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前往黄县的人不止主公一个,会有其他诸侯。”
  “第三,主公需要刘宣麾下的粮食种子。我们还未真正的见过红薯、玉米等粮食的产量,但传回来的消息言之凿凿,必须得到种子。”
  戏志才正色道:“卑职建议,主公纵然冒险也要前往。”
  荀彧道:“根据传回的情报,刘宣不仅邀请了主公,还邀请了袁绍、公孙瓒、袁术等天下的各路诸侯。当着无数诸侯的面,刘宣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
  荀攸正色道:“不参加就会错过机会,只能前往。”
  曹操见身边的人都赞同,达成了统一的意见,曹操就不再犹豫,吩咐道:“诸位都赞同,那本官亲自走一遭。”
  戏志才道:“主公去黄县,务必要带上典韦。”
  曹操想了想,说道:“这一次前往黄县,势必会涉及到谈判。文若留在东郡主持大局,处理东郡的政务。志才、公达,以及典韦带兵随行。”
  “是!”
  荀彧、荀攸和戏志才抱拳回答。
  ……
  冀州,邺城。
  袁绍得了刘宣派人送来的消息后,表情森冷,眼神杀气腾腾。
  刘宣击败了刘备,收降了田丰,还把田丰的家眷悄无声息的全部带走。对袁绍来说,这是奇耻大辱,是不可化解的深仇大恨。
  如果不是公孙瓒占了幽州,袁绍马上就会攻打刘宣。
  然而,青州栽种的粮食,纵然是袁绍也有些眼红,心中更加好奇。所以袁绍得了消息后,一时间不知道该作何决定。
  袁绍把麾下的谋士请来议事。
  袁绍开门见山的说道:“刘宣派人来传信,请本官去青州黄县议事,商议粮食种子的事情。诸公对此,有什么看法?”
  逢纪想都不想,直接阻拦道:“主公不能去。”
  袁绍问道:“为什么?”
  逢纪道:“第一,主公和刘宣有仇,双方恩怨很深,主公去了后,安全难以保证;第二,冀州位于幽州、兖州和青州之间,和三地接壤,一旦主公有任何差池,冀州会陷入危机。”
  袁绍点了点头,也一副赞同的神色。
  许攸仔细的思考后,建议道:“逢纪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主公不适合亲自前往。但涉及到粮食种子,不能不参加。在下建议,主公派遣一人作为使节前往。”
  袁绍听了后,赞同许攸的建议。
  这个提议很好。
  袁绍问道:“子远。你认为谁最合适?”
  许攸眼珠子转动,忽然道:“卑职认为沮授最适合。一方面,沮授能力出众,能言善辩,适合谈判。另一方面,沮授和田丰是好友,他能通过田丰了解探消息。”
  袁绍看向沮授,问道:“沮先生意下如何?”
  沮授道:“卑职愿往!”
  “好!”
  袁绍大袖一拂,道:“本官授权与你,在黄县期间,你全权负责,遇到事情不必向本官禀报。本官只有一点要求,不能坠了冀州的威风。”
  “卑职遵命!”
  沮授拱手应下,脸上表情也有一抹期待。
  世人都说青州的粮食是天赐之物,他也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第441章 再见曹操

  进入初平五年,冬日的寒冷逐渐褪去。
  二月到来,万物复苏,天气渐渐的有了热度,不再寒冬交加。
  州牧府,书房。
  刘宣和贾诩相对而坐。
  贾诩褶皱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禀报道:“殿下,锦衣卫的探子回报,曹操带着队伍进入了青州地界,不久后,将会抵达黄县。”
  “冀州袁绍没有亲自来,派遣了沮授来,进入平原国地界。”
  “幽州公孙瓒也没有来,派遣了田豫乘船而来。”
  “徐州的陶谦派遣了陈登北上,扬州袁术派遣了阎象前来,刘表使者蒯良……各路诸侯的人,都已经进入了青州地界。”
  贾诩眼神灿然,说道:“预计二月中旬,所有人就能全部抵达。”
  刘宣问道:“董卓方面呢?”
