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皇帝分身(香港)-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那……又何必用40万两去收买民心?5万两、10万两不行吗?”公主是个好奇宝宝。

    肖图白说道:“这是暴利!暴利天然是会被仇恨的!尤其是,我们生产达官贵族用的奢侈品,普通人根本不能消费得起,就更会产生仇恨、不满。越是如此,我们越需要拿出更多的利润,去收买民心,树立一副好的形象!”

    在肖图白的不断解说下,三名女孩开始逐渐意识到,散财其实是为了更好保住财富,她们的目光逐渐变得深邃起来。这个道理,是20世纪之后,才被资本家们领悟出来。19世纪的资本家,很多都是野蛮剥削,很少回报给社会。最终,**出现了,资本家感觉到工人们越发的对其反感。于是,一些老牌的财阀,开始放弃了野蛮剥削,将自己打扮成为乐善好施的善人。

    当然,准备拿出一半的暴利去做善事,肖图白还是要规划一番。其中,10万两准备设立奖学金,资助特区的底层学子们专心读书。10万两用于成立一座大型图书馆,增长民众的阅读量。10万两用于购买食品,救济一些赤贫的民众。10万两用于资助贫穷的患者,救人与危难中。

    而为了确保这些钱,能够被妥善的使用。肖图白准备成立“公主爱心基金会”,聘请一些有志于慈善事业的热心青年人,从事这项伟大的事业。

    w

正文 第二二三章 皇城岛海战

    渤海是典型的中国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如同两支巨臂,将77284平方公里的渤海海域,完全纳入中国内水的范畴,。整个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海港城市最多,经济最为繁荣的三大经济圈之一。渤海经济圈、长三江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这三大最繁荣的经济圈,在明朝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

    相对于安逸的珠三角、长三角而言,渤海地区面对着野心勃勃的满清军事集团的威胁。而使得渤海地区注定不能全力发展经济,而要消耗大量军费开支用以对抗军事威胁。

    鉴于当前的局势,天津经济特区采取,陆上多造棱堡,多储备大炮、弹药,以防御战为主。而在海上,则采取积极态势,消灭满清的水师和海岛上的据点,维护海上商路的安全。事实上,只要海上商路畅通,天津经济特区,每时每刻经济力量都在增长。而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特区的军事力量也是逐步的水涨船高。

    用肖图白的话来说:“我们一天天的在发展,并且要让敌人一天天的被削弱。这种积小胜为大胜,不断能够给我军锻炼出优秀的官兵,为将来扫平天下、收复故土、开拓进取等等战略目标做准备。”

    皇家新军已经通过多次战场锤炼,死伤大量的官兵,也锻炼出了优秀的骨干。在此进出上扩军,不会削弱军队战斗力,只会让军队在数量上获得了长足发展。而天津水师官兵。也必须要通过不断的战斗,才能够获得肖图白的认可,为将来扩编为皇家海军,做出充分的准备。

    为了达成用小规模战争来锻炼军队的战略目标,崇祯十年七月十六日,天津海防水师以4艘宝船舰队为主战力量,16艘400料座战船,50艘哨船。总兵力2700人,火炮数量237门,火铳1500只。投石机20台可以投射“猛火油罐”。

    此时,天津水师的作战理念是以远距离攻击、火力覆盖攻击为主。而尽量避免接舷战,因为接舷战技术含量低、伤亡大。只适宜海盗使用,而不适宜近代化海军。尤其是,对于伤亡数据很敏感的肖图白,是非常反感浪费人命的战术。

    浪费人命,战损抚恤倒是其次,。主要是,浪费了苦心培养的海军人才,在海军人才的种子还未积累充分的作战经验。成长为军官之前,白白牺牲。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此刻,郑芝豹正在担任指挥舰的“汉沽号”宝船上,笑着说道:“这是我军阵容最强、火力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可惜,仅能在亚洲称雄,离欧罗巴海军强国还是有质的差距。据说欧罗巴最先进的战列舰上,一艘船上就有110多门火炮。如果集中10艘这样的战列舰,全军便拥有1000多门火炮,面对饱和的火力覆盖,接舷战根本就是送死。”

    众军官深以为然。道:“真希望,天津水师早日能装备那种给力的战列舰!”

    郑芝豹望着海上铺成方阵的舰队,道:“这就需要诸位多努力!让国师大人意识到,我们水师消灭鞑子的效率,并不逊色于陆军!”

