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皇帝分身(香港)-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
尤其是日本在16世纪年产银一度达到了200万两以上,占据世界白银年产量半壁江山。而随着不断的开采,日本境内的很多银山逐渐枯竭,产量变低。不过每年日本依然能够产银150万两以上。
而日本的最大的石见银山在万历年间时,一度达到年产银100万两,几乎占据了世界产银量的30%,不过,到了崇祯年间日本的石见银山的产量降低到年产50万两。
而到了17世纪,西班牙人在美洲墨西哥殖民地发现大量白银,并狂热的投入了开采,墨西哥的白银产量屡创新高,逐渐占据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一半,而墨西哥殖民地每年会将五六百万两的白银,运输到欧洲西班牙本土。
西班牙人每年都有运输白银、黄金等等美洲贵金属的大帆船,这种船也被西班牙人称为“宝船”。
当然了,西班牙的宝船载重量不如明朝永乐年的宝船,但是每艘船运输百万两的白银黄金,所以那才是真正的载满宝物的大帆船。
事实上,17~18世纪,欧洲的海盗人最眼馋的就是西班牙运输金银的宝船,如果“某某海盗居然抢了一艘宝船”,那么这个海盗先生除了要面对西班牙人在地中海、大西洋的全面通缉之外,更会成为欧洲海盗圈子倍受敬仰的大英雄。
事实上,西班牙人的墨西哥殖民地,除了大多数的宝船直接驶往欧洲之外,每年至少有一艘宝船载着百万两的白银前往亚洲的马尼拉殖民地。之后这艘宝船,会从马尼拉港口,买进大量的中国丝绸、棉布、纸张、瓷器,以及荷兰殖民地的香料,贩卖到欧洲。
根据史料,西班牙人运到亚洲殖民地的宝船,基本上没有军舰护送,随便弄点海盗都可以抢劫之。不过,很快肖图白摇头了,西班牙人不是傻子,抢劫了一次两次之后,估计墨西哥殖民地便不会再运白银去亚洲了。
左思右想,肖图白还是觉得,想办法与西班牙人展开更直接、更大规模的贸易,才是王道
正文 第四十九章 皇家布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这是大明永乐年间,率领舰队七下南洋的三宝太监郑和留下了箴言。
不过,永乐皇帝在晚年,终究还是顶不住儒家保守势力的舆论压力,放弃了垂手可得的殖民海外的机遇!
要知道,永乐年间,郑和已经将国威扬与南洋诸国,向中华献土求内附的海外部落、番邦不计其数。而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国王,因为对大明朝不敬,而被郑和下令攻破国度,绑其国王,送到大明去审判。
可以说,那个时代的大明朝,已经完全具备了殖民的技术和能力,但是在郑和七下南洋后,却急剧的收缩海上的势力,使得郑和下南洋便成为了千古绝唱
如果郑和七下南洋后,海外开拓计划并未终止,也许中华文明早就走向另一条更繁荣更昌盛的道路。
要跟上这个时代的发展潮流,必须要敞开海港,走向海洋!
而在肖图白倡导下,崇祯8年10月开始,天津港逐渐成为了中国北方的对外贸易门户。
发展至今,每个月都能够吸引十多艘的外国船舶前来贸易,而大明国内的海船至天津港贸易的,也达到了30多艘。
随着港口的开放,天津的商品流通速度,逐渐超过了中国北方任何一座港口。带来经济效益和税收,比天津的漕运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是,港口开放吸引大量外商前来贸易,更是加速了海外列国的白银向大明流入的速度。
天津部分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尝试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当然了,最重视对外贸易的,还是总顾问衙门旗下的一些公司。尤其是大明皇家纺织公司,主要是目光都已经放在海外市场。
崇祯九年三月末,天津,市舶司衙门。为了方便天津的商人对外出口产品,以及外商到天津迅速能够进口到急需的货物。所以,市舶司衙门除了征收关税之外,更是根据商人的需要,展开了免费的商务中介服务。
天津市舶司中介大厅之中,市舶司官员和翻译们,忙碌的穿针引线,为国内外的商人介绍撮合生意。
由于市舶司官员的有意无意的引导,一般的外商进口货物的生意,非常偏向于照顾总顾问衙门体制内的公司。
大明皇家纺织公司便是获得市舶司的照顾,总是能够最快的速度将棉布卖给外国商人。因为外贸的暴利,使得大明皇家纺织公司的棉布,已经不再国内市场销售。
当然了,打铁也要自身硬。哪怕是有市舶司介绍生意,但是如果皇家纺织公司的产品质量不行,消费者不买账,那么外商也有权不进货的。
好在大明皇家纺织公司,除了注重产量之外,更是牢牢的把握质量关。不能为了贪图小利,而砸掉了大明皇家的品牌!