  贾诩迟疑了一下,道:“董卓把王司徒派来了。”
  刘宣剑眉一扬,冷笑了两声,说道:“董卓打的好主意,他派遣岳父来,于公,岳父是大汉司徒;于私,岳父是我长辈。看样子,董卓是吃定了我。”
  贾诩说道:“就看殿下怎么应对了。”
  刘宣毫不犹豫的道:“自然是公私分明,岂能**非公?”顿了顿,刘宣又问道:“各路诸侯所派人员的资料呢?”
  贾诩道:“已经准备好了。”
  当即,贾诩从袖口中取出了竹简,递到刘宣的面前。
  所有人的资料,全部都齐了。
  刘宣看完后,再一次确认道:“所有人中,只有曹操亲自来吗?”
  “是!”
  贾诩道:“曹操此人,魄力非凡。”
  刘宣面容肃然,说道:“相比于袁绍、袁术、陶谦等人,曹操有能力、有魄力,他算准了我不会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话锋一转,刘宣问道:“驿馆都安排好了吗?”
  贾诩道:“已经安排妥当。”
  各路诸侯的使者即将齐聚黄县,肯定有大量人员涌入,需要大量居住的地方,所以刘宣早早的让贾诩着手准备。
  ……
  黄县城南。
  一队人马缓缓行驶而来。
  这一队人中,为首的人赫然是陈登。
  他脸上挂着笑容,眼神期待,陈登一直在陶谦的麾下,始终没能在刘宣身边。然而,陈登一直关注着青州的变化,得知刘宣掌控青州,得了天赐之物,也为刘宣高兴。
  刘宣越强,陈登越兴奋。
  队伍来到城门口,陈登亮明了身份,带着随行的士兵顺利入城。
  队伍在驿馆中休息,陈登前往拜见刘宣。
  书房。
  陈登拱手道:“殿下!”
  刘宣摆手道:“坐!”
  “谢殿下!”
  陈登再次行礼,然后落座。
  刘宣看到陈登,微笑道:“元龙,这两年辛苦你了。”
  陈登说道:“相比于殿下,卑职一点都不辛苦。卑职在陶谦的麾下,轻松自在,悠闲无事。反倒是主公及郭军师、贾军师等人,殚精竭虑,那才是真正的辛苦。”
  刘宣问道:“陶谦派你来,有什么安排?”
  陈登回答道:“陶谦没有明确真正的目标,让卑职见机行事。最关键的一点,卑职必须得到粮食种子。”
  刘宣道:“如果是这样,倒还好办。”
  陈登说道:“殿下,关于天赐之物,到底是什么回事?”
  刘宣笑道:“我让人拿个红薯给你尝一尝。
  陈登道:“多谢殿下!”
  刘宣吩咐了下去,不一会儿,士兵拿着府上留存的红薯进来。红薯是煮熟了的,陈登接过后尝了一口,脸上尽是震惊神色。
  陈登又吃了几口,眼中神采飞扬,道:“好吃,真是好吃,这真是美味。”
  刘宣笑道:“等你吃腻了,就不觉得了。”
  陈登道:“如此美味,吃不腻。”
  浅尝辄止后,陈登就放下红薯,问道:“各路诸侯前来谈判,殿下打算怎么做呢?”
  刘宣回答道:“目前的计划,是把各路诸侯请到一起,让所有人报价购买种子。粮食的种子是一锤子买卖,他们今年买了种子回去栽种,等到明年就不会再买。所以这一次的报价,我会把价格抬高,争取大赚一笔。”
  陈登道:“我会全力配合殿下。”
  刘宣说道:“该怎么配合,到时候随机应变,但绝不能暴露你的身份。”
  “卑职明白!”