    “正是!”众水师官兵意气风发,“欧洲列国殖民,谁不是以水师开拓!当今的大航海殖民时代。陆军仅是守门犬!”

    “那么先彻底征服渤海,再走向大洋,纵横四海!”郑芝豹豪气凛然,心中蓦然想到。自己的兄长仅满足于海上贸易,并且将贸易所赚利润,都在老家福建买了田产。而自己在家产上,远不如兄长,但是将来若是能征服四海,为大明子孙开拓殖民地。将来史书上的评价,一定会高于自己的兄长!

    熊熊的火焰,在胸中燃烧!郑芝豹心中又浮现了国师大人的名言——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

    “那么……就让我代表国师大人,传播‘真理’吧!”

    ———————

    渤海,皇城岛。岛屿上,大约有1500居民,其中有800多名,是隶属清军旅顺尚可喜水师的官兵。剩下的,是被鞑子抓捕的奴隶。鞑子用抓捕的奴隶,在岛上捕鱼、种田,用以维持军队消耗,。

    渔民张大顺、张小顺兄弟,原本是天津渔民,但是途径皇城岛躲避暴风时,却被鞑子连船带人扣押在岛上,奴役他们进行捕捞。

    脸上淤青的张小顺躺在一张草席上,道:“大顺哥,二鞑子太坏了,整天逼我们下海捕鱼。收获稍微少一点,就用鞭子抽人。更可气的是,他们只给咱们吃生鱼。我吃生鱼都快吐了,真怀念吃饭的日子!”

    张大顺也显得情绪低落道:“船都被鞑子和二鞑子们看着呢!如果没有鞑子准许,靠近渔船半步,会被杀死的!”

    “哎!鞑子们凶恶就是了,那些二鞑子们,怎么也这么坏,他们以前不也是大明人吗!”张小顺愤愤说道。

    “哼!这些忘本的二鞑子!有朝一日,大明的王师来了,我定要揭发他们。让所有二鞑子都不得好死!”张大顺对于二鞑子露出了比真鞑子还要痛恨的心情。

    毕竟,皇城岛上的真鞑子,也才有10多人,更多的是为虎作伥的二鞑子。

    在真鞑子们面前,二鞑子们像狗一样谦卑。面对被奴役的渔民们,二鞑子们像狼一样凶恶!

    正在张大顺、张小顺兄弟两人唉声叹气时。

    “轰!”

    忽然一阵巨响,在远处响起。

    张小顺愕然道:“哥,大晴天打雷了?”

    张大顺神色凝重道:“不是打雷!是炮!大炮的声音!”

    “鞑子们发神经开炮仗玩耍?”张小顺道。

    “不,鞑子们的炮台上的火炮都是小炮,。只能欺负咱渔民,根本不能打出这么响的声音!”张大顺在天津的时候,也是一名军事爱好者,参军虽然失败,但是却有幸进入到军营中,见识了各类型火炮发射的场景。因此,对于不同口径的火炮,发出的声音,比较敏感。

    “难道是海盗?”

    “海盗更不可能有这么大口径的火炮!”

    “难道是大明王师来了?”

    “对,肯定是王师!”

    两兄弟开始兴奋起来!

    于此同时。海岸上鞑子的军营、炮台。此时却陷入了一片火海中!

    “该死!是明狗来了!”

    “炮兵呢?还击!”

    “上炮台,开火,炸死明狗!”

    一片混乱中,炮台上100多名清军慌忙操着仅有的8门火炮还击。皇城岛上最大口径的火炮,还是毛文龙时代的4磅炮。

    剩下的能够打出1磅弹药的土炮。这些火炮不但威力小,而且最远射程才1里多,根本不足以对3里外的大明水师产生威胁。

    天津水师的官兵,最初看到鞑子开火,吓了一跳。

    但是。很快便开始,敌人的火炮。多时在距离舰队1里多远的地方落水,激出一朵朵的水花。

    “哈哈,加油,狗鞑子!炮弹射的不耐,比我小时候扔的石块,打的更远!”一名天津水师官兵,吹着口哨道。

    “哟,鞑子的炮台!”

    “漂亮,鞑子一门火炮自己炸膛了,!”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炮战……

    大明天津水师的12磅主炮。隔着3里向鞑子的炮台有规律的倾泻弹药。虽然,这个年代的火炮命中率是非常低下的。

    但是,16门红衣大炮,火力覆盖形成的杀伤力,也不容低估!

