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皇帝分身(香港)-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0万吨的钢铁产量,看似很不错的数据。但是,大明全国的耕地都用铁犁,平均2人需要一把铁犁,便需要6000万把铁犁的需求。一把铁犁15公斤,光是铁犁这一项,一年就需要60万吨钢铁。

    而大明一年能够实现高炉炼铁20万吨,就连让全国的农民家家户户都用上铁犁都不能做到。

    事实上,整个大明用上铁犁的农户只有三分之一。绝大多数的农户,还在用木犁、石犁等等工具在耕作,。这里面,一方面是因为铁犁价格贵,另外一方面是钢铁产量低让很多农户用不上铁犁。如果铁产量规模大增,不但能够满足农户的用铁需求,而且还能通过规模生产,降低铁的售价。

    铁产量远远不够,钢产量就更悲催了!

    崇祯年间全国一年的钢产量也不到5000吨。并且,钢和铁之间的差价是20倍!而在后世。钢和铁之间的差价是很微不足道的。因为,在后世钢厂制造出来的钢铁成本差异不大。一般情况下都直接炼成钢。

    而在17世纪,钢和铁之间,地位的天差地远。冶铁容易,炼钢则需要耗费比冶炼十倍以上的人力物力。

    明朝炼钢主要是——灌钢、百炼钢等等工艺。这两种炼钢技术,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一直到明朝还在使用。

    “灌钢法”的工艺主要是把熟铁条盘成盘,生铁块塞到中间,然后泥封起来入炉烧炼,出来后砸掉泥封。从工艺本身而言。“灌钢法”是一大创举。但是,实际上“灌钢法”制造出来的钢杂质较多,钢质量不甚理想。

    杂质少的炼钢技术是“百炼钢”,宋朝《梦溪笔谈》关于“百炼钢”的记载:“予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这里面,讲述铁匠通过不断的锻打,将铁中杂质给去除,制造“百炼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也低的令人发指。更令人发指是的“百炼钢”这种低碳钢,被迷信为“真钢”,甚至上升了铁匠们信仰的程度,严重影响了中国古代钢铁工艺的发展。

    肖图白需要的是——杂质少、质量高,并且还能够批量生产的炼钢工艺。

    其实也就是肖图白令人将“坩埚炼钢法”提前攻关研究出来,。历史上,“坩埚法”是英国人洪兹曼于1742年发明,“坩埚炼钢法”是人类历史上,首个能够批量生产工具钢的创新改革。后世一直到“电炉炼钢”出现了,才取代了“坩埚炼钢法”的地位。

    “坩埚炼钢法”这种技术不外乎是将渗碳铁料切成小块置于封闭的黏土坩埚中,在坩埚外面加热,铁料继续吸收石墨中的碳而熔化成为高碳钢水,浇铸成小锭后锻打成所需的形状。钢在坩埚中熔化时,石墨碳还能起还原剂作用,发生了还原反应,各种杂质也在此过程中上浮去除。

    这种“坩埚法”之所以能够轻易练出钢,原因也是铁水与燃料被隔开了,避免了燃料中大量的杂质渗透到铁水中。炼钢过程中,钢水很多杂质上浮,可以用铁棒之类的工具,及时将杂质给捞走。因此,“坩埚法”能练出杂质少的高碳钢。

    “坩埚法”对于17世纪,应该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炼钢工艺,既解决了钢的质量问题,也能够解决钢的产量问题。

    在质量上,“坩埚法”可以直接练出高碳钢,性能超过“百炼钢”。在产量上,“坩埚法”也不逊色“灌钢法”。

    而且,“坩埚法”炼出来的高碳钢,用以打造兵器的话,属于农业时代的神兵利器。一直到工业革命爆发后,钢合金技术越来越发达,才能够制造出更锋利和坚固的武器。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技术上的问题解决后,便由国资委投资了30万两,成立一家名叫做“天津钢铁集团公司”的钢铁联合体。这座钢铁公司坐落于咸水沽,拥有1200多名钢铁工匠,修建一座日产25吨铁水的炼铁高炉,以及100多个炼钢坩埚炉形成一天之内可以炼钢05吨的产能。

    高炉炼铁,采用大明王朝非常成熟的技术,并不具备什么创新含量,也不能赚取暴利。但是,“坩埚炼钢”就厉害了,可以通过设定坩埚的形状,直接生产工具钢、兵器的毛坯,之后稍微令工匠深加工一番,就能够批量生产的钢制的工具和兵器,。