  陈登拱手回答。
  刘宣道:“本王晚上在府上设宴,为你接风洗尘。”
  陈登摇头道:“如今的黄县,耳目众多。卑职来拜见殿下,理由是拉拢关系。但殿下设宴款待,还留卑职在府上,待遇就有些过了。毕竟卑职曾被殿下俘虏,关系不怎么融洽。所以卑职就不留下,早些会驿馆,免得令人生疑。”
  刘宣道:“也好。”
  陈登笑说道:“殿下,卑职等着攻打徐州的时候。”
  刘宣道:“这一天不会太远。”
  陈登拱手告辞,刘宣则亲自送陈登离开。回了府上,已经是傍晚十分。这时候,一名士兵急匆匆的来了,禀报道:“殿下,曹操求见。”
  刘宣吩咐道:“请到大厅。”
  “是!”
  士兵下去通知,刘宣则起身前往大厅。
  当刘宣进入大厅,见到了风尘仆仆的曹操。眼前的曹操,虽然略显疲倦,但眉宇间意气风发,举止投足间更有上位者的气势。
  刘宣道:“孟德兄,久违了。”
  曹操道:“经年不见,贤弟风采更甚。昔日见面,靖王还是小小县令。不到三年,贤弟已经成为北海靖王,更执掌青州,麾下更有精兵强将,令人欣羡呐。”
  刘宣道:“坐!”
  两人落座。
  刘宣接着先前的话,说道:“相比于孟德兄,我的那点兵力着实不堪一提。”
  曹操表亲肃然,郑重道:“靖王说笑了,论谋士,靖王有贾诩、田丰、郭嘉;论将才,靖王有徐晃、太史慈、关羽之流。贤弟麾下,人才济济。”
  刘宣说道:“相比于孟德兄,我还是不足。孟德兄麾下的谋士,文有戏志才、荀彧、荀攸、程昱、满宠等人;武有夏侯渊、夏侯惇、曹洪、典韦之辈,那才是真的精兵强将。”
  曹操哈哈一笑,眸子中掠过一丝精光。
  曹操熟悉刘宣麾下的人,同样,刘宣也熟悉曹操麾下的人。
  两个人对彼此,都颇为忌惮。
  曹操话锋一转,直入主题,说道:“关于粮食种子的事情,靖王到底打算怎么处理呢?既然我已经到了,是否可以洽谈种子的事情。”
  刘宣回答道:“不着急,等其余各方的人全部抵达,再一起商议此事。”
  曹操闻言,沉默了片刻。
  一起商议事情,就意味着会有竞争。
  曹操明白了刘宣的意图,赞叹道:“靖王打的好主意,为兄佩服。”


第442章 公事和私事

  刘宣说道:“孟德兄谬赞了,我都是小打小闹,不值一提。”顿了顿,刘宣试探道:“孟德兄夺取了豫州后,如今占有豫州和兖州,孟德兄下一步作何打算?”
  一句话,引起了曹操的警惕。
  曹操眸子盯着刘宣,眼中光芒灿然,问道:“靖王有什么打算呢?”
  当着刘宣的面,曹操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刘宣不急不缓的道:“孟德兄对袁绍感兴趣否?”
  曹操眉头一扬,心中猜测,难道刘宣打算和袁绍开战?但目前的曹操,根本不愿意和袁绍开战,因为他占领了兖州和豫州后,接下来的打算是攻打扬州和徐州。
  和袁绍翻脸,那是一步臭棋。
  当然,曹操是不会说的。
  曹操笑了笑,回答道:“贤弟,袁绍不仅是为兄的故友,对我更有提携之恩。不论如何,我都不愿意和袁绍为敌的。”
  刘宣轻叹道:“可惜了。”
  关于攻打袁绍的事情,便到此为止。
  刘宣话锋一转,说道:“孟德兄难得来黄县,如今正值傍晚,正是吃饭的时候,本王在府上设宴,为孟德兄接风洗尘。孟德兄这一次来,没带戏志才等人来吗?是否要我派人去请。”
  曹操道:“他们在驿馆有事,暂时来不了。”
  刘宣道:“既如此,本王也不强求,今日,本王和孟德兄一醉方休。”
  曹操道:“为兄就不客气了。”
  刘宣当即就安排府上的大厨准备晚宴,入夜后,刘宣喊来贾诩、郭嘉、糜竺陪同,和曹操推杯交盏,好不热闹。
  刘宣是想灌翻曹操,奈何曹操无比的狡诈。
  酒喝到一半,叽叽歪歪两声后,就趴在案桌上装醉。和曹操随行的人见状,便告罪带着曹操离开了。
  刘宣看在眼中,暗道曹操够狡诈。
  一个装醉,就避开了醉酒后胡言乱语的问题。
  曹操出了府清醒过来,在侍从的保护下回到驿馆。洗了把脸,曹操清醒了过来,就派人把戏志才和荀攸请到房间中。
  曹操看向两人,沉声道:“本官今日去见刘宣,探听到两个重要的消息。第一,粮食种子的事情,刘宣要等所有人到了再谈,这一次,刘宣铁定要狮子大开口。第二,闲谈时,刘宣询问我对袁绍有兴趣没有,我猜刘宣可能要对袁绍动手。”
  荀攸思考了后,沉声道:“主公对第一件事情的推测是正确的,但关于袁绍的事情,焉知不知刘宣的试探?”