“李桑,上一次1000匹‘皇家布’,在日本江户等地,风靡一时呢。可惜,每月仅能供货1000匹,实在太少!”小林惠略带迫切的语气的说道,“如果您能够提供更多的货物,有多少我们都能吃进多少”
“小林桑,你这就是不厚道了。咱皇家纺织公司的订单,积压了20万匹,但是每次都优先供应给你。”李慎之稍微不满说道,“葡萄牙商人,给出每匹两的高价,我也没有见利忘义,将货物卖给他们!”
小林惠更是连连鞠躬道:“我们小林会社,也可以将进货价提高至两!”
“嗯”李慎之心中却是回忆从郑家打听到的消息。
大明皇家纺织公司的布匹,在日本市场以“皇家布”的名义销售,受到幕府的官员,以及大名、武士的疯狂热捧。
由于,大明与日本之间曾长期维持朝贡,虽然此时朝廷已经停止了近百年,但是日本很多人心目中还是视大明为天朝上国。
能够穿上国进口来的布匹已经是荣耀了,更何况还是上国的“皇家”用的布匹?
由于“皇家”的品牌,给日本消费者产生了美妙的误会,认为这是大明皇家所用的贡品。‘皇家布’在日本市场已经卖到了30两银子一匹,依然是供不应求。
其中,幕府将军更是直接令人买了100匹,一部分自用,另外一部分赏赐给亲信。连日本幕府将军,也购买“皇家布”。底下的大名、武士之类的特权阶层,自然也是热衷于抢购。
李慎之笑道:“这次可以供应3000匹,以后会逐渐增大产量!”
小林惠闻言又道:“布匹的质量还是上次那般优秀?”
“当然!咱大明皇家纺织公司有独特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的布匹,只会销毁,也不会流入市场中销售!”李慎之有点骄傲的宣布。
“难怪‘皇家布’每匹都找不到瑕疵!”小林惠赞誉道。
“对了,小林桑为了增加产量,皇家纺织公司增加了大量人手,添置了不少的厂房和机器,所以资金链比较紧张。所以,公司决定必须提高定金的比例,才更优先获得货物”李慎之沉吟一番说道。
“只要能够拿到更多的货,我可以预先支付万两的货款!”小林惠笑道。
利用外商的定金,加速公司的发展速度,这是大明皇家纺织公司的一项主要的经营策略。作为独立经营的实体,皇家纺织公司进入正轨后,总顾问衙门便很少会主动的输血。相反,等到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还要向总顾问衙门上缴利润的。
正是因为纺织公司要自负盈亏,所以,整个公司的管理层,也是想出各种的经营策略。其中,让客户主动预付订货款,也是一大战略之一。
李慎之点头道:“万两算作50%的货款订金,下一趟过来,支付另外的一半货款,我给你万匹布!”
“拜托了!”小林惠不由喜上眉梢。
正文 第五十章 日本的闭关锁国和朱印船
事实上,中国普通的棉布,运输到日本市场,已经能够卖到2两银子一匹,利润率达到100%!
而皇家布,按照日本市场实际的售价,利润率则达到3000%!
