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米在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出现过。
  刘宣拿出来的一袋袋玉米,都是经过脱粒处理的,没有玉米芯的存在。
  贾诩的问题,让刘宣不禁笑了起来。
  刘宣微微一笑,说道:“文和,玉米不是一粒粒的生长,而是长在玉米芯上。”他大体形容了一下玉米的形状,贾诩没有概念,听得云里雾里的。
  贾诩摇头道:“不懂!”
  饶是贾诩见多识广,此时也非常惊愕。
  刘宣拿出来的粮食前所未有,见所未见,刘宣都知道,而贾诩都不知道。
  莫非真是天赐之物?
  贾诩的心中,只能想到这样的说法,唯有这样才能说得通。
  三月的雨水渐多,风调雨顺,土豆和玉米都在蓬勃生长。进入四月份,土豆长势更好,已经成片成片的生长。
  在这个月,土豆进入成熟期。
  不过,土豆藤叶还是绿油油的,还没有完全成熟。
  在关注土豆长势的时候,刘宣让人为玉米补苗。因为有的地方丢了玉米种子,但没有发芽,导致秧苗不足,必须要补上。
  除此外,刘宣又让农户挑着粪水灌溉。
  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刘宣的掌握中。
  刘宣知道些,所以也不手忙脚乱。在这期间,驻扎的士兵,以及耕种的农户,都一点一点的看着秧苗变化。
  进入五月,刘宣把抽到的红薯切块,然后栽种在图里面育苗。
  相比于土豆、玉米种子,红薯是最容易大规模生产的。即使只有少量的红薯,只要栽在土里面,就可以大量的培育藤蔓,再进行移栽。
  刘宣算上五月,以及前几个月的抽奖,累计的红薯有百斤左右。
  百斤红薯切块后,拿了一大片的土地来育苗。
  到了五月底,红薯的秧苗已经发出来了,形成了大片大片的藤苗。刘宣、郭嘉和贾诩,日常的来到了这一片红薯秧苗的区域。
  郭嘉面带笑容,道:“二弟,红薯和土豆相差不多,栽种的方法也类似,应该也是等着红薯秧苗长大后,在地里面长出果实吧。”
  刘宣摇了摇头,说道:“兄长你错了!”
  “啊!”
  郭嘉道:“难道不对吗?”
  刘宣蹲下来,掐了一截红薯的秧苗,说道:“红薯的栽种是移栽,等秧苗变成了大范围的藤蔓,大规模的长好长壮后,就一节一节的掐下来,然后栽种在泥土中。土豆不行,土豆不能移栽,所以土豆不能大规模的扩大。但红薯可以,今年下来,我们一定能收获无数的红薯。”
  郭嘉听了后,看着这一片秧苗,道:“这一片秧苗栽种下去后,能收获多少呢?”
  刘宣沉吟了片刻,说道:“粗略估计,至少能收获几万石红薯。具体能有多少,就看最后的结果了。”
  “嘶!”
  郭嘉倒吸了口凉气,道:“二弟,你确定?”
  几万石,便是数十万斤。
  这样的差额变化,实在是太恐怖了。
  贾诩脸上表情无比震惊,道:“殿下,真的吗?”眼前不过百余斤红薯种子培育出来的秧苗,如果能换来几万石的红薯,那会引起巨大的震荡。
  这对整个青州而言,都有巨大的影响。
  刘宣笑着道:“我的估测,只是按照最好的收成估计的。”
  郭嘉郑重道:“殿下,我拭目以待。”
  “报!”
  忽然,一名士兵快速的跑了过来。
  士兵来到刘宣的面前,大声道:“殿下,负责土豆的农户说,许多土豆的藤叶已经大范围的枯黄了,是否可以开始收获了?”
  刘宣笑了起来,道:“嗯,的确可以收获了。”
  郭嘉兴奋道:“走,去看看!”