    简单说,“坩埚炼钢”既是产量大,又是利润极其丰厚的项目。单论以此法制造冷武器而言,就是一块利润极其丰厚的市场。

    明朝时期从日本大量进口的倭刀,采用的既是百炼钢工艺。日本一名职业的刀匠,打造一把质量合格的倭刀少则两三个月,多则数年时间才能被打造出来。按照半年一把倭刀低效率计算,一名日本刀匠一年仅能生产2把钢刀。

    德川幕府统一日本后,日本逐步进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代,很多武士阶级已经失业、落魄。由于日本的武器消费市场的萎缩,为武士们打造兵器的刀匠们,也混是非常凄惨。在日本当地,一把普通的钢刀仅1两银子,一把名师打造的刀也才10多两一把。

    出口大明则不同了,普通的倭刀能卖到10多两银子,一些精品甚至卖到几百两银子一把。日本的十万名刀匠,很多人都是依赖大明的需求,才勉强养家糊口。

    而“坩埚法”就比较变态了,一个炉子一次性制造10把钢刀毛坯,平均一天练出一炉毛坯高碳钢武器。这些高碳钢武器,稍微加工一番,既是比倭刀更锋利结实的神兵利器。

    一个“坩埚法”一年生产100次,可以获得1000把高碳钢刀。假设专门配5名工匠,将毛坯进行加工成合格武器。也就是平均一名工匠,一年能够打造出200把兵器!

    “坩埚法”产出武器,效率是他们的100倍,武器的质量比他们耗费心血打造的更高。而价格?呵呵,批发价1两银子卖5把,也能大获其利。零售价一把卖5两,也注定是抢手货。

    简单说,“坩埚法”出现后,至少能令日本的职业刀匠们无以为生,加速破产……而倭刀光是在大明的市场份额,一年就超过50万两规模。

    ♂♂

正文 第二二五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

    明朝时期,国的钢铁冶炼心是在南方,北方的无论开采的矿藏数量,还是高炉炼铁的规模,皆不及南方地区,。

    准确的说,北方的高炉炼铁并不甚普及,炼铁还停留在小型铁匠铺状态。

    而在南方“高炉炼铁”之类的先进技术,已经非常普及。尤其是,广东省更是南方钢铁冶炼的心。而广东省,最繁华的钢铁冶炼心,则是位于佛山。“盖天下产铁之区,莫良于粤,而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佛山的钢铁,也是源源不断的向日本、朝鲜、南洋、欧洲等等市场倾销。市场对于钢铁饥渴的需求,刺激了广东一带的高炉炼铁大为兴盛。光是小小的佛山就拥有10多万名钢铁工匠。当地不但铁匠铺林立,而且数千人的大型钢铁厂,也不胜枚举。

    采用“高炉炼铁”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冶炼生产,造成了明朝的铁价,成为了17世纪的全世界最低。在欧洲,铁还是相当贵重的物资,而在明朝铁已经很泛滥。

    甚至明朝时期,钢铁冶炼根本不是国家垄断,明朝的铁一半以上都是私人的铁厂和铁匠铺生产出来的。

    铁在明朝是不值钱的,只有钢才是很贵重!

    崇祯年间的1斤铁零售价大约是100钱,一斤“百炼钢”至少是2两银子。在后世看来,这种价格简直贵的不可思议,。但是,相对于17世纪而言。这样的价格就是廉价的代名词。

    17世纪,欧洲的荷兰、葡萄牙商人,从国购买铁,经过长途运输,贩运到欧洲,也能有一倍的利润。当然,专门贩铁卖,对于这些远洋商人来说,利益还是太少。所以,他们仅将国进口的铁块作为船底的压仓物品。维持船体平衡。到了欧洲后,再将这些作为压仓物品的国铁块,脱手出售。

    明朝的钢铁冶炼心在南方,令肖图白很无语。后世的影像,南方是非常缺少铁、煤之类的资源。当然了,17世纪而言,南方的哪些小型露天矿藏,就足以满足生产所需。一旦进入真正的工业化生产时代,钢铁冶炼心还会迁移到北方。因为本质上。此时北方很多的矿藏未被发现。但是,后世勘探经验表明。以煤炭和铁矿之类的金属资源而言,北方比南方多几十倍。

    事实上,天津地区就比较适合成为钢铁冶炼的心。因为,天津本身拥有煤炭资源,而天津周边的北京、唐山等等地区,大型铁矿、煤矿多不胜数。后世的,河北钢铁集团、首钢集团之类的超大型钢铁集团,离天津都是不太远。