    轰!轰!轰!轰!……

    “清理炮膛!”炮手们用毛刷和桐油,耍着炮膛,将残火药的残渣清理干净。

    “准备弹药!”炮手们纷纷弹药装入了炮膛中。

    “开炮!”火炮的后坐力。令舰艇巨震。炮弹已经被投射出去……

    大明天津水师,连绵向岛上倾斜了200多颗12磅炮弹后,岛上的炮台死伤60多人,火炮除了被炸毁之外。更多是被抛弃在炮台上。

    鞑子们意识到,明军的火炮射程比他们远了两倍多,炮战成为了一面倒的屠杀。

    所以,岛上的清军放弃了炮台,而是登上了100多艘渔船、木排等等工具,疯狂的向天津水师舰队划来。

    显然,鞑子们想要通过接舷战,来获得胜利!

    “自取灭亡!”郑芝豹望远镜中看着鞑子们的愚蠢行为。

    随着鞑子们的船只越来越近,天津水师的编队大口径舰炮熄火,换成了其余的小型舰炮杀伤敌军。

    “轰!”血花四溅!

    “轰,!”残肢断臂!

    “轰啪啦!”一艘渔船在砸穿,数名鞑子落水。

    经过了二十多分钟艰难的冲刺,三十几艘渔船、木排,载着150多名“勇敢”的鞑子,冲到了天津水师100多米的距离。

    郑芝豹摇头:“何必呢!何苦呢!像你们这么玩海战,既没有技术优势,又没有人数优势,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火炮已经停止了,但是1500名水手,举着火铳,开始轮射了!

    “啪啪啪啪!”

    “啊!”、“我的胸膛被打穿了!”、“救命!”、“我不想死!”……

    火力交织!

    鞑子们终于悔恨、绝望了……

    这场不对称的作战,使得天津水师舰队,在登岛之前,消灭鞑子600余人主力。剩下少数的鞑子,分散在皇城岛上,已经不能构成威胁。

    战事一面倒。

    郑芝豹意气风发道:“登岛,清剿残匪!此外,派一艘快艇向天津发出捷报!”

    以舰炮为主要武器的华丽作战,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消耗的弹药价值35万两白银。

    但是,郑芝豹并不在意,肖图白也并不在意!

    只要胜利,消耗的军费算得了什么!

    而且,训练时期也需要耗损,直接将炮火轰向敌人,实战练兵起到的效果,比之日常训练更有效率。

正文 第一一三章 再战钟钱庄一

    渤海是典型的中国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如同两支巨臂,将77284平方公里的渤海海域,完全纳入中国内水的范畴,。整个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海港城市最多,经济最为繁荣的三大经济圈之一。渤海经济圈、长三江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这三大最繁荣的经济圈,在明朝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

    相对于安逸的珠三角、长三角而言,渤海地区面对着野心勃勃的满清军事集团的威胁。而使得渤海地区注定不能全力发展经济,而要消耗大量军费开支用以对抗军事威胁。

    鉴于当前的局势,天津经济特区采取,陆上多造棱堡,多储备大炮、弹药,以防御战为主。而在海上,则采取积极态势,消灭满清的水师和海岛上的据点,维护海上商路的安全。事实上,只要海上商路畅通,天津经济特区,每时每刻经济力量都在增长。而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特区的军事力量也是逐步的水涨船高。

    用肖图白的话来说:“我们一天天的在发展,并且要让敌人一天天的被削弱。这种积小胜为大胜,不断能够给我军锻炼出优秀的官兵,为将来扫平天下、收复故土、开拓进取等等战略目标做准备。”

    皇家新军已经通过多次战场锤炼,死伤大量的官兵,也锻炼出了优秀的骨干。在此进出上扩军,不会削弱军队战斗力,只会让军队在数量上获得了长足发展。而天津水师官兵。也必须要通过不断的战斗,才能够获得肖图白的认可,为将来扩编为皇家海军,做出充分的准备。

    为了达成用小规模战争来锻炼军队的战略目标,崇祯十年七月十六日,天津海防水师以4艘宝船舰队为主战力量,16艘400料座战船,50艘哨船。总兵力2700人,火炮数量237门,火铳1500只。投石机20台可以投射“猛火油罐”。

    此时,天津水师的作战理念是以远距离攻击、火力覆盖攻击为主。而尽量避免接舷战,因为接舷战技术含量低、伤亡大。只适宜海盗使用,而不适宜近代化海军。尤其是,对于伤亡数据很敏感的肖图白,是非常反感浪费人命的战术。

    浪费人命,战损抚恤倒是其次。主要是,浪费了苦心培养的海军人才,在海军人才的种子还未积累充分的作战经验,。成长为军官之前,白白牺牲。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此刻,郑芝豹正在担任指挥舰的“汉沽号”宝船上,笑着说道:“这是我军阵容最强、火力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可惜,仅能在亚洲称雄,离欧罗巴海军强国还是有质的差距。据说欧罗巴最先进的战列舰上,一艘船上就有110多门火炮。如果集中10艘这样的战列舰,全军便拥有1000多门火炮,面对饱和的火力覆盖,接舷战根本就是送死。”

    众军官深以为然。道:“真希望,天津水师早日能装备那种给力的战列舰!”