当然了,这笔钱主要是被商贩赚走了,而不是被厂家赚到手。大明皇家纺织公司本身,只追求“合理利润”,比如10%~100%以内的皆算是合理利润。超过了100%的利润这属于暴利,在大工业时代,真正能够长久赚钱的生意,是以合理的利润,进行薄利多销,尽可能占据更广阔的市场,才是王道。
日本商人小林,将万匹的皇家布贩卖到日本,相当于贩卖72万普通布匹的利润。之所以有这样的暴利,这是因为日本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有关。
日本德川幕府统一全国不久,便逐渐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对少数的商人发放“朱印船”资格。拥有朱印船资格的商人不过是二三十家,海外的商品进入日本市场非常罕见。因为物以稀为贵,海外的商品贩卖到日本市场皆能够获得暴利。
小林惠就是幕府特许的朱印船商人。
凭借着这种特许,使得他能够赚取比日本普通商贩,高出百倍的暴利生意。在大明与日本航线来回一趟,就能够赚取几十万两白银,这等生意的暴利,甚至与一名中等规模的大名利益差不多。
除了实行朱印船制度,对日本商人的外贸行为进行限制。幕府也限制外国商人,尤其是西方商人到日本贸易。因为,荷兰、葡萄牙人为了商业利益,经常向大名出售铠甲、刀剑、火枪之类的武器,令幕府非常头疼。
尤其是在几年后,岛原之乱时期,日本数十万天主教徒起义,使得日本幕府觉得西方的宗教思想流入严重威胁了幕府统治,所以开始驱逐荷兰人、葡萄牙人,禁止西洋国家与日本进行贸易,避免西方的宗教思想和武器的流入。
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比清廷康熙年间的闭关锁国,还要早五十多年。两者的目的惊人相似,都是为了愚民以利统治!
不过,日本的闭关锁国不利于西方商人,但是对于中国商人却是大大有利的。事实上,幕府闭关锁国的两百多年内,对中国商人依然保持着极大的开放。在实行闭关锁国的幕府年代,中国商船航行到日本港口,却经常会受到隆重欢迎。
只不过,在中国历史上的满清朝代,也展开了闭关锁国。并且,日本认为大明朝代表的是中华体系的正统,所以拒绝向满清朝贡。之后,双方一直保持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一直到了近代,随着清廷的愚昧落后,使得日本人明治维新之后,已经经常在报纸上自称为“中华”和“中国”,而将中国称之为“支那”。从那一时刻开始,其实已经看出了,日本对征服中国的野心。
令人抓狂的是,历史上不只日本一个国家妄想自称“中国”,连朝鲜、越南等等众多的儒文化国家,都曾自称“小中华”、“小中国”,并以“小中华”之类的称呼为荣!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封建王朝“中国”的称谓,并不是普通国家能够承担得起的,而是儒家文明圈的“宗主国”才有资格是“中国”!
在封建时代,“中国”这个称谓就已经是牛逼哄哄令人仰视。
不过,到了几百年之后“中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名词了,而失去了盟主国、宗主国的涵义。
在李慎之与日商谈成了贸易后,天津市舶太监陈观鱼却是刚刚出海归来。那陈观鱼自担任天津市舶太监以来,不但市舶司的税收不但增长,而且北直隶和山东的商品对海外的贸易额节节升温。
比如,大明皇家纺织公司便是受益于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于此同时,陈观鱼更是建立了天津渔政局,这渔政局组建后,斥资数万两资金,购买了两艘400料座战船,以及十多条小艇。
平时天津渔政局的官兵,比天津水师更勤快的出海操练,虽未与敌展开过海战,但却是拯救遇海难渔民十多人次,因此渔政局在渔民、商人中,口碑倒也非常不错。
听闻李慎之刚刚与日本商人谈成了一笔生意,甚至拿到了万两订金,用这些钱生产万匹布,基本上可以说是拿客户的钱,去组织生产。等到客户前来拿货时,再付出的钱,则是纯赚了。
陈观鱼不禁爽朗笑道:“慎之兄大才,皇家纺织公司眼下的发展势头,后劲不绝啊!”
李慎之也是大笑道:“也多亏观鱼兄照顾,否则皇家纺织公司的布匹怎么能够顺利畅销海外?!”
“哎,咱家仅是锦上添花,是你们公司自己生产技术先进!”陈观鱼笑道。
李慎之道:“无论如何,还是要承观鱼兄的人情!听闻观鱼兄嗜好字画,在下早年首次过一些唐伯虎字画,平时也不欣赏,不如送给观鱼兄!”
陈观鱼连连摇头道:“咱顾问党人不收礼,你别害我!你是公司雇来的掌柜,做出事,最多被辞掉,咱家做出了事,是要掉脑袋的!”
李慎之再三劝说,陈观鱼连连坚决推辞!
见到陈观鱼真心不收礼,李慎之心中不由感慨万千,之前听说顾问党人不贪污不受贿,以为是宣传口号而已。
谁知道,与顾问党人实际打交道时。
连给人予贪婪印象的宦官,也能够义正言辞的拒绝贿赂,由此可见,顾问党人皆清官,这可不是吹的!
