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袁绍麾下的谋士,不论沮授,亦或田丰,甚至是许攸、逢纪,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袁绍既然派人来告知明天上午谈判,肯定做好了撤兵的打算。”
刘宣正色道:“所以我断定,袁绍有了撤退后的应对计策。这一计策,是我们无法料定的。现在假设你们是袁绍,会怎么应对这一次的谈判?”
刘宣要做的很简单,是换位思考。
如果袁绍迟迟不下决定,刘宣可以肯定袁绍没有解决的计策,会拖延时间。现在的袁绍,短短时间就敲定了再谈判的时间,事情就有些蹊跷了。
郭嘉和贾诩闻言,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郭嘉道:“迫于无奈,袁绍肯定会撤军的。但是在不甘心的情况下,袁绍最大的可能应该是给殿下捣乱。”
刘宣问道:“如何捣乱?”
郭嘉回答道:“捣乱的方式,我认为可能有两种。”
“第一,学董卓从洛阳撤退到长安的做法,搜刮所有的钱财、人口,全部带走,一个不剩下。留在平原国的,都是老弱病残,留给殿下的都是负担。”
“第二,假设袁绍撤军后,就算不给殿下留一个烂摊子。但至少也会暗中作梗,进一步说可能扶持人对抗殿下,不让殿下控制平原国。”
郭嘉说道:“卑职能考虑到的,就是这两条。”
贾诩接过话,沉声道:“郭军师的分析很有道理,但老夫认为,应该是第二条。”
“如果袁绍裹挟钱财、人口离开,赶路的速度会很慢,负担也将非常重。到了那时候,殿下派兵掩杀,袁绍必定遭到巨大的损失,他无法承受这样的后果。”
“所以,袁绍会扶持人在平原国。”
“从道理上讲,袁绍同意和殿下言和,并答应撤出平原国,已经尽了责任。”
“殿下再怎么指责,都无济于事,袁绍都可以推搪。”
贾诩说道:“老夫认为,袁绍的后手,必定会让人对抗殿下。”
刘宣眼珠子转动,心中思考了后,说道:“如果袁绍真的是安排人抵抗,反而并不困难。袁绍要撤出平原国,最多是支持粮食和武器,包括支持士兵。但没有袁绍的谋士出谋划策,没有张颌、高览这样的名将,袁绍扶持的人,能挡住我们的大军吗?根本不可能。”
贾诩道:“殿下言之有理。”
刘宣眼中闪烁着精光,忽然说道:“在这个时候,我倒是想起了刘备。”
郭嘉忽然道:“殿下英明!”郭嘉也是一点就通,袁绍要扶持抵抗刘宣的人,思来想去,刘备无疑是最合适的。
论威望,刘备有威望。
论人脉,刘备有人脉。
论能力,刘备也有能力。
最重要的是,刘备和刘宣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郭嘉脸上挂着期待的笑容,说道:“殿下,如果袁绍真的让刘备留在平原国抵抗,这件事就有意思了。”
刘宣微微一笑,道:“我希望是刘备。”
贾诩说道:“为了关羽吗?”
刘宣点头道:“不可否认的是,关羽是沙场上的绝世猛将。上一次,我利用刘备、张飞的性命迫使关羽做出选择。”
“关羽为了刘备和张飞的性命,选择归顺我。”
“这一次再是刘备抵抗,等我拿下刘备和张飞,可以再一次的让关羽卖刘备人情。人与人之间,即使关羽忠于刘备,但忠心并不是能持续的。”
“尤其是关羽义字当先,是一个讲情义的人。”
“我给他的恩情越来越重,他对刘备的忠心会越来越淡薄。”
刘宣眼中闪烁着自信,说道:“到了那时候,关羽会逐渐的接受现实,会一点点的归顺我。至于刘备,不让关羽对上刘备便是。”
本是商量对付袁绍的事情,稍微转换一个角度,又涉及到了关羽。
一员虎将搁在麾下不用,那是浪费。
所以刘宣才百般设计。
郭嘉轻叹道:“为了关羽,殿下可谓用心良苦。”
刘宣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郭嘉点了点头,赞同刘宣的说法。
大方向定下,刘宣和郭嘉、贾诩商量了细节,便等着第二天的道来。次日一早,刘宣晨练完,吃过早饭,就踩着时间点朝约定的地点行去。
这一次前往,刘宣带了军队。
大军列阵,刘宣吩咐士兵摆上案桌。
刘宣坐下后不久,袁绍带着大军抵达了。
袁绍落座,神色自信。
刘宣开门见山的道:“袁冀州考虑了一天,打算怎么谈呢?”