  当即,郭嘉、贾诩等众人跟着刘宣一道,直奔土豆所在的区域。来到土豆这一片区域,放眼一扫,大片大片的土豆叶子已经枯黄了。
  刘宣招手,让一个农户来到跟前,他蹲下来说道:“看清楚了,土豆藤叶的下面就是果实,不能挖烂了,一定要小心。”
  刘宣拿了锄头,一锄头下去,把下面的土豆挖出来。


第437章 玉米棒子

  栽种土豆的这一片区域,泥土不特别的潮,比较松软,所以很容挖土豆。
  一株藤叶下面,挂着大大小小的六个土豆。土豆翻出来,众人看到后,都震惊出声。一个个脸上的表情,尽是不可思议。
  一小块土豆栽种下去,结了六个土豆,够神奇的。
  郭嘉东瞅瞅西瞅瞅,好奇的道:“殿下,这六个土豆,大的土豆约莫有一斤多,小的至少有半斤。这仅仅是一株,如果地里面的土豆都挖出来,得有多少啊。”
  贾诩的手略微颤抖,道:“殿下言之有理,土豆真是天赐之物。”
  其余的农户看到了后,也是纷纷点头。
  “恭喜殿下!”
  忽然,人群中有农户开口呐喊。
  “恭喜殿下!”
  “恭喜殿下!”
  周围的一个个农户,以及士兵纷纷开口。
  杂乱的声音,渐渐整齐起来。
  无数人兴奋无比,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刘宣栽种的粮食将来要进行推广。一旦推广到了百姓手中,他们就不再为粮食担心。
  刘宣看向百姓和士兵,脸上多了笑容道:“现在开始挖掘土豆,尽快把所有粮食收起来。”
  “是!”
  百姓齐声回答,便热火朝天的行动。
  刘宣带着挖出来的六个土豆,让士兵煮了拿过来。
  刘宣剥了皮,先尝了一口,便递给了史阿。
  史阿如获至宝一般,双手捧着,小心翼翼的尝了一口,他眼中一亮,大声称赞道:“好吃,真的好吃,酥软糯甜,有一股清香味儿,实在是舒服。”
  郭嘉、贾诩等人尝了后,脸上也都是笑容灿烂。
  土豆的收获,让他们大为惊喜。
  短短三天,所有的土豆全部收起来称重入库。
  贾诩亲自监督统计,等最后的结果统计上来,贾诩都震惊了。他急匆匆的来到刘宣的房中,禀报道:“殿下,大丰收,真的是大丰收啊。我们的五十斤土豆种子,最后收获了八千斤土豆。五十斤变成八千斤,这收获太大了。”
  刘宣笑了起来,道:“土豆的产量,其实不是最好的。五十斤变成八千斤,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如果改良土壤,以及耕种的方法,相信会更多。”
  “这八千斤土豆调拨一百斤尝鲜,其余的全部入库收好,明年全部用来栽种。”
  刘宣眼中有着期待神色,说道:“等到了明年,八千斤土豆全部栽种下去,收获的土豆将是一个巨额数目。到了明年,就不用担心种子不足了。”
  “是!”
