

  孔融的帮腔,引爆了厅中的气氛,令一个个官员对刘宣更是青睐。一个还未加冠的青年,就展露出惊才绝艳的才学,谁人不震惊呢?
  反倒是卫宁,被晾在一边。
  卫宁心中不甘,再次问道:“从孔相说的诗句来看,世子才学出众,擅长诗赋。既如此,为什么却执意不做诗呢?还说浪费光阴,徒费口舌?令人费解。”
  王允颔首道:“卫宁的话也有理,世子为什么说浪费光阴呢?”
  孔融皱起了眉头,神色中透着一丝冰冷。
  卫宁!这不是造成甘梅祖母死亡的卫宁吗?难怪此子处处针对世子。之前王允只是提及卫公子,孔融没有联系到。
  现在,他已经明白了过来。
  刘宣看到孔融神色变化,知道孔融想起此事,摇头示意孔融别说破。他面对王允,不卑不亢的道:“司徒,在下之所以不愿意吟诗作赋,是因为值此国难当头之际,我们讨论的不是治国良策,不是如何整饬朝纲,却在这里吟诗作赋。在下,着实没有心情。”
  刷!
  王允的面色,登时变得严肃了起来。刘宣一番话犹如晨钟暮鼓,在他的心中响起。这般年龄,有这般见解,很是不易。
  卫宁钢牙咬紧,收拢在长袖中的手握紧了拳头。
  怒气,在心中滋生。
  没想到刘宣竟然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反过来给了他一榔头。
  双方,高下立判。
  纵然刘宣没有吟诗作赋,情怀却高了卫宁一筹。
  卫宁目光扫过众人,只见一个个看向刘宣的眼神,仿佛是看自家孙儿或者晚辈一样,眼神慈祥,尽是欣赏神色。越是如此,卫宁就愈发的愤怒。
  凭什么,凭什么刘宣就如此受青睐。
  蔡邕扫了眼卫宁,知道卫宁心绪难平。他看向刘宣,缓缓道:“世子忧心社稷,令人佩服。当此之世,世子认为,该怎么样扭转朝局,中兴大汉呢?”
  这个命题抛出来,众人的面色都严肃了起来。
  扭转朝局!
  中兴大汉!
  这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官员想做的事情,在座的人都有这想法。
  王允已经是正襟危坐,他看向刘宣的眼神中有浓浓的期待,问道:“世子有何高见?”
  刘宣笑了笑,道:“涉及到治国良策,在下……”
  话刚出口,卫宁打断了刘宣的话,正色道:“关于扭转朝局的策略,在下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请司徒、老师及诸公指点。”
  刘宣嘴角噙着笑容,看来卫…禽…兽是要和他死磕到底了。
  别人说话的时候,直接打断是相当不礼貌的行为。
  偏偏,卫宁做了。
  刘宣不是一个挑事的人,可是卫宁连续挑衅,加之甘梅的祖母因卫宁而死。事到如今,刘宣已经下了决定,不再顾忌蔡邕的脸面。
  他微微一笑,道:“卫公子有良策,那就先请了。”
  “哼!”
  卫宁哼了声,下巴微微上扬。
  王允不喜卫宁的无礼,但碍于蔡邕的脸面,加之刘宣也退了一步,道:“说吧。”
  “诺!”
  卫宁拱手行礼,然后面相厅中众人,神色自信的说道:“在下认为要中兴大汉,要扭转目前的朝局,关键在于丞相董卓。击败董卓,击败西凉军,则天下大定。”
  “以此为突破口,在下有三点想法。”
  “第一,聚天下人。对内,联合有志之士屹立朝堂,和董卓分庭抗礼;对外,联合天下诸侯,共抗董卓。内有朝臣支持,外有诸侯响应,则奠定了根基,有了主心骨。”
  “第二,聚天下兵。大汉虽然经历战火,但各州各郡的世家大族,所受的影响不大,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聚拢兵丁。要抵挡董卓,就必须号召天下的力量。故此,在下认为可以许以各族重赏,令各族奉出私兵部曲,和各路诸侯一道起兵勤王。这是辅兵。”
  “第三,聚天下财。士、农、工、商,商人牟利,讲究奇货可居。他们的地位一向很低,即使有钱,也被人看不起。不过,他们的确有大量的钱财。有钱,则军队能运转,士兵能打仗。朝廷可以给以重赏,令商人出钱出力。这是保障。”
  卫宁大袖一拂,拱手道:“司徒、诸公,小子浅薄之见,请诸公点评。”他站定后,扫了刘宣一眼,眼中带着挑衅神色。那表情仿佛再说,看我多厉害,你小子有本事把我比下去啊。
  对此,刘宣不屑一顾。
  卫宁的建议看似有理,可实全是废话。
  王允没有点评,他盯着刘宣,继续说道:“卫公子的建议还是不错的,有些前瞻性。世子,说说你的想法。然后,诸公讨论你们两人的策略。”
  刘宣正色道:“司徒,卫公子的三点建议,在下有些想法,可否先说。”
  “自然可以!”
  王允看向卫宁,问道:“卫宁,你认为呢?”
  卫宁很是自信,道:“任凭世子挑刺。”
  挑刺二字,表明了卫宁的心态。
  刘宣便不在客气了,他沉声说道:“董卓入洛阳时,曹操发檄文讨伐,袁绍、孙坚、袁术等天下的诸侯,纷纷响应,出兵攻打董卓。”
  “最后的结果呢?不欢而散,只是一盘散沙。”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有各自的私心,想把所有人拧成一股绳,一起出兵攻打董卓,是不可能的事情。”
  “各路诸侯,早已各自为政,各谋私利,如何聚天下人呢?”
  刘宣很是不屑的道:“就拿这次天子生辰来说,来长安为天子庆贺的人有哪些呢?各路诸侯来了几个。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千难万难。”
  卫宁嘴角轻轻抽搐,面色难堪。
  刘宣的话犹如锋利的刀尖,狠狠的刺入他的心中,痛入骨髓。诚如刘宣所言,他的计策的确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刘宣神色冷肃,又道:“天下的世家大族,讲究的是家国天下。”
  “先有家,再有国,没有家就没有国。”
  “如今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如果各大家族把私兵部曲全部交出,谁来守卫他们的家族?贼匪一至,各大家族立即就要做鸟兽散。所以,他们不可能给予私兵部曲。”
  “至于你说的重赏,要给予什么样的重赏呢?是让他们主持一郡一县,或者是主持一州一郡吗?他们肯定先领赏,至于出兵,则是遥遥无期。到时候士兵没有,各地就大乱了。”
  刘宣不屑一笑,说道:“卫公子,你的第二条建议,真的可行吗?”
  “蹬!蹬!”
  卫宁蹭蹭后退两步,神色骇然。
  自己认为相当出众的计策,在刘宣眼中竟是破绽百出。