  “哦……”
  曹操听后,面颊忽然一顿,眼中流露出沉吟神色。
  戏志才接着说道:“刘宣提了一句,应当是试探主公的态度。如今袁绍和公孙瓒对峙如火如荼,双方还未露出败相,不是攻打袁绍的最佳时机。”
  曹操道:“刘宣是什么意思?”
  戏志才道:“或许刘宣这么做,是为了确定主公接下来的出兵方向?”
  曹操忽然握紧拳头,道:“中计!”
  此刻,曹操明白了过来。
  曹操眼眸眯起,说道:“当时闲谈,我当场拒绝了刘宣的提议。虽说我没有告诉刘宣,接下来会把重心放在扬州袁术和徐州陶谦身上,但经过我的话,刘宣肯定推算到了这一点。”
  戏志才道:“或许刘宣的方向是徐州。”
  曹操沉默片刻,道:“这件事回了兖州后,再仔细商讨。现在得把粮食种子的事情解决好。刘宣要等其他的人抵达,这段时间,多打探清楚消息。”
  “是!”
  戏志才和荀攸拱手回答。
  ……
  曹操抵达后,沮授、田豫、蒯良等人陆续抵达。
  各方的人抵达,纷纷进驻驿馆。
  这期间,各个诸侯的使节私下里频频接触,为接下来的谈判做准备。
  按照人员,只剩下王允没有抵达。
  二月十四日,探子回报消息,王允距离县城不足八里路。刘宣得了消息,便带着貂蝉出了府,前往城门口迎接。
  岳父来了,刘宣得亲自出迎。
  刘宣和貂蝉在城门口静静的等待,貂蝉站在刘宣的身旁,神色期待。她跟着刘宣来黄县有两年多了,时隔两年多没见到王允,貂蝉的心中也无比的期待。
  “来了!”
  忽然,一名士兵高声提醒。
  刘宣抬头看去,只见官道上,一队人马快速的行驶而来。
  一辆马车在士兵的护卫下,朝着城门靠近。
  不多时,马车在城门口停下。
  马车门帘卷起,一个相貌清瘦的老者走了出来。这个老者赫然是王允,两年多过去,王允又苍老了许多,刘宣带着貂蝉主动的迎了上去。
  刘宣道:“岳父!”
  貂蝉道:“义父!”
  王允欣慰的看着两人,笑了笑道:“不多多礼。”
  刘宣摆手道:“岳父,我在府上备下酒宴,为岳父接风洗尘。”
  “好!”
  王允毫不犹豫的应下。
  一行人入城,回到州牧府。
  王允在州牧府住下,有貂蝉、蔡琰等人作陪,晚上一家人聚会,宾主尽欢。
  酒宴散去,王允一路舟车劳顿,早早的睡了。
  次日一早,王允吃了早饭,就派人通知刘宣,要和刘宣谈事情。两人在书房中见面,王允开门见山的道:“贤婿,老夫知道你种植了新粮食的事情。粮食的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所以老夫这一次来,要带着粮食种子回去,希望你能全力支持。”
  刘宣说道:“岳父以什么身份谈话?”