  贾诩脸上带着笑容。
  当天,贾诩调拨了一百斤土豆出来,全都清水煮。
  煮好了后,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分发下去。对刘宣来说,不过是普通的土豆,不值一提。但对于郭嘉、贾诩等人以及军中的士兵来说,这是天赐之物,能吃一口,那是无上的荣光。
  一个个士兵吃了后,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
  对于后续的粮食,更加的期待。
  贾诩把土豆封存入库,然后接着继续耕种。
  接下来栽种的冬瓜和南瓜种子,一袋一袋的种子撒下去,很快就生根发芽。长出了秧苗后,刘宣吩咐士兵移栽,把一株株秧苗栽种下去。
  相比于土豆的栽种,南瓜和冬瓜秧苗的栽种大为不同,因为每一株秧苗的间隔范围很宽,足有三四丈远。
  按照这个范围来栽种,刘宣手中的南瓜和冬瓜秧苗,栽种了二十多亩地。
  栽种结束后,进入了六月。
  红薯的藤叶很茂盛了,可以进行移栽。
  刘宣下达了命令,让加罗湾的农户红薯的藤叶一节一节的剪下来,然后插在地里面。这一次播种范围最广的,当属红薯的藤叶。
  栽种的范围,足有五十亩地。
  再者,红薯的藤叶还在不断的发出来。一旦有新发出来的,又进行栽种。所以红薯的秧苗全部栽种完毕,占地面积是最广阔的。
  红薯栽种结束,刘宣手中的粮食种子全部栽种完。
  目前来说,刘宣手中只有土豆、红薯、冬瓜、南瓜、玉米种子
  时间流转,进入七月初,玉米棒子成熟了。
  郭嘉、贾诩等人对此极为期待,他们看到了一批一批的嫩玉米棒子,都是很惊讶。谁都没有料到,一粒玉米竟然能变成一株玉米,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刘宣带着郭嘉、贾诩等人晃荡,看着漫山遍野的玉米,脸上笑容灿烂。他停下来,站在土旁边,笑道:“文和、兄长,玉米的出现,将使我们底蕴更稳。”
  郭嘉问道:“二弟,玉米怎么吃?”
  刘宣回答道:“看着啊,如今可以吃嫩玉米了。”
  当即,刘宣撕开了玉米的外壳,掰下玉米棒子。刘宣示范了一遍后,吩咐道:“史阿,带人再掰一百个下来,我们尝尝鲜,仍然是水煮,煮熟了后拿过来。”
  史阿下令,随行的士兵和农户行动起来,很快掰了一百个玉米棒子下来。
  投入锅中,很快煮熟了。
  刘宣拿了一根玉米棒子起来,说道:“这嫩玉米棒子,不仅可以烤来吃,还可以煮来吃。你们看,直接肯就行。”
  当即,刘宣啃了一口。
  酥酥软糯,香甜可口的玉米,沁人心脾。
  “来,都尝一尝。”
  刘宣一发话,随行的人都开始吃。
  一个个啃了玉米后,全都瞪大了眼睛,眼中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好吃,实在是太好吃了,这简直是上苍赐予的美味。
  贾诩眼中闪烁着光芒,道:“殿下,这玉米实在好吃。”
  玉米的香甜,在味蕾中散发了开来。
  其中滋味,不可言喻。
  郭嘉脸上洋溢着笑容,笑吟吟道:“的确是好吃,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美味的食物,真是唯有天上的神仙才能食用啊。”
  周围的人,全都如此。
  所有人吃了后,全都沉醉其中。
  忽然,贾诩说道:“殿下,玉米已经熟了。但眼下的这个样子,无法长期保存。”
  刘宣解释道:“文和,现在还是嫩玉米,没有完全成熟。只要要再等一段时间,玉米的米粒儿硬化后才完全成熟,就如同粟米一般,完全老了后,再把玉米棒子进行脱粒,再把所有的颗粒储存起来。干了后的玉米粒,可以磨成粉烙饼等。”
  贾诩听了后,点了点头。
  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都有着期待神色。
  种植的玉米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玉米绝对能获得丰收。


第438章 玉米大丰收

  刘宣看向贾诩,吩咐道:“文和,你派人回黄县传信,让田丰、糜竺、关羽、管亥、管宁、邴原、周仓、柳信等主要的文官武将来加罗湾。玉米可以吃了,也让他们也都尝尝鲜。土豆数量少,不能大量拿出来,但玉米管够。”
  贾诩说道:“殿下,这样一来,消息容易走漏。”
  刘宣笑道:“这几个月来,来加罗湾的探子少了吗?再说了,我们也就今年控制,一旦到了明年,肯定会大范围推广的,到时候,消息不可能隐瞒。所以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再说了,探子不明所以,也难以知道情况。”
  贾诩道:“卑职明白了!”
  当即,贾诩派人回去传信。
  半天时间,田丰、关羽、管宁等人全都来了。这些人也来过加罗湾,都知道刘宣在加罗湾是为了培育新粮食。
  具体的情况,一个个都不知道。
  所有人来到后,在居住的营地见到了刘宣。随行的人,有貂蝉、董菡、甘梅等刘宣的女人,他们也跟来了。
  田丰看向刘宣,问道:“殿下,粮食有收获了吗?”