第155章 婚事

  卫宁盯着刘宣,一字一顿的问道:“第三点呢?”
  刘宣道:“第三点,更是一派胡言。”当着所有人的面,刘宣侃侃而谈:“你已经说了商人谋利,看重的是利益。如今董卓摄政,各地诸侯各自为政,不服朝廷管束,已经是一盘散沙。”
  “诸侯无法拧成一股绳,单论实力而言,董卓的实力最强。商人精明算计,会为了朝廷许以的小利得罪董卓吗?”
  “董卓摄政,朝廷能给他们什么呢?可以说,能给的空口白话,很难兑现。”
  “朝廷能给的,董卓都能给。”
  “朝廷不能给的,董卓也能给。”
  刘宣神色严肃的道:“朝廷能拉拢商人,为什么董卓不会拉拢呢?想利诱商人,根本行不通,到头来,反而是容易被商人掣肘。以利益拉拢人,利在则人在,利尽则人去。想扭转乾坤,还得以诚待人,拉拢一批真正愿意效忠天子的人。”
  刷!
  卫宁的脸色,更加的难堪了。
  败了!
  彻底的败了!
  卫宁深吸口气,压下心中颓败的感觉,正色道:“世子见解精辟,宁佩服。世子认为,应该怎么样才能扭转乾坤,化解目前的困局呢?”
  卫宁的想法很简单,你刘宣厉害,那就你来提出灭董的计策。如果连计策都想不出来,只知道鸡蛋里挑骨头,也不过如此。
  此话一出,众人都看向了刘宣。
  一个个,都眼含期待。所有人刚才都听了刘宣的话,知道刘宣格局不凡,才能出众,想听听刘宣的看法,或许刘宣有好办法。
  “报!”
  忽然,一名侍从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侍从躬身行礼,神色忐忑的道:“老爷,李儒来了。”
  哗!
  大厅中,一下就议论了起来。一个个议论着,而且脸上的神色都不怎么好看。谁没想到,李儒竟然有脸来司徒府。
  王允的脸色变了数次,很快恢复平静,道:“请!”
  侍从拱手退下,去传达消息。
  不多时,李儒大步走来。今日的李儒,头戴进贤冠,里面穿着黑色长袍,外面披着一件狐皮大氅,风姿卓越,儒雅不凡。他嘴角噙着淡淡的笑容,更是风采不凡。
  来到厅中落座,李儒正襟危坐,扫了眼众人,不急不缓的道:“看来本官来得晚了,诸公都已经吃好喝好了,唉,公务误事啊!”
  王允说道:“郎中令说笑了,这也才刚开始。不知郎中令来访,有何要事?”
  李儒道:“王司徒为世子接风洗尘,特来参加。”他话锋一转,道:“诸公红光满面,看来一定是谈论了极为有趣的事儿。不知道,谈了些什么事情。”
  王允道:“风花雪月之事,不足挂齿。”
  李儒瞅了王允一眼,道:“就怕有些人,私下里的谈话入不得耳。”
  刷!
  卫宁脸色陡然一变,他低下头拿起一杯酒,佯装饮酒。
  王允见气氛不对,道:“郎中令误会了,今天为世子接风洗尘,自然是谈论风花雪月的事情,只谈风月,不谈国事。”
  李儒颔首道:“如此倒也不错。”
  他的目光一转,落在刘宣的身上,问道:“世子今年多大了?”
  刘宣道:“十七。”
  “世子果然天赋异禀,十七岁就立下赫赫功勋,了不得,了不得啊!”李儒感慨了一番,又道:“想当初本官十七岁的时候,已经娶妻了,世子可曾婚否?”
  刘宣如实道:“未曾!”
  他心中有了猜测,莫非李儒打算联姻,以女人来拴住他。
  昔年,董卓就曾想和孙坚联姻,却被孙坚拒绝。
  李儒微微一笑,缓缓道:“世子未曾成婚,那真是巧了。丞相有一幼女,二八年华,至今还未出阁。不如由在下替世子牵线,促成婚事。”
  “不可!”
  忽然,孔融开口了。
  李儒嘴角上扬,道:“世子还没有发话,孔相为何急着说话?”
  孔融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件事,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