“慎之兄,不但是咱,任何一名总顾问衙门的官吏,你都别送礼,这是不好事,是害人!”陈观鱼淡然说道,“事实上,你出口一匹布,便是给市舶司缴纳100文税,而咱家能够从合法的获得1文钱的绩效分成奖金。真心想要交好咱家,就多出口产品、多赚钱,你们公司出口越多商品,咱家便是越开心!”
李慎之闻言顿时肃容,向陈观鱼致敬
正文 第五十一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
见到李慎之有点拘束,陈观鱼转而与李慎之谈起了商业。换做了商业话题,李慎之显得又来精神了。
而陈观鱼作为市舶司官员,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商人,最关心的也是商业问题。
大明传统的地方官员,商业再繁荣与之政绩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更不能多收到税收。天津市舶司则相反,进出口贸易越是繁荣,市舶司能够收到的税收越多,陈观鱼的个人业绩越是卓著。
因为,努力做事与政绩挂钩,也与个人的财富收益挂钩。根本无需贪污受贿,陈某人便能够从海量的进出口贸易中,每年获得超过万两银子的个人收益。
以明朝时期的消费水平,万两银子已经够普通人锦衣玉食一辈子。如果是正常人,想要妻妾成群,也挺简单。
陈观鱼虽然是宦官,却不屑弄一些“对食”之类的假夫妻,而且陈观鱼家乡也无亲友牵挂,无需将钱寄给亲戚。所以,他个人赚的利益根本花不完,在钱财上已经看淡了。
既然在钱财、女色等等方面没有欲望,那么陈观鱼的个人理想越发沉浸在名留青史,作为一名赫赫有名的名阉义宦。
李慎之被挖到皇家纺织公司之前,已经是松江一名资深的棉纺作坊的掌柜,入了皇家纺织公司之后,目光更从国内转向了海外。对于纺织市场认识之深刻,在大明纺织作坊掌柜中,已经算是出类拔萃的了。
毫无疑问,明朝的商品经济体系中,纺织产品是手工业产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而棉花纺织产业,又是纺织业中的龙头!
中华棉纺工业在中国南宋末年已经脱离了小农经济模式的局限性,而是快速的进入了前工业化时代。
再到了明朝两百多年的不断发展,大明棉纺工业的规模达到100多万人以上。比如,松江、常州、苏州、杭州等等纺织重镇,一年制作出来的棉布是超过2亿匹的。
但是受制于原材料涨价和生产过剩的影响,棉纺工业在国内市场中销售,早就进入了普遍亏损状态。
崇祯年间的一斤棉花的价格涨到了1钱银子。而三斤棉花才能够制作出一匹布,一匹布的原材料成本是达到两银子。
再加上人工成本、运费之类耗损,一匹棉布的成本价将会达到两左右。
而在大明境内的市场的棉布零售价只能卖到两银子。这么一点的市场差价,使得很多的棉布作坊根本不赚钱。
而官营织造作坊,由于管理不善连连亏损,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在垂死挣扎。管理作坊的织造太监为了捞钱,强行用低价购买棉花。以及以一纸公文,无偿征用私营作坊的工匠,为官营作坊免费劳役数个月。
如此的摊派、劳役的手段,也没有扭转江南官营作坊全面亏本的局面,但是织造太监们却是捞取了大量私利。
因为江南地区官营织造已经全面溃烂,崇祯登基之初,便关停了江南地区绝大多数的官营作坊。
而关停那些官营作坊,减少了大明纺织业10%左右的产能,并且造成了10多万技术水平优秀的官营织造工匠失去了工作。
事实上,关停江南众多官营作坊的作法并不甚高明,换做肖图白主政当年的织造业,多半是聘用懂行的纺织业作坊掌柜,以及将产品出口海外,获得利润。
大明皇家纺织公司,无疑就是充分利用了外贸出口的价格优势,在大明棉纺行业整体经营困难的时候,活的相当滋润。
两银子的能够生产一匹棉布,而在天津的市舶司港口对外出口,每匹价格达到1两银子,而且还供不应求。由于,大明皇家纺织公司接到手的出口订单超过20万匹,每月的新订单还在不断的快速增长。
鉴于此,大明皇家纺织公司,已经不满足于天津卫城的所建设的50人小作坊。
对此,李慎之从江南挖来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不断的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在天津卫城内,大明皇家纺织公司的厂房,经过不断的扩张,已经拥有6个生产车间,平均每个生产车间50名工匠。
从纺纱到织布,平均每个车间月生产1000匹棉布。6个生产车间,月产棉布达到6000匹。
当然了,面对手中20万多匹的总订单,6000匹的月产量,让李慎之觉得非常不满。而天津卫城内,已经非常拥挤,很难找到适合办厂,并且廉价的厂房。
“为什么不去葛沽办厂?”陈观鱼笑道。
“听说葛沽搞八大厂计划,不就是有意自己搞纺织业吗?”李慎之颇为不满。
“谁说葛沽一定要自己搞了?将岸前不久,还写信给我,让我帮忙招商引资,介绍一些纺织业作坊入驻葛沽,我回复说,皇家纺织公司也许能成!”陈观鱼笑道。
李慎之喜道:“今天便动身去葛沽看一看,如果葛沽那边有意,在那边建几座分厂,也是可以的!”