袁绍眼神光芒闪烁,掷地有声的道:“靖王开出的三个条件,有两个条件不行,道歉不可能,赔偿不可能。本官唯一能做的,就是带兵撤出平原国。本官的条件很简单,如果靖王愿意谈和,我们握手言和,如果靖王不愿意,本官乐意一战。”
此时的袁绍,开门见山的抛出了条件。
袁绍昨天已经见识了刘宣嘴巴的厉害,和刘宣争辩实在是自讨其辱,所以这一次的谈判,袁绍很干脆。
刘宣说道:“袁冀州给我出了一道艰难的题目啊。”
袁绍笑了起来,得意的问道:“真的很难吗?”
刘宣点头,正色道:“真的是很难,因为我考虑是否开战。”
袁绍脸上的笑容一下绷紧,眼神有一丝紧张。开战的结果,不是袁绍希望的。他表情瞬间恢复平静,淡淡道:“是战是和,全在靖王一念之间。”
刘宣轻叹了一声,正色道:“既然袁冀州如此的有诚意,本王再拒绝,就显得无礼了。本王是年轻人,最不怕吃亏,本王同意握手言和。”
袁绍听了后,心头大骂。
你吃亏?
你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好处,还吃亏?
袁绍心中吐槽,但还得做出一派镇定的表情,说道:“既然握手言和,那就以三日为限。三天后,本官全面退出平原国,靖王再接管平原国各县。”
“好!”
刘宣点了点头。
“告辞!”
袁绍不再多言,转身离开。往回走时,袁绍嘴角噙着笑容,心想:“刘宣,等着我送给你的大礼吧。”
刘宣望着袁绍离去的背影,眼中也有笑容。袁绍肯定会安排刘备的,恰巧,刘宣需要刘备出来,以解决关羽的事情。
第421章 弃子田丰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时间进入九月,秋风起,天气仍然暖和,但入夜后,却多了一丝的凉意。
刘宣抽取了九月的奖品,这一月的奖品很普通,是一盒感冒药。刘宣把药品收起来后,就不再关心抽奖的事情。
刘宣的注意力,集中在袁绍的动作上。源源不断的消息从前线传回,刘宣翻阅了递上来的消息,袁绍已经撤军了,各县的兵力也陆续退走。
袁绍撤退,刘宣则稳扎稳打的前进。
一方面,派人接管各县;一方面,出告示稳定人心。
刘宣麾下的大军朝平原国治所平原县推进,稳稳的逼近。与此同时,和太史慈对峙的张颌也退军了。
太史慈进军,也朝平原县赶来。
大军赶路,消息不断传回。
刘宣乘坐马车,和贾诩、郭嘉一起。
刘宣表情肃然,正色道:“根据前线打探到的消息,袁绍往平原县撤退,同时也派兵进驻平原县。由此观之,袁绍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是打算扶持刘备留在平原县,借以抵抗我们。”
顿了顿,刘宣又道:“袁绍或许没有真的想依靠刘备挡住我,但刘备能拖延时间,甚至是消耗我们的兵力,借机削弱我,袁绍就达到了目的。”
贾诩说道:“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不过平原县不简单,一方面是平原国的治所,另一方面在刘备主政平原国的时候,加固了平原县的城池,疏通了平原县的护城河。如今的平原县,算是一座坚城。要攻下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刘宣点了点头,吩咐道:“多安插一部分锦衣卫的人在平原县,以备后用。”
贾诩笑道:“殿下放心!”
刘宣道:“除此外,我要最详细的平原县情况。”
“是!”
贾诩点头应下。
在贾诩的主持下,锦衣卫高速的运转起来。
刘宣不断的往平原县推进,而这时,袁绍带兵退到了平原县。
袁绍分兵六千给刘备,又把所有的粮食都给了刘备。袁绍给予的粮食相当多,至少足够刘备的士兵吃上半年,武器、甲胄等更是不可胜数。
只要刘备能抵挡刘宣,粮食、器械就不是问题。
袁绍看向刘备,眼神凝重,道:“玄德,本官答应了刘宣撤军,接下来,本官不可能再明目张胆的支援你。在某种程度上说,你是孤军。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刘备神色平静,回答道:“袁冀州放心,在下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刘宣久攻不下,无法夺下平原县,就只能撤军。那时候,在下还可以光复平原国。”
刘备的打算也简单,守住平原县。
他没有一次就杀了刘宣报仇的打算,毕竟不现实。
以袁绍给他的兵力,以及他退入平原县再征兵,势力也不足,最多是守住平原县。
要杀了刘宣报仇,肯定是不现实的。
唯一的机会,是先守住平原县。等刘宣撤军后,刘备再趁机夺下平原国,发展实力,再借助袁绍的支持,逐步扩大势力,报仇雪恨。
忽然,刘备道:“袁冀州,在下有一个请求。”
袁绍道:“什么请求?”