    而将天津作为钢铁冶炼的心,那么不但能够获得北京、唐山等地的煤铁资源。而且山东、辽东、朝鲜等地的丰富资源。也能通过海运,便捷的运输到天津。而通过海运输送到天津的矿石资源,并不会比附近的矿山陆地运输成本要高到哪里去。

    后世,上海的宝钢集团经验证明,临海的港口成立钢铁集团,比之在矿山附近设立钢铁集团,生产和销售成本会更低。

    而天津除了拥有类似上海的区位优势之外。还拥有技术优势!像“高炉炼铁”在北方就比较不普及,所以采用这种先进技术炼铁,在北方比之普通铁匠铺,是有巨大的成本优势和产量优势的。

    天津的“高炉炼铁”的成本。平均每斤铁60钱,拥有40钱的毛利空间。

    而“坩埚炼钢”技术的出现,使得每斤钢的成本,压缩到了100钱,。这使得钢的利润,更达到恐怖的程度。

    因为,传统的铁匠们,制造一斤“百炼钢”,至少是15两银子的成本,甚至更高!并且,产量也很低!

    “坩埚炼钢”非但成本低廉,而且产量是普通铁匠的100倍!这种先进的技术出现,标志着传统工艺的铁匠们,会承受阵痛!当然,肖图白非常注重招揽传统的铁匠,用优厚的薪水,吸引他们加入钢铁厂上班。无论如何,新技术出现后,将会碾压旧手艺的生存空间。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接受新技术,将会获得比以前更高的收益!而抱残守缺的人,将会被历史洪流碾碎!

    历史上,“坩埚钢”在英国被发明之后,就曾经遭到英国的铁匠们集体抵制。洪兹曼用来制造“坩埚钢”的铺子被铁匠们砸毁,洪兹曼迫不得已离开英国。最终,洪兹曼以“坩埚炼钢”制造的钢铁产品向整个欧洲销售,廉价的钢铁产品造成英国抵制这种先进技术的工匠们纷纷破产。

    而由于铁的利润并不高,“天津钢铁集团公司”高炉冶炼出来的铁,除了少数供应给“天津军械厂”用以生产武器之外。其余的铁产量,皆作为“坩埚钢”的原料。

    “坩埚钢”直接打造成工具、农具、冷兵器,或者干脆是钢锭,对市场进行销售。

    高碳钢又有别称是工具钢,工业生产所需的各种钢制工具,离不开高碳钢。能够量产高碳钢,对于升级工业体系,有着巨大的意义。

    农具直接高碳钢制造,不但比铁制的农具锋利,而且还更结实耐用。

    高碳钢打造的刀、剑、斧头等等冷兵器,在这个年代也属于绝世神兵。

    “铁的利润太低,这点辛苦钱赚的太头疼了,暂时忽略不计吧!仅算钢的利润,假设,我厂一年能生产50万斤‘坩埚钢’,‘坩埚钢’价格与百炼钢相同——那么,我们一年可以获得100万两银子的收入,而成本仅是5万两银子,!95万两利润,比我们投入的30万年的资本要高2倍多!”肖图白兴奋的表示,“通过这么鲜明的对比。我们应该更清醒的意识到,什么叫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独门垄断的科技就是暴利’了吧!”

    众多工匠纷纷了然于心,振奋道:“当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独门垄断的科技就是暴利!”

    “为了厨获得暴利,我们首先要对‘坩埚钢’技术进行严格保密!至少,我们需要垄断这门技艺五年以上!五年以内通过利润,我们建立产量更大的高炉,让铁的产量暴增、成本降下来。根据‘坩埚钢’的原始工艺。研制更多的创新技术。力保将来哪怕‘坩埚钢’原始工艺已经非我们独有,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通过技术的创新,获得更多的利润!”

    肖图白鼓励:“对于创新的工匠,我并不吝啬。此次,立下头等功劳的三名工匠,李铁柱、王大有、贺铁牛三位,各自奖励工厂1%的股份。其余,参与攻关项目的,奖励100两银子。当然。也可以用这100两银子折算成为工厂的原始股。在保证工厂生存、发展所需的资金之外,工厂的利润按照季度分配。确保三分之一的利润分配给股东……”

    李铁柱、王大有、贺铁牛三人皆是比较喜欢动脑筋,并且有一定化知识的铁匠。而且,读了不少金属冶炼的技书籍。如果是后世,他们都会被当做技术大牛,被国家供着。但是在明朝,他们匠户的枷锁,令他们每个年需要有几个月时间,免费为朝廷劳作。并且,匠户世家。世代是匠人,不能参加科举,永远不能成为统治阶级。