  王允道:“你的岳父。”
  刘宣笑道:“既然此刻我面对的是岳父,不谈公事可好?”
  从王允的口中,刘宣知道王允希望以最小的代价,或者以最小的付出,就带回大批量的粮食种子。但这样的事情,刘宣不会同意。
  公事归公事!
  私事归私事!
  两件事情不能混淆在一起。
  王允听到刘宣的话,都愣了一下。旋即,他恢复过来,正色道:“既如此,老夫以大汉司徒的身份和你谈事。”
  作为官场的老狐狸,王允并不着急。
  要谈判,慢慢来便是。
  刘宣笑了笑,说道:“如果谈公事,得等其余的官员一起。粮食种子的事情,我会把所有人请到一起商讨。”
  王允闻言,面色一变。
  刘宣给他的态度太不好了,完全不讲情面。


第443章 誓言

  王允沉声道:“贤婿,真的要公事公办吗?”
  此刻的王允,心有也有些恼怒。他好歹是刘宣的岳父,关系非比寻常,但刘宣丝毫不讲人情,令他非常不喜。
  最重要的是,王允带着种子回长安,没有任何私心,也是为了造福百姓。
  刘宣道:“岳父,我是为你好。”
  “为了我好?你不近人情,还是为我好吗?老夫是不是还得感谢你。”
  王允气得吹胡子瞪眼,清瘦的脸上尽是不满。
  刘宣说道:“粮食的事情,如果在岳父这里开了先例,那么我怎么和袁绍、曹操、陶谦等人谈判。岳父此刻代表的是董卓,并非是岳父本身。如果岳父为了种子和我起争执,貂蝉夹在中间,岂不是两头受气?”
  王允听后,表情仍然冷肃。
  他对于刘宣的话,不怎么赞同。
  思虑片刻,王允继续道:“贤婿,粮食种子的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什么你要坐地起价呢?”
  刘宣笑了笑,不急不躁的道:“粮食种子的确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只要播种下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无条件的给各路诸侯,只能助涨他们的气焰。”
  “我请他们来,有两个缘由。”
  “第一,天下百姓困苦,许多人填不饱肚子,的确需要粮食。”
  “第二,新粮在我的手中,能藏一时,不可能藏一世,始终会流传出去的。”
  刘宣说道:“不论是袁绍,亦或是袁术,甚至是公孙瓒、董卓之流,都从未把陛下放在眼中,从未想过为汉室江山着想。”
  “要振兴汉室,难如登天。”
  “这条路上的敌人太多太多,我想扭转局面,几乎是和整个天下为敌。如此境遇,我岂能不为自身考虑,不坐地起价?”
  “我就是要趁着这次机会,谋取好处,壮大己身的力量。”
  刘宣看着王允,语气愈发强势,朗声道:“唯有壮大自己的力量,才能为扫平天下奠定基础。再说了,即使高价把粮食种子卖给各大诸侯,他们也会不遗余力的推广的。”
  “至于岳父这一次来,是为董卓来的。”
  “董卓刨了洛阳的帝陵,裹挟了洛阳无数商人的钱财,囤积了无数粮食和钱财。”
  “让他出钱购买粮食种子,是正常的事情。”
  刘宣一脸不解的神色,说道:“我就是不明白,岳父为什么一定要强迫我呢?岳父是站在董卓一方,还是站在我这边呢?”
  质问的话语,让王允表情一变再变,轻叹道:“老夫错怪你了。”
  刘宣道:“岳父明鉴!”
  王允话锋一转,沉声道:“只是,老夫很担忧,更不相信你。”
  “理由呢?”刘宣问道。
  王允回答道:“振兴汉室一事,老夫想听你真实的想法。”
  刘宣眼中光芒闪烁了一下,说道:“岳父说的哪里话,我身为汉室的子孙,理所应当的要振兴汉室,要扫平天下的乱贼,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王允道:“你是聪明人,知道老夫问的不是这个。”
  刘宣道:“岳父问的是什么?”