  此时的田丰,眼中有着期待。
  管宁、邴原等人,眼神更是期待。
  作为一个读书人,抱负便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不论如何,最终的目的,得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才是最根本的。
  刘宣哈哈一笑,道:“来,诸位随我来。”
  刘宣带着众人,朝玉米地行去。
  来到玉米地所在的区域,刘宣摆手指着一片片的玉米,朗声道:“这一片的所有区域,栽种的都是我们的新粮食。”
  刘宣掰下了一个玉米棒子,在众人面前晃了晃,然后扣下了一粒玉米,说道:“看到没有,这一粒玉米播种后,长大了就是一株玉米,然后能长出了这么大的一个玉米棒子。”
  众人一听,全都神色骇然。
  一颗小小的玉米,长出一根玉米棒子。
  这样的变化,实在是太大。
  刘宣一挥手,士兵抬着一筐一筐煮熟了玉米棒子来了。刘宣面带笑容,摆手道:“来,诸位都尝一尝。”
  一个个玉米棒子递到文官武将手中。
  一个个尝了后,都震惊了。
  好吃,是第一感觉。
  新食物,是第二想法。
  所有人看着手中的玉米棒子,心中惊喜。
  刘宣继续解释道:“现在还是嫩玉米,等干了后,就可以磨成粉烙饼吃。同样的,明年种子,就是这些彻底成熟后的玉米。”
  管宁捋着颌下胡须,语气带着一丝的颤音,说道:“一粒玉米,长出一个玉米棒子,上面至少数百粒玉米。一旦玉米推广后,百姓之福,社稷之福啊。”
  他站在刘宣的面前,双手合拢,竟是九十度鞠躬行礼。
  刘宣不躲不避,受了这一礼。
  管宁起身,继续道:“在下之前听说殿下得了天赐之物,要栽种粮食,心中其实并不怎么相信,今日才知自己是井底之蛙,请殿下恕罪。”
  其余人闻言,表情或多或少有变化。
  在许多的文官武将的眼中,刘宣跑到来加罗湾来是不务正业。
  如今看到玉米,才幡然明白过来。
  关羽作为半路追随刘宣的人,心中更是震撼,犹如掀起了滔天巨浪。他看着手中煮熟了的玉米棒子,心中想着,刘宣连天赐之物都有,莫非大汉的中兴真在刘宣身上?
  田丰拱手道:“殿下英明!”
  “殿下英明!”
  糜竺心中欢喜,朗声附和道。
  “殿下英明!”
  “殿下英明!”
  无数的人又整齐的呐喊,都为刘宣栽种出来的玉米而高兴。
  刘宣看着振奋的人心,脸上露出了笑容。
  一开始,刘宣抛出天赐之物的说法,知道很多人不相信。但玉米栽种出来后,刘宣知道所有人都相信了。甚至这些人追随他的决心,将因此而更加坚定。
  刘宣的做法,会将刘宣神圣化。
  玉米的出现,是神圣化的一个手段。
  当世之中,没有人有玉米。
  当世之中,没有人知道玉米。
  刘宣以天赐之物的说法拿出了玉米,在某种程度上,刘宣代表的就是上苍,他就是苍天在人世间的代表人。
  刘宣借助玉米的栽种,彻底令麾下的人效忠。
  刘宣抬手下压,缓缓道:“玉米的出现,只是粮食当中的一部分。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红薯、南瓜、冬瓜。这三样食物,是真正可以在最短时间大规模推广的。”
  众人闻言,都满心期待。
  刘宣带着麾下的文武官员转了一圈后,让他们熟悉了目前的粮食,才送走了所有人。官员、武将离开了,刘宣、郭嘉、贾诩等人依旧留下。
  时间流逝,转眼进入了七月中旬。
  这一时间,南瓜、冬瓜等都已经开花结果。
  大片大片的土地上,南瓜、冬瓜结果了,这一情况,令一直关注着的农户惊喜莫名。他们禀报了消息后,便看着南瓜和冬瓜的长大。