    因此,匠户的地位,在明朝一向是不高的。这种身份并不是特权,而是拥有歧视性的压迫身份。不少的匠户,有了钱之后。往往选择上下打点,脱离匠户身份,其子孙后代一般也选择种田、经商、读书,很少愿意祖祖辈辈一直担任匠户。

    而特区。没有所谓的匠户身份,只有“技术工”。其,“技术工”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担任的,需要去考试。

    特区的技术工种按照——铁工、木工、船工等等不同工种分类,。并且还有8个等级。一级工是入门技术工人,一直排到8级工。

    事实上,特区最高级别的技术工,也才有级工暂时仅存在于理论,7级工除了手艺之外,还需要留下影响力巨大的技术论,推动技术向前发展。而8级工,则必须是研制出蒸汽机、发电机之类逆天的存在,才有资格获得。

    事实上,特区的工厂,也是按照技工的等级,开出不同的薪水。一般,能够达到3级技工,已经能够拿到10两银子的月薪。每升一个等级,月薪至少翻几倍。

    李铁柱、王大有、贺铁牛三人的技工评级,也才是铁匠6级,工厂给予的薪水是月薪150两银子。做到这般的程度,光靠着薪水,他们的收入,已经不逊色千亩良田的地主。若是谁有本事,达到了7级、8级的水平,到时候恐怕年薪会是几万两的代价供着。

    随着肖图白的解说下,现场70余名“坩埚钢”项目的参与工匠,纷纷的决定将现金奖励折算成公司的股份。

    因为,钢铁在这个年代,不单单是产品这么简单,甚至还可以被视为仅次于金银的硬通货币。

    农业时代许多大户人家储备财物,首先是购置田产、庄园,等到田产庄园之类的固定资产财富,很难兼并扩张的时候,地主们开始储备金、银、铜钱等等货币。除了金银、铜钱之外,有时候大户人家也将铁锭、钢锭作为财产,储备在仓库里面。

    因为,铁和钢能够储备很长时间,最多仅是表面生锈,里面大多数的金属,皆是能够保存很久。和平年间,钢铁能铸造农具和铁器使用,遇到乱世,家族储备的钢铁资源,也能够打造成兵器,用以自卫。

    总而言之,钢铁在这个年代,也能够当做钱去使用,绝大多数的财主,都会很乐意在家的仓库储备一定的钢铁。

    ♂♂

正文 第二二六章 钢铁的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17世纪冶炼钢铁这门生意,与铸造铜钱、开采金银矿山,没有本质的区别,。om因为,这是一个钢铁,也能被当做钱使用的时代。

    中国、朝鲜、日本、欧洲等等文明国家,普通的小家族仅储备金银货币,而一些上档次的家族更乐意与储备钢铁,。尤其是钢——五斤钢至少能换一斤银,用先进的技术炼钢,甚至比西班牙人在墨西哥殖民地冶炼金银,更加有前途。

    工匠选择将银子折算成天津钢铁公司的股票,毫无疑问是非常有远见的买卖。肖图白对于他们的选择,更表示赞赏。

    因为,这标志着股份制文化,在特区已经深入人心使然,也标志着特区政府的信誉,甚至是高于大明朝廷的。崇祯年间缺钱,制造了一堆劣质铜钱,以至于商家几乎拒收崇祯通宝。而崇祯皇帝想过恢复宝钞印制,召集一些富户,用一折的低价将印刷的宝钞发给商人,结果商人们纷纷避而不见,因为大明的宝钞,信誉早就破产,连废纸也不如。

    而在特区,一些国营企业公司发行的股票,成为了商人、官员、员工们踊跃拿着真金白银抢购的稀缺物资。虽然,特区没有成立专门的股票交易所,但是股份制的信誉,已经是深入人心,人们相信这些股票不是废纸,而是代表某个公司的权益份额。