此时的刘备,对袁绍来说有很大的价值。
只要是不过分的请求,袁绍都打算同意。
刘备正色道:“在下要抵挡刘宣,武将有三弟,他武艺高强,能上阵杀敌,倒是不缺武将。可身边缺少出谋划策的人,恳请袁冀州借调一员谋士,助我抵挡刘宣。”
事到如今,刘备知道自己的短处是缺少谋士。
这一次袁绍要利用他,便是他的机会。
所谓的借调,在刘备看来,这不过是一个由头罢了。只要袁绍安排了人在他的身边,刘备相信凭着水磨的功夫,一定能让对方渐渐的归心,最后变成归顺他。
这,又是刘备的私心。
刘备看向袁绍,眼神清亮,没有半分的诡谲心思。
袁绍听后,却沉默了下来。
借调人在刘备的身边,好处坏处都有。
好处是人在刘备的身边,相当于安排了一个探子,可以监视刘备的一言一行。坏处是,平原县陷入危机,一旦平原县被刘宣攻陷,安排的人容易陷入危机。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他有足够自信,相信麾下的人不会背叛。
所以,袁绍考虑的又不同。
一时间,袁绍犹疑不定。
然而,袁绍也觉得刘备所言有理,只要有人替刘备出谋划策,在城内兵精粮足的情况下,抵挡刘宣是事有可为的。
一旦把刘宣拖在平原国,将是巨大的收获。
两害相权取其轻,袁绍觉得应该派人。
袁绍的目光,落在了田丰身上。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田丰,这个老是顶撞他的人。袁绍盯着田丰,沉声说道:“元皓,刘玄德需要一个谋士协助。你愿意留下来,协助刘备吗?”
田丰闻言,心中轻叹。
作为一个谋士,田丰知道平原县的结果。
如果刘宣采取围城的计策,平原县就成了一座孤城,加之袁绍不能明目张胆的救援,那么刘宣就算不攻打城池,也可以困死平原县。
困死平原县的时间,只是长短罢了。
或许三个月,或许半年,甚至是一年,可终究是孤军。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田丰眼中,留在平原县就等同于孤军。
然而,袁绍已经下令了。
田丰神色无奈,拱手道:“卑职遵命!”
袁绍点头道:“元皓、玄德,平原县很重要,但也没有必要死守。一旦真的守不住,立即撤军,安全为上。”
“是!”
刘备拱手应下,脸上笑容灿烂。
有了田丰的协助,刘备留在平原县,就有了更大的把握。
袁绍道:“该安排的已经安排妥当,该做的也已经全部做好,本官这就率军离开。平原县,交给你们了。”
“是!”
田丰和刘备拱手应下,目送袁绍离开。
等袁绍率军离开后,刘备道:“元皓先生,城里请。”
“请!”