————————
在葛沽镇推行“八大厂”计划的将岸,感觉到办纺织工厂,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决心招商引资。
李慎之、将岸两人目标和利益都非常接近。不久后,李慎之带着皇家纺织公司的考察团来到葛沽后,受到了将岸热烈的欢迎。
葛沽镇,最大的酒楼“喜盈门”。
雅座中,坐着大约十多名官吏和商人,这批人正是葛沽镇的官吏以及大明皇家纺织公司的管理层。
“来来来,再喝这一杯。这是店老板家中珍藏了百年的好酒,平时他谁也不卖,今日卖老夫一点面子,终于愿意售给咱招待贵宾!”将岸笑道,“今日咱们不醉不归!”
李慎之忽然打趣笑道:“总顾问衙门不是反腐倡廉么,咱喝这酒,不会有问题吧?”
将岸有点肉疼道:“半点问题也没有,是咱自掏薪水招待的!大家都要吃完喝完,别浪费了。”
总顾问衙门的一个司长,在编制上可是正四品,相当于一名知府。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而一个相当于知府等级的官员,为了办“招商引资”的公务,请客吃饭的消费,居然不是走官府账上过,而是私人掏腰包!
李慎之不由一愣,道:“哪能让将大人破费?今日这顿饭咱客!”
将岸笑道:“不用不用!这顿饭虽然是咱葛沽镇最高档次,但也才不过是30两,咱一个月的基本工资470多两银子。再加上一些绩效奖金,做咱总顾问衙门的官,只要努力做事,怎么也不会差这么点钱!”
李慎之闻言,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大明朝的官员绝大多数贪污腐败,多是习惯性占官府的便宜。一般的实权官员,**、喝酒、请客等等各种消费,都是让衙门的府库为其买单。可以说,一名实权的地方官在任时,官府的府库基本等于是他私人钱包。
而这个将岸,居然自掏薪水,为的却是衙门的利益。
如果让顾问党人执政大明,至少能够实现“文官不贪财”,那样一来,每年事实上,能够给国家节省数以千万两的财富。减少了那么庞大的内耗,大明朝很多的问题,便能够迅速的得到化解。
“大人的清廉,令人佩服!”李慎之举杯敬道。
将岸笑了笑道:“清廉也是看环境,大明朝其他的衙门薪水少、纵容贪污,环境自然是乌烟瘴气。而总顾问衙门对咱们可是开出了前所未有的俸禄,在这个前提下,才理直气壮对贪污零容忍。比如咱的薪水吧,一年基本薪水加上福利,能够有6000两以上。而咱一家子十多口人,哪怕是锦衣玉食,也用不掉这么多钱。”
“用不掉,可以置办田产家业,留给儿孙呀?”皇家纺织公司的一名车间主任说道。
将岸摇头道:“儿孙比我强,何须我留下钱财家业?儿孙不如我,留下钱财又有什么用?”
“说的好!”李慎之更是肃然。
将岸笑道:“如果这天下局势越来越溃烂,留下再多的家业,又有什么用?总顾问衙门的办事作风和态度,至少让我看到了让天下恢复太平的契机和希望。只要我们是事业不断发展,天下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安定!留给我们子孙后代,一个安全、有秩、稳定的国家,才是最好的遗产啊!”