    当然,私营企业的股票,暂时还未获得民众信任。但是。特区政府所设立的一些企业,股票甚至能够当做货币去使用。

    尽管股份制发展的非常迅猛,但是肖图白还未成立专门的股票交易市场。股份制是好东西,但是股票市场并不是好东西。

    因为,股票市场一旦成立,人心就会变得更浮躁。人们热衷不断的买进、卖出倒腾股票,而不是股权当做恒产一般持有。

    特区的股份制文化,更多是将公司的股权视为“恒产”,希望持有股票的人,应该是公司的合伙人以及员工。

    尤其是。让员工们持股意义更是重大,让员工感觉到公司有自己一份,每天的劳动,也是给自己的股权创造效益。

    肖图白暂时不准备成立股票交易市场,这倒不是对于投机者的反感,反而是对投机者的同情和保护,。一旦证券市场开启,投机者们热衷于不断交易,每一次交易都是要上缴印花税和手续费的。事实上,证券市场的投机者。绝大多数都处于输的概率。输并不仅仅是判断错了涨跌行情,而是一次次的向市场缴纳手续费。如果按照每次交易需要千分之二的手续费来算。一年250次交易日,每天都做出一次买进和卖出。那么,一天上缴千分之四手续费,一年上缴相当于本金的百分之百的手续费。投机者如果不能赚到比手续费更多的差价,便会导致亏本。热衷于不断交易的投机者,哪怕时常中有无数优秀公司的股票,但是他们依然会败给手续费,或者说败给自己。

    与勤劳的投机者们概率偏输相对。“懒惰”的投资者们,概率偏赢。因为。投资者投资一家好公司后,往往经常研究公司的经营状况,但是只看而不轻易买卖,减少了向市场缴纳手续费的次数。于是,投资者输赢概率主要是和公司的盈利相关。

    员工持股,一般都属于长期投资者,概率偏赢!事实上。一家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持有,一家公司的员工是最清楚。愿意持有一家公司股票的员工,皆是对公司前景有着乐观的看法。

    而让员工持股,也能淡化资本与工人之间的区别。并且。优秀公司的股票,能够孵化大量的资本家。哪怕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员工,如果能够跟随公司成长。假设一家公司每年盈利25%,十年即可增长十倍,而三十年能够增长一千倍。这样的公司,在公司规模很小的时候持有股票,退休的时候,哪怕小股东也纷纷成为了资本家。工业时代,很多行业发展是看不到瓶颈的,有生之年看到资本增长一千倍一万倍,并不是不可能。

    而农业社会,一名佃农根本不能分享地主兼并扩张的成果,也不能做到年轻时候有一亩地,年老的时候通过经营一亩地复合增长至1000亩地。

    事实上,肖图白认为,中国古代历次资本主义萌芽,未蜕变为真正的资本主义,除了对于工业和科技的重视不足之外,更重要的没有产生大量孵化资本家的制度。股份制利用得当,其实是可以大量孵化资本家的,从而推进农业社会向资本社会转型,。

    从某种意义而言,股份制对于资本社会的重要性。如同中国儒家社会以科举制为基石一般。

    中国的儒家社会出现的科举制,令很多原本寒门子弟,拥有了当官变成了官绅地主阶级的机遇。于是,寒门子弟中的精英,纷纷转化为儒家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历朝历代,这些地主官绅,皆成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主力军。

    同样,股份制的出现,能够大量的孵化资本家,他们也是资本社会的维护者。欧洲的历史证明了,资产阶级是传统地主贵族们的掘墓人。自资本势力壮大后,资产阶级为了争夺自己的利益和话语权,粉碎了传统农业贵族们的统治,让欧洲进入崭新的资本时代。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每次皆不能开花结果,是资本力量还太弱小,没有向地主集团争取话语权的资格和勇气。甚至,中国农业社会的规则太过于顽固,使得很多拥有资本的商人,大多是选择回归乡村变成了地主官绅。

    当然,“天津钢铁集团公司”的成立。也是特区政府税收制度的新机遇。按照洪武皇帝颁布的税率,钢铁冶炼的税率是“三十税其二”。比之普通的商业税“三十税其一”,要高了一倍。也就是说,钢铁厂能够征收666%的税率,这是政府税收的突破性进展。

    实际上,明朝如果能严格按照666%的税收,对全国的钢铁工厂进行征税,那么大明朝廷的财政根本不会缺乏。

    明朝一年钢铁冶炼的收入能够达到4000万两白银的价值,按照法定的税率,理论上可以征收到260万两税银。

    但是。明末的矿税已经名存实亡,一个省仅能收到几千两矿税,全国的矿税加起来收到的不超过20万两。而之所以税制败坏至此,也是因为明朝士大夫与皇帝利益不一致。士大夫们与地方豪强勾结,以抗税漏税为荣。朝廷向地方上的豪门收取合法税收,则被认为的鱼肉乡民,。最终,豪门抗税节节胜利,朝廷不断废除所谓的“恶政”。然后,底层的农民就活不下去了。有钱人都不交税,自然就将负担压在社会底层。