田丰点头,跟着刘备一起入城。
大军进入平原县城,刘备和田丰商议后,就开始迅速的构筑防御工事。
事实上,平原县有护城河,形成了第一层保护。所以要强攻县城,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刘备在田丰的建议下,在城外弓箭射程范围内,不断的挖掘壕沟,铺上铁蒺藜,摆上拒马。
一处处防御工事,不断搭建起来。
城楼上,檑目、投石车、滚油、石块等防御的器械,也全都准备就位。
一切就绪,就等刘宣的抵达。
第422章 围三阙一,虚留生路
刘宣率领大军抵达了平原县城,大军驻扎下来。
军营距离城池,不过五里路。
营地立下不久,刘宣带着郭嘉和贾诩到了距离营地最近的一处高地,居高临下的打量平原县城。如今的平原县城,可以说是一座孤城。
刘宣拿着望远镜,居高临下的俯瞰。看完之后,刘宣把望远镜交给郭嘉,等郭嘉看完后,又交给了贾诩。
三人看了后,表情都颇为凝重。
县城的布防,相当不凡。
要攻破平原县的城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贾诩说道:“殿下,县城不仅有护城河,还有瓮城存在。单是这一点,想强攻平原县,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过望远镜看下去,可以清楚的看到城楼上的布防。”
“县城的四座城门距离甚远,但士兵安排合理,可以相互支援。加之县城的东门和北门外地势平坦,没有掩体,想借助掩体强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贾诩表情肃然,说道:“根据探子传回的消息,刘备威望甚高,百姓很是拥戴。刘备有百信基础的情况下,要强攻县城,恐怕要耗费些心思。”
郭嘉点了点头,道:“上一次和刘备对战,刘备在排兵布阵上很粗糙。这一次,却精准细腻,条理清晰,前后差别很大。我认为刘备身边有能人,但纵观刘备的身边,一直没有厉害的谋士,我断定袁绍安排了谋士协助刘备。”
不得不说,细微之处见真章。
郭嘉从城内的布防,以及士兵的安排,做出了合理的推测。
贾诩道:“我会尽快的探听刘备的情况。”
刘宣看了眼县城,沉声道:“县城的大体情况,我们已经清楚了。走吧,先回营地。等回了营地后,我们再考虑这一战该怎么打。”
“是!”
郭嘉和贾诩齐声应下。
三人下了山,刚回到营地,史阿就急匆匆的走来:“殿下,关羽要见您。”
刘宣道:“请到我的营帐。”
“是!”
史阿得令,转身下去安排。
刘宣看向贾诩和郭嘉,道:“你们到了我的营帐,先在内中等待。”
“是!”
两人闻言,都明白刘宣的意思。
这么做是为了顾全关羽的面子。
刘宣刚回到营帐一会儿,关羽就来了。他进入营帐中,抱拳道:“见过殿下。”
“不用多礼,坐!”刘宣摆手让关羽坐下,便开门见山的问道:“云长找我,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关羽的脸上,表情略微尴尬。
面对刘宣,关羽有些忐忑。
毕竟是有求于人!
关羽深吸口气,正色道:“某家前来,是请殿下网开一面,给刘备一条生路。至少,饶他一命。”刘备驻军平原县,关羽听士兵说了。对于刘备和刘宣的争斗,关羽不看好刘备。
论兵力,刘备没兵力。
论人才,刘备没人才。
论士兵的战力,刘备更是不及多矣。
在关羽看来,刘备必败。
刘宣盯着关羽,眼神平静。恰恰是这平静的眼神,让关羽浑身都不自在,仿佛有钢针扎在身上。关羽一咬牙,撩起衣袍跪下,道:“某家只求殿下绕刘备一命,某家愿为殿下效力。”
刘宣问道:“云长,值得吗?”
一句‘值得吗?’,关羽身形一颤。
是啊,值得吗?
关羽思考了片刻,神色坚定,回答道:“刘备对某家有知遇之恩,更有兄弟情谊,不论值得与否,某家都必须这么做。某家恳求殿下网开一面,饶刘备一命。自此,某家为殿下效命,生死不悔。”
刘宣嘴角噙着一抹笑意,说道:“到了这时候,还自称某家吗?”
关羽愣了下,旋即露出狂喜神色。他以头叩地,感激道:“卑职关羽,拜见殿下。”
事实上,关羽也颇为意外。
没想到,刘宣竟是爽快的答应了。
刘宣缓缓道:“攻打城池不可能停下,但本王拿下了县城,如果刘备逃走,本王任其离开。如果生擒了刘备和张飞,本王再次释放他们。”
关羽抱拳道:“谢殿下。”
刘宣道:“你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便是对本王最大的答谢。”
“是,卑职必不负殿下厚望。”关羽道:“卑职告退!”