  王允哼了声,沉声道:“你的将来,是打算称皇做祖,还是做伊尹、周公?”
  “哈哈哈……”
  刘宣闻言,朗声大笑了起来。
  王允眼神犹如锋锐的刀子一般,死死盯着刘宣,道:“你笑什么?”此时的王允,是以一个大汉司徒的身份,在探查刘宣的想法。
  刘宣笑罢,道:“许劭点评时,说我是伊尹、周公的命,所以我明白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王允摇了摇头,道:“人在旋涡中,很多时候身不由己。你愿意做伊尹和周公之流,但下面的人呢?他们愿意看着你做伊尹、周公吗?”
  言语中,透着浓浓的不相信。
  刘宣在长安时,王允觉得刘宣还可以控制,甚至可靠。但短短的两年时间,刘宣先掌控了东莱郡和北海国,然后再夺取了整个青州,成为青州之主。
  紧接着,刘宣又有了天赐之物。
  刘宣在青州还云集了管宁、邴原等一大批大儒。
  可以说,青州势力已经非同一般。王允认为刘宣有野心,才有了刚才的一番试探。
  刘宣说道:“岳父放心,我是一个知道分寸的人。”
  王允说道:“老夫活了一把年纪,见过无数人,所谓的分寸,只是利益不够而已。一旦真的利益够了,哪里能把持得住呢?”
  刘宣闻言,眼眸眯了起来。
  看向王允的眼神,透出一丝的冷意。
  王允是他的岳父,但在刘宣看来,人敬我,我便敬人。如果王允把岳父这一身份看得很重,就不会说这些。
  显然,在王允的眼中,公事大于私人关系。
  刘宣想着貂蝉,又压下了怒火。
  毕竟,王允是貂蝉的义父。
  刘宣深吸口气,平静的说道:“岳父,能否把持得住,我自有分寸。请您老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王允摇了摇头,道:“不行,你必须发誓。”
  刘宣皱眉道:“发什么誓?”
  王允说道:“你发誓说今生今世,你只做伊尹、周公,绝不逾越。如有逾越,天打五雷轰,万箭穿心,不得好死。”
  “哈哈哈……”
  刘宣闻言,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声音中透着嘲讽神色。
  王允啊王允,终究和他不是一条道上的。为了早已经成为空架子的汉室,竟然让他立下这样的毒誓,令人心寒呐。
  王允说道:“你发不发誓呢?”
  刘宣道:“我发誓!”
  “好!”
  王允眼中,流露出期待的神色。
  刘宣抬起投手,朗声道:“神明在上,北海康王刘赫之子刘宣指天立誓,今生今世,只做伊尹、周公,绝不逾越。如有逾越,天打五雷轰、万箭穿心,不得好死。”
  一番话说完,刘宣看向王允道:“岳父满意了吗?”
  王允道:“我相信你!”
  刘宣嘴角噙着笑容,他的誓言是有讲究的,提的是北海康王刘赫的儿子刘宣,可事实上,真实的刘赫之子早就死了。
  如今的刘宣,是生长在五星红旗下的刘宣。
  反正是刘赫之子立誓的,刘宣不怕。
  只是对于王允,刘宣的心中,已然多了一层隔阂。
  刘宣的表情很正常,笑吟吟的说道:“岳父,事情既然妥了,谈判的事情暂时押后,等其余人到了再谈可好?”
  “好!”
  王允点头,便不再纠缠此事。


第444章 撩拨蒯良

  王允在刘宣的面前吃了瘪,没能得到任何的好处,便急匆匆的离开了。送走王允,刘宣回到书房思考应对王允的策略。
  这一次和王允发生了冲突,暂时被刘宣压下了,以后涉及到皇室的正统,肯定会更剧烈。
  但是有貂蝉在,刘宣不能太过火。
  所以,刘宣比较为难。
  “也不是什么难事,实在不行,霸道行事即可。”
  刘宣思索了许久,心中有了定计。
  如果王允实在是冥顽不灵,刘宣便派人把王允抓起来。至于被抓了的王允,是否怀恨在心,是否抑郁愤怒,那又是另外的一回事儿了,只要王允不死就行。
  “踏!踏!”