    郑芝豹望着海上铺成方阵的舰队,道:“这就需要诸位多努力!让国师大人意识到,我们水师消灭鞑子的效率,并不逊色于陆军!”

    “正是!”众水师官兵意气风发,“欧洲列国殖民,谁不是以水师开拓!当今的大航海殖民时代。陆军仅是守门犬!”

    “那么先彻底征服渤海,再走向大洋,纵横四海!”郑芝豹豪气凛然,心中蓦然想到。自己的兄长仅满足于海上贸易,并且将贸易所赚利润,都在老家福建买了田产。而自己在家产上,远不如兄长,但是将来若是能征服四海,为大明子孙开拓殖民地。将来史书上的评价,一定会高于自己的兄长!

    熊熊的火焰,在胸中燃烧!郑芝豹心中又浮现了国师大人的名言——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范围内!

    “那么……就让我代表国师大人,传播‘真理’吧!”

    ———————

    渤海,皇城岛。岛屿上,大约有1500居民,其中有800多名,是隶属清军旅顺尚可喜水师的官兵。剩下的,是被鞑子抓捕的奴隶。鞑子用抓捕的奴隶,在岛上捕鱼、种田,用以维持军队消耗。

    渔民张大顺、张小顺兄弟,原本是天津渔民,但是途径皇城岛躲避暴风时,却被鞑子连船带人扣押在岛上,奴役他们进行捕捞,。

    脸上淤青的张小顺躺在一张草席上,道:“大顺哥,二鞑子太坏了,整天逼我们下海捕鱼。收获稍微少一点,就用鞭子抽人。更可气的是,他们只给咱们吃生鱼。我吃生鱼都快吐了,真怀念吃饭的日子!”

    张大顺也显得情绪低落道:“船都被鞑子和二鞑子们看着呢!如果没有鞑子准许,靠近渔船半步,会被杀死的!”

    “哎!鞑子们凶恶就是了,那些二鞑子们,怎么也这么坏,他们以前不也是大明人吗!”张小顺愤愤说道。

    “哼!这些忘本的二鞑子!有朝一日,大明的王师来了,我定要揭发他们。让所有二鞑子都不得好死!”张大顺对于二鞑子露出了比真鞑子还要痛恨的心情。

    毕竟,皇城岛上的真鞑子,也才有10多人,更多的是为虎作伥的二鞑子。

    在真鞑子们面前,二鞑子们像狗一样谦卑。面对被奴役的渔民们,二鞑子们像狼一样凶恶!

    正在张大顺、张小顺兄弟两人唉声叹气时。

    “轰!”

    忽然一阵巨响,在远处响起。

    张小顺愕然道:“哥,大晴天打雷了?”

    张大顺神色凝重道:“不是打雷!是炮!大炮的声音!”

    “鞑子们发神经开炮仗玩耍?”张小顺道。

    “不,鞑子们的炮台上的火炮都是小炮。只能欺负咱渔民,根本不能打出这么响的声音!”张大顺在天津的时候,也是一名军事爱好者,参军虽然失败,但是却有幸进入到军营中,见识了各类型火炮发射的场景,。因此,对于不同口径的火炮,发出的声音,比较敏感。

    “难道是海盗?”

    “海盗更不可能有这么大口径的火炮!”

    “难道是大明王师来了?”

    “对,肯定是王师!”

    两兄弟开始兴奋起来!

    于此同时。海岸上鞑子的军营、炮台。此时却陷入了一片火海中!

    “该死!是明狗来了!”

    “炮兵呢?还击!”

    “上炮台,开火,炸死明狗!”