刘宣颔首,关羽转身退下了。
郭嘉和贾诩走了出来,郭嘉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说道:“袁绍留下刘备驻守平原县,反而给了殿下一个机会。关羽之前有不甘之心,但他这次欠殿下这么大的恩情,对刘备会逐渐放下了。纵然心中怀念,他也会站在殿下一边。这一局未开战,殿下已经胜了一场。”
刘宣笑道:“都是袁绍配合得好。”
当即,刘宣派人把太史慈和徐晃喊来。
众人齐聚,刘宣说道:“平原县城坚固,如果强攻,会耗损无数的兵力,而且还不一定能拿下。这一战,恐怕得另觅他法。”
众人闻言,脸上都有着沉吟神色。
片刻后,贾诩道:“老夫认为在定下破城之计前,有三件事情要做。”
刘宣道:“文和先生请说。”
贾诩捋着颌下胡须,缓缓道:“第一,采取‘围三阙一,虚留生路’的大方针。我们的军队,包围县城的西门、北门和南门,留下东门作为生路。实际上,东门是通往漯阴县乃至于济南国的,是我们的腹地。刘备如果从东门撤出,反而会陷入伏击圈。”
“第二,派遣一支军队在冀州通往平原国的关卡驻扎,防止袁绍另立名目,安排士兵扮作贼匪等前来支援。”
“第三,让人在城内造谣生事,再派遣士兵在城外大喊,甚至投射书信,劝说士兵投降。要动摇百姓,最直接的是赋税。殿下之前有免除赋税的例子,这一次,便说靖王来了不纳粮,只要归顺殿下,就免除赋税。动摇了民心,就动摇刘备的军心。”
贾诩神色自信,说道:“三管齐下,足以令刘备头疼一阵子,更让他的军心受损。对我们接下来行事,会容易许多。”
刘宣闻言,眼中露出赞同神色。
当即,刘宣吩咐太史慈派遣一队士兵,前往关卡驻扎,防止被偷袭。又让徐晃安排大军,按围三阙一的计划布阵。
动摇军心方面,一是贾诩的锦衣卫,二是让士兵行动。
这一方针下,刘宣的大军快速行动起来。
第423章 水淹之策
短短一天,平原城发生了变化。
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议论‘靖王来了不纳粮’的消息,一个个颇为意动。
人心浮动,躁动忐忑。
在城内谣言四起时,城外又有军队招降,导致刘备的士兵军心也开始动荡起来。
袁绍安排了六千精锐给刘备,这一批士兵不是平原县的,影响不大。但其余的士兵,都是从城内招揽的,士兵的家人都在城内。
家人受到影响后,士兵自然受到影响。
刘备见民心不稳,军心动荡,心中急切,赶忙找来田丰商议。
国相府。
刘备和田丰宾主落座。
刘备面容肃然,缓缓说道:“元皓先生,刘宣让人在城内造谣生事,让士兵在城外呐喊招降,动摇了民心和军心。情况紧急,先生有什么破解的办法?”
在刘备看来,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饶是刘备在百姓中有威望,但大难临头,百姓不可能站在他这边。
田丰笑了笑,道:“玄德公,这事儿其实不难解决。”
刘备精神一振,连忙道:“愿闻其详!”
田丰捋着颌下的胡须,缓缓道:“要解决这件事,得两手准备,一手拉拢,一手打压。”
“平原县城被刘宣围堵,在未来一段时间,不可能有什么赋税之类的。所以玄德公可以张贴告示,告知城内的百姓,免除未来一年的赋税。”
“这一举动,是对百姓的拉拢。”
“在基层将领和城内官员方面,允诺只要挡住了刘宣,一旦刘宣退走,玄德公夺回平原国后,将提拔他们,安排到到平原国各县担任要职。”
“这一举动,是对官员和将领的拉拢。”
田丰神色自信,从容道:“有了拉拢,必须有打压。”
“玄德公从牢狱中选出几个罪大恶极的人,直接斩杀,对外宣称是扰乱民心,其罪当诛。通过此事,杀鸡儆猴。”
“只要用利益把官员和将领捆绑起来,将领会忠心耿耿,官员会效死力。”
田丰眼神自信,道:“利益的拉拢,以及强势的镇压,平原城的事情自然得以解决。”
刘备脸上流露出笑容,拱手道:“多谢元皓先生!”
田丰摆手道:“玄德公早做准备吧。”
“请!”
刘备站起身,便转身下去安排。
当即,刘备便前往军营召集了麾下的将领。
依照田丰的计策,刘备先拉拢了麾下的将领,许以重利,让麾下的将领全力稳定军心。稳住了军中的将领,刘备又召集了平原县的官员,依葫芦画瓢,再次把官员拉拢起来,让官员稳定民心。
做完这一切,刘备才回到国相府。
在军中将领和平原城官员的通力合作下,局面渐渐得以控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军中,亦或是百姓当中,都有人被拉出来杀了,以儆效尤。
城内的局面得以控制,刘备终于松了口气。
城外的刘宣,一直忙着准备对平原县的进攻策略。
这一日,贾诩来了营帐中。
贾诩拱手道:“殿下!”
刘宣道:“文和先生,城内有什么动作?”