    说句诛心话。自古叫嚷不要与民争利者,皆是豪门权贵。因为,自古以来只有权贵是“民”,老百姓是泥腿子,一般是被忽视的。

    真正意义上讲,与泥腿子争利,才是罪大恶极。与“民”争利的行为,要大大鼓励,因为从“民”身上刮到更多利益。泥腿子们的负担就轻了。而且,朝廷不与“民”争利,就意味着朝廷已经被这些“民”控制了,真正底层的泥腿子们就会遭殃了。

    古代任何一次朝廷向“民”妥协,都是亡国的朕兆。这些占据全国人口不足10%的“民”越是被喂饱了,国家就朝亡国的深渊迈进了一大步。

    天津的特区,征收矿税、商税。其实仅是严格执行大明的税法。这年头,除了特区以外,恐怕没有那个地方政府在认真执行理论上的税法。

    ———————

    穿越明末,最初一段时间肖图白一心想要逃到南方。但是。随着对于天津的经营发展后,去南方的心思逐渐淡了。

    让皇帝分身去南方,仅是为了掌控住中央的权势,利用皇权来给特区的发展保驾护航。此时的肖图白,对于明朝的文官、武将,皆无所畏惧。

    事实上,连满清肖图白也并不是很怕,更别说其他的军事威胁。

    正常情况下,皇家新军野战中,能与清兵一比一战损。有工事可守的情况下,皇家新军能抵御5倍以上鞑子的进攻,并且在防御战中,让鞑子流尽鲜血。

    如果不是满清拥有20万八旗兵,以及能够从蒙古调动30万仆从军队,在人数上拥有巨大的优势。肖图白早就提兵去北方扫清伪清势力。

    连亚洲最强盛的满清军事集团,肖图白也丝毫不畏,。更别提农民军和明军了。

    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军,战斗力其实很渣的!之所以剿不灭,是因为天灾造成大量农民破产。每次农民军被杀的七零八落,又会有新的破产农民加入。也正是李自成他们并非是硬仗锤炼出来的,而是天灾帮助才造成的声势,所以遇到关宁军和满清军队,短短几个月就就迅速席卷天下变成灰飞烟灭。

    而明军在数量和规模上,此时拥有150万人,但是分散全国各地驻守。一次最多能够抽调出20万机动的兵力。而且,大明至少有一半是军阀化了,在名义上有朝廷大义压制,令他们不能合法对天津产生威胁。

    哪怕军阀部队冒着天下大不韪,进攻天津特区,恐怕也会陷入目前20多座大型棱堡城市群组成的屠宰场中。棱堡之间,交叉活力向城外任何一处空隙投射子弹、炮火。进入了棱堡群,哪怕有十倍军力,也之只能不断承受饱和火力的地毯式屠杀。

    葛沽、咸水沽的棱堡,已经初具规模。而汉沽、塘沽的棱堡,还在破土动工,未来关是这四个地区的棱堡,加起来恐怕会超过60座。这将成为远东最恐怕的棱堡要塞群。当然,棱堡仅是外层有城墙,内部还是花园式的工业城镇。完全按照几何图形规划,如果能够从高空俯视,每一座棱堡,皆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精品。

    虽然,棱堡的城墙,对于交通是有一定程度的妨碍。但是,为了军事安全的目的,棱堡城墙,是利大于弊的。

    “天津钢铁集团公司”的成立,也是肖图白天津的防御能力有信心的标志。否则,他也不敢将“坩埚钢”这种逆天的工艺提前弄出来。

    肖图白对于天津周边安全形势的信心,除了因为棱堡之外,更重要的是军队本身的素质和特区的军事动员潜力。

    以皇家新军和天津水师为主力的特区军队,除了采用近代化的武器和训练之外,更重要不断有退伍老兵,加入机关、企业、学校,担任“体育”、“军训”教官,。整个特区不断兴起的工厂、学校,每个月皆会抽出3天时间,让学生、工人进行军训。

    这些军训,表面上是以“强身健体”、“培养团队精神”为理由。但是,却是增强了特区全民的军事素养,一旦遇到紧急的战争状态,特区随时能够从20万人口中,抽调出5万青壮年,最快速度完成扩军。

    这种动员力,也是来自于工业化集体劳动,和近代化的学校生活。

    用肖图白的眼光来看,工厂的管理模式与军事是非常接近的,工人稍微适应一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