  眼看着冬瓜和南瓜越来越大,都无比震惊。
  大的南瓜直径有四尺多,而且还没有真正的成熟。
  冬瓜也无比巨大,都是巨型冬瓜。
  两种食物,掀起了一阵热潮。
  刘宣让人摘了南瓜和冬瓜蒸煮,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有吃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他们吃着甜甜的南瓜,心中无比幸福。再吃着冬瓜,心中更是踏实。
  这些食物,都是能填肚子的。
  最重要的是冬瓜和南瓜摘掉后,还能继续开花结果,最令人兴奋。
  进入七月底,大太阳晒着,玉米开始成熟了。
  冬瓜和南瓜,也有了大范围成熟的趋势。
  刘宣把所有的农户召集起来,因为农户的人手不足,又征召了一部分士兵加入其中,开始大规模的抢收玉米。
  采摘下来的南瓜和冬瓜直接入库,玉米棒子带回来后得进行脱粒。
  这时代没有机器,全靠人工。
  百姓和士兵兴高采烈的给玉米棒子脱粒,短短时间,所有的玉米全部脱粒,然后进行晾晒。晒干后,一袋一袋的粮食装重入库。
  玉米全部入库后,已经是八月底。
  这时,数据汇总上来了。
  贾诩急匆匆的来到刘宣面前,脸上笑开了花。实在是收获的粮食太多,他真是太高兴了。今年发生的事情,远超贾诩的认知,但却令他无比兴奋。


第439章 红薯大丰收

  贾诩神色兴奋,一张老脸都涨红了起来。
  大丰收!
  玉米取得了大丰收。
  贾诩神色激动,快速的道:“殿下,玉米全部入库,我们取得了大丰收。”
  刘宣道:“总数有多少?”
  贾诩不可遏止的兴奋,说道:“这次收获的玉米多达八万斤,亩产近两千斤。殿下,这一批玉米收上来后,等待明年播种下去,不说在东莱郡和北海国铺开,至少能在东莱郡铺开。”
  刘宣笑道:“文和,这只是开始。”
  事实上,刘宣也颇为惊讶。
  亩产两千斤的玉米,的确是相当高的产量。
  系统出品的种子,的确厉害。
  贾诩满脸的期待神色,说道:“老夫现在,就等着挖红薯。”
  对于红薯的长势,贾诩非常期待。
  他曾前往红薯地,翻了翻地下的情况。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一株红薯藤挖出来后,下面大大小小的红薯挂着,而且都还没长大的,等真的长大了,简直不得了。
  故此,贾诩无比的期待。
  刘宣笑了笑,说道:“用不了多长的时间,嗯,预计再等一两个月就差不多了。”
  话锋一转,刘宣问道:“南瓜和冬瓜的收成呢?”
  到现在,南瓜和冬瓜仍在开花结果。
  这一食物和红薯、玉米等不同,会源源不断的开花结果。
  不提南瓜和冬瓜还好,刘宣一提,贾诩更是欢喜无比,兴奋的说道:“殿下,论收成,南瓜和冬瓜才是真正的大丰收。我们的士兵和农户,每天都在地里面转悠,把成熟的冬瓜、南瓜收起来。事到如今,入库的南瓜和冬瓜数量已经超过二十万斤。”
  顿了顿,贾诩说道:“这个数量,还会持续的增长。最重要的是,每个南瓜和冬瓜里面都有许多的种子,等待来年,收获的南瓜和冬瓜会更多。”
  刘宣满意的点头,吩咐道:“南瓜和冬瓜收成好,但一定要注意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切记不能潮湿。他们和玉米不一样,一旦在潮湿的环境下保存,很容易烂掉。”
  贾诩道:“殿下放心,我会按照您的吩咐办。”
  刘宣嗯了声道:“南瓜和冬瓜的保存,至少能维持四五个月。从现在开始,南瓜和冬瓜可以供给士兵。但是里面的种子,必须全部收起来。”
  “是!”