贾诩回答道:“根据城内传回的消息,浮动的民心和军心已经稳定了下来。通过锦衣卫传信,也确定了刘备身边谋士的身份,此人是袁绍的谋士田丰。”
“田丰?”
刘宣很是惊愕,说道:“田丰此人,能力出众,才能不凡。袁绍留下田丰,难道不知道一旦平原城落陷,田丰也将面临危险吗?”
贾诩笑了笑,说道:“殿下认为田丰有才,但在袁绍眼中,或许田丰不是那么重要。”
刘宣点了点头,不再纠结此事,问道:“田丰如何处理的?”
贾诩回答道:“田丰让刘备拉拢了城中的官员和将领,说只要守住了县城,等夺回平原国,将对他们委以重任,安排到各县担任要职。平原城百姓的赋税,也已经免除。除此外,刘备拉出了一批典型斩杀,震慑人心。”
刘宣眼眸中精光闪烁,感慨道:“敲打和拉拢,两手并用,这一手高明。”
贾诩道:“殿下,老夫想到了破城之策。”
刘宣道:“先生作何考虑的?”
刘宣一直琢磨破城的计策,始终没有合适的办法。
面对平原城这样的坚城,如果刘宣命令麾下的士兵强攻,损失必然惨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刘宣夺下了平原县,也不利于接下来的安排。
故此,刘宣一直没有未采取强攻的计策。
贾诩回答道:“老夫的办法,便是水淹之策。”
“如何操作?”刘宣问道。
要采用水淹的计策,需要太多的外在条件配合,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水淹一座城,更加的困难。
不等贾诩说话,刘宣说道:“我把兄长喊来,一起商议。”
当即,刘宣派人请来了郭嘉。
等郭嘉落座后,贾诩开口说道:“老夫走访县城四周,查看地形的同时,询问了周围熟悉天象的老农,得知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有绵绵秋雨。”
“老夫的计策,便是借此而成。”
“第一,由殿下拿出钱财和粮食作为报酬,以招募……;第二,……”
“只要计划开始实施,刘备便无法逆转了。刘备能做的,或是出城开战,或是困守城池。可刘备一旦出城,必然大败。”
“所以刘备唯一的选择,就是眼睁睁的看着计划进行。”
贾诩眼神锐利,道:“这一战毫无悬念。”
郭嘉思考后,一副赞同神色,说道:“根据天象显示,最近的确会有大雨。只是贾军师的这一计策,将会消耗无数的钱财和粮食。”
刘宣思考了片刻,说道:“能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平原城。这一战,就是值得的。至于损耗的粮食和钱财,也不是什么问题。”
郭嘉道:“殿下言之有理。”
虽说郭嘉赞同贾诩之谋,但还是觉得计策过于毒辣。但目前来说,刘备顽固抵抗,根本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采取水淹之策。
刘宣喊来太史慈,迅速的安排下去。
命令传达,军中的士兵迅速行动起来,开始执行贾诩的计策。
第424章 一万百姓一万兵
“铛!铛!!”
铜锣声,在平原县城外的村落中回荡。
敲打铜锣的人是两名士兵,两人联袂而行,进入村落中,敲打铜锣的同时,高声呐喊道:“所有的人都听着,全部到村口集合,靖王有命令宣布。”
村子中的百姓一听,心中畏惧。
按照以往惯例,大多数时候,官兵来到村子里面,毫无例外的是征发民夫。
对于此,百姓很抵触。
所以士兵敲打铜锣,只有老弱出来,青壮一个都没有。
村中最年老的人名叫朱岐,祖上是书香世家,后来家道中落,流落在村子中。朱岐带着村子中的老弱百姓出来,问道:“官爷,靖王有什么命令?”
士兵扫了眼周围情况,询问道:“村子中就这些人吗?其他人呢?”
朱岐道:“回禀官爷,村子中只有这些人。”
这年头战事频繁,一旦上了战场,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来,所以朱岐回答只有这些百姓。
士兵并非追问,开门见山的道:“靖王殿下说了,要征发百姓到平原城外掘土构筑堤坝。不论老弱,不论青壮,只要前往的人运送了十石沙土到预定的位置,便给予一升粟米、五十钱。粟米和钱可以累加,运送的沙土越多,得到的粟米和钱就越多。”
“啊!”
朱岐瞪大了眼睛,布满了褶子的脸上尽是惊讶神色。
一升米、五十钱。
这对普通的百姓来说,是相当厚重的报酬。
朱岐咽了口唾沫,道:“官爷,这是真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