    一片混乱中,炮台上100多名清军慌忙操着仅有的8门火炮还击。皇城岛上最大口径的火炮,还是毛文龙时代的4磅炮。

    剩下的能够打出1磅弹药的土炮。这些火炮不但威力小,而且最远射程才1里多,根本不足以对3里外的大明水师产生威胁。

    天津水师的官兵,最初看到鞑子开火,吓了一跳。

    但是。很快便开始,敌人的火炮。多时在距离舰队1里多远的地方落水,激出一朵朵的水花。

    “哈哈,加油,狗鞑子!炮弹射的不耐,比我小时候扔的石块,打的更远!”一名天津水师官兵,吹着口哨道。

    “哟,鞑子的炮台!”

    “漂亮,鞑子一门火炮自己炸膛了,!”

    这是一场不对称的炮战……

    大明天津水师的12磅主炮。隔着3里向鞑子的炮台有规律的倾泻弹药。虽然,这个年代的火炮命中率是非常低下的。

    但是,16门红衣大炮,火力覆盖形成的杀伤力,也不容低估!

    轰!轰!轰!轰!……

    “清理炮膛!”炮手们用毛刷和桐油,耍着炮膛,将残火药的残渣清理干净。

    “准备弹药!”炮手们纷纷弹药装入了炮膛中。

    “开炮!”火炮的后坐力。令舰艇巨震。炮弹已经被投射出去……

    大明天津水师,连绵向岛上倾斜了200多颗12磅炮弹后,岛上的炮台死伤60多人,火炮除了被炸毁之外。更多是被抛弃在炮台上。

    鞑子们意识到,明军的火炮射程比他们远了两倍多,炮战成为了一面倒的屠杀。

    所以,岛上的清军放弃了炮台,而是登上了100多艘渔船、木排等等工具,疯狂的向天津水师舰队划来。

    显然,鞑子们想要通过接舷战,来获得胜利!

    “自取灭亡!”郑芝豹望远镜中看着鞑子们的愚蠢行为。

    随着鞑子们的船只越来越近,天津水师的编队大口径舰炮熄火,换成了其余的小型舰炮杀伤敌军。

    “轰!”血花四溅!

    “轰!”残肢断臂!

    “轰啪啦,!”一艘渔船在砸穿,数名鞑子落水。

    经过了二十多分钟艰难的冲刺,三十几艘渔船、木排,载着150多名“勇敢”的鞑子,冲到了天津水师100多米的距离。

    郑芝豹摇头:“何必呢!何苦呢!像你们这么玩海战,既没有技术优势,又没有人数优势,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火炮已经停止了,但是1500名水手,举着火铳,开始轮射了!

    “啪啪啪啪!”

    “啊!”、“我的胸膛被打穿了!”、“救命!”、“我不想死!”……

    火力交织!

    鞑子们终于悔恨、绝望了……

    这场不对称的作战,使得天津水师舰队,在登岛之前,消灭鞑子600余人主力。剩下少数的鞑子,分散在皇城岛上,已经不能构成威胁。

    战事一面倒。

    郑芝豹意气风发道:“登岛,清剿残匪!此外,派一艘快艇向天津发出捷报!”

    以舰炮为主要武器的华丽作战,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消耗的弹药价值35万两白银。

    但是,郑芝豹并不在意,肖图白也并不在意!

    只要胜利,消耗的军费算得了什么!

    而且,训练时期也需要耗损,直接将炮火轰向敌人,实战练兵起到的效果,比之日常训练更有效率。

    ♂♂

正文 第二二四章 高炉炼铁、坩埚炼钢

    崇祯十年,七月,。

    在天津水师清剿渤海诸岛,如火如荼的展开时。天津特区再次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除了港口、交通、市政等等基础设施建设外,刚刚上马了炼铁高炉、坩埚炼钢等等项目。

    “钢铁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武器、农具、建筑、造船、机器、器皿……各种各样的用具,皆离不开钢铁。可以说,钢铁既国家!没有足够的钢铁,工农业生产效率将会降低。没有足够的钢铁,便不能武装军队、保家卫国。没有钢铁,我们造船业所需的龙骨、铁锚、铁钉,都不能自给……”肖图白对于工业总是充满热情,特区许多重要的工业项目上马,皆是他推动和影响下启动的。

    而肖图白本人的技术创新思路,对于生产力进步的影响,往往的立竿见影的。而肖图白,对于工匠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激励,因此,特区的技术工们,也多少存在着肖图白崇拜情绪。

    实际上,肖图白并不是理工专家,但是他知道调动大量人力物力,搞技术创新和攻关。只要通过体制,将人力物力向工业生产和科技创新等等领域引导,在资金链和政权不崩溃的前提下,是很容易出成果的。