  贾诩微微点头,便转身下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刘宣一如既往的留在加罗湾,带着士兵在红薯地周围转悠。
  时间进入十一月,红薯的藤叶开始大规模的枯萎。
  十一月三日,刘宣带着驻扎在加罗湾的士兵和农户来到了红薯地。五十亩的红薯地,占据了大片大片的地方。
  刘宣吩咐士兵和农户行动,同时又让贾诩派人把麾下的文武官员请到加罗湾来观看。
  挖红薯的盛况,值得所有人看一看。
  田丰、关羽、管宁等人抵达后,一个个都站在刘宣的身边,看着从地里面挖出来的红薯,全都瞪大眼睛,脸上的表情不可思议。
  管宁走到地里面,拿起了一个大红薯。
  “不可思议,简直不可思议。”
  “这样巨大的红薯,当真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管宁拿出来的红薯极大,约有四斤左右。
  他看向刘宣,欣喜道:“殿下,红薯真是不可思议的食物。老夫手中的这一个红薯,至少有四五斤的重量。在闹饥荒的年代,一家人一天的粮食都够了。”
  顿了顿,管宁问道:“红薯的吃法,也是煮了吃吗?”
  刘宣回答道:“红薯和土豆不一样,吃法很多,可以生吃,可以烤着吃,也可以煮了吃,多种多样。生吃的话,把外面的一层皮削了即可。”
  当即,刘宣吩咐士兵削了红薯。
  一块一块的红薯分发下去,传到每个人的手中。
  “咔!咔!!”
  众人吃着红薯,脆脆的,甜甜的,分外舒服。
  香甜可口,众人尽是赞许神色。
  管宁砸吧砸吧嘴,拱手道:“殿下,红薯不愧是上苍赐予的食物。香甜可口,好吃。老夫看了一眼,一株红薯藤下面多的六七个,少的也有三个。这一食物,真是太好了。”
  刘宣笑道:“幼安先生,红薯还有最大的一个好处,能大规模的栽种推广。到了明年栽种的时候,加罗湾收获的红薯,可以在青州铺开。”
  管宁道:“这可以吗?”
  青州可不小,想要在青州全面铺开,有很大的难度。
  刘宣回答道:“五十亩红薯收上来后,至少有几十万斤红薯。几十万斤红薯拿来培育秧苗,足以在青州全面铺开。”
  管宁听了后,神色欣喜。
  其余的官员闻言,脸上都有着欢喜神色。
  这样的收获,太大了。
  田丰忍不住激动,他原来认为刘宣有手段有能力,现在看来,刘宣最大的是气运。连红薯、玉米这样的天赐之物都有,老天都站在刘宣的这边。
  文武官员热闹后,又回去了。
  一个个离开后,心中的情绪仍然无比的激动。
  按照目前的发展,以后的青州,都不必再为粮食担心。
  十二月初,红薯都收上来了,称重后全部入库。
  五十亩的红薯,共有四十万斤。
  此时的加罗湾,渐渐的清闲了下来。现在的事情,主要是给地里面增肥,为第二年的耕种奠定基础。
  刘宣在加罗湾呆了一年,粮食丰收后,他吩咐士兵把守,便回到了县。
  忙碌一年,刘宣难得清闲。
  在刘宣忙碌的一年中,袁绍彻底稳固了冀州,公孙瓒杀了刘虞夺取幽州,曹操占领了兖州和豫州,袁术到了扬州立足,刘表在荆州也站稳了脚跟。
  天下局势,愈发明显。
  各地的诸侯,都在不断的增强自身实力。
  而这一年当中,刘宣麾下的士兵人数有了大规模的发展,总兵力超过五万。
  其中,徐晃和太史慈麾下各自至少两万精锐,关羽麾下有一万近卫军。除此外,琅琊国以及其他各国、各郡也有常备士兵。
  总的算下来,刘宣的士兵人数已是庞然大物。


第440章 刘宣的邀请

  进入初平四年(194年),新的一年开启。
  年关过去,刘宣把田丰、郭嘉和贾诩请到书房议事。
  宾主落座。
  刘宣表情肃然,沉声道:“关于今年粮食耕种的安排,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今年的耕种,我不准备在青州推广,只在黄县境内铺开。”
  “之所以这么做,原因有三。”
  “第一,积累更多的粮食种子,为来年大范围耕种做准备。”
  “第二,让各路诸侯知道消息。”
  “第三,等今年年底丰收时,我想把各路诸侯请到黄县来商议贩卖粮食种子的事情。”
  刘宣看向几人,问道:“关于我的想法,大家怎么看?”