接着,在酒席中,将岸开始不断讲述葛沽镇的政策、劳动力优势。具体到皇家纺织公司落户之后,将会有免费划拨一部分厂房给公司,并免除其余厂房一年房租和三年税收的优惠政策。
这些谈论完成之后,将岸有开始说葛沽镇的未来的发展定位,以及葛沽的发展,给企业起来的机遇。
李慎之对于政策是非常感兴趣的,不时之间询问政策优惠的细节。
将岸自然是有问必答,并且回答的非常细致。在酒席中,双方逐渐谈成大明皇家纺织公司落户葛沽镇的协议。
李慎之虽然是皇家纺织公司雇佣的总经理,但是在年轻时,却是非常崇拜东林党人,认为东林党不畏权贵,果然是好榜样。
但是,到到后来,李慎之也逐渐意识到,东林党本身就是权贵。所谓东林党不畏权贵,不过是东林党和其他权贵团体之间的狗咬狗,谁咬赢了,和普通老百姓有半毛钱关系?
东林党赢了阉党,天下不会变得更好!阉党消灭了东林党,天下也不会变的更坏!
原本认为,顾问党也仅仅是类似的利益团体!
但是,今日在与将岸谈话中,李慎之心中为之震动,默默的想道,也许顾问党,真的比东林强一些
东林党人讲了一堆理学、大义,但是实际上连东林党人自己,也停留在笔下和口头上。所以那套子“嘴炮”主义,仅仅是能够说服一些不明事理的青年热血书生,或者是读书读糊涂了的儒家子弟。
但是绝大多数对于社会有深入了解的人,则是对于东林党,或者是儒家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首先,东林党都是要求朝廷、百姓要如何如何,订立了一堆的规矩。然而,这套规矩是约束朝廷、百姓的,东林党人自己却是无需遵守。这样一来,东林党人如何能够服众?
而顾问党人订立的规矩,却首先是约束顾问党自己人,也不利用舆论优势强迫他人去遵守。
而顾问党人的原则,是做实事、发展生产力、不贪污不受贿,都基本上是百姓所心中所认同的作法。
而与顾问党人打交道的百姓、商人,只要守规矩,一般都能够从中得到利益。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很多默默观察的顾问党的人们,开始逐渐产生了对顾问党的认同,甚至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正文 第五十二章 《国富论》、《资本论》
葛沽镇总面积约平方公里,看起来很小,但是用平方米来衡量则是360万平方米。加上,土地集约化使用,单层的院子很罕见。
绝大多数的住房、办公楼,皆是双层建筑。使得葛沽镇在有限的土地中,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
整个葛沽镇的规划中,街道、广场等等公共场所占去了100万平方米后,还剩下260万平方米用于建设工厂、商铺、办公、居住的场所。
5万多居民人均30平方居住面积,则需要150万平方米的住宅区。至于店铺、办公占地加起来不过3万平方米。
所以说,工厂用地大约有100万平方米,而葛沽镇已经建成厂房面积10万平方米。
皇家纺织公司在葛沽镇开设分厂之后,政府出于鼓励“先进生产力”的理由,无偿划拨1万平方米的的厂房给皇家纺织公司,另外还有4万平米方米的厂房免除1年租金。
在葛沽获得了5万平米的厂房之后,李慎之很快组织100名骨干纺织工人,进驻葛沽分厂区。
厂房虽然简陋,但是已经可以遮风避雨。
事实上,明朝的纺织机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甚至松江地区不少的作坊,甚至会露天进行生产。当然了,皇家纺织公司讲究规章制度,生产只能是在厂房车间内进行,怎么也不会露天生产。
由于,大明皇家纺织公司的多锭纺车,采用的是珍妮机的原理,所以技术改进过程也是一直在进行之中。
在天津卫城中的老厂房还在采用16锭纺纱车的时候,新厂区已经直接用上了第二代的“皇家30锭纺车”。
1台30锭纺车,一天能够纺纱30多斤,可以供应10台织布机所需的纱线原料。
从16锭改进到了30锭,是由总顾问衙门直接拨款,奖励相关的工匠。研发资金投入了大约5000多两,而奖励工匠所用的资金达到2万多两。
而大明皇家纺织公司,直接享受这个成果,将先进的30锭纺车迅速的投入到了生产之中。
30锭纺纱车的投入使用,可以使在纺纱环节中,进一步节省了人工成本,使得每匹布的成本降低大约50文钱。
而现如今皇家纺织公司由于不断改进生产机器,提高了效率。所以,每匹布的造价早就降低到了两银子,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