    政权的稳固,主要是物质、经济、民生等等方面。天津特区的存在,如同后世的列强的租界一般,通过不断吸取华北、朝鲜、日本等地的利润,令天津形成了这个年代罕见的工业发达、全民免费教育、社会福利丰厚、零失业的繁荣社会。对比周边地区的贫穷、混乱。净土一般的特区,内政是非常的稳固的。而抵御外敌武力颠覆,特区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军工生产体系。所以,政权总体而言,还是非常稳固的。

    这种情况下,特区自然能够给工匠们提供各种资源和条件,让他们搞科技创新。至少,在特区工匠们,往往是高福利、高薪水的代名词。一些创新能力强的工匠,拿到的物质奖励。甚至不逊色于特区的官员们。

    整个特区的社会氛围,能够搞科技创新的工匠,是非常令人尊敬、羡慕的群体,。而特区的媒体,也不断的对一些搞出发明成果的工匠,进行宣传造势。其中,不乏“xx工匠自幼贫穷,但是热爱科学,喜欢琢磨新事物,经常动手搞发明创造。在特区政府的关怀下。xx终于研究出了世界领先的xxxx技术,该项技术填补了特区的技术空白。政府给予xxxx两银子奖励,该厂的厂长奖励xx,一套价值1700两的豪宅、丫鬟数名、马车一辆。xx终于功成名就,名利双收……”

    这种普通丝工匠,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了人生命运,成为了社会上层人物的故事。特区隔三差五就在媒体上宣传,基本上惹得特区的底层人士,对于发明创造、改革工艺技术的热情不断的上升。

    古人与后世的智力差异是不明显的。区别主要存在于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上。只要当权者重视科技工业发展,给予这个年代的技术人员创造出良好的研究环境,以及制定出良好的激励制度,科技发展的速度,是能够快速提高的。

    文艺复兴一来,欧洲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里面也是各国当权者重视使然。在整个欧洲陷入了尊重科技人才。重视科技人才的氛围中。后来的工业革命,诞生与欧洲也是情理之中。而后来,欧洲逐渐出现了衰败和颓势,也是因为忘本了。科技创新的潮流是由美国人推动,而非欧洲人主导,所以才逐渐变成了外强中干。

    此时的大明王朝,由于祖宗积累了大量的技术本钱,靠着吃老本,依然是世界上生产力最发达的国家。但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明朝的科技进步已经日趋缓慢。向大明肌体注入活血的,反倒是西方人传入的一些技术。

    而后来的清朝,比之明朝更愚昧,不但不重视本土的科技创新,用文字狱打压科技创新,还通过闭关锁国,中断西方技术向中国本土输入的过程。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后来鸦片战争时期的落后挨打。

    明朝外来技术的引进,还是在持续的,事实上,明朝中期以后,西方技术的输入,对于大明的技术发展,已经起到了积极影响,。

    当然了,光靠着引进外来技术,而不重视本土技术创新,在未来技术竞争中,还是会落后挨打。所以,肖图白既重视引进西方的科技、知识,更重视鼓励本土人才的自古创新,激活中华民族的科技创新动力。

    12亿人口的明朝,是欧洲人口的2倍多。存在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匠户们灵光一闪的创新,加起来也是可怕的数据。对于科技创新领域而言,人口数量也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如果庞大的人口优势被充分利用起来,科技创新的效率显然是非常恐怖的!哪怕是整个大明12亿人口,平均十万人一年产生一项创新,那么一年之内大明就能够获得1000多项新的科技成果。

    可惜的是,这个年代科技创新根本没有受到重视,既不能给与创新者社会地位,也不能给与丰厚的金钱奖励。如此一来,大明本土除了一些与西方人合作的天文、数学、火炮制造项目,还在与时俱进的发展。大多数技术的发展,已经靠着吃祖宗老本和喝西方技术的汤来维持进步了。

    中国古代的祖宗们,积累的技术本钱很雄厚。使得明朝的钢铁冶炼的工艺,还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高炉炼铁,在明朝已经很普遍,一些大型铁厂利用高炉炼铁,一炉子一次性即可炼铁五六千斤。崇祯年间。大明全国一年能够冶铁20万吨,比整个世界其他地区的钢铁产量加起来还要多一倍。

    20万吨的钢铁产量,看似很不错的数据。但是,大明全国的耕地都用铁犁,平均2人需要一把铁犁,便需要6000万把铁犁的需求。一把铁犁15公斤,光是铁犁这一项,一年就需要60万吨钢铁。

    而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