  田丰道:“如果能吃独食,那是最好的。”
  刘宣摇了摇头,解释道:“要控制种子外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玉米、冬瓜和南瓜的种子,很容易带在身上。如果大范围的推广,纵然我们设立关卡,仍会流传出去。我的考虑是再压一年,等积累了足够的种子和经验,就借此赚一把。”
  顿了顿,刘宣继续道:“与其让各路诸侯偷偷摸摸的搬运种子,不如我们主动谋利。”
  贾诩点了点头,一副赞同的表情,说道:“主动卖给其他的诸侯,第一对天下的百姓有好处,第二对自身有得益。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我赞同殿下的做法。”
  郭嘉接着道:“贾军师的分析我赞同,但我认为锦衣卫可以适当放松。或者说,由锦衣卫透露消息给各路诸侯的探子,让各路诸侯知道粮食的具体消息。但在黄县周边的关卡,必须严防死守,禁止任何人运送粮食种子离开。在这一年,必须高度戒备。只要种子不大规模的运送出去,那么年底的时候,殿下就有了谈判的资本。”
  刘宣道:“我同意奉孝的分析。”
  田丰道:“殿下既然决定了,就这么办。”
  大体的方向确定,接下来便是细化的安排。刘宣、田丰、贾诩等人经过几天的讨论,最后定下了计策,然后开始执行。
  计划实施,宽松的黄县顿时变了风气。
  黄县的四方城门作为第一道严查的关卡,黄县边境的关卡作为第二道,东莱郡边界的关卡是第三道防线,最后青州的要塞关卡。
  驻守在每一道关卡的士兵都得了命令,彻查商人运输的物资。当然严查的时间,也仅限于粮食收获的时节,其余时间搜查并不严格。
  一年下来,各路诸侯的探子回报,各路诸侯都知道了青州的情况。
  在初平四年的年底时,刘宣再一次获得了丰收。
  黄县收取的粮食,早已经堆满了粮仓。
  所有粮食入库,刘宣安排贾诩,让贾诩调遣锦衣卫,前往公孙瓒、曹操、袁绍、董卓等人的地方传达消息,邀请所有人来黄县商讨新粮食种子的问题。
  对于新出来的土豆、玉米、红薯等食物,各路诸侯都眼馋不已。
  奈何,刘宣严防死守。
  即使他们动用了诸多的渠道,最终还是没能带出来。即使带出来了一些,也只是极少数的一点种子,一方面不懂怎么栽种,另一方面难以大规模的推广。
  刘宣放出了消息,一个个都蠢蠢欲动。
  ……
  兖州,东郡!
  州牧府。
  曹操请来了戏志才、荀彧、荀攸等人议事。
  众人落座。
  曹操看向麾下的人,表情肃然,沉声道:“本官刚刚接到刘宣的人传信,刘宣请本官前往黄县议事,商议粮食种子的问题。诸位怎么看?”
  戏志才说道:“我赞同主公前往。”
  “第一,主公和刘宣结盟,主公是刘宣的盟友,他没有害主公的意图。”
  “第二,前往黄县的人不止主公一个,会有其他诸侯。”
  “第三,主公需要刘宣麾下的粮食种子。我们还未真正的见过红薯、玉米等粮食的产量,但传回来的消息言之凿凿,必须得到种子。”
  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