  脚步声,从外面传了进来。
  史阿走进来,拱手道:“殿下,荆州使节蒯良求见。”
  蒯良来了!
  刘宣眉头一扬,脸上有着一丝的期待。
  蒯良在历史中,是很有名气的。刘表单枪匹马进入荆州,是蒯良出谋划策,协助刘表平定了荆州之乱。只是后来,蒯良不见于史载,反倒是蒯良的弟弟蒯越很活跃。
  刘宣心中期待,吩咐道:“请到大厅!”
  “是!”
  史阿退下后,刘宣换上袍服朝大厅行去。
  大厅中,一个三十许的中年人肃然而立。这个人,赫然是荆州主簿蒯良。他生得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端的是儒雅不凡。
  刘宣进入大厅,笑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日一见子柔,方知荆州人杰地灵,断的是人才辈出。”
  蒯良拱手道:“殿下谬赞了”
  刘宣道:“坐!”
  蒯良拱手道谢,等刘宣落座后,才坐下来。
  刘宣目光落在蒯良身上,神色谦和,缓缓道:“本王听说荆州的世家大族中,以蔡家为首,其次是蒯家、庞家、黄家,是否如此呢?”
  蒯良说道:“殿下远在青州,对荆州的局势却如此了解,令人佩服。”
  刘宣哈哈一笑,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本王提早了解荆州,也是为将来早作准备。”
  语气中,透出一丝的锋芒。
  蒯良眼眸眯了起来,脸上带着慎重神色。作为一个心思缜密的人,蒯良从刘宣的话语中,听出了刘宣的弦外之音,竟是有染指荆州的打算。
  蒯良笑道:“殿下,荆州和青州地处南北,地域不同。不在荆州生活,便不明白荆州的情况。即使提前打探消息,也无济于事。”
  “哈哈哈……”
  刘宣笑道:“子柔真风趣。”
  蒯良不接这个茬,说道:“在下前来,是为了粮食种子一事。”
  刘宣说道:“好说,好说!”
  蒯良皱起了眉头,他觉得刘宣的话言不由衷。
  蒯良道:“殿下出身皇族,是大汉的股肱之臣。我主刘表身为荆州牧,也是汉室宗亲。我主对于殿下,非常敬仰。”
  刘宣道:“景升公谬赞了,本王也很佩服景升公单枪匹马入荆州。”
  蒯良再一次回到正题,说道:“殿下,关于粮食种子的事?”
  刘宣又道:“那不是问题。”
  蒯良道:“既如此,请殿下开价。”
  刘宣仍然不接蒯良的话,笑吟吟的说道:“子柔,本王有些许问题。”
  蒯良耐着心思道:“殿下请说。”
  刘宣道:“子柔初到青州,对青州的印象如何?”
  蒯良表情肃然,很认真的回答道:“在下进入青州后,所言所闻,都一派大治景象。尤其是黄县的士子知书达理,百姓淳朴,可谓是政通人和,这样的地方令人向往。”
  刘宣道:“子柔夸赞,本王不敢当。”
  顿了顿,刘宣道:“子柔先生可知颍川荀家?”
  这个问题,让蒯良愣了下。
  如果说刚才刘宣询问青州的问题,好歹和刘宣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荀家,和刘宣有什么关系呢?
  蒯良表情平静,如实的回答道:“颍川荀家,诗书传家,名震当世,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在下也是知道的。”
  刘宣点了点头,说道:“荀家立世,一方面是治学严谨,另一方面是荀家处事聪明。乱世之中,荀家的子弟纷纷出仕为官。荀攸和荀彧替曹操效力,荀谌效力于袁绍,荀家的其余人则静观局势变化。”
  说到这里,刘